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2024版】《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2)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职教育层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理论性。
三、参考学时144学时四、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职业知识(1)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其参考方向的意义。
(2)学会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及电流分析方法,分析计算电路中各个电量。
(3)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定律的矢量图,学会分析计算一般的正弦交流电路。
(4)理解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5)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性线的作用和三相负裁的正确接法。
2.职业技能:(1)安全用电。
(2)常用电工材料的选择,常用电工工具、仪表的使用及维护。
(3)电阻、电容及电感的识别、检测。
(4)常用电路的识别及连接。
(5)三相交流电源及负载的连接。
3.职业素养:(1)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职业道德规范。
(2)培养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
(3)培养良好的自主能力和计划能力。
(4)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
(5)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五、编写思路根据地区和学校实际,体现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岗位需求,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适应“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教学方式实施需要,在教材内容上,依据“教学大纲”对电工技术的专业要求,充分考虑职业岗位需求,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应用性和实践性,尽力体现“简单、实用、够用、定性为主”的原则,在实施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教育。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学时:96 学分:6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电工基础》是机电技术应用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为后续的专业课服务,有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但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
把重点放在后续专业课有用的知识点,结合专业特点,教学遵循学以致用原则,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强调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专业课的紧密联系。
通过《电工基础》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工技术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电工工作方面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1.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第一节电路⑴电路的组成⑵电路的三种状态⑶电路图第二节电阻⑴导体的电阻⑵导线与绝缘材料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4)电阻器第三节电流⑴电流的形成⑵电流的大小及方向第四节电压(D电压的大小⑵电压的方向第五节欧姆定律⑴部分电路欧姆定律⑵全电路欧姆定律第六节万用表⑴指针式万用表⑵数字式万用表第七节电阻的测量⑴伏安法⑵电桥法第八节电功和电功率⑴电功⑵电功率⑶电流的热效应第二章直流电路第一节串联电路⑴电阻的串联⑵电压表第二节并联电路⑴电阻的并联⑵电流表第三节混联电路第四节电路中电位的计算⑴电路中各点电位⑵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⑶电位与电压的关系第五节基尔霍夫定律⑴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⑵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⑶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⑷支路电流法第六节叠加原理第七节戴维南定理⑴二端网络⑵戴维南定理第八节电压源和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⑴电压源⑵电流源⑶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第三章电容器第一节电容器与电容⑴电容器⑵电容器的种类、主要参数和型号命名方法⑶电容⑷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第二节电容器的选用与连接⑴电容器的选用⑵电容器的串联⑶电容器的并联第三节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⑴电容器的充电⑵电容器的放电⑶电容器的电场能量第四章磁场与电磁感应第一节磁场⑴磁场的产生⑵磁场的方向与磁感线⑶电流的磁场第二节磁场的主要物理量⑴磁通⑵磁感应强度⑶磁导率⑷磁场强度第三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⑴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⑵电流表的工作原理第四节铁磁物质⑴铁磁性物质的磁化⑵磁化曲线⑶磁滞回线⑷铁磁性物质的分类第五节电磁感应⑴电磁感应现象⑵电磁感应定律⑶感应电流的方向第六节自感⑴自感现象⑵自感系数与自感电动势⑶自感现象的应用与危害(4)电感线圈的磁场能量第七节互感⑴互感现象⑵互感系数与互感电动势⑶同名端的意义及其测定第八节磁路欧姆定律⑴磁路⑵磁路的基本物理量⑶磁路欧姆定律(4)磁路中的基尔霍夫定律第九节涡流与磁屏蔽⑴涡流⑵磁屏蔽第五章单相交流电路第一节交流电的基本概念⑴交流电的产生⑵交流电的物理量第二节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⑴解析式表示法⑵波形图表示法⑶相量图表示法第三节纯电阻电路⑴电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⑵电阻元件的功率第四节纯电感电路⑴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⑵电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⑶电感元件的功率第五节纯电容电路⑴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⑵电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⑶电容元件的功率第六节RLC串联电路⑴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⑵电压三角形⑶端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系⑷阻抗三角形(5)RL串联电路及RC串联电路⑹RL串联后与C的并联电路第七节正弦交流电路功率⑴瞬时功率⑵有功功率(平均功率)⑶无功功率⑷视在功率⑸功率三角形⑹功率因数⑺功率因数的提高第八节串联谐振电路⑴谐振条件⑵谐振的特点⑶谐振的应用⑷谐振的选择性第九节电阻、电感与电容的并联谐振电路(I)RsL、C并联谐振电路⑵R、L与C并联谐振电路第六章三相交流电路第一节三相交流电源⑴三相交流电路⑵三相交流电的特点⑶三相交流电的产生(4)三相交流电源的连接第二节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⑴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⑵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第三节三相电路的功率第七章安全用电第一节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及基本安全常识⑴电流对人体的伤害⑵安全电压⑶安全间距(4)安全用具⑸安全色第二节人体触电方式与急救措施⑴人体触电原因及预防⑵人体触电方式⑶触电急救第三节安全用电措施⑴安全用电组织措施⑵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第四节防雷、防火与防爆⑴防雷⑵防火、灭火与防爆本课程在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要求更侧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基本信息先修课程:高职数学后续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二、课程性质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上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部分要求。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通过高职数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学习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能力。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为学生后续课程,如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等打下基础,以及对学生今后从事电气操作等提供知识、技能支持。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准备和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改革课程内容,结合企业电工操作实际案例,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引入课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核心能力提炼、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课程设计的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职业岗位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通过对课程内容高度归纳,以电工操作所需知识和技能为中心,概括电路分析、电工安全生产知识、基本元器件和材料选用及运维、识图与设计等相关知识,包含了比较全面的知识点和技能,内容的组织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本理论知识到提高知识与技能训练。
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程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应具备的电工方面的职业技能以及为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准备。
五、课程的目标(一)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方面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具备安全操作技术技能。
