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台稉9号愈伤组织及细胞培养之研发及其应用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在生产上,水稻作为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子萌芽率低,苗期易受病虫危害。
利用愈伤组织诱导快速繁殖优良无性系,可提高水稻抗逆能力,改善品质,促进早熟丰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研究进一步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并且探索该项技术在农业中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
二、实验原理二、实验材料和方法愈伤组织是由胚状体发育而来的幼嫩器官,具有再生能力强、适应环境广等特点。
愈伤组织的形成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已知它们均需从外界获取营养才能继续分裂增殖。
而离体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细胞很难满足这些基本条件,因此人工创造合适的离体条件使愈伤组织不断增殖就显得十分必要。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愈伤组织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建立最佳培养条件和选择最好的愈伤组织类型两个方面。
2。
培养基的配置与灭菌3。
接种4。
培养5。
检查6。
移栽7。
观察记载8。
总结9。
思考题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附录13。
插图14。
表格15。
正文16。
图片17。
表格18。
图示19。
引言20。
实验设计21。
试剂22。
仪器23。
操作24。
结果25。
讨论26。
参考文献27。
后记三、结果与分析1。
愈伤组织的诱导2。
培养基的配置与灭菌3。
接种4。
培养5。
检查6。
移栽7。
观察记载8。
总结9。
思考题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附录13。
插图14。
表格15。
正文16。
图片17。
表格18。
图示19。
引言20。
实验设计21。
试剂22。
仪器23。
操作24。
结果25。
讨论26。
参考文献27。
后记四、讨论根据本次实验得出以下几点: 1。
培养时间越长,愈伤组织的形态也随着变化,愈伤组织开始呈现绿色,逐渐转向褐色,到最终颜色会趋于白色或灰白色。
2。
培养基含糖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情况,若糖浓度较高,则愈伤组织形成缓慢;反之,愈伤组织容易形成。
3。
愈伤组织形成初期,细胞内的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核仁缩小,这都说明愈伤组织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细胞结构。
水稻愈伤分化和再生研究进展
水稻愈伤分化和再生研究进展朱克明;陶慧敏;徐硕;端礼钦;杨艳华【摘要】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维持着超过半数人口的生存.转基因技术是水稻产量提高和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工具.然而,籼稻中大多数品种由于愈伤诱导困难以及分化率低,限制了转基因技术在籼稻中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基因型、外植体来源、培养基和外源激素对籼稻愈伤诱导和分化的影响,以及调控愈伤分化和再生的基因,为今后籼稻品种的进一步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16(035)011【总页数】5页(P55-59)【关键词】水稻;愈伤组织;组织培养;转基因;籼稻【作者】朱克明;陶慧敏;徐硕;端礼钦;杨艳华【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江苏镇江212013;徐州市农水畜禽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江苏徐州221003;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江苏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水稻是禾本科模式植物,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养活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1]。
但是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供求也越来越紧张。
目前,主要通过传统育种提高水稻的产量,但是转基因育种具有周期短、适用对象广等特点。
由于粳稻品种愈伤分化和植株再生率较高,转基因育种在粳稻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占整个水稻品种的80%以上的籼稻,由于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率低造成遗传转化困难,严重地制约了转基因技术在籼稻中的应用[2-3]。
本文主要从影响水稻愈伤分化和再生因素以及调控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水稻遗传转化采用最多的体系为愈伤组织再生系统,水稻体细胞组织培养作为水稻基因工程的基础技术,在水稻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利用愈伤组织再生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 外植体来源广泛; 2) 繁殖速度快; 3) 易于接受外源基因; 4) 转化效率高[4]。
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的研究
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的研究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然而,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水稻的愈伤组织再生频率,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愈伤组织是指植物在受到外界伤害后,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一种新的组织。
在水稻中,愈伤组织可以通过培养基的处理和激素的添加来诱导其再生。
然而,水稻的愈伤组织再生频率较低,限制了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发现,愈伤组织再生频率与培养基的成分、激素的种类和浓度、温度、光照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优化这些因素,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
科学家们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水稻中与愈伤组织再生相关的基因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一些基因的突变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学家们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和基因编辑技术,不断探索提高水稻愈
