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等。

2. 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饼状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特点。

3. 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班级学生身高、体重等情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绘制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饼状统计图。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统计图的案例素材,如班级学生身高、体重数据等。

2. 准备统计图的绘制工具,如直尺、彩笔等。

3. 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展示案例和统计图。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案例,引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统计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以班级学生身高、体重数据为例,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绘制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统计图,并分享统计图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统计方法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自己所在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布情况。

2. 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如家庭用电情况、零食消费统计等。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家中成员的消费情况,绘制相应的统计图。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第一章:认识统计1.1 学习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概念,能够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统计的概念及其作用。

(2)常用的统计方法:表格法、画图法等。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统计的概念、统计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统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统计的方法:讲解表格法、画图法等统计方法,并示例。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统计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统计的方法及作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收集数据2.1 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整理数据。

(2)培养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1)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法、观察法等。

(2)整理数据的方法:排序法、分类法等。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收集数据的方法、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收集数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

(2)讲解收集数据的方法:讲解调查法、观察法等收集方法,并示例。

(3)讲解整理数据的方法:讲解排序法、分类法等整理方法,并示例。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整理数据3.1 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整理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培养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1)整理数据的方法:排序法、分类法、绘图法等。

(2)数据分析的方法:比较、排序、求和等。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教案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精品教案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重难点:1.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难点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

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

(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1):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2):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

(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3):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

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2):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

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1):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2):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

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36页~37页例1、“做一做”及第38页练习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1.同学们,课余时间你们都有哪些兴趣爱好呢?2.(PPT课件出示示意图中的6项活动)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复习旧知,承接新知。

(1)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统计本班同学对活动项目的喜爱情况,用什么方法能一目了然地表示出来?方法一:统一计数表示;方法二:全班集体举手表决;方法三: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分别填入表格。

(3)分析数据:从这两张统计数据的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分析数据,体验比较。

(出示教材第36页单式统计表)(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异同点?(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2)请你根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对男女生各项进行比较)(3)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加直接吗?(合并表格)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介绍,运用课件,逐步呈现新的统计表。

(3)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1)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第一章:《统计的基本概念》1.1 统计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统计,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1.2 统计数据的类型:分类数据和数值数据,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1.3 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认识它们的作用和制作方法。

第二章:《收集和整理数据》2.1 数据的收集: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调查、实验等。

2.2 数据的整理:让学生学会如何整理数据,如排序、筛选等。

2.3 数据清洗:让学生了解数据清洗的重要性,学会基本的数据清洗方法。

第三章:《描述数据》3.1 数据的描述方法:让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3.2 统计表:让学生学会制作统计表,了解统计表的作用。

3.3 数据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

第四章:《概率初步》4.1 概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概率的定义,了解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

4.2 概率的计算:让学生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如抛硬币、抽签等。

4.3 概率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彩票等。

第五章:《统计案例分析》5.1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运用统计知识进行分析。

5.2 解决方案:让学生学会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5.3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案例分析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反思和改进。

第六章:《条形图和折线图的绘制》6.1 条形图的绘制:学习如何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据,理解条形图能直观表示数量的多少。

6.2 折线图的绘制:学习如何用线条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理解折线图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变化趋势。

6.3 实践练习:让学生独立或合作绘制条形图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变化。

第七章:《扇形图的绘制与应用》7.1 扇形图的绘制:学习如何用扇形的大小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解扇形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

7.2 扇形图的应用:学习如何通过扇形图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各部分在整体中的比例。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细心观察生活,善于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理解统计图的意义。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统计数据(如天气预报中的温度变化,学校学生的人数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到的,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统计。

2. 讲授新知: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并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过程。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绘制出统计图表。

4. 交流分享: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并解释其含义。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小结巩固: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以及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份关于家庭日常开销的调查表,收集一周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
通过对统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实践中,有些学生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数据收集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人教版统计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统计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统计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3.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教学重点:
1. 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 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教学难点:
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统计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板书:统计的概念、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2. 教具:纸张、笔、计算器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统计的主题。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 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示范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3. 介绍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三、练习与训练(20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练习。

