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工艺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之一,通过调节污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浓度、污泥的混合活性等参数,从而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工艺流程、运行要点等内容。

一、原理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厌氧和好氧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的过程。

在好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通过氧化有机物、硝化硝酸盐等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而在厌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通过还原反应,使带有氧的无机物还原为有机物。

二、工艺流程1、前处理:包括进水调节和初级过滤等步骤,目的是去除大颗粒杂质、调整污水的水质和水量。

2、活性污泥处理:将经过前处理的污水引入活性污泥池。

通过不断的搅拌、曝气等方式,促进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

3、沉淀池处理:活性污泥法中产生的混合液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使污泥与水分离,沉淀至池底。

4、出水处理:经过沉淀后的清水从上方取出,经过二次过滤和消毒等步骤,最终实现出水的净化和回用。

三、运行要点1、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清理设备及管道,确保正常运行和通畅。

2、活性污泥的管理:控制进水水量和水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搅拌和曝气的方式和参数。

3、污泥的处理和回用:及时清理沉淀池中的污泥,可以通过浓缩、脱水等方式处理后用于农田肥料或填埋。

4、出水水质的监测与控制:监测出水的COD、氨氮、总磷等指标,根据环保要求进行调整和控制。

附件:1、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2、活性污泥法相关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污水处理:指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和精处理,以达到排放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要求。

2、活性污泥:一种富含微生物的混合物,能够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3、厌氧:生物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生长和代谢的过程。

12.1-2活性污泥法

12.1-2活性污泥法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封闭环流式反应池
序批式反应池(SBR)
二、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1 传统活性污泥法
传统活性污泥法(CAS):早期工艺,反应器为矩形,水流为 准推流,底部或一侧设曝气设备。
2 渐减曝气和分段进水活性污泥法
在推流式曝气池中,混合液的需氧量在长度方向上是逐步 下降的,因此,等距离均量布置扩散器是不合理的,实际 情况是:前半段水中氧量远远不够,而后半部分则超出了 需要。基于以上分析,有人提出并采用了渐减曝气和分段
污水中的有机物转移到活性污泥上去。
吸附阶段
活性污泥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含有多糖类粘性物质,极易吸 附水中的各种悬浮物质。
稳定阶段
转移到活性污泥上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利用的过程。 微生物将可以降解的有机物分解,部分形成新的细胞,部分 矿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一般,吸附阶段时间很短,大约15-45 min左右。 而稳定阶段时间持续较长,是活性污泥法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主要阶段。
推流式曝气池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池型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或矩形。曝气设备可采用表面
曝气机,置于池的表面中心,废水从池底进入,在曝气机的搅 拌下和全池混合,水质均匀。不像推流曝气池那样上下段有明 显的区别。完全混合曝气池可以和沉淀池分建或合建,因此可 分建式:表面曝气机的充氧和混合性能同池型关系密切,因而表面曝气机 以分为分建式和合建式。
SVI值可以衡量活性污泥的沉降浓缩特性。他的测量受到很多因素影响, 如容器直径、污泥浓度等,所以,各个污水处理厂的SVI值没有可比性。
3)溶解氧(DO)及溶解氧消耗速率:
活性污泥系统曝气池中的溶解氧浓度一般要维持在2-4 mg/L,不宜低于1 mg/L。 DO消耗速率:即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的溶解氧消耗量( mg/L· min),该参数可以看作污泥活性的量化指标。 获得方法:不同时间测 量混合溶液的DO值,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1)——活性污泥法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1)——活性污泥法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活性污泥法第一节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一、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①曝气池:反应主体②二沉池: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

③回流系统:1)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2)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

④剩余污泥排放系统: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⑤供氧系统:提供足够的溶解氧2、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①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机物;②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③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④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⑤无有毒有害的物质流入。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与性能指标1、活性污泥的基本性质①物理性能:“菌胶团”、“生物絮凝体”: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气味:泥土味;比重:略大于1,(1.002~1.006);粒径:0.02~0.2 mm;比表面积:20~100cm2/ml。

②生化性能:1)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99.2~99.8%;固体物质的组成:活细胞(M a)、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M e)、吸附的原废水中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 i)、无机物质(M ii)。

2、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①细菌: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主要菌种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基本特征:1) 绝大多数都是好氧或兼性化能异养型原核细菌;2) 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 3) 具有较高的增殖速率,世代时间仅为20~30分钟;4) 其中的动胶杆菌具有将大量细菌结合成为“菌胶团”的功能。

② 其它微生物------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大约为103个/ml 3、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①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我们平常说的悬浮物。

MLSS = M a + M e + M i + M ii 单位: mg/l g/m 3②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MLVSS = M a + M e + M i ;(有机部分)在条件一定时,MLVSS/MLSS 是较稳定的, 0.75~0.85③ 污泥沉降比(SV 30):是指将曝气池中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一般以%表示; 能相对地反映污泥数量以及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可用以控制排泥量和及时发现早期的污泥膨胀; 正常数值为20~30%。