伤组织再生频率的新方法,为水稻育种和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就教关于水稻愈伤组织的问题
组培常见英汉对照abortion(败育)adenine(腺嘌呤)agar (琼脂)anther(花粉)apical(顶端的)aseptic(无菌的) auxin(生长素)axillary bud (腋芽)callus,calli(愈伤组织)cellular totipotency(细胞全能性)cellulase(纤维素酶)cellulose(纤维素)centrifuge(离心)chloroplast(叶绿体)chromosome doubling(染色体加倍)colony(细胞团,菌落)cybrid(cytoplasmic hybrid,胞质杂种)cytokinin(细胞分裂素)cytoplasm(细胞质)degeneration (败育)dedifferentiation (脱分化)redifferentiation(再分化)dicotyledonous(双子叶的)dihaploid(二单倍体)diploid(二倍体)dissect(剥离)dormancy(休眠)eliminate (除去)embryo(胚胎)embryoid(胚状体)embryogenesis(胚胎发生方式)epidermis(表皮,上表皮)excise(切除)explant (外植体)filter paper(滤纸)gelose(琼脂糖)genetype(基因型)germplasm(种质)global embryo (球型胚)haploid(单倍体)heterokaryon(异核体)homozygous(纯合的)hormone (激素)interspecific(种间的)intraspecific(种内的)in vitro(体外)in vivo(活体)kinetin(激动素)macerozyme(离析酶)male sterile(雄性不育)medium(培养基)membrane(膜)meristem(分生组织)meristem culture(茎尖培养)micropropagation(微繁)microspore(小孢子)monocotyledon/moncots(单子叶植物)nod culture (茎段培养)organelle(细胞器)organgenesis(器官发生方式)osmotic(渗透的)pith(髓)plantlet(小植株,苗)pollen culture(花粉培养)pollinate(授粉)protocorm(PLB)原球茎protoplast fusion(原生质体融合)rapid propagation(快繁)regeneration(再生)self-incompatibility (自交不亲和)shoot tip(茎尖)sodium hypochlorite(NaClO)somatic embryo(体细胞胚)somatic hybridization(体细胞杂交)somatic hybrid(体细胞杂种)stem(茎)stem tip culture(茎尖培养)sterilant(消毒剂)sterile distilled water(蒸馏水)sterilization(消毒)stock plant (母株)subculture (继代) sucrose(蔗糖)terminal bud(顶芽)transfer (转移)virus eradication(脱毒)常用缩略语ABA(脱落酸)CM(椰子汁)CPW(细胞-原生质体清洗液)DMSO(二甲基亚砜)IAA(吲哚乙酸)IBA(吲哚丁酸)KT(激动素)NAA(萘乙酸)PEG(聚乙二醇)LH(液氮)CH(水解酪蛋白)GA3(赤霉素)一、请教关于水稻愈伤组织的问题:我的水稻愈伤组织经过转化后,基本上不分化,听说TDZ能帮助分化,请问是用TDZ完全代替KT,还是按一定比例加入?还有就是在分化过程中还需要再加入潮霉素和羧苄吗?我用的水稻品系是台北309,以前的分化培养基为MS+0.5/l谷氨酰胺+0.5g/l脯氨酸+0.3g/l水解酪蛋白+2mg/l KT+0.5mg/l 6BA+0.2mg/l NAA+300MG/L羧苄+50MG/L潮霉素。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实验报告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为将来的水稻遗传改造研究提供参考。
实验材料和仪器:1. 材料:水稻种子、MS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2,4-D、生长调节剂TDZ、无菌器具、琼脂、无菌操作室。
2. 仪器:无菌操作台、显微镜、实验室平衡器等。
实验步骤:1. 生物材料准备:选取幼苗期生长良好、品种鲜明的水稻种子作为材料。
将水稻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处理方法为分别用70%的酒精和5%的次氯酸钠(1:1)混合消毒3-5分钟,然后充分清洗。
2. 建立组织培养体系:将消毒后的水稻种子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分离培养。
将种子取出后,从胚乳中取出胚轴,用剪刀消毒后放入含有MS培养基的无菌培养瓶中,置于无菌操作室中进行培养。
在35-37°C下连续培养3-5天。
3. 筛选愈伤组织:将培养2-3天的胚轴等植物试管苗等组织放置在含有不同浓度的2,4-D和TDZ的培养基中,培养10-15天。
筛选出生长具有愈伤能力的组织,采用显微镜等方法进行观察,并进行相应的分离和培养。
4. 愈伤组织的维持和复壮:将筛选出的愈伤组织维持在含有2,4-D和TDZ的培养基中,定期进行转移或分离。
当愈伤组织增生至一定程度后,将其转移到不含激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复壮。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4个不同浓度的2,4-D和TDZ进行培养,筛选出了愈伤组织,并进行了维持、修复工作。
经过5次转移和增殖培养,我们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水稻愈伤组织体系。
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方法可行,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水稻愈伤组织体系。
本研究为今后的水稻遗传改造和抗性育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水稻种胚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优化选择
水稻种胚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优化选择
陈璋;朱秀英
【期刊名称】《福建农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2(021)003
【摘要】应用模糊数学方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2,4-D、KT、BA、ABA、NAA 和IAA以及2,4-D+KT,2,4-D+BA,2,4-D+ABA+LH和NAA+IAA等多种附加物组合对水稻种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目的在于对水稻种胚离体培养诱导培养基进行优化选择.结果表明,一种附加物的作用效果明显不如2种或3种附加物配合使用的效果好。
以添加2,4-D 2.0mg/L+ABA 5.0mg/L+LH 300.0mg/L(U49)的改良MS培养基效果最好.研究还采用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加以验证,表明大多数水稻品种的种胚离体培养于U_(49)组合的改良MS培养基上,可获得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且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再分化.
