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汉族民间木版年画
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折叠编辑本段概述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
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
(桃花坞位于江苏苏州阊门内北城下)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
桃花坞年画是江南水乡的特产,图文并解,具有连环画故事风格。
采用木版套印,长期以来一直运用比较简单的手工方式从事生产,色彩上红黄绿黑蓝五种颜色。
在无数雕板和印刷工人的精心制作下,苏州年画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构图精巧,形象突出,主次分明,富于装饰性,形成一种优美清秀、严密工整的民族艺术的独特风格。
桃花坞木刻品种很多,大致可分为门画、农事画、儿童、美女画、装饰图案画、历史故事画和神州传说画等,其中神仙佛像等迷信类画片,内容有门神、灶神,以及所谓"辟邪人物"。
含有致富获利内容的画片有《一团和气》、《娃娃得利》、《刘海戏金钱》、《岁朝图》等。
有关农事的有《春牛图》、《丰收图》、《鱼樵耕读》、《大庆丰收》等。
山水风景画片有各地风景,如《姑苏万年桥》、《苏州阊门图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等。
雍正后出现的故事戏文画片,范围很广,有古有今,有单张有连续,如《武松打虎》、《花果山》、《定军山》等。
风俗画有《玄妙观庙会》、《苏州城内外三百六十行图》等。
风土人情跃然纸上,今天成了宝贵的地方史料。
有些年画富有爱国主义色彩,如《法人求和》、《刘军门大败法军图》等,赞扬中法战争中爱国将领刘永福,可谓较早的政治宣传画。
桃花坞木刻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
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绵竹的木刻年画,并称为我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
明清时期,随着苏州城市经济的发展,阊门一带集中了许多工艺作坊,以年画铺为最多。
在此出品的民间木版年画,更使桃花坞名闻天下。
桃花坞木版年画以其丰富的题材、儒雅的画面和清秀的色彩所显示的魅力而受到世人的欢迎,与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山东潍坊的木版年画一起,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民间木版年画艺术的代表。
探寻新时代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探寻新时代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作者:吴雅玲来源:《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3年第11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美术教育课程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苏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桃花坞木刻年画是其代表性名片之一。
文章探讨将非遗文化“桃花坞木刻年画”融入校园,拓展性课程中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从“沿袭传统教学,体味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纯正味”“研究在传统元素中融入现代元素,挖掘年画的艺术味”“探索多样媒材,创新木刻年画的表现味”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现状蜿蜒流淌的苏州河流孕育了厚重博大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髓,而传承了近百年的桃花坞年画也曾在这里生生不息。
可现在,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桃花坞年画似乎慢慢被人们遗忘,因为现代的人们很少会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张贴年画,年画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民间艺人也寥寥无几,不仅是桃花坞年画,许多传统文化也面临巨大的传承危机。
为了了解同学们对桃花坞年画的认知程度,我们有针对性地做了问卷调查,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低中高各年级段只有28%左右的学生对桃花坞年画略有了解。
桃花坞木刻年画对咱们苏州的孩子来说都很陌生,甚至有些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年画。
本地域的孩子不熟悉自己家乡的桃花坞木刻传统年画的现状实则让人担忧,究其原因,桃花坞年画制作工序烦琐复杂,并且本身内容与现代生活已然脱轨。
除此以外,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艺术的市场越发萎缩,桃花坞年画后继无人的情况越发严重,值得欣慰的是调查数据显示有70%左右的学生愿意加入传统木刻年画的传承与发展中来,作为当今美术教师,有责任去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毕竟年画代表着一方文化,我们要让这一方文化的经典再放光彩。
那么如今美术教师急需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把曾经的“潮流”介绍给现在的孩子们。
因此,传承和创新这项地方文化艺术就显得十分重要。
按照学校拓展性课程内容选择自主、自由、教学活动更加灵活的特点,尝试着把传统木版年画融入学校拓展性课程,教学实践过程注重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夯实文化底蕴,领会非遗文化的价值。
桃花坞木版年画阅读答案
