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习俗
二月二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农历“二月二”的民间习俗一剃龙头:精神抖擞少年郎“剃龙头”可以说是二月二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了。
旧风俗中,正月里不能剃头,到了二月二这一天,终于可以“剃龙头”了。
据了解,这一习俗形成于清代。
自古以来,汉族一直保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毕生“束发”。
清代改男子“束发”为“辫发”,额前顶部头发需剃去,剃头业自此兴起。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剃头匠忙到春节前夕,纷纷返乡,直到来年二月初二方始营业。
为广揽生意,讨吉祥口彩,便把这天理发叫“剃龙头”。
时至今日,不少人仍在二月初二这天去理发,让面容与春天同步,焕发出朝气蓬勃的“精神头”,借着春龙初醒的吉日剃个头,个个仿佛回到精神抖擞的少年郎模样,让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虎虎生威,蒸蒸日上。
吃龙食:记忆深处的文化烙印在我国北方,“二月二”还有吃龙食的习俗。
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扶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饺子则叫“吃龙耳”,吃面条叫做“扶龙须”,吃馄饨叫“吃龙眼”,吃猪头肉叫“吃龙头”,人们欢聚一堂、共享美食,用朴素而美好的方式迎接这个传统节日的到来,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中表达着人们对幸福美好新生活的祈盼,也形成记忆深处独特的文化印记。
围粮囤:来年丰收财源滚滚二月二又叫春耕节、农事节,在我国农村地区是很重要的农耕节。
时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运肥备耕,播种将始。
民谚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所以这一天农村人习惯早早起来用煤灰或草木灰在地上画一圈,把粮食放在中间,寓意新的一年大丰收,财源滚滚来。
表达了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仓满廪实的殷实期盼。
二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祭剃龙头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
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二月二来历习俗细数那些老讲究_
二月二来历习俗细数那些老讲究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鼠、炒豆报捷胶东那些老讲究农历二月二,是青龙节,在民俗中谓之龙抬头,大约在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联系惊蛰节气,增加了龙抬头的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为驱虫害和祈丰收风俗为主的节日。
明清以来,此日有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鼠、炒豆报捷等民俗活动。
引龙,又称引钱龙、引龙迥、引龙填仓,从前普遍流行,现在多已被打灰囤之类代替。
元代欧阳玄功的《渔家傲》词中有二月都城春动野,引龙灰向银床画之句,后一般人们是把灰从大门外蜿蜒撒入厨房,然后围水缸一周,谓之引龙,也有用糠撒到井,再用灰由井撒入室的。
引龙的目的,一说是预示增加财富,故谓之引钱龙,一说是龙抬头后,各种害虫就不敢出来了。
打囤,又称打灰囤、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在场院和庭院里撒成若干仓廪状的图案。
早在宋代陆游就有处处遥闻打囤声的诗句,元初赵孟頫也有散灰沿旧俗的说法。
打囤要在二月二的早晨,一般由当家人来打。
先用簸箕盛上草木灰,用一木棒轻敲其边沿,使灰徐徐落下,成一寸半宽的灰线,边打边走,围一圆圈,名为囤或仓,中间再放上少许五谷杂粮即成。
粮食有放在地上的,也有在圈中挖一小坑,把粮食放在坑内的,还有的在坑上盖一石块、砖头或瓦片,到第二天看什么种子先扭嘴发芽,就说今年收什么。
灰囤外沿,还要撒上梯子,含义是囤高粱满,预兆丰年,故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之谚。
在龙口、莱州等农业重地,这种习俗一直非常讲究,家家户户都恪守不爽,以致影响到移民。
当地人去了东北、青岛,在彼地也世代相沿成习。
二月二还有煎饼熏虫和击梁辟鼠的习俗。
时在惊蛰前后,各种毒虫都开始活动,二月二这天人们都煎饼、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叫做煎饼熏虫,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受毒虫的伤害,同时也用煎饼、煎糕等形式寄托着人们祛虫的心理。
击梁辟鼠就是在这天敲打房梁惊吓老鼠,据说这样做了老鼠就不敢出来了。
后来,辟鼠已不多见,而多是辟害虫的。
有的老太太这天早晨用木棍敲打房梁和床沿,边敲边唱:二月二,敲房梁,蝎子蚰蜒无处藏。
龙抬头习俗
龙抬头习俗二月二龙抬头,俗称“春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人们在这天庆祝“龙抬头”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经过千百年的沿袭,龙抬头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庆祝形式。
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独特的习俗吧。
1.引钱龙①山东地区用灶烟在地面画一条龙。
一就是恳请龙回去兴云布雨,保佑大丰收;二就是龙为百虫之神,龙去了,虫都躲起来,对人体身心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有益。
②晋西北地区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置圈内,牵线回家,用容器盖住即成。
③除了地区在这天清早,人们从井里挑水回家,放入水缸。
谁最先放回家就最先拉到钱龙,这年财运就可以非常不好,所以经常出现凌晨争先恐后挑水的情形。
2.敲龙头敲打龙头唤龙醒过来: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短竿敲打房梁,谓之“敲打龙头”。
把龙唤起,佑一方平安。
大人小孩还读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八十,小仓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利沙一个个小圆圈,将五谷杂粮摆于中间,称为“踢高价”或“填仓”,祝愿当年五谷丰登,仓高价眼底。
