奥菲利亚在密莱斯的油画

合集下载

《沉浮》

《沉浮》

《沉浮》作者:蒋李维婕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22期摘要:本文以米雷斯的油画作品《奥菲利亚之死》为基础,在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是文中一个微小的角色,她的可怜代表着当时社会女性的可怜,她只能听从男性服从男性,没有自己的自由,没有为自己争取权利,又在多重打击下失去了自我,这是多么的可悲。

现代是不一样的社会了,但是如果依旧出现像奥菲利亚的情况,那就是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了。

关键词:奥菲利亚女性社会角色心理感情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2-0023-03莎士比亚笔下的角色总是这么深入人心,在小学笔者就看过《哈姆雷特》却对是配角的奥菲利亚并不是很注意,而欧仁·德拉克罗瓦却以一个配角为主角,创作了《奥菲利亚之死》,每一幅作品都是有它背后的故事。

作者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女性从属于男权,服从于王权、父权、夫权这三权,女性要在行为上复兴男权,意识上内化男权,在这样一个时代,女性是没有抒发感情的自由,只能默默地成为捍卫男权的工具。

奥菲利亚自己都感叹道:“一切妇女中最伤心而不幸的”(第三幕第一场),可在这男权至上的文化中,女性的悲剧一直在延续,就连美狄亚也说:“在一切有智慧有灵性的生物当中,我们女人算是最不幸的”。

一、《沉浮》的思路(一)分析问题莎士比亚出生于伊丽莎白时代,那个时代的女性是被压迫的,他笔下的奥菲利亚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哈姆雷特》这个故事中,奥菲利亚仅仅是个配角,台词少的没几句,在大家的目光都注意在哈姆雷特身上时,奥菲利亚起到了侧面烘托这个时代的悲剧的作用。

哈姆雷特的疯癫是他伪装和复仇的手段,而奥菲利亚的疯癫则是男权压迫所造成的。

男性在精神上约束女性贞洁,远离欲望,同时在身体上束缚女性包括束腰、束胸,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女性的感受,奥菲利亚自己也没有为自己努力过,只是木讷的遵循着父亲说话的话,兄长说的话,单纯的相信着哈姆雷特,殊不知她一直是他们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奥菲利亚在密莱斯的油画

奥菲利亚在密莱斯的油画

密莱斯的油画《奥菲利亚》(1851-1852)是拉菲尔前派绘画中最优秀之作,正是这幅画使密莱斯一举成名,该画被罗斯金称为有“最迷人的英国风景,弥漫着一种悲凉的气息”。

它充满着罗斯金说的“诗的情感”。

它的最精妙之处,不在那片片野玫瑰、颗颗芦苇叶,柔嫩的柳枝,而在于整幅画面营造出来的梦幻般奇妙效果,或者如罗斯金所说,那种悲凉的气息。

同时,这种神奇的效果体现了画家的非凡的想象力。

奥菲利亚因失恋后精神失常溺水而死,密莱斯的《奥菲利亚》借用了经典悲剧中的情节,画的是这个行将离开人世的年轻姑娘跳河后,仰面躺在水中,右手握着的一把五颜六色的花已经散开,她半张着嘴,眼神中充满着绝望。

这幅拉菲尔前派画家中最著名的画,即便是在今天的英国泰特博物馆里,也是人们最喜爱的画作。

该画融合了拉菲尔前派绘画的典型风格,真实可信的悲剧性女主角,逼真的自然环境(人们称画中的植物真实到可以用作植物学研究),永恒的文学主题,还有画中那些激发观看者无限想象力的象征手法的使用等等,都使拉菲尔前派绘画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画的模特伊丽莎白·西达尔(Elizabeth Siddal),即罗塞蒂的夫人,是拉菲尔前派画家的超级模特。

许多著名的拉菲尔前派绘画中,罗塞蒂和密莱斯都多次以她作为模特。

作为伊丽莎白·西达尔的保护人,罗斯金对她大加赞赏,罗斯金说:“她美得就像金色的山峦在水晶般的湖面上的倒影。

”也许她就是拉菲尔前派理想爱情的化身:“十分神秘,充满精神痛苦,包含萎靡的、令人眼帘沉重的绝望,包含着无法言喻、无法解释的哀伤。

”更重要的是,她的出现使得拉菲尔前派绘画既可以遵循真实,又达到了美的理想。

为了给密莱斯的这幅《奥菲利亚》做模特,美人西达尔躺在高尔大街密莱斯家的浴缸里达数周,让画家把溺水的场景描绘得惟妙惟肖。

传说正是为了这次做模特,才使西德尔患病,最终导致她的早逝。

对拉菲尔前派画家来说,“西达尔是一种抽象的品质,而不是活人;她就是‘爱神’而不是被爱者;她就是诗人的情感,而不是肯特路上的一位刀具商的女儿。

奥菲利娅

奥菲利娅

奥菲利娅画作名称:《奥菲利娅》 Ophelia创作者: 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爵士创作年代: 1851——1852年质地: 布面油画存藏处: 伦敦泰特画廊收藏作品赏析美丽的奥菲利娅带着绝望之后的漠然神情,缓缓沉入死亡的深渊。

