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五章第3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课件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五章第3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课件新版沪科版

(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牛奶密度比真实值__偏__大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3)现要求更精确的测量牛奶密度,请你只在步骤②的 基础上完成实验(只写步骤).
A.将__烧__杯__中__的__部__分__牛__奶__倒__入__量__筒__中___,_读__出__量__筒__中__牛___ __奶__的__体__积__V__0 ;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3. 密 度 的 计 算 公 式 是 ____ρ_=__m_V__ , 基 本 单 位 有 _k_g_/_m_3__、_g_/_c_m_3_.二者的转换关系是_1_g_/_c_m__3=__1_0_3_k_g_/_m_3_.
知识点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 小王测量了五个体积、质量各不相同的铝块,将所 得数据描绘成图.图中能与实验结果吻合的是( D )

最新沪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课时 探究物质的密度》精品教案

最新沪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课时 探究物质的密度》精品教案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3.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求物质密度、鉴别物质.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到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到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和物理意义.2.通过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变化无关.【教具准备】3个塑料杯(或小烧杯)、适量的水、醋、酒精,几组体积大小相同的铝块、铁块、铜块,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天平,量筒,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我们常常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味道等属性来鉴别物质.教师展示1:一杯水和红醋,请学生鉴别.问:你们是如何鉴别的?学生:看物质的颜色.教师展示2:一杯水和酒精,请学生鉴别.问:你们是如何鉴别的?学生:闻气味.多媒体展示一块金属和一块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师它们是纯金的还是镀金的铜条?师引导学生先排除上述的鉴别方法.师如何鉴别它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种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密度.板书课题: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进行新课】知识点1 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师我这里有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如果能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是不是可以判断出哪一个是铁块,哪一个是塑料块?学生思考、交流:①用手掂量一下就可以区分开;②用天平称量(也可以拿出一个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分别把两物块放在两盘中,下沉的那端是铁块.)师回答正确.下面就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帮忙鉴定下.(教师出示一台天平,指导学生演示操作.)师由此可见,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其中铜块、铁块、铝块的体积都是10cm3),研究一下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1.(用多媒体展示).表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启发与指导.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板书:结论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讲解.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猜想与假设:学生甲:体积相同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相等的.学生乙: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针对学生提出的假设,教师要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验证.)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①从以上的猜想出发,取铜、铁、铝等几组物体中的一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物体的体积不同.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测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做出图象,并分别计算每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在实验前,要弄清实验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如分工要明确,严格按照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操作,读数时要认真、细心,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②实验方案: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圆柱体)铁块的质量,将数据记入表格2中,做出图象,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表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铁块、铜块、铝块)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进行测量.)交流与合作: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师在实验中,当铁块2的体积增大为铁块1的2倍,质量也跟着增大为铁块1的2倍;当铁块3的体积增大为铁块1的3倍,质量也跟着增大为铁块1的3倍,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这表明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板书:结论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知识点2 物质的密度师 同学们观察一下铜块组同学的实验数据遵不遵循这样的规律?其它小组同学的呢? 学生: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师 铁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铝的一样吗?还有铜的呢?学生回答:不一样.教师:物质不同,这个比值不同.这就表明这个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属性,因此我们可用这个比值来鉴别物质.这个比值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叫做密度.我们求出来的就是铝、铁、铜的密度.(1)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单位师 密度究竟是什么呢?师生一起分析:我们以第一次实验为例,看看得出密度的过程.我们将铁块1的质量79g 除以体积10cm 3得到的是1cm 3铁的质量,即单位体积铁的质量,所以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常用的单位体积除了1cm 3还有1m 3.板书:(1)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用符号ρ表示.