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
《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 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2)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 落花、流水、残月 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
诗人用那些意象来烘托游子相思之情?
春梦,落花,流水,斜月
春江——流春(春半) 前后意象的变化: 花林——落花 明月——斜月(落月)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游子思妇,地北天南,空间 距离远。 归心似箭——不知道今夜有 几人趁着月华回家了!他那无
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 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小结:明月西下,抒写游 子思妇于明月之夜的相思离别 之情。
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
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填空归纳分析其中哪些表达思妇相思,哪些表达游子思归?
(1)“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 “ 月 ”来 烘托 她的思念之情。 诗篇把“月” 拟人 化,“ 徘徊 ”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 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由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
意象中。
(三)融情于景。(开头部分良辰美景使人渴望团圆,后面写“月徘徊”、 “鱼龙”、“鸿雁”既是情也是景;“落月”、“流水”等都是游子思念的 载体)
(四)感情基调:哀而不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
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湖南省衡南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来写,以月 为主体。从初升之月写到高悬之月、斜月、落 月。初升之月是明媚的,高悬之月是皎洁的, 斜月是迷离的,落月是缠绵的。它“年年望相 似”,是一个永恒的不解之谜。在月的照耀下, 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 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 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 成了完整的诗歌意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 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 的意境美。
“徘徊”一词的作用:
(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 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 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 她怜悯,不忍离去。 (3)与后文的“卷不去”、 “拂还来”相呼应,写出 月亮的不忍之心。思妇更为 思念,难以排遣。
“鸿雁” 、“鱼龙”两词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鸿雁、鱼龙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 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无边。但也是用 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 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 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 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用典)
人生哲理:
1、自然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易逝; 宇宙永恒与生命无穷的统一。 2、月的圆满与人的孤独无依; 可借明月寄相思。 3、月之有情和人生的无奈; 但有重逢的企盼。
白云一片去悠悠, 胜: 能承担,能承受。 青枫浦上不胜愁。 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此四句总写春江
1、深情朗读,背诵全诗。
2、找出古诗词中有关月亮、流水、落花的诗 句,品味这些特殊意象的内涵。 3、联系文中诗句,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进行抒情?
游子思归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 实用高效
集体诵读全诗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鉴赏诗歌中的重点诗句; 2.把握本诗的艺术技巧; 3.体会本诗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的融合。 【学习重点】 1.把握本诗的艺术技巧; 2.体会本诗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的融合。 【学习难点】 体会本诗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的融合。
思(15分钟)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 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思妇怀远之情
诗人用“月”来烘托她的思念之情
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 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
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惜,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思妇触景生情,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 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 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 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参考:
①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首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月共 潮生,一个“共”字,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一个“生”字,则又赋予 了明月和潮水活泼泼的生命热情。)
②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 和月色融和在一起,看不分明,真是月光如水水如天。)
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叩问人类本源、明月长存、宇宙永恒的宇宙 意识。)
④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从“水” 的意象联想到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人类的生命代代相传是无限的,与明月共存于 天地之间。)
⑤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游子想念思妇,爱情永恒。)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导案第二课时doc
神木职教中心职高二年级语文高效课堂导学案探究点一:1、体会《春江花月夜》深沉、寥廓、宁静、怅惘的艺术境界,并找出有关词句,具体说明①景。
诗人把游子与思妇之间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春江潮水”“海上明月”“芳甸”“花林”形成了寥廓、宁静的意境。
②情。
以良辰美景衬出游子与思妇之间的离愁之苦,“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怅惘;又以细节描绘“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表现一种愁苦。
③感。
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它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种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真挚的探索,深沉而有意味。
探究点二:2、《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
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
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
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
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
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探究点三:3、下面两句诗中,在流传的不同版本中出现了不同的用字,请结合你对诗中的情境和意象的理解,为它们选择最为妥帖的字,并说说理由。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句中的“只”字,有些版本作“望”,你觉得作“只”好还是作“望”好?(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句中的“待”字,有些版本作“照”,你觉得作“待”好还是作“照”好?(“只”字写出了月圆而缺;月缺而圆,年年相望,只是如此,从来没有两样的明月,人哪里比得上明月之长在永恒的情景,而且与“无”字相对。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丰富多彩的人生却是“代代无穷已”的,这样也就与“年年只相似”的明月一样获得了永恒。
“望”字虽然也写出了江月互望的动作神态,也包孕了望月之人的怅惘之情;但从前后对应、简洁来说,还是选“只”好。
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中语文2.1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选】.doc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月高悬,徘徊中天,月辉如银,静静的泻在江面之上,象笼上了轻纱似的梦;水映明月,如离人相思的眼眸,脉脉含情。
江流滔滔,带月远去,人立于斯,顿感韶华如逝水,人生苦短,亦油然而生。
景,情,理于此句实现了完美统一。
★你也试试:选诗一句或几句,以“全诗我独爱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模式写一段你赏析的话。
2.盛唐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是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的上乘之作,试与本诗对照,分析两首诗意境上的的异同。
四、精读细品
1 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图画命名。
2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3 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
总评或
反思
培养学生概括重要语句信息的能力
备注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 更斜向西边,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
诗人用那些意象来烘托游子相思之情?
