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提高我国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等。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组织指挥体系2.1 应急指挥部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2 分级响应根据灾害级别,实施分级响应。
一级响应:发生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二级响应:发生中型地质灾害;三级响应:发生小型地质灾害。
2.3 应急队伍组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包括专业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等,负责现场救援、伤员救治、物资保障等工作。
三、应急响应3.1 报告制度发生地质灾害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同时报告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
3.2 应急响应根据灾害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3.3 救援行动3.3.1 现场救援: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等,开展现场救援行动,包括人员搜救、伤员救治、转移安置等。
3.3.2 物资保障:调集救援物资,保障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3.3.3 信息发布:及时发布灾害信息和救援进展情况,稳定受影响群众情绪。
四、善后处理4.1 灾害评估对灾害损失进行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
4.2 灾后重建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灾后重建计划,组织实施灾后重建工作。
4.3 事故调查对灾害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保障措施5.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人员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5.2 资金保障设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专项资金,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5.3 物资保障储备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需要。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九江市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九江市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九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4.25•【字号】九府厅发[2011]23号•【施行日期】2011.04.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九江市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九府厅发〔2011〕2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及驻市各单位:《2011年九江市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2011年九江市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为切实做好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九江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历年发生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全市地质灾害现状与特征我市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以下简称“崩滑流”),以及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其特点是以小型规模为主,也有大中型规模地质灾害发生。
经调查,全市共发现规模大小及危害等级不一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712处(其中重要隐患点有247处,中型以上隐患点49处)。
受威胁4141户,受威胁人数24229人,潜在经济损失16.86亿元。
受异常气候影响,2010年全市地质灾害的发生数量、危害程度明显高于常年水平,2010全市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73起,均为小型地质灾害,其中死亡1人,经济损失约545.3万元。
近年来不正常的降雨、冰冻、突发性的地震、洪涝是引发我市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同时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占有比率也不断上升。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按照国务院、省、忻州市和总公司的有关规定,结合麻地沟矿的实际,加之煤炭生产的特殊复杂、事故多发的特点,一旦发生突发性灾害,会造成重大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为了确保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以便在发生事故时,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抢险避灾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矿井地质规程》(试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本矿内的发生的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对外通讯故障的应急救援2应急策划2.1基本概况2.1.1水文本区属黄河流域,区内主要有三条较大沟谷,即小伍村沟、杨家沟和麻地沟,雨季沟谷中下游有小流量水,由北而南入县川河,经县川河往西注入黄河。
据河曲县水文站资料,黄河最大流量8000m3/s,最小流量50 m3/s,河床坡降万分之七,县川河属黄河一级支流,平时无水、干枯,雨季时为排洪通道。
井田内大部分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和上第三系上新统(N2)所覆盖,仅东南部沟谷中出露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现根据钻孔揭露,将井田内地层由老到新叙述如下:2.1.2地质(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井田内无出露,为煤系地层基底,岩性为白云质灰岩,井田内钻孔仅揭露厚度8.13-15.31m。
根据区域资料本组地层厚度大于100m。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岩性为石灰岩、灰白色粘土岩、粘土质砂岩、铁铝岩、山西式铁矿夹有薄层煤线,厚度12.89-21.34m,平均16.26m。
与下伏奥陶系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2.2地质灾害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随着井下采空区面积的扩大,地表将会产生大片裂隙和地表塌陷,如果遇到多雨季节,可能还会生产更大规模的黄土崩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如果不及时对地表裂隙及塌陷进行填埋处理,雨季地表水将会沿裂隙渗入井下,增大矿井涌水量,严重者还可能引发淹井事故。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地质灾害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等。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4.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2)统一指挥、分工负责,部门配合、快速高效;(3)坚持科学决策、规范操作,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二、组织体系1. 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下设以下部门:(1)综合协调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统筹协调、信息报送、物资保障等;(2)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行动的组织、协调、指挥;(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人员等后勤保障;(5)宣传报道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宣传报道、舆论引导等。