活性污泥法工艺解析

活性污泥法工艺解析
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 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13
缺点
1).自动化控制要求高:如进水、排水、排泥的自控; 2).对排水设备要求高:由于排水时间短(间歇排水时), 并且排水时要求不搅动沉淀污泥层,因而需要专门的 排水设备(滗水器),且对滗水器的要求很高; 3).后处理设备要求大:如消毒设备很大,接触池容积 也很大,排水设施如排水管道也很大; 4).总扬程增加:滗水深度一般为1~2m,这部分水 头损失被白白浪费,增加了总扬程; 5).由于不设初沉淀,易产生浮渣,浮渣问题尚未妥善 解决;
和排水阶段污水的流入,会引起活性污泥上浮或与处理 水相混合,所以可能使处理水质变差。
16
4.传统的SBR的演变工艺
传统的SBR在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进水流 量较大时,对反应系统需调节,会增大投资。为了进 一步提高出水水质,出现了许多SBR演变工艺。
CASS 工艺 ICEAS工艺 IDEA工艺 DAT-IAT工艺 UNITANK工艺 MSBR工艺
进水
反应 沉淀 排水 SBR 运行工序图
闲置
3
进水期(fill)
进水期是反应器接受废水的过程,这个 过程不仅仅是废水的流入与反应器水位的 升高的过程,而且伴随一定的生化反应 (磷的释放)。
4
反应期(react)
当进水达到设定的液位后,开始曝气 和搅拌,以达到反应目的(去除BOD、硝化、 脱氮除磷)。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SBR工艺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简写为SBR), 又称为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由于在运行中采用间接操作的形 式,每一个反应池是一批批地处理废水,因此而得名。

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12种方法分析

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12种方法分析

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12种方法分析1.均质好氧处理:将废水和污泥充分混合,提高废水中的氧气浓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2.好氧/厌氧处理:将废水先在好氧条件下处理,然后在厌氧条件下处理。

好氧处理可降解大部分有机物,厌氧处理可进一步降解残余有机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3.好氧/好氧处理:将废水先在好氧条件下处理,然后在另一个好氧环境中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和有机物质的处理,可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4. 上流anaerobic/好氧处理:将废水先在厌氧条件下处理,然后在好氧条件下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5.小区间好氧处理:将废水分成几个小区间进行好氧处理,可以减少废水中的应激反应,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6.好氧/厌氧/好氧处理:将废水依次在好氧、厌氧和好氧条件下处理,可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适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7.好氧/造粒处理:通过维持污泥中的菌群结构,形成颗粒状的污泥,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8.外加剂处理:向废水中加入外加剂,如营养物质、微生物、酶等,以促进有机物的降解。

这种方法适用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9.温度控制处理:控制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可以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低温条件下的废水处理。

10.进水调节处理:对进水中的COD/N/P比例进行调节,可以改善废水处理的效果,提高污泥的活性。

11.吸附填料处理:在活性污泥法中加入吸附填料,如生物膜或生物滤料,可以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12.气浮技术处理:将废水中的浮性物质通过气浮的方式分离,可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废水中的悬浮物较多的情况。

综上所述,活性污泥法的12种处理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不同废水的特性和处理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处理。

名词解释活性污泥

名词解释活性污泥

名词解释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是指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中所形成的具有很高活性的微生物群体,简称为“活性污泥”。

它包括活性污泥和溶解性有机物质。

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的总称,而微生物则是活性污泥形成过程的主体。

名词解释:活性污泥工艺流程:一、初次沉淀池二、接触氧化池三、二次沉淀池四、污泥消化池五、消毒排放六、剩余污泥排放活性污泥法在反应池中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

活性污泥是一种絮状体,它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能够保持比较旺盛的活力,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也强。

活性污泥的容积负荷大约是:曝气时0.7-0.8。

10、生物膜反应器。

(二)活性污泥的基本特征(三)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类型及其营养源(四)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构筑物及其特点(五)活性污泥法的优缺点(六)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管理12、流化床。