阅读《桃花坞木版年画》,完成问题.桃花坞木版年画①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与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山东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一起,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民间木版年画艺术的代表,是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
②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桃花坞年画有400多年历史,现在最早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是在日本刊行的《古版画图录》中收录的“寿星图”,画面上刻有“万历廿五年(1597年)”的刊记。
从其画面来看,作品的构图、刻工、印制均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③桃花坞木版年画用木版雕刻,采用一版一色的水色套印,画面宏大,构图丰满,色彩明快,刻版精细,富有装饰性;作品题材丰富,能“巧画士农工商,妙绘财神菩萨”,并且“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
内容有人情风俗、戏文故事、时事新闻、花鸟虫鱼、美人娃娃、驱邪避鬼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节日氛围浓郁,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④在自身历史发展的脉络上,桃花坞年画的题材、风格、色彩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早期的桃花坞年画,在处理仕女、花卉等题材时,风格较为雅致,色彩较为清秀。
从现存的作品来看,最典型的当推古代仕女图,表现出了桃花坞年画十分细腻的刻工技巧,其线条为毛笔细描而成,但又不失木版画的刀味、木味。
到雍正、乾隆年间,出现了不少模仿西洋铜版雕刻风格的作品,如《苏州万年桥》、《西湖十景》等。
这类作品在画面上,采用焦点透视,除人物面部外,衣纹、树石、房屋等均用明暗画法来表现。
艺术风格上,画面远近分明、层次清楚但略显生硬。
乾隆以后,这类作品已不多见,以传统技法为表现形式的作品又成为主流。
与早期的作品相比,画面构图简练大方,线条刚劲有力,色彩也开始鲜明起来。
鸦片战争以后,因为销售重点转向农村,作品的题材除了原有的以外,增加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及与农事有关的内容。
在画面上,对形象多采用富有装饰性的夸张手法来处理,线条简练刚挺,尤其是在色彩的运用上,以成块的大红、桃红、黄、绿、紫和淡墨组成基本色调,使画面更为鲜艳明快,丰满热闹,富有装饰美和节奏感。
年画特点简短
年画特点简短1.年画的特点首先,木版年画艺术的特性,来自于年俗的特定要求。
为了满足殷实与丰足的年心理的需要,其特色则是画面的饱满和内容的红火。
年画的画面基本不留空白,即使天空与地面也被各种形象充实与填满。
画中所有人物大都面含笑意,这与年的禁忌——禁哭有关。
画里的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全是完美无缺,这都是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吉祥。
为了努力表达这种渴求与热望,大量的吉祥图案(各种具有吉瑞喜庆含意的动物、花卉、瓜果、物品、暗八仙以及紫气祥云等等)便被一样样地添加在画面上。
艺人们不怕这些蜂拥而至的吉祥物彼此无关,因为这种一再被强化的吉庆才是人们对年的愿望。
艺人的高明则是把这些密集的形象用装饰手法和谐而优美地组合在一起。
于是欢乐、祥瑞、红火、繁盛、饱满和装饰性是年画最突出的特征,也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年画美。
渲染着这种年画特征的是木版年画的色彩。
年画大多是套版印刷。
最多的套版也只有六色。
所以颜色必须既简练又有表现力。
木版年画为了顺应年心理的要求,色彩追求鲜明热烈;在各种颜色中以火热的大红为主,用得也最多。
因为大红是年文化的主色。
在色彩关系方面,多采用对比色,比如民间口诀说“红配绿,一块肉;黄配紫,不会死”(天津)。
“红间黄,喜煞娘;红重紫,臭其屎”(山东)。
这些经验都说明木版年画的色彩基调是相互对比而非谐调,以达到彼此强调的作用,使画面强烈又明快。
年画的颜色多用植物和矿物原料直接制成原色,很少用调和色。
为了使这简单的几种原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艺人采取色彩相互交错的方式,使得整个画面花花绿绿,斑驳响亮,简洁又丰富,具有很强的冲击力。
这正是木版年画独有的色彩语言。
2.年画简单介绍年画(newyearpaintings)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
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世俗中又透露着雅致
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世俗中又透露着雅致
我们中国的年画在明代的时候就有了成熟的生产体系,各个地区的年画风格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是人们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形成了文化艺术形式。
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年画、四川绵竹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我国的四大木板年画。
其中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在江南的艺术史上可以称得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成生于明代。
当时苏州的手工业非常发达,还利用水路使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随着苏州经济逐渐发达,商业逐渐繁荣,许多的民间、民俗文化逐渐滋生,例如小说、戏曲、民间绘画、插图、版画等等都应运而生并且能够蓬勃发展。
加上这段历史时期苏州地区出现了许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他们聚集于苏州吟诗作画。