(二)具体目标:1、知识:(1)掌握电路分析相关知识;(2)掌握电工安全生产知识;(3)了解常用电工工具和测量仪表使用知识;(4)了解常用电工元器件和材料选用方面知识;(5)了解电气原理图识读知识;(6)了解低压配电设计基础知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工技术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1.前言1.1课程性质电工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相关基本原理,以及常见典型电路安装、调运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用电行为习惯,为后续电子技术基础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遵循任务引领、做学一体原则,根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电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安全用电操作”、“电量的测量和检验”、“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等工作任务所需要职业能力,紧密联系企业真实生产过程整合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充分考虑本专业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选用相关理论知识,参照《电工》国家职业标准,并融入电工(五级、四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
课程内容的组织遵循知识技能学习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主线,设计有安全用电、直流电路的分析及测量、交流电路的分析和测量、照明线路安装与维修、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等五个学习任务。
以学习任务为引领,通过学习任务整合相关知识、技能与态度。
本课程建议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学生掌握电气安装和控制的相关知识,具备相应的电气操作技能,树立电气操作的安全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素养目标:逐渐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细致、静心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增强安全意识和规范意识,严格遵守电子技术行业相关的安全文明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安全文明操作的行为习惯;具有较强的节能环保意识,注意节约电能,养成良好的节能环保行为习惯;养成吃苦耐劳、不怕累不怕苦不怕脏的职业精神。
职业能力目标:?能遵守并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具有安全防护意识;?能识别常见低压电器;?能检测与装接低压电器;?能识读电气原理图,并能按图进行线路的安装、调试;?能完成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基本环节控制线路装接;?能执行并遵守安全、健康、环保操作规程。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编制单位:1、课程性质1.1 课程的定位《电工技术》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基础技能课程.衔接前导基础课及后续专业课的桥梁,对培养职业能力起主要支持作用。
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电类应用学科。
它不仅是学科教育,更是素质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获得常用电路分析、设计、安装、维护、测量以及故障诊断等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
为学习电子技术、机床电气控制、机电设备维修等后续课程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达到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考证培训要求。
1.2 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1.2.1 课程的设计理念从生产实际出发所学为所用够用为度根据职业能力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工作岗位设计教学情境根据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根据职业标准设计评价标准1.2.2 课程的设计思路以项目式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以具体的电路检测与连接为载体。
融合认知、安装、调试和检测等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以学生为主体,践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原则。
参考行业、企业实践经验进行开发知识、技能、素质三目标的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
1.2.3 职业面向机电设备维修岗位、机床操作岗位1.2.4 职业拓展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岗位、机电产品营销岗位、生产管理岗位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 工作任务2.1.1 典型工作任务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电工技术基础》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2.1.2专业能力和知识目标根据表1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本课程专业能力与知识目标如表2所示。
2.2 课程目标2.2.1专业能力目标1.具有分析解决中等复杂程度典型、常用电路问题的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
2具有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
3会应用电路理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002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学时/学分: 52/4适用专业:电力工程学院一年级学生1.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力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学习了中学数学及物理课程、具备了基本数学运算能力及物理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改造与维修、电路设计与检修、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调试工作岗位,通过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路分析、三相交流电路分析、暂态电路分析、磁路分析、电工安全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从事电类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电路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数字电子技术、PLC控制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课程内容学习奠定基础的主干课程。
1.2课程定位本课程对接的工作岗位是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方面的高技能电工人才,为后续数字电子技术、PLC控制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课程提供理论基础,为获取电工类职业资格证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及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使用电工常用仪器仪表对电路进行故障排查、故障处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严谨精细、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电工职业素养。
具体目标按职业能力的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一)知识目标1.掌握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2.熟练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定律。
3.掌握安全用电,电路安装、测量规范操作的基本常识。
4.掌握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
5.具备基本电工电路的识图与绘图能力。
(二)技能目标1.能独立学习,具备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30 (2)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电工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理论、电工工具的使用和基本电器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故障排除。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电工工作的基本技能,理解电工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并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电工工作。
2. 课程大纲2.1 电路理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奥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特点2.2 电工工具的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的名称和用途•电工工具的安全使用方法•电工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2.3 基本电器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开关、插座、灯具等电器设备的安装方法•电器设备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安全维护电器设备的注意事项3.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程的理论部分通过讲授相关概念和原理,并辅以实际案例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课程的实践部分将学生组织成小组,在指导下进行电工工具的使用和电器设备的安装、维护与故障排除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评价与考核本课程的评价与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后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分析。
