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_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质量与密度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课程标准 科学内容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关的物理现象。

科学探究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层,本节可以看成是质量的深化和延续,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一种探索,同时也是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重要基础。

学生现状分析: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 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液体、固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 同时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欠缺,为此,在本节课密度概念教学时,我将难度分解,逐层递进,分段探究,各个击破的方式方法,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密度概念。

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的公式、单位;3、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4、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2、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法和学法:教法:科学探究,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个演示实验器材:纯水、盐水、酒精各一杯、托盘天平,相同体积的铝块2个,铜块1个,塑料泡沫1块。

分组实验器材:天平(9架),砝码(9盒),量筒(9个),刻度尺,烧杯;铜块组(3):体积不同铜块3块;铝块组(3):体积不同的铝块3块;水组(3):适量的水。

《第四章第3节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3节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物质的密度,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真正理解密度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并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准备好测量质量的工具(如天平)、测量体积的工具(如量筒或水杯)、不同种类的物质样本(如水、金属块、塑料块等)。

2.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密度概念、密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的教学课件。

3. 教室布置:设置实验教学区域,确保每个学生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并准备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教师首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水、油、木头等,询问学生它们的不同特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引出“密度”这一概念。

2.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与密度相关的故事或实验,如“沉浮的秘密”,让学生明白密度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探究欲望。

二、新课内容展示1. 概念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密度的概念,包括密度的定义、单位及其换算等。

通过图示、实物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这一抽象概念。

2. 实例分析:教师结合教材中的实例,分析不同物质的密度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如,通过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解释为什么有些物质会浮在水面上。

三、互动探究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如不同密度的液体、物体等),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特点。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2. 互动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探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_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执教者指导教师学情分析学生对物质的比较直观的特性容易认识,如颜色、味道、气味、硬度等,但对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感到抽象,难以理解。

根据以往经验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了密度的公式以后,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有关,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这种认识甚至在学过密度知识很长一段时间后再一些学生脑海仍然根深蒂固,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物理公式往往只从数学角度分析,忽视了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这一建立密度概念的基础。

因此做好实验,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并经历比较分析数据的过程,是从根本上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途径。

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情景创设导入新课的学习,然后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的进行情景创设,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定义、公式、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探索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分组探究用时过长,没有反馈练习,不能知道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材分析本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

本节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实验设计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实验所选择的仪器以及实验要测定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进行表格设计、以及动手操作。