3.剃龙头农历二月二就是唐延杰降生的日子,民间指出在这一天剃头,可以并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
儿童打扫卫生,叫做剪“喜头”,筹钱龙抬头之吉时,祈求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打扫卫生,则寓意辞旧迎新,期望增添好兆头、好运气。
故民谚说道“二月二剪龙头,一年都存有精神头”。
适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民间流传“正月剪头死去舅舅”的观点,很多人腊月都不来来往往理发店,直至“二月二”才限售股解禁。
4.吃龙食这一天在饮食上也存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坚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名义。
喝春饼名称“喝龙鳞”,吃面条谓之“牵龙须”,喝米饭就是“喝龙子”,喝馄饨为“喝龙眼”,过节则叫做“喝龙耳”,吃面条叫做食“龙须”,面条、馄饨一块煎叫作“龙拿珠”,喝猪头称为“甲壳类龙头”,吃葱饼叫作“戳龙皮”。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闹元宵
汇报人:XXX 2024-02-04
目录
• 节日起源与传说 • 龙抬头习俗详解 • 元宵节庆祝活动盘点 • 民间艺术与手工艺品展示 • 文学作品与诗词歌赋欣赏 • 旅游资源开发与节日经济效应
01
节日起源与传说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由来
天文现象
农历二月初二时,东方苍龙七宿 的星象呈现龙抬头之状,故名龙
同时,这些作品还通过对节日习俗、仪式感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传统 节日的温馨和美好。它们以情感的力量感染着读者,让人们在快节奏的 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诗词歌赋在当代社会推广价值
诗词歌赋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当 代社会依然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它 们以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滋养 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着人们的文 化素养。
诗词中,龙抬头多被描绘为祥瑞之兆,象征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如“龙抬头日 暖风和,草木生香春意多”等诗句,便展现了这一节气的美好寓意。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视为吉祥、力量和智慧的象征。因此,在 龙抬头这一天,文人墨客们也会通过诗词来祈愿国家昌盛、人民安康。
元宵节经典诗词歌赋回顾
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佳节之一,历来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从唐代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 昏后”到宋代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无数经典诗词歌赋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 遗产。
节日消费拉动效应
龙抬头和元宵节期间,游客的旅游消费将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 节日经济效应。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开发节日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业从单一观光型向文化体验型、休闲度假型转变,提 升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前景预测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旅游消费的不断升级,龙抬头和元宵节的节日经济效应将越 来越显著,有望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
那么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小编的分享吧。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1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
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
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以显尊贵、图吉利。
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
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
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
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
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
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
”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
”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地方风俗:滕州青岛临沂地区吃棋子和炒豆,象征着“金豆开花”。
炒玉米:传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干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
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干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
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
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剃龙头: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习俗龙抬头,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