(2)密度的定义式:ρ=m/V 式中:ρ—密度(kg/m 3),m—质量(kg ),V—体积(m 3).(3)密度的常用单位有g/cm 3、kg/m 3,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多媒体展示,得出1g/cm 3=103kg/m 3,g/cm 3是大单位,kg/m 3是小单位.注意: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 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 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 ),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 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 3).1g/cm 3=1×103kg/m 3=1kg/dm 3=1t/m 3.(很多同学认为质量单位kg 比g 大,体积单位m 3比cm 3大,则由质量和体积单位复合而成的密度单位kg/m 3一定比g/cm 3大,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来进行单位换算,1g/cm 3=3633m 101kg 101cm 1g 1--⨯⨯==103kg/m 3,所以g/cm 3比kg/m 3单位大)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要理解公式中ρ、m、V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2)明确ρ、m、V的关系,同一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3)ρ=m/V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密度)值与m及V 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师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同一种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种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多少、体积的多少无关.不能简单地说,物质的密度ρ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跟体积V成反比.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板书:(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质量的多少、体积的多少无关.例题1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小明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1)分析表中实验序号1、2、3或4、5、6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 .(2)分析表中实验序号,可归纳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3)分析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1)在实验1、2、3或4、5、6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对于甲液体来说,还是对于乙液体来说,其体积都随质量增加相同倍数,所以可得结论是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从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1与4、2与5、3与6中的液体体积都相同,但质量不同;(3)比较实验1、2、3和4、5、6可知:甲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是1.8,而乙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是0.80,所以可归纳得出:同种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答案:(1)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1与4、2与5、3与6;(3)同种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同.例题2下列有关质量和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实际是指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B.根据ρ=m/V可知,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C.将密闭容器的气体压缩,密度变大,因此其质量增大D.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余酒精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解析:同一种物质在同种物态下,其密度是不变的,即物质密度的大小与其质量和体积是无关的;公式ρ=m/V只是用来计算密度大小的计算公式,公式中的质量和体积并不是直接决定密度大小的影响因素.生活中的说法:“铁比棉花重”,用物理语言准确地描述应该为: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或等体积的铁和棉花,铁的质量大.固体或液体其内部结构疏密不会因为失掉一部分而发生改变,即自身温度和状态不变时,其密度不变;气体由于能填充所能达到的任何空间,内部结构疏密会随容器容积和自身质量的改变而改变,即:(1)容器容积一定时,气体质量减少,密度减小;(2)气体被压缩,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增大.生活中人们习惯说“铁比木头重”,本意是相同体积的铁和木头,铁的质量大,所以这句话的正确说法应该是铁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故选项A正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质量、体积的变化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故B错误;将密闭容器的气体压缩,密度变大,体积变小,但质量不变,C选项错误;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余酒精的质量和体积减小,但物质种类和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D选项错误.答案:A.【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学习了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单位,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谢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本节教材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先让学生测量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发现它们的质量不等,由此得出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即单位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接着进一步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即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综合上述两种探究的结果,水到渠成引出密度这个物理量.进而介绍密度的相关知识,如单位、定义式.2.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实验,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然后选择小组探究的结果评比,这样可以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体验到自己探究学习的价值和愉悦,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学生励志寄语: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要明白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张就不会再回来。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优秀篇〕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优秀篇〕