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探究物质的密度01知识管理1.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实验图像:结论: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2.密度定义: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的________与该物质的________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用字母________来表示.定义式:________.单位:________或________.单位意义:如某牛奶的密度为 1.03×103kg/m3,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还等于________g/cm3.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02基础题1.(湘西中考)一瓶矿泉水被小华喝了一半,则剩下部分水的密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2.(钦州中考)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是()3.如图是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B .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C .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D .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4.关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B .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不同种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C .不论是不是同一种物质,质量大的密度肯定大D .体积相同时,密度大的质量就大,密度小的质量就小5.(眉山中考)有一体积为20 cm 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B .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 kg/m 3C .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1/6D .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4×103 kg/m 3 6.构建密度的概念. 表 格实验 次数物体 m/g V/cm 3 (m/V)/ (g/cm 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0.5 4松木21020________结论①请将空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①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的①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的①由此实验可初步认为________________能反映物质一种属性,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其定义是:________的某种物质的________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________(填“无关”或“有关”)7.(临沂中考)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C.甲的密度比乙的大D.乙的密度为1.25×103 kg/m38.(临沂中考)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李红想测出项坠密度.制作如下实验计划: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游码移到称量标尺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①将项坠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液面示数;①将项坠放在左盘中,往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读出质量;①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液面示数;①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项坠的密度.测量项坠密度的实验顺序正确的是()A.①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 D.①①①①①9.氧气瓶是用于因缺氧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脏及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以缓解其缺氧症状,也可用于保健吸氧或紧张脑力劳动及体力劳动后疲劳的快速解除.氧气瓶里的氧气用去一半后,剩余氧气的质量、体积、密度如何变化()A.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小C.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D.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10.(北海中考)如图1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A.乙,丙,甲B.甲,丙,乙C.甲,乙,丙D.丙,乙,甲11.(安徽中考)2016年5月,科学家又发现了9颗位于宜居带(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的行星.若宜居带中某颗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6倍,体积为地球的8倍,则它的密度与地球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行星与地球均看作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12.(大连中考)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配砝码)、不同体积的木块若干.甲乙(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静止后如图甲所示,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2)实验次数123456物质种类相同体积V/cm3102030405060质量m/g51015202530(3)分析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使该探究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4拓展题13.(临沂中考)在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同学们选取的器材有:石块、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水、细线.(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2)将石块放入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质量为________g;(3)将石块放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中前后液面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第2课时密度计算习题课01基础题1.(张家界中考)如图是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线,则由图线可知()A.ρ1>ρ2>ρ3B.ρ1<ρ2<ρ3C.ρ1=ρ2=ρ3D.无法判断2.(扬州中考)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A.50 mm3B.50 cm3C.50 dm3D.50 m33.一次需要量出100 g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最合适的量筒是()A.量程100 ml,分度值2 mLB.量程500 ml,分度值50 mlC.量程250 ml,分度值5 mlD.量程400 ml,分度值l0 ml4.甲、乙两立方体的边长之比是2①1,质量之比是4①3,那么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A.3①8 B.4①6C.1①6 D.2①35.(滨州中考)我国研制出一种被称为“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密度仅为0.16 mg/cm3,如图为一块100 cm3的“全碳气凝胶”放在一朵花上,该“气凝胶”的质量为________g.6.横沙岛东滩正在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疏浚出来的长江沙土进行围垦造陆.若要围垦标高5米、面积为480平方公里(合4.8×108m2)的工业用地,求:需使用长江沙土的质量m.(已知长江沙土的密度ρ沙=1.5×103 kg/m3)7.有一块质量为9 kg的冰块,密度为0.9×103 kg/m3.(1)求冰块的体积.(2)若冰块吸热后,有3 dm3的冰熔化成水,水的质量为多少千克?(ρ水=1.0×103 kg/m3,ρ冰=0.9×103 kg/m 3)02 中档题8.(广州中考)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A .甲瓶液体质量较大B .乙瓶液体质量较大C .乙瓶液体密度较大D .两瓶液体密度相等9.(济宁中考)一间15 m 2的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ρ空气=1.29 kg/m 3)()A .一支粉笔B .一瓶矿泉水C .一名中学生D .一辆轿车10.(南京中考)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①ρ乙为()A .1①2B .2①1C .4①1D .8①111.(梅州中考)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A .3①4B .4①3C .2①1D .1①212.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为6 kg/m 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13,则瓶中剩余氧气的密度为()A .4 kg/m 3B .6 kg/m 3C .2 kg/m 3D .无法确定13.(邵阳中考)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 3103050A.3.0×103 kg/m 3 10 g B .1.7×103 kg/m 3 10 g C .1.4×103 kg/m 3 20 gD.1.0×103 kg/m320 g14.(安顺中考)小强想测量一个底面积为10 cm2的长方体木块的密度.他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高,如图甲所示,则木块高________cm.用托盘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调节天平时,先将游码移至标尺“0”刻度线,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____________.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木块质量为________g,密度为________kg/m3.15.(南充中考)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 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其总质量为320 g,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290 g.(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ρ水=1.0×103 kg/m3)03拓展题16.泸州是世界级白酒产业基地,是国内唯一拥有两大知名白酒品牌的城市,是中国著名的酒城.如图为泸州生产的名酒“国窖1573”,包装上注明的净含量为500 mL,酒精度为52%(酒精度指的是酒精体积和这瓶酒的总体积比),(已知酒精密度ρ酒=0.8×103kg/m3,水的密度ρ水=1×103 kg/m3;计算时酒的成分只考虑水和酒精,其余不考虑)求:(1)生产这瓶酒所需要的酒精质量是多少?(2)这瓶酒的质量是多少?(3)粗略的算出这瓶酒的平均密度是多少?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探究物质的密度知识管理1.一定的不同的 2.质量体积ρρ=mV kg/m3g/cm3 1 m3牛奶的质量为1.03×103 kg 1.03基础题1.C 2.B 3.B 4.D 5.B 6.0.5①相同①不同①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单位体积质量无关中档题7.D8.A9.D10.A11.3①412.(1)右(2) (3)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4)换用两种不同的物质,按相同的步骤再做两次实验拓展题13.(1)右 (2)27.4 (3)2.74×103第2课时 密度计算习题课基础题1.A 2.C 3.C 4.C 5.0.016 6.已知,围垦标高5米、面积为480平方公里(合4.8×108 m 2)的工业用地,围垦的体积:V =Sh =4.8×108 m 2×5 m =2.4×109 m 3 由ρ=mV 可得,需使用长江沙土的质量:m =ρ沙V =1.5×103 kg/m 3×2.4×109 m 3=3.6×1012 kg =3.6×109 t 7.(1)由ρ=m V 可得,冰块的体积:V =m ρ=9 kg 0.9×103 kg/m 3=0.01 m 3 (2)因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状态无关,所以,冰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和冰的质量相等,则水的质量:m 水=m 冰=ρ冰V 冰=0.9×103 kg/m 3×3×10-3 m 3=2.7 kg中档题8.C 9.C 10.D 11.C 12.A 13.D 14.2.50 中央刻度线 14 0.56×103 15.30 3 拓展题16.(1)500 mL 酒中含酒精的体积:V 酒精=500 mL×52%=260 mL =2.6×10-4 m 3 由ρ=m V得酒精质量:m 酒精=ρ酒精V 酒精=0.8×103 kg/m 3×2.6×10-4 m 3=0.208 kg (2)白酒中水的体积:V 水=500 mL -260 mL =240 mL =2.4×10-4 m 3 水的质量:m 水=ρ水V 水=1.0×103kg/m 3×2.4×10-4 m 3=0.24 kg 白酒质量:m =m 水+m 酒精=0.24 kg +0.208 kg =0.448 kg (3)这瓶酒的平均密度:ρ=m V =0.448 kg 500×10-6 m 3=0.896×103 kg/m 3 课后反思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物理,同样物理也离不开生活。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概念,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物质密度,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处理实验数据,理解密度概念。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水、待测物质(如金属块、木块、塑料块等)2. 多媒体素材:包括密度表、实验操作步骤视频、密度概念动画等。

