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补益剂

合集下载

第 七 章补益剂

第  七  章补益剂

第七章:补益剂1)补气剂四君子汤:趣味记忆:(人茯术甘)寓意:(人服猪肝)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附方:六君子汤: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半夏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香砂六君子汤: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异功散: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保元汤:组成:人参,炙甘草,黄芪,肉桂功用:益气温阳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证参苓白术散:趣味记忆:(人苡砂术,桔茯山豆草莲子肉)寓意:(人已杀猪,皆服山豆炒莲子肉)组成:人参,薏苡仁,砂仁,白术,桔梗,茯苓,山药,白扁豆,甘草,莲子肉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满,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补中益气汤(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趣味记忆:(陈麻人芪术胡甘一当归)寓意:(陈麻人骑猪胡干一当归)组成:陈皮(橘皮),升麻,人参,黄芪,白术,柴胡,炙甘草,当归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①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久泻久痢,崩漏等)②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参脉散:趣味记忆:(参麦子)寓意:(生麦子)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主治:①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②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玉屏风散:趣味记忆:(白风芪)寓意:(北风起)组成:白术,防风,黄芪功用: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白光(huang)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完带汤:趣味记忆:(二术芍山黑,人陈甘柴车)寓意:(儿住韶山黑,人存干柴车)组成:白术,苍术,山药,白芍药,黑芥穗,人参,陈皮,甘草,柴胡,车前子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白光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2)补血剂四物汤:趣味记忆:(芎当药地)寓意:(穷当要地)组成:川芎,当归,白芍药,熟地黄功用:补血调血主治:营血虚滞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附方:桃红四物汤: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白芍药,熟地黄功用:养血活血主治:血虚兼血瘀证芎归胶艾汤:组成:川芎,当归,芍药,生地黄,阿胶,艾叶,甘草功用:养血止血,调经安胎主治: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证。

第七章 补益剂

第七章  补益剂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 【组成】防风一两(30g) 黄芪蜜炙 白术各二两(各60g) • 【用法】上??咀,每服三钱(9g),用水一盏半, 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现代用 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g,大枣煎汤送服;亦可 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 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第二节 补血剂
补血剂,适用于血虚证。症见面色无华, 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唇甲色淡,舌淡,脉 细等。常用熟地、当归、白芍、阿胶等补血 药为主组成。因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故常 配补气之人参、黄芪等,以益气生血;血虚 易致血滞,故又常与活血化瘀之川芎、红花 等相伍,以祛瘀生新;补血药多阴柔腻滞, 易碍胃气,故常配少许醒脾理气和胃之品, 以防滋腻滞气代表方如四物汤、归脾汤、当 归补血汤。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 【组成】白术一两(30g),土炒 山药一两(30g),炒 人参二钱(6g) 白芍五钱(15g),酒炒 车前子三钱 (9g),酒炒 苍术二钱(9g),制 甘草一钱(3g〕 陈皮五分(2g) 黑芥穗五分(2g) 柴胡六分(2g) • 【用法】水煎服。 •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 稀如涕,面色??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 缓或濡弱。
• 气虚补气,血虚补血,二者虽各有重点,但气 血相依,补气与补血常配合使用。《脾胃论》 中说:“血不自生,须得生阳之药,血自旺 矣”。《温病条辨》中说:“血虚者,补其气 而血自生”。因此,血虚者补血时,宜加入补 气之品,以助生化,或着重补气以补血;如因 大失血而致血虚者,尤当补气以固脱,使气旺 则血生。对于气虚,一般以补气药为主,虽亦 可少佐补血药,但过之则阴柔碍胃。至于气血 两虚者,则亦气血双补。

第7章补益剂

第7章补益剂

血行不利—月经不调,脐腹作痛
四物汤
功用
补血调血
方解
君 臣
四物汤
熟地:滋阴血,补肾填精 当归:补血活血,养血调经
白芍:养血益阴,柔肝缓急止痛
归芍能够增强熟地的养血作用。 而且使得熟地补而不滞。

