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扶贫工作重点县进退机制

合集下载

重点帮扶县工作实施方案

重点帮扶县工作实施方案

重点帮扶县工作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重点帮扶县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旨在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全面提升重点帮扶县的发展水平,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工作重点1.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重点帮扶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等方式,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要加强农产品加工和营销,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力农民增收。

2.教育扶贫教育是扶贫工作的基础,要加大对重点帮扶县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保障农村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

同时,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政策,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3.医疗扶贫健康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重点帮扶县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加强对贫困家庭的医疗救助,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让贫困地区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4.生态扶贫生态环境是重点帮扶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5.就业扶贫就业是扶贫工作的重要途径,要加大对重点帮扶县就业市场的支持,推动创业就业政策,提高就业培训水平,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三、工作措施1.加大资金投入要加大对重点帮扶县的资金投入,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加强对扶贫项目的跟踪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健全重点帮扶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3.完善政策措施要完善相关扶贫政策,建立健全扶贫长效机制,提高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4.加强监督检查要加强对重点帮扶县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推动问题解决,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我国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书

我国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书

我国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书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贫困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做好扶贫工作。

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冲刺期,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扶贫目标不明确、群众的社会参与度不足、扶贫工作的考核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都是影响扶贫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加强对传统的扶贫开发工作的创新,精准扶贫就是对传统扶贫工作进行创新的重要途径,是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的测量。

能够真正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在扶贫工作中各地政府要理清思路,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扶贫举措,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提前完成扶贫任务,实现全面小康。

1、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1.1 农村情况复杂在农村扶贫开发过程中,由于经济社会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一些特殊的复杂的情况,导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难度增大。

例如部分农村在制定与执行贫困户认定标准过程中,很难做到公平、公正,从而引发家庭之间的纠纷与摩擦。

再比如当前很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到城市务工,大量年轻人口流入城市,留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在农村长期居住的家庭成员不足三分之一,因此在扶贫工作中很多细节工作的开展不够全面,不能得到落实。

另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一些扶贫工作人员的思想比较传统,其工作方式也比较老旧,不适应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精准扶贫是对传统的扶贫工作进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精准识别,帮扶到户,但是在设计工作中由于一些工作项目缺乏明确的标准,很难让所有群众都信服,因而导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受到阻碍。

1.2 农民素质较低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支持与配合,但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当地百姓的素质水平有很大关系,农民的素质水平越低,其经济发展越慢。

“两下沉一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两下沉一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龙源期刊网 “两下沉一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作者:刘鑫来源:《新长征·党建版》2018年第03期近年来,扶余市委在脱贫攻坚中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创新推行“两下沉一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切实把各类资源精准聚集到脱贫攻坚中,稳步推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实现了党建与脫贫攻坚工作双推进。

落实三张责任清单,推动帮扶责任措施下沉。

制定下发领导干部包村责任清单、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责任清单、普通党员帮带责任清单,明确三者在脱贫攻坚中的具体职责,充分发挥帮扶作用。

通过压实责任,市级领导帮助贫困村解决实际问题41个,40个贫困村实现特色产业全覆盖,全市贫困村普通党员领办创办脱贫项目118个。

建立三项帮扶机制,推动党建政策资源下沉。

从“人员力量、扶贫项目、基础保障”三个方面建立帮扶机制,推动各类政策向脱贫攻坚主战场倾斜、资源向脱贫攻坚主战场聚集、党员干部精力向脱贫攻坚主战场下沉。

全市选派6492名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各级部门投入扶贫资金1.8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9个、产业项目65个,覆盖贫困户5452户。

突出党建领航功能,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开展“党建领航促脱贫”“党建脱贫互推互进”等活动26场次,开设扶贫政策宣读160余场次。

贫困村“项目支书”比例达到100%。

建设了2个农业产业项目实践基地,组织乡村干部现场观摩、驻村锻炼、对接产业,先后推广新产品、新技术9项。

成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39个,贫困村中涌现出24名党员网商致富能手。

通过党建引领,全市有10403名贫困人口脱贫。

(作者单位:中共扶余市委组织部)。

建长效机制 促全面脱贫

建长效机制 促全面脱贫

建长效机制促全面脱贫作者:邱东林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14年第05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的新要求。