2.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1)专业救援队伍:由消防、武警、矿山救援等具备专业救援能力的队伍组成;(2)志愿者队伍:由热心公益事业、具备一定救援技能的志愿者组成;(3)社区救援队伍:由社区居民组成,负责社区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应急响应1. 预警响应(1)根据气象、地质等部门的预警信息,启动预警响应;(2)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组织人员避险;(3)应急救援队伍做好集结、装备、物资等准备工作。
2. 紧急响应(1)接到灾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紧急响应;(2)指挥部根据灾情,下达救援指令,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3)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行动的组织、协调、指挥;(4)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人员等后勤保障;(6)宣传报道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宣传报道、舆论引导等。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表层或地下发生的,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地质灾害,减少灾害损失,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目的本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组织和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预警与监测1. 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多种灾害类型的预警机制。
2.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建立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情况。
3. 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部门和群众。
四、组织与指挥1. 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指挥长。
2. 制定地质灾害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关系。
3. 定期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五、应急救援1. 制定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包括救援人员组织、装备调配、救援措施等。
2. 组织专业救援队伍,提供救援装备和技术支持,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进行。
3.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六、群众疏散与安置1. 制定地质灾害群众疏散与安置预案,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序地疏散群众。
2. 建立疏散路线和安置点,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群众的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
七、灾后恢复与重建1. 制定地质灾害灾后恢复与重建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2. 加强对灾后灾情的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恢复和重建方案。
3. 组织专业团队开展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确保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八、宣传与教育1. 加强地质灾害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制作宣传资料,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地质灾害是一种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具有破坏性和危害性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灾情复杂,扩散迅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危害。
应急救援预案作为对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重要指南和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地质灾害的类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裂缝等多种类型。
这些灾害往往在地质构造脆弱区域或者受到人类活动破坏的地域发生。
面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需要提前规划,精准针对。
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重要性1.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一旦发生可能会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有有效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提高救援效率在地质灾害发生后,需要迅速展开救援工作。
预先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可以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合理调配救援资源,提高救援效率,缩短救援时间,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3. 促进救援协作地质灾害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救援工作,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协调一致。
应急救援预案可以明确各方责任和协作方式,促进各方有效协作,形成合力,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三、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1. 调查研究编制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首先需要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频率等特点,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预案内容应包括应急响应等级划分、部门职责分工、应急物资准备、救援资源调配、信息沟通渠道等内容,确保应对地质灾害时可以迅速有效地展开救援工作。
3. 定期演练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后,需要定期组织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完整性。
演练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救援应对的能力和水平。
四、地质灾害救援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快速反应地质灾害发生后,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救援人员和物资迅速赶往现场展开救援工作,争取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引言概述: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活动或自然力量的作用,导致地表或地下发生破坏性事件的现象。
地质灾害的发生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定义、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救援措施和预防措施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
一、地质灾害的定义1.1 定义: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活动或自然力量的作用,导致地表或地下发生破坏性事件的现象。
1.2 类型: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等多种类型。
1.3 影响: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交通中断、环境破坏等。
二、地质灾害的预警机制2.1 监测系统: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地震监测、地质构造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
2.2 预警系统:利用监测数据,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3 预警措施:在接到预警信息后,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包括疏散人员、关闭交通、停止工程等。
三、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3.1 应急组织:建立地质灾害应急组织,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3.2 应急预案: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包括预警信息发布、疏散路线、救援措施等。