【总页数】7页(P264-270)
【作者】陈璋;朱秀英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103.5
【相关文献】
1.杂种落叶松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建立和优化 [J], 张莉;张磊;方娇阳;冯德明;张素芳
2.正交试验优化余甘子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研究 [J], 黄勇;张铁;沈尚东
3.均匀设计法优化北五味子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J], 张佳;金东淳;金海林;刘权刚
4.黄花棘豆组培过程中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优化 [J], 王玉琴;尹亚丽;鲍根生;宋梅玲;王宏生
5.诱导培养基对水稻胚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的影响 [J], 卢勤;陈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提高粮食产量和提高粮食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是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以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
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是一种细胞分子生物学方法,是农艺学中植物传粉、植物驯化、植物色素调控、植物基因转移、植物基因组学等方面的重要技术。
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将细胞分离、孢子分级、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等整合到一起,可以为水稻的基因育种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实现植物的繁殖效果。
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是基于水稻新品种建立过程中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发展出来的,在水稻品种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可以有效地在短时间内增加水稻植株的多样性,保证新基因的保留,并且可以有效地实现水稻植株的生长,改善品质和产量等特性。
除此之外,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与水稻用途有关的诸如产量和品质、耐季节性和病抗性等性状。
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基因突变,还可以用于研究特定基因在植物发育、形态、营养及生理作用上的影响,为研究调控水稻心叶色素的机理提供有力的技术平台。
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的发展为水稻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有助于改善水稻的品质和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和粮食质量,有利于改善水稻的稳定性和耐旱性,促进水稻高产栽培。
今天,随着转基因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水稻品种建设新体系,更加有效的推动水稻品种改良。
比如,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可以与微小叶色素叶弁转化技术相结合,实现调控水稻叶色素含量,改善水稻品质,提高水稻产量。
总之,水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技术是水稻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技术,为优化水稻品种构建贡献了重要力量,在今后水稻育种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水稻(Oryzasativa)是一种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植价值高的重要粮食作物,在世界主要的稻作生产国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几年来,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改进和植物抗病性的提高,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水稻愈伤组织增殖的研究是水稻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的热点,它能够提高水稻作物的耐旱性、抗病性和产量,并且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更具适应性的品种。
由于水稻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开发愈伤组织液体增殖技术已成为一种可行的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基本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采用分离型培养系统,采用碳源或营养素如蔗糖、淀粉等进行培养;二是采用浸渍型培养系统,将愈伤部位浸渍在培养液中提取出细胞和组织;三是采用分神经细胞型培养法,将细胞或组织分为神经细胞、干细胞、干细胞混合物等,进行液体培养;四是采用传代分离型培养法,将愈伤组织的传代细胞进行液体培养。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培养液设计利用了一种多维度的培养方法,可以满足不同细胞类型的生长需求,包括营养素,激素,激活剂,矿物质,细胞因子和抗生素等。
此外,培养液中还应加入适量的抑菌剂和调节氧化还原环境的调节剂,以增强液体培养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不同类型的培养方法,以及不同制备的培养液,对水稻愈伤组织进行液体增殖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细胞株数量有所减少,而且某些类型的细胞似乎受到抑制。
通过对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我们发现,采用分离型培养系统可以实现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而采用浸渍液体增殖培养可以有效控制细胞增殖速率,并减少抑制效应。
此外,我们还发现,培养液的配方和细节设计也会影响液体增殖的结果,因此需要适当的控制。
本文探讨了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的基本技术、培养液的组成以及实验结果,对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的未来实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将来,我们还需要深入研究培养条件、培养液成分和加以改进,以提高水稻组织液体增殖的效果,从而提高水稻作物的品质和生产量。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实验报告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诱导方法获取水稻愈伤组织,为后续的基因转化等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材料和设备:
