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二 专题九 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人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知识归纳总结

人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知识归纳总结

人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

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

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 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C. 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

D. 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

(2)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案:B解析:(1)B(2)运用借代、引用典故的手法。

以“朱颜绿鬓”借指年轻,“写凌烟像”引用凌烟阁功臣画像的典故,指功成名就。

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黔州太守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

【解析】【分析】(1)B项,“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错误。

结合“汉家戚里生飞将”及注释①②内容分析,上阕没有作者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的表达。

故选B。

(2)结合注释③内容“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分析,运用典故,指功成名就。

“朱颜绿鬓”,朱颜,红润的面容;绿鬓,黑鬓发。

形容年轻时的容貌。

运用借代。

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

最新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2部分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最新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2部分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 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 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 为常见。 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场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 联,脉络清晰。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步
第二步
3.(2017·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11分)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③近正声④。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⑤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参考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 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 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步
第二步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酬乐天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作者表达了 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怀旧空 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精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对仗工稳;整首诗歌用语雅丽。而本诗明白如话,并未用新 奇的语句,而是套用田园诗的一贯意象与写法,令人有一种熟悉感。 用清新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 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 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 着绿草编的蓑衣,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和谐。这几 句笔墨虽淡,却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讲义一、考点梳理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很重要的考查内容,高考大致有四个常考考点。

(一)文体知识和作者了解高考诗词鉴赏主要是鉴赏近体诗,即律诗和词曲,以律诗为主。

“律诗”,流行于唐代,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词,流行于宋代,与律诗不同,一篇中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词有“词牌”,是曲调名,不一定有“题”。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曲:流行于元代,体式与词相近,曲也有曲牌。

(二)诗意的理解这一考点的考查包括概括诗词内容、分析诗词中人物形象、说明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诗歌内容(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2)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人生进取、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家念亲、感叹世事、壮志难酬、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隋堤怀古①张祜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②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③,回望空悲绿树烟。

【注释】①本诗写于唐朝后期,当时的帝王大多生活腐化,荒淫无度,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声色犬马等现实享乐之中。

②锦帆:陆楫《炀帝开河记》有“舳舻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句。

③江都事:指炀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被缢死江都宫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题的“怀古”点明了题材,“隋堤”则是怀古对象,让人联想到隋炀帝的奢侈生活。

B. 首联后句写隋炀帝以“猛虎”自居,“自为”则写出其盲目自信,狂妄之态可见一斑。

C. 颈联运用数字形成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却又难以实现的悲剧。

D. 尾联点明隋炀帝的下场,往事不堪回首,诗人以无奈的叹息和想象之景收束全诗。

(2)诗人面对“隋堤”,思绪万千,试分析诗中流露出来的情绪。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念奴娇•中秋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释】本诗是作者被贬黄州时作。

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擁,其笛应声粉碎”。

李牟,或作李谟。

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1)分析“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在词中的作用。

(2)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9 第1讲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教案高三全册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9 第1讲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教案高三全册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情分析①2018年全国卷客观题变化有二:一是由“5选2”改为“4选1”,考查面较为广泛,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等诸多方面;二是关联了课本,如全国卷Ⅰ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全国卷Ⅲ与《观刈麦》(白居易)的关联命题,令人耳目一新。

②主观题题目设置直问直答,不拐弯抹角,考查点明确。

备考建议①强化诗歌的读懂训练,读懂是做题的前提。

②强化主观题答题规范训练,向规范要分数。

———————读文指导———————Ⅰ聚焦文本,读懂诗歌要想做好诗歌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歌。

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歌,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

因此,诗歌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歌。

那么,怎样去读懂诗歌呢?具体到每一首诗歌,应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

一、从“4角度”入手,读懂诗歌大意抓标题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即时训练]1.请指出下列标题中的重要信息。

卷别标题重要信息(1)2018·全国卷Ⅱ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2)2018·北京卷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3)2017·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4)2017·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5)2017·全国卷Ⅲ元九、李二十答案:(1)①表明了对象(醉中所作的草书卷);②表明了事件(在醉中所作的草书卷上题诗)。

(2)①交代友人及官职(李正之提刑);②交代事件(送友人到蜀地);③明确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诗)。