2. 带领学生通过实例练习统计方法和工具的应用。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的数据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和比较。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熟悉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练习和应用来深化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数据概念,如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并能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他们对数据的理解和应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方法。

2. 难点:理解和运用不同的数据展示方式(如条形图、饼图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统计数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解:
- 数据的收集: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收集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

- 数据的整理:教师演示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排序,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整理数据。

- 数据的展示:教师介绍不同的数据展示方式,如条形图、饼图等,然后让学生选择一种方式展示他们的数据。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包括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展示数据。

4.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反思
在这个环节,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五、家庭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或者小项目,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实践和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步骤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这个框架能帮助您编写出一份优秀的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第一章:认识统计1.1 教学目标:了解统计的概念,能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1.2 教学内容:讲解统计的定义,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统计的作用,学习用图表表示数据。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用到统计的情况。

1.4.2 讲解统计概念:讲解统计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统计的目的和作用。

1.4.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收集数据,用图表表示数据,分析数据。

第二章:收集数据2.1 教学目标: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能整理和分类数据。

2.2 教学内容: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如何整理和分类数据。

2.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收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

2.4.2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学会整理和分类数据。

第三章:整理数据3.1 教学目标: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整理数据,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2 教学内容: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如何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和分类。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整理数据的方法:讲解排序、筛选和分类的方法。

3.4.2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整理,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

第四章:描述数据4.1 教学目标: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描述数据,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4.2 教学内容: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如何用图表、文字等方式展示数据。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描述数据的方法。

4.4 教学步骤:4.4.1 讲解描述数据的方法:讲解用图表、文字等方式展示数据的方法。

4.4.2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描述,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精选19篇)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精选19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精选1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2.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

1.教师:同学们,统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二年级时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有关统计的知识,下面有道题需要你们来解答一下。

2.课件出示:某城市6月份的天气情况统计表。

(1)晴天和雨天一共多少天?(2)多云比阴天多几天?(3)这个月一共有多少天?3.教师:同学们完成的可真棒!本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有关统计的知识。

出示课题:复式统计表二、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一)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1.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玩的活动,那你最喜欢下面哪种活动?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

3.小组合作,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

(每人限选一种,看看这6项活动中的哪项最受欢迎。

)4.完成单式统计表指名汇报,根据统计结果完成单式统计表。

师讲解。

课件出示。

5.对比观察,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统计表,找共同点。

(二)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统计图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统计方式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
2.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图表、图形、图像等形式,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示。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形成初步的统计思维。
3.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适当的建议。
4.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统计成果,分享在统计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统计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多种形式,涵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
4.重视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统计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4.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符号和术语,例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共同分析解题过程中的难点和易错点。
(五)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精品教案

第9单元总复习第6课时统计【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二十三第13~17题。

【教学目标】1.借助对收集的简单数据的分析,培养初步的判断与预测能力。

2.能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感受统计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简单的数据整理分析,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统计”和“解决问题”的相关内容。

(板书课题:统计和解决问题)学生了解要复习的内容。

开门见山,明确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课堂交流1.复习统计。

(1)回顾整理。

在本册的“统计”单元中,我们掌握了哪些知识?组织学生翻阅教材,并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相互交流,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板书。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三第13题。

①出示第13题。

②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2.复习解决问题。

师:沙尘天气的频繁给我们的生活与环境带来了许多危害。

让我们行动起来,植树造林,保护我们的环境。

出示:(1)东方小学三年级有8个班,每班有50人,每人栽7棵树,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树?(2)如果有一块地种了6行树,每行有9棵,这些树每天一共可以制造5400克氧气,那么一棵树每天可以制造多少克氧气?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对不同的解法要予以展示。

3.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17题。

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整理和回顾统计的相关内容,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回忆课堂所学的知识,并进行反馈。