她一边凝望上帝,一边低吟着祈祷之歌“不要介意我的不幸”,也许,只有死亡才能接受她的不幸——父亲被自己深爱的情人所杀。

深潭四周的草木被染上极为浓艳的绿色,渲染出冰冷孤寂的死亡气氛。

画家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一切细节,非凡的写实手法表现出真切的象征意义。

米莱斯是拉斐尔前派画家有着灵魂般的意义,而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他们最喜爱的主题,因为,这些悲剧中充满了一个个激情的瞬间,迸发着强烈的道德和精神上的危难。

米雷尔的写实技法很高妙,难得的是,他笔下的真实总是赋予作品一种与众不同的忧郁诗意。

诗歌《奥菲利娅》作者简介《奥菲利娅》为阿尔蒂尔·兰波(Arthur Rimbaud)(1854~1891)所写的一首诗歌。

(也被翻译成阿尔图尔·兰波)法国诗人。

他用谜一般的诗篇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

今日的兰波被奉为象征派的代表,甚至被贴上“第一位朋克诗人”、“垮掉派先驱”的标签,他的作品对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小说也影响深远,但真正的兰波是难以归类的,因为“他是众多流派之父,而不是任何流派的亲人”。

兰波16岁不到就写出了名诗《奥菲莉亚》,据说参加过巴黎公社运动,曾为法国那个反抗的时代留下了许多充满战斗激情的诗篇。

兰波的传奇,为后来的世界确立了一种生存和反叛的范式,20世纪后“兰波族”成为了专有名词,崇拜、模仿兰波的群体越来越壮大。

诗文1在繁星沉睡的宁静而黝黑的的水面上白色的奥菲利娅漂浮着象一朵大百合花,躺在她修长的纱巾里极缓地漂游……--远远林中传来猎人的号角。

已有一千多年了,忧郁的奥菲利娅如白色幽灵淌过这黑色长河;已有一千多年,她温柔的疯狂在晚风中低吟她的情歌。

重现光辉:米莱斯与他的《奥菲丽娅》

重现光辉:米莱斯与他的《奥菲丽娅》
[ ]英 ) 廉 ・ 士 比 亚 . 士 比 亚 悲 剧集 . 生 豪 , . 京 燕 山 出版 社 , 2( 威 莎 莎 朱 译 北
20 0 5.
种 多样 , 主要有 : 对传统进行选 择性 的改造 ; 对西 方艺术 、 民间 艺术的借 鉴; 对新题材 、 新表现技 法的尝试 ; 等等。
最终 成为宫廷斗争 的无辜牺牲者 。
无 论 是 莎 士 比 亚 还 是 米 莱 斯 , 于 这 位 正 值 豆 蔻 年 华 的 贵 对
他将 奥菲丽娅 的死解读 为青春 生命 的最后绽放和绚烂 归于极致 的消亡 , 死亡 的讯 息直达人 心 , 使 使观 者直观地被 画面 所透 露的
唯美意境和 悲凉 气氛深 深打动 , 使作 品蕴含 的丰 富说 理性 和深
既没用 形容朱 丽 叶非凡美貌 的华 丽辞 藻来 赞美她 , 没用肯定 也 苔斯狄 蒙娜善 良纯真 的笔调来 称道她 。尽 管这 样 , 菲丽娅却 奥 丝毫不逊 于莎 翁笔下 女性世界 中的任 何一位 , 而 以永 恒的死 反 亡停驻 在每个观 者 的心 间。由此足 见莎翁用 心之 良苦 、 处理之 精到 。难怪德 国诗人 海涅 曾模 仿 哈姆 雷特 , 以第一人称 的 F 吻 I 热 烈地 赞扬这位 丹麦 贵族少女 :我永 远不 能忘记 , 莺的歌 唱 “ 夜
《 奥菲 丽娅》 独辟蹊径 的色彩运用和对 死亡题材 的表现 更是
值得 人称道 的。翻 阅 中外画典 , 我们很 少看 到有人用 如此充 满 生命 力 的色 彩来诠 释死亡 , 更别说将 气氛营 造得如 此 的凄美 绝
是命运 推动下 的玩 偶。 同样 的命 运和感 受使得奥 菲丽娅成 为米
莱斯 此时急于表现 的思想 内容和 情感释放 点。但 单单想凭这样

拉斐尔前派之旅:美,以觉醒的名义

拉斐尔前派之旅:美,以觉醒的名义

拉斐尔前派之旅:美,以觉醒的名义作者:王纯来源:《收藏/拍卖》 2013年第9期文:王纯拉斐尔前派的画家们擅长画美女,但仅仅用“美”一词来形容作品中的女子未免过于片面而单薄。

因为那一个个美人除了漂亮的容颜,常常还有着更重要的内在精神。

很多时候,是一种不屈从于命运的精神,而这种不屈从于命运的精神又常常与觉醒有关。

这一点使得她们的生命以及画的生命得到一种强韧的张力,拉锯在生与死之间。

如烈火般的自由灵魂2012 年年末在泰特美术馆举办的“拉斐尔前派的艺术家们:维多利亚时代的先锋”大展中,有一幅据说极少露面因而万众期待的作品——威廉·霍尔曼·亨特( William Holman Hunt)根据19世纪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A.L .Tennyson)的同名诗作而画的《夏洛特小姐》(The Lady of Shalott )。

若将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菲利亚比作一朵未绽放便落下的花儿,那么丁尼生笔下的夏洛特小姐就可叫做昙花小姐了,不仅惹人怜惜,更叫人痛心:像许多传奇故事那样,夏洛特是一位受了诅咒且被关在塔上与世隔绝的小姐。