屏山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水库移民重点县,贫困与移民两大难题相互交织。

如何根据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要求,建立扶贫与发展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当前屏山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屏山县立足县情,大胆改革创新,探索形成了统筹、运行、督查、活力四大长效机制,为实现“全面脱贫,与全市同步小康”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围绕中心大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扶贫攻坚是屏山的硬任务,加快发展是屏山的硬道理,库区稳定是屏山的硬保障。

要实现扶贫、发展、稳定这三大中心任务,必须构建统筹协调全局的运行机制,联动全县上下把经济社会资源统筹协调并整合到“全面脱贫、同步小康”的大局上去谋划与行动。

一是以“十大行动”引领扶贫攻坚机制。

将扶贫作为统揽,分年度落实脱贫任务,全县15个乡镇均成立了扶贫攻坚队,分别由1名县领导任队长牵头,落实严格的包村、包户工作责任。

同时,统筹推进“转移脱贫、产业脱贫、技能脱贫、保障脱贫”四大途径,全面实施贫困村党建、助学、危房改造、技能培训、救济救助、产业、卫生、乡村旅游、金融保险等十大扶贫攻坚行动,实施精准式扶贫,逐户制定脱贫计划,逐户脱贫销号,切实抓好住房保障和增收等重点工作。

在此基础上,联动各方力量,开展“认帮100户特困户”活动,加速扶贫攻坚步伐,确保实现6.8万贫困人口脱贫。

加快移民后续发展,全面实施库区移民后续扶持发展规划,逐步实现5.6万移民“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二是以“百大项目”拉动追赶发展机制。

以发展为引领,突出比较优势全力招商选资,突出成本招商、定点撤网、专业招商,确保全年实现招商引资30亿元。

强化项目推进战略,集中力量推进重大项目储备库制度等机制创新改革任务,基本形成扩大有效投资支撑政策框架体系,每年保持500个项目储备,坚持九大工作组统筹负责项目建设,每季度集中开工一批项目;筛选涵盖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且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26个,分项目成立指挥部集中攻坚,全力打造“双百工程”,按年度开工项目100个,竣工项目100个;实行土地、信贷、人才、经费、考核、督查、奖惩等要素跟着项目走,千方百计统筹推进项目落地。

中国“三农”财政政策分析

中国“三农”财政政策分析

中国“三农”财政政策分析作者:杨茂2011年12月目录一我国财政“三农”支出情况与趋势 (3)二中美“三农”财政支出对比 (11)三我国“三农”现在和财政改革 (13)中国“三农”财政政策分析摘要:近几年我国政府对“三农”投资不断加快,促使我国“三农”不断发展与扩大,但是国家对“三农”的投资存在投资比例不均衡,投资比重不高,投资项目中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分配不均。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明确政府对“三农”投资的分配,加强对“三农”投资结构进行调整,让农业更快发展,让更多的农村、农户直接享受到国家投资政策的实惠。

关键词:三农财政投资投资效果财政支农财政对“三农”的支持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

我们看到近几年国家对财政的“三农”支持政策进行了重大创新,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家对“三农”投资的比重不断加大,深度促进了我国“三农”的发展。

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8年出台的一号文件无一例外,均聚焦“三农”问题,不难看出“三农”问题一方面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三农”体系不合理,“三农”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转型,制约着我国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一我国财政“三农”支出情况与趋势“三农”支出是指财政对农民、农村、农业投入的总和,在我国财政支出中“三农”与教育、医疗卫生等相关支出会有所交叉。

“三农”支出渗透社会各个层面,政府加强了对“三农”体系的全面建设,这有效加快了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

近年来,我国各级财政对“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三农”投资不断增长,随着发展我国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03-2009年中央财政支持对“三农”投入近年来我国财政对"三农"的投资逐渐扩大,政府对于“三农”的重视与投资,深度促进和发展了我国“三农”经济,促进了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

县精准扶贫工作制度

县精准扶贫工作制度

县精准扶贫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扶贫开发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精准扶贫工作要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确保到2020年全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第三条精准扶贫工作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与全县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第四条精准扶贫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加强县、乡、村三级扶贫工作体系建设,确保扶贫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

第五条精准扶贫工作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社会参与力度,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第六条精准扶贫工作要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第七条精准扶贫工作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项目合规、效益明显,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合法权益。

二、精准识别第八条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调查、审核、公示等程序,确保贫困人口识别准确无误。