3. 课堂互动工具:用于学生互动、交流实验结果,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密度的基础概念,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等工具测量物质的密度,以及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和解释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1. 引入密度概念教师首先通过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和体积,引导学生发现密度这一概念,并解释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 实验准备教师介绍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水、待测物质(如金属块、木块等)。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实验器材。

3. 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实验步骤,并详细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1)使用天平测量待测物质的质量;(2)用量筒测量待测物质的体积;(3)计算待测物质的密度;(4)重复实验,得到多组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待测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从而得出密度的计算公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以及密度的单位。

5. 实验讨论与总结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师总结密度概念和测量方法,并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的重要性。

6. 家庭作业学生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写出测量密度报告,并思考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_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一:测量石块的密度设计:一、实验要求1、对天平和所选量筒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3、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补充完整,并将测得的数据和最后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二、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三、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步骤1、观察托盘天平和量筒,将观察结果填入空格处天平:称量:分度值:。

量筒:量程:分度值:。

2、调节天平:将游码置于__________________,调节_____________,直至横梁_____________.3、测出石块的质量m4、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5、将石块浸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6、石块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五、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并实验数据填入表格,计算石块的密度六、写出一条实验过程中可能导致误差的操作实验二:测量盐水的密度设计:一、实验要求1、对天平和所选量筒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3、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补充完整,并将测得的数据和最后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二、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三、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步骤1、观察托盘天平和量筒,将观察结果填入空格处天平:称量:分度值:。

量筒:量程:分度值:。

2、调节天平:将游码置于__________________,调节_____________,直至横梁_____________.3、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4、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5、测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6、盐水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五、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计算盐水的密度六、写出一条实验过程中可能导致误差的操作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用天平测物体质量,但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收集整理等方面的能力训练还是不多。

初中物理_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

2、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形状的体积的方法。

2、学习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使用的器材:盐水、形状不规则小铁块、天平、烧杯、量筒、细线、水。

