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 《〈诗经〉二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12 《〈诗经〉二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2《〈诗经〉二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相同的句式,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
具体到《蒹葭》,这种改动多在韵脚上——第一章“苍、霜、方、长、央”押韵,第二章“萋、晞、跻、坻”押韵,第三章“已、涘、沚”押韵,如此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调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再到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而主人公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
二、《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
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河洲上和鸣的水鸟比兴,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来比喻男子追求淑女,也由此兴起写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喻淑女的难求;以时而左、时而右捞取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蒹葭》一诗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均以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引出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
三、《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
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参考答案: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明写时间的推移,暗写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伊人”的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写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踪迹的缥缈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伊人”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执着思念、锲而不舍的精神。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人教版课后习题:12 《诗经》二首
12《诗经》二首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雎鸠..( )( ) 窈窕..( )( )好逑..( )( )..( )( ) 寤寐溯洄..( )( ) 荇.菜( )2.填空题。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篇,包括、、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中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4.导学号5394403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以、起兴,表达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是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
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5.导学号53944034(2017四川乐山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摊破浣溪沙①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③。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1)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阕前两句都用了修辞手法来写桂花的和。
(2)请分析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12课《诗经》二首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jiānjiā)..(yáotiǎo)蒹葭B.荇.菜(xìng)关雎.(jū)C.溯洄..(wǔmèi)..(sùhuí)寤寐D.萋.萋(xī)琴瑟.(sè)2. 下列对《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以秋景起兴,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氛围,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C.“伊人”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恍惚迷离,咫尺天涯,主人公难免有丝丝失落。
D.这首诗意境含蓄,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部分为周代宫廷乐歌。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两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两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可以说是一首爱情诗。
着重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
就整首诗而言,几个章节结构相同,只是换了几个词语而已,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就每章而言,前四句都是描写了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
(二)学法引导诗歌重在体会,可以通过朗读的方法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如《关雎》的首章是全诗的序,为下文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作铺垫,朗读时相对平静;第二章写出君子时刻都在思念淑女,因此语句中流露出一种向往的味道;而第三章写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读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状;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都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刻画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乐与幸福之情,其中有一种兴奋和轻快的语调。
《蒹葭》则可采用读准一个诗节推及其他的方法进行朗读,然后采用提问、质疑、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语句,理解诗歌意境,进而把握全诗的主旨。
(三)审美鉴赏含蓄生动的起兴美起兴,是《关雎》一诗反复运用的艺术手法。
比如,诗的一开头就用“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来起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匹配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听到雎鸠鸟清新流转的歌唱而春心荡漾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切。
又如以荇菜既得而“采之”“毛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
使全诗产生了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四)重点难点突破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第12课《_诗经_二首》同步习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2诗经二首基础通关一、课内建构1.给加着重号的字词注音。
雎鸠..( ) 荇.( )菜..( ) 好逑..( ) 窈窕寤寐..( ) ..( ) 芼.( )之蒹葭溯洄..( ) 未晞.( ) 道阻且跻.( )在水之涘.( ) 水中沚.( )2.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实词。
(1)窈窕..淑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好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左右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寤寐..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钟鼓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蒹葭苍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白露未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道阻且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白露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道阻且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八下《〈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及练习【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二、问题探究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展现的画面。
雄雎鸠鸟在河中央长满青草和鲜花的小岛上悠闲地边散步边不停地鸣叫,它的歌声清脆悦耳,它在寻找自己的配偶。
2.关雎》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运用了比兴手法,用水鸟和鸣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引起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得眼前之景和诗人的情感相契相合,情景交融。
3.诗中为什么要反复描写姑娘采摘荇菜的劳动情景?①描绘了姑娘忙碌劳动的优美姿态,充满生机,刻画了她勤劳的形象。
②运用了比兴手法,少女追逐荇菜恰如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之情。
4.诗中是如何表现男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慕之情的?①运用了夸张修辞,写男主人公对意中人日夜思念,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②“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不平静。
③虚写手法。