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
君 血滞: 川芎 赤芍 当归 熟地
偏虚:熟地 白芍 川芎 偏瘀:川芎 赤芍 熟地 偏虚:熟地 当归 川芎
第七章
补益剂
概述
一、含义
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 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主治各
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概述
二.立法依据: 《内经》 “虚则补之”,“损者益之”,“形 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三.适应证:虚证
先天不足 饮食失调 后天 失调 劳倦过度 情志不畅 病后失调 脏心 虚肝 证脾 肺 肾 五 气虚 血虚 阴虚 阳虚 气血两虚
四君子汤
◆类方比较: 四君子汤与理中丸 相同点:两方均用参、术、草以补益中气。 不同点: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 主治脾胃气虚证; 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 寒为主,主治中焦虚寒证。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1参苓白术散配桔梗、砂仁的意义。 • 2四君子汤与参苓白术散均可用于脾胃气虚 证,二方有何不同。
补中益气汤
配伍特点
补而不滞,甘温除热,气血 并治,升阳举陷。
补中益气汤
辨证要点
运 用
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 临床应用以体倦乏力,少气懒 言,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为辨证 要点。
难点: • 本方为何升补并用?作用重心以升为主还是以补为 主? • 为何以黄芪为君药?柴胡入肝胆经为何能用于中气 虚陷之证? • 升麻在补中益气汤和清胃散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

《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
用。
方名 同

正邪 主证
表证 治则
玉屏风散
祛风,治自汗证
正虚
不伤风常自汗 见风始有恶 无表证
扶正为先
桂枝汤
邪实 伤风始有自汗 不见风亦恶 有表证 散邪为主
▪ 完带汤(1)
▪ [组成] 白术,山药,人参,苍术,

白芍,车前子,陈皮,柴胡,

黑芥穗,甘草
▪ [功用]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 [主治]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证。
▪ 4,加减法: ▪ 腹中痛,加——白芍。 ▪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 ▪ 头顶痛,加——藁本,细辛。 ▪ 咳嗽,加——五味子,麦冬。 ▪ 气滞,加——木香,枳壳。 ▪ 虚人外感,加——苏叶。
原书方解
▪ 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 甘草 (炙)以上各五分 人参(去芦,有嗽 去之。)三分,(以上三味,除湿热 烦热之圣药也)当归身(酒焙干,或 日干以和血脉)三分, 橘皮(不去白 以导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 若独用泻脾胃)二分或三分, 升麻 (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 升之令)二分或三分, 柴胡(引清气, 行少阳之气上升)二分或三分, 白术 (除胃中热,利腰脊脐间血) 三分,
方名

功效 异
病理
主治
完带汤
易黄汤
健脾化湿止带,治脾虚不运,
湿浊下注之带下病
补气疏肝燥湿
补肾清热收敛
脾虚肝郁,湿浊下注 肾虚有热,湿热下注
白带
黄带
第二节,补血
▪ 四物汤(1) ▪ [组成] 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 ▪ [功用] 补血调血 ▪ [主治] 营血虚滞证。
▪ [方解]
▪ 君:熟地黄——滋养阴血,补肾填精,
为补血的基础方,妇科调经的基本方。

第七章 补益剂

第七章 补益剂

【类方比较】
比较四君子汤与补中益气汤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颖悟
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
玉屏风散
【主证】 肺卫气虚之自汗证
《医方类聚》
肺 卫 气 虚
卫外不固
恶风汗出,或易感风邪
气虚
面色恍白,少气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浮软
益气实卫,固表止汗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颖悟
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
【方解】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颖悟
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
【主证】 1、脾气虚夹湿泄泻证
2、肺脾气虚夹痰湿咳嗽证
脾(土)气虚 生痰之源 胸脘痞闷,神疲乏力,面色萎白,纳 差,舌淡苔白腻 咳嗽痰多色白
肺(金)气虚
贮痰之器
培土生金:即补脾益肺法,指用补益脾土的药物,治疗肺脾 两虚之证,使脾气健 运,能正常化生水谷精气,止养于肺, 以治疗肺脏亏损病证的一种治法。代表方如参苓白术散。
地、芍阴柔,专于养血敛阴,有血中血药之称;归、 芎温通,补中有行,有血中气药之誉。四药相伍,动 静结合,刚柔相济,血虚者得之可收补血之功,血滞 者得之可奏行血之效,为补血调血之良方。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颖悟
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
【功用】 补血和血 【配伍特点】
补血与活血并用,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尤宜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颖悟
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配伍特点】
以益气固表为主,酌伍少量祛风解表之品,固表之中寓
有疏散,祛风亦可加强固表止汗之功,相畏相使,相反相成。 本方益气固表,止汗御风之功有如屏障,珍贵如玉,且 为散剂,故前人以“玉屏风散”名之。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颖悟