§7.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教案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七章第3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单位、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材首先由“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的问题的争论开始,用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内容丰富;对于密度公式和单位的认识,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等活动方式,来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单位;对于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通过三条途径来展开的:一是根据密度的大小比较,来鉴别物质、发现物质;二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质量;三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体积。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

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⑴密度概念的理解。

⑵密度概念的建立。

⑶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01)-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沪科版)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01)-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沪科版)

5.3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01)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沪科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阶段是孩子们探索世界、认知科学的重要时期。

因此,在设计这次科学探究活动时,我力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幼儿们能够初步了解物质的密度概念,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思路是以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让幼儿们能够感受到物质密度的存在,并在实践中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

活动目的是培养幼儿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们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们的观察、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们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难点:让幼儿们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烧杯、水、密度计、浮力球、沙子、玻璃棒等。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包括烧杯、水、密度计、浮力球、沙子、玻璃棒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烧杯,里面装着水,然后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个烧杯里的水有什么特性吗?”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实践操作:每个孩子都会得到一份教具和学具,我会引导他们进行实践操作,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并用密度计测量。

3. 交流分享:我会让孩子们把自己的观察和测量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并引导他们讨论不同物质的密度有什么不同。

5. 课后作业:我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让他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并尝试测量它们的密度。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们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难点:让幼儿们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这次活动的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物质密度小( √ ) 分析:由密度的定义式ρ =m/v ,我们可以得 到,当分母m不变时, 体积v越大,密度ρ 反而越小,
所以我们只能说在质量相等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比如: 铝块 蜡块 质量(g) 27 27 体积(cm3) 10 30 质量/体积(g/cm3) 2.7 0.9
m 2. 公式: V
m=ρV m V= ρ
m:质量
5、密度的物理意义
铁的密度是7.9×103千克/米3的意义是: 每1立方米铁的质量是7.9×103千克 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的意义是: 每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 103千克
ρ
3 3=_____g/cm 3 1.0 × 10 1.0 = ___________kg/m 水
3、甲、乙两球的体积相同,材料不同,当在天平的 左盘放2个甲球,右盘放3个乙球时,天平平衡,则甲、 乙两球( D ) A.质量之比2:3 C.密度之比2:3 B.体积之比2:3 D.密度之比3:2
4、给你一个托盘天平,一只墨水瓶和足量的水,如何测出
牛奶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并写出牛奶的密度的计算表达式.
V1 2 V2 1
当m一定时,
请你来分析判断
(1)由密度公式ρ =m/v知,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与它的体积成反比(
×

分析:密度公式ρ =m/v,表示某种物质的密度是由
它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比值决定的,所以我们说密度是 物质本身的性质,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不能简 单的说物质的密度ρ 与质量m成正比,与体积v成反比。
一、利用比例关系解密度问 题 (1)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
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 ρ 一定,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版)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版)


课堂练习
1.关于用天平、量筒和水测量一个枇杷密度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D ) A.应该先测枇杷的体积,再测枇杷的质量 B.用调好的天平称量时,枇杷应放在右盘 C.所用量筒的分度值越大,测得体积越精确 D.枇杷浸没水中,表面附有气泡,测得密度偏小
2.如图所示,小刚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先用天平称出小 石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 示,再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石块的质量 ___3_9______g,密度为 ___2_._6_×_1_0_3_kg/m3。
③测量烧杯和剩余盐 水的总质量m2。
4. 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装有适量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 的质量m2。 ③测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 ④计算出量筒中的盐水密度ρ=(m1-m2)/V。
5. 实验数据
烧杯和盐水 的总质量
m1/g
烧杯和剩余 盐水的质量
m2/g
量筒中盐水 的质量 m/g
量筒中 盐水的体积
V/cm3
120.7
65.7
55.0
50
6. 计算盐水的密度
根据密度公式 ρ=
m—1-V—m计2算盐水的密度.
ρ=
m1-m2 V
120.—7g-65.70g = 50cm3
=1.1g/cm3
盐水的 密度 ρ/(g/cm3)
1.1
Ⅱ、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6.由不同材料制成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之比m甲:m乙=3:1,体积 之比为V甲:V乙=2:3,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9:2 。
四、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Ⅰ、测量盐水的密度
1.实验原理: ρ m V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一、教学内容1. 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2. 密度公式:ρ=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 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值。

4.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鉴别物质、测量物体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并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密度概念的理解。

2. 密度公式的记忆与应用。

3.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包括天平、量筒、烧杯、不同物质样品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冰块在水中漂浮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密度有何关系。

2. 知识点讲解:介绍密度的概念,讲解密度公式及其含义,让学生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

4. 例题讲解:挑选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密度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测量物体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概念。

2. 密度公式:ρ= m/V。

3.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密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现象,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密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地球物理学、材料科学等。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自主学习提纲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自主学习提纲

第七章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不同的物体其物质一般也不相同。

物体可以根据形状,颜色等
的不同一眼区分开来,物质也可以嘛?有没有很难区分的?
2、体积相同的纯水与盐水,那杯水的质量大?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
等?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3、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
或者相近?
4、说说你是如何用实验判别纯水和盐水的。

5、密度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6、练习
1. 水的密度是____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冰的密度是0.9×
103
kg/m3,一块冰熔化成水时,它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大,则____变小。

