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省“双到”扶贫农村变化的调查报告—以广东兴宁市叶塘镇为例
广东扶贫开展情况汇报稿
广东扶贫开展情况汇报稿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针,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面我将就广东扶贫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广东省积极推动扶贫工作的精准化。
我们深入贫困地区,通过摸底排查,建立了精准识别贫困户的机制,确保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了扶贫数据库,实现了对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和跟踪帮扶,确保了扶贫措施的精准落实。
其次,广东省注重产业扶贫,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我们积极推动精准扶贫产业项目,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农村合作社、引进企业帮扶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同时,我们还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另外,广东省不断加强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扶贫工作。
我们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医疗方面,我们加强了对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持,建立了健全的医疗救助制度,帮助贫困人口解决看病就医问题。
此外,我们还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危房改造和安居工程的投入,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的住房条件。
最后,广东省积极开展扶贫领域的对口帮扶工作。
我们与一些相对发达地区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通过对口帮扶,引进了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加快了贫困地区的发展步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总的来看,广东省扶贫开展情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清醒看到,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创新扶贫模式,不断完善扶贫政策,为贫困地区群众带来更多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让每一个贫困地区群众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新村村“双到”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新村村“双到”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我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穗字[2011]7号)和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广州市农村扶贫开发“双到”近期工作安排的通知》(穗扶贫办函[2011]1号)精神,确保顺利完成我村今年上半年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任务,3月14日—4月5日,我委驻村干部在新村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对新村村“双到”扶贫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该村的具体情况和帮扶思路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新村村地处从化市鳌头镇北部,位于106国道和京珠高速之间,距京珠高速鳌头出口约16公里。
全村辖26个生产队,总户数725户,户籍人口2826人。
经调查落实贫困户数为67户,贫困人口118人。
全村共有党员60名,村级班子健全,机构运作正常。
新村村总耕地面积2800亩,其中,水田1800亩,旱地1000亩,人均耕地面积0.99亩,山林地面积1500亩。
?新村村的主要产出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则以蔬菜、水果为主。
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用地约1000平方米,主要收入来源为生产场地出租和发包鱼塘。
2010年村集体收入在扣除上级转移的部分后,仅为13000元。
村各生产队之间的道路大部分已实现硬底化,但尚有5段社道约2.85公里和2段村道约1.1公里为土基路,雨天难以通行,影响村民出行和农产品外运。
村道、社道无路灯,村民夜晚出行很不安全。
村小学1992年建校,其中建校费用90%为村民集资。
校舍是4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条件较好。
目前为鳌头镇第三中心小学分教点,仅作为小学一、二年级及学前班、幼儿园校舍使用。
以上班级拟于年内迁往位于官庄的鳌头镇第三中心小学,校舍闲置情况严重。
新村村农田水利建设开展较好,目前已完成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的耕地约400多亩,但由于灌溉河道、渠道淤塞,造成部分耕地缺水严重,只能依靠井灌耕作,提高了耕作成本,影响了农民种养积极性。
二、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调查中干部群众对帮扶主要有“三盼”:一盼搞好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二盼引进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三盼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造血脱贫。
广东扶贫“双到”工作调研报告
广东扶贫“双到”工作调研报告作者:调研组来源:《中国扶贫》2013年第02期2009年广东在全省范围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以下简称“双到”)工作。
2010年初我们曾到粤北清远市、粤东河源市调研,2012年12月14—18日调研组再次到粤东揭阳、汕头、梅州和粤北清远及珠三角东莞等市,力图围绕贯彻十八大精神、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就“双到”工作做进一步调查。
调研的重点问题与过程此次调研主要带着三个问题:一是2011年新纲要提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还要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2012年十八大要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要比2010年翻一番。
如何正确理解和确保贫困地区实现这两个量化的明确目标?二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连片特困地区,目前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部完成,下一步如何确保规划得到落实?三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和社会结构不断变动的大背景下,作为大扶贫格局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扶贫工作应该如何创新?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同时也是内部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较为突出的省份。
自2010年起,广东率先实行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其实践和探索对上述三个问题应该有所启示。