春梦,落花,流水,斜月四种伤情意象来烘托. 春江——流春(春半) 花林——落花 明月——斜月(落月)
前后意象的变化: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依题目摹写春、江、花、 月、夜的意象。 写了月亮升起时江边花林 的景象 2、本段写景有什么特点? 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浩瀚悠远、轻彩淡痕、 澄明恬静、神韵飞动。 朦胧幽静,淡淡凄凉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翻译 江天一色,天空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只有那一 轮明亮的孤月高悬中天。江边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 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早照耀人间?
突出了思妇游子的相思断肠之愁 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 ,不止一家、一处 有离愁别恨。(普遍性) 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这种愁苦发自内心, 缠绵悱恻,不招自来,挥之不去,最能代表人 间美满中的缺陷,幸福中的惆怅,这是一种诗 意的痛苦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翻译 这时相互凝望着月亮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 希望追随月光流去照耀着游子。送信的鸿雁能够飞翔很远 但也无法飞渡月光到达你的身边,送信的鱼龙游得很远但 也无法游到你的身边而只能在水面上卷起阵阵波纹。
船上的游子和楼台上的思妇都看到那轮明月,虽互相思
念却彼此音信不通。于是,思妇的极度思念化为幻想: 希望化作一缕月光,飞流到亲人身边,去抚照远方的亲 人。但这不可能,于是幻想委托雁儿、鱼儿为自己捎信。 这里,思妇无限愁思的细腻心理描写,被诗人以浪漫主 义手法表现得异常超脱、含蓄;同时,思妇的“痴情” 呼应前文的“不胜愁”。
春江花月夜教案第二课时
《春江花月夜》教案学习目标: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前置性作业:1.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前十句诗的画意诗情。
2.比较张若虚的宇宙人生哲理与下列诗句的哲理有何不同。
3.诗人用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思妇怀远的情感?4.诗人用哪些意象来表达游子的思归之情?一、合作探究(一)欣赏景物美1.开头八句写了哪些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画起一个名字。
当月亮随波而生时,诗人看到了以下景物: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
2.赏析你最喜欢的词、词语或者句子。
“生”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极富动态美,意境雄浑阔大,诗中的神来之笔。
3.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前十句诗的画意诗情。
明确:江面广阔无垠,春潮涨起,似与大海连在一起。
夜幕慢慢地把整个大地笼罩,这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
在月光的映照下,江面上腾起的水气似雾似烟,如蝉翼轻纱,久聚不散。
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将春江景物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色。
江流弯弯曲曲绕过开满花草的春之原野,月色洒泻在花树上,就像撒上了一层洁白晶莹的雪珠。
空中月光似天将流霜,不见飞动,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和成白茫茫的一片,使人无从分辨。
此时此刻,月如花,芬芳四溢;月如醇,令人陶醉。
4.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①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②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
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幽美诗境。
幽美恬静渺远。
小结:张若虚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到了一幅幽美恬静的春江月夜图,一轮明月已经高悬在我们心灵的上空。
那么这一轮孤悬高空、明亮皎洁的月到底牵动了多情诗人的哪些情思呢?(二)欣赏哲理美1.作者由月引起了哪些宇宙人生的思考?请一个小组来朗读。
明确:人生短暂、宇宙永恒“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种问月的构思,影响了之后的许多诗人词人。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第2课时) 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第 周第 课时
课题
《春江花月夜》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识课文内容,鉴赏诗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鉴赏,了解诗歌的艺术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愫
重难点分析
重点:艺术特色鉴赏
难点:“月”的作用的准确把握
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诵读·研读·鉴赏
教学过程
在诗中,月已不再是月,而成了一种情感的载体,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明月情结。
二、课堂练习 巩固学习成果
是一轮明月,成就了春江月夜如诗如画的美景;是一轮明月,引出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无穷感慨;是一轮明月,平添了思妇游子的几多愁情!一轮明月艺术地倾注了诗人全部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师小结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
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四、扩展
李泽厚: 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五、艺术特色鉴赏
1、诗的艺术结构严谨完美。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以月为主体。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春江花月夜》课件第二课时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个人准备
学生在课前准备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可以是对整首诗的感悟,也 可以是对某个句子或段落的思考。
轮流分享
每个学生轮流上台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 反馈。
互动提问
分享结束后,其他同学可以向发言者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互 动交流的氛围。
07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细节描写
通过对游子、思妇的细致 刻画,展现出他们内心的 情感世界。
对比手法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 格和情感差异,增强诗歌 的戏剧性。
独特韵律和节奏把握
平仄搭配
诗人巧妙地运用平仄搭配,使得 诗歌在朗读时抑扬顿挫,更具韵
律美。
押韵技巧
通过押韵将不同诗句紧密联系在一 起,形成和谐统一的音韵效果。
节奏变化
预习《春江花月夜》 的诗歌鉴赏部分,了 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 技巧。
预习与《春江花月夜》 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 如《唐诗三百首》等。
思考《春江花月夜》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 影响。
课后作业
要求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感受。可 以围绕诗歌的意象、意境、艺术特色、主题思想等方面展开。
诗句赏析