那么你知道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习俗呢?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习俗祭社神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土地诞”也称“社日节”。
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古人认为土生万物,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
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社日奉祀土地神。
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在中国南方地区,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吃龙食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北方百姓在这天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
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采龙气早上卯时,卯月的第一个卯日卯时,出门面向东方深吸气,此为一吉。
剃龙头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起龙船古时,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
龙抬头时节我国部分地区会有“起龙船”的活动,请龙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使耕牛“龙抬头”也是农村的农事节。
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农时春雨贵如油。
倘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
开笔写字相传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
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
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它的寓意比较丰富和独特。
一般情况下,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日,便是龙抬头节,也是祭祀龙神的日子。
它既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宗教信仰的表现。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会进行许多和龙有关的寓意活动,比如比赛龙舟,贴对联,放烟火,舞龙等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
1.寓意具有祭龙文化特色二月二龙抬头早已经成为龙神的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一直是一种神圣的动物,被视为能量源的象征。
传说中,龙可以降雨调节气象等,龙抬头便是为了祈求丰收好天气,来保障全民族的生产生活需要。
龙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是万物之父、气象之父、土地之神的代表。
这个传统的节日,代表着人们对龙神的崇拜和敬仰,是一种源自于远古的文化信仰和历史遗产。
而祭龙的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
2.寓意体现的是吉祥幸福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主要是为了祈求幸福和吉庆的象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的象征,代表阳刚和勇气,能够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好事情。
因此,当人们喜欢祭龙的时候,会通过这个节日来祈求吉祥的心愿,比如福气旺盛、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等。
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可以带来幸福和快乐,给人们带来内心的平和和安宁。
3.寓意代表的是团圆和友谊二月二龙抬头的另一个寓意是团圆和友谊。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二月二是一个非常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进行许多在建立友谊的活动。
比如,舞龙、赛舟、观烟花等等,这些活动事实上是在传递一种团结和友谊的文化精神。
龙抬头的文化寓意是对天时、地利、人和的一种总体性表现,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团结合作、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4.寓意是传承和弘扬龙文化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还在于传承和弘扬传统的龙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之一是龙文化,龙被视为神兽,象征着崇高的地位和不可撼动的力量。
因此,龙抬头的节日是传承和弘扬、传承这一精美文化的一种方式。
这种文化名称也是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不可撼动的气魄。
二月初二有哪些习俗
二月初二有哪些习俗农历二月初二日,名曰“龙头节”,俗称青龙节,也叫龙抬头。
龙抬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汉族有,其他民族也有。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悄世念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故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
《中华全国风俗志·寿春岁时记》云:“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龙神。
”扩展资料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
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启困在一座大山下面。
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
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返尺。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二月二的风俗有哪些