第九条贫困人口识别标准依据国家扶贫标准,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具体识别标准。

第十条贫困人口识别范围包括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人口。

第十一条贫困人口识别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对已脱贫人口进行动态管理,确保贫困人口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三、精准帮扶第十二条精准帮扶要坚持因人施策、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贫困人口制定具体帮扶措施。

第十三条产业扶贫要结合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第十四条就业扶贫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引导贫困人口有序转移就业。

第十五条教育扶贫要保障贫困人口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实现教育公平。

第十六条健康扶贫要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需求,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

第十七条住房扶贫要解决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问题,提高居住条件。

第十八条生态保护扶贫要结合我县生态优势,推动生态产业发展,保障贫困人口生态补偿收益。

扶贫扶困工作制度

扶贫扶困工作制度

扶贫扶困工作制度一、总则1. 为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制定本制度。

2. 扶贫扶困工作制度遵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确保各项扶贫措施精准落地,助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二、扶贫对象识别与建档1. 扶贫对象识别。

以农村贫困人口为重点,根据国家扶贫标准,结合地区实际,通过民主评议、公示、审核等程序,确定扶贫对象。

2. 扶贫对象建档。

对识别出的扶贫对象,建立健全扶贫档案,包括基本信息、致贫原因、脱贫措施、脱贫进度等,实现扶贫对象信息动态管理。

三、扶贫措施1. 产业扶贫。

根据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2. 就业扶贫。

通过转移就业、创业扶持等途径,帮助扶贫对象增加收入。

3. 教育扶贫。

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

4. 健康扶贫。

完善贫困地区医疗保障制度,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负担,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5. 住房保障。

实施贫困地区危房改造工程,确保扶贫对象住房安全。

6. 生态扶贫。

发挥贫困地区生态优势,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保障贫困群众生态权益。

7. 社会保障。

完善贫困地区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扶贫对象的社会保障水平。

8.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9. 扶贫扶志。

加强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激发扶贫对象内生动力,树立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

四、扶贫工作管理1. 扶贫工作责任制。

建立健全扶贫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扶贫工作人员的责任,实行脱贫攻坚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2. 扶贫资金管理。

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合规使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3. 扶贫项目实施。

规范扶贫项目申报、审批、实施、验收等环节,确保项目质量和效益。

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湖南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考核试行办法》的通知二

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湖南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考核试行办法》的通知二

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湖南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考核试行办法》的通知二摘要:各有关市(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局、财政局、统计局、残联,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局、财政局、统计局、残联:为进一步推进全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实效,根据国办精神和我省实际,省扶贫办、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统计局、省残联等部门联合研究制定了《湖南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考核试行办法》。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试点工作的重视情况(12分)1.试点县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得0.5分,设立办公室的得0.5分,抽调专门工作人员组建工作班子的得0.5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的得0.5分。

查看问22.试点县相关乡镇明确分管领导并指派专人负责试点工作的得1分,乡镇分管领导及负责人定期到各村支两委指导工作的得1分。

查看问23.试点县执行省里指示坚决的得1分,县扶贫办履行职责,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工作方案的得1分,工作方案按时报市(州)、省扶贫部门审核审批后及时组织实施的得1分。

查看问34.试点县财政部门安排保障试点工作正常运行工作经费的得5分。

查看问5扶贫对象的识别认定(13分)5.组建宣传队进村入户宣传,及时印发“两项制度”衔接政策宣传手册下发到村的得1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对“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政策进行宣传的得1分。

查看问26.各试点县分别召开县、乡、村三级动员大会的得2分,缺少任何一级的都不得分。

查看问27.认真发现总结试点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向省办上报推介典型经验,每上报1篇得0.5分,共设1分。

查看问18.扶贫和低保对象识别确认全程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群众参与率和社会认同感达60%以上的得2分,达80%以上的得3分。

随机抽样100户39.按照“户主申请、村民小组评议、村民委员会审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扶贫办审批”程序进行的得1分,村民小组评议、村民委员会审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的结果进行三次张榜公示,每次公示期不少于7天的得2分。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制度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制度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制度扶贫开发是我国推进国家减贫攻坚战的重要策略。

为了更好地落实扶贫工作,提高减贫效果,在国家减贫攻坚战进入深度阶段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建立“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意义、优势及实施方法。