水稻种子、MS培养基、2,4-D溶液、NaClO溶液、无菌操作
器材、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1.种子消毒:将水稻种子放入1% NaClO溶液中浸泡10分钟,再用去离子水洗净后,放进无菌操作室中。
2.种子发芽:将消毒后的种子放进含有营养的MS培养基中,
在25℃下进行光照培育。
3.愈伤组织诱导:将发芽后的幼苗从培养基中取出,用无菌水
清洗。
将茎部和叶片等不同部位的组织嫁接在含有2,4-D溶液
的MS培养基上,培养在25℃下、光照下,观察诱导组织的
生长情况。
4.分离愈伤组织:当组织生长到一定大小后,用无菌操作器材
将组织用无菌剪刀分离下来。
5.愈伤组织培养:将分离出的愈伤组织放入含有NAA、BA、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结果分析:
在诱导的茎部和叶片等不同部位,均出现了白色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
经过分离和培养,得到了纯化的愈伤组织。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愈伤组织的细胞间隙变窄,胞间质增多,中心细胞数量增多,细胞核增大,一些细胞内的小器官也出现转化现象。
结论:
通过2,4-D溶液的诱导方法,可以在水稻幼苗的不同部位诱导出白色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分离和培养也取得了成功。
实验结果为后续的基因转化、基因工程等实验提供了基础。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林艺【摘要】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液体培养的方式,通过调节2,4-D,6-BA 及蔗糖浓度,对粳稻南农4007愈伤组织的增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4-D浓度在0.0~4.0mg/L时对水稻愈伤组织的增殖和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6-BA浓度在0.2~3.2mg/L、蔗糖浓度在10~50g/L时对愈伤组织增殖生长差异不显著,但当2,4-D为2.0mg/L、6-BA为0.8mg/L,蔗糖为20g/L时,其愈伤组织不论从生长状态,还是增殖速度上都较好且褐化程度相对较轻.适合粳稻南农4007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基本配方为MS+NAA0.5mg/L+2,4-D2.0mg/L+水解络蛋白1g/L+蔗糖20g/L+6-BA0.8mg/L.【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0(016)011【总页数】4页(P60-62,88)【关键词】水稻;愈伤组织;增殖;液体培养【作者】林艺【作者单位】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管理科,安徽宿州,2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水稻是生长于沼泽地带由普通野生稻逐渐驯化演变的一种栽培稻,栽培稻属禾本科稻属植物,全球目前稻属植物有20多个种[1]。
水稻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作物[2]。
为了创造新的种质资源,组织培养及基因工程技术被广泛用于水稻育种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3]。
1965年,Nishi等[4]用稻根的愈伤组织分化出水稻植株,以后又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5-6]。
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过程中,愈伤组织经常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因此愈伤组织质量的好坏及其分化植株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水稻基因工程的进展,也影响着水稻种质资源的创新。
组织培养这一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大体包括两大培养方式即固体培养及液体培养,在科研及工厂化生产上根据其需要及研究成本来选择不同的培养方式。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稻已经成为全球粮食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水稻研究中,伤口愈合是最重要的课题。
鉴于此,本文旨在通过概述当前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研究进展,提出水稻愈伤组织对于研究和改良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愈伤分化特点及愈伤组织液体增殖特性水稻愈伤特点指的是水稻愈伤的生物学特征。
水稻愈伤分化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愈合阶段、肿胀期和成熟期。
在初期愈合阶段,整个植株会出现大量的细胞分裂现象,导致细胞的增殖。
当伤口进入肿胀期时,细胞会开始重新形成组织,包括基质和细胞间蛋白等。
最后,细胞将开始凝固,并形成重建组织,从而形成伤口终末状态。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是指当水稻愈伤组织放入混合培养液中,细胞会在混合液中迅速增殖,形成一层粘性的固定生物膜(BFAM),并迅速形成一个完整的植株体。
二、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技术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的技术在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技术:液体培养法、水稻愈伤组织培养管理技术和利用薄层液体培养技术改良水稻品种。
首先,液体培养法是指将植物细胞悬浮液放入混合液中,然后将植物细胞分散悬浮,利用液体培养的方法进行培养。
在液体培养的过程中,植物细胞会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快速增殖,从而获得更多的细胞。
其次,水稻愈伤组织培养管理技术是指在研究室里,将水稻愈伤组织放入培养基中,然后在贴膜室内,调整贴膜室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提供最佳气候条件,以促进水稻愈伤组织的增殖,进而改良水稻品种。
最后,利用薄层液体培养技术改良水稻品种是指将调配好的培养液放入培养皿中,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利用薄层液体培养技术,通过不断培养,改良水稻品种,使育种更容易实现。
三、结论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是目前研究水稻愈伤特性的有效技术之一,可以用来改良水稻品种。
伴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技术将成为促进水稻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实验报告
在进入无菌室之前,各操作者先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双手并晾干,然后进入无菌室,坐在超净台前位子上后,用含75%酒精的酒精喷壶喷洒双手对双手进行消毒,在超净台风口待双手酒精风干后进入超净工作台。(注意:酒精喷壶喷洒双手时切记不要把酒精喷到超净台的有机玻璃板上!)