3.3 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组织和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四、地质灾害的救援措施4.1 人员搜救:迅速组织救援队伍,进行人员搜救和救助工作。
4.2 物资调配:调配救援物资,包括食品、饮水、医疗器械等,满足受灾人员的基本需求。
4.3 伤员救治:建立临时医疗点,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和转运。
五、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5.1 风险评估:对潜在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5.2 工程设计: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设计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如加固措施、减灾设施等。
5.3 宣传教育:加强地质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结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防范和应对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完善应急响应、采取救援措施和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单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阿岗镇园兴煤矿2011年度单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人员:园兴煤矿技术科编制日期:2011年3月20日单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一、总则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编制目的是有效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减灾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居民生命伤害及财产损失,维护我矿稳定。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云南省相关法规等。
二、地质灾害单点突发性点的基本情况地质灾害单点突发性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点的发现时间、位置、灾害类型、灾害规模及威胁对象等内容三、应急机构与职责成立地质灾害单点突发性应急救援预案领导小组:组长:李绍伟(矿长)副组长:朱广进(技术负责人)成员:资亚兴(安全副矿长)调度室主任(李志贤)保卫科科长(陈卫光)办公室主任(江海)生产技术科科长(王吉奎)安全科科长(岳小跃)通风科科长(文小强)机电科科长(王李坤)救护队队长(陈永祥)运输队队长(柏怀柱)供应科科长(蔡明照)行政科科长(刘文明)采煤队队长(康晓飞)掘进队队长(张聪能)医务室(李伦喜)灾害发生汇报顺序:事故发现者矿长:李绍伟│技术负责人:朱广进矿调度室—副矿长:资雅兴│救护队长:陈永祥————医务室:李伦喜││有关科室科长当国地土政部府门1、一旦发生单点突发性灾害,调度室接到通知后,立即将灾害情况依次报告值班矿长、救护队、矿长、技术负责人、副矿长、煤矿医务室、生产技术科科长、通风科科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以电话方式通知并记录。
各人员接到通知后,火速汇集到调度室,并设立抢险救灾指挥部,成立领导小组。
矿长是负责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
在矿长未到位前,由值班矿长负责指挥。
(1)抢险救灾指挥部设在矿雨季三防工作办公室,江海任办公室主任。
(2抢险救灾指挥部组成:由矿长任组长,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安全副矿长、救护队长、调度室主任、安全科科长、生产技术科科长、通风科科长、机电科科长、运输队长、供应科科长、行政科科长、矿办公室主任及相关部门分管人员组成。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专项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专项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确保我国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高效、科学、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救灾工作应急反应能力,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参照国内外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成功经验,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主要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保障生命安全: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人员疏散、救治和防护措施。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领导体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实行分级负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3)快速反应,科学救援:提高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救援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4)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预防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
(5)依法规范,强化管理: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应急救援行为,确保救援工作依法、规范、有序进行。
二、组织体系2.1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全国性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指挥部设总指挥一名,副总指挥若干名,成员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军队、地方人民政府等有关负责人。
2.2 地方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设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地方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成员由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军队、企事业单位等有关负责人组成。
地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地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一章总则为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应急救助体系,提高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防御工作水平,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结合矿山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必须遵循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未雨绸缪的原则。
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高度重视预防、预报和预警工作。
第二章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2.1组织机构总指挥:矿长副指挥:副矿长现场指挥:矿长助理其他人员:各科室负责人、规划管理科安全员、调度员及供电供水供汽作业区有关人员2.2职责2.2.1应急指挥部:(设在调度室)矿山应急指挥部是事故救援过程中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应对措施的决策、协调、指导机构。
因实施事故救援而设立又随事故终止而取消。
其职责如下:2.2.1.1负责组织制定、修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管理的相关机制。
2.2.1.2全面领导作业区在实施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确保应急救援与应急响应预案的顺利贯彻实施;2.2.1.3决策和部署作业区在贯彻落实应急救援过程中的相关事项及重大事宜,保证在人力、物力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投入;2.2.1.4解决和处理作业区在实施应急救援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并及时提出和下达解决或处理相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措施;2.2.1.5审核和批准作业区在实施应急救援预案方面的相关规划、方案或措施,以确保预案的正常运作,真正做到常备不懈。