这些经济、物质、人文条件的产生,都促使桃花坞木板年画的发展。
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的题材有传统神像、戏曲故事、仕女娃娃、风俗故事、岁朝吉庆等,大体上与北方的天津杨柳青年画无异。
但有所不同的是,清代的桃花坞木板年画当中出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门类,那就是写实风景类,这是在其他的地域年画当中少有的。
这部分表现风景的木板年画,称为桃花坞“姑苏版”木刻年画。
桃花坞木板年画制作非常精良,用墨线印制轮廓在用彩色套板进行着色,色彩种类也非常丰富,有红、黄、紫、蓝、绿等常见颜色,尤其善用粉红、粉绿等颜色。
用色非常讲究,虽然从色彩风格上来说,不如杨柳青的夺目和强烈,但是却在世俗当中又透露着雅性,呈现出别样魅力。
这与当时苏州聚集一大批的文人士大夫有一定关系。
中国木版年画产地介绍
中国木版年画产地介绍作者:强者来源:《理财·收藏版》2019年第01期民间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画作为优秀民间艺术瑰宝,认真研究、继承、挖掘它的文化、价值有着特殊的意义。
2019年春节即将到来,今天,我们来了解下我国各地的木版年画有哪些不同特点。
一、开封朱仙镇许多名家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
鲁迅先生曾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
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
”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
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朱仙镇木版年画。
二、天津杨柳青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年画之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例如《庄稼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
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杨柳青木刻年画始于明崇祯年间,清光绪以前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
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年画因产地而得名。
杨柳青年画盛于清雍正、乾隆至光绪初年。
最早开业的画铺为崇祯年代的戴廉增、齐健隆两家,后又有惠隆、美丽、宪章等字号。
初期年画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多见的是明末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优秀作品。
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制作上。
其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板、套印、彩绘、装裱。
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板套印:而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
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
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郭欣仪(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00)摘要:年画是深受人民喜爱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苏州桃花坞年画则是代表着江南地区年画最高的制作水平,是中国民间艺术中不可忽视的瑰宝。
其年画作品之精美与产量之庞大与时代环境和人文风俗密切相关。
本文主要从“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个方面论述明清时期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发展及其特点。
关键词:桃花坞木板年画;考工记;民间传统艺术中图分类号:J2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5-0112-01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其起源于远古对门神、灶神的崇信,孕育于汉唐多元的文化中,形成与繁荣安定的宋代,兴盛于明清两代。
桃花坞木板年画始创于何时,已无从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在明朝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清初达到了鼎盛,而在清末毁于战争的硝烟之中。
但无疑的是,桃花坞木板年画,代表了江南地区最高的年画制作水平。
其画面精美,技艺精湛的年画作品不仅在国内成为热饽饽,还传入日本,对传统浮世绘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考工记》中这样道:“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可以说,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的盛行,是集“天时”、“地气”、“材美”、“工巧”为一体,缺一不可。
而“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则道出了桃花坞木板年画最终衰败的原因。
一、天有时———时代背景桃花坞年画盛于明清两代。
明朝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安定,国泰民安的社会背景下,物资丰饶,商业发达,人文荟萃的姑苏城为当地年画作坊的发展和扩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物质生活的满足加深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人们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愿景,乐于欣赏身边的美景、美物、美人;小说、戏曲、杂剧兴起等等,都极大的丰富了年画的内容题材。