2. 甲、乙两金属块体积相等,甲的质量是乙的3倍,则ρ甲=____ρ乙.
3. 石蜡总是浮在水面上,你能想办法用天平和量筒测出它的密度吗?
7、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 比值是 相同 的; 不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 的比值是 不相同 的;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 的密度。 质量 m
密度 = 体积 ρ= V
密度单位:kg/m3
,
g/cm3
密度的单位是复合单位。当质量的 单位取千克(Kg)、体积的单位取立方 米(m3)时,密度的单位为千克每立方 米(Kg/m3)。当质量的单位取克(g)、体 积的单位取立方厘米(cm3)时,密度的 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密度的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 克每立方厘米(g/cm3)。
单位转换: (1)7.9×103㎏/m3= 7.9 g/cm3 (2)2.7
3 g/cm
=
3 2.7×10
3 ㎏/m
3 1×103 1 ρ水=_____________千克/米 =____
克/厘米
3
2.7克/厘米 = 2.7×
3
3
1 千克 1000 1 3 1000000 米 3
=2.7×10 千克/米
相信你能行
1、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读 作 ,其含义 是 。 2、通常说“铁比木头重”其准确的含 义是( ) 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铁的体积比木头大 C、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3、一块砖的密度是1.5 g/cm3 ,把它平 分成两块,每块的密度是( ) A、0.75 g/cm3 B 、1.5g/cm3 C、3 g/cm3 4、关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是一个定值, 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1、用天平称出物块的质量; 2、用刻度尺测出长方体物块 的长、宽、高,计算出体积; 3、计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3节 第1课时 密度的认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3节 第1课时 密度的认识
(来自《点拨》)
知1-讲
【解析】 (1)由 1、2、3 三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质量跟体积 的比值是定值,可以知道二者是成正比关系。 (2)直接观察 6 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相同”和 “不同”,密度的引入就是要反映这个比值, 从而反映物质的一种特性。
(来自《点拨》)
总结
知1-讲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质量与体积 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其比值不同,所以说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4)步骤:
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取形规、体积不同的两木块,用天_平_____刻和度尺
_(_或__量__筒_ )
_________测算质量和体积,并天求平出密度刻。度尺
((2或)取量体筒积)不同的两实心铁块,用______和
_________
(3)数据表格: 〈对比1、2〉
次数 物质
1 木块1 2 木块2 3 铁块1
知识点 2 密度
知2-导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 性质。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密 度这个物理量。
知2-讲
问题
1. 密度的概念是什么? 2. 密度计算公式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字母表达式分别是
什么? 3.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读?
知2-讲
定义 某种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积,得到下列数据:
物质 实验序号 质量m/g 体积V/cm3
1
5
5
1

2
10
10
1
3
20
20
1
4
68
5
13.6
水银
5
136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4.3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使用量筒的方法,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科学意义。

3、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总结归纳间接测量科学量的一般方法。

4、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科学意义加深理解,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有控制误差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策略】本节是在学习质量、密度的概念以及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以测量物质的密度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学会鉴别物质的方法,很好“”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会间接测量一个科学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器材】学生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拴有细线的石块、烧杯、水、小烧杯、盐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请同学们帮我想想办法,如何才能知道这些奖牌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板书:第四学生回答:测量奖牌的密度,然后与密度表对照,就可以知道是哪种材料做成的。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入手,使课堂充满生命力。

让学生感受从生活走向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科学的过程。

二、探求新知:测量物质的密度方法及实验步骤1、提问: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呢?根据的公式是?板书:实验原理:ρ=m/v。

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在实验中应选用哪些测量工具?3、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利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相关知识,请同学回忆天平的使用方法?4、如何测得物体的体积呢?比如长方体、一杯液体、一个不规则的小石块?5、学生自主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请学生观察实验台上的量筒,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mL和cm3之间是什么换算关系?(2)该量筒的测量范围(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图中画出了使用量筒读数时的几种做法。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

初二物理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某某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二、考点点拨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4、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5、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三、跨越障碍1、密度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各种各样的,有的貌似相像,实质上却不相同。