- 期末考试:覆盖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考试。
5. 课程资源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以下资源将提供给学生: - 电工工具和测量仪器 - 电器设备和配件 -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目6. 学习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以下基本要求才能顺利完成本课程: - 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 - 具备基本的电路图解和电子元件识别能力 - 具备安全操作电工工具和设备的意识和能力 - 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7. 参考资料•《电工基础与实践教程》•《电力工程基础》•《电工技术与装置》以上就是《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的概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电工领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日后从事电工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88学时)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数控专业核心课程《电气控制技术》中的重要组成模块之一,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的技术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相关知识和技术,熟悉安全用电与电气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常识,掌握一般电路图的识读技术,能正确选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具备检测、分析常用机床电气电路的初步能力。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结构以相关岗位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线,删除繁冗的计算和原理推演,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包括:安全用电常识、电路基础知识、常用电工工具与电工材料、机床电气与拖动技术、电气控制图的识读知识、电工仪表与测量技术基础、电气设备常见电气故障的处理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1.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和一般防护措施,会对触电者进行急救处理,会处理一般的电气火灾事故;2.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相关知识,能看懂、会分析常用交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3.了解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材料的相关知识,会正确选用电工工具与电工材料;4.了解常用电气元件的名称、电路符号与规格特性,能正确选用常用电气元件;5.掌握电力拖动常识,会识读一般电气控制图,能分析一般电气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6.初步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技术,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用电工仪表进行常规电工测量;7.了解设备常见故障的种类,能正确处理和排除一般电气故障。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既是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本专业其它后续技术基础课的基础。
在数控技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课程的基本任务:1.理解电路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实用性;2.掌握电路中常用元件的性能及它们的应用;3.掌握电路中的基本定律及常用的其分析计算方法,熟悉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4.熟练运用相量表达式和相量图分析计算正弦交流电路;5.掌握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以及它的特性;6.了解非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其分析计算方法;7.掌握电工实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具有选择、使用与电工实训相关的仪器仪表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1 )掌握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
熟练掌握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及电流源等基本理想元件的参数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牢固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 2 )熟练掌握直流线性电阻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支路法、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
( 3 ) 熟练掌握正弦量的有效值、角频率、相位与相位差的概念,理解相量的概念,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相量形式的KCL和KVL,熟悉掌握功率的概念及计算。
能计算阻抗串、并联电路,做出相量图。
掌握串、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点。
( 4 )熟练掌握三相电路中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及中线电流的关系。
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和计算,熟练掌握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
理解三相不对称电路的分析。
本课程重点介绍电工技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基本定律、定理,从简单的元件到一般电路,从基本理论到基本技能。
课程结构分为“电工基础”和“电工技术”两大模块。
“电工基础”模块包含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交流电路、线性电路的暂态分析。
电工基础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二〇二二年三月目录一、适用对象 (1)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2)1.总体目标 (2)2.职业能力目标 (2)(1)知识性目标 (2)(2)能力目标 (3)(3)情感目标 (3)四、教学内容结构 (4)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4)1.基础知识模块 (4)2.选学模块知识 (9)3.两周实训内容安排 (10)六、教学方法建议 (11)七、考核和评价 (12)1.评价目的 (12)2.评价原则 (12)3.评价方式 (1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职教育层次机电技术应用及机械设备加工专业的学生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开设,《电工基础技术与技能》以技能操作为主,以知识应用为原则,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每个目标采用了“任务分析-相关知识-技能训练-项目评价-项目小结-思考与练习”的编写模式。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通过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非电类相关专业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培养非电类相关专业学生解决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熟悉电工电子的操作规程;能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和电工电子仪表;能识读基本的电气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能正确识别和选用电工电子元件;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掌握电路分析的方法;能识读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原理图;初步学会按照图纸要求安装照明电路并排除简单故障;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类型、工作过程及使用方法;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解决机电系统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它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电工技术基础,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从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电路原理、电气设备、电机原理等内容;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和设备进行操作;三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能够在电工作业中做到安全第一,防止事故的发生;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内容体系。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电路基本理论、电气设备、电机原理、电工工具和设备、电工作业安全等内容。
其中,电路基本理论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的基本定律等内容;电气设备包括开关、插座、电灯、电动机等电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电机原理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等电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电工工具和设备包括电工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电工作业安全包括电工作业的基本安全知识、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
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等。
理论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讲解、教材学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实习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际工作实习,使学生了解电工作业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