(3)①交代地点(礼部贡院);②表明了事件(阅进士就试);③暗示作者身份(主考官)。

(4)①点明了送别的人物(子由);②点明了出使的地点(契丹);③明确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诗)。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答案: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壮志凌云、英姿勃发、 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 不满作对比,塑造了一个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 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
2.答题模板 形象特点(思想特点+性格特点)+形象分析+形象意 义或寄予的情感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征(什么形象)。 第二步:分析形象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诗歌是 如何塑造形象的)。 第三步:明确形象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诗歌塑 造形象的作用或意义)。
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自由、闲适而又有 点孤傲的诗人形象。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 现出诗人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相看两不 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 钱继章
答案:C
(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 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析:诗歌标题是“示儿子”,可见这是一首教导儿 子的诗歌。然后理解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进一步分析诗 人的用意。“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 《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 有尽头”,诗人在此指出《六经》的意义,包含天下大道,
答案:上片刻画了词人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 的自我形象。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细节描写和对比描写 刻画外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性格。
(3)由表入里,体察写作意图。 古人写诗时,通常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 此而实言彼。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 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还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 结合诗人的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形象的意义或 寄托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二 专题九 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二 专题九 诗歌鉴赏

专题九诗歌鉴赏《2017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分析、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

预测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对本考点的情况设置如下:考点设置考查方式命题重点考查方向主观简答题古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一、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形象⎩⎪⎨⎪⎧抒情主人公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2.语言⎩⎪⎨⎪⎧特点:抒情性精炼性含蓄性跳跃性考查要点⎩⎪⎨⎪⎧炼字效果词语理解及品味语言风格3.表达技巧⎩⎪⎪⎨⎪⎪⎧行文结构: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卒章显志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表现手法:起兴衬托渲染抑扬象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反问4.思想内容⎩⎪⎨⎪⎧内容主旨思想情感观点态度二、诗歌表达技巧一览表分类概念说明示例表达方式记叙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描写侧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正面描写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情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虚实结合现实的景和事与想象的景和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色彩渲染景物描写时,色彩杂陈可以传达愉快或伤感的情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角度变化远近上下,俯视仰视,视觉形象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以小见大小:细小、具体的事物、景物、动作等。

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68张)

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68张)

②“为赋新词”指为写一首新词。
小题微练 1.(2019·四川省眉山市办学共同体联考)
咏史 左思 郁郁涧底松①,离离山上苗②。以彼径寸茎③,荫此百尺条④。 世胄蹑高位⑤,英俊沉下僚⑥。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⑦。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⑧。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⑨。
【注】 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涧底松:比喻才高 位卑的寒士。②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苗:山上小树。③ 彼:指山上苗。径:直径。径寸:直径一寸。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④荫: 遮蔽。此:指涧底松。条:树枝,这里指树木。⑤胄:长子。世胄:世家子弟。 蹑:履、登。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⑦“地 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 矣。⑧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见《汉书·金 日磾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汉 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七 叶:七代。珥: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这两句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稻粱,比喻衣食生计。星鬓,发白的 头发。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 星星白发。
黄仲则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他所作的诗歌,也大多 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苦的情怀。《客中闻雁》虽然是诗人黄仲则年少时写的 作品,但是却没有少年意气风发的气度,而是充满老气横秋的惆怅。
村 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②。万壑有声含晚籁③,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④,荞麦花开白雪香⑤。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⑥。 【注】 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 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②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 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③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 声响。④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⑤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⑥原树:原 野上的树。原,原野。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 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 “草绿湖南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答案:D解析:(1)D(2)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

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

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

(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解析】【分析】(1)D选项“‘草绿湖南情’属于远景描写”错误,应该是虚景,意中之景。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临江仙·寒柳①(清)纳兰性德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②。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③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注】①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之作。

②相关:关心。

③湔(jiān)裙:溅湿了衣裙。

这里用遇柳枝姑娘的典故,柳枝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湔裙来会。

(1)这首词押韵的字数正确的一项是()A. 4B. 5C. 6D. 8(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杨花飞絮飘泊零落。

又遭冰雪摧残,以物喻人,形象写出凄苦命运。

B. “春山”往往比喻女子眉毛,这里指代女子,由咏柳引出怀念之人。

C. 两人无缘相会,面“梦断”之后连梦中的欢会也不可得,更添愁苦。

D. “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

(3)鉴赏上阙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答案】(1)C(2)D(3)“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稀疏的形态,又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

“五更寒”“明月”写出夜阑天寒,明月映照的环境,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

写明月关心寒柳,运用拟人手法(移情),更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也可以说:以树喻人,寄托词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解析】【分析】(1)本词押韵的字是“残”“寒”“关”“山”“难”“弯”,共六个。

故选C。

(2)D项,“‘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以及“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错,“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意思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可知“眉弯”并不是柳叶,也没有用到“拟人”。