一、双到工作制度的意义1.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制度能够为政府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更准确、更全面、更立体的信息资源,帮助政府更准确地定位贫困人群,精准施策,提高扶贫的效率。

2.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制度能够使得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的统一行动,更好地实现减贫攻坚战的目标。

3.加强农民参与扶贫的积极性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制度可以让村民有所感,增强乡村的凝聚力,让村民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参与者,更好地发挥农民积极性,使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双到工作制度的优势1.数据更加准确采取双到工作制度,意味着在分析扶贫数据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会更加准确,从而为向目标对象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扶贫服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2.统筹管理、对接协调更加便捷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制度可以实现多部门合作配合,破除信息孤岛,达到共享资源,提高协作效率,使得政府的扶贫工作得以统筹管理,对接协调更加便捷。

3.杜绝滥用扶贫资源采用双到工作制度,减少各类扶贫政策的冲突和重复,规范扶贫资金的流向和使用,减少扶贫资金的滥用,达到真正实现扶贫工作和开发动力协调发展。

三、实施方法与具体措施1.建立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联动机制针对各级扶贫干部、扶贫对象、社会组织以及企业等各类扶贫资源建立起一个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联动机制,对于规范扶贫、提高扶贫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2.建立扶贫数据中心建立扶贫数据中心,将各个领域的扶贫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并与扶贫部门进行协作,使得扶贫工作信息更加真实准确,从而为扶贫行动提供科学预判和精细化管理手段。

3.建立扶贫开发服务中心扶贫开发服务中心是一个无人管理的智能系统,它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加工,为扶贫对象提供和制定个性化扶贫计划,从而使得扶贫行动得以按需求、按资源分配,全面提高扶贫效率。

县域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县域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县域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

县域扶贫工作是实施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环节,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一定时期的努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群众有饮水、有饭吃、有安全住所,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县整体脱贫。

二、工作重点。

1.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要通过精准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确保扶贫对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要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台账,对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进行全面梳理,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扶贫措施精准施策。

2. 完善扶贫政策。

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扶贫政策,包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方面的政策。

要根据不同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 加强产业扶贫。

要通过发展产业,增加贫困地区群众的收入来源,为他们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

要重点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引导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就业机会,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力。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要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 加强教育医疗扶贫。

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和医疗事业的支持力度,确保贫困地区群众有平等的接受教育和医疗的机会。

要建立健全教育医疗扶贫制度,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三、实施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

要建立健全县域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导检查。

要加强对扶贫工作的宣传和动员,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工作的浓厚氛围。

2. 加强资金保障。

要加大对扶贫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扶贫资金的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扶贫资金。

要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

3. 加强人才保障。

要加强对扶贫工作队伍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扶贫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

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

县扶贫办工作措施

县扶贫办工作措施

县扶贫办工作措施县扶贫办工作措施引言:贫困是全球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也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各级政府都设立了扶贫办公室或扶贫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减贫工作的开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县级扶贫办工作的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建立扶贫工作机构县级扶贫办是县级政府负责扶贫工作的具体执行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全县的扶贫工作。

在建立扶贫工作机构时,应充分考虑乡村干部的实际情况、人员配备和管理能力等因素,确保机构设置合理、职能明确,并与各相关部门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

二、完善扶贫政策县级扶贫办负责制定和完善扶贫政策,以确保相关政策对农村贫困户和贫困地区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其主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统筹规划:通过制定县级扶贫规划,明确扶贫目标、任务和措施,制定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专项计划,确保各项扶贫措施的有效对接和整合。

2. 定向帮扶: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确定帮扶对象和帮扶方式,实施因户施策,确保扶贫工作的精细化和精准化。

3. 政策倾斜:确保政策资源的倾斜和专款专用,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力度,提高贫困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加强数据和信息管理实施扶贫工作离不开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县级扶贫办应建立健全相关数据文件和信息系统,确保扶贫对象的准确性、精准度和公开透明。

其主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数据采集:实施扶贫工作前,对贫困户的家庭收入、生活状况、劳动能力等核心指标进行详细调查和统计,形成贫困户数据库,为后续扶贫工作提供准确数据支持。

2. 信息公开:建立贫困户信息公开制度,确保贫困户的权益受到保护,提高扶贫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 数据管理:建立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定期更新贫困户信息,确保数据准确、时效性和可追溯性。

四、加强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减贫工作的重要方向和手段。

县级扶贫办应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和优势,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产业扶贫的能力和实效性。