二月二的风俗有哪些二月二的风俗有哪些1、剃龙头二月初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农历的二月初二,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2、采龙气早上卯时,卯月的第一个卯日卯时,出门面向东方深吸气,此为一吉。
3、摆围仓二月二围仓是村民勤劳的象征。
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
围好仓后,把家中所有的粮食都找出来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着当年的大丰收,粮食已经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
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4、吃龙食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啃猪蹄和咬猪耳的习俗,都是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富足。
人们形容龙也是从很多动物身上找到特征,在龙形象里,可以找到蛇、鱼、凤、麟、鹿、马、牛多种动物的影子。
人们用猪头代替龙头,也是这个原因。
5、放龙灯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
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6、开笔礼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
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
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
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二月二的禁忌有哪些1、出嫁女儿,忌在娘家过二月二二月二龙抬头之日不能回娘家的原由,主要是在古代因为小媳妇新婚后,到二月初二的时候便不能住在娘家了,而婆家人为了让小媳妇早日回婆家而流传出来的俗话。
演变到后来,若是小媳妇一直在娘家住,婆家人会在二月初一就把小媳妇接回家去。
按照旧社会的风俗,刚新婚的小媳妇年前年后都必须在婆家伺候公婆与丈夫,到了正月十六以后的日子可以暂时回娘家住,当作是休息日,但只能住到正月底,过了正月必须回家。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习俗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二月初二,也就是“龙抬头”的日子里庆祝。
据传说,这是传统咏春功夫的创始父祖之一,黄飞鸿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创制的首种咏春款夹击式长拳。
这种拳法气势磅礴,以以力、敏捷、精准著称,使他一战成名。
后来,他创立了咏春功夫,这个节日就与咏春功夫联系了起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常会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祭拜龙神,以求庇护平安顺利。
此外,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游行、表演传统舞龙的节目、祭拜龙神、摆放花灯等等,让节日庆典更加热闹有趣。
尤其是表演龙舞,是二月二龙抬头节日最有特色的一项活动。
龙舞,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
据传,龙是神仙驾驭的坐骑,是中国古代的至尊神物,它象征着权利、荣耀和幸福。
因此,人们表演龙舞,是希望能够得到龙神的保护和祝福。
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中国民间有一种祭祀龙神的传统,被各地青年男女们所沿承下来,特地组织龙舞队,走村串巷、贺岁献祥。
龙舞的队伍由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组成,面戴龙头,穿戴彩绸舞衣,身后随从着几个鼓手和号手,为龙舞队出谷嘴音乐队打节奏引舞、邮亮舞步、绚烂多姿的龙形变幻,给人们带来新春的喜庆祥和气氛,也向大众展示古代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除了龙舞之外,花灯也是二月二龙抬头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花灯是用竹子做成的框架,里面塞满了彩色纸花或者灯笼,而这些花和灯笼的形状都非常精美,通常会有恐龙、龙虾、狮子、龙等神兽形状,还有古代的建筑物,如城楼、古桥等等。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将这些花灯挂在家门口和街头,以迎接来访的人们和尊贵的客人。
总之,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民间很受欢迎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彰显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沉浸在浓郁而独特的节日气氛中,享受着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精美遗产。
所以,大家要好好珍惜这一节日,传承和发扬祖先的传统文化。
二月二是什么节
二月二是什么节篇一:二月二习俗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二月二龙抬头,也就是古代的“中和节”,俗称青龙节。
民谚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二月二这天的许多风俗都与龙有关。
然而在古代,这一天还盛行着一些与龙无关的风俗。
这些风俗至今多已不存,但我们从一些古诗中,还可以觅到它们的影子。
踏青二月二在唐代也称“踏青节”,此时正值大地生机盎然,百草萌生,是踏青出游的绝好时节。
在唐代诗歌中,有两首同题为《二月二日》的传世佳作,一首为大诗人白居易所写:“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一首为晚唐诗人李商隐所写:“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前者抒写踏青见闻,一派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后者托物寄情,以踏青时的江边春色,反衬出自己的身世沉沦和凄苦心境。
另外,宋代王庭也是一位热衷于踏青的诗人,并写下了:“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挑菜二月二在宋代又称“挑菜节”,人们纷纷到郊外挖野菜或采摘时令蔬菜,趁鲜生食或做成可口菜肴。
这种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的民间习俗,既可以让人们尝到鲜美的时令菜食,又能讨一个好彩头(“菜”同“财”),甚至还一度传入了宫廷。