有些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物质自身的性质将其区分开,例如:酒精和水我们可以通过闻两者的气味。

铁块和铜块可以通过两者的颜色进行区分。

但是有些物质根据物质表面的性质不便于区分.例如:铜和金就非常相像,颜色都是黄色。

所以一般我们不容易将其区分开。

银器和不锈钢制品,海水和自来水,有机玻璃和玻璃都不便于区别。

但是我们发现如果取相同体积的海水和自来水时,两者的质量不相等。

即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相等。

同样取相同体积的银块和不锈钢发现质量也不相等。

并且四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不相同。

以上我们研究了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相同,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我们就通过试验加以探究:取质量分别是79g,790g的铁块各一个,取质量为27g,270g的铝块各一个。

分别利用排水法测量各个物体的体积。

从以上我们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

物质不同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相同。

说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个特性。

因为物理学上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密度。

密度:在物理学上,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且能相互区分辨认的一种性质。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力学性质,它表示相同的体积情况下,不同的物质的质量不同的性质;或者说相同质量情况下,不同的物质的体积不同的性质。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说教学过程
• ㈠引入新课
• 列举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质量大小的比较, 如一根铁钉和一个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 依据是什么?列举不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 的质量比较,取一个大木块和一个小铁块, 比较其质量大小,如何比?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体积的不 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相等的。从而导入 新课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 ⑴密度概念的理解。 • ⑵密度概念的建立。 • ⑶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
本节的关键点。
学情
•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 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 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 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 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 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 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 ”。㈡新课教学: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⑴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物质,它的质量 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⑵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对上面的讨论进 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学生的猜想是多种多样的,千奇百怪的,有些 甚至是离谱的,教师要充分给予肯定,并进行适当引导,得出有用的 结论。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为了研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设计的思路如下:⑴选择研究对象:取木块、铁块作为研究对象; ⑵选择器材:实验中应该选择哪些测量工具;⑶实验过程安排:实验 的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怎样收集?⑷实验设计过程中要考 虑到:物质的种类、质量多少、体积大小三个因素。⑷进行实验与收 集证据: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用不同大小的木块、铁块进 织学生围绕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组讨论,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通 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木块体 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就增大几倍,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 体积成正比;铁块也存在同样的结果 。

5.3 科学探究:物体的密度

5.3  科学探究:物体的密度
4.根据公式 m ,计算石块的密度。
v2 v1
实验记录表格:
石块的质 量 m/g
水的体积 V1/cm3
石块和水的总 体积 V2/cm3
石块的体积 V/cm3
石块的密度 ρ/kg·m-3
2、测量液体的密度
2、测量液体的密度
2、测量液体的密度
实验讨论: 以下方法测量的是哪部分盐水的质量?
m1
mmll
V2 V1
3、密度测量的拓展
等体积法测密度(有天平没有量筒)
3、密度测量的拓展
等质量法测密度(有天平没有砝码)
课堂小结
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物质的密度

密度 定义、公式、单位等


形状规则固体

测固体的密度 形状不规则固体

测物质的密度
密度比水小的固体
测液体的密度
1.根据密度公式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实验一:用天平测量具有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体积已知) 体积相同的铜块、铁块、铝块
实验一:用天平测量具有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体积已知)
物体 铜块 铁块 铝块
m/g 89 79 27
V/cm3 10 10 10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实验二:用天平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体积
食用油
酒精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实验三: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测量物体质量
测量物体体积
托盘天平 砝码
不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 刻度尺
获取实验数据
m/g
铁块1 79 铁块2 158 铁块3 237 铜块1 89 铜块2 178 铜块1 267 铝块1 27 铝块2 54