她以编织度日,只能透过一面镜子看窗外的世界——因为一旦她望向窗外诅咒就会成真。

有一天,镜里出现一位风姿飒爽的骑士,见他策马而过,夏洛特忍不住冲向窗前,瞬间,镜子破裂。

想到诅咒已成真,夏洛特更加奋不顾身,她离开了塔楼,坐上一条小舟顺流而下。

最后,她在小舟上血液凝固而死。

虽然这看起来又是一个为爱而亡的故事,但细想,其实不然。

不似奥菲利亚,夏洛特的悲剧不在于爱情,而在于她的死是由她的“生”所带来的。

这里,我说的“生”指的是生命意识的觉醒。

故事中的爱情不过是一个使夏洛特奋不顾身奔向真实世界的触发点——终于,她受不了虚幻的镜像。

在本质上,那是她从一名囚徒到试图成为一个自由人的举动。

结局是夏洛特真的受诅咒而亡,她爆发出来的对自由的向往如昙花一现,强烈而短暂。

亨特画的是正在编织的夏洛特看见镜中骑士那一幕:彩线和织物是如此之繁缛,仿佛把这位小姐缚住了;梦幻般的阁楼是如此之美丽,但其实是个牢笼,将这位小姐囚禁住了。

从米莱斯的《奥菲利亚》探绘画创作中的象征内涵

从米莱斯的《奥菲利亚》探绘画创作中的象征内涵

从米莱斯的《奥菲利亚》探绘画创作中的象征内涵作者:陆怡佳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第08期摘要:以米莱斯的作品《奥菲利亚》为切入点,从作品中的象征涵义,即运用象征学的知识对其绘画作品中的植物等其他元素进行解读;并对自己第一幅绘画创作的内涵意义进行解读,进一步研究分析绘画创作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奥菲利亚》;象征意义;深刻内涵一、关于象征的解释象征,即通过一种视觉图像或符号来表达艺术家的某种思想——是一种对于普遍真理更为深刻的记录①。

在象征里有两个因素,第一是意义,即一种观念或对象;第二是意义的表现,不管它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表现是作品中的一种形象或是一种感性存在②。

象征是通过其外在造型来暗示艺术家要表达的那种思想内容的符号。

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颜色,挖掘其内在方面的自由,使其表现成为一种外在的可见的作品,唤起它外在无法清晰传达的深意。

艺术家通过图像语言来与观者交流,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用特殊的符号表示思想或情感,将精神的内在因素表现为一种显现形式。

在绘画创作中,象征的运用成为一种二度解释艺术内涵的语言。

尽管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有时作品中象征的效果会不那么明显,但从来没有消失过,而是通过看得见的事物自由地表达其中的言外之意。

在本文中,象征主要是用于绘画艺术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

艺术家提供的一种符号,一方面,能使我们看出周围熟悉的环境;另一方面,向欣赏者传达了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评价以及他个人的独特感受,即借助某种客体的特殊意义对绘画作品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双重性解读。

二、《奥菲利亚》中植物的象征意义在描绘《奥菲利亚》风景的时候,米莱斯亲自去萨利州的河岸选择了与画面相符的场景,连续不间断地在尤厄尔河谷工作了5个多月,观察了遍生于河谷的各种鲜花,以研究植物学的态度精确地描绘了每一种花朵;作品中任何一朵鲜花都在戏剧中提到过,并且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作品本身是与观众进行沟通的形象化的语言,同时又通过象征的层面起作用。

米莱斯作品《奥菲利亚》的图像学解读及符号内涵

米莱斯作品《奥菲利亚》的图像学解读及符号内涵

220钟悦颖:米莱斯作品《奥菲利亚》的图像学解读及符号内涵米莱斯作品《奥菲利亚》的图像学解读及符号内涵钟悦颖(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摘 要】奥菲利亚这一人物形象来自莎士比亚著名戏剧《哈姆莱特》,是一个充满悲剧气质的角色,拉斐尔前派代表人物米莱斯根据这一人物形象创造出《奥菲利亚》一画。

在下文笔者将会从欧文·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分析的三个层次来解读《奥菲利亚》,并延伸出奥菲利亚从文学人物形象转变为一种文化符号以及其中的内涵。

【关键词】《奥菲利亚》;图像学;符号内涵中图分类号:J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220-02一、《奥菲利亚》的创作背景奥菲利亚出自英国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莱特》,在原著中,奥菲利亚是一位御前大臣的女儿,她的父亲是杀死老国王的帮凶,王子哈姆莱特非常喜欢奥菲利亚,但哈姆莱特为了给老国王报仇故意装作精神失常,抛弃了奥菲利亚的爱,还错误地杀死了奥菲利亚的父亲。

奥菲利亚无法面对自己的恋人杀死了父亲这一事实,变得神志不清,精神恍惚,整天唱着歌在野外游荡。

她在采花时爬上了一棵杨柳树,想要把自己编的花环挂在树枝上,可是树枝突然折断,奥菲利亚落入水中,她一开始漂浮在水面,嘴里唱着古老的歌谣,慢慢地沉入水底,最终与尘埃化为一体。

由此可见,奥菲利亚这个人物形象充满了悲情,哀伤的精神气质。

米莱斯是拉斐尔前派的“神童”,十岁的时候就获得了艺术协会颁发的银质奖章,十一岁就进入了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就读,十八岁时获得金质奖章,他创作他的成名之作《奥菲利亚》时年仅22岁。