补益剂--方剂课件系列

补益剂--方剂课件系列
四、临床应用:
1、脾虚泄泻之要方,以挟湿者尤宜。 2、也常用于带下及保胎。 3、现代—小儿缺锌症—生黄芪、生麦芽,
灯芯草。总有效率81.2%
2021/3/14
13
补中益气汤
《内外伤辨惑论》
2021/3/14
14
一、组成:1、四君的加减方。
2、重用黄芪、轻用升柴
二、效用特点:
1、补气力甚强—参术草配黄芪—气虚重证(运化
二、主治—脾胃气虚挟湿证
1、特性 ①气虚重 ②有湿 ③泄泻是主症
2、病机:气虚生化不足,湿浊清阳下渗。
3、主症:乏力食少、体瘦面黄、胸痞泄泻、
2021/3/14 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11
2021/3/14
12
三、说明—桔梗的意义
1、升提止泻 2、宽胸理气 3、载药上行-----------升清保肺
第七章 补益剂
一、定义:(补益药、补虚、虚证) 二、立法依据: 《内经》:“虚则补之”;“形不足者温之
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 三、作用—补虚扶正—现代
1、增强体质—抗疲劳;耐缺氧。 2、抗衰老—提高SOD的数量和活性。 3、调节免疫—防治AIDS、Ca。 四、适应证:虚证-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亏虚
15
三、说明:
1、为何不以人参为君?
2、为何四君去茯苓?
3、当归、陈皮的配伍意义。
四、临床应用
1、中气虚陷的代表方、基础方
2、加减变化(气虚为原则)
五、使用注意:
1、坚持疗程
2、阴虚内热者不宜
2021/3/14
16
生脉散《医学启原》 一一、组成
二二、作用特点: 1、补肺之要方—三药配伍后主入肺经 2、气阴两补,重在补气,且敛肺止咳止汗

07方剂学-补益剂

07方剂学-补益剂
❖间接补益法: 血虚补气 阴虚补阳,阳虚补阴(张景岳) 虚则补其母 补益先天或后天

概述·使用注意


(1)辨清虚实真假; (2)适当配伍健脾和胃,理气消导药; (3)煎药宜文火久煎,煎煮3次以上,空腹服; (4)不可滥用

分述


1.补气剂 3.气血双补剂
2.补血剂
4.补阴剂 6.阴阳并补剂 5.补阳剂
功效:
益气健脾(恢复中焦脾胃运化受纳之功)
主治:
脾胃气虚证

补气·四君子汤


主治证侯分析:
失运、失纳——饮食减少,大便溏薄
脾 胃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白,语声低微
气 虚
肢体失养——四肢乏力
舌淡苔白,脉虚弱

补气·四君子汤


方解: 君: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益气健脾燥湿(苦甘温) 佐:茯苓——渗湿健脾 使: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虚劳肺痿

气血双补·炙甘草汤


主证病机分析:
心 气 心 血虚不能养心盈脉 心动悸
肺血
气虚不能行血鼓脉 脉结代
两不 虚足
气虚肺弱不用;
肺 阴血不足,
肺痿
虚火灼肺,肺叶枯萎

气血双补·炙甘草汤


方解: 生地、阿胶、麦冬、胡麻仁
——滋心阴,养心血(生地为君) 炙甘草、人参、大枣
l2g),泽泻、茯苓、牡丹皮 (各9g),桂枝、
附子 (各3g)
功效:
温补肾阳
主治:
肾阳不足证