2024年精准扶贫主要工作及下步计划

2024年精准扶贫主要工作及下步计划

2024年精准扶贫主要工作及下步计划2024年精准扶贫的主要工作和下一步的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完善扶贫政策和体制机制:2024年将进一步完善扶贫政策和体制机制,加强政策衔接和资源整合,提高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具体工作包括:1. 健全扶贫产业链和就业扶贫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居民增收。

2.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贫困人口医疗、养老等保障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 深化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加强对贫困地区学校和医疗机构的支持,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受教育和健康水平。

4. 加强监测评估和风险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和风险,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加大产业扶贫力度:2024年将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通过发展产业和带动就业,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具体工作包括:1. 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产品增值和农民收入增加。

2. 继续推动电商扶贫和农产品电商化,通过互联网销售渠道和电子商务平台,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3. 加强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支撑,推广先进农业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4. 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和特色产业的培育,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强化教育扶贫工作:2024年将继续强化教育扶贫工作,通过改善教育资源和加强教育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受教育水平。

具体工作包括:1. 加大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环境。

2. 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加强教师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3. 提供贫困学生资助,加大贫困地区学生资助的力度,提高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机会。

4.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四、加强健康扶贫工作:2024年将加强健康扶贫工作,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医疗保障能力。

2023年乡村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2023年乡村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2023年乡村扶贫攻坚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为了确保2023年乡村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制定了以下具体方案:1. 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

2. 夯实基本公共服务,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3. 推进产业扶贫,培育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来源。

4. 健全扶贫资金管理体制,确保资金使用效果最大化。

5.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二、政策措施1. 完善精准扶贫政策:进一步细化精准扶贫范围和标准,确保扶贫对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加大对特殊贫困人群的救助力度,确保无一人被落下。

2. 加强产业扶贫:通过培育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吸引外来投资和市场,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积极开展农产品进城和外贸扶贫,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3.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农村公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加强农村电商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4. 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服务水平:加大对农村教师和医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

建立健全健康扶贫制度,确保贫困人口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

5. 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在切实提高贫困地区发展水平和贫困户收入上。

建立健全贫困户退出机制,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

三、实施路径1. 组织实施:设立专门的乡村扶贫工作小组,由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代表组成,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政策。

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援助和支持。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加大乡村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贫困地区居民对扶贫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同时加强对贫困地区居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创业意识。

3.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扶贫工作考核制度,加强对各级政府和扶贫工作人员的监督,确保扶贫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扶贫工作措施和管控措施

扶贫工作措施和管控措施

扶贫工作措施和管控措施扶贫工作措施和管控措施引言:贫困是全球各国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在中国,扶贫工作一直被视为国家的首要任务之一。

为了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扶贫工作措施和管控措施。

本文将探讨这些措施,并分析其效果和问题。

一、扶贫工作措施:1. 战略规划: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贫战略规划,包括“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等。

这些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时间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例如,在“精准扶贫”中,政府通过全面摸底,对贫困人口进行全面准确的认定,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实际问题。

2. 资金投入:中国政府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扶贫工作。

2016年,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央财政用于扶贫的资金达到3510亿元人民币。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

此外,政府还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工作,通过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等方式增加贫困地区的收入。

3. 教育扶贫:教育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面。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教育扶贫,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免费的教育,并为贫困家庭提供资助。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和个人向贫困地区捐赠教育设施和资金,为贫困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4. 就业扶贫:就业是减少贫困的重要手段。

中国政府通过发展产业、创造就业机会,为贫困地区提供就业机会。

此外,政府还推动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增加其就业能力。

5. 生态扶贫:生态扶贫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倡导的一种新型扶贫方式。

通过开展生态补偿、生态产业等措施,保护和修复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管控措施:1. 监督机制:为了确保扶贫工作的有效进行,中国政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

各级政府设立了扶贫专班,监督和指导扶贫工作。

此外,政府还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扶贫工作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2. 预警机制:贫困人口的动态变化是扶贫工作的关键。

2024年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实施方案为了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实现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目标,我们提出以下实施方案:一、明确目标和任务1.确立2024年的脱贫目标,全面完成全国范围内贫困地区的扶贫任务;2.将扶贫工作分解到具体的贫困户,明确每户的帮扶目标和任务。