就米莱斯的创作生涯来说,他并不是一生都忠于拉斐尔前派的原则,他的拉斐尔前派时期是1848—1860这一期间。

米莱斯的绘画除了注重写生还宣扬了一种宗教道德观念,在画面的气质方面是充满感伤情绪的。

《奥菲利亚》使米莱斯成名,也是米莱斯绘画风格一个转变的节点。

在《奥菲利亚》之后,米莱斯当选了皇家美术学院的会员,还有许多贵族来找他画像,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奥菲利亚 油画 英语赏析

奥菲利亚 油画 英语赏析

奥菲利亚油画英语赏析English:"Ophelia" is a renowned oil painting created by the British artist Sir John Everett Millais in . Depicting the tragic character Ophelia from Shakespeare's play "Hamlet," the painting captures the moment just before her death by drowning. Millais meticulously rendered details, from the lush flora surrounding Ophelia to the delicate expression on her face, imbuing the scene with a haunting beauty. The composition is carefully arranged to draw the viewer's gaze into the serene yet eerie atmosphere, where Ophelia appears to float gracefully amidst the water. Symbolism abounds in the painting, with elements like the flowers she clutches representing various themes such as innocence, love, and death. The painting's blend of Pre-Raphaelite aesthetics with a narrative from classical literature showcases Millais' skillful synthesis of artistic styles and storytelling. "Ophelia" continues to captivate audiences with its emotional depth and visual richness, remaining a timeless masterpiece of the Victorian era.Translated content:《奥菲利亚》是英国艺术家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爵士于1851年至1852年创作的一幅著名油画。

19世纪英国画家约翰.米莱斯代表作:悲剧《奥菲利亚》的神奇意境

19世纪英国画家约翰.米莱斯代表作:悲剧《奥菲利亚》的神奇意境

19世纪英国画家约翰.米莱斯代表作:悲剧《奥菲利亚》的神奇意境19世纪英国画家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出身于南安普顿的一个富裕家庭,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展露出了极高的艺术天赋。

作为拉斐尔前派的重要成员,他最杰出的代表作就是创作了《奥菲利亚》!这是根据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而创作的,米莱斯选择了奥菲利亚编制的花环,刚要挂上树枝而跃落水中的情节,这是悲剧的最高潮部分,最有艺术感染力!《哈姆雷特》这部悲剧,主要讲述了丹麦王的弟弟克劳狄斯为谋取王位与王后通奸毒死了国王,国王阴魂显灵,向儿子哈姆雷特诉说了自己被害的真相!谋害国王的御前大臣,他的女儿奥菲利亚和哈姆雷特是一对相爱的恋人,他们的恋情却受到他的反对!而后哈姆雷特知道真相后刺死了御前大臣,奥菲利亚闻讯就病了,精神崩溃,处于疯癫状态,尔后不幸落水淹死了!在米莱斯的这幅作品中,奥菲利亚衣服散开,头发披散,编织的花环也飘散在水面上,她很平静地躺在水里,没有痛苦,没有烦恼,去往那洁净的世界!画面上没有任何悲剧气氛,米莱斯为了描绘人物周围的自然环境,还特地实地考察,来到河边写生,描绘画面的背景。

整个过程竟然耗时5个月,一周工作6天,每天至少画11个小时!可见一幅真正的艺术品,不是光凭画技就可以一挥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日积月累来精雕细琢打磨的!因为奥菲莉亚是采花而失足落入河中的,米莱斯就通过描绘不同的花朵,来表达某些象征意义!例如小雏菊代表着被抛弃的爱,三色董象征着徒劳的爱,罂粟花和死亡有关,勿忘我代表着着回忆!画面右上方还有一只鸟,正在不停地吟唱,那也是奥菲利亚临死前所唱的一首歌,也许她是多么希望自己是一只鸟,能够自由自在翱翔于蓝天白云下!在这幅画中米莱斯使用前拉斐尔派技法中的一种,类似于湿壁画,即每天开始绘画前在画面上涂新的白颜料这道工序,然后用小笔刷和亮色进行描绘,并且在这层白底色还没干时就开始作画,以此强化光照在整个场景中的效果!而这幅画的模特是罗塞蒂的未婚妻莉奇·席德尔,有着红色的头发和雪白的肌肤,是让她躺在装满水的浴缸中画的,米莱斯在伦敦的工作室,耗时4个月才完成了画中那件漂亮的裙子!以至于模特在水中躺的时间太长,而受了风寒!这样一幅具有诗意景象的作品,竟然这么耗时耗力,很多人是无法体会的!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米莱斯细腻精湛的写实技巧,和创造的神奇画境,受到了英国画坛和观众的热烈追捧!。

欣赏水中的奥菲莉亚|米莱斯

欣赏水中的奥菲莉亚|米莱斯

欣赏水中的奥菲莉亚|米莱斯在那小溪旁, 有株倾斜的杨柳树,它的灰白叶子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

在那儿, 她用毛莨、荨麻、雏菊、与紫兰编制了一些绮丽的花圈。

——《哈姆雷特》19世纪,根据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为灵感,而创作的画家非常多。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也是其中一位。