在4天调研期间,我们一方面实地察看了揭阳市惠来县螃蟹村、汕头市潮阳区尖山村、梅州市梅县长教村、丰顺县石桥村、仙洞村和英德市树山村通过“双到”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基层组织、民生保障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效,与驻村工作队员、村民及县、乡、村各级干部进行了座谈;另一方面同参与“双到”的发达地区东莞市、深圳市有关领导和对口帮扶部门进行了座谈,并在清远召开社会扶贫创新工作座谈会,邀请有关省(区、市)扶贫办及有关专家、企业代表进行了交流。
途经广州期间,我们与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李容根等领导一起专程看望慰问了在“双到”工作中不幸因病逝世的驻村干部郭建南同志的家属。
扶贫双到硬措施带来硬成效 三场硬仗巡礼之七
扶贫"双到"硬措施带来硬成效 "三场硬仗"巡礼之七扶贫“双到”硬措施带来硬成效我市全力打好“三场硬仗”巡礼之七梅州网2019-01-21 08:49:36 来源:梅州日报欢迎订阅梅州日报手机报请发送mz 到106585772,每月5元。
不仅仅是新闻,更多的是实用生活信息。
[报料热线] 2301111 [1**********] [报错有奖] 2278888[打硬仗·创佳绩回顾2019]●本报记者罗娟娟通讯员周芳文这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让贫困村、贫困户重获新生的交手仗。
2019年,作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攻坚年,有551个贫困村、44315户贫困户的梅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以打硬仗的要求,采取硬作风、硬措施,确保各项帮扶工作取得硬成效。
全市共落实帮扶资金25.36亿元(含各级帮扶单位筹集资金、财政项目资金、扶贫贷款、社会赞助和投资资金),扶持发展集体经济项目2335个,帮扶贫困户项目近6万个,全市已有九成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脱贫,九成贫困村摘掉“贫困帽”。
强经济促发展,九成贫困村成功脱贫在省政协办公厅挂钩帮扶的兴宁市叶塘镇石新村,“山上油茶、山下桑蚕、庭院养殖”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正日渐成熟:2000亩疏残林地、火烧迹地变身高山油茶基地,预计挂果后每户可增收8000元以上;山下田地也种满桑苗,兴宁市国锋桑蚕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蚕种、蚕具、蚕药、技术、收购等“一条龙”服务,每户种植户年可创收4500元以上;贫困户庭院内鸡鸭成群,处于脱贫临界线的62户农户着力发展养鸡、养鸭、养猪、养牛等养殖业,预计每年户均可增收5000元以上。
在我市,像石新村一样靠科学种养、发展特色产业摘掉贫困帽的贫困村不胜枚举。
梅州山多地少,如何发挥山林优势,提高土地含金量是发展产业帮扶的关键。
为此,我市积极开展“扶贫—绿色行动”,引导鼓励贫困户发展金柚、茶叶、油茶等特色种养业,组织近300家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帮扶单位+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帮助500多个贫困村、约1.94万户贫困户解决技术、资金和销售等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实现稳定增收。
浅谈兴宁市农业专业镇发展现状及对策
立 于2 0 1 2 年, 企业 总 人数 1 0 6 人, 大 专 以上 学 历 人 数 8 4 . 1 农 业产 业链层次 不高 。 组织化 程度低 人, 主 营业 务 为茶 叶种 植 和销 售 。主要 产 品 有晨 露 香 妃、 晨露 玉 兔 、 金 典晨 露 3 个 茶 叶 品牌 。
的农副产 品加工环节和其余配套环节相对松散 , 存在
罗浮镇瑞祥种养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建立于 比例严重失衡 的问题 ;农业 产业链 内的信息沟通不 2 0 1 2 年, 企业总人数5 人, 大专 以上学历人数 1 人, 主营 畅, 农业专业镇 的发展在物流 、 销售 、 金融和技术等方
业 务 为种 植 , 销 售油 茶 、 沙 田柚 ; 养殖 , 销 售生 猪 。 面 的支 持力 度不 足 … 。 罗 浮 镇 中 和种 养 专业 合 作社 :该 合 作 社 建 立 于 4 . 2 专 业技 术 人 员缺 乏 ,基 层农 技 人 员 专 业 结构 不 2 0 1 3 年, 企 业 总人 数 5 人, 大专 以上 学历 人 数 1 人, 主 营 合理 业务 为养殖 , 销售 山羊 ; 种植 、 销售油茶。 懂 粮 油技 术 的多 , 精 通 特产 、 水 产 种养 技 术 、 农 机 罗浮镇小佑种养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建立于 服务技术 、加工业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少 , 种 2 0 1 2 年, 企 业 总人 数 7 人, 大专 以上学 历 人 数 1 人, 主营 植 业 、 养 殖业 、 加 工业 专业 技 术 人 员 比例 不协 调 ; 懂 市
摘要 : 按 照 广 东省 关于加强 专业镇创 新发展 工作 的指导 意见 , 通过 走访 农业 专业镇 的种养 大户 、 专业合作 社 、 农 业企 业 , 对兴 宁市农业 专业镇发 展现 状进 行 专题 调研 , 分析 研 究 了农 业 专业镇 产业发展 遇 到 的瓶颈 和发展 对 策 , 提
2010年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实施情况及主要成效
2010年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实施情况及主要成效一、扶贫项目实施情况及成效根据我村实际,经与深圳宝安市场监管分局研究,我们共同签订了《湛江市徐闻县和安镇后湖村三年对口帮扶脱贫发展规划(2010~2012)》(深办发…2009‟13号),2010年确定了三大项目:帮助村完成饮水工程修建、帮助5名贫困户小孩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扶持93户贫困户通过种植业脱贫,共投入资金71.7万元。
目前,三大项目均已落实到位并产生效益。
(一)“帮助村完成饮水工程修建”计划投入资金30万元,实际投入资金31.7万元,项目已于7月份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解决了后湖村878户、398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现了贫困村村民用上安全饮用水达到95%以上的考评目标。
同时,计划按户每月收取5元水费,全村878户1年可收取5万元左右,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的考评目标。
(二)“帮助5名贫困户小孩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项目投入资金5万元,项目已于9月份通过验收,解决了5个贫困户家庭小孩辍学的问题,帮助他们重新回到了学校,实现了贫困户适龄子女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且没有发生因贫困被动辍学、考上高中和高等院校的贫困户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考评目标。
(三)“扶持93户贫困户通过种植业脱贫”项目投入资金35万元,项目已于10月通过验收,解决了93户贫困户因家庭经济困难,农业生产种植投入资金短缺的问题,帮助他们购买了菠萝苗、香蕉苗、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节省了他们的投入成本,扩大了种植面积,提高了生产收益,从预计来看,93户贫困户今年的年收入均较2009年增长了30%以上,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的目标任务,并且今年年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均超过了所在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水平。
(四)计划外项目开展情况。
在三年规划项目顺利实施的过程中,深圳宝安市场监管分局又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实施新项目。
一是帮助村小学进行改建,项目已经开始启动,计划投入30万元,目前已投入5万元启动资金;二是帮助村修建了菜市场和宣传墙,也投入了5万元,为村民的富裕农副产品提供了一个交易平台。
从“双到”扶贫到精准扶贫:广东农村扶贫体制的变革与发展