选取《春晓》中的经典诗句进行赏析,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等,引导学生体会孟浩然诗歌的清新自然和生活气息。
06 课堂互动环节
学生朗读练习
分组进行朗读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其他成员进 行点评和建议。
角色扮演朗读
指定几名学生分别扮演诗中的不同角色或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 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主要成就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 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 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学生版《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
2018—2019学年二年级B部导学案语文学科编写人:蔡桂霞审核人:刘中卫使用时间:2018年10月19日编号:9《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以及手法,通过诗歌中的意象,走进诗歌营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学习重点】1.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以及手法2.体味诗人的哲思和思想感情。
【高考典题】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导学流程】(一)【检】(5分钟)见课件(二)【导】(5分钟)1、学习目标2、理解诗句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答题技巧(1)常见诗歌中的重要句子一般指的是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或者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2)命题类型:诗的**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3)答题步骤:①表层含义②深层含义*深层含义:①比喻意义:所谓比喻意义,就是作者使用比喻修辞格而产生的句子的临时含义。
从考试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分析比喻的喻体,准确把握比喻的本体意义。
如:半亩方塘一鉴开,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象征意义:指诗句中具有哲理意义的句子的象征含义。
分析具体形象的象征意义就是通过分析象征体和本体的相似之处,追寻其背后隐藏着的作者的真实本意。
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用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象征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③附加意义:作者运用双关等手法,使句子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这隐藏的意思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图,这就是句子的附加意义。
如: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言文并举 感悟诗心——《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言文并举感悟诗心——《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感悟诗心——《春江花月夜》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春江花月夜的简介与分析第二课时:感悟诗心——《春江花月夜》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春江花月夜》,让学生深入感悟该诗的蕴涵,内心体会与认知诗意。
2.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联想、表达自己对春江花月夜的感受和有关感悟。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春江花月夜》中的自然图画,欣赏诗句中的典型将象,通过素材引擎表达自己对春江花月夜的感受及其深刻感想。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准确地感悟诗中的象意,表达深刻的感想。
五、教学过程1.热身:体验春景:教师将投影的春景图片移动到教室的中央,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叮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联想,用简短的句子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全班学生共同确定一些有关春景的特征。
建议学生用自然的实物,等感官感受来形容,交流他们春景里所体验到的感想。
2.诗歌朗读与朗诵:老师将《春江花月夜》进行精彩朗读,学生在回响当中感受诗歌的句句动人。
接着老师准备好朗诵,配合朗诵的交互式小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让他们交流心里的情感,加深认知。
3.激发感悟:老师准备6个情景事件,比如:踏上春江春暖花开之旅;在春江上观看明月,感受到月下无边的思量;在春江中漫步,看着新生的花苞凋零;在明月、春江中感觉到浩然的气…让学生想象一下这些情景,感受诗中那份深情与喜悦,并且发表自己的观点。
4.作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观赏春景中的感想,通过抒发自己的思想,以简短的文言文来表达,写成作文,就《春江花月夜》与观春感悟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心声。
5.总结:让学生以《春江花月夜》,谈一谈关于象征、抒情、意象等内容,总结此次课堂学习,以及感受到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指定学生阅读《春江花月夜》的其它翻译,理解诗的意象及抒情之类的内容,对比多种翻译版本,赋予诗作更多的含义,延伸理解。
【教案】高二上语文《春江花月夜》教案(2课时)
《春江花月夜》第一课时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阅读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知识的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体味意境之美。
(二)、过程与方法1、加强诵读涵咏,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散文名篇。
2、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以学生自主赏析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浓厚兴趣,体味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IⅠ、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Ⅲ、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Ⅳ、教学课时:两课时Ⅴ、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一)、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春江花月夜两课时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两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春江花月夜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佳作,也是学习中国文学古诗的重要篇章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热身活动(10分钟)利用小组互动游戏,让学生联想春江、花月夜等词语,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思考和兴趣。
2. 导入课题(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春江花月夜的画作,并让学生观察、揣摩画作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作预测本课主题内容,并激发学生对于春江花月夜的想象和情感体验。