米莱斯出生于1829年(清朝道光年间),是拉斐尔前派的三个创始人中年龄最小、才华最高的一位,他的画风细腻,涉材广泛,擅长画纯真可爱的孩童还有浪漫的历史场景。

今天所说的《奥菲莉亚》就非常罗曼蒂克,但也十分哀婉。

它的画风细腻鲜明,使人挪不开眼睛。

在泰特美术馆的书店中,印有此画的明信片也是销量最高的。

画中受到刺激疯了的奥菲莉亚失足跌落溪中,她本想把她编织的花环挂在树上。

她的周围树枝低垂,野花绽放。

奥菲莉亚平静的躺在水面上,双眼迷离,张着嘴巴在吟唱歌谣。

溪水渐渐没过她华丽沉重的裙摆,她没有挣扎。

整幅画面极为华丽,也十分凄凉。

画面水平构图,会显单调。

为了打破这种单调,米莱斯在左下角添加了垂直的水草。

不论是周边的水草花树,还是溪中的奥菲莉亚,都细腻精致,米莱斯运用大量的酸性绿染料,使面栩栩如生。

水中的奥菲莉亚,散落着的头发和伸出水面的双手,写实逼真。

她手中散落的花有各自象征的含义。

罂粟花代表死亡,荨麻代表痛苦,小雏菊代表纯洁,三色堇代表思念,紫罗兰代表忠诚,勿忘我代表思念。

银色刺绣的厚重裙摆,渐渐沉没。

争相绽放的花朵散落的花环镜像表面,我们能看到水草在水面上的倒影知更鸟,正如奥菲莉娅在剧中的第四幕所唱:将我所有的快乐寄予着伶俐的知更鸟身上,也是一种代指吧。

画面右上角的树丛中隐藏着一个骷髅头,代表着奥菲莉娅的结局。

“她的衣服四散展开,使她暂时像人鱼一样漂浮在水上,她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唱着古老的歌谣,好像一点不感觉到处境险恶,又好像她本来就是生长在水中一般。

”——《哈姆雷特》第四幕第七场。

英国前拉斐尔派画家: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人物简介

英国前拉斐尔派画家: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人物简介
童年时期,米莱斯曾就读于哈罗公学
• 在学校期间,米莱斯展现出对绘画的天赋 • 与其他艺术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如阿尔弗雷德·亨利·摩尔
青少年时期,米莱斯开始接触绘画技巧和艺术理论
• 米莱斯曾在伦敦艺术学校学习绘画 • 对拉斐尔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
米莱斯的艺术教育及早期职业生涯
米莱斯在皇家艺术学院接受艺术教育
米莱斯是前拉斐尔派运动的重要成员
• 米莱斯的绘画风格受到该运动的影响,注重对自然的描 绘 • 米莱斯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个人情感 的表达
米莱斯的作品主题与题材
米莱斯的作品主题多样,包括肖像画、风景画、宗 教画和神话画
• 米莱斯的肖像画以人物为题材,展现 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 米莱斯的风景画以自然为题材,描绘 了美丽的自然风光 • 米莱斯的宗教画和神话画以宗教和神 话故事为题材,传达了深刻的道德观念
• 英国国家美术馆收藏了米莱斯的许多重要作品,如《奥菲利亚》、《鸽子与少女》等 • 英国国家美术馆举办的米莱斯展览,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前来参观
英国国家美术馆对米莱斯作品的收藏和保护工作做得很好
• 英国国家美术馆为米莱斯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保存环境,确保作品的原貌得以保存 • 英国国家美术馆还开展了米莱斯作品的数字化工作,方便观众在线欣赏和学习
• 作品通过夏洛特女士的形象,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道德沦丧 • 作品中的色彩和线艺术史 上的地位与影响
米莱斯与前拉斐尔派的关系
米莱斯与前拉斐尔派的其他艺术家共同推动了英国绘画的发展
• 米莱斯等人的作品为英国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摆脱了学院派的束缚 • 米莱斯等人的艺术实践,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米莱斯的作品具有较强的寓意性和象征 性

米莱作品 盲女

米莱作品 盲女

《盲女》布面油画(局部)1856年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86.6×61.6cm 现藏英国伯明翰市博物馆与美术陈列馆
名家说画
米莱斯的作品题材涉猎广泛,尤以描绘浪漫历史场景和孩童为主题的作品居多,还为维多利亚王朝许多显贵画过肖像。

《盲女》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

题材来自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奥菲莉亚》,是最受欢迎的代表作之一,米莱斯用细腻精致的笔调刻画了感人的场面,充满凄凉哀婉的情调。

米莱斯是少年天才,或许也是拉斐尔前派中最善于运用风景的。

他真正直达灵魂的作品是《盲女》,这幅藏于伯明翰美术馆的小尺幅作品,让观看的你无语凝噎。

背景中大片明亮的草地有羊浮动鸟起落,两条异常突兀的彩虹显示出雨后湿润,然而这美好壮阔的大自然却
是为了衬托前景中两个衣衫褴褛的卖艺女孩儿一个眼瞎看不见世界的光明,一个年纪小到完全无法理解世界的黑暗。

两个女孩儿紧握的双手,让她们显得更加无依无靠,腿上的风琴虽然合拢着,但呜咽的琴声依然响彻画面,或许只有盲女披肩上那只服帖的蝴蝶,是一个渺茫希望的象征。

画家笔下最美的“奥菲利娅”

画家笔下最美的“奥菲利娅”

画家笔下最美的“奥菲利娅”从此之后,这个世间,再也不会有这样一个男子,让我无枝可依,让我颠沛奔波,让我流离失所,我所有的勇敢所有的坚强,满腔的爱意满腔的奔赴,都在离别的这一刻耗尽,经年以后,只望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请收留奥菲利亚的第四个影子》莎士比亚笔下最悲情的“奥菲利娅”“奥菲利娅”来自古希腊文,原意为“帮助,善,救济,好的”。