补阳·肾气丸

第七章 补益剂

第七章 补益剂
配伍特点:
寓补于散,寄清于升, 培土抑木,肝脾同治。 辨证要点: 带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脉濡缓。 随证加减: 兼寒湿,小腹疼痛,加炮姜、茴香; 腰脊酸软,加杜仲、续断;
带下日久,量多滑脱者,加龙骨、牡蛎。
使用注意: 带下属湿热下注者,非本方所宜。
第二节
适应证:
补血剂
血虚证: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证分析:脾虚湿盛证。
脾气虚:四肢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湿

盛:肠鸣注泻,胸脘痞闷,饮食不化。
证:舌苔白腻,脉虚缓。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方解:
人 白 茯 山 莲 白 苡 砂 桔 甘 陈 扁 皮 参 术 苓 药 肉 豆 仁 仁 梗 草 )
(



佐使
桔梗的配伍意义
1.开宣肺气以通利水道。 2.载药上行,培土生金,增强保肺之功。 运用: 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随证加减:
久泻兼里虚腹痛,加干姜、肉桂。
参苓白术散配伍特点:
1、 药性平和,温而不燥, 补而不滞。
2、肺脾同治,培土生金
补中益气汤*
主证分析:
脾虚气陷证
《内外伤辩惑论》
脾虚:食少便溏,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萎白。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 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 舌淡,脉虚大无力。
唇甲色淡,舌淡,脉细。
四 物 汤*
主证分析: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全身)头昏目眩,面色无华,心悸失眠、
营 血 虚 滞
唇淡甲枯,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经少或闭经 妇科 胎动下血,漏下 月经不调,脐腹作痛

第七章补益剂讲课资料

第七章补益剂讲课资料

白虎汤证
当归补血汤证
病机:气分热盛证(实热) 血虚阳浮证(虚热)
见证:烦渴饮冷
烦渴喜温饮
身大热大汗
身热无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脉洪大 力
脉大而虚,重按无
2020/7/17
当归补血汤
• 功用:1.补气生血;2.固表留阳
1.生血 “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尔”
《名医方论》
黄芪-补气 2.固表以挽回阳气
“盖此时阳气已去里而越表,恐一时固里不及, 不得不从卫外以挽留之” --张秉成
2020/7/17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组成 防风 黄芪 白术 主治 表虚自汗。
汗出恶风,面色晄白,易感风邪,舌淡 苔薄白,脉浮虚。 病机 肺卫气虚,腠理失固 治法 益气固表止汗。
2020/7/17
玉屏风散
主证分析:
表 气虚基础见症 虚 证 表卫不固:自
汗,易感外邪
益气 固表止汗
2020/7/17
2020/7/17
使用注意
若属外感引起之自汗或阴虚盗 汗,不宜使用 。
2020/7/17
参松养心胶囊
• 组成:生脉散加山茱萸、酸枣仁、桑寄 生、丹参、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
•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清心安神 • 主治:气阴两虚,心络瘀阻之心律失常
。心悸,气短乏力,胸闷痛,失眠多梦 ,脉结代。
2020/7/17
• 玉屏风散与桂枝汤均可用治表虚自汗。 • 玉屏风散证之自汗,乃卫气虚弱,腠理不固
而致,故治宜益气固表止汗,兼以祛风。 • 桂枝汤证之自汗,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
致,故治宜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 正如吴昆所言:“是自汗也,与伤风自汗不同

第7章补益剂

第7章补益剂


补益剂
方剂学
一、含义
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
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
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本类方主剂的立法
依据为“补”法。
方剂学
二、适应证 适用于人体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 或久病体虚所致的五脏虚损,机能衰退 的各种病证。亦适用于正虚有邪而以正 虚为主的病证。 三、分类 1.补气 4.补阴 2.补血 5.补阳 3.气血双补 6.阴阳并补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
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方剂学
【方解】
饮食不化 运化无力 形体虚赢 形体失养 面色萎黄 或吐或泻 湿邪停滞 胸脘痞塞 气机被阻 舌苔白腻
人 参 君 白 术 茯 苓
益气健脾 和胃止泻
脾 胃 气 虚
脾 虚 夹 湿 之 证
山 莲 臣 苡 扁
白 术 山 药 人 参 苍 术
补脾益气 补脾燥湿