<课前预习>1、天平的使用:完成下列问题一放:把天平放在二调:先把游码移动到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三测:把物体放在盘,把砝码放在2、量筒的使用:(右图展示)(视频反馈)1、这个量筒是__________单位表度的(ml或cm3)2、这个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______ml3、量筒的分度值是_______ ml4、图中哪一种读数方法正确?A B C3、密度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看出要测物质的密度必须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物理量。

<课内探究>一、探究一:(导入)我手中有一杯盐水,请你利用手中的器材把它的密度测出来?(一)选择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计思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整理实验器材。

(四)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上面的表格中。

(五)分析与论证与小组讨论,为使测量结果更精确,我们应该怎么做?反馈提升: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方案。

下表是甲乙两同学在做“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盐水密度”采用方案________测出ρ盐水的值比较准确,这是因为另一方案中,物理量的测量值误差太大,使得ρ盐水的值偏________(填“大”或“小”)二、探究二:测铁块的密度(一)选择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密度》教案反思范文

《物质的密度》教案反思范文

《物质的密度》教案反思《物质的密度》教案反思范文上完这节课,我发现有很多教法值得我这位去研究去探究。

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来表达一下我的感受:一、目标。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解决《密度》这个抽象的概念怎么在七年级第一学期中教学,并让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本来在八年级就是很困难的一节课,如何深入浅出地教给七年级学生是我考虑的最大问题。

我采取的办法就是不能过于理论化,尽量通过生活和实验,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总结。

教学目标的设置因而显得很简单,就是围绕密度的定义来展开,中间穿插公式和单位。

上完后感觉比较顺畅,课堂的总体感觉很自然,学生也积极地参与了,问题也能很好地解决了。

至于情感目标和方法,我觉得都体现的很明显,如分组实验、数据分析等。

二、引入。

听过很多的课,也看过很多的引入。

很多老师一般都会以图片、音乐或者实验来创设一个情景来引入一堂课的主题。

密度这堂课很抽象,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社会热点问题来作为情景引入。

我特意从学生好胜的心理出发,找到身边的小问题入手,很好地解决了引入的问题,让学生的兴致一下子提了上来。

我在引入上下的功夫是我最近经常摸索的,我基本上都没有搞什么的花样和噱头,都是自自然然地,不经意地进入课堂学习。

三、语言。

本节课我除了引入之外,特体在语言上下了一番功夫,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怎么样才能是课堂气氛经久不衰,是我课前考虑最多的。

在平时的课堂中,特别是很多新教师,往往不去考虑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或者怎么样说才能培养学生认知的发展。

有时候很啰嗦的讲了一大堆,但都是废话。

无法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但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很多技巧,比如说在讲密度意义的时候,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下去,采用填空的形式由简单到复杂,有直观到抽象使学生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理解掌握了较难的知识点包括:“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也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等等这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

再比如说密度概念的提出,似乎没有我的“功劳”,都是由学生自己概括出来。

初中物理_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执教者指导教师学情分析学生对物质的比较直观的特性容易认识,如颜色、味道、气味、硬度等,但对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感到抽象,难以理解。

根据以往经验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了密度的公式以后,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有关,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这种认识甚至在学过密度知识很长一段时间后再一些学生脑海仍然根深蒂固,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物理公式往往只从数学角度分析,忽视了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这一建立密度概念的基础。

因此做好实验,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并经历比较分析数据的过程,是从根本上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途径。

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情景创设导入新课的学习,然后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的进行情景创设,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定义、公式、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探索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分组探究用时过长,没有反馈练习,不能知道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材分析本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

本节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实验设计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实验所选择的仪器以及实验要测定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进行表格设计、以及动手操作。