而这个词知名天下要归功于莎翁,在他最有名的“一千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故事中,“奥菲利娅”是个很重要的角色。

剧本中的奥菲利娅——雷欧提斯之妹,是哈姆莱特的恋人,大臣波洛涅斯之女。

他曾是纯洁善良,无忧无虑的的姑娘。

但当她卷入爱情和家族的战争,生命之花却渐渐枯萎了。

在父亲和恋人的对立世界中,理智的奥菲利娅逐渐迷失了方向。

恋人厌恶她、唾弃她,父兄不理解她、埋怨她,她的悲剧在于没有也不知道如何选择。

最后,她盛装满身,自溺在一条铺满鲜花的溪流里,睡在大自然的怀抱和世界里。

米莱斯心中最美的“奥菲利娅”作为拉斐尔前派最有同情心和道德感的画家,米莱的《奥菲丽娅》让人痴迷并由生一种无言的悲凉:一片无头无尾的美丽景致,绿草绿叶和绿色的浮萍,发亮的枯树枯枝枯叶和闪烁的花朵,比眼睛还清透的河水,比河水还干净的美人儿,她双目微睁双唇略张双手摊开,一切都是活着时的样貌——虽死犹生。

拉斐尔前派的画家都强调真实写生,作品中的花草溪水都是真实再现;而主人公部分,则是艺术家的臆想和室内模特临摹完成的。

一真一假,一虚一实,一幻一梦,把观众带劲了艺术家的世界。

敬业的模特:《奥菲利娅》的模特就是和拉斐尔前派纠缠不清,被其视为灵感缪斯的——希达尔——罗赛蒂的学生,情人,模特和妻子。

据说在创作这件作品时,如实画出奥菲丽娅在水中的效果,19岁的希达尔被要求躺在一个仅靠几根蜡烛加热的金属浴盆里,由于画家太过专注,没注意到蜡烛熄灭,希达尔又不敢吭声以至冻得失去了知觉。

模特不仅漂亮如奥菲利亚,状态更为接近昏迷于河流中女孩的脆弱:“气数已尽,命不久矣。

《沉浮》——当代女性的奥菲利亚情结

《沉浮》——当代女性的奥菲利亚情结

就看过 《 哈 姆 雷 特 》 却 对 是 配 角 的奥 菲 利亚 并 不 是 很 注 意, 而欧仁 ・ 德拉克罗瓦却以一个配角为主角 , 创 作 了《 奥 菲利亚之死》 , 每 一 幅 作 品 都 是 有 它 背 后 的故 事 。作 者 莎 士 比亚 生 活 在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 女 性从 属 于男 权 , 服从 于 王
姆雷特》 这个故事 中, 奥菲利亚仅仅是个配角 , 台词少的没 几句 , 在 大 家 的 目光 都 注 意 在 哈 姆 雷特 身 上 时 . 奥 菲 利 亚
起 到 了侧 面烘托 这 个 时代 的 悲剧 的 作用 。 哈姆 雷 特 的疯 癫 是 他 伪装 和复仇 的手 段 , 而 奥 菲 利 亚 的疯 癫 则是 男 权 压 迫 所 造 成 的 。 男性 在 精 神 上 约束 女 性 贞 洁 , 远离欲望 , 同 时
( 三) 定 稿 方 案
在 请 教 了导 师 后 发 现 ,一 个 负 载 水 面 上 的 姿 态 不 足 以表 达 出那 么 多 的压 抑 感 。奥 菲 利 亚 之 死 的 奥 菲 利 亚 是 在水 面 上 被 河 水 推 走 的 . 说 明她 还 有 个 最 终 的 去 处 . 而 在 现在 , 是没有人推着走的 , 没有人关心 , 没有人在乎 , 仿 佛 置 身于 黑 暗 的 深 渊 , 那 么在 水 面 上 是 不 能标 出来 的 。 于 是 笔者将场 景换成 了一个空 间 ( 如图 4 ) , 主 角 浮 在 画 面 的 中下 , 以纠 结 的 姿态 表 现 她 内心 的 难过 和 压抑 。
内化 男 权 ,在 这 样 一 个 时 代 ,女 性 是 没 有抒 发感 情 的 自 由, 只能 默 默 地 成 为捍 卫 男 权 的 工具 。 奥 菲 利 亚 自己 都感 叹道 : “ 一切妇女 中最伤心而不幸的” ( 第三幕第一场 ) , 可

米莱斯的《俄菲莉亚》浅析

米莱斯的《俄菲莉亚》浅析

22[人文色域]米莱斯的《俄菲莉亚》浅析■黄美琼/钟山县第二高级中学摘要:19世纪的英W的艺术铽阆沉闷没有生机,练本是虽家龙术学院在主导,陈旧的规矩和>】惯比艺术家们不思进取,只会按照已有的风格和形式去绘Pi,作品都是下-篇一律一些年轻人+愿意接受这样的绘i f f l i模式想要突破这样的形式,提倡 继承和发扬拉斐尔以前的绘imiW格,这群人被称之为“拉斐尔前派”米莱斯是拉斐尔前派比较突出的一位,他的代表作《俄 菲莉亚》成功地冲破了学院派的风格,竖起拉斐尔前派的旗帜关键词:拉斐尔前派;俄丨卩莉亚;米莱斯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一个蓬勃 发展时期,英国率先完成了 T.业革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物质层面得到满足后,人民开始注重内在修养,艺术得到人 民的青睐和重视。