二、完善工作机制1.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指导机制,确保各级政府和扶贫部门的工作指导和监督;2.建立清晰的协作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

三、优化扶贫方式1.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确识别贫困户,确保资源的有针对性;2.分类施策,根据不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帮扶计划;3.加强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鼓励贫困户通过就业和创业增加收入。

四、加强资源保障1.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扶贫资金的充足和及时到位;2.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3.加强教育和医疗扶贫,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健康水平;4.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保护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

五、加强组织和人员建设1.建立健全农村扶贫工作组织体系,明确各级扶贫责任单位和责任人;2.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扶贫干部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3.实施激励机制,对在扶贫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六、加强监督和评估1.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工作的规范和有效性;2.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督,防止滥用和浪费;3.开展扶贫成效评估,对扶贫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及时调整工作方向。

七、加强宣传和报道工作1.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宣传扶贫政策和工作成效,增强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意识;2.及时报道扶贫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扶贫事业。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相信2024年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将取得明显的成效,农村贫困地区将实现脱贫目标,使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省级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

省级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

省级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标题:省级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省级重点帮扶县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省级重点帮扶县是根据国家和省级扶贫战略确定的优先发展对象,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旨在推动贫困县脱贫攻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提出一份1200字的省级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全面推进贫困县脱贫攻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 原则:科学规划、精准施策、综合施策、全过程监管。

三、重点行动和政策措施1. 发展产业:通过支持和扶持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脱贫增收。

a. 资金支持: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b. 技术支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c. 市场拓展: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的销售额。

d. 培训支持: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贫困县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

a. 道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

b. 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c. 教育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县的教育设施,提高教育水平。

d. 医疗设施建设:提升贫困县医疗设施的水平,改善农民的医疗条件。

3. 教育和培训:通过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改变贫困县群众的就业和创业观念,提高其自身发展能力。

a. 提供教育机会:加大对贫困县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贫困县教育水平。

b. 提供培训机会:组织各类培训,提升贫困县群众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c. 创业支持:为贫困县群众提供创业指导和财务支持,帮助其更好地创业就业。

4. 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贫困县的生态环境质量。

a. 加大环保投入:加大财政资金对环保工作的投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b. 宣传教育: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贫困县群众的环保意识。

c. 强化监管:加强对环境污染和违法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强化实施方法

强化实施方法

强化实施方法,进一步提高我省扶贫开发的精准度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六个精准”的指示要求,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在“精准”上下大气力、硬功夫,真正实现对贫困人口的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的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的精准化扶持。

一是对象识别要精准。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首先要把真正的穷人找出来,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对准最贫困的村,扶持最困难的户,办好最急需的事。

一方面,要总结推广“四看法”。

威宁县迤那镇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四看法”,就是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

要结合深入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大力推广“四看法”,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

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回头看”。

搭建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制度性框架平台,及时完善数据信息,对扶贫对象实行规范化管理。

各地要按照国家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

二是措施到户要精准。

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要更加聚焦“两有户”,就是有资源有劳动能力但无门路的,要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加快形成产加销、贸工农相结合的扶贫产业体系。

要更加聚焦“两因户”,就是因学因病致贫的,要全面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全面实施中职免费教育,搞好教育扶贫。

要提高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和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搞好医疗扶贫。

要更加聚焦“两无户”,就是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要通过“两线合一、减量提标”的方式,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

要更加聚焦“两缺户”,就是缺基础设施缺技术资金的,要推动基础设施进村入户,加快实施“六项行动计划”。

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如何防止在县域甚至乡镇内出现缩小版的“大水漫灌”、如何消除工作盲点等问题。

三是项目安排要精准。

目前,我省已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但不能就此止步,要加强指导和监督。

要因地制宜确定项目。

根据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把项目与贫困地区实际、贫困群众意愿相结合,充分发挥好项目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中的带动作用。

扶贫重点县将启动退出机制

扶贫重点县将启动退出机制

扶贫重点县将启动退出机制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2014年第2期新华社记者王仁贵目前,包括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和重点县在内,戴“贫帽”的县高达832 个,几乎全国三个县区中就有一个扶贫开发重点县,扶贫面过广,钱很难花在刀刃上,建立退出机制势在必行日前,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中央最新关于扶贫工作的指导文件明确要求,“研究建立重点县退出机制”。