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探究物质的密度01知识管理1.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实验图像:结论: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2.密度定义: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的________与该物质的________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用字母________来表示.定义式:________.单位:________或________.单位意义:如某牛奶的密度为 1.03×103kg/m3,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还等于________g/cm3.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02基础题1.(湘西中考)一瓶矿泉水被小华喝了一半,则剩下部分水的密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2.(钦州中考)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是()3.如图是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B .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C .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D .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4.关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B .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不同种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C .不论是不是同一种物质,质量大的密度肯定大D .体积相同时,密度大的质量就大,密度小的质量就小5.(眉山中考)有一体积为20 cm 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B .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 kg/m 3C .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1/6D .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4×103 kg/m 3 6.构建密度的概念. 表 格实验 次数物体 m/g V/cm 3 (m/V)/ (g/cm 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0.5 4松木21020________结论①请将空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①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的①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的①由此实验可初步认为________________能反映物质一种属性,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其定义是:________的某种物质的________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________(填“无关”或“有关”)7.(临沂中考)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C.甲的密度比乙的大D.乙的密度为1.25×103 kg/m38.(临沂中考)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李红想测出项坠密度.制作如下实验计划: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游码移到称量标尺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①将项坠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液面示数;①将项坠放在左盘中,往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读出质量;①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液面示数;①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项坠的密度.测量项坠密度的实验顺序正确的是()A.①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 D.①①①①①9.氧气瓶是用于因缺氧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脏及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以缓解其缺氧症状,也可用于保健吸氧或紧张脑力劳动及体力劳动后疲劳的快速解除.氧气瓶里的氧气用去一半后,剩余氧气的质量、体积、密度如何变化()A.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小C.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D.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10.(北海中考)如图1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A.乙,丙,甲B.甲,丙,乙C.甲,乙,丙D.丙,乙,甲11.(安徽中考)2016年5月,科学家又发现了9颗位于宜居带(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的行星.若宜居带中某颗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6倍,体积为地球的8倍,则它的密度与地球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行星与地球均看作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12.(大连中考)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配砝码)、不同体积的木块若干.甲乙(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静止后如图甲所示,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2)实验次数123456物质种类相同体积V/cm3102030405060质量m/g51015202530(3)分析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使该探究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4拓展题13.(临沂中考)在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同学们选取的器材有:石块、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水、细线.(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2)将石块放入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质量为________g;(3)将石块放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中前后液面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第2课时密度计算习题课01基础题1.(张家界中考)如图是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线,则由图线可知()A.ρ1>ρ2>ρ3B.ρ1<ρ2<ρ3C.ρ1=ρ2=ρ3D.无法判断2.(扬州中考)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A.50 mm3B.50 cm3C.50 dm3D.50 m33.一次需要量出100 g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最合适的量筒是()A.量程100 ml,分度值2 mLB.量程500 ml,分度值50 mlC.量程250 ml,分度值5 mlD.量程400 ml,分度值l0 ml4.甲、乙两立方体的边长之比是2①1,质量之比是4①3,那么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A.3①8 B.4①6C.1①6 D.2①35.(滨州中考)我国研制出一种被称为“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密度仅为0.16 mg/cm3,如图为一块100 cm3的“全碳气凝胶”放在一朵花上,该“气凝胶”的质量为________g.6.横沙岛东滩正在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疏浚出来的长江沙土进行围垦造陆.若要围垦标高5米、面积为480平方公里(合4.8×108m2)的工业用地,求:需使用长江沙土的质量m.(已知长江沙土的密度ρ沙=1.5×103 kg/m3)7.有一块质量为9 kg的冰块,密度为0.9×103 kg/m3.(1)求冰块的体积.(2)若冰块吸热后,有3 dm3的冰熔化成水,水的质量为多少千克?(ρ水=1.0×103 kg/m3,ρ冰=0.9×103 kg/m 3)02 中档题8.(广州中考)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A .甲瓶液体质量较大B .乙瓶液体质量较大C .乙瓶液体密度较大D .两瓶液体密度相等9.(济宁中考)一间15 m 2的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ρ空气=1.29 kg/m 3)()A .一支粉笔B .一瓶矿泉水C .一名中学生D .一辆轿车10.(南京中考)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①ρ乙为()A .1①2B .2①1C .4①1D .8①111.(梅州中考)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A .3①4B .4①3C .2①1D .1①212.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为6 kg/m 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13,则瓶中剩余氧气的密度为()A .4 kg/m 3B .6 kg/m 3C .2 kg/m 3D .无法确定13.(邵阳中考)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 3103050A.3.0×103 kg/m 3 10 g B .1.7×103 kg/m 3 10 g C .1.4×103 kg/m 3 20 gD.1.0×103 kg/m320 g14.(安顺中考)小强想测量一个底面积为10 cm2的长方体木块的密度.他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高,如图甲所示,则木块高________cm.用托盘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调节天平时,先将游码移至标尺“0”刻度线,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____________.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木块质量为________g,密度为________kg/m3.15.(南充中考)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 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其总质量为320 g,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290 g.(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ρ水=1.0×103 kg/m3)03拓展题16.泸州是世界级白酒产业基地,是国内唯一拥有两大知名白酒品牌的城市,是中国著名的酒城.如图为泸州生产的名酒“国窖1573”,包装上注明的净含量为500 mL,酒精度为52%(酒精度指的是酒精体积和这瓶酒的总体积比),(已知酒精密度ρ酒=0.8×103kg/m3,水的密度ρ水=1×103 kg/m3;计算时酒的成分只考虑水和酒精,其余不考虑)求:(1)生产这瓶酒所需要的酒精质量是多少?(2)这瓶酒的质量是多少?(3)粗略的算出这瓶酒的平均密度是多少?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探究物质的密度知识管理1.一定的不同的 2.质量体积ρρ=mV kg/m3g/cm3 1 m3牛奶的质量为1.03×103 kg 1.03基础题1.C 2.B 3.B 4.D 5.B 6.0.5①相同①不同①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单位体积质量无关中档题7.D8.A9.D10.A11.3①412.(1)右。