桃花坞木板年画题材在明清繁盛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吉祥喜庆”、“伦理教化”、“戏文小说”、“仕女婴戏”、“市井生活”、“风景名胜”六大类。
中国民间艺术年画欣赏
中国民间艺术年画欣赏年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
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用于新年张贴装饰环境,寄寓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年画的风格鲜明、韵味独特,蕴含丰富的文化精神,形式多样、注重情趣和造型表现,形象生动富有活力、色彩鲜艳饱满,不仅增加了过年的气氛,而且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朴素意愿。
民间木板年画因风俗节食而兴起,建立在社会伦理道德,文化教育,民俗生活基础上,真实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真实的社会形态政治时代,生活情趣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和安泰,等祈福迎财驱灾避邪的愿望。
民间木板年画来自民间被赋予了惩恶扬善,尊重忠良,赞美人文的感情,在底层的民众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又承载了他们奋发的美好愿望并激励着他们。
年画始于汉代,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历史曾用名纸画花纸。
清朝时的道光年间,有文人李光廷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年画便由此定名。
虽然年画的起源各有说法,但是却改变不了年画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自发的创造活动,保持着原生态本土文化的特色,是中国板画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年画是一本地域文化的词典,各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都可以从年画中认识到。
年画是一种文化交流、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和工具,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含着完整的中国民间精神。
年画在中国古代的发展是十分的繁荣的,也由此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年画作坊和年画的集中产地,如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四川绵竹年画等。
由于地域的限制及风俗民事的原因,不同的年画产地有着各自的不同风格及技法,这也使得年画有着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
总的来说有四个方面:一神仙与吉祥物题材,基本题材表达辟邪攘灾,迎福纳祥的主题;二世俗生活题材主要表达人民的生息劳作,节令风俗,时事趣闻等;三娃娃美人类表达人们早生贵子,夫妻和美的良好愿望,在民间占有很大的比例;四故事传说类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笔记小说,以及戏曲等,其中戏曲的比重最大,人们往往通过这类题材增长知识,接受传统道德教育。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历史发展研究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历史发展研究作者:侯钰琨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以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发展历史脉络为研究对象,分为明末清初的前期、康乾盛世的中期和清晚期三部分,并对其历史发展过程进行梳理。
同时对处于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鼎盛阶段的姑苏版对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桃花坞;木版年画;浮世绘蕴含着丰富吴文化内涵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江南地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木版年画,由于集中在苏州古城桃花坞大街一带而得名,与潍坊杨家埠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年画。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中国最著名的年画之一,并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被誉为“东方古艺之花”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中国美术史和世界版画史上的一朵奇葩,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目前理论界对于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划分,笔者试将其中的关系做系统的梳理。
最早对“姑苏版”进行深入研究的人是日本原奈良国立博物馆馆长黑田源次先生(1886—1957年),黑田源次先生在《中国版画史概》中提出了“姑苏版”的概念:“本图录收的中国版画主要是姑苏版画或称作苏州版画。
”[1]日本评论家泷本弘之也曾指出:“‘版画’这个词诞生于本世纪(20世纪)初日本美术界。
”这个概念在制作“苏州版画”的清初期到清中期完全没有出现。
清代的“苏州版画”在制作方面,既运用了版画的制作方法,也加入了手绘。
清初康熙年间到中期道光左右出现的版刻精密,运用了多色饾版,也出现了表现铜版画风的阴影,大量使用远近法,尺幅巨大的版画类作品。