1.4.3物质的密度 2012版

1.4.3物质的密度 2012版

千克/米3 ” 3.密度单位: 国际单位 “ (kg/m3 或kg· -3) m 读作 “ 千克每立方米” 常用: 克/厘米3 ( g/cm3或g· -3 cm 1000 )
换算:
3
1g/cm3
=________kg/m3
1g 0.001kg 3 1g / cm 1000 kg / m 3 3 1cm 0.000001 m
ρ铅>ρ铜>ρ铁>ρ铝 ; ρ盐水>ρ水 >ρ酒精
有人把一瓶酸奶放 入冰箱的冷冻室几 小时。请你根据图 4-24,说说酸奶瓶 发生什么变化,并 对所发生的变化作 出解释。
物质的密度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它 的大小受物质状态、温度等影响。
小结: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 已一定的密度。 2、同种物质密度跟物质的质量、体积大小无 关。
ρ /ρ =m v /m v
1 2 1 2 2
1
五、各种不同题型的计算:
1、求质量、体积、密度之比: 2、物体空心判断和物质混合后密度计算: 例题2:体积为50厘米³ 的铝球质量为54克,问: 铝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若在空心处铸满铁,求它 的总质量是多少? 例题3:铜球和铁球质量相等,体积也相等, 哪个球一定空心? 例题4:体积相同的铁和铝混合,求混合后的密 度是多少?
木块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取形状规则、体积不同的两木块,用 天平 和 刻度尺(或量筒) 测算质量和体积, 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2)取体积不同的两实心铁块,用 天平 和 刻度尺(或量筒) 测算质量和体积,并求出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真实数据
(3)数据表格: 次数 物质 质量(m/g) 体积(V/cm3) 比值 m / V

科学-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科学-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

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新授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教师拿出一杯水,一杯酒精,一块铜,一块铝,一块肥皂、一块泡沫、要求学生鉴别。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出发,通过生活中的常识,通过观察和学生亲自的体验,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物理有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再拿出两块大小不同并且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地断定它们是同种物质?教师可以指出:单凭气味和颜色这些明显的特性来鉴别物质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研究物质的一种隐蔽的特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长生困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什么一样?那么怎样知道哪个是肥皂、哪个是泡沫呢?它们的质量、体积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2、探究实验①提出问题将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橡皮泥)分割成两半,其中体积被分割成了两半,物质的质量也被分割成了两半,通过以上的体验和实验感知到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设置疑问,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

②猜想与假设尝试根据经验和以有知识对问题提出猜想:想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也是原来的两倍。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A1《第三节 科学探究 物质的密度》学情分析方案

A1《第三节 科学探究 物质的密度》学情分析方案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情分析方案
基本信息
县(市、学校姓名学科物理
区)
能力维度
J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J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教学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教学主题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种特 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 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洁计算。
(5)用试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学问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乐观 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学问或现象 产生关注。
教学重点
2.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提升 学情分析效率。
本节安排了3个试验探究,主要是想培育学生通过观察和试验,收集记 录试验信息的能力,以及设计试验和在试验现象中发觉物理问题的 能力,进而让学生体验到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 …进行试验与收集试验证据等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试验探究, 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与他人交流的意识 和能力.
学情分析实践 方案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进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 辑思维能力进展水平不高,学生己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 活经验,己初步把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 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试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 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试验、讨论、辨析和训 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兖州市十八中学八年级五班李宁
1.(P122-124)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①提出问题:怎样区分不同
种物质?/不同种物质有何不同性质?
②制定计划………质量作比较。

③收集证据(表格)
④结论:a同种物质,体积越大,密度越大,体积与质量成正比。

b(P124)同种物质………是恒定的c不同种物质………是不同的。

2.(P124)在物理学中………密度。

其符号为ρ
3.密度是反应物质疏松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4.(P124)密度的单位………(g·cm﹣³)1g/cm³=10³kg/m³
5.(P124)密度的计算公式其变形为m=ρ·V V=m÷ρ对公式
ρ=m/v的理解:⑴针对同种物质而言,ρ是一个定值,与物体的m·V无关⑵针对不同种物质而言,当m一定时,ρ与V成反比;
当V一定时,ρ与m成正比。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
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7.观察ρ表可得出的规律:①不同物质,ρ一般不同,②同种物质,
不同状态,ρ一般不同,如:冰与水③个别不同物质,ρ相同,如煤油与酒精④固体的ρ一般比液体的ρ大,液体的ρ一般比气体的ρ大⑤在液体中,水银的ρ最大
8.密度是物质的一个特有属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
般不同,因此,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