2.2.1.6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并根据演练中所获得的经验完善、更新预案。
2.2.1.7在达到一级预警参数时或重大事故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统一部署应急救援行动的实施工作,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指令。
2.2.1.8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及善后工作。
地质应急救援预案(2011)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1.目的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并在各种地质灾害中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本矿汛期发生地质灾害事故后的应急处理。
3.引用标准、文件和文献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3.3《煤矿安全规程》3.4《煤矿安全监察条例》3.5《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3.6《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4.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4.1事故类型汛期可能诱发的矿井地质灾害有为地表水害、老空水水害、山体滑坡等灾害。
4.2水灾事故危险性分析矿井水灾发生的条件,一是有较大的水源;二是有导水通道。
水源有地表水(包括河湖水库、降雨洪水等),地下水(包括含水层水和采空区积水等)。
导水通道有断层、陷落柱、封闭不良钻孔,采动形成的冒落裂隙带,废弃的井巷等。
矿井地质灾害的辨识主要是研究水源及其水动力的关系。
水害是矿井主要灾害之一。
水害可能造成突水淹井,巷道和设备破坏,井下人员群死群伤和巨大经济损失。
必须采取措施严加防范。
山体滑坡灾害发生的条件,一是有较大的水源;二是地表的土壤松软,无固土植被。
按照构成滑坡的地层岩性特征,滑坡分为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两大类。
按照滑坡构造特征、滑动面与岩(土)层面的相对位置,土质滑坡可分为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按照滑坡的构造特征、滑动面的出露位置,岩质滑坡可分为坡上滑坡、坡脚滑坡和坡底滑坡。
滑坡防治工程措施根据滑坡防治原则,滑坡防治的一般工程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消除或削弱使斜坡稳定性降低的各种因素;(2)降低滑坡体的下滑力和提高滑坡的抗滑力;(3)保护附近建筑物的防御措施。
4.3灾害可能出现的季节在汛期,地表降水增加,含水层水源得到补充,水压加大,矿井地质灾害及滑坡在这个季节的发生相对较多。
5.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发生地质灾害事故后,应首先通知受灾人员,以最短的路程和最快的速度撤至安全地点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防地震应急救援预案
深圳华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SZHRWY-4.2.3-*001 A/0防地震应急救援专项预案2011-4-1[明确华润物业公司防震减灾工作职责,加强华润物业公司地震应急救援和救灾工作的管理,确保地震应急救援和救灾工作快速、协调、高效、有序开展,最大程度地减少员工伤亡、经济损失和减轻社会影响]管理责任部门:安全部发行日期变更后内容变更前内容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分发部门列表:部门名称份数部门名称份数首发日期:年月日修订日期:年月日第1 页共18 页1总则1.1编制目的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应对突发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华润中心应急救援综合预案》1.3使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华润中心(万象城、华润大厦等)处置地震灾害突发事件(含有感地震事件,下同)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1.4应急处置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坚持员工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
依托政府、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联动、快速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2术语和定义2.1地震首发日期:年月日修订日期:年月日第2 页共18 页地震大小通常用字母M表示。
地震愈大,震级数字也愈大,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震级为9.5级。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地震震级——里克特级数,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所制定,它的范围在1 —10 级之间。
它直接同震源中心释放的能量(热能和动能)大小有关,震源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
里克特级数每增加一级,即表示所释放的热能量大了约32倍。
假定第1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为1,第2级应为31.62,第3级应为1000,依此类推,第7级为10亿,第8级为316.2亿,第9级则为10000亿。
按震级大小地震划分为弱震、有感地震、中强震、强震四类。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1. 本预案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制定本预案。
2. 灾害类型本预案适用于以下类型的地质灾害:(1) 山体滑坡(2) 山洪泥石流(3) 岩溶塌陷(4) 地震灾害(5) 其他重大地质灾害3. 应急体系XX镇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包括指挥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资源库、技术支撑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
4. 指挥机构(1) 省、市、县应急管理局负责协调指导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2) XX镇政府根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3) 应急指挥部包括指挥部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和情报信息组。
(4) 指挥部领导小组由镇领导担任,负责制定应急工作方案和决策,组织协调救援力量。
5. 应急救援队伍(1) 确定应急救援队伍和领导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层层负责的原则建立应急队伍。
(2) 重点加强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和岩溶塌陷救援队伍建设,组建精干力量并配备必要物资。
(3) 制定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案,定期进行组织演练和应急救援技能培训。
6. 应急资源库(1) 建立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和装备,确保救援能力得到保障。
(2) 对于需要采购的救援物资和装备,要制定采购计划,有计划地采购,做到及时、有效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3) 对于需要借用或调用的应急资源,要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7. 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实施24小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隐患。
8. 宣传教育体系(1)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建立公众咨询渠道,及时获取公众对于地质灾害的反馈和建议,并及时传达。
(3) 建立媒体联动机制,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信息,向公众传递准确、权威、有效的信息。
9. 应急处置措施(1) 发生地质灾害时,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工作。
地质灾害事故救援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各类地质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统一指挥,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协同作战;(5)科学施救,确保安全。
二、组织体系1. 成立地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指挥部组成:(1)指挥长: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2)副指挥长:由政府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3)成员:由公安、应急、消防、卫生、交通、通信、水利、国土等部门负责人担任。