尤其在美人画、花鸟画方面,精巧复杂、完成度高。
徽派名匠也参与了饾版技法的使用,以及多色套印、版本的刻印。
这一系列版画类作品被称为“苏州版画”或“苏州古版”。
而“苏州版画”的说法是近来才有的,曾经被称为“姑苏版”。
[2]张道一先生这样认为:收藏于日本的一批清代乾隆版的苏州版画如《岁朝图》《姑苏万年桥》《三百六十行》等,不仅版面大、刻工细,而且继承传统界面,人物画传统,又参西洋透视法……真正达到雅俗共赏的地步,后来被称为“桃花坞木刻年画”者已是晚清的作品。
最江南那些耳熟能详的江南符号
最江南那些耳熟能详的江南符号说江南,如品一壶淳香的美酒。
江南,它早已超越地理概念,成为文人的精神故乡,成为枕上缱绻的梦,时时在心头荡漾。
江南是隐隐青山,是迢迢碧水,是小桥流水的精致,是烟雨迷蒙的诗意,是文人气的园林,是青石板的老街……关于江南的符号,我们都想得到一二。
一切事物,只要和江南沾上边,就有了浪漫的气息。
才子江南自古多才子。
据统计,清朝共取状元114名,其中江苏、浙江两省就占了69名,而且江浙两省状元大多来自苏南和浙北地区。
这其中,苏州作为江南人杰地灵的典范,出文、武状元50多位,数量之多遥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当我们回望历史时,会发现这是一种天地、人文、历史交融的造化,又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奇迹。
诗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在汉朝人眼中,江南是淳朴的。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在唐朝人记忆中,江南是大气的。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在元朝人的曲中,江南是如画的。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在现代诗句中,江南是朦胧的。
江南或清丽或明艳或斑驳或氤氲,记载在各代诗词中,犹如缱绻于生活,犹如徘徊于岁月。
▲江南或清丽或明艳或斑驳或氤氲,记载在各代诗词中水乡江南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太湖像一串晶莹闪烁的珍珠,把苏州、无锡、宜兴、湖州串连了起来。
西湖晴时妩媚,雨亦奇丽,美得醉人。
江浙两省还有许多知名的河流湖泊,如秦淮河、莫愁湖、瘦西湖等。
在苏州,在绍兴,无数条小河川流不息。
只见水波粼粼的流水中飘荡着小舟,摇橹的江南女子唱着渔歌,如诗如画。
古镇江南地区古镇众多,其中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南浔为江南六大古镇。
江南古镇除了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穿越千年的魅力,旅游服务设施完善,还能让你找回儿时的记忆。
老式的理发店、茶馆,许多已经消失在城市里的门店依旧能在江南古镇看到。
▲江南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园林江南最为人所称道的,莫过于园林。
亭台楼阁,曲径斜廊,苍老的古树,摇翠的青竹,不同的景象,在不同的园林中,就是不同的画,风华绝代,仿如青苔上长出的宋词。
苏州桃花坞木版画PPT课件
PRESENTED BY OfficePLUS
1
PPT模板:
PPT素材:
PPT背景:
PPT图表:
PPT下载:
PPT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PPT论坛:
PPT课件:
语文课件: 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 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 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 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
年画的销售主要集中于农历腊月,摊贩们或在集市上设摊销售,铺上油纸,摊上年画,边 唱边卖;或游走农村,边走边卖,并通过说唱来吸引群众,讲述相关年画的内容,说唱的 曲调和唱词也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说唱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促进了 年画的销售,人们围集、挑选,到处是一派喜庆祥和的热闹景象。
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盛期,称为“姑苏版”。当时 与天津杨柳青,成为全国木版年画的南北中心。[1]
4
桃花坞木版年画 - 表现形式
门画、中堂和屏条是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几种主要形式。年画内容分布神像、戏文、 吉祥喜庆、民间故事、风俗世事等类型。
桃花坞木版年画起源于明珠,盛行于清化雍正、乾隆年间。由于接近民间生活,富于装饰性, 又价廉物美,因此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 流传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有相当影响。
从传世的文物来看,木刻书籍和木版画差不多是同时产生的。起初,木版画主要用作书籍的 插图,即绣象画。木版画单独印行成为年画,大约是到宋代才出现的。苏州年画在明末已有 完整的独特风格,当时被称为“姑苏版”年画。最早的年画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唐伯虎作的《风流绝畅 图》。
清丽雅致绘江南——中国农业博物馆藏桃花坞木版年画赏析
本栏目与中国农业博物馆合办伍晴晴苗璞清丽雅致绘江南———中国农业博物馆藏桃花坞木版年画赏析年画是我国民间传统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主要于新年期间张贴,故名年画。
中国木版年画最有影响的当推“南桃北杨”,北方以天津杨柳青年画为中心,南方则以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为中心。
桃花坞木版年画印制十分讲究,构图饱满,以表现吉祥喜庆、戏曲故事等题材内容为主。
桃花坞木版年画出现较早,影响也较大,并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和艺术特色鲜明而著称。