据了解,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俗称国家级贫困县,以下简称重点县)”的退出标准,包括财政收入规模、农民人均收入水平、GDP 规模等硬指标以及社会发展等软指标。

随之,目前592 个重点县的规模将逐步削减。

“加快改革,建立重点县,有利于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真正的贫困县上。

”相关权威人士表示,近年来,地方争相戴“穷帽”,评定标准不完善,和“重点县”退出难等现象和矛盾日益突出,持续引发社会争议。

如592个重点县中有11 个县因明显超出标准而备受质疑。

对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主要原因还是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着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客观地讲,在政策上缺乏退出的正激励效益。

反过来说,我们在政策上实际是反向激励,留在里面的好处很多。

”重修退出标准“不能不承认,重点县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但还有部分比较困难的非重点县却因各种原因没能进入,而无法得到国家重点扶持。

”权威人士介绍说,重点县的退出,中央层面持鼓励态度,并且已经明确要构建相关的退出标准。

对此标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国宝表示:“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贫困人口和综合贫困程度指标,其中扶贫对象规模和贫困人口发生率的确定尤为关键,同时也需要考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等非收入指标。

”他认为,除了贫困指标之外,地方财力应作为重点县退出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地方政府的稳定财力强大到不需要外部扶持,也可自行解决县域内扶贫开发问题的程度,即使其扶贫对象规模较大,也可考虑让其退出”。

县贫困退出实施方案

县贫困退出实施方案

县贫困退出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一些贫困县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贫困现象。

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贫困县的脱贫步伐,制定和实施县贫困退出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

1. 精准识别贫困户,通过全面排查、精准识别,确保贫困户不漏一户、不错一户。

2. 制定退出标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明确贫困退出的标准和条件,确保退出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3. 提供就业培训,为贫困户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来源。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

5. 强化产业扶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农民合作社等方式,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来源。

6. 完善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贫困户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退出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贫困退出的标准和条件,明确退出的程序和程序。

2. 落实政策措施,加大对贫困退出工作的政策支持,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3. 组织实施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4. 加强产业扶持,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扶持的力度,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来源。

5. 完善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贫困户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

6. 监督检查落实情况,加强对贫困退出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实施效果。

1. 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通过实施县贫困退出实施方案,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3. 提升社会稳定和和谐,通过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提升社会稳定和和谐,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