13、膨胀床。

14、筛网。

15、斜板。

16、气浮装置17、圆盘搅拌。

18、辐流式沉淀池19、沉淀过滤池20、延时曝气器。

21、多种形式的回流装置。

22、三相分离器。

23、两相分离器。

24、重力浓缩池25、旋转刷分离器。

26、定影塔。

27、溶气气浮装置28、土地渗滤法29、植物吸附法。

30、堆肥法31、土壤灌溉法。

32、厌氧滤池。

33、厌氧氨氧化技术34、多级生物滤池35、土壤浸出。

36、自然沉降法37、上流式污泥床。

38、完全混合式曝气池39、氧化沟。

40、生物转盘。

41、间歇生物滤池。

42、沉砂池。

43、辐射式厌氧消化。

44、好氧硝化45、鼓风曝气设备46、射流曝气池。

47、深床滤池。

48、静止沉淀池。

49、滤带。

50、普通滤池。

51、竖流式沉淀池52、涡凹气浮池53、中空纤维膜技术。

54、超滤。

55、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56、纳滤。

57、臭氧氧化技术。

58、 UV光催化技术59、微电解。

60、磁分离。

61、膜分离技术。

62、动态混合。

63、常温厌氧生物处理。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活性污泥法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活性污泥法
Si——进水BOD浓度(kgBOD/m3); Se ——出水浓度(kgBOD/m3)。
式中: x——每日的污泥增长量(kgVSS/d);= Qw·Xr Q ——每日处理废水量(m3/d);
a、b经验值的获得:
(1) 对于生活污水或相近的工业废水: a = 0.5~0.65,b = 0.05~0.1; (2) 对于工业废水,则:
合成纤维废水
0.38
0.10
含酚废水
0.55
0.13
制浆与造纸废水
0.76
0.016
制药废水
0.77
酿造废水
0.93
工业废水
a
b
亚硫酸浆粕废水
0.55
0.13
a、b经验值的获得:
(3)通过小试获得:
可改写为:
a
b
QSr/VXv(kgBOD/kgVSS.d)
x/VXv(1/d)
一、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
回流污泥
二次 沉淀池
废水
曝气池
初次 沉淀池
出水
空气
剩余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系统的主要组成
曝气池:反应的主体,有机物被降解,微生物得以增殖; 二沉池:1)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 2)浓缩污泥,保证污泥回流,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 回流系统:1)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 2)回流比的改变,可调整曝气池的运行工况。 剩余污泥: 1)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 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供氧系统:为微生物提供溶解氧
在条件一定时, 较稳定; 对于处理城市污水的活性污泥系统,一般为0.75~0.85
4、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3)污泥沉降比(SV) (Sludge Volume) 定义:将曝气池中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一般以%表示; 功能:能相对地反映污泥数量以及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可用以控制排泥量和及时发现早期的污泥膨胀; 正常范围: 2030%

一口气看完 污水处理技术之活性污泥法全总结

一口气看完 污水处理技术之活性污泥法全总结

一口气看完污水处理技术之活性污泥法全总结!活性污泥法基本上是人工强化天然水的自净化。

它可以去除污水和悬浮固体以及其他可被活性污泥吸附的物质中溶解和胶体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并具有对水质和水量的适应性。

由于其广泛的性质,灵活的操作方式和良好的可控性,已成为生物处理方法的主体。

1 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与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混合而成的絮状污泥颗粒。

具有较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和良好的沉淀性能。

由于其生化活性,被称为活性污泥。

泥浆。

活性污泥的性状:从表面上看,活性污泥就像明矾花絮颗粒,又称生物絮体。

絮体直径为0.0 2-0.2mm,站立时可立即凝结成较大的天鹅绒颗粒并下沉。

活性污泥的颜色因污水的水质而异,一般为黄或茶棕色,供氧不足或无氧状态时为黑色,供氧量过大时为灰白色,含少量酸性、微土壤气味和带有霉变气味。

活性污泥含水率很高,一般在99%以上。

活性污泥的比重随含水率的不同而变化。

曝气池混合物的相对密度为1.002-1.003,回流污泥的相对密度为1.004-1.006。

活性污泥的比表面积一般为20~100 cm2/mL。

活性污泥的组成:活性污泥中的固体物质小于1%,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部分组成,其组成比根据未加工污水的性质而变化。

有机成分主要是居住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还包括一些惰性“难降解有机物”,其被进水污水中的细菌摄取和利用,以及微生物自氧化的残留物。

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是以好氧菌为主的混合类群。

其他微生物包括酵母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正常活性污泥的细菌含量一般为107-108/ml,原生动物的细菌含量约为100/ml。

在活性污泥微生物中,原生动物以细菌为食,后生动物以原生动物和细菌为食。

它们形成食物链,形成生态平衡的生物种群。

活性污泥菌多以细菌胶束的形式存在,游离较少,使细菌具有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

游离细菌不易沉淀,但可以通过原生动物进行捕食,因此沉淀池的出水更清晰。

活性污泥法工艺

活性污泥法工艺

12

5)、有效防止污泥膨胀; 由于SBR具有理想推流式特点,有机物浓 度存在较大的浓度梯度,有利于菌胶团细菌 的繁殖,抑制丝状菌的生长,另外,反应器 内缺氧好氧的变化以及较短的污泥龄也是抑 制丝状菌的生长的因素,从而有效地防止污 泥膨胀。

6)、耐冲击负荷 ; 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 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2) 奥贝尔 (Orbal) 氧化沟 为多反应器系统,通常由三个 同心的椭圆形沟道组成。废水由外沟道(或内沟道)进入, 从内沟道(或外沟道)流出。采用曝气转碟作为充氧、混合 与推动的设备。 (3) 卡鲁塞尔 (Carrousel) 氧化沟 是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由 荷兰DHV公司开发的,因其曝气器型式而得名。除沟型特点外, 其曝气设备通常采用立轴式表曝机。
CASS反应器由3个区域组成:生物选择区、兼 氧区和主反应器,每个区的容积比为1:5:30。污水 首先进入选择区,与来自主反应器的混合液(20 %~30%)混合,经过厌氧反应后进入主反应区, 如下图所示 。
1 生物选择区 2 厌氧区 3 主反应区
CASS反应器构造图
19
CASS工艺操作过程
CASS工艺以推流方式运行,而各反应区则以完全 混合的方式运行以实现同步碳化、硝化和反硝化功能。
氧化沟兼有完全混合式和推流式的特点,在控 制适宜的条件下,沟内同时具有好氧区和缺氧区, 可以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取得脱氮效果,同时 使得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SBR工艺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简写为SBR),
又称为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由于在运行中采用间接操作的形 式,每一个反应池是一批批地处理废水,因此而得名。 70年代末期美国教授R.L.Irvine等人为解决连续污水处理 法存在的一些问题首次提出,并于1979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