男主人公想象意中人已经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使她快乐,进一步表达深切的思慕之情。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中男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
由初遇时的爱慕到离别后的思念再到想象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唐朝诗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C.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D.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3.名句默写。
(1)《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中开头“, ”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2分)(2)蒹葭苍苍, 。
(《诗经·蒹葭》)(1分)(3)《关雎》中用来表达诗人对文静美好的女子日夜思念的句子是“, 。
, ”。
(4)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1分)二、综合性学习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档中国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曾经流行于古代的诗词歌赋在现代又“火”了一把。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经典咏流传》所选每首诗词,都有强烈的现实观照:《墨梅》里“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中国风骨,《明日歌》里的惜时如金,《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历史激情……无论曲风,也无论题材,不变的情怀链接了经典与时代。
【材料二】好风凭借力,送“诗”上青云。
《经典咏流传》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和诗以歌”的形式,把古诗词原创改编成歌曲,以经典为船,以流行为帆,把经典的诗歌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古人的思想、智慧和情怀与今人产生强烈的文化共鸣。
(1)根据上述材料,探究该节目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最新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相同的句式,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
具体到《蒹葭》,这种改动多在韵脚上——第一章“苍、霜、方、长、央”押韵,第二章“萋、晞、跻、坻”押韵,第三章“已、涘、沚”押韵,如此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调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再到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而主人公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
二、《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
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河洲上和鸣的水鸟比兴,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来比喻男子追求淑女,也由此兴起写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喻淑女的难求;以时而左、时而右捞取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蒹葭》一诗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均以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引出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
三、《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
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参考答案: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明写时间的推移,暗写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伊人”的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写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踪迹的缥缈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伊人”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执着思念、锲而不舍的精神。
部编八下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解析版)
第12课《诗经二首》一、填空题1.(1)《诗经》是我国________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________篇,也称“________”,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诗中以“________,______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参差..荇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琴瑟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情境,在横线上填写古诗词名句。
(1)《关雎》以雎鸠和鸣起兴,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歌来表现小伙子对美丽而贤惠姑娘喜爱。
(2)如果一个人想形容所爱的人在远方,他可以用《蒹葭》中的两句诗歌来表达,最适合的两句诗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4.(2022春·辽宁抚顺·八年级统考期末)选出下列对《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中写深秋露重霜浓,水边芦苇苍苍,诗人冒着秋寒徘徊岸边,思慕的人儿却在水一方。
B.全诗分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先写景,接着点明主题,再描绘追寻的情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习题: 12.《诗经》二首(带答案)
12.《诗经》二首1.给加点的字注音。
雎鸠..()()..()() 好逑..()() 窈窕寤寐..()() 溯洄..()() 坻.()荇.菜()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样子) 左右芼.之(挑选)B.君子好逑.(配偶) 寤寐..求之(日日夜夜)C.白露未晞.(干) 在水之涘.(水边)D.蒹葭采采..(采摘) 道阻且跻.(高)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课本中的两首诗都是古代反映爱情的民歌。
B.“比兴”手法是《诗经》中诗歌常用的手法,《关雎》中就有大量的“比兴”。
C.《关雎》与《蒹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D.《关雎》的感情真挚热烈,《蒹葭》也表现了热烈奔放的情感。
4.填空题。
(1)《___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__________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6.下面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句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7.下面对《关雎》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节以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配偶不乱之意,而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这一节的佳处,在于它那种舒缓平正之音,并以这种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诗经二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
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带答案)12 《诗经》二首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注音。
蒹葭..()()..()()伊.人()溯洄晞.()湄.()跻.()坻.()涘.()2.填空。
《蒹葭》一诗选自,是一首典型的(内容)诗。
本诗以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3..对比阅读两首诗,回答有关问题。
(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来源:学科网]参考答案1.jiān jiā ;yī;sù huí;xī;méi;jī;chí;sì2. 《诗经·秦风》爱情蒹葭3.(1)《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蒹葭》表达了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可望而不可得的心理感受。
(2)《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
一条河流,蜿蜒而去。
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
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12 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12 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选出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A.关雎(guán jū)窈窕(yáo tiǎo)荇菜(xíng cài)B.派遣(pài qiǎn)酣畅(gān chàng)貂裘(diāo qiú)C.寂寞(jì mò)蒹葭(jiān jiā)溯洄(sù huí)D.辗转(zhǎn zhuǎn)好逑(hào qiú)费祎(fèi wěi)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滨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水平,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意识。
D.在诗歌中,借松、竹常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诗经》是“世界最美的书”。
《关雎》传唱着君子对淑女的热切追求;《七月》记叙了人们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蒹葭》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淡淡的凄婉之意……B.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醉酒驾车要被刑拘的规定在现实执法中能否真正落实?C.2011年上半年,全国质监系统对乳制品,粮油,酒类,饮料等重点食品,不断加大执法打假工作力度。
