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含解析)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命题规律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南极科学考察、北冰洋航线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例1】(2018·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16~18题。

16.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1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答案】16.A 17.D 18.C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一方面会影响水库水源为生产和生活提供用水的能力,另一方面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势必会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选项正确,排除B选项。

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排除A、C选项。

1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选项正确。

8.气候变暖,一方面,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另一方面,由于温度较高,积雪不易存留堆积,积雪冬季覆盖时间变短,矮小灌木裸露,缺少积雪的覆盖,加上强劲的风力,使得冻害加剧。

考点:本组题主要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意在考察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带的影响。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 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14-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地域分异基本规律的判断 【典题示例】 (2018浙江11月选考,15~16)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 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第7~8题。
-15-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1)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由图可知,山麓自然
气压A.带森的林交替控制B.,草 植被原为热带C草.沼原泽。森林D带.荒主漠要分布在赤道地区、亚寒 带地(2)区关、于降该水植丰被富的的说沿海法地,正区确;沼的泽是主( 要分布) 在地表水丰富的地区,分布 具有AB..非我图地国例带内1代性蒙表特古征的地;植荒区被漠该主分植要布被分最类布广型在的与高是压图非控例洲制2一大下致陆的副热带地区和降水稀少 的大C.陆图内例部1代地表区的。第植(被2)题分,布图多例1为植非被地为带温性带草规原律,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 是因D.为图距例离2代海表洋较的远植,被降水分较布少符,其合在纬亚度欧地大带陆分内异部规分律布最广,我国内蒙古
-19-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 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譬如赤 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 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2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2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试标准】学考要求考纲细解学考要求b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c 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能够运用所学地理原理来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a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了解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b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理解生l物、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影响b 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理解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是①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②整体的改变。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不同性质的土壤,可以反映不同的③气候、地表物质、④地形、水文条件、⑤生物乃至人类活动。

2.成土母质的作用(1)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⑥物质基础和植物⑦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2)成土母质对土壤的⑧物理性状和⑨化学组成均有重要的影响。

3.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1)成土母质:稳定的因素。

(2)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⑩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4)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5)人类活动积极影响:培育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人类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修复○21生态系统和改善○22环境质量。

2.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必考b)某一地区自然环境中的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之后,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面径流增加,对土壤冲刷加剧,造成水土流失,大气湿度减小,气候日渐干旱,整个自然地理环境景观发生变化。

这一事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提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检测 Word版含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检测 Word版含

姓名,年级:时间:[专题达标检测]一、选择题(2019届高三·天津八校联考)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1~2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②B.①C.③ D.④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 B.⑥C.⑦ D.⑧解析:1。

B 2。

B 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径流量较小、有结冰期,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径流量大,无结冰期。

受气候因素影响,两河流水文特征差异很大,故选项B正确。

第2题,黄土高原地表形态是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⑥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故选项B正确。

(2018·襄阳期中检测)如图中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广、水系发达,据统计,其支流总数超过1.5万条.读图回答3~5题。

3.该河河口处近1 000 km2的海域被称为“淡水海”,是淡水鱼和咸水鱼共同的家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寒暖流交汇 B.河流水量大C.大陆架宽浅 D.处在鱼类迁徙路线上4.该河输沙量巨大,河口处却未能塑造出宽阔的三角洲,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持续下沉B.地处赤道附近,风力微弱C.泥沙等悬浮物被强大的洋流搬运D.泥沙等悬浮物被挖沙船搬运5.能体现出图中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纬度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水量大B.纬度低→地形类型多样→植被类型多样C.山地海拔高→水热充足→自然带类型多D.东部为平原→河水流速快→含沙量大解析:3.B 4。

C 5.A 第3题,图示为亚马孙河流域,流经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多雨,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入海水量大,在沿海的河口地带的海水变淡,因此淡水鱼与咸水鱼同存。

选项B正确。

第4题,河口处不在板块交界处;河口处风力弱,与三角洲形成无关;河口附近有强大的洋流流经,泥沙等悬浮物被搬运,难以沉积;人类活动不能阻止三角洲的形成,且该处人口稀疏。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检测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8·浙江丽衢湖高三质量检测)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