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评价、实验评价、实习评价等。
考试评价主要是通过笔试、实验考核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价;实验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实习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焊接技术课程是大专业、小工种课程模式的大专业课程之一,是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情境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工相关知识和技术,熟悉安全用电与电气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常识,掌握一般电路图的识读技术,能正确选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具备检测、分析常用机床电气电路的初步能力。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综合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学生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结构以相关岗位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线,删除繁冗的计算和原理推演,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安全用电、直流电路安装与检测、常用电工电子元件的检测、电机和变压器、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电气控制图的识读知识、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处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能力,具备资料收集、制订和实施工作计划、检查和判断、总结和汇报等方法能力;具备沟通协作、语言表达、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安全与自我保护的等社会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该课程基于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对接行业、工学结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应用能力为目的,以电工技术基础操作技能为重点,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真实企业实际维修业务为背景,以维修电工从业资格考试标准为参考,以融“做、教、学、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一体化为手段,以面向电工工作全过程和各岗位的维修电工职业能力需求为目标建构课程内容,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工学结合”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任务驱动、仿真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工电子专业关键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旳旳技术课程。
本课程旳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电工技术有关知识和技术,熟悉直流电路基本知识,掌握电路基本理论,能用来对电路进行简朴旳分析与计算。
理解多种电器旳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并能对旳使用。
理解常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掌握电工测量旳基本措施。
理解安全用电旳基本知识。
着重培养学生旳科学思维措施、分析与处理旳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旳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为后续课程旳学习打下必要旳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旳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本来各学科体系旳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旳,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旳作用地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未来从事旳职业岗位必备旳有关知识和技术为根据,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旳需求,着眼于人旳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关键。
三、课程目旳1.知识与技能目旳1.能纯熟应用电路变量旳参照方向求功率和鉴定电位高下;2.能运用电流源、电压源旳特性和电路旳定理和措施纯熟分析基本直流电路;3.能简朴分析并处理电路功率因数旳提高问题;4.可以用磁路旳基本定律去分析各类变压器旳用途和运行状况;5.会用正弦交流电旳三要素对旳描述和辨别交流电旳特性;6.可以纯熟分析三相对称电路旳联接形式并简朴计算对称负载及其他物理量;7.能简朴进行三相变压器旳联接和维护;8.能对旳辨别常见异步电动机旳类型和维护。
2.过程与措施1.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合适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评估。
2.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旳培养,激发学生旳成就动机。
3.不停累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3.情感与价值目旳1.具有辩证思维和逻辑分析旳意识和能力,科学务实旳工作作风,可以理论联络实际。
2.具有工程质量意识和工作规范意识以及严谨、认真旳工作态度。
3.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旳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规定(一)直流电路基础知识1.有关知识(1)库仑定律(2)电场和电场强度(3)电流(4)电压和电位(5)电源和电动势(6)电阻和电阻定律(7)电路和欧姆定律(8)电能和电功率(9)电源旳最大输出效率2.实践活动(1)通过参观试验台,说出试验台面板旳构成部分和多种电路元件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编制单位:
1、课程性质
1.1 课程的定位
《电工技术》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基础技能课程.衔接前导基础课及后续专业课的桥梁,对培养职业能力起主要支持作用。
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电类应用学科。
它不仅是学科教育,更是素质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获得常用电路分析、设计、安装、维护、测量以及故障诊断等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
为学习电子技术、机床电气控制、机电设备维修等后续课程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达到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考证培训要求。
1.2 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1.2.1 课程的设计理念
从生产实际出发所学为所用够用为度根据职业能力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工作岗位设计教学情境根据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根据职业标准设计评价标准
1.2.2 课程的设计思路
以项目式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以具体的电路检测与连接为载体。
融合认知、安装、调试和检测等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以学生为主体,践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原则。
参考行业、企业实践经验进行开发知识、技能、素质三目标的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
1.2.3 职业面向
机电设备维修岗位、机床操作岗位
1.2.4 职业拓展
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岗位、机电产品营销岗位、生产管理岗位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2.1 工作任务
2.1.1 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电工技术基础》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2.1.2专业能力和知识目标
根据表1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本课程专业能力与知识目标如表2所示。
2.2 课程目标
2.2.1专业能力目标
1.具有分析解决中等复杂程度典型、常用电路问题的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
2具有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
3会应用电路理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
5用低压电气控制系统线路连接,元器件识别、使用的能力
6能熟练使用常见的工具和电子仪器。
2.2.2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分析电路一般问题的能力和电路的基本操作技能。
2具有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
3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应用电路理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掌握机床低压电气控制系统线路连接,元器件识别、使用的能力5具有设计、安装较为简单的电气控制设备控制线路的能力
2.2.3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学习和应用电工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职业素养。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6.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3、与前后课的联系
3.1 与前续课程的关系
前续课程为高等数学为本门课程提供分析方法和一定的计算的能力
3.2 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为电子技术、机床电气控制、机电设备维修后继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4、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采用“教、学、做“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课程结构参见表4-1.