干货|史上最全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传统工艺

干货|史上最全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传统工艺

干货|史上最全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传统工艺污水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开创100年来,通过污水处理的生产实践,已在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稳占一席之地,在技术上更是取得了大幅度的进步。

活性污泥工艺是污水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技术的核心,本文收录了12种在20世纪30~40年代城市污水处理热潮中涌现出来的效果优异的活性污泥传统工艺,仅供大家参考。

一、普通活性污泥工艺普通活性污泥工艺又称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是活性污泥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传统方式。

系统由曝气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管线及设备三部分组成。

经预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原污水,从活性污泥反应器—曝气池的首端进入池内,由二沉池回流的回流污泥也同步注入。

污水与回流污泥形成的混合液在池内里呈推流式流态向前流动,流至池的末端、流出池外进入二沉池。

流入二沉池的混合液,经沉淀分离处理,活性污泥与被处理水分离。

处理后的水排出系统,分离后的污泥进入污泥泵站,在那里,污泥进行分流,一定量的污泥作为回流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系统,回流至曝气池首端,多余的剩余污泥则排出系统。

【优点】(1)有机物在曝气池内的降解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吸附和第二阶段的代谢的完整过程,活性污泥也经历了对数增长、减速增长、内源呼吸的完整生长周期;(2)对一般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好,BOD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3)适合用于处理净化程度高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

【缺点】(1)曝气池首端有机污染物负荷高,耗氧速度也高,为了避免由于缺氧形成厌氧状态,进水有机物负荷不宜过高。

为达到一定的去污能力,需要曝气池容积大,占用土地较多,基建费用高;(2)好氧速度沿池长是变化的,而供氧速度难于与其相吻合、适应,在池前段可能出现好氧速度高于供氧速度的现象,池后段又可能出现溶解氧过剩的现象;(3)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低,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变化的影响。

二、阶段曝气活性污泥工艺阶段曝气活性污泥工艺又称分段进水活性污泥工艺或多段进水活性污泥工艺,是针对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存在的弊端进行了一些改革的运行方式。

第16章 活性污泥法

第16章 活性污泥法

第16章活性污泥法16.1 基本概念16.1.1活性污泥处理法的基本概念污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是以细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所组成的活性微生物为主体,此外还有一些无机物,未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自身代谢的残留物。

16.1.2活性污泥处理法的基本流程1.产生:从间歇式发展到连续式2.基本工艺流程: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图活性污泥法特征1)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化学反应器2)曝气池内混合是一个三相混合系统:液相—固相—气相;混合=污水+活性污泥+空气3)传质过程:气象中 O2→液相中的溶解氧DO→进入微生物体内(固相)液相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固相)所吸收降解→ 降解产物返回空气相(CO2)和液相(H2O)4)物质转化过程:有机物降解→活性污泥增长16.1.3 活性污泥的形态、增长规律及有关指标1.活性污泥的形态与组成1 )外观形态:活性污泥(生物絮凝体)为黄褐色絮凝体颗粒:2)特点:(1) 颗粒大小:Φ =0.02 ~ 0.2 mm(2)表面积: 20 ~ 100 cm 2 /mL(3)(2000~10000)m2/m3污泥(4)活性污泥形状图活性污泥组成活性污泥M=Ma + Me + Mi + Mii1)Ma—具有代谢功能的活性微生物群体好氧细菌(异养型原核细菌)真菌、放线菌、酵母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2)Me—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3)Mi—活性污泥吸附的污水中不能降解的惰性有机物有机物( 75 ~ 85% )4)Mii—活性污泥吸附污水中的无机物无机物(由原污水带入的)(15~25%)挥发性活性污泥 M v = X v= Ma + Me + Mi活性污泥微生物(Ma)的组成活性污泥微生物 Ma 通常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组成。

1)细菌:(1)异养型原核细菌:107~108个/mL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在含糖类、烃类污水中占优势产碱杆菌属:在含蛋白质多的污水中占优势黄杆菌属大肠埃希式杆菌(2) 细菌特征:世代时间 G 短,一般 G=20~30min,并结合成菌胶团的絮凝体状团粒2)真菌:微小的腐生或寄生丝状菌3)原生动物:肉是虫鞭毛虫,纤毛虫等。

活性污泥的三大工艺是什么

活性污泥的三大工艺是什么

活性污泥的三大工艺是什么活性污泥技术是一种废水处理工艺,通过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去除,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活性污泥技术包括以下三个主要的工艺:1. 均质处理工艺:均质处理工艺是活性污泥技术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污水中的固体物质进行去除和分解。

该工艺一般采用机械方法对污水进行搅拌和混合,使得污水中的颗粒物质分散均匀,方便微生物的降解和去除。

均质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悬浊物、颗粒物等固体物质,同时也能够将大颗粒物质分解成小颗粒,提高后续工艺的效果。

2. 活性处理工艺:活性处理工艺是活性污泥技术的核心步骤,通过调节好水质、温度、氧气、搅拌等条件,使得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降解和去除。