从“双到”扶贫到精准扶贫:广东农村扶贫体制的变革与发展作者:商春荣来源:《南方农村》2020年第03期摘要:将扶贫资源传递到贫困户及贫困人口等目标人群,是扶贫理论与实践上一个难题。
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所包含的若干元素,都影响了扶贫资源的传递及其效率。
自2009年后,广东农村扶贫体制经历了“双到”扶贫到精准扶贫的变革。
在这一变革中,扶贫的组织机构、贫困户识别、扶贫资金对贫困人口覆盖、扶贫资金管理及扶贫考核制等有明显改进,但仍存在识别成本高昂、扶贫依赖于驻村工作队与扶贫干部,扶贫政策的着力点与贫困人口需求不一致、产业扶贫政策与实践存在较大偏差等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脱贫攻坚之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重点的精准扶贫,在扶贫体制上应进一步变革,逐步实现扶贫治理模式的转变和形成良性社区发展。
关键词:“双到”扶贫;精准扶贫;农村扶贫体制;广东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20)03-0036-06一、农村扶贫制度的构成消除贫困是各国政府力图实现公平的公共目标。
扶贫在理论与实践上最大难题是如何将扶贫资源传递到贫困村、贫困户及贫困人口等目标人群上。
相对于传统的救济式扶贫,我国现行实施的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通过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促进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户的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来实现脱贫。
它包含以下元素:(1)识别贫困人口;(2)谁去扶贫,扶贫的组织与扶贫的主体;(3)扶贫资金来源、使用及管理,财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其使用及管理遵循“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4)怎么扶贫,扶贫开发项目选择及扶贫模式。
(5)扶贫绩效考核。
上述每一元素及其運作都影响扶贫资金能否传递到目标人群,从而影响其效率的高低。
从1986年起至今,政府主导的制度化、开发式农村扶贫经历四个阶段:第一,1986—1993年,以贫困县作为扶贫的基本单位,确定了一批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对这些贫困县给予资金和其他形式的扶持。
从2010年开始,广东省开始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扶贫模式 富裕广东战贫困
从2010年开始,广东省开始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扶贫模式——富裕广东战贫困从2010年开始,广东省开始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扶贫模式——富裕广东战贫困本报记者贺林平《人民日报》(2011年05月22日05 版)“我对未来生活有信心了!”45岁的温其均,本是清新县秦皇村里有名的困难户,如今说话却响当当的,有了底气。
由于妻儿均患病,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温其均靠上山砍黄竹,一年忙到头也挣不到2000元,维持全家人的生计都难。
他把眼下生活的变化,归功于对口扶贫秦皇村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和该公司派来的2名驻村员工。
“他们出钱帮我修了新砖房,给我提供小牛和鸡苗,送我参加养殖培训班,还保证高价收购。
”看着一天天长大的牛和鸡,温其均心理充满着多年未有的希望。
富的地方富得流油,穷的地方穷得掉渣,这是真实的广东。
经济总量全国第一的广东,同时拥有70万户316万农村贫困人口。
如今,生活面貌正在发生巨变的,不仅是秦皇村,也有散布于粤东、粤西、粤北的3409个贫困村;不遗余力支持他们脱贫的,是来自全省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央企驻粤公司与省级国企3409个对口扶贫单位和11524名驻村扶贫干部;联接帮扶者和被帮扶者的,是广东省从2010年开始实施的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扶贫模式。
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责任制成了扶贫战线“硬杠杠” 连南县大坪镇西部的大古坳村,是个海拔800多米,总人口1397人的瑶族寨子。
远远望去,沿着山坡,土砖房一座挨着一座,不少房子一边倒塌,另一边却还住着人。
还有不少木板房地基就打在岩石上,常年风吹雨打,房子倾斜将倒未倒,让人担惊受怕。
村民们常年以玉米、番薯等为食,一些老人基本没吃过肉。
广东扶贫开发“双到模式”考察报告
1 . 2 建 制 问责 , 考核有 方
一
是制定 双方工作责任 制。广东省明确 了帮
扶方 、 被 帮 扶 方 各 自的 工作 职 责 、 工 作 内容 和 应 负 的责 任 , 做到“ 职权 、 事权 、 责任” 三 明 确 。二是 制 定
2 0 1 4年 簟 4 搠 一
考 评办 法 。把 受扶 的 l 4 个市 、 8 2 个县( 市、 区) 、 珠江 困; 其 二 认 建 一个 粤 北 贫 困村 ( 也 就 是 后 来 的树 山 村) 作 为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试 点 。2 0 1 0年 8 月3 日, 碧 桂 园扶 贫 济 困 团 队一 行 6 人 驻 进英 德 市 西 牛 镇 树 山村 , 帮 助 村 民发 展 苗 木 , 两 年 农 户 增 收 平 均 超过 8 0 0 0 元 。截 止 2 0 1 3 年1 0 月, 碧 桂 园为 每 户 农 民投 入 5 万元 , 对 农 户 的 泥 瓦房 进 行 统 一规 划 改 造 重建 , 一期 1 2 3 户 已全 部搬 进新 房 , 二期 l l 7 户住 房 正 在 建 设 中 。碧 桂 园董 事 长 承 诺 用 家 族 资 金 每 年
—
—
豌锄
乌鹦 蛆 交 流 园地
广东扶贫开发“ 双到模式’ ’ 考察报告
郭剑 霞
( 华 中农 业大学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0 )
2 0 0 9 年, 广 东 省委 、 省 政 府作 出了扶 贫 开发 “ 规
户 1 5 7万 贫 困 人 口 , 实 现人 均 纯 收人 7 7 6 2元 , 比 2 0 0 9 年增 长 近 4 倍, 达 到全 省 农 村 居 民平 均 收入 的
广东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广东农村发展调查报告在在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的指导下,中山大学岭南学院8月30日发布了2015年“走进社会”广东农村调研项目《广东农村发展白皮书——人口转移与广东农村》,调研发现,广东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活状况正在发生变化,以往男性为主力的农村务工人员构成正在转变为女性为主力。
人均家庭收入三年连续提高据了解,此次调研地区主要包括揭阳市揭东县、肇庆市封开县、清远市连州市、河源市紫金县和韶关市乐昌市的农村地区,共走访农户1827户,采集到有效样本1578份,调研内容涵盖家庭成员及资产信息、家庭理财及融资需求、家庭社会、政治关系等方面。
调研首先发现,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流入,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提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收入的提高。
受调查地区的人均家庭性收入从2013年的1003元,提高到2014年的1255元,并大幅提高到2015年的2425元。
人均工资性收入也从2014年的4095元提高到2015年的6765元。
欠发达农村14%家庭有汽车收入的增加是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直接动力,同时人口流动也带动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转变,加上国家各种“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宽带下乡”等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为目的的扶持性政策,农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得到改变。