3. 正文教学(60分钟)a. 诗歌朗读:教师朗读整首《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先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并找出独特的词句进行分析和解读。
b. 情感体验:通过情感导入,让学生描述他们在春天和夜晚感受到的美好与激动,引起学生对春江花月夜情感共鸣的体验。
c. 词句欣赏:教师选择一些重要的词句,与学生一起分析其意义和表达,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抒情和意境描写。
d. 构思绘画: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自由发挥,构思一幅与春江花月夜相关的画作,并对画作进行简要的说明和表达,强化学生对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e. 小组讨论与展示:学生按小组,展开讨论,分享他们的构思和画作,并向全班进行简要的演示和交流。
f. 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的演示和交流进行点评,总结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收获和进步,并引导学生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深入思考和感悟。
4. 进一步拓展(10分钟)带领学生了解更多与春江花月夜相关的文化资源,如诗人杜甫的其他作品、古代的园林艺术等,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视野。
三、教学手段和资源- 画作展示- 课件呈现- 朗读和讨论- 小组合作和展示四、教学评估与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对绘画与表达的理解深度进行评估。
在反思中,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学案
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意旨,语言鉴赏。
2、鉴赏表达技巧。
3、疏通文意,做好标记。
1.把握意旨(1)诗题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
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这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衬托出人物怎样的心灵?(3)皎洁的月色引发了诗人怎样的遐想?诗人对人生对宇宙的认识有何特点?2.语言鉴赏(1)“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句中的“生”可不可以换成“升”字?为什么?(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句中的“只”字,有些版本作“望”字,你觉得作“只”字好还是作“望”字好?(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句中的“待”字,有些版本作“照”字,你觉得作“待”字好还是作“照”字好?3.表达技巧鉴赏(1)《春江花月夜》全诗感情冲动的高潮是哪几句?试找出其中的两个细节描写并简析表现了思妇怎样的感情。
(2)阅读“白云一片去悠悠……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并思考这四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阅读“昨夜闲潭梦落花……落月摇情满江树”八句诗,回答下列问题:①这八句诗,主要写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请结合全诗内涵解释结句“落月摇情满江树”中“摇情”的内涵。
小思考“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两句诗怎么解释?有人说,这两句诗意在说明一切生命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感情在宇宙中的无奈;也有人说,这两句诗重在说明以传信为任的鱼雁也无能为力。
你认为这两种说法哪种更好些?为什么?答案可理解为:思妇因思念而惆怅,遥望长空,鸿雁远飞,永远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跃动,只是能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在永恒广阔的宇宙中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奈。
也可理解为:“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向来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信息了——该又平添几重愁苦!(两种理解均可,但要言之成理)当堂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
三、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夜月初生师:诗歌是在一个怎样的画面中展开的(看前四行),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歌开头的画面。
(提示:找出意象,简单组合,重构画面)生: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开满了鲜花、长满了碧草的原野,升腾的水气中带来阵阵芳香,月光照射在开满鲜花树林上,像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所有的花儿都变成白色的了。
师:江水婉转春潮涌动月色如霜花林怎么样?艳丽?……我们学过的文章中有人月色下的花朵植物比做什么?生:刚出浴的美人——花林沐月师:诗人面对这样一幅图景,感情应该是怎样的呢?先不要直接说出来,哪位同学用朗读来表现出来?读前四行。
学生试读评析师:你读感情的是?提示:喜悦、高亢,因为面对的景是富有生机之景:季节——春之勃勃;月潮共生——气之朝朝,还有美丽的花林诗意点缀。
范读、合读。
2、孤月高悬之宇宙人生师:在这美妙迷离的春季月夜,诗人临江而立,看月共潮生,初生之月渐渐……(升起),很显然,诗人笔下之景富有动态,我们来看诗的4-8行,诗人的眼中的景象(月)发生了怎想的变化?生:初生的月亮渐渐升起,挂在半空,如霜的月色变得更加皎洁明亮。
(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语言组织的更有美感)师:很好,不过注意我说的是诗人的眼中,所以你一定要注意作者的用词,除了更高更亮,诗人还强调说月是……孤月!师:那谁能从诗人眼中之景的变化入手结合4-8行,谈谈随景的变化又引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思绪?生:空旷的天地之间,孤月照孤人,很自然引发了诗人关于宇宙人生的思考:宇宙无穷,人生短暂。
师:是什么情绪?伤心?悲哀?还是其它?通过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师: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面对“宇宙之大、品类之盛”说“信可乐也”,但想到“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人生短暂时,发出的感慨是——“生死亦大亦”“岂不痛哉”的无可解脱的悲哀。
还有找到解脱的苏轼:面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哀叹,发出“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旷达之语那么面对宇宙无穷,同样想到人生短暂的张若虚找到解脱没有?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想似。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
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
教学设计
个性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回忆关于月的诗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深入分析课文。
分段释析:
开首这八句,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接下来八句: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月摇情满江树。
小结 (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线索(月生——月照——月斜—— 月落)。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
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统
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
静。