该工艺主要靠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微生物自身,达到去除污水有机物和提高水质的目的。

在活性处理工艺中,污泥中的活性微生物会在氧气供应充足、温度适宜、均匀搅拌的情况下,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去除。

3. 分离处理工艺:分离处理工艺是活性污泥技术的最后一步,其主要目的是将经过活性处理后的污泥与水进行分离。

分离后的清水可以由系统排出或者再利用,而污泥则需要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

分离处理工艺可以通过离心机、压滤机、湿氧化等方法对活性污泥进行分离。

经过分离处理后,清水具有达标排放的条件,而污泥则可以进一步进行处理,例如厌氧消化、堆肥等,使得污泥得到资源化利用,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总的来说,活性污泥技术的三大工艺包括均质处理、活性处理和分离处理。

这些工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废水处理的过程,实现了废水的净化和资源化利用。

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这些工艺,可以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大全

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大全
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 1)主要特点:a.曝气池水深在7~8m以上,b.由于水压较大,洋的转移率可以提高,相应也能加 快有机物的降解速率;c.占地面积较小。 2)一般有两种形式:a.深水中层曝气法:b.深水深层曝气法: 10、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又称超深水曝气法
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 1)工艺流程:一般平面呈圆形,直径约介于1~6m,深度一般为50~150m。 2)主要特点: A.氧转移率高,约为常规法的10倍以上; B.动力效率高,占地少,易于维护运行; C.耐冲击负荷,产泥量少; D.一般可以不建初次沉淀池;e.但受地质条件的限制。 附表: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参数表
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1)工艺流程: 2)主要特点: A.废水沿池长分段注入曝气池,有机物负荷分布较均衡,改善了供养速率与需氧速率间的矛 盾,有利于降低能耗; B.废水分段注入,提高了曝气池对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 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又称生物吸附法或接触稳定法。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主要特点是将活性污泥法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两个过程——吸附、代谢稳定,分别在各自的反 应器内进行。 1)工艺流程: 2)主要优点: A.废水与活性污泥在吸附池的接触时间较短,吸附池容积较小,再生池接纳的仅是浓度较高的 回流污泥,因此,再生池的容积也较小。吸附池与再生池容积之和低于传统法曝气池的容积, 基建费用较低; B.具有一定的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当吸附池的活性污泥遭到破坏时,可由再生池的污泥予以 补充。 3)主要缺点:处理效果低于传统法,特别是对于溶解性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废水,处理效果更差。 5、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完全氧化活性污泥法
废水与活性污泥在吸附池的接触时间较短吸附池容积较小再生池接纳的仅是浓度较高的回流污泥因此再生池的容积也较小
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大全

活性污泥法的常用工艺

活性污泥法的常用工艺

活性污泥法的常用工艺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生物处理技术,常用工艺有以下几种:
1. A/O(Anoxic/Oxic)反硝化-好氧法: 在反硝化区域,除去氧化还原态氮,使其释放出氮气;而在好氧区域,则利用活性污泥群落对机械、生物、化学污染物进行氧化作用,转化为能被微生物吞噬的生物质;
2. 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反应器法:是用于分类处理废水的一种工艺,它将处理系统分离成一系列间隔的单元,使废水在不同的处理阶段接受不同的处理操作,例如曝气、沉淀、排出、消化、沉淀等;
3. MBR(Membrane Bio-Reactor)膜生物反应器法:是活性污泥法和膜技术的结合,将废水在活性污泥反应和膜过滤两个过程中同时完成,从而提高出水质量,使水变得更加清澈透明,同时达到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减少一定的反应时间;
4. MBF(Membrane Bio-Filtration)膜生物过滤法:纤维素滤料为载体,同时通过位于滤料中的微生物附着于滤媒表面,接触废水分子,使污染物和微生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污泥活性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章节重点梳理

污泥活性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章节重点梳理

① 污泥沉降比 (Settling Velocity,SV):又称为 30min 沉淀率,是指混合液 在量筒内静置 30min 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
② 污泥容积指数 (Sludge Volume Index,SVI) :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 30min 静沉,1 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污泥体积。
4. 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规律(增殖曲线、每阶段特征,微生物增殖与 有机底物降解的关系)
增殖曲线:
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分为四个阶段,每阶段特征如下: ① 适应期--适应、驯化阶段;各种酶系统的形成;微生物量不变。 ② 对数增殖期--有机物营养充足; 微生物增殖不受底物浓度的限制,微生 物以最高速增殖;呈几何倍数增长。 ③ 减速增殖期--营养物被大量消耗;微生物增殖速度缓慢;增殖速度=衰 亡速度;微生物活体数达到最高水平,并趋于稳定。
污泥活性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章节重点梳理
1. 活性污泥法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在有氧的条件下,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 (絮状、活性污泥)降解、去 除水中有机物和植物性营养物的污水处理技术。污染物由于被悬浮生长的微生物 利用而得到去除,微生物由于利用污染物得到更新,通过沉淀分离方式排出部分 死亡及衰弱的微生物而使微生物菌群保持稳定活性。(菌胶团,模拟水体自净 的人工强化技术)
为: v
vmax
S KS
S
。对于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底物的比利用速率,根据其物理
意义可写为:
dS dt
vmax
XS KS S