调研发现,虽然调研地点都是欠发达地区,但仍有14%的农村家庭拥有汽车,有超过80%的家庭拥有手机和彩电,超过70%的家庭配有冰箱和摩托车,36%的家庭有自己的电脑。
在与新一代年轻群体对话过程中,调研者发现,他们的消费观念已不再像父辈们为了攒钱而过度抑制消费,但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无法积攒收入,多数成为了“月光族”。
同时他们又缺乏投资理财的观念,以及缺乏适合这类群体的金融理财产品,根本无法通过理财获得财产性收入。
37%的女性劳动者仍为文盲虽然广东一直有“外来妹”的女性打工传统,但实际上男性一直占据着外出务工人数的大头。
从“区域瞄准扶贫”到“精准扶贫”——以广东扶贫开发为例
从“区域瞄准扶贫”到“精准扶贫”——以广东扶贫开发为例作者:师春苗来源:《红广角·党史与文献研究》 2017年第11期“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①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开发工作,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为世界的反贫困事业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从扶贫对象的瞄准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的扶贫史是扶贫政策对象瞄准方式的变化史。
1978年从农村普遍性的贫困问题人手,再聚焦贫困连片地区,确定贫困县,再到贫困村,最后强调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结构呈现出逐渐迈向精准的趋势。
②广东省的扶贫开发工作也不例外,走的也是一条从区域瞄准到个体瞄准的扶贫之路。
以贫困县和贫困村为瞄准对象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在短期内集中了政策和资金资源,切实帮助部分贫困人口脱贫,但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贫困人口逐渐从区域贫困转向点状分布,区域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逐步降低,对剩下的贫困人口的扶持只有精准到户才能奏效。
于是在整村推进中,广东开始探索“千千扶千户”、“双制”,把扶贫政策对象具体落实到贫困户,实行真正的责任制。
本文从扶贫政策对象瞄准的视角,梳理广东扶贫开发的历程。
一、改革体制,实现“涓滴”减贫( 1978-1984) 直到1978年,广东和全国一样仍有很乡农村人口处于未得温饱的贫困状态。
广东“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理特点决定了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山区。
故此,广东的扶贫开发是紧密结合山区经济建设进行的。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山区改革“左”的经济体制,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包、定、调、放”四大改革措施,对于缓解农村贫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是“包”,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穷则思变”,为了改变贫穷落后,解决温饱问题,早在1978年就有部分山区开始实行包产到户。
到1983年5月,广东全省98%的农户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农民成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广东省精准扶贫经验及对我区的启示
广东省精准扶贫经验及对我区的启示作者:王和顺来源:《北方经济》2014年第11期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区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贫困人口的生产和生活还十分困难。
目前,我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深水区,打好这场扶贫攻坚战,必须创新工作机制。
近年来,广东省在扶贫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建立了新机制,形成了新制度,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堪称中国亮点、世界模式。
广东省扶贫开发主要经验和做法,对推进我区“精准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广东省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自2009年以来,广东省开展扶贫“双到”(“双到”,指的是“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举全省之力,聚社会之财,集全民之智,实施扶贫攻坚,形成了领导重视程度最高、扶持政策最实、资金投入最多、社会参与最广的大扶贫格局。
实施扶贫“双到”以来,全省各级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7.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专项资金达到66.1亿元;平均每个贫困村的村集体和贫困户落实帮扶资金667.2万元。
广东省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是:(一)精确探位,规划到户精准扶贫的首要前提是瞄准。
广东的瞄准机制首先是瞄准扶贫对象。
根据扶贫“双到”制定的贫困标准,按照“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县有案”的工作要求,对贫困村、贫困户登记造册,录入电脑,建立动态档案和帮扶台账,实现全省联网,使每一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挂扶单位的帮扶情况一目了然。
其次,是瞄准贫困成因。
按照扶贫“双到”工作要求,各帮扶单位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调研,了解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贫困户生活生产情况,找出贫困原因,为制定扶贫规划和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瞄准机制还明确了“谁去扶贫”和“扶谁的贫”,为实施“靶向疗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产业扶贫,建基地促稳步发展产业扶贫是“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手段,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突破口,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的最有效方法。
兴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叶塘镇大众等村集体土地的预公告
兴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叶塘镇大众等村集体土地的预公告
为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拟征收叶塘镇大众等村属下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土地约174亩,作为我市城镇建设用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及国家、省征地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现将征地有关事项预公告如下:
一、拟征收土地范围:叶塘镇大众村、岳桥村,福兴街道向阳村,坭陂镇红卫村(以兴宁市自然资源局测量队出具的勘测定界图为准)。
二、拟征收土地的规划用途:城镇建设用地。
三、拟征收土地面积、地类:拟征收土地约174亩,土地利用现状为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征地时按实际丈量确认的权属、面积、地类为准)。
四、拟征收土地补偿标准、安置方式:
(一)补偿标准:兴宁市自然资源局依据法律、法规及政策拟定的征收土地补偿标准给予补偿。