《第3节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3节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观点,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能够根据密度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理解密度的测量意义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密度的观点和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密度的测量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图表和相关问题。

2. 准备实验器械,包括天平、量筒、已知体积的物体等。

3. 准备一些练习题和案例,供学生实践和稳固所学知识。

4. 确保教室设备齐全,能够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引出密度观点,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

2. 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目标地进行学习。

(二)探究活动1. 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干系(1)要求学生准备不同(如:铁、铜、铝、塑料、木块等)的物体,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

(2)通过实验数据得出初步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3)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密度观点: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 探究不同物质密度大小比较方法(1)通过实验比较几种物质的密度大小。

(2)分组讨论,总结出比较不同物质密度大小的方法。

(三)应用拓展通过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确定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干系等。

(四)小结与作业1.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密度观点及密度的应用。

2.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进一步稳固密度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观点,掌握密度公式,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干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树立周密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密度公式,通过实验探究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干系。

初中物理_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密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换算关系。

3.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换算及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概念【评价设计】1、通过板块一的交流展示,检查学生目标一的达成情况。

2、通过板块二的自学提问、课堂小测,检查学生目标二的达成情况。

3、通过板块二的5、课堂小测,检查学生目标三的达成情况。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木块、铝块、橡皮快若干,水、糖水、啤酒、酒精各一杯。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导入 1.考考学生的鉴别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桌上的盛水、糖水、啤酒、酒精的四个杯子,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鉴别区分它们?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人们可以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2.老师在集市上花了100元买了一个金戒指,我想鉴别一下它是不是纯金的,用刚才的物质的这些特性进行鉴别,能行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种物质新的特性,利用这种特性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目标通过探究知道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教学内容1、提出问题:(1)(大屏幕出示)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和铁块,它们的1.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同种物质,在一定的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的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________。

2. 一块冰全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体积密度。

3、一杯盐水,用掉一半,剩下的半杯盐水()A.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 B.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4、由密度公式ρ= m/v可知 ( )A、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C、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D、以上都不对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课堂小结】学生自主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初中物理_密度及密度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密度及密度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密度以及密度的应用》学情分析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此前已有大量的生活体会和感受;“陌生”是因为作为物理概念,有特定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了解物体的常规属性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天平。

天平是精密的仪器,量筒和量杯属于易碎量具,学生一方面喜欢动手操作实验,求知欲强,另一方面尚不具备使用它们时所应有的的细心和耐心。

对于密度知识,学生虽然不知道其科学概念,但在生活中已有不少与密度有关的体验。

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是可以领悟的。

这部分知识的复习应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然后在正确使用天平与量筒测量质量与体积的实验中学习基本的测量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对物理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的观念,进而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用比值的方法认识密度的意义,引导学生在科学的密度概念和丰富多彩的与密度有关的现象之间构建桥梁,进而领悟物质的属性的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学好本节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这堂复习课既是质量知识的进一步深入,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作了拓展,并为复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作了准备。