3.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组织实施;(2)抢险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力量调配、救援物资保障、人员搜救等工作;(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医疗物资保障等工作;(4)交通保障组:负责现场交通管制、救援车辆调度等工作;(5)信息宣传组:负责应急救援信息收集、发布和舆论引导等工作;(6)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援物资储备、供应等工作。
三、应急救援响应1. 分级响应:根据灾害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实行分级响应,分为四个等级。
(1)一级响应:适用于重大地质灾害事故;(2)二级响应:适用于较大地质灾害事故;(3)三级响应:适用于一般地质灾害事故;(4)四级响应:适用于较小地质灾害事故。
2. 响应程序:(1)接到灾情报告后,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工作组开展工作;(2)根据灾情,启动相应级别的响应,并向上级报告;(3)各级救援队伍按照指挥部指令,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4)根据救援情况,适时调整响应级别。
四、应急救援措施1. 现场救援:(1)现场指挥组迅速组织救援队伍进行现场勘查,确定救援重点和难点;(2)抢险救援组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援,确保人员生命安全;(3)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4)交通保障组对现场交通进行管制,确保救援车辆通行顺畅。
地质灾害救助安全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地质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应急救助工作。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组织机构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救助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地质灾害应急救助工作。
2.2 职责(1)指挥部1. 负责全面组织、协调、指挥地质灾害应急救助工作;2. 制定、调整、发布地质灾害应急救助命令;3. 组织召开应急救助会议,研究解决应急救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 负责与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2)指挥部办公室1. 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地质灾害信息,及时向指挥部报告;2. 负责组织制定、修订、完善地质灾害应急救助预案;3. 负责组织应急演练;4. 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
(3)救援队伍1. 负责地质灾害现场救援工作;2. 负责搜救被困人员;3. 负责灾后重建工作。
三、应急响应3.1 信息报告1. 地质灾害发生单位或个人发现地质灾害隐患或灾情时,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2. 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救援队伍进行救援。
3.2 救援行动1. 救援队伍接到命令后,应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2. 指挥部应根据灾情,及时调整救援力量,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3. 救援过程中,要注意确保救援人员自身安全。
3.3 灾后重建1. 指挥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灾后重建工作;2. 灾后重建工作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人为本的原则;3. 灾后重建工作应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四、保障措施4.1 人员保障1.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救援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2. 建立健全救援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培训。
地质灾害事故救援预案方案
一、预案背景地质灾害事故是指由于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
为有效应对地质灾害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2. 明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和任务,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序进行;3. 做好灾害预防、监测、预警和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地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应急救援工作;2. 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信息收集、协调沟通等;3. 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1)气象局:负责提供气象预报,为应急救援提供决策依据;(2)水利局:负责提供水文预报,为应急救援提供决策依据;(3)自然资源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为应急救援提供决策依据;(4)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5)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6)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保障应急救援物资运输;(7)消防部门:负责火灾扑救和人员搜救;(8)通信部门:负责通信保障,确保应急救援信息畅通。
四、应急救援流程1. 灾情报告:发现地质灾害事故后,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同时启动应急预案;2. 应急响应: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灾情,启动应急响应,通知相关成员单位;3. 救援力量调集: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灾情,调集救援力量,包括消防、医疗、公安、交通运输等;4. 救援行动:按照救援方案,开展人员搜救、医疗救护、物资救援等工作;5. 灾后重建:根据灾情,组织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五、应急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如救援车辆、医疗器械、帐篷等;2. 人员保障:培训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3. 资金保障:设立应急救援专项资金,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4. 通信保障:确保应急救援通信畅通,为救援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地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地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确保我国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参照国际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经验制定。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保障生命安全: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领导体系,明确各级职责,实行分级负责。
(3)快速反应,科学救援:提高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反应速度,科学合理组织救援力量,确保救援工作高效进行。
(4)综合协调,分工合作:各部门、各单位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明确分工,共同完成救援任务。
二、组织指挥体系2.1 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指挥部总指挥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
2.2 应急救援队伍(1)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地质、矿山、水利、交通、建设等部门组织的专业救援队伍。
(2)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由社会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协助专业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