(二)安置方式:1.按征收土地补偿标准足额补偿;2.按实际征地面积15%的比例折算成货币补偿或安排留用地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具体将按《广东省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管理办法(试行)》(粤府办〔2009〕4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安置管理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16〕30号)的规定办理;3.按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落实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障。
五、征地预公告发布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拟征收土地上抢搭、抢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抢栽、抢种的农作物和青苗,一律不列入征地补偿范围。
(本资料仅供参考,请以正式文本为准。
)。
“双到”模式下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图分 类 号 :3 33 文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 0 —88 (0 2 0 0 8 — 3 F 2. A 1 1 5 12 1 )7— 11 0 0
S v r lTh u h s o c e tfc a d c n l g c lPo e t - eiv ng e e a o g t n S i n i n Te h o o ia v r y- r le i i W o k u d r “ u l r v l M o e r n e Do b e Ar i a ” dl
江西农业学报
2 1 ,4 7 :8 0 2 2 ( ) 11~13 8
Aca Agi u u a i n x t r h r e Ja g i c
“ 到 " 式 下开展 科技 扶贫 工作 的几 点思 考 双 模
黄修杰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科技情报研究所 , 广东 广州 5 04 ) 16 0
意义
贫 困问题是 我 国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必 须 面对 的一 个 重大 问题 , 是在 建设 幸 福广 东进 程 中必须 给 予 高度 重 也
成部分。在中国反贫 困战略中, 科技扶贫是推动贫 困地
区经济 全面发 展 的一项重要 举措 。广东 省 自 实施扶 贫 从
“ 双到” 工作以来 , 各地市根据 自己的实际情况, 积极探 索和创新科技扶贫开发模式。 目前, 科技支撑下的扶贫
从翁源扶贫工作看广东扶贫“双到”纵深开展(共五则范文)
从翁源扶贫工作看广东扶贫“双到”纵深开展(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从翁源扶贫工作看广东扶贫“双到”纵深开展从翁源扶贫工作看广东扶贫“双到”纵深开展——翁源县创新扶贫“双到”工作机制的主要做法与启示建议翁源县位于韶关市东南部,人口39.8万人,省级贫困村48个。
全县人均年纯收入2500元以下贫困户共7155户22831人(含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占全县总人口5.74%,是省际边界欠发达山区县。
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中,翁源县从实际出发,创新各项扶贫工作机制,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扶贫工作向着纵深发展。
2010年全年筹集扶贫资金5128.3万元,48个贫困村中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全部实现3万元以上;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670元,比2009年增长71%,实际脱贫数2380户、9137人,占贫困村贫困户总数的61.3%,总人数的69%,达到并远远超过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翁源县创新扶贫“双到”工作机制的做法,得到省扶贫办和韶关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认为翁源扶贫“双到”工作抓手多,载体新,效果好,值得推广。
一、翁源县扶贫“双到”工作呈现“五个新”变化翁源县在推进扶贫“双到”过程中,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整县推进,统筹布局,并着力在工作机制,归档管理,帮扶规划,激励机制,营造助扶氛围,抓扶贫干部队伍上下功夫,有力地推动了“双到”工作良性开展,成效突出五个“新”。
一是贫困户生活水平呈现新提高。
扶贫开发实行“靶向”疗— 1 —法,随着帮扶项目的落实,贫困户的人均收入增幅较大,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比2009年增长71%。
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已完成去年48个省定贫困村危房改造任务480户,整治了26个旧村庄。
2010年以来,加大对老弱病残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救济方式扶贫,做好贫困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贫困户的基本公共服务得到了保障。
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背景下广东省兴宁市两镇八村产业发展规划探析
区域经济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背景下广东省兴宁市两镇八村产业发展规划探析邹坚引(嘉应学院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广东 梅州 514000)[摘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广东省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首先必须进行高标准的规划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以广东省兴宁市两镇八村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为案例,试图在分析规划区产业现状和特色的基础上,构建“两镇八村,农旅互动,绿道串连,一村一韵”及“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新技术、新内容、新形式、新方法”的总体规划及产业规划理念。
根据各村资源禀赋明确各村主题,规划打造各村以文化展示、生态观光、农业教育、艺术创作等为产业的特色项目。
并提出了发展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淘宝等保障产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连片示范;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2018年,按照中央、广东省、梅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要实现省定贫困村脱贫、乡村振兴发展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因此兴宁市选取包括合水镇罗陂村、溪唇村,龙田镇凉伞村、金星村、龙盘村、蓼塘村、羊岭村和碧园村共8个行政村进行连线成片推进,通过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一个有产业支撑、民生保障、文化载体、特色风貌、宜居环境、民主管理的新农村示范区。
其中,产业支撑和产业发展是本次连片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
众多经验表明,乡村产业发展要注重拓展农业的可能性,通过植入休闲观光、农耕体验、乡土教育等功能,以及发展创新、服务及旅游产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休闲农业的转型。
兴宁市两镇八村连片规划则在尊重和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原有产业基础上提升其附加价值。
规划区作为传统客家村落,有较多保存较好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存以及传统节庆、工艺等,具有较高史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