D.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4.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例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A.一片白苍苍的芦花,清早露水变成霜。
所说的心上人儿,她正在水那方。
B.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那,人儿正在水那方。
C.一片白苍苍的芦花,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那,人儿正在水那方。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课时练《第12课 诗经二首 蒹葭》(含答案解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12《诗经》二首蒹葭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雎鸠..(yǎotiáo)..(jūjiū)窈窕B.好逑..(wùmèi)..(hǎoqiú)寤寐C.溯洄..(sùhuí)荇.菜(xìng)D.道阻且跻.(jī)水之涘.(sì)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喜欢、爱好)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一种植物)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阻止)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仿佛、好像)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诗经》二首(含答案)
12 《诗经》二首《关雎》【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2、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理解诗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美好情境。
【学习重点】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2、兴的表现手法。
【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篇诗歌。
原本只称《诗》,在先秦典籍里通称《》,汉代以后,儒家奉它为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包括“、、”三部分。
“风”为民歌,共有十五国风。
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
大雅(31篇),小雅(74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贵族所作;“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是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祭礼歌辞。
3、表现手法有、、。
赋为陈述(直接铺叙);比为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
“、、、、、”合称为《诗经》“六义”4、《诗经》中的诗歌多以言为主,多为隔行用韵,但不拘泥,章节常反复,多用叠字。
5、《关雎》这首诗是305首中的第首。
二、【自主学习】1、正音。
睢鸠( ) 窈窕( ) 好逑( ) 荇莱( )寤寐( ) 辗转()芼( ) 钟鼓乐之()2、解释加点的字。
关关雎鸠..君子好逑.左右流.之寤寐求...之寤寐思服.琴瑟友.之左右芼.之钟鼓乐...之3、根据注释与借助工具书,弄清课文的意思。
三、【初步感知】1.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为题材的诗?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脉络分析:全诗可分为三章,请概括。
四、【品读探究】1、理解前两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②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2、阅读全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蒹葭》【学习目标】1、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2、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基础诊断]第12课 《诗经》二首
第12课《诗经》二首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芼.()晞.()涘.()湄.()跻.()沚.()琴瑟.()溯.洄()淑.女()蒹葭..()..()窈窕..()雎鸠参差..()..()好逑..()寤寐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在河之洲.()(2)左右流.之()(3)寤寐..求之()(4)蒹葭苍苍..()(5)溯洄..从之()(6)道阻.且右.()()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经”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部分为周代宫廷乐歌。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常说“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4.翻译诗句。
(1)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参考答案1.【答案】mào xīsìméi jīzhǐsèsùshūjiān jiājū jiūyǎo tiǎocēn cīwù mèi hǎo qiú2.(1)【答案】水中的陆地。
(2)【答案】求取。
(3)【答案】这里指日日夜夜。
(4)【答案】茂盛的样子。
(5)【答案】逆流而上。
(6)【答案】艰险。
向右迂曲。
3.【答案】D【解析】《诗经》以四言诗为主,兼有杂言。
4.(1)【答案】文静美好的姑娘,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2)【答案】芦苇茫茫连成片,清晨露水还没有干。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对岸的水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诗经〉二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相同的句式,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
具体到《蒹葭》,这种改动多在韵脚上——第一章“苍、霜、方、长、央”押韵,第二章“萋、晞、跻、坻”押韵,第三章“已、涘、沚”押韵,如此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调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再到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而主人公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
二、《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
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河洲上和鸣的水鸟比兴,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来比喻男子追求淑女,也由此兴起写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喻淑女的难求;以时而左、时而右捞取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蒹葭》一诗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均以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引出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
三、《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
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参考答案: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明写时间的推移,暗写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伊人”的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
水中沚”,写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踪迹的缥缈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伊人”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执着思念、锲而不舍的精神。
诗歌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通过诗中主人公不停地追寻伊人的过程,可以间接反映出伊人的美丽动人。
“伊人”虽音容体貌均无,但在叙述中始终让其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故让人觉得其身影无处不在。
四、《诗经》中的诗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
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参考答案:【示例】《诗经》是以四言句式为主,比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种句式是自然形成的,节奏以二二之顿挫为主。
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
其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后世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使得本篇堪称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五、下面是对《关雎》第一章的一种翻译,你喜欢吗?为什么?另选一章,试着翻译成白话诗。
雎鸠鸟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余冠英《诗经选译》) 参考答案:
1.喜欢。
因为这个翻译既简洁流畅,又顺口押韵,好理解、好记忆,朗朗上口。
2.示例:
关雎
雎鸠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
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
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蒹葭
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
心上人儿她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
逆着曲水去找她,绕来绕去道儿长。
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
心上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
逆着曲水去找她,越走越高道儿难。
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
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
逆着曲水去找她,曲曲弯弯道儿拧。
逆着直水去找她,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