4、超净台面的表面消毒(以下工作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1、材料:水稻成熟种子(用于诱导愈伤组织);
2、试剂:75%酒精,2% NaCLO,无菌水(每组1瓶400mL);
3、培养基:诱导培养基:NB+2,4-D 2mg/L+蔗糖30g/L+琼脂8g/L(pH5.8);
4、仪器设备:培养室、超净工作台、培养皿(¢9cm)2个、枪形镊、量筒(100mL)2个、三角瓶(50mL、无菌)2个、废液缸、保鲜膜、标签纸。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和接种技术;
2、了解愈伤组织诱导的过程。
二、实验原理
以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等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时,在一定的诱导培养条件下都能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再经分化培养,通过器官发生途径或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可再生成植株。
外植体源自自然环境均为带菌状态,在接种前都必须进行消毒。对于难消毒的材料,有时要几种消毒剂配合使用;对于多茸毛表面粗糙不平的材料,要加展着剂(吐温20)以增强消毒效果。
用枪形镊子从含75%酒精棉球的容器中取一团棉球,仔细把整个超净台面擦试一遍,尽量降低超净台面的带菌量,并将废棉球丢到废液缸中,然后点亮超净台里面放置的酒精灯。
5、外植体消毒(分组操作,每组由一位代表操作完成外植体的消毒工作)
将脱谷壳米粒转到一50mL无菌三角瓶→加适量无菌水洗一次(以没过种子为准,下同)→弃水,倒入75%酒精适量,摇动搅拌,放置30秒(过程中适当轻摇动混匀)→弃酒精→加适量无菌水洗一次→弃水→倒入适量2% NaCLO,不时摇动搅拌,共处理30分钟→弃NaCLO→用无菌水洗3次,每次停留1分钟→倒去无菌水,将种子从三角瓶转到带无菌滤纸的无菌培养皿中吸干。
水稻愈伤组织诱导与之植株再生培养体系的建立
水稻愈伤组织诱导与之植株再生培养体系的建立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研究的目的1.1.1. 以水稻成熟胚为外植体,寻求一个科学的实验方法,探讨愈伤组织的产生规律。
1.1.2. 用相同的培养方式对不同类型的籼稻品种和粳稻品种成熟胚进行组织培养,比较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之间的差异。
1.1.3. 通过植株再生培养体系,寻求提高水稻成熟胚的再生频率的方法,建立水稻不同种间成熟胚高效的培养体系。
1.2:研究的意义1.2.1. 水稻种子是水稻组织培养研究中使用最早的外植体,与其它外植体相比,种子胚具有再生周期短,再生植株育性好,取材不受生长季节的限制,灭菌容易,外植体均匀,重复性好等优点,因而是一种理想的研究材料。
但种子胚也存在诱导率不高,品种差异明显等限制因素[1]。
为了不断优化该体系的各个环节,人们做了大量研究,有关的研究报道也较多。
杨跃生等[2]以籼稻栽培种成熟胚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对影响植株再生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研究。
发现与N6相比MS培养基中的无机大量成分严重抑制再生植株根系生长,但MS的无机微量成份对诱导植株再生的效果则较明显。
较高浓度的BA利于诱导更多的植株再生,而较低的BA 浓度则利于壮苗和植株根系的形成。
增加诱导培养基或分化培养基中的渗透压和琼脂浓度,维代培养时加入适量的激动素或6-节基氨基嚓吟以及在分化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玉米素和AgNO3等均可提高水稻愈伤组织的分化成苗率[3]。
另有研究则发现脱水处理能有效促进水稻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4-6]。
目前用于作物转基因的外植体,主要有胚性悬浮细胞系,成熟胚愈伤组织,幼胚及其愈伤组织,花药愈伤组织,分生组织盘,萌发的胚!叶或根,茎尖分生组织等,其中成熟胚具有取材方便,不受季节的限制,在转基因研究中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到现在为止,适合不同籼稻品种的有效组织培养体系还未建立,特别是釉稻品种成熟胚的组织培养效果很差,因此,严重影响了籼稻基因工程的开展,为此,进行籼稻愈伤组织的高频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保持及高频率绿苗分化的研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水稻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研究的基础工作,因此,研究籼稻成熟胚的组织培养特性,建立杂交水稻亲本成熟胚再生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应用[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生物工程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应用一、前言部分1.1 关于水稻愈伤组织的简介水稻是人们重要的食粮之一,由于其基因组小,通过组织培养易获得再生植株等特点而在基因克隆、基因功能验证以及遗传转化等研究方面成为模式植物.生长和分裂旺盛的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培养是获得转基因植物的最好来源.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再生体系是实现基因转化的先决条件[1].近年来,研究者先后从水稻各部位诱导出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虽然,幼穗、幼胚、花粉粒、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愈伤组织质量好而受到青睐被广泛用于水稻的遗传转化、品种培育中[2-3].但上述材料多受季节限制,取材不便,阻碍了水稻组织培养的进一步发展.1.2 组织培养所谓的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4]。
其研究的类型主要包括组织培养、器官培养、细胞培养、及原生质体培养。
随着研究T作的深入进展,上述5个方面的研究理论和技术体系逐渐得到完善促使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范围日益广阔延伸。
组织培养作为一种育种技术在水稻等重要粮食作物已广泛应用,并培育出一大批优良品种,自1965年我国开展水稻细胞培养研究后,研究者以水稻幼穗、幼胚、花粉粒和花药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建立起来的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可作为基闪枪的理想受体,在水稻的遗传转化,品种培育巾具有重要作用。
再如细胞次生代谢物的生产,即通过细胞培养可得到大量合成的植物次生化合物,如生物碱、抗菌剂、利血平、橡胶、类同醇、糖类衍生物、天然色素等很多物质。
远源杂种植物的产生,是指由受精后障碍导致远缘杂交的植物不孕,使得植物的种间和远缘杂交常难以成功。
采用胚的早期离体培养可以使杂种胚正常发育,产生远缘杂交后代,从而育成新物种。
植物的快速繁殖,是指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使其短期内获得遗传性一致的大量再生植株的方法。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