因此,引入休闲旅游业,农旅结合发展,是产业发展规划的突破口。
广宁县扶贫调研报告
广宁县扶贫调研报告广宁县扶贫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广宁县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下辖,是一个经济相对较为欠发达的农业县。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深入推行,广宁县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广宁县扶贫工作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推动广宁县扶贫工作更好地开展。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我们调研团队深入广宁县贫困地区,走访了乡村贫困户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2.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广宁县扶贫工作的相关数据,对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三、调研结果1. 贫困户情况:我们发现广宁县仍有一部分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实施中未能得到应有的帮助,他们生活困难,家庭收入低。
其中,大多数贫困户存在种植技术不够先进、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帮助。
2. 扶贫政策落地情况:广宁县政府在扶贫上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发展特色产业、注重教育扶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但仍有部分措施的落地效果不明显,需要进行改进和加强。
3. 政府扶贫投入情况:广宁县政府在扶贫方面的投入较大,但是在资源分配上存在不均衡的情况,部分贫困地区及贫困户未能得到足够的帮助。
四、建议和对策1. 加强技术培训:针对广宁县贫困户存在的技术不足问题,政府可举办相关培训班,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收入。
2.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投入,确保扶贫政策能够有效落地,减少贫困户的生活困难。
3. 完善政策落地机制:政府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政策落地机制,确保扶贫政策能够真正惠及贫困群众,增加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 加强监督机制:政府要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监督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效益。
5. 培育特色产业:鼓励广宁县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扩大农民的收入来源。
实践
论故居新象——广东兴宁农村的新变化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撰写者: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改革的春风拂过特区,吹到农村。
广东做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其相对落后的农村在近年来也有了显著的改变。
我的故乡,广东兴宁,在我这一番调查观察中,在经济,政治,文化,交通,治安等多方面都呈现出了显著的改良趋势。
整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那么,在此良好的发展态势下,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目的:全面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发展方法:实地走访,数据统计等结果:大致较为全面地得知了其发展现状结论:广东兴宁在党的领导下飞速发展,其成果方法值得借鉴!关键词:广东兴宁变化经济政治文化交通教育一.兴宁总体风情调查报告我的故乡,兴宁,兴宁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东北部兴宁盆地(粤东地区最大盆地),长深高速(梅河高速段)、汕昆高速(兴畲高速段)、济广高速线上,广梅汕铁路、阜鹰汕快铁交汇处。
全市人中绝大部分为客家人,有部分少数民族,当地民居、民俗和方言都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是中国客家围龙屋中心,是我们国家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城市之一。
据调查可知,兴宁的北边主要是山区,它的建筑以四角楼为主,村子成长方形,二层结构;因为地理关系,村子都傍山而建,一般也有水塘,旧是客家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没有鱼塘的话,要吃鱼就困难了。
据老人介绍,四角楼在修建的时候,花费极为惊人,特别是用于建墙和泥的浆水,用的全是糯米浆!由此建成的墙壁,极为坚固,一般铁钉都难于钉进。
兴宁的客家民居,主要分为北山南水两大风格。
南边近似水乡,以围龙屋为主,主体结构是围龙屋,屋前有个禾坪,主要是用于晒谷等农事及红白喜事,禾坪前是口水塘,用于养鱼、洗衣和防火,夏天的时候,它就成了孩子们嬉水的乐园。
大多数村子的前边都有一条用于农田灌溉的小河,小河里有鱼有虾。
屋后有属于私人所有的茂密的竹林,竹林子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小鸟,与人们和平相处。
这就是我美丽和谐的故乡,兴宁。
二.兴宁经济发展变化调查报告我可爱的故乡兴宁,曾经是个无人问津的小乡村,虽然身处广东,其经济增长状况却不容乐观。
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调研报告
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调研报告报告摘要:*本报告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重点课题《经济体制改革动态跟踪》的部分成果。
课题组对广东省粤北山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西南进行了系统调研,对其土地承包经营状况、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以及广东省土地流转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了解。
报告对广东省土地流转的成效进行了分析,详细说明了广东土地流转的几种典型做法,在此基础上对其土地流转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本调研还针对广东省的具体情况提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报告全文:农村土地问题是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此明确提出了“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出了具体要求。
围绕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针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集中集约利用出现的相关问题,课题组于2008年10月20日至26日赴广东进行了农村土地流转状况的专题调研。
一、调研方式及方法(一)调研对象本次调研走访乡镇主要涉及广东省佛山、韶关、江门、湛江4个市6个乡镇,分别是韶关市梅花镇、廊田镇,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台山市(县级市)端芬镇,以及湛江麻章镇、佛山南海区西樵镇等。
本次调研活动得到了广东省农业厅、市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各乡镇、村组织及当地农户的大力协助和配合,调研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调研方法调研采取了先入镇看点、下村、入农户访谈,后与相关部门座谈,深入了解情况。
主要采取直接到现场参观、听取情况介绍、与相关领导和负责人员座谈,入户调研、填写调研问卷等方式,共完成调研问卷60份。