引导学生总结已学知识,让学生在小结中逐步发现学法、总结学法、善用学法。

四、同步训练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统计和解决问题根据数据多少分析简单的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变化分析【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尝试,我充分的感受到老师只有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才能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也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任务。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学以致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统计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数据意识和应用能力。
5.适时引导,突破难点:针对学生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和技巧。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个体差异,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统计知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统计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以及运用加减法进行数据计算。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一些有趣的数据?比如,你们的身高、体重,还有每次考试的成绩等。”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据,激发他们对统计的兴趣。
2.提问:“你们觉得这些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让学生思考数据背后的意义,为学习统计做好铺垫。
3.引入统计概念:“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数学工具——统计,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分析这些数据。”
2.练习题包括:制作条形图、折线图;计算统计数据;分析统计图表等。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掌握统计方法和技巧。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数据分析技巧以及加减法在统计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制作统计图表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团队合作意识逐渐形成: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精品教案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精品教案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重难点:1.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难点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

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

(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1):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2):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

(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3):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

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2):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

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1):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2):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

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4):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1设计说明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统计图的重要基础。

这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了以下几点:1.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统计的相关知识是一个体系,前后的知识关联性比较紧密,所以在复习时必须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统计是为生活服务的,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广泛收集各种类型的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全过程,让学生懂得只有经过调查才有发言权。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复习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和数据进行分类。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标准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小组内交流分类标准,确定分类标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后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师巡视指导。

小组长汇报:一组:我们小组是按性别来进行分类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

使用画“正”字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我们班共有45人,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25人。

二组:我们小组是按同学们的出生年月来进行分类的。

使用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我们班上半年出生的有18人,下半年出生的有27人。

三组:我们小组是按同学们的身高来进行分类的。

使用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我们班同学身高在140厘米以上的有16人,身高在140厘米及140厘米以下的有29人。

四组:我们小组是把同学们按喜欢足球运动和不喜欢足球运动两类来进行分类的。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2、感受数据的整理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初步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大象奇奇也要过生日了,他还想跟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一起过生日呢,你们愿意吗?看,奇奇来了。

(大象:小朋友好。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因为我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过生日。

待会儿还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他们来啦!小动物们戴着头饰唱生日歌边依次入场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现在容易数得清吗?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二、展开新课:1、初步认识统计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怎样排队比较整齐又容易看出每种动物有几只?学生上台操作。

引导学生排不同的队形。

师:小动物们还带来了他们的照片,你们也能像刚才一样给他们分组排列吗?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么排,然手动手理一理,贴一贴。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贴在黑板上展示。

(学生可能有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的、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竖排的,还有斜排的等多种情况。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以整齐、漂亮作为评价标准,恰当地评价同学的作品。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三单元统计一、教材分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材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1,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出示:某商店6月3日-10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表:品牌 A B C D统计/箱30 45 25 10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1、(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

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把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年级下《统计》优秀教案

三年级下《统计》优秀教案

三年级下《统计》优秀教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2、通过实例使同学掌握1格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身的想法。

一、激趣导入,引出新知。

师:1、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
2、能说出几个你看过的动画片的名字吗?(叫几个同学说一说)
3、你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呢?
师:最近中央电视台《动画城》栏目正在进行“小朋友最喜爱的国产动画片”评选活动。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展示参与评选的动画片片段。


师:1、都有哪几部动画片参与评选呀?这几部动画片小朋友都看过吗?
2、你喜欢哪部动画片呢?为什么呢?(同学说)
3、你想知道在我们大家心中哪部动画片最受欢迎吗?(同学兴趣调动起来了,下面同学七嘴八舌的说着自身喜欢的动画片的名字)
师:刚才我听见有小朋友说《西游记》,也有小朋友说《围棋少年》,还有小朋友说《猫和老鼠》,到底谁才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动画片呢?有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可以协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呢?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精品教案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重难点:1.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难点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
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

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

(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1):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2):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

(师
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
(3):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

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2):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

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2):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

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4):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5):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6):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2、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4):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3、巩固练习。

(P40第1题)。

(1):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同桌交流)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学习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1):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2):师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1):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2):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3):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4):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5):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3、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3):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4):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5):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6):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2):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

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3):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4):师提问: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
还是在正常值以下的。

(5):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巩固练习。

(P40—41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