5、学习资源的选用
5.1教材选取的原则
教材选取应遵循“适用、实用、够用”的原则。
适用:是指符合电工技术基础的能力要求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实用:教材应为项目驱动的教材,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便于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
够用:教材满足电工技术基础的基本知识要求为前提重视岗位职业技能训练。
5.2推荐教材
[1]作者.曾令琴电工技术基础. 出版社,出版年份
5.3教学参考资料
[1] 《电工基础实验与实训》王家元电子出版社
[2]《电工技术与实训》邓香生机械出版社
6、教师要求
1.具有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电路识图分析、电气线路安装应用、电气设备检侄
能力和电气安装的工程技术能力。
2.具备项目设计能力、项目组织经验、语言沟通表达能力。
3.课内实践部分的指导教师必须具备现场实际工作经历3年和维修电工
等级。
4.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
5.具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7、学习场地、实施要求
学习场地和设施要求如表2—1—2所示。
表2一l一2 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项目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P1、P2、P 3、P4、P5电压表、电流表、单相调压器、三相调压器、万用表、兆欧表、
单双臂电桥、电工实验台、示波
器、电工工具两人一套,有授课
区,多媒体设备等
8、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8.1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法,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实践考核比例为60%。
理论考核学生对案例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8.2课程考核标准
8.2.1 态度纪律考核标准
8.2.2 课内任务考核标准
8.2.3项目公共考核评价标准
表5 项目公共考核评价标准
项目公共考核点建议考核
方式
评价标准
优良及格
1、工作与职业操守(20%)教师评价+
自评+互评
安全、文明工
作,具有良好
的职业操守
安全文明工
作,职业操守
较好
没出现违纪
违规现象
2、学习态度(20%)教师评价
学习积极性
高,虚心好学
学习积极性较
高
没有厌学现
象,能基本跟
上学习进度
3、团队
合作精神(15%)互评
具有良好的团
队合作精神,
热心帮助小组
其他成员
具有较好的团
队合作精神,
能帮助小组其
他成员
能配合小组
完成项目任
务
4、交流及表达
能力(10%)互评+教师
评价
能用专业语言
正确流利地展
示项目成果,
思路清晰、有
条理,能圆满
回答教师与同
学提出的问题
能用专业语言
正确较流利地
阐述项目,能
部分回答教师
与同学提出的
问题
能用专业语
言基本正确
地阐述项目,
无重大失误,
不能回答提
问
5、组织
协调能
力
(10%)互评+教师
评价能根据工作任
务,对资源进
行合理分配,
同时正确控
制、激励和协
调小组活动过
程
能根据工作任
务,对资源进
行合理分配,
同时正确控
制、激励和协
调小组活动过
程
能根据工作
任务,对资源
进行分配,同
时控制、激励
和协调小组
活动过程,无
重大失误
6、项目
总结报
告
(25%)教师评价格式符合标
准、内容完整、
有详细过程记
录和分析,并
能提出一些新
的建议
格式符合标
准、内容完整、
有一定过程记
录和分析
格式符合标
准、内容较完
整、有一定过
程记录和分
析
8.2.4 期末考试考核标准
表8-5 期末考试考核标准
9、学习情境设计
按照项目任务的编排,整合专业能力与知识目标对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进行序列化,设计本课程的学习情境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