效果分析本节复习课打破了传统的复习课方式,以新的角度将知识梳理、知识应用、知识拓展等多个环节融会贯通。

激发了学生复习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知识结构的建立既要抓住联系又要把握区别,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是所复习知识的升华与再现,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收获和体会,让知识点真正的系统化、条理化达到入心入脑的目的。

复习课的前两个环节“回忆”和“梳理”通过小组讨论即时问答等方式圆满解决,课堂通过智慧教室系统让学生现场问卷答题反馈,效果很好。

第三个环节是“应用”,通过生活中的片段和视频来使学生饶有兴趣的整体把握知识,让学生做到复习到位,没有遗漏,因为没有细节支撑的整体是非常单薄的,我们还要总结出概念和规律的细节地方,在学生掌握的薄弱点或知识的重难点等地方也要进行细化,还要把书变厚,因此我又安排了填空训练题来达到这一目的,查漏补缺,落实细节。

初中物理_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过程设计课后提升1、某⼯⼚⽣产酒精,技术员采⽤抽测酒精密度的⽅法对酒精检查,技术员⼩张做如下实验:⑴⽤调好的天平测量盛有酒精的烧杯的质量,测的总质量是103.6g 。

⑵把烧杯中的⼀部分酒精倒⼊量筒中,酒精的体积如图中的⼄所⽰。

⑶⽤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酒精的质量,天平上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下图的甲。

甲把步骤⑴、⑵、⑶中测量的数据填如下⾯的表格中,求出酒精的密度。

烧杯和酒精的质量m/g 烧杯和剩余酒精的质量m/g 量筒中酒精的质量m/g 量筒中酒精的体积V/cm 3被测酒精的密度ρ/(g.cm -3)实验评估:某技术员⼩刘在测量酒精的密度时采⽤了下列操作步骤:⑴⽤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 1⑵在烧杯中装⼊适量的酒精,⽤天平测量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m 2⑶将烧杯中的酒精倒⼊量筒,读出量筒中酒精的体积V⑷根据计算密度的表达式ρ=m 2-m 1/V ,计算酒精的密度。

请你对⼩刘和⼩张两⼈的测量进⾏评估,你认为谁的⽅法产⽣的误差⼩?并对你认为误差较⼤的操作⽅法进⾏分析,说明误差主要产⽣在哪⾥?50g10g 5g 0 1 2 3 4 5克 1020 30 40 50 mL学情分析学⽣在前⾯已经学习了⽤天平测物体质量,但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收集整理等⽅⾯的能⼒训练还是不多。

在本节学习了⽤量筒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之后,学⽣在⽼师的指导下有能⼒⾃主完成本实验。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质量、密度的概念和密度计算公式后进⾏的,内容包括了量筒的使⽤、测盐⽔和不规则物块的密度这些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的是让学⽣掌握利⽤密度的公式ρ=m/ν去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所以本节课起到了巩固上节课内容的作⽤,同时也是密度知识具体应⽤的⼀种体现,充分体现新课标“从⽣活⾛向物理,从物理⾛向社会”这⼀理念。

在学本节课开始,同学们⾸先认知了量筒,并学习了⽤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法,⽽⽤量筒测不规则⼩⽯块的体积是⼀种新⽅法,即等量占据空间的替代⽅法,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体会到这种⽅法对于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培养学⽣动⼿操作的兴趣,学好这种⽅法有助于以后浮⼒知识的学习,所以这⼀环节可做难点学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4.对学生的实验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探究法、分组合作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体系。
4.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习惯;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3.然后,逐步展开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步骤,强调操作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
4.最后,通过讲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技巧。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巩固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质量和体积的基本概念,以及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其与实际物体联系起来;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对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不足,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
3.对误差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不够了解,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物理_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对“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的理解。

为突破这一难点,从导入到实验探究都紧紧围绕性质展开。

本节课的重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通过探究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等,引导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比的不变性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从而引入密度的概念。

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等知识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类比速度,建构密度。

对公式的运用设计了求木制哑铃和铁质哑铃的质量,既练习了公式又与前面导入相呼应。

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1、2,活动1、2达成目标1。

2.通过活动2达成目标2。

3. 通过活动3,反馈练习达成目标3。

4.通过活动4、5,反馈练习达成目标4。

5. 通过问题1、2,活动2达成目标5。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每天锻炼一小时”是国家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目的是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的体能比赛。