苏州木版年画的兴起与发展苏州在明代已是版刻中心,一些书籍插画绘工之精、雕刻之妙在古典版画中具有突出地位,在此基础上也产生了精美的苏州木版年画。
到明代后期,苏州木版年画已经蔚然兴起。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苏州木版年画得到进一步发展,桃花坞及北寺塔一带画铺林立,刻印年画开张逐渐变大,多竖幅整张立轴。
除了表现历史故事和侍女娃娃外,取材于江南景物、表现苏州地区富庶和繁荣的城乡生活风俗画成为主流,代表作有《苏州万年桥图》《苏州阊门图》等。
这类年画在绘刻上还吸收了西洋透视画法和铜版画的技巧,整个画面表现得广阔深远,成为展示这一时期绘刻水平的代表性作品。
清代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兵在苏州发生激战,山塘画铺在战火中损失严重,手绘年画几乎绝迹。
聚集在桃花坞一带的画铺也大量被毁,但木版套色的年画业务得以保存并继续维持。
为了适应普通民众的需要,逐渐以小开张的画幅为主,门神、戏曲年画成为主要产品。
此时出现了王荣兴、陈同盛、陈同兴、吴锦增、吴太元、鸿云阁等画铺,这些画铺在当时都有不小的影响力,有的一直维持到20世纪前半期。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桃花坞木版年画也受到极大冲击,画铺越来越少,传统雕版技艺和染色印刷技术的传承也越来越困难,亟须抢救、保护。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主要题材与文化内涵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画、刻、印分为三大谱系,在长期的创作和实践中,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各自摸索出了独特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特殊的工艺制作程序。
桃花坞木版年画在现代视觉产品上的应用
CULTURE AND DESIGN文化与设计桃花坞木版年画在现代视觉产品上的应用陈璐瑶(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000}摘要:文章为介绍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文化价值和艺术表现力,在剖析其历史艺术价值的同时也寻求其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之处。
探讨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精细秀雅的江南风格、形神兼具的艺术表现力、“一团和气i的美学寓意等对现代设计的新启发W期待现代设计师可以更多地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的设计作,形桃花坞和文化,形成更具力量的风格。
关键词:桃花坞年画;现代设计;视觉符号中图分类号:K89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21)09-0107-01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起源于“门神J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
民间年画历史悠久,苏州桃花坞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不仅是一种年节五彩斑斓的点缀,更是一种文化传、、的工具,民众对于桃花坞年画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有着较高的认知度。
1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视觉特点造型形神兼具,富含美寓1.1.1神像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神类是悠久为大众知的一类,在家神类的年画来驱除厄运。
一类年画在年间如《南仙翁,,较为古朴简单。
是清朝中生了一,的较为,。
而年画中的、为,为。
画的一民众的,大家大的门神镇一地的。
1.1.2仕女婴戏类这一类画面主要表现仕女和孩童嬉戏的场景,人物形象生动,这一类画面笔者着重观察了各种形象的服饰,从,桃花坞年画中的服上的图案也是一个从的过程,了中•,受传统绘画的影响,花卉成为面料图案的组成,排列手有对称、组合排列等等。
的图案对比清中期来说为写实,色彩更为华丽多变,且不仅仅在服上,鞋靴桌布•的色丰富起来。
和为贵和幅年画,用写实的牡丹花纹样复刻在袖口、前襟地。
桃花坞年画凌虚的各族人民大团结
桃花坞年画凌虚的各族人民大团结
桃花坞年画凌虚的各族人民大团结
近日看到一幅很漂亮的50年代的桃花坞年画:凌虚先生的“各族人民大团结”,转过来收藏下!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一朵奇葩。
根据传世实物来看,它起源于明代,发展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与天津杨柳青年画被称作'南桃北杨',同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杨家埠年画,并称为我国'三大木版年画',闻名中外。
局部
局部
局部
《水乡元宵》张晓飞作品
桃花坞木版年画在明末清初为鼎盛时期,年画作坊多达五十多家,主要分布在苏州城外山塘街和城内桃花坞一带,主要作品有《姑苏万年桥》、《姑苏阊门图》、《山塘普济桥》、《三百六十行》、《百子图》、《一团和气》、《端阳喜庆》、《花开富贵》、《蚕猫逼鼠》、《姑苏玄妙观》,《虎丘灯船胜景图》等等。
销售除江苏各地和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河南、东北三省外,还流传到日本、英国、德国,特别对日本民间画派'浮世绘'有相当影响。
从现存有的桃花坞年画上,还能看到当时年画铺的名称,如:张星聚、吕云台、宏泰、王荣兴、陈同盛、陈同兴、吴太元、鸿云阁等。
在画幅上署名的有:桃坞主人、桃溪主人、墨浪子、墨林居士和吴友如、周梦蕉、何俊元、嵩山道人等。
在这一时期中,桃花坞木版年画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已非常丰富,深受民众喜爱,成为南方年画生产中心。
太平天国时期,清兵围攻苏州,山塘、枫桥一带被大火烧了七天。
年画作坊中所存的刻板几乎全部烧尽。
后来,年画铺大部分迁到苏州
城内偏北的桃花坞一带。
大家都把早期的姑苏版称为桃花坞年画。