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初步研究近年来,水稻作为重要的农作物,受到了国家和农民的共同重视,在国内几十年来一直是重要的粮食和农产品生产基础。
然而由于愈伤组织液体的迅速增殖,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从而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们的重视。
因此,为解决水稻的愈伤组织液体增殖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探究和研究,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一、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的特征1、水稻愈伤组织液体产生的原因水稻愈伤组织液体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受损部位的局部愈合而引起的,受损的水稻细胞会引起细胞的增殖及分化,从而产生愈伤组织液体。
2、水稻愈伤组织液体的形态特征水稻愈伤组织液体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白、质地柔软,表面有光滑感。
3、水稻愈伤组织液体的生物学特性水稻愈伤组织液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是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抗菌性,可以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有助于促进组织的修复。
二、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研究方法1、水稻愈伤组织液体的分离首先将受损的水稻放入可活性溶剂中,如碳水化合物溶液,使其放射状体细胞受到有效振动而脱离,然后用离心机将悬浮液离心分离后的液体即为水稻愈伤组织液体。
2、水稻愈伤组织液体的培养实验中可以采用培养基细胞培养的方法将悬浮液重新培养,以确保悬浮液中细胞有可以繁殖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细胞繁殖效率的目的。
三、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结论1、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可以有效地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从而促进水稻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2、水稻愈伤组织液体的分离和培养的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细胞的繁殖效率,进而改善水稻植物的生长状况;3、在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及对比实验,以便对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机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综上所述,水稻愈伤组织液体的增殖培养是改善水稻植物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手段,但仍需要更多的实验资料和细节深入的分析研究。
此外,未来在进行水稻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研究时,应该重视培养条件的控制,以及细胞繁殖的时间点的控制,以便准确地得到有效的水稻愈伤组织液体。
从水稻愈伤组织到小苗再生
从水稻愈伤组织到小苗再生作者:张赵一淳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2期[摘要]本文以水稻成熟种子为材料,成功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并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获得了再生的水稻幼苗。
该实验过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解。
[关键词]水稻;愈伤组织;植物细胞全能性;再分化[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高中生物教材中尤其指出了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并以胡萝卜根为例诠释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特点。
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快速繁殖花卉和蔬菜、拯救珍稀濒危植物以及与基因工程结合培育作物新类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以水稻成熟种子为材料,成功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并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获得了再生的水稻幼苗。
该实验过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解。
1 材料和方法1.1 植物材料水稻材料为野生型品种“Hejiang19”1.2 培养基1.2.1 水稻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基(N6):N6基本培养基3.99g/L,脯氨酸2.878g/L,水解酪蛋白 0.3 g/L ,2,4-D 2 mg/L ,蔗糖30 g/L ,植物凝胶4 g/L,用KOH调pH至5.8。
1.2.2 分化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4.4 g/L,酸水解酪蛋白0.8 g/L,蔗糖30 g/L,琼脂粉6.5 g/L,用KOH调pH至5.8。
灭菌后加入细胞分裂素(6-BA)2 mg/L,激动素(KT)2mg/L,吲哚乙酸(IAA)0.2 mg/L,萘乙酸(NAA)0.2 mg/L。
1.2.3 生根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2.2 g/L,酸水解酪蛋白0.8 g/L,蔗糖30 g/L,琼脂粉5 g/L,用KOH调pH至5.8。
以上培养基需115℃高温高压灭菌15 min,灭菌后冷却至50-60℃在超净工作台加入已经过滤除菌的植物激素,混匀后分装到已灭菌的培养皿、育苗盒和生根试管中用于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分化成苗和生根培养。
一种水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110781.9(22)申请日 2016.02.29A01H 4/00(2006.01)(71)申请人海南波莲水稻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地址570125 海南省海口市紫荆路2-1号紫荆信息公寓26A(72)发明人黄培劲 安保光 陈思兰 李亚梅(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代理人王文君(54)发明名称一种水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水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是在MS 基础培养基或J3基础培养基中添加KT、NAA 和山梨醇;其中,所述KT、NAA 和山梨醇在所述水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中的浓度分别为1-2mg/L、0.5-2mg/L 和20-50g/L。