活动1:举哑铃比赛请两位同学参加比赛,规则是相同时间内将哑铃举起次数多者获胜。

准备两对哑铃:女生举木制哑铃,男生举铁制哑铃.比赛结束后解释这两个哑铃体积相同,同学们通过比较既强调体质锻炼的重要性,又通过体验活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质量进行了区分,这其实与物质另一个特性“密度”有关。

导入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探究新知板块一、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提出问题】问题1: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如果一个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你认为质量可能会有怎样的关系?如果恰好也是2倍的关系接着追问如果体积是另一个的3倍,你认为质量会是它的几倍?进而提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猜想与假设】猜想是否成立,还要经过实验的验证。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组同种材料做成体积不同的物块问题2:要完成本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用什么工具测量?说明自己的方案,然后进行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活动2: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及时把测量的数据填到学案的表格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情分析
1.认知水平
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
认识;从天平与量筒的使用过程中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
通过对前几章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测量的基础,已经掌握了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在生活中也具备了应用物质的颜色、气味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2.学龄特点
初中生的独立意识较强,情感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较大;思维
特点已经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将数学中浅显的比例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理解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有些困难,所以本节课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效果分析
本节课运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出密度的定义,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是一定值,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突出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设计的教学内容层次由浅入深,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基本完成了教学预设的各项问题,在提问时基本照顾到了80%左右
的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度超过90%。

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中绝大多
数能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在随堂巩固环节,出错率在20%以内
因本节课实验操作较多,学生感悟知识的过程长所以在练习巩固方面安排时间有些少一些学生对密度的理解不是很透彻,这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提高。

这节课整体来讲比较顺利的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让学生理解物质特性这一概念。

通过和生活中学生已有的错误前概念相联系,引导学生加深概念的理解。

通过所学的知识试着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实验,个别对操作技能没有掌握到位的同学,也得到了提高。

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问题、疑虑、错误,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整个课堂让学生充分的交流,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在学习中重走科学家的探索之路,并让一定程度的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三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知识点相比,知识的内容较为深入,对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本节即是质量和体积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以后学习压强、浮力的基础。

本节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渗透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比值定义法。

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许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来定义的新物理量。

例如,速度、热值等,他们都是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物体或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又都是用“比”的形式来表达的。

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一)设计方案
测量什么物理量?需要什么器材?(二)收集证据
(三)得出结论:。

二.密度
1.密度的公式:,单位:
符号:.国际单位:符号:2.第一次测得的实验数据
(1)求物体的密度为多少g/cm3
(2)该物体的密度是多少kg/m3,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1 g/cm3= kg/m3
评测练习
判断一下:
1、大铝块的质量为4㎏,小铝块的质量为1㎏,则大铝块的密度大于
小铝块的密度。

()
2、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酒精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
相信你能行
看谁做的准又快
3、通常说“铁比木头重”其准确的含义是()
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铁的体积比木头大
C、铁的密度
比木头大
4、一块砖的密度是1.5 g/cm3,把它平分成两块,每块的密度是()
A、0.75 g/cm3 B 1.5g/cm3C、3 g/cm3
5、关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是一个定值,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课后反思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是学生学习了质量和体积的测量基础上,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得到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所以科学探究,学生实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的基
本思路。

探究的动因源于问题,探究的功效在于教师的恰当的引导,探究的成果在于学生的努力。

由于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直观化的实验,充足的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所以本节课的引入并没有按照课本上的步骤进行,而是通过邹城看庄镇的特产土豆来引入,把同一个土豆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让学生看到土豆的质量和体积等的不同,再通过砝码形象直观地意识到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着某种具体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这样学生很明确本节的目的,和实验仪器以及实验过程,实验探究起来更自然。

这一节需要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1)让学生根据他们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引出密度的意义;
(2)根据密度的意义让学生自己得出密度的概念;
(3)能联系生活中的许多东西理解密度的概念;
(3)会根据密度的公式推出密度的单位;
(4)要有一定的运算能力。

通过上课来看初步达到了教学目的,但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上还要强化引导。

总体感觉这节课在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等各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也存在某些不足,比如,在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时应该让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