①高底物浓度条件下:S>>Ks, v
vmax
S KS S
vmax
,
dS dt
vmax X
K1 X

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
曝气池
一种神奇的“污泥”
给生活污水曝气,经过一段时间后,产生 了黄褐色絮凝体,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 它含有大量微生物。它易于沉淀分离,能 够使污水净化、澄清。
这就是水处理中一种神奇的物质——活性污 泥。
学习指导:
掌握活性污泥的净化过程、脱氮除磷的原 理及处理工艺。
重点: 活性污泥净化过程、脱氮除磷原理。 难点: 脱氮除磷原理。
2. 写出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的原理,并画出 A/O、A2/O工艺流程图。
原、后生动物中以纤毛虫居多,作为指示 生物。
固着型纤毛虫可作为指示生物,出现且数 量较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且活性良好。
二、活性污泥法的净化过程
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分为三个阶 段:
1.吸附去除: 巨大的表面积,表面的多糖类黏性物质。
吸附对象:悬浮物、胶体物质。
2.微生物代谢: 进入细胞内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利用。 用于氧化分解、细胞增殖。
3.凝聚沉淀: 微生物摄食过程中释放的黏性物质等的作 用下,相互凝聚形成大块菌胶团。
三、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
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图:
曝气池
曝气池混合液配水进入 二沉池
无锡太湖水的富营养化
四、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除磷
(一)生物脱氮: 原理:
污水中氮主要以有机氮和氨氮形式存 在。有机氮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和水解转化 成氨氮,即氨化作用。
1.硝化反应:
在好氧条件下,硝化菌将NH4+转化为NO2-
和NO3-。
2NH
4

3O 2
亚硝酸菌 2NO
2

4H


2H
2O
2NO2 2O2 硝酸菌2NO3

环保专业一讲义: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

环保专业一讲义: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

2.1.8活性污泥法的⼯艺流程和运⾏⽅式在近⼏⼗年来,活性污泥法处理⼯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活性污泥法⼯艺流程和运⾏⽅式,如普通曝⽓法、阶段曝⽓法、⽣物吸附-降解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等。

1、传统活性污泥法⑴⼯艺流程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艺流程是:经过初次沉淀池去除粗⼤悬浮物的废⽔,在曝⽓池与污泥混合,呈推流⽅式从池⾸向池尾流动,活性污泥微⽣物在此过程中连续完成吸附和代谢过程。

曝⽓池混合液在⼆沉池去除活性污泥混合固体后,澄清液作为净化液出流。

沉淀的污泥⼀部分以回流的形式返回曝⽓池,再起到净化作⽤,⼀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

⑵曝⽓池及曝⽓设备曝⽓池为推流式,有单廊道和多廊道形式,当廊道为单数时,污⽔进出⼝分别位于曝⽓池的两端;当廊道数为双数时,则位于同侧。

曝⽓池的进⽔和进泥⼝均采⽤淹没式,由进⽔闸板控制,以免形成短流。

出⽔可采⽤溢流堰或出⽔孔,通过出⽔孔的流速要⼩些,以免破坏污泥絮状体。

廊道长⼀般在50~70m,最长可达100m,有效⽔深多为4~6m,宽深⽐1~2,长宽⽐⼀般为5~10。

⿎风曝⽓池中的曝⽓设备,通常安置在曝⽓池廊道的⼀侧。

⑶活性污泥法系统运⾏时的控制参数主要控制参数包括:曝⽓池内的溶解氧、回流污泥量和剩余污泥排放量。

①溶解氧的浓度;②回流污泥量;③剩余污泥排放量的确定⑷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特点:①优点:⼯艺相对成熟、积累运⾏经验多、运⾏稳定;有机物去除效率⾼,BOD5的去除率通常为90%~95%;曝⽓池耐冲击负荷能⼒较低;适⽤于处理进⽔⽔质⽐较稳定⽽处理程度要求⾼的⼤型城市污⽔处理⼚;②缺点:需氧与供氧⽭⼤,池⾸端供氧不⾜,池末端供氧⼤于需氧,造成浪费;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池停留时间较长,曝⽓池容积⼤、占地⾯积⼤、基建费⽤⾼,电耗⼤;脱氧除磷效率低,通常只有10%~30%。