(三)调研内容本次调研涉及三方面内容,分别是:(1)广东省整体的农村土地经营及流转状况;(2)广东省各地出现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3)对今后农村土地流转和集中集约利用的打算和建议。
二、调研总体判断通过调研发现:(1)广东省整体在土地流转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在广东省内区域分布极不平衡,土地流转方式多样,规范化程度也有较大差别;(2)土地股份化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有待明确,村集体资产的管理问题日益突出;(3)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需要以市场为主导,政府需加强规范化、配套服务建设,而不是强力推动;(4)村集体的管理职能与经济发展职能之间的定位需要进一步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指导教师日期五邑大学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名称:关于广东省“双到”扶贫农村变化的调查报告院系名称:信息学院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班级: AP10352 学号:报告人:走访梅州贫困村,关注扶贫双到——走访兴宁市叶塘镇石新村一、调查背景“扶贫双到”是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提出的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
从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14个地级市和83个县(市、区)的3409个贫困村,以及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含1500元)以下的农户,通过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确保被帮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
今年是该政策实施的收官之年,五邑大学信息学院师生选取了梅州这一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调研,进一步了解扶贫工作的成果。
2009年经省核定,梅州市共有贫困村551个,贫困户44315户、17.89万人。
除广州市帮扶的230个贫困村外,省直单位帮扶71个村,梅州市直单位帮扶119个村,8县(市、区)帮扶131个村。
梅州市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梅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汪洋书记提出的“抓票子、盖房子、强班子”三个工作重点,依托省直单位和广州市的大力支持,坚持把扶贫“双到”作为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贫富差距,以及“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梅州”的重要举措,着力推动“双到”与“双转移”紧密结合、与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紧密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与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紧密结合、与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紧密结合。
以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为重点实施“富民工程”,以完善社保、援建农房为抓手实施“保障工程”,以培养队伍、配强班子为内容实施“强基工程”,以强化领导、形成合力为保障推进制度创新,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实现扶贫开发“双到”硬仗目标,走出了一条既顺应群众需求、又符合上级要求、也切合梅州实际的帮扶新路。
在2011年全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评估中,梅州市得分居粤东西北14市第一名。
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说,扶贫开发是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对于后发的梅州更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梅州要巧借实施扶贫开发“双到”之机,千方百计甩掉梅州贫穷的帽子,全面准确把握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形势任务,不等不靠善要、敢想会干敢冒,坚持“扶贫扶到点子上、开发开出生产力”,高质量完成好扶贫开发“双到”目标任务,让红色土地尽快实现绿色崛起,为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重产业帮扶,创新打造扶贫开发长效模式围绕“一园两特带动一精”重点领域,大力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影响、具备示范带动效应的扶贫开发亮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强长效扶贫开发后劲。
以产业帮扶为抓手,带动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长期致富。
引导320家龙头企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与贫困户对接,建设精致高效农业及文化旅游项目756个,基本实现每个贫困村均有一家以上龙头企业或经济合作组织对接发展,辐射带动近4.3万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开展“科技帮扶行动”,引进广东青年志愿支农博士团,建立53个、面积达1.94万亩的“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贫困村”共建基地,初步走出了一条“科技帮扶+企业合作+基地带动”有机结合的可持续产业扶贫模式。
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产业扶贫信息指导平台——“致富宝”,长期、定时、免费向农户发送专家指导和市场需求信息,超过16万农户加入,其中贫困户3.86万户。
注重培训就业,着力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组织农民就业创业是最有效的脱贫举措,要以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培训转移“两清”工程为载体,对贫困户优先免费培训、优先推荐就业,大规模组织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外出打工就业,带动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素质。
三年来,通过开展“就业帮扶行动”,依托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或在贫困村兴办工业项目250个,培训13.17万人次,输出2.42万人,劳务输出年增收约6.2亿元。
注重城乡统筹,推动公共服务向贫困村延伸梅州把社会保障帮扶作为基础性措施,确保不具备劳动力的贫困户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免除他们在就医、住房和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统筹使用涉农项目资金,促进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向贫困村延伸。
帮助纳入低保8485户、3.68万人,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并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巩固“新农合”参保率,所有贫困户家庭人口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紧紧抓住被定为国家和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市的机遇,通过财政扶持、单位资助、社会赞助等形式,投入补助资金9100多万元,帮助28892个贫困老人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强力推进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住房改造建设工作,全面完成16713户的年度改造任务,扶贫“双到”期间累计完成改造2.1万户。