“从19世纪20、30年代开始,在法国兴 起反古典主义法则的浪漫主义艺术思潮,诗人、小说家纷纷 倒向了浪漫主义,拉斐尔前派正是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m,拉菲尔前派就是在这样浓厚的艺术氛围中诞生的,实属19世 纪中叶英国的美术改革运动,英闰艺术为当时皇家美术学院 约束.很大程度上是按照学院的陈旧规矩在绘両,不作思考,平庸之作充斥画坛,呈腐朽之势1848年拉斐尔前派成立,其中主要成员有亨特、罗塞蒂、米莱斯、柯林森等人,作品 基本上以写实的传统风格为主,両风审慎而细致,用色较清 新,拉斐尔前派反对院派的陈规,认为拉斐尔时代以前的优 美阃风Q经被学院派教学方法腐化,有的作品呈现迷离、唯 美、神秘、朦胧之美,他们不满英国_坛的保守平庸,反对 学院派倡导的继承莱菲尔的传统t―、画派的基本画风①米莱斯是拉斐尔前派创始人中绘W技巧最高,也是拉 斐尔前派的5个创始人中年龄最小、才华最高的一位(其他 两位是亨特和布朗)。

他从小学习绘画,曾到意大利留学,具备超强的表现力,善于处理复杂的场面,色彩带有一定的 装饰性.米莱斯的作品题材涉猎广泛,尤以描绘浪漫历史场 景和孩童为主题的作品居多,还为维多利亚王朝许多显贵I田i 过肖像。

叹惋奥菲莉亚--有关奥菲莉亚的油画、芭蕾与诗

叹惋奥菲莉亚--有关奥菲莉亚的油画、芭蕾与诗

叹惋奥菲莉亚--有关奥菲莉亚的油画、芭蕾与诗《水中的奥菲莉娅》米雷 (Sir John Everett Millais 1829-1896)奥菲利娅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的悲剧人物,是美好而脆弱的东西的象征。

她的爱人杀死了自己的父亲,皇室的阴暗让纯情的少女崩溃,终于选择了死亡。

以奥菲利娅题材的西方绘画,数拉斐尔前派代表画家米雷(Sir John Everett Millais 1829-1896)的作品最有名。

米雷十岁左右就展现绘画天才,十一岁获得皇家美术学院附属美术学校的入学许可证。

1852年以《奥菲利亚》一举成名。

奥菲利亚纯洁善良,曾经是无忧无虑的。

但是,当她迈入青春的门槛后,绚丽的生命之花却渐渐枯萎了。

她依恋、顺从,别人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在父亲和恋人的对立世界中,奥菲利亚失了方向。

恋人厌恶她、唾弃她,父亲和兄弟也不理解她、埋怨她,她的生命已没有了内容。

美丽的奥菲利娅带着绝望之后的漠然神情,缓缓沉入死亡的深渊。

她一边凝望上帝,一边低吟着祈祷之歌“不要介意我的不幸”,也许,只有死亡才能接受她的不幸。

奥菲莉娅周围的水草、灌木和苔藓均为青绿色,色彩浓艳透露出生的朝气。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她暗淡的灰色裙摆,暗示生命即将逝去。

明暗交织的色彩和少女彷徨的神情使整幅画充满了凄美的浪漫主义情怀。

《奥菲莉亚》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Jehn William Waterhouse,1849年—1917年)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是英国新古典主义与拉斐尔前派画家。

沃特豪斯的这幅画描写疯狂而绝望的奥菲莉亚更为传神:她躺在河岸草场上,一只手握着乱发,另一只手抓着一束花,眉头紧蹙,眼神透出无助和无望。

《奥菲莉亚》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1849年—1917年)但是沃特豪斯的另一幅作品对奥菲利娅的处理似乎有所不同,并不像其他作品中把奥菲利娅描写成清纯的忧郁的软柔无力的形象,本图中的奥菲利亚似乎理智近于崩溃,却有一种绝望的力量。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奥菲利亚》角色内涵解读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奥菲利亚》角色内涵解读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奥菲利亚》角色内涵解读
戴姝仪
【期刊名称】《河北画报》
【年(卷),期】2022()18
【摘要】这幅作品是英国泰特美术馆最受欢迎的拉斐尔前派作品,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近日,这件作品在上海黄浦江畔新开馆的浦东美术馆单独陈列于一楼1A 展厅,并于7月8日起向公众开放。

我也有幸在开放当天近距离欣赏到了这幅作品。

奥菲利亚这一人物形象来自莎士比亚著名戏剧《哈姆莱特》,是一个悲情、伤感、
疯癫的角色,拉斐尔前派代表人物米莱斯根据这一人物形象创造出《奥菲利亚》一画。

本文通过对相关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创作过程与其生平经历、相关的图像学解析、符号意义等方面重新认识《奥菲利亚》,并以此延伸出奥菲利亚作为文学人物
形象如何转变为一种符号标志。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戴姝仪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从米莱斯的《奥菲利亚》探绘画创作中的象征内涵
2.重返自然——论米莱《奥
菲利亚》对英国学院派的反叛3.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早期
绘画真实性研究4.米莱斯作品《奥菲利亚》的图像学解读及符号内涵5.奥尔的杰出学生们(二) 埃弗雷姆·津巴利斯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包含着一个故事的西画作品