木 不 疏 土
情志 抑郁
克 伐 脾 胃
白 芍—柔肝止痛 车前子—利水祛湿 陈 皮—理气和中 柴 胡—疏肝解郁 黑芥穗—升阳止带 甘 草—调和诸药
佐 使
肝郁—肝失条达—胸胁不舒
方剂学
【配伍特点】寓补于散,寄消于升,培
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神。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 如涕,面色㿠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 或濡弱。
方剂学
【方解】
饮食 劳倦 脾失健运 伤脾 水湿内停 带下色白 面色㿠白 倦怠纳呆 舌淡苔白 脉缓或弱 脾 虚 湿 邪 下 注 之 白 带 证 君
莲草山药砂苡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

7.第七章补益剂

7.第七章补益剂

四物汤组方结构的灵活运用

血滞:
川芎
赤芍
当归
熟地
月经不调:当归
偏虚:熟地
偏瘀:川芎
白芍
赤芍
川芎
熟地
腹痛:
白芍
偏虚:熟地
偏瘀:川芎
当归
当归
川芎
熟地
“血家百病此方宗”
使用注意:
阴虚发热及血崩气脱等证,不宜使用。
OTC中成药



复方益母草膏 组成:四物汤加益母草、木香 功效:调经养血,化瘀生新 主治:营血不足,血瘀气滞的月经不调,经行 腹痛,量少色黯。 复方阿胶浆 组成:阿胶、熟地黄、人参、党参、山楂 功效:补气养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食 少;以及白细胞减少见上述证候
《医方类聚》
组成 防风一两 黄芪炙 白术各二两 主治 肺卫气虚证。 汗出恶风,面色晄白,易感风邪,舌淡 苔薄白,脉浮虚。 病机 肺卫气虚,腠理失固 治法 益气固表止汗。
主证分析及治法:
表 虚 证
气虚基础见症
益气
表卫不固:自 汗,易感外邪
固表止汗
方解
君 黄芪-补脾益肺,固表止汗 补敛
臣 白术-健脾益气助君培土生金,
龙牡等以增敛阴止汗之力。
使用注意
本方为纯补无泻之剂。气阴虚兼 邪实者不宜使用 。
参松养心胶囊
组成:生脉散加山茱萸、酸枣仁、桑寄 生、丹参、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清心安神 主治:气阴两虚,心络瘀阻之心律失常。 心悸,气短乏力,胸闷痛,失眠多梦, 脉结代。

玉屏风散
第七章
补益剂
一、概念: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
具有益气、补血、滋阴、温阳等作 用,主治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为 补益剂。 二、适应病证:各种虚证。 三、分类:补气、补血、气血双补、 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

第七章 补益剂

第七章 补益剂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剂学
下 篇
各论
第七章
补益剂
1、定义
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 血、阴、阳等作用,主治各种虚证的方剂, 统称补益剂。
补益剂
立法原则
虚者补之
《素问· 三部九候论》
损者益之
《素问· 至真要大论》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 若用于再障,加阿胶、肉苁蓉、补骨脂。
用于贫血,可加熟地。
归脾汤
第三节
气血双补
补益剂
炙甘草汤 Ⅰ类
《伤寒论》
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双补
主治病机分析
心气 肺血 两不 虚足

血虚不能养心盈脉
气虚不能行血鼓脉 气虚肺弱不用
心动悸 脉结代

阴血不足,虚火 灼肺,肺叶枯萎
肺痿
炙甘草汤
主治证分析
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 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 苔,或质干而瘦小。
⑴要辨清虚证的实质和具体病位 ⑵注意虚实真假 ⑶要注意脾胃功能 ⑷注意煎服法
补益剂
第一节


补益剂
脾肺气虚证主要症状
肢体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微,
动则气促,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舌淡苔
白,脉虚弱,甚或虚热自汗,或脱肛,或 子宫脱垂等。
补气
望:面色萎白 闻:声低息短 问:倦怠乏力 切:脉来虚弱
补中益气汤
生 脉 散
《医学启源》
Ⅰ类
补气
主证分析:气阴两伤证 (1)暑热汗多,耗伤气阴。
神疲乏力,短气;多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 数。
(2)久咳肺虚,气阴两伤。