2.3 应急救援专家组由地质、矿山、水利、交通、医疗、救援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三、应急救援流程3.1 信息收集与预警(1)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实时掌握地质灾害动态。
(2)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3.2 应急救援启动(1)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展开救援。
(2)根据地质灾害规模和危害程度,确定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构造、地质作用或人类活动等导致的地质过程所引起的破坏性灾害,如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规模大、破坏性强的特点,一旦发生将给周围人员和财产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地应对地质灾害,制定并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指在地质灾害发生前,根据当地的地质情况、历史灾害情况及其他相关因素,制定的一套针对地质灾害紧急情况的应急行动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目的是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的职责分工、应急措施和救援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
首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和权限。
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明确领导责任、指挥体制和协调机制。
各相关部门应根据自身职责,制定具体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和评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其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包括应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
对于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灾害,应提前进行灾害易发区域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建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于泥石流、地震等天然灾害,应建立应急避灾点和救援通道,提前做好人员疏散和救援准备。
此外,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还应包括应急物资和人员保障方面的内容。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储备足够的救援物资,如食品、饮用水、医疗器材等,以保障灾区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应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专业的救援人员和装备,确保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救援。
最后,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还应定期评估和更新。
地质环境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应急预案必须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演练和评估工作,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和更新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高抗灾能力和救援效率。
总而言之,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防范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建立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救灾应急工作能力,确保我乡可能遭受地质灾害时,能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各项紧急救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组织
地质灾害救助应急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分工,综合协调的原则,乡政府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全乡的抗灾救灾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当灾情发生时,领导小组办公室移到灾情发生地。
二、成立救助抢险分队
队长:
副队长:各村书记、各村主任
成员:乡属各部门全体成员、各村民组长、各村民兵、党员、共青团员。
三、职责分工
1、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指挥小组日常工作,及时掌握灾情动态,督促检查灾害救助措施落实情况;负责研究灾害救助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临时应急事项,制定具体对策,为领导小组制定灾害救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负责搜集、整理、汇总灾情,经领导小组同意后负责向上级政府和救灾主管部门汇报灾情,统一把握上报灾情损失和救灾救济工作的宣传报道口径。
2、国土资源所:负责灾害点监测巡查及灾情发生后抗灾的业务和技术指导工作。
3、派出所:负责灾害救助期间的社会治安工作,交通管制工作。
4、卫生院:做好灾害发生后的人员救治工作。
5、文化站:负责灾害救助期间的宣传工作。
6、民政办:负责地质灾害发生后的灾情统计和生产自救,和物资的准备工作。
7、救助抢险分队:负责地质灾害发生后人员财产安全转移,确保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各单位必须按照分工,在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尽最大努力把灾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灾害救助应急响应
当地质灾害发生后,灾害点监测应立即向乡政府地质灾害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领导小组根据灾情发生情况作出相应响应。
如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由领导小组调度国土所、林业站、水利站及救助抢险分队到灾害发生地紧急处置,严防灾情进一步扩大,同时做好灾发地安全及植被恢复工作。
如发生人员伤亡及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灾民的重大灾情,乡领导小组立即行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灾害情况汇报,研究决定救灾应急工作重大事项,部署救灾工作任务。
(2)组织救助抢险分队到灾情发生地紧急抢险。
(3)调度公安派出所、医院、文化站、民政办等单位投入救灾抢险。
(4)到受灾地点核查灾情、慰问灾民、指导工作。
(5)根据需要,向重灾地点调拨救灾物资。
(6)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24小时值班,保持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畅通。
(7)乡民政办划拨应急救灾物资、资金,安置灾民基本生活。
(8)安排好需转移安置的灾民及落实救灾应急的各项措施。
(9)根据情况及时向区级汇报灾情,申请支持。
五、救灾款物的筹备
在请求上级相关部门支持的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乡政府划拨救灾经费,积极筹备救灾资金、物资。
救灾经费、物资的具体安排原则是:统盘考虑、突出重点。
根据灾情,首先确保紧急期间救助需要,其次重点安排口粮救济、倒房恢复需要。
因灾引起的疾病治疗所需药品及衣被等问题,采取自己筹一点,亲友借一点,银行贷一点,政府救济一点等办法解决。
总之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灾民基本生活不出问题。
六、灾后救灾工作
灾情稳定后,领导小组各单位各负其责,尽快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开展生产自救。
召开生产自救工作会议,迅速组织恢复,开展生产自救,组织劳务输出等工作。
认真组织查灾核灾工作,重点是因灾造成房屋倒塌、农田绝收、等重灾户及其它方面的损失情况。
制定灾民倒房恢复重建,灾民吃饭、穿衣等总体安排方案,并分步组织实施。
广泛开展捐赠活动。
动员全社会力量捐款、捐物、捐衣、捐被,切实解决灾区群众缺衣少被少粮困难。
加强对救灾款物的监督管理,确保救灾款物专款专用,重点使用。
组成指导组深入灾区,检查督促各项救灾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灾区群众安度难关。
七、抗灾救灾纪律
1、在汛期和抗灾期间。
办公室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通讯、联络畅通。
2、抗灾抢险期间。
全乡各村、乡直各单位及全体居民都应无条件服从乡领导小组指令,绝不允许推诿扯皮、讨价还价,消极应付。
对玩忽职守影响救灾工作造成严重损失或责任事故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对在地质灾害发生期间,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