下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生物D.人类活动2.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水稻土( )A.厚度增加B.养分减少C.物质迁移加快D.化学过程强度变弱答案:1.D 2.D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方面进行分析。

第1题,从图中看,该地地形崎岖,坡度较大,靠自然力量很难形成水稻土,人类修造梯田是关键,所以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选择D项。

第2题,随着海拔升高,侵蚀作用越强,梯田中水稻土厚度越薄,A项错;土壤中养分主要来自水稻秸秆和人工施肥,海拔对其影响小,B项错;修造的梯田,地面相对平坦,迁移速度差不多,C项错;海拔高,气温低,化学过程强度变弱,D项对。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结合下图完成第3~4题。

3.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作用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加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4.阿斯旺大坝修建以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①土壤肥力下降②产生土壤盐碱化③洪涝灾害加剧④渔业产量下降⑤三角洲面积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答案:3.C 4.D解析:第3题,修建水库一方面导致土壤水增多,给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

第4题,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径流趋缓,携带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有减少的趋势。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含解析)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总分100分时间50分钟)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下图是某科考队员在北冰洋拍到的一只北极熊生活照片。

科学家预计,到了2050年,北极熊的数量将减少30%。

据此回答1~2题:1.照片拍摄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北极熊数量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面上升,被淹死B.气温寒冷,被冻死C.食物缺乏,被饿死D.市场需求,被杀死【答案】1.B 2.C极地或高山冰川退缩区形成的冰川裸地是研究植被原生演替的理想场所。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29°34′N,102°59′E)位于贡嘎山东坡,青藏高原东南缘,在长达2km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从裸地到先锋群落再到顶级群落的连续植被原生演替序列。

如表示意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演替阶段样地植被特征。

据此回答3~5题:66A.川滇柳、冬瓜杨B.云冷杉、沙棘C.冬瓜杨、云冷杉D.沙棘、川滇柳4.在植被原生演替过程中( )A.植被郁闭度升高B.地表径流流速加快C.气温日较差增大D.土壤发育趋于成熟5.与同一演替阶段北美冰川退缩区相比,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单位面积植被生物量大,是由于海螺沟( )A.生物群落结构较稳定B.水分和热量条件较好C.植物的种类复杂多样D.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小【答案】3.C 4.D 5.B(2018•北京海淀一模)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山基带气象要素及雪线高度资料。

读表,回答6~7题:1 848A.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坡B.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最丰富C.乙山南坡的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D.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大于甲山7.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②山体海拔③水汽来源方向④人类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6.B 7.C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考试标准】学考要求考纲细解学考要求a 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b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理解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作用和环境变化对地球生物的影响c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和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1)物种衰退和灭绝的原因:不利于③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

(2)两次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时期全部灭绝部分灭绝古生代末期原始鱼类、古老两栖类④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中生代末期⑤恐龙海洋中50%以上的⑥无脊椎动物种类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⑦改造自然,并能有意识地提高这种⑧适应和⑨改造的能力。

2.产业革命以来,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1)原因:人类对⑩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2)实例: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使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变暖。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通过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

(2)不利影响: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3)启示: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必考a、b)地质发展史分为哪几个代?爬行动物时代是指哪一个代?提示:地质发展史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爬行动物时代是指中生代。

[探究归纳]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学以致用]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解析本题组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从而进一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这既要求学生知道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存在状况及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2019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

2019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

[浙江考试标准]1.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2.(1)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①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②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③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2)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①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②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陆上孢子植物)明显衰退。

③在中生代末期,除了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3.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相互作用(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大。

(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

(3)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因此,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如右图)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提升训练15 自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提升训练15 自