第七章 补益剂

第七章 补益剂

(2)《景岳全书》 “善补阳者,必以阴中求阳,则阳 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 以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 竭” 40岁以后补阳要有阴药护体
3. 五脏虚弱 (1)正补法:直接补益法
《难经》:“损其肺者,益其气;损 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 饮食;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 者,益其精”
主治:脾胃气虚证
望诊
面色萎白或白光白 语声低微 气短乏力 脉虚弱 脾虚的基础见证
闻诊 问诊 切诊
+食少便溏(脾胃 受纳运化功能减 退)
• 《医方考》卷3云:“夫面色痿白, 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 言语轻微, 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 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 则切之 而知其气虚矣。”
• 由理中丸脱胎出来,没有干姜 的燥热,而有君子之风 • 培补后天之本之基础方
方义
君药 臣药 佐药 佐使药
人参 大补元气,主入脾
白术 脾脏补气第一要药 茯苓 利水渗湿,走而不守 炙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药性
肺胃虚燥,咳嗽失血,须用陈米饭上 过十余次者,则转浊为清,转燥为润
张氏医通
组方特点
味甘入脾 益气之中有燥 湿之功
脾欲甘 喜燥恶湿 喜通恶滞
补虚之中有 运脾之力
体现了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本大法。



• 复发性口疮应补益脾胃之气 • 方某,女,53岁。患者近10余年来反复出现口腔侧 壁黏膜及舌尖多处米粒大白色溃疡,周围有红晕,疼痛难 忍,故长期服用雷公藤片以缓解症状。胃脘部胀气,偶有 嗳气反酸,半年前胃镜检查提示浅表性胃炎。患者平素饮 食较清淡,纳食不香,大便每日一行,质偏稀,小便正常, 绝经6年。舌尖红,苔白,脉沉细。证属脾胃气虚,阴火 上炎,治以升发阳气,潜降阴火,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术20克,炙甘草6克,升 麻8克,柴胡8克,陈皮8克,砂仁6克,炒黄连6克。7剂, 每日1剂,水煎服。 一周后患者复诊,述服药后溃疡部疼痛好转,溃疡面 积缩小,胃脘部胀气明显减轻,纳食增加,大便一日一行, 基本成形。继服5剂,溃疡基本愈合,随访2月未复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君子汤
功用:益气健脾
人参 益气健脾养胃 君

白术 健脾燥湿



茯苓 健脾渗湿



甘草 益气和中
使
第七章 补益剂
运 用: 辨证要点: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
脉虚弱。 随证加减:呕吐加半夏;胸膈痞瞒加枳壳、陈
皮;心悸失眠加酸枣仁;畏寒肢 冷,脘腹疼痛,加干姜、附子。
补中益气汤*
《内外伤辩惑论》
主证分析: 脾虚气陷证 脾虚:食少便溏,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萎白。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 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 舌淡,脉虚大无力。
第七章 补益剂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解:
君臣

第七章 补益剂
佐使
配伍特点: 补气与升阳并举,重在补气。
补益剂)
第七章 补益剂
第七章 补益剂
掌握补益剂的分类、功用、适应证,以及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 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肾气丸等方剂。
熟悉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完带汤、当归补血汤、 一贯煎。
了解八珍汤、左归丸、右归丸。
第七章 补益剂
第七章 补益剂
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 各种虚证的方剂。
第二节 补血剂
适应证: 血虚证: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 唇甲色淡,舌淡,脉细。
第七章 补益剂
四 物 汤*
主证分析: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全身)头昏目眩,面色无华,心悸失眠、