故选D。

(3)用词方面:“疏疏”“憔悴”刻画寒柳萧条、稀疏、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

侧面描写:“五更寒”“明月”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

手法方面:“爱”“相关”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

故答案为:⑴C;⑵D;⑶“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稀疏的形态,又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二常考题型篇第2讲鉴赏古代诗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二常考题型篇第2讲鉴赏古代诗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诗歌用词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词孤立起来,要将其放在 诗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情感来分析,赏析诗句时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 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本题可从“比喻的修辞手法”“叠词 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等角度分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情,生动地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此处的“悠悠”要 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有连绵不断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思归之情日 夜不断的情怀。
答案:“招月伴人还”意谓让我们把月亮召唤出来一道伴我们回家。“招”字将 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是善解人意的伙伴。用“招”字不仅表达了诗人愉人悦己 的心情,而且也反映出年轻人无所不能的朝气,用得传神,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原早秋①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 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秋天。这年夏季,诗人与友人元演同游 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历时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 季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即心宿。“大火流”意谓秋 季开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季节。从律诗的结构来看,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 头,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模式。 B.颔联中“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塞”指边塞,“河”指 黄河。此联直接描写了太原的自然气候。 C.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递进,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的梦 境,含蓄地表明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D.虽然诗人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且具有边塞诗之雄健。后半部分写怀归 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 解析:“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分析错误。颈联从颔联描写的“早秋”景 色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表明诗人正处在 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一个“飞”字,表现出了诗人急 于回到故乡的心情。 答案:C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诗歌基础篇第1讲“五角度”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诗歌基础篇第1讲“五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读史书 ②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历尽苦辛才能名就功成,可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迹要靠哪一 个人?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众说纷纭更搅乱了事实, 以假乱真。史书典籍传下来的也有糟粕,要知道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 有限的记录怎能写尽古代贤哲的品格学问,俗儒们只会死守古书的糟粕。
时代不同, 精神迥异
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王昌龄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早 岁那知世事艰)传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思 陆游
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 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寒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①忧勤德泽深。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②城阙又秋砧③。 [注] ①列圣:历代帝王。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③秋砧:秋日捣衣声。 (1)通过学过的课文《示儿》《书愤》等诗歌,根据你了解的陆游的情况填空。 陆游生活于________________,始终主张________,虽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 的排斥打击,一生报国无门,但他矢志不渝。因此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________ 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以及报国无门、________的愤懑。 答案:南宋危亡之际 抗金 抗金杀敌 壮志难酬
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 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从本 诗的尾联来看,由“遗民垂泣”“大梁……秋砧”可知,诗中表达了作者的忧国 忧民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够收复中原的愿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一、诗歌鉴赏1.诗歌赏析题老学庵壁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释】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1)C(2)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解析】【分析】(1)C项,“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错误,颈联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

故选C。

(2)要求概括诗人“少睡眠”的原因,注意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答,此题可根据首联中的“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可以看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颈联“太平民乐无愁叹”写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因而“少睡眠”;“衰老形枯”写诗人年事已高,形神衰老,因而“少睡眠”。

故答案为:⑴C;⑵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 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 格特点。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 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 创作的高雅情趣。
方法二、抓住意象绘意境 【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板块二
专题九 诗歌鉴赏
从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实际来看,诗歌鉴赏题在未 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会以简答题的形式来考查,所以 在具体应试过程中,可试着用以下方法和技巧:
方法一、点出意象析作用 【例】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 写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这里考查 的物象是“烟”。烟,即雾气、云气,诗中用三个句子来 表现。第二句重在作铺垫和映衬;
[答题范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 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即时应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第一首诗中直接 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 亭角临风寻诗。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 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 色寻诗。从陈居士喜爱饮酒,可见出其性格中的洒脱;“亭 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 泉声,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 闲适(或恬淡、自在)的心情。
方法三、说出手法论情感 【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技巧点拨】
[设问示例]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 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 同。
[答题步骤]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公式] 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 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答题范式]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 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 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 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 庭中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 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抒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一)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二)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 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巧点拨】
[设问示例]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解说相关诗句; 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公式] 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 特点)+交融的感情。
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
气的动态。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子含意,还要回答运用
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并与主旨保持内
在的一致。 参考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
色白,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 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参考答案: 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
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 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 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 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 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 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 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 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把握古诗的思想情感,可以借助的方法比较多, 本诗可以从意象(子规)、人物形象(贪夫、远客)、关键词 (“空”“断肠”“春残”)、关键句(催归催得谁归去)等角 度着手分析。
【即时应用】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 规[注] 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
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