中国的年画历史-年画的历史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中国的年画历史:年画的历史年画作为一种中国最具传统民风民俗的艺术,是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绘画形式。
你知道中国年画的发展历史吗?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中国的年画历史,一起来看看吧!年画简介年画,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时张贴的画。
每当春节来临,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房院打扫干净。
然后在堂房、卧室、窗上、门上以及灶旁等各处贴上年画,既用以创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又借以祈求上天赐给幸福,消除灾祸与不幸。
但这画,并不是随随便便画出来贴出来就可以,其由来和规矩是大有讲究的,充分彰显了泱泱中华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沉淀。
民间年画的题材很多,也很讲究。
门神是贴在院门上的,根据门神的种类,又细分为贴在大门、二门、后门或闺房门上的区别。
神像有灶王神、天地神、仓房财神,甚至贴在牛棚马圈上的车马神。
“中堂”贴在客厅,“月光”贴在窗旁,斗方贴在箱柜或升、斗上,真是各有规矩。
总之,过年时,屋里屋外,院内院外,各个角落都贴的红红火火,绚丽多彩,既表达了主人对来年的美好的心愿,又烘衬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中国的年画历史年画,据考究起源于“门神画”。
桃符是最早的门神画。
又古书记载,有名为神茶、郁垒的两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于是黄帝就在门上画神茶、郁垒的画像以防鬼。
这可说是后代“门神画”产生的缘由。
东汉蔡邕《独断》记载,东汉时已有百姓把这二人的画像贴在门上的风俗。
而流传更为广泛的一个故事则是: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玄武门之变时被自己杀掉的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其家人的鬼魂的哭泣声和索命声,以至夜不成眠。
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保卫圣上,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
唐太宗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
宋代出现了雕版技术,提供了经济技术基础,因而演变为了木版年画。
桃花坞彩色木刻年画──采茶春牛图
桃花坞彩色木刻年画──采茶春牛图
凌波
【期刊名称】《东南文化》
【年(卷),期】1995(000)002
【摘要】桃花坞彩色木刻年画──采茶春牛图凌波桃花坞位于江南水乡名城——江苏苏州阊门内。
桃花坞自明代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它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的木版年画齐名。
桃花坞木版年画无论在内容、构图、雕版、套色等各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
【总页数】1页(P112-112)
【作者】凌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
【相关文献】
1.桃花坞里出童画——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演绎 [J], 顾一华;徐健
2.桃花坞入川——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中国艺术院校巡回展研讨会纪要 [J], 郭潼潼;张适
3.钢琴弦乐五重奏《桃花坞年画木刻图四幅》中多调性手法的应用 [J], 李阳轩
4.从彩色木刻年画《采茶春牛图》的艺术风貌看茶文化的历史传承 [J], 窦巍
5.林华复调民族化创作技法研究——以《桃花坞年画木刻图四幅》为例 [J], 晁艺文;郭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真题《“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真题《“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
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普及和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②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材,制作技艺也衍生出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多种形式。
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过年的习俗。
③在各地年画中,以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其中,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桃花坞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一版一色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⑤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其中一大题材便是我们常见的胖娃娃。
⑥杨家埠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洋溢着浓厚而淳朴的乡土气息。
它是真正的农民画,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狂、奔放、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与高尚道德情操,反映了他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⑦绵竹年画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而夸张、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⑧年画不仅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