本发明通过探索分化激素配比、温度条件以及添加不同碳源,筛选出一种高效的水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可显著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分化率。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4页 附图1页CN 105580736 A 2016.05.18C N 105580736A1.一种水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是在MS基础培养基或J3基础培养基中添加KT、NAA和山梨醇;其中,所述KT、NAA和山梨醇在所述水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中的浓度分别为1-2mg/L、0.5-2mg/L和20-50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KT、NAA和山梨醇在所述水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中的浓度分别为2mg/L、0.5mg/L和40g/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还含有蔗糖,其中,所述蔗糖在所述水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中的浓度为20-50g/L;优选为30g/L。
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的研究
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的研究
水稻愈伤组织再生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遗传转化技术,可用于基因工程及育种研究。
然而,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不稳定,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
因此,研究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的方法对于促进水稻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效的方法:
1.培养基优化:选择适宜的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组成,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愈伤组织的再生率。
2.制备高效再生诱导剂:添加适量的有机溶剂和蔗糖等成分,可以增强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
3.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通过电刺激、质膜通透剂等方法,改变细胞超微结构,使愈伤组织再生能力得到提高。
4.分子水平调控:通过细胞进程和信号途径的调控,可提高愈伤组织再生频率。
例如,通过转化适宜的基因,如MYB、PjLOX3和OsARF19等,可以显著提升水稻愈伤组织再生率。
总的来说,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的研究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通过不同层次的调控,从整体上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能力,以推动水稻基因工程和育种研究的进展。
一种改进的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高效基因转化系统
植物学通报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08, 25 (3): 322−331, www.chinbullbotany.com收稿日期: 2007-06-20; 接受日期: 2007-11-09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30670185)* 通讯作者。
E-mail: chongk@ibcas.ac.cn.技术与方法.一种改进的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高效基因转化系统陈惠1, 2, 赵原1, 种康1*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32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临汾041004摘要 以成熟胚愈伤组织为材料的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化法虽已建立, 但转化频率仍有待提高。
本文以粳稻(Oryza sativa)品种(中花10号和中花11号)的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 对组织培养体系及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优化, 建立了一套改进的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高效遗传转化系统。
农杆菌菌株为EHA105, 质粒载体是pUN1301/ OsRAA1, 其中含有标记基因GUS 和筛选基因HPT。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NBD2 (NB+2 mg·L-12,4-D), 继代培养基为NBD0.5, 预分化与分化培养基为RE1 (MS+1 mg·L-16-BA + 0.25 mg·L-1 NAA + 0.5 mg·L-1 KT + 0.2 mg·L-1 ZT)和RE2 (MS+ 1 mg·L-1 6-BA + 0.5 mg·L-1 NAA+ 0.5 mg·L-1 KT + 0.2 mg·L-1 ZT)。
另外, 还分析了影响T-DNA转移的多种因素, 如外植体种类、愈伤组织预培养基和愈伤组织继代次数等。
采用优化的转化程序, 水稻愈伤组织转化率和植株转化率可达7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台稉9號癒傷組織及細胞培養之研發及其應用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allus and
Cell Culture of Oryza sativa var. japonica Taiken 9
研究生:蔡顓印Chuan-Yin Tsai
指導教授:鄭秋雄Chiu-Chsiung, Cheng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首為研發水稻癒傷組織誘導培養、細胞培養及植株再生之培養系統,進一步應用於進行抗白葉枯病細胞系之篩選。
以水稻台稉9號成熟種子為培植體,探討培養基、水晶洋菜含量、蔗糖含量及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誘導水稻台稉9號種子癒傷組織之影響。