苏门学士张耒尤为喜欢“挑菜”,以至于在一个大雨瓢泼的二月二,无奈地写道:“久将松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
(《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这首诗写的是宋代二月二挑菜节的习俗。
诗人说,每年二月二这天,他都要采青菜来烧一锅肉菜汤。
而今年的二月二雨大路滑,不能出去挑菜做羹了,只好坐在家中;回忆故乡菜园中那生长旺盛的蔬菜,仿彿又听到引来春水轱辘的流动声音。
这种“挑菜”的风俗,始于唐代,唐代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就说:“二月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极盛。
”到了宋代,这种风俗更加盛行。
二月二习俗
二月二习俗习俗一:祭龙神我国素来重视祭祀活动,二月初二这天更不例外,祭龙便是这天重要活动之一。
很多地方史志资料大都有记载,如《朔州志》曾有记载:二月初二日,相传“龙抬头”,城乡开庙祭龙,名为“引龙”。
“引龙”又名“邀龙”“迎龙”“引钱龙”,是二月二祭祀龙的活动内容之一,一般分为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汲水引龙”,俗话说“龙司水,水润财”,二月初二早晨,很多家庭会在水壶里面放上些许硬币,然后出门走到附近水井或是湖泊、小溪打一壶水,回家途中边走边撒,但是不能完全撒完,最后到家之后,便将剩余的水、硬币一起倒入水缸之中,如此的做法意为苍龙会“按迹循踪”,引至家中,从而保佑自己家宅安宁,万事顺利。
第二种是“撒灰引龙”,《析津志·岁纪篇》中曾记载:“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
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
”二月二日清晨,人们便会早早起床,拿出提前准备的“灰”,有的家户走出家门,撒到河边或井边,有的百姓直接撒到大门之外,更有百姓撒到自家灶堂之中,然后围绕水缸再撒一圈。
这种提前备好的“灰”种类不限,可以是灶灰、石灰、草木灰或糠。
习俗二:剃龙头民间认为二月二是“蛰龙升天”之日,这天剃头理发,能够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
这天小孩理发,名为“剃喜”,借助苍龙抬头之时,保佑孩子能够健康成长,长大之后可以出人头地、才名显达、光耀门楣。
大人若是这天理发,则有辞旧迎新之意,希望能够带来好运、财气。
所以民间素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之说,每逢此日,很多发廊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很是兴隆。
习俗三:吃龙食古时百姓认为这天“龙威大发”,饮食方面也要懂得“规矩”,吃的食物都要以“龙”字命名。
比如这天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饺子就是“吃龙耳”、吃春饼叫做“吃龙鳞”,吃菜角、油糕便是吃“龙胆”,同时很多地区都有吃猪头肉、吃炒糖豆的食俗,这些食俗寄托了百姓渴望风调雨顺,祈龙赐福等美好的愿望。
习俗四:不动针线、剪刀利器民间认为,到二月二这天需要处处小心,妇女不能做针线活、不能碰到剪刀,这天苍龙会在上空观望天下,若是动针线、碰剪刀,便会刺伤龙眼,这样龙便不能准时布云施雨。
二月二有哪些风俗活动
二月二有哪些风俗活动二月二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充满独特风俗活动的日子。
这一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以各种方式庆祝并祈祷好运和祝福。
在不同的地区,有各种各样的二月二风俗活动,以下是其中一些值得一提的。
一、赛龙舟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尤其是江浙地区,赛龙舟是二月二的一项重要活动。
这项传统起源于古代的龙舟赛,人们在这一天会组织龙舟比赛以庆祝节日。
龙舟是一种长长的船,由多名划手划动,赛龙舟是一项非常壮观和激烈的比赛,吸引了很多观众前来观赛和为参赛者加油。
二、踩高跷踩高跷也是中国南方地区二月二的一项传统风俗活动。
踩高跷是指人们穿上高跷,并在街头巷尾表演各种技巧和节目。
踩高跷的技巧是需要一定的训练和技巧的,参与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这个活动不仅能够展示参与者的技巧和勇气,也是一种娱乐和观赏的方式。
三、迎春舞迎春舞是中国北方地区一项流传已久的二月二风俗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华丽的舞蹈服装,表演各种优美的舞蹈。
迎春舞通常是以庆祝春天的到来为主题,舞蹈动作优美、生动,寓意着大地回春、冬去春来。
这项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健康,还可以增添节日气氛,人们不仅可以观赏舞蹈表演,还可以参与其中,感受节日的快乐和祝福。
四、祈福祭祀在一些地区,人们在二月二这一天还会进行祈福祭祀的活动。
这些祭祀活动通常是为了祈求好运、祝福和丰收,人们会到寺庙、庙宇或者神龛中烧香、烧纸、祭拜神灵。
这些活动是人们表达祈愿和感恩之情的一种方式,也是信仰的体现。
五、立春祭祀二月二也是农历的立春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一些地区会举行立春祭祀活动,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顺利。
人们会在庄稼地或者家庭中设立祭品,烧香祭拜,祈求神灵保佑和庇佑。
这是一种为农业和家庭祈福的传统习俗,人们相信通过这样的仪式可以得到保佑和祝福。
综上所述,二月二是一个充满着独特传统风俗活动的节日。
无论是赛龙舟、踩高跷、迎春舞,还是祈福祭祀、立春祭祀,都是中国人民用来庆祝和祈福的方式之一。
中国传统节日之二月二龙抬头
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 《燕京岁时记》
“二月二日,各村疃社醵钱献生,谓之‘扶龙头’。提壶汲井水注之,曰‘引龙头’。”《大
同府志》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据资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龙抬头诗词
诗
歌
《二月二日》(宋)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满。
龙抬头风俗
剃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
龙
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
头
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
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
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