⑵阶段曝⽓法(多类进⽔法)针对普通活性污泥法的BOD负荷在池⾸过⾼的缺点,将废⽔沿曝⽓池长分数处注⼊,即形成阶段曝⽓法,它与渐减曝⽓法类似,只是将进⽔按流程分若⼲点进⼊曝⽓池,使有机物分配较为均匀,解决曝⽓池进⼝端供氧不⾜的现象,使池内需氧与供氧较为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污泥法(Activated Sludge Process)首先 于20 世纪初在英国出现,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 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该方法自 1914年在英国曼切斯特市建成污水试验厂以来,已 有80多年的历史。目前,它已成为有机废水生物处 理的主体,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对冲 击负荷适应能力差,易发生污泥膨胀,处理构筑物 占地面积大、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管理复杂等。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准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了 不懈地探索和研究,在供氧方式、运转条件、反应 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革新、开发了多种活性污泥法 新工艺,使得活性污泥法朝着高效、节能的方面发 展。
进水
反应 沉淀 排水 SBR 运行工序图
闲置
进水期(fill)
进水期是反应器接受废水的过程,这 个过程不仅仅是废水的流入与反应器水 位的升高的过程,而且伴随一定的生化 反应(磷的释放和脱氮等)。
反应期(react)
当进水达到设定的液位后,开始曝 气和搅拌,以达到反应目的(去除BOD、 硝化、脱氮除磷)。
5、有效防止污泥膨胀; 由于SBR具有理想推流式特点,有机物浓 度存在较大的浓度梯度,有利于菌胶团细菌 的繁殖,抑制丝状菌的生长,另外,反应器 内缺氧好氧的变化以及较短的污泥龄也是抑 制丝状菌的生长的因素,从而有效地防止污 泥膨胀。 6、耐冲击负荷 ; 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 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经预处理的废水连续不断的进入反应池前部的预反 应区,在该区内污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BOD5被活性污 泥微生物吸附,并从主、预反应区隔墙下部的孔眼以低 速(0.03~0.05m/min)进入主反应区,在主反应区内 按照曝气、沉淀、排水、排泥的程序周期性的运行,使 有机废水在交替的好氧-缺氧-厌氧的条件下完成生物 降解作用,各过程的历时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
(a)进水、曝气阶段开始; (b)曝气阶段结束;(c) 沉淀阶段开始; (d)沉淀阶段结束,撇水阶段开始; (e)撇水阶段及排泥结束; (f)进水、闲置阶段
CASS工艺的主要优点 :
可变容器的运行提高了对水质、水量 波动的适应性和 运行操作的灵活性; 良好的沉淀性能; 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CASS工艺入口处设一生物选择器,并进行污泥回流, 保证了活性污泥不断的在选择器中经历了一个高絮体 负荷阶段,从而有利于絮凝性细菌的生长并提高污泥 的活性,使其快速的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易降解基质, 进一步有效的抑制丝状菌的生长和繁殖 ; 工艺流程简单,土建和投资低,自动化程度高。
闲置期(idle )
闲置期是在一个处理周期内从排水结 束时刻起到下一个周期开始进水的时刻 的中间的一段时间。同时伴随少量的厌 氧反应和脱氮过程。在此期间活性污泥 中的微生物得到充分的休息,恢复活性。 为了尽可能保证污泥活性并防止污泥老 化现象,还需定期排放剩余污泥,为新 鲜污泥提供足够的空间生长繁殖。
1、氧化沟的构造
氧化沟系统是由曝气设备、出水堰和自动控 氧化沟系统 制设备组成。氧化沟的平面形状呈环状沟渠形, 端面性状多为矩形或梯形,水深与所采用的曝气 设备有关,一般为2 ~6m。曝气设备是氧化沟的 主要装置,它的作用是供氧及推动水流作循环流 动,防止活性污泥沉淀及对反应混合液的混合。
常用的曝气设备有水平轴曝气转刷和竖流轴曝气 机,此外还有射流曝气机和导管式曝气机等。单池进 水时一根管即可,如果有两个以上氧化沟平行工作时, 则应用配水井,当采用交替工作的氧化沟时,配水井 内还需设自动控制装置。氧化沟的出水一般采用溢流 堰,溢流堰可设计成升降式的,通过调节溢流堰的高 度。可调节池内的水深。 氧化沟兼有完全混合式和推流式的特点,在控制 适宜的条件下,沟内同时具有好氧区和缺氧区,可以 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取得脱氮效果,同时使得活 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活性污泥法新工(Oxidation Ditch, 简称OD)
氧化沟是20世纪60年代初荷兰的pasveer 首先研究开发的,第一座氧化沟污水处理厂 是pasveer于1954年在荷兰的Voorshoten建 造的。氧化沟是将曝气、沉淀和污泥稳定等 处理过程集于一体,间歇运行,是活性污泥 法的一种变形,经过50年的发展,形成了多 种类型的处理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 和工业污水的处理工程中。
2、SBR工艺的特点
SBR法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将反应和 沉淀两道工序放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 扩大了反应器的功能,SBR 是一个间歇 运行的污水处理工艺, 运行时期的有序 性, 使它具有不同于传统连续流活性污 泥法的一些特性。
1、流程简单, 运行费用低; SBR法的工艺简单, 便于自动控制,其主 要设备就是一个具有曝气和沉淀功能的反应 器, 无需连续流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 回流装置,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省去调节池 和初沉池, 系统构筑物小, 流程简单, 占地 面积小、管理方便, 投资省, 运行费用低。 2、固液分离效果好,出水水质好; SBR 在沉淀时属于理想的静止沉淀,固 液分离效果好, 容易获得澄清的出水。剩余 污泥含水率低, 这为后续污泥的处置提供了 良好的条件。