提升训练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18浙江名卷精编)雪中含有很多氮化物,“瑞雪兆丰年”是一句流传比较广的农谚,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积雪类型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冬季积雪的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积雪消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B.积雪消融增加土壤矿物养分C.积雪消融能增加土壤水分D.积雪覆盖利于保持土壤温度2.图中积雪类型的分布特点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纬度地带分异气温B.干湿度地带分异降水C.纬度地带分异降水D.干湿度地带分异气温2.A1题,由“雪中含有很多氮化物”可知,积雪消融,氮化物进入土壤,能增加土壤矿物养分,同时增加土壤水分。

积雪较疏松,多空气,利于保温。

第2题,主要因素是气温,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018浙江嘉兴3月联考)读内陆某地景观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草地为天然草地,它的出现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4.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 )A.巴西B.英国C.以色列D.俄罗斯4.C3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草地分布在沙地中,呈零星分布,主要是受局部水分条件的影响,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故选D项。

第4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麦田主要分布在水井周围,而且四周沙地广布,说明该地气候干旱,农业用水主要是地下水,符合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选C项。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6.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6.A5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所以D 项正确。

浙江选考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含答案

浙江选考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含答案

专题检测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8·浙江丽衢湖高三质量检测)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

下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生物D.人类活动2.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水稻土( )A.厚度增加B.养分减少C.物质迁移加快D.化学过程强度变弱答案:1.D 2.D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方面进行分析。

第1题,从图中看,该地地形崎岖,坡度较大,靠自然力量很难形成水稻土,人类修造梯田是关键,所以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选择D项。

第2题,随着海拔升高,侵蚀作用越强,梯田中水稻土厚度越薄,A项错;土壤中养分主要来自水稻秸秆和人工施肥,海拔对其影响小,B项错;修造的梯田,地面相对平坦,迁移速度差不多,C项错;海拔高,气温低,化学过程强度变弱,D项对。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结合下图完成第3~4题。

3.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作用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加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4.阿斯旺大坝修建以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①土壤肥力下降②产生土壤盐碱化③洪涝灾害加剧④渔业产量下降⑤三角洲面积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答案:3.C 4.D解析:第3题,修建水库一方面导致土壤水增多,给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

第4题,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径流趋缓,携带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有减少的趋势。

浙江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浙江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浙江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66分)1. (4分) (2017高二下·三明期末) 下图为北京市密云县地形图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密云县的自然地理状况,正确的叙述是()A . 地势四周高中间低B . 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C . 阵雨以对流雨为主D . 聚落集中在山前冲积扇(2)关于密云县河流,正确的叙述是()A . 潮河的含沙量高于潮白河B . 白河的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C . 潮白河流域与密云水库的集水范围一致D . 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北京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 改变降水量的季节分配B . 加大地下水的开采力度C . 加快地表水体循环速度D . 调解径流量的地区分布2. (4分) (2019高一下·长春月考) “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A . 差异性B . 综合性C . 整体性D . 区域性3. (4分) (2019高一下·衡阳月考) 读“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各地山麓植被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A .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 . 从山脚到山顶的垂直分异规律D . 其他地域分异规律(2)山地甲垂直自然景观较山地丁丰富,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

A . 地形种类单一B . 山地降水较多C . 所处纬度较低D . 位置距海较远4. (6分)决定甲、乙、丙三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 . 气候土壤B . 地貌植被C . 气候地貌D . 土壤植被5. (4分) (2017高二下·雅安月考) 读印度尼西亚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A点附近的海底地形可以推断,其位于()A . 板块碰撞形成的生长边界附近B . 板块张裂形成的生长边界附近C . 板块张裂形成的消亡边界附近D . 板块碰撞形成的消亡边界附近(2)关于B岛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 珊瑚遗体,堆积而成B .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C . 气候炎热,台风多发D . 河流短促,水量丰富6. (4分)(2019·浙江选考) “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

2019高考地理二轮总练习综合测试卷-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9高考地理二轮总练习综合测试卷-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9 高考地理二轮总练习综合测试卷- 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别性【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1 小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南方季风区,天气上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许多,水循环活跃,这类自然环境特色表达了 ()A、南方环境的独到性B、自然景观的差别性C、陆地环境的整体性D、陆地环境的差别性【答案】 C【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是有由地球表面的天气、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对于地理因素互相作用产生新功能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C、均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生性质保持固定不变D、均衡功能是静态均衡【答案】 A【分析】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C 项应是保持相对不变而不是固定不变; D项应均衡功能应是相对的动向均衡不是静态均衡。