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房统保政策,政府出资每年为全市农户房屋购买保险,受灾农户每户可获最高3000元的赔偿。
同时,大力完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新增通硬底化道路1735.72公里,新增农田水利受益面积18.6万亩,新增解决饮水安全9.66万户,帮助建设文化卫生设施2894宗,95%以上的贫困村有文化室、卫生室、公厕、自然村垃圾收集设施、室外公共文体场所,在居民集中区有些还有路灯设施,有效地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实现贫困群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温饱无忧,更有尊严地生活。
注重制度保障,着力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通过建章立制,把扶贫开发“双到”经验转化成长效机制,做到领导力量更加强、财政扶持力度再加大、扶贫开发成果长效化。
梅州市委、市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各县(市、区)每季度召开一次常委扩大会议,研究扶贫开发工作。
在地方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并逐年递增10%,各县(市、区)按每村不低于50万元的标准把“双到”工作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由市纪委牵头组成专项督查组,将各县(市、区)和市直指导协调单位的任务安排列入电子监察系统,进行全程跟踪、监控,不定期督查督办。
市人大、市政协每年开展三次以上的专题视察活动,让扶贫“双到”工作接受全方位的监督。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动态管理30个先进单位和30个后进单位。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贫困村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梅州在全省率先从40周岁以下、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的优秀青年干部中竞争性选派119名驻村干部,担任挂钩村的村委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
在全国招聘700名大学生“村官”,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工作,力争实现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全覆盖。
注重搭建平台,着力构建社会扶贫新格局梅州市在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过程中,紧紧依靠各级帮扶单位,发动社会各界奉献扶贫。
在2010—2012年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梅州市累计募集扶贫资金3亿多元,省扶贫基金会下达专项扶贫资金7050.79万元,为梅州的民生改善,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丰顺县紫琳慈善基金会捐资5080万元,资助12038名60周岁以上的贫困老人加入农村养老保险;丰顺乡贤林艳和投资3000万元,用于八乡山镇戏潭村改建工程,规划建设258套两层160多平方米农户住房、村民休闲广场、商业街道等。
二、调研工作中,本调研小组共走访了兴宁市叶塘镇石新村。
同时针对每个村也了解了40多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
调研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主要针对扶贫干部和贫困户两类对象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经济改善情况、人居生活水平、政策满意度、幸福感提升情况等,从政策、经济、文化、交通、社保、教育等多角度进行调查了解,全面了解掌握获得落实“双到”政策后,贫困地区的改善情况。
兴宁市叶塘镇石新村,属贫困山区、苦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低下,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全村共有292户、1278人,其中贫困户77户、304人。
依托省林业龙头企业——兴宁树人木业有限公司,发挥兴宁“中国油茶之乡”的品牌效应,引导农户从事高山油茶种植这一生态富民产业。
充分利用该村山地资源,将疏残林地、火烧迹地进行集约化连片开发,建设面积达2000亩的油茶基地,预计3—4年后可挂果投产,将使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依托省级农民示范专业合作社——兴宁市国锋桑蚕专业合作社,组织36户农户规划种植桑苗100亩。
推行实施“小蚕共育、保价收购”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
按当前市价计,每户年可创收4500元以上;依托广东富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发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叶塘“禽畜养殖加工专业镇”的传统优势,规划处于脱贫临界线的62户农户发展养殖业,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养殖白羽肉鸡和优质肉猪,预计每年户均可增收5000元以上。
省政协办公厅帮扶石新村以来,省政协主席黄龙云多次主持召开省政协主席会议、省政协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机关扶贫开发工作,并多次带队深入到村检查指导工作,研究对策、解决问题,强调要坚持“重民生、重实效、重可持续”,在“思想帮扶、生产帮扶、就业帮扶、智力帮扶、救济帮扶”五个方面下功夫,努力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长期致富。
3年来,省政协办公厅突出产业帮扶这一重点,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和种养专业户带领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稳定脱贫致富的扶贫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至2012年上半年,累计落实帮扶资金800多万元,77户贫困户全部提前一年实现稳定脱贫,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实现零的突破,增至5万元。
同时,在黄龙云主席的关怀下,该村正立项改造总投资额达850万元的自来水工程,受益范围由原来的一个村2000多人扩大到两个镇(叶塘镇、合水镇)十四个村2.5万多人,工程建成后将彻底解决兴宁市西北部山区群众的饮水难问题。
省政协办公厅连续两年被评为“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先进单位”,驻村干部周滨被评为全省“扶贫使者”。
不足的地方经过几年的对口扶贫,兴宁市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上了几个台阶。
但扶贫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一)某些村干部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譬如某村在派发树苗、果苗时没考虑到种植时间,本地区的地理环境是否适合种植,气候条件是否适合等因素,仍然发给农户,结果造成失败,打击了种植户的积极性的同时也浪费了不必要的精力和物力。
(二)形象工程的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设立了供村民阅读的文化室,及相关文化场所,但只是个摆设。
譬如某村所设立的文化室,农家书屋却是间空房子,只有标牌,无实际内置与之相呼应。
而有的村虽然各项内置设备,书籍、桌子、椅子的设备齐全,但也依然是个空有盒子的的摆设,没有被村民真正的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