沉淀期(settle)
沉淀期主要是一个固液分离的过程, 即经过曝气和搅拌作用后,混合液中的 污泥颗粒和絮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 实现污泥和废水的分离过程。
排水期(draw)
排水期是排除反应器中的上清液的 过程,上清液由反应器上部的浴流堰和 滗水器排出。该期间的水位是处理周期 内的最低水位。反应器底部沉降的活性 污泥大部分作为下一周期使用,而过剩 的剩余污泥则从排泥管引出排放。另外 反应器中还会一部分的处理水,可起到 循环水和稀释水的作用
1、SBR工艺的工作原理 SBR
SBR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它的反 应机理和污染物去除机制和传统活性污泥法 相同,只是在运行操作不同。SBR是在单一 的反应器内, 在时间上进行各种目的的不同 操作, 故称之为时间序列上的废水处理工艺, 它集调节池、曝气池、沉淀池为一体, 不需 设污泥回流系统。
SBR工艺的一个完整操作周期有五个阶段: 进水期(fill)、反应期(react)、沉淀期 (settle)、排水期(draw) 和闲置期(idle)
ICEAS 运行工序图
ICEAS工艺的优点:在处理市政污水和工 业污水方面比传统的SBR工艺费用更节省、 出水效果更好。 ICEAS工艺的缺点:进水贯穿于整个周 期,沉淀期进水在主反应区底部造成水力 紊动,从而影响分离时间,因此水量受到 限制,且容积利用率低,脱氮效果一般。
IDEA工艺(Intermittently Decanted Extended Aeration)
IDEA工艺为间歇排水延时曝气工艺,该工艺保持了CASS工 工艺为间歇排水延时曝气工艺,该工艺保持了 工艺为间歇排水延时曝气工艺 工 艺的优点,运行方式采用连续进水、间歇曝气、周期排水的形式。 艺的优点,运行方式采用连续进水、间歇曝气、周期排水的形式。 与CASS相比,预反应区改为与SBR主体构筑物分立的预混合池, 相比,预反应区改为与 主体构筑物分立的预混合池, 相比 主体构筑物分立的预混合池 部分污泥回流进入预反应池,且采用中部进水。 部分污泥回流进入预反应池,且采用中部进水。
CASS反应器由3个区域组成:生物选择 区、兼氧区和主反应器,每个区的容积比为 1:5:30。污水首先进入选择区,与来自主 反应器的混合液(20%~30%)混合,经过 厌氧反应后进入主反应区,如下图所示 。
1 生物选择区 2 缺氧区 3 主反应区 CASS反应器构造图
CASS工艺操作过程
CASS工艺以推流方式运行,而各反应区则以完全 混合的方式运行以实现同步碳化、硝化和反硝化功能。
IDEA工艺流程图
DAT-IAT工艺(Demand Aeration Tank-Intermittent Aeration Tank)
DAT-IAT工艺为需氧池-间歇曝气池 工艺,其反应机理以及污染物去除机制 与连续流活性污泥法相同,是依靠活性 污泥微生物的活动来净化污水的。
2、氧化沟的形式
氧化沟以其流程简单、管理方便和良好的处 理效果等优点正在我国不少工程项目中采用, 近几十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氧化沟已 经突破只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局限。概括 的讲氧化沟有单沟、双沟、三沟、多沟同心和 多沟串连等多种布置形式;有将二沉池与氧化 沟分建或合建的;有连续进水或交替进水;有 转刷曝气机、转盘曝气机或泵型、倒伞型表面 曝气机进行充氧搅拌的氧化沟等等
该工艺又称为循环式活性污泥法,是由 美国Goronszy教授在ICEAS工艺的基础上研 究开发的,它是利用不同微生物在不同的负 荷条件下生长速率差异和污水生物除磷脱氮 机理,将生物选择器与传统SBR反应器相结 合的产物。CASS工艺为间歇式生物反应器, 在此反应器中进行交替的曝气-非曝气过程 的不断重复,将生物反应过程和泥水分离过 程结合在一个池子中完成。
3、运行操作灵活,效果稳定; SBR 在运行操作过程中, 可以根据废 水水量水质的变化、出水水质的要求调整 一个运行周期中各个工序的运行时间、反 应器内混合液容积的变化和运行状态。 4、脱氮除磷效果好; SBR 工艺在时间序列上提供了缺氧、厌 氧和好氧的环境条件, 使缺氧条件下实现 反硝化, 厌氧条件下实现磷的释放和好氧 条件下的硝化及磷的过量摄取, 从而有效 的脱氮除磷。
二、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SBR工艺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简写 为SBR),又称为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由于在运 行中采用间接操作的形式,每一个反应池是一批 批地处理废水,因此而得名。 70年代末期美国教授R.L.Irvine等人为解决 连续污水处理法存在的一些问题首次提出,并于 1979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采用SBR 工艺进行污 水处理得论著。继后, 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 国的技术人员陆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随着研究得深入,人们对该工艺的机理和优越性 有了全新的认识。1980年在美国国家环保局的资助 下,印第安纳州Culver城投建了世界上第一个SBR工 艺的污水处理厂。我国在80年代中期也开始了这方 面的应用研究, 我国第一座应用SBR工艺的污水处 理设施——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的SBR处理系 统于1985年投入使用,此后陆续在城市污水及工业 废水领域得以推广应用,同时,在全国也掀起了研 究SBR的热潮,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目前,SBR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 目前,SBR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城市污水 工业污水(主要有石油、化工、食品、 、工业污水(主要有石油、化工、食品、制药等工 业污水处理)、有毒有害废水和营养元素的废水。 业污水处理)、有毒有害废水和营养元素的废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