(2017 黄冈月考 ) 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散布图。

据图回答第 3~4 题。

3、假定①为落叶阔叶林带,那么该山可能位于()A、山东半岛B、欧洲西部C、澳大利亚东南部D、圭亚那高原【答案】 C【分析】基带北侧海拔较高,应位于南半球;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应位于温带大海性天气区和温带季民风候区;圭亚那高原主要为热带草原天气和热带雨林天气。

4、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好且比南坡高的原由是()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别明显,且地处迎风坡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D、北坡相对高差大,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答案】 D【分析】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相对高差大,因此垂直自然带比南坡完好。

(2017 惠州模拟 )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散布表示图。

回答第 5~7 题。

5、造成图中 7、8、9 自然带差别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洋流【答案】 B【分析】自然带 7、8、9 的差别切合从沿海向内地的地区分异规律,致使其差别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

2019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9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9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图表示长江上游地域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向。

完成16~17 题。

1、该地域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向是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答案】 D【分析】此题重在读图分析,左图显示的经度变化,依据变化趋向可以推测从东西方向来讲是从东向西逐渐增高的;相同读右图分析,右图展现的是纬度上的变化,也就是南北变化,依据变化趋向可以推测由南向北逐渐增高。

由此得出结论雪线高度变化趋向是由东南向西北增高。

2、影响该地域雪线高度变化趋向的主要要素是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答案】 B【分析】第一影响雪线高度的要素锁定两个 : 气平和降水 . 而后依照雪线变化趋向推测主要要素是降水 ( 其变化趋向相一致 .右图为世界某地域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27~28 题。

3、X 地降水主要会合在A、12 月至次年 2 月B、3~5 月C、6~8 月D、9~11 月【分析】依据经纬度及大陆轮廓可以判断该地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南部。

X 为地中海天气。

【答案】 C4、沿 X→Y→Z 自然景观的变化是A、阔叶林→丛林草原→沙漠B、硬叶林→草原→沙漠C、落叶林→草原→沙漠D、雨林→草原→沙漠【分析】 X 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Y 为亚热带草原带, Z 为热带和亚热带沙漠带。

【答案】 B读非洲某地域图,回答23~24 题。

5、 E 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 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 千米,而最狭处只有 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由是()A、地形B、降水C、大气环流D、洋流【分析】非洲西海岸为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答案】 D6、 F 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响要素是()A、陆地的纬度分布B、降水条件C、地形D、洋流【分析】非洲35° S 以南地域为海洋,不行能有陆地自然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018·浙江丽衢湖高三质量检测)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

下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生物
D.人类活动
2.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水稻土( )
A.厚度增加
B.养分减少
C.物质迁移加快
D.化学过程强度变弱
答案:1.D 2.D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方面进行分析。

第1题,从图中看,该地地形崎岖,坡度较大,靠自然力量很难形成水稻土,人类修造梯田是关键,所以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选择D项。

第2题,随着海拔升高,侵
蚀作用越强,梯田中水稻土厚度越薄,A项错;土壤中养分主要来自水稻秸秆和人工施肥,海拔对其影响小,B项错;修造的梯田,地面相对平坦,迁移速度差不多,C项错;海拔高,气温低,化学过程强度变弱,D项对。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
自然要素。

结合下图完成第3~4题。

3.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作用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4.阿斯旺大坝修建以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②产生土壤盐碱化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修建水库一方面导致土壤水增多,给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

第4题,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径
流趋缓,携带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有减少的趋势。

土壤有机物含量的高低是判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通常通过测定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来换算。


图为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6.影响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
①降水②风力③气温④地形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5.B 6.A
解析:本组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

第5题,从图中看,有机碳含量大体由东向西递减,反映的是干湿
度地带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水分,B项正确。