包含着一个故事的西画作品

包含着一个故事的西画作品镇楼图!▼第一个,如果在西画中看到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漂在水中看上去像死了一样,那基本可以判断,这是《奥菲利亚》的故事!米莱斯《奥菲利亚》米莱斯《奥菲利亚》卡巴内尔《奥菲利亚》奥菲利亚是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著名人物,她是大臣的爱女。

美丽的奥菲利亚因为父亲和自己爱人的对立而迷失了自己,最终爱人还错杀了父亲。

脆弱的奥菲利亚最终崩溃,她穿着漂亮华服自溺在满是鲜花的溪水中。

因此,漂在水中死亡的奥菲利亚成为了油画中经常描绘的主题,这是唯美的死亡,也是爱情的悲剧。

▼第二个,如果在西画中看到一个年轻少年在水面前端详自己的倒影,那基本可以判断,这是《纳西索斯》的故事!卡拉瓦乔《纳西索斯》沃特豪斯《纳西索斯》纳西索斯(Narcissu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清秀美少年,他被一个喜欢他的人艾歌下了诅咒,要'永远对着倒映自己的泉水说着'我爱你''。

结果,有一天纳西索斯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时便无可救药的爱上了水中的自己,但终究无法在一起,于是纳西索斯憔悴而死。

人们在他死后发现了水边的水仙花,人们便称自恋的纳西索斯为水仙花(Narcissus),这个词便来自这个神话人物,意为自恋。

▼第三个,如果在西画中看到一个不穿衣服的女人骑在马背上,那基本可以判断,这是《戈黛娃夫人》的故事!科里尔《戈黛娃夫人》戈黛娃夫人是英格兰盎格鲁—萨克逊的贵族女性,她求情让他的市长丈夫给市民们减税,最后丈夫承诺只要她能LUO体骑马绕行市内的街道,他就答应减税。

最终戈黛娃夫人做到了,市民们全都落下窗帘躲在家里不看,一个裁缝Tom因为偷看最后双目瞎掉了,英语偷窥狂(Peeping Tom)一词正是从这里来。

之后戈黛娃的丈夫遵守承诺,而戈黛娃夫人也成为了人们歌颂的对象。

不过,其实戈黛娃夫人并不像画中表现的那样,她只是穿着无袖白色裙子(当时的内衣),摘掉了代表上层阶级的首饰和徽记在街道上出现而已,画中的LUO身其实更多是艺术家的浪漫创作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8 密莱斯的《奥菲利亚》1851-1852
密莱斯的油画《奥菲利亚》(1851-1852)是拉菲尔前派绘画中最优秀之作,正是这幅画使密莱斯一举成名,该画被罗斯金称为有“最迷人的英国风景,弥漫着一种悲凉的气息”。

它充满着罗斯金说的“诗的情感”。

它的最精妙之处,不在那片片野玫瑰、颗颗芦苇叶,柔嫩的柳枝,而在于整幅画面营造出来的梦幻般奇妙效果,或者如罗斯金所说,那种悲凉的气息。

同时,这种神奇的效果体现了画家的非凡的想象力。

奥菲利亚因失恋后精神失常溺水而死,密莱斯的《奥菲利亚》借用了经典悲剧中的情节,画的是这个行将离开人世的年轻姑娘跳河后,仰面躺在水中,右手握着的一把五颜六色的花已经散开,她半张着嘴,眼神中充满着绝望。

这幅拉菲尔前派画家中最著名的画,即便是在今天的英国泰特博物馆里,也是人们最喜爱的画作。

该画融合了拉菲尔前派绘画的典型风格,真实可信的悲剧性女主角,逼真的自然环境(人们称画中的植物真实到可以用作植物学研究),永恒的文学主题,还有画中那些激发观看者无限想象力的象征手法的使用等等,都使拉菲尔前派绘画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画的模特伊丽莎白·西达尔(Elizabeth Siddal),即罗塞蒂的夫人,是拉菲尔前派画家的超级模特。

许多著名的拉菲尔前派绘画中,罗塞蒂和密莱斯都多次以她作为模特。

作为伊丽莎白·西达尔的保护人,罗斯金对她
大加赞赏,罗斯金说:“她美得就像金色的山峦在水晶般的湖面上的倒影。

”也许她就是拉菲尔前派理想爱情的化身:“十分神秘,充满精神痛苦,包含萎靡的、令人眼帘沉重的绝望,包含着无法言喻、无法解释的哀伤。

”更重要的是,她的出现使得拉菲尔前派绘画既可以遵循真实,又达到了美的理想。

为了给密莱斯的这幅《奥菲利亚》做模特,美人西达尔躺在高尔大街密莱斯家的浴缸里达数周,让画家把溺水的场景描绘得惟妙惟肖。

传说正是为了这次做模特,才使西德尔患病,最终导致她的早逝。

对拉菲尔前派画家来说,“西达尔是一种抽象的品质,而不是活人;她就是‘爱神’而不是被爱者;她就是诗人的情感,而不是肯特路上的一位刀具商的女儿。

”她就是罗塞蒂的贝阿特丽斯。

达西尔在罗赛蒂的熏陶下,开始写诗和画画,她虽然没有其他拉菲尔前派画家那样成功,但是,“她的诗歌像古代歌谣一样简单而动人;她的绘画具有真正的中世纪精神,绝不逊色于受过训练、绘画能力更强的拉菲尔前派画家的作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