(二)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发了第二部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
(1)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
两地思念。
(2)白云与扁舟子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漂浮不定
(3)“不胜”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胜: 能承担,能承受。
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宇宙无穷的惆怅;又有人类代代相传,无穷无 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的欣慰——哲理美
3、诗人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人生哲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名句赏析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描述: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什么
变化,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好象在等待什么人,可是总没等到.长江的水不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 游子的青春。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 凄苦寂寞
之情。
月之色----春江花月(景) 月之问----宇宙人生(理) 月之情----思妇游子(情)
完 美 融 合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 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2)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 落花、流水、残月 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
李白: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调应是哀而不伤、郁而不堕的, 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 之音的回响。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哲理的角度——
在永恒的人类、永恒的明月、永恒的流水面前,一个人的生命只是瞬间,人生 易老啊!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翻出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 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这样,“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 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诗人以群体生命的延续回答了这个令人类永远感伤的宇宙命题。
情感内容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
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
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
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
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
由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
意象中。
(三)融情于景。(开头部分良辰美景使人渴望团圆,后面写“月徘徊”、 “鱼龙”、“鸿雁”既是情也是景;“落月”、“流水”等都是游子思念的 载体)
(四)感情基调:哀而不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
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
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填空归纳分析其中哪些表达思妇相思,哪些表达游子思归?
(1)“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 “ 月 ”来 烘托 她的思念之情。 诗篇把“月” 拟人 化,“ 徘徊 ”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 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
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 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 念。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 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 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 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
何处相思明月楼?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 ,不止一家、 一处有离愁别恨。 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2)思妇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1、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停地流着,什么时候才把她期待的人送来呢?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般情况下,面对自然或宇宙, 人易产生渺小、短暂继而悲伤。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
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其基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第二部分: 哲理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找出承接上文与启发下文的文字。 2、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
作者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既有人生短暂,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断绝,相思无着落。
思妇怀远,
相思无着落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更斜向西边,想借 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
(3)游子思归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
(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
情。
(3)以 “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
(4) “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
诗人用那些意象来烘托游子相思之情?
春梦,落花,流水,斜月
春江——流春(春半) 前后意象的变化: 花林——落花 明月——斜月(落月)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游子思妇,地北天南,空间 距离远。 归心似箭——不知道今夜有 几人趁着月华回家了!他那无
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 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小结:明月西下,抒写游 子思妇于明月之夜的相思离别 之情。
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抒情的角度——
相思
写江月待人,实际上是写月下的人在等待。也许是漂泊的诗 人自己在等待见到家中的亲人,也许是家中的亲人在等待远出的
诗人赶快回家。
第三部分:
情感美
青枫浦:一名双枫浦。这里泛指离别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