第6题,从图中看,东部地区降水多,有机碳含量丰富;降水量相当的地区,纬度越低,有机碳含量越丰富,影响因素是气温,A项正确。

读广西九万山植被与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甲处的自然带为( )
A.荒漠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草原带
D.常绿阔叶林带
8.图中山地红壤肥力较低,形成的原因是( )
①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快②坡度较陡,地表物质迁移快③风化作用弱,成土母质薄④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7.D 8.A
解析:第7题,图示为广西九万山植被与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甲为基带,根据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以得出甲处的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所以D项正确。

第8题,图示为广西九万山植被与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图中山地红壤肥力较低,形成的原因是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快,坡度较陡,地表物质迁移快,所以A项正确。

(2018·浙江嘉兴联考)读内陆某地景观示意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草地为天然草地,它的出现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0.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 )
A.巴西
B.英国
C.以色列
D.俄罗斯
答案:9.D 10.C
解析:第9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草地分布在沙地中,呈零星分布,主要是受局部水分条件的影响,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故选D项。

第10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麦田主要分布在水井周围,而且四
周沙地广布,说明该地气候干旱,主要依靠地下水来发展农业,符合干旱区的农业发展特点,选C项。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

图1示意研究区范围,图2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

据此完成第11~12题。

图1
图2
11.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
落叶阔叶林>湿地。

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
A.洞庭湖平原
B.东南丘陵
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
12.2001—2010年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

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
A.植被类型的变化
B.土壤肥力的变化
C.雾霾天数的变化
D.水热状况的变化
答案:11.B 12.D
解析:第11题,一般丘陵地区林地比重大,平原地区耕地比重大,依据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排序,
可判断丘陵地区大于平原地区。

东南丘陵位于亚热带,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山东丘陵位于
暖温带,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故年NPP最大的地区应该是东南丘陵。

第12题,水热状况影
响植被生长状况,从而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水热状况变化会影响年NPP的波动。

一般
短期内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因素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而季风气候具有非常
大的不稳定性,故可能造成短期内的水热状况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8分)读下列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甲
图乙
(1)根据上述三幅图分析地形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

(12分)
(2)上述三幅图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些特征?(7分)
(3)总结自然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9分)
答案:(1)①地形起伏小,阔叶林分布范围广。

原因:盛行西风影响的范围大,沿海到内陆降水的差异
较小。

(4分)②地形起伏大,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不同。

原因: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
坡降水少。

(4分)③地形起伏越大,垂直方向植被分布越丰富。

原因:海拔不同,热量和降水也不同。

(4分)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垂直分异规律或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

(7分)
(3)自然地理环境是由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3分)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的;(3分)一个要素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3分)
解析:第(1)题,地形隆起,阻挡了盛行西风,导致背风坡降水量减少,阔叶林逐渐变化为草原和荒漠。

第(2)题,降水的变化导致了植被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形隆起,从山麓到山顶景
观出现了变化,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地形隆起,导致背风坡植被的变化,体现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第(3)题,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可回答。

14.(24分)读中国三座名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数字②③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为、。

(8分)
(2)在三座山峰中,天山自然带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比较天山南北两坡的雪线,较低的是坡,导致天山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是。

(4分)
(4)造成贺兰山地两侧带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答案:(1)落叶阔叶林带(4分) 针叶林带(4分)
(2)天山的相对高度比贺兰山、大兴安岭的相对高度高得多。

(4分)
(3)北(2分) 水分(降水、湿度)(2分)
(4)贺兰山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4分)西坡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4分)
解析:第(1)题,大兴安岭随着海拔升高,地形抬升作用使降水增加,发育落叶阔叶林;海拔继续升高,热量减少,植被演变为针叶林。

第(2)题,影响山地自然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和相对高度。

图示三座山脉纬度位置近似,因此垂直带谱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和相对高度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

第(3)题,同一山体,降水越多的山坡冰雪覆盖面积越大,则冰雪下线即雪线海拔越低。

第(4)题,同一山体相对高度近似的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的差异主要是由水热条件变化的多少所致。

南北走向的山地,一般迎风坡降水多,水热条件更加复杂多变,带谱更加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