唇淡甲枯,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经少或闭经

妇科 胎动下血,漏下
月经不调,脐腹作痛
第七章 补益剂
功用:补血调血。 方解:
运用: 证治要点: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 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第七章 补益剂
随证加减: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白芷、细辛。 腹痛加白芍。 兼气滞,加木香、枳壳。 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
使用注意: 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第七章 补益剂
生脉散
《医学启源》
主证分析:气阴两伤证。 (1)温热、暑热汗多,耗伤气阴:
第七章 补益剂
本方与理中丸的比较。
第七章 补益剂
附方
1.异功散 组成:四君子汤加陈皮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食少便溏,胸脘 痞闷。
第七章 补益剂
2.香附六君子汤 组成: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生
姜。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
第七章 补益剂
配伍特点: 补中有敛,敛中有散。
运用要点: 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脉虚。
随证加减: 自汗重,加浮小麦、牡蛎、麻黄根。
第七章 补益剂
完带汤
《傅青主女科》
主证分析:肝郁脾虚,湿浊下注证。
木不疏土 肝郁
不能升发
脾虚不运 湿盛
脾不升清
湿浊下注 带下量多
第七章 补益剂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方解:
功用:补气生血 方解:
黄芪-补气 当归-养血,和血
第七章 补益剂
应用 用量特点: 黄︰归 5︰1 。 血虚发热的基础方。 辨证要点: 肌热,口渴喜温饮,面赤, 脉大而虚,重按无力。
第七章 补益剂
随证加减: 妇女经期、产后外感发热头痛者,加葱白、豆 豉、生姜、大枣; 疮疡久溃不愈,气血两虚又余毒未尽者,加银 花、甘草。 血虚气弱出血不止者,加煅龙骨、阿胶、山茱。
随证加减: 阴虚有热,以西洋参代人参。 病情急重者,宜加重全方用量。
第七章 补益剂
玉屏风散
主证分析:
《医方类聚》
气虚基础见症 益气实卫
表虚证
表卫不固: 自汗,易感外邪
固表止汗
第七章 补益剂
功用:益气实卫,固表止汗。 方解: 君 黄芪 补脾益肺、固表止汗 臣 白术 健脾益气 佐 防风 散风御邪
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 阴阳并补。
注意:辨清性质、部位;注意虚实真假;注 意脾胃功能;注意煎服法。
第七章 补益剂
第一节 补气
适应证: 脾肺气虚证:肢体倦怠乏力,少气懒言,
语音低微,动则气促,面色萎白,食少便溏, 舌淡苔白,脉虚弱;甚则虚热自汗,脱肛, 子宫脱垂。
第七章 补益剂
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 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2)久咳肺虚,气阴两伤: 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
第七章 补益剂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方解:
人参 益元、补肺、生津 君 麦冬 养阴清热、润肺生津 臣 五味子 敛肺止汗、生津止渴 佐
第七章 补益剂
应用 辨证要点:体倦气短,咽干,舌红,脉虚。
)


佐 佐使
第七章 补益剂
桔梗的配伍意义 1.开宣肺气以通利水道。 2.载药上行,培土生金,增强保肺之功。
运用: 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随证加减: 久泻兼里虚腹痛,加干姜、肉桂。
第七章 补益剂
参苓白术散配伍特点: 1、 药性平和,温而不燥, 补而不滞。 2、肺脾同治,培土生金
第七章 补益剂
使用注意:阴虚发热者忌用。
第七章 补益剂
归脾汤*
主证分析:
《正体类要》
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 脾失健运
饮食,脘腹胀满,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第七章 补益剂
参苓白术散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证分析:脾虚湿盛证。 脾气虚:四肢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湿 盛:肠鸣注泻,胸脘痞闷,饮食不化。 佐 证:舌苔白腻,脉虚缓。
第七章 补益剂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方解:
人白茯山莲
白苡砂陈桔甘
(
参 术 苓 药 肉 豆扁 仁 仁 皮 梗 草


佐使
第七章 补益剂
应用
配伍特点: 寓补于散,寄清于升, 培土抑木,肝脾同治。
辨证要点: 带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脉濡缓。 随证加减: 兼寒湿,小腹疼痛,加炮姜、茴香;
腰脊酸软,加杜仲、续断; 带下日久,量多滑脱者,加龙骨、牡蛎。 使用注意: 带下属湿热下注者,非本方所宜。
第七章 补益剂
熟 地 滋养阴血、补肾填精 君
当 归 补血活血

白 芍 养血益阴
川 芎 活血行气

第七章 补益剂
配伍特点: 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 温而不燥,滋而不腻。
运用 证治要点: 面色无华,心悸头晕,唇甲色淡, 舌淡,脉细,为调经、补血的基础方。
第七章 补益剂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主证分析:血虚阳浮发热证 血虚 阴不维阳,阳无所附,浮越肌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