县贫困退出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针,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 在 扶 贫 政 策 和 资 金 匕对 重 点 县 倾 斜 ¨闲 为贫 县 和重 点 县可 以获 得 I :
是 仍 不愿 摘 帽 。以 重点 县 为 主 要对 象 的扶 贫 开 发取 得 了 很大 的成 就 ,重 点
县的发展 明显快于非重点县 ,有些原
本 条 件就 较 好 的重 点 县 由于 长期 得 到
但因为重点县获得 了更多的政策和资 金支持 ,非重点 县的贫闻人口获得资
源 少 的 问题 并没 有 得 到 根本 解 决 。
4 .缺 乏 动 态 调 整 机 制 , 利 于 调 不
快速发展 。由于扶贫资金集中投入和其
他政 策 的实施 , 件类 似 的非重 点 县 与条 相 比 , 县 的经济 和社 会发 展速 度 更 重点
政扶 贫资金。在这笔巨额无偿资金的
些 省 区 的扶 贫 开 发 _作 重点 县发 生 了 r
确性 因此 , 建 扶贫 l作重点县 的 _ I : 进退 机制 , 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标 准 动态调整重点县 的数 量和标 准 , 不仅
行 利 于 地 r问 的 公 平发 展 , 有 利 于 x 二 也
动 积 极 性 重点 县 一 旦确 定 , 就很 难 退
出 ,缺乏可靠的监测评估和动态调整
机 制 。 果是 一 方 面 容易 使 长期 戴 “ 结 重 点 县 ” 子 的县 产 生惰 性 , 帽 主动 减 轻 贫
快。重点县的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 2 0 年以I . 01 j 中闻农村 的开发式 { 『
诱惑下. 的价值判断和行为也相应 县级
发生了扭曲.争取获得和保住国家级 、
省级 “ 贫开 发 _ 扶 丁作重 点 县 ” 的帽 子 成
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迈 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基本解 决了贫阑 问题 或具备 自己解 决 贫 困问题 的能 力;而西部省区大部分扶贫开发 h作 r
扶 贫 是 以 旧 定 贫 l 为基 本 单 位 的 。 县 尽管《 中 农 村扶 贫 开 发 纲要 (01一 2( l 消费 年均增 长速 度 也要快 卜 _%, 用 2 贫 人 口的生 活状况 有了 明显的改 善。
二 、 目前 国家 重 点县 政 策 存在 的
问题 1 .有 些 重点 县 实 际 已经 脱 贫 , 但
重 点县 ” 合 国 家政 策 , 符 有利 于公 平和
各种政 策优惠和更多的资金投入 , 贫 【 县和重点县的帽子历来成为地方政 术 1 府尽 力争取 的对象。由于没有形成动
态 进 退 机制 , 一旦 进 入 , 般情 况 下 都 一
不愿 意退 结 果导 致 了 贫 困县 之 间
平衡发展 首先 , 根据《 纲要》 精神 , 第
维普资讯
理 财 经纬
效 果
的 标; . 点 县 的确 定 没 有 建立 在 可 住.重
1 .明 确 了 工 作 重 点 和 保 证 了 资
靠 的指标的基础 j,缺乏刚性的科学
统一标准, 又没有 动 态 的 监控 体 系 . 灵
金 的 集 中投 放 。 资 金 有 限 、 任 务
非贫斟人口受益的地方; 另一方面是本 来贫困却进不了重点县的县积极性受 到打击, 不努力从事扶贫T作。
三、 建立“ 重点 县进退 机制” 的意 义
1 适 当 调 整 “ 家 扶 贫 开 发 工 作 . 国
2 1 )( 0 0年 》 以下简称《 纲要》 的实施 , ) 使贫【 村成 为基本的扶贫开发对象 . 卞 】 似 家仍然确定了扶贫开发重点 县,
重的情况下 ,重点县的确定 明确 了扶
活性太大。 实际操作 中, 旧家只是 简单
地 给 各 省分 配 了一 个控 制 数 额 , 并没 有 按 照 统一 标 准 在 全 周范 嗣 内确 定 重
建立扶贫
贫工作的重点对象,保证了扶贫资金 的重点投放 ,避免了资金过于分散而 影响投资效果。 2 在 O年的扶贫开发过

大量的扶贫和其他 资金的扶持 ,在总
体上已经脱贫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
平 已 经远 远 好 于一 些 非 重 点 县 。但 由
个 五 年结 束 后 ,斟 家要 按 照 “ 稳 大
定 、 调 整 ” 原 则 . 现 有 阁 家 扶 贫 小 的 对
开发工作重点县进行一次微调,以适 应新的扶贫开发 I 作的需要 其次 , 通
县 的政策尽管给重点县带来了很 多好 处 ,但它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非重点 县的贫困人 口得不到扶持 贫 村的
确 定 在 一 定 程 度 上缓 解 了 这 一 矛 盾 ,
地区的麻烦 ,也有利于各个政策在贫
困县 相 互 配套 和支 持 ,发 挥 更 大 的 效 率。
3 .促 进 了 重 点 县 经 济 和 社 会 的
扶贫 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
2 .保 证 了 其 他 部 门政 策 的 顺 利
实施。I于财政上 的考虑和摸索经验 叶 l
的需 要 ,许 多 惠农 政 策 都需 要 从 部 分
享 受 国家 的扶 贫政 策好 处
确 定 重点
地区开始。重点县 的确定给这些部r j
政 策 的 出 台 和 实 施 提 供 了很 好 的 条 件 .既免 去 了各 个 部 门 单 独识 别 扶 持
程 中 。确 定 贫 困 县 和重 点 县 的政 策 是
点县 , 省区使用的测算标准不 一样, 各
西 部 省 份普 遍 是 标 准不 够 严 格 ,从 而 造 成 西 部一 些 很 贫 困 的县 进 入不 了国 家 重 点 县范 嗣 。
3 .非 重 点 县 的 贫 困 户 不 能 平 等
过 “ 五 ” 期 的 扶 持 , 同 中 西 部 一 十 时 我
于只要戴上 “ 国家扶贫开发1作重点 二
县 ” 帽 子 , 年 就能 获 得 一 千万 的 财 的 每 t - .
以及 部 分贫 县 和一 些 非 贫 困县 间 的 不 公 平性 , 且 影 响 到 扶 贫 瞄准 的准 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