盈门,生意兴隆。另外民间流传“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很龙抬来自美食“食龙耳”-吃饺子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 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 为“食龙耳”。“舒服不如倒着, 好吃不如饺子”,在“龙抬头”这 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 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 “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揭龙皮”-吃葱饼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饼叫“龙 鳞饼”,而吕梁地区这天吃煎饼或 葱油烙饼,称为“揭龙皮”。太原地 区这天除吃烙饼外,还有吃水饺, 叫做“吃龙耳”,也有人用饼卷上合 菜吃,意谓合龙头。晋南这天则一 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民俗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民俗活动二月二习俗,二月二称为龙头节,以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民俗活动,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明代以后,二月二的民俗活动,有引龙回、熏百虫、避蝎子、剃龙头、祭龙王、忌针刺龙眼等,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中记:“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的”二月初二”,传说是土地神生日,称“土地诞”。
土地神主管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因而受到人们的敬仰。
这天,信奉土地神的村庄盛行演白戏、做黎歌(雷州歌)、粤剧,杀猪“做社”,黎话(雷州话)称“做众”,拜祭土地神,搞完仪式,按照户数平均分“社肉”,然后再按户分摊“社钱”。
此俗在遂溪县部分农村一直沿袭至今。
在四川省西充县的紫岩乡,“二月二”却是个辛酸的纪念日,当地有个卖娃垭,是旧中国贫苦人家没有钱,将难以抚养成人的子女在二月二这天拿到市场上去卖的历史印证。
此“卖娃垭”位于西充县紫岩乡场头,一棵巨大的黄葛树下,“卖娃垭”石碑分外醒目。
据当地人介绍,2000年初,当地一农民在黄葛垭处无意发现露出一个头的石碑,上面有些许残缺的字。
经人仔细辨认,上面有“卖娃”等内容。
后来人们将此石碑挖出来,才发现这是一块记载当年在此地卖娃儿的石碑。
在当地,黄葛垭早就有“卖娃垭”一说,但却没有相关记载,此发现将这一说法予以确认。
二月二龙抬头民间谚语关于二月二的中国民间谚语还真不少:像“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
再如“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还有“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
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其中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诗说:“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起源龙抬头的说辞,来自古老的天文学,上古时代人们曾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
关于二月的民谚
关于二月的民谚以下是一些关于二月的民谚:1. 二月二,龙抬头:这个民谚在中国广泛流传。
它指的是农历二月初二,也称为“龙头节”或“青龙节”。
这个节日与天文学中观察到的苍龙星座在春天的出现有关,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在民间,人们会通过烧香、舞龙、放鞭炮等方式庆祝这个节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
2. 二月二,打囤填仓:这是华北地区的民谚,意味着在二月二这一天,人们会用草木灰在院子里画出一个一个的圆圈,里面放入五谷杂粮,寓意着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这个习俗与古代农耕文化有关,那时人们把粮食看作是生存的根本,因此对粮食有着深厚的敬畏之心。
3. 二月二,敲门枕:这是江苏、浙江等地的民谚,意味着在二月二这一天,人们会用红纸或布包着一些石灰,放在门枕上,以示驱邪避灾。
这个习俗与古代的门神信仰有关,那时人们相信门神可以保护家宅平安。
4. 二月二,敲梁头:这是福建、广东等地的民谚,意味着在二月二这一天,人们会用红纸或布包着一些石灰,敲打房梁,以示驱邪避灾。
这个习俗与古代的建筑文化有关,那时人们相信房梁是房屋的中枢,敲打房梁可以驱走邪气,保护家宅平安。
5. 二月二,敲墙头:这是湖北、湖南等地的民谚,意味着在二月二这一天,人们会用红纸或布包着一些石灰,敲打墙壁,以示驱邪避灾。
这个习俗与古代的建筑文化有关,那时人们相信墙壁是房屋的屏障,敲打墙壁可以驱走邪气,保护家宅平安。
6. 二月二,扫锅底:这是陕西、甘肃等地的民谚,意味着在二月二这一天,人们会彻底打扫家里的卫生,包括清洁锅底。
这个习俗与古代的灶神信仰有关,那时人们相信灶神可以保护家庭平安和丰收。
因此,在二月二这一天,人们会向灶神祈求保佑家庭平安和丰收。
7. 二月二,剃龙头:这是华北、东北等地的民谚,意味着在二月二这一天,人们会去理发店理发,以图吉祥如意。
这个习俗与古代的龙崇拜有关,那时人们相信龙是掌管雨水的神灵,而雨水是农耕的重要条件。
因此,在二月二这一天剃龙头寓意着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完整word版)二月二龙抬头各地的习俗有哪些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的习俗有哪些中国人过年,自腊月初八就正式开始,直到来年二月初二龙抬头才算真正结束。
对老百姓而言,二月初二日,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认为这天正是苍龙“登天”之日,俗称“龙抬头”。
这天一般处在惊蛰前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农耕在即,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为什么要理发呢?因为人们认为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龙抬头的日子理发叫做“剃龙头”,预示一年有好的开始。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
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
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点。