結果以含2 mg/l 2,4-D、3%蔗糖、0.4%水晶洋菜之CS-1培養基置於500 lux光照下培養45天之癒傷組織形成量最佳,單位培植體種子之癒傷組織鮮重約0.334 g。
另,觀察2,4-D含量(0.5-5.0 mg/l)對癒傷組織顆粒大小與質地之影響,則顆粒大小會隨2,4-D含量之提高而逐漸變小,但球形顆粒狀、球形團粒與整體狀等質地在所有處理中均有發生。
細胞培養則以含2 mg/l之2,4-D之CS-1培養基誘導45天之癒傷組織為材料,並懸浮細胞建立培養第10天之懸浮細胞數最多,每3 g鮮重癒傷組織可獲得約1.4×106個細胞。
探討培植體癒傷組織鮮重、植物生長調節劑、光照度、水晶洋菜含量對癒傷組織植株再生之影響,結果以含2 mg/l之NAA及4 mg/l之kinetin、3%蔗糖、0.6%水晶洋菜之CS-1培養基,並置於3500 lux光照下之植株再生率最佳,約60%。
以上述培養細胞誘導條件所誘導之懸浮細胞為供試材料,以白葉枯病菌為篩選劑,利用懸浮細胞與白葉枯病菌共同培養法進行抗白葉枯病細胞系之篩選,將篩選之抗白葉枯病細胞系與水稻台稉9號培養細胞分別處理白葉枯病菌培養過濾液,結果其細胞殘存率分別為96%與50.4%,顯示篩選之抗白葉枯病細胞系對病菌培養過濾液具有抗性。
抗白葉枯病細胞系連續繼代培養於含2 mg/l 2,4-D之CS-1培養基中可分化出細胞團,細胞團亦可分化出體胚,但體胚無法持續成長為植株。
關鍵字:水稻台稉9號、組織培養、癒傷組織、細胞培養、植株再生、白葉枯病、白葉枯病菌、抗病篩選、抗白葉枯病細胞系。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first to develop the culture systems of callus induction, cell culture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of rice, and further apply to the selection of bacterial leaf blight-resistant cell lines. Using the mature seeds of Oryza sativa var.japonica Taken 9 as the exp lants, the effects of the media, contents of gelrite agar and sucrose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on callus induction of seeds of O.
sativa var. japonica Taken 9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S-1 medium containing 2 mg/l 2,4-D, 3% sucrose, 4% gelrite agar at 500 lux light intensity were the best in callus formation, the fresh weight of callus per seed explants about 0.334 g.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2,4-D contents (0.5-5.0 mg/l) on granular size and texture of callus, granular size would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2,4-D content, but callus texture of granular, granulate cluster and massive has been occurred in all treatments. In cell culture, using the callus cultured on CS-1 medium containing 2 mg/l 2,4-D for 45 days as the materials and the suspension cells establish cultured for 10 days could obtained the maximum suspension cells, which about 1.4×106 cells per 3 g fresh weight callu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fresh weight of callus per explant, plant growth regulator, light intensity and gelrite agar on plantlet regeneration of callus, CS-1 medium containing 2mg/l NAA, 4 mg/l Kinetin, 3% sucrose and 6% gelrite agar at 3500 lux light intensity had the best result in the rate of plantlet regeneration, which about 60%. Using the suspension cells, induced from the above-mentioned conditions of cell culture, as the materials,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as the selection agent and the method of suspension cells co-cultured with X. oryzae pv. oryzae to proceed the selection of bacterial leaf blight-resistant cell lines. The selected bacterial leaf blight-resistant cell lines and culture cells of Oryza sativa var. japonica Taken 9 were treated with the culture filtrate of X. oryzae pv. oryzae, the survival rate of cells were 96% and 50.4%,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selected bacterial leaf blight-resistant cell lines were resistant to the culture filtrate of X. oryzae pv. oryzae. The bacterial leaf blight-resistant cell lines subcultured on CS-1 medium containing 2 mg/l 2,4-D could differentiate to clusters, and clusters could differentiate to somatic embryos, but couldn’t continue grew to plantlets.
Keywords:Oryza sativa var. japonica Taken 9, tissue culture, callus, cell culture, plantlet regeneration, bacterial leaf blight,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disease-resistant selection, bacterial
leaf blight-resistant cell 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