⑨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坞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汉族民间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
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锦竹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
[1]
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
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地区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汉族民间传统审美内容。
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初至乾隆年间,桃花坞年画有四个较为突出的特点:
一是接近传统绘画形式,在艺术上成就较高。
市民意识与城市文化的显现,使得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偏重于城市习俗风景,非常接近传统绘画,风格雅致,不少画面有诗句题咏。
在早期画面的经营上,甚至可以看出宋代院体画、明代界画和文人画的痕迹,有些已经难以区别。
如,这一时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大多采取传统的立轴和册页的构图形式,如,《琴棋书画》、《调鸟图》、《食果图》、《三娃图》、《五子登科图》、《白蛇传》等,无论从构图、刀法、都很难看出与传统绘画有多大区别。
二是清雍正后苏州经济进一步发达,富甲天下,且文风昌盛,苏州市民阶层自然会要求在年画这类实用艺术中反映出他们的生活面貌和审美趣味。
这些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既不是文人的“大雅”也不是农民的“大俗”,而是“雅俗共赏”。
此时桃花坞木版年画画法最精、刻工最细、结构最复杂、幅面最宏大的就多为城市风景画,是寄兴于充溢着市民情趣的都市风光。
不仅刻画了各种繁华的实际场所,热闹的贸易集市,同时穿插着人们的种种活动,不厌其烦的反映着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文活动和民间生活,更像是一卷卷鲜活直观的历史画轴。
如,《姑苏阊门图》、《三百六十行》、《山塘普济桥》等等都是将市井生活淋漓尽致的加以展示的作品。
三是本土艺术受到西方艺术影响并大胆借鉴西方艺术,在如《苏州万年桥》、《陶朱致富图》、《西湖十景》、《山塘普济桥》、《三百六十行》、《百子图》、《三美人图》、《两厢记图》等作品中,都能看出对西洋铜版画雕刻风格的模仿,甚至有的还在画面上题明“仿大西洋笔法”(《苏州万年桥》),“法泰西画意”(《百子图》),“仿泰西笔法”(《山塘普济桥》),“仿泰西笔意”(《西厢记图》)等字样。
这一时期这一类的作品在画面上,多采用焦点透视,除人物面部外,衣纹、树石、房屋等表现技法上,还保留着本土绘画的特点。
有些学者认为,这部分桃花坞木版年画中有一些可能是为了出口而迎合欧洲受众的需求所制。
四是这一时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出现了许多宏构巨作的作品。
都是三至四尺,甚至整张纸精印。
如,《苏州万年桥》、《山塘普济桥中秋夜月图》、《西湖胜景图》、《西湖行宫图》等,幅面高达一米左右,宽度为半米多。
在如此大的尺幅上,纯以手工雕版套印,其技术难度和操作的精细度,正是该时期桃花坞木版年画繁盛发达的又一重要表现。
乾隆后期至嘉庆、道光年间,桃花坞木版年画虽仍然延续着市民阶层的审美
情趣,却已呈衰落趋势,在作品的风格上缺少了之前的古朴与典雅,在技法上,“仿泰西笔法”逐渐消失,在篇幅上,巨幅作品非常少见。
云水谣
“巧画士农工商,妙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苍所闻”。
看着印本中收藏着的漳州木板年画《老鼠娶亲》,云水谣小孩子们哼唱的歌谣又回响在耳膜。
我想起那个据当地人所说是为年画奉献了一生的傅爷来。
云水谣的古榕是一大观。
临水,一棵古榕就是一个世界。
有心人在榕荫下摆上竹椅木桌,我就是在那里遇到了年画老人傅爷。
才过石桥,就见到树荫下一地油纸,一摊年画,一位苍髯老者在桌旁唱开了腔:“紫占一绿占二,黄三红四不能颠。
水要鲜,色要艳,颜色不得出黑线……”颇有些程派青衣的味儿。
忙问村人,一高鼻中年人说:“老头卖年画呢!眼瞅着不是快过年了嘛!年画不好卖啊!老头儿竟把制作年画时的‘色决’编成了京唱,叫卖呢!三十年啦!他年年卖画!”
听着有些讶然,但看到老人那边唱边边作京剧手势的认真样儿,我不禁佩服起他三十年的坚持来。
古榕与傅爷相映相衬,竟颇有韵味。
走上前想买几幅年画带走。
在傅爷热心的推荐下,我买了一幅《老鼠娶亲》,还有几幅想送给新婚的姐姐的吉祥画。
临走前傅爷絮絮叨叨嘱咐:“大门贴秦叔宝,卧室贴《麒麟送子》,书房挂《五子夺魁》,可不能贴错!”我笑着应,他也笑。
刚走了没几步,唱腔又响起来:“滩头年画神明多,秦琼迟恭当头坐,马超苗雄和致祥,佛祖观音藐笑祸!……”
忽然想起《五灯会元》中的故事:因战乱,普陀寺众禅者决定迁庙址,在迁移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
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
”豫通大师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
对豫通大师来说,礼佛是其信仰,连迁移途中也不荒废,可见其坚持之心。
毋庸置疑,他定会将其一生奉献于佛。
而傅爷呢,明知年画无市场,却从不放弃,以京剧唱腔叫卖以求传承,他三十年的坚持竟乎也有了一种禅的境界了。
不知是不是同名的缘故,我竟忆起那首佛乐《云水禅心》来,很有种厚重的古味,如这古榕。
佛乐本无词,但后人竟因其美妙而为其填上了词。
我最喜欢这样一句:“抚一曲高山兮,谁人能解析?叹一段流水兮,何人知我意?”
而傅爷为闵南文化而奉献的生命又几人能解?
古榕矗立无言,其下浓荫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