山东地区我国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
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
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2024龙抬头的剪发习俗
2024龙抬头的剪发习俗龙抬头的剪发习俗福星高照行大运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取吉利已成为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
旧时淮安民间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春节前剃头理发到了二月二,已经一个多月,正是需要剃头理发的时候。
二月二龙抬头,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二月二剃头的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毛头”也是这一原因,为取吉利在剃头中间加“龙”字,叫剃“龙”头,以区别其它时间的剃头,还有些女孩选此日穿耳孔。
另外,家长们选此日送孩子们人学读书。
龙抬头节日是几月几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二月二龙抬头农历的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这天称做“龙头节”,是我国农村的传统节日之一。
古时候,人们认为龙冬天在地下冬眠,从春分到秋分,在天上行云布雨。
农历的二月二日,正是春分前后,冬天里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
古书记载,龙“春分登天”、“秋分潜渊”。
民间纪念这一天,是在祈盼风调雨顺。
传说中的龙,至今在古代化石中尚未发觉。
古代确有一种爬行动物恐龙,但它不是传说中的龙。
据考察,古代人类氏族社会时候,每个氏族都以一种动物为图腾崇拜对象,如鹿、马、蛇等。
由于氏族相互兼并,其中一个以蛇为图腾的部族最强大,图腾逐渐变化融合为龙的形象,并且说它能够腾云驾雾,兴风作雨,制服万物。
龙的形象成为团结、向上、奋斗的象征。
在旧时众多的民间节日中,龙头节虽不大起眼,可是应节的活动却不少。
二月二的风俗1、剃龙头二月初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农历的二月初二,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新疆过节的风俗作文
新疆过节的风俗作文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这句话是我们对二
月初二的充分肯定,也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这个日子里,我们一起来看看新疆的风俗吧!
在新疆的习俗中,二月二有很多的活动,比如说:“转八宝”、“赛羊会”、“推铁环”等活动。
转八宝:新疆有个地方叫博尔塔拉,这个地方每年都会举行转八宝活动。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饰,有的还会带着自己心爱的小狗一起来参加转八宝活动。
在转八宝的时候,人们要戴上自己最漂亮的头巾和头巾。
然后再戴上各式各样的珠宝首饰来显示自己最美的一面。
赛羊会:每年这个节日里都会举行赛羊会,赛羊会是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办的。
赛羊会主要是为了庆祝农民丰收而举办的一个活动。
在赛羊会上人们都穿着民族服装,并带着自己最心爱的小狗来参加这个比赛。
推铁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都是推铁环比赛的日子。
在比赛时人们穿着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来参加比赛。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龙节的传说】
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
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但据资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
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4宫附会为4种动物。
其中东宫7宿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移动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发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在地平线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到来的标志。
此时,恰逢我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6]
传说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二月二,龙头节,相传在宋朝时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
到元朝时称为“踏青节”,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
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些蓬叶(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拿回自家在门前拜祭。
这个习俗是比喻“迎富”之意。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
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
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
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
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
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在北京民间,二月二有很多习俗,比如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
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面条叫吃“龙须”,吃馄饨叫补“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
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就连小孩剃头也叫“剃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