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评价管理规定标准版本
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规定范本
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安全性评价工作,提高评价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安全性评价工作是指对某项工程、项目、设备或活动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监督、评估和改进的工作。
第三条安全性评价工作适用于国家、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进行的各类工程、项目、设备或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程、化工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核工程等。
第四条安全性评价工作应当以法律法规为基础,依据技术规范和标准,科学、客观、可靠地评估风险,提出合理有效的控制建议。
第二章安全性评价组织与责任第五条安全性评价工作应当由符合条件的评价机构承担。
评价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技术力量和业务水平,人员应当专业素质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第六条评价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七条评价机构应当配备专业评价师,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确保评价师具备独立、公正、客观的评价能力。
第八条评价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评价工作应当经过严格的抽审和把关,相关数据和结果应当真实可信。
第九条安全性评价涉及到的相关方应当积极配合评价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评价机构应当依法保护评价工作中涉及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三章安全性评价内容与方法第十条安全性评价应当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评价内容和方法。
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估、安全措施建议等。
第十一条安全性评价应当采取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综述、现场调查、技术分析、专家访谈、模拟实验等。
评价方法应当科学、有效,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安全性评价应当重点关注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环节和因素,对风险较高的部分进行重点评估和控制。
第十三条安全性评价应当制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明确评价的目标和要求。
评价标准和指标应当科学合理,能够客观反映评价对象的安全性。
安全风险评价判定准则
政府要求整顿。
职业健康
损害
造成1~2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
造成3~9例以上很难治愈的职业病。
3
人员伤亡
造成重伤1~2人。
25
设备损坏
造成设备或财产损失在50万元到100万元 之间。
生产中断
造成内部统计事故。
环境污染
影响到周边居民及生态环境,引起居民抗 争。
职业健康
损害
造成1~2例难治愈或造成3~9例可治愈的 职业病;
安全风险评价判定准则
表1可能性(L)基准值
序
号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值
人员伤亡、火灾、设备损坏、生产
中断、环境污染
职业健康损害
1
如果危害事件发生,即产生最可能
和预期的结果(100%)
频繁:平均每6个月发生一次
10
2
十分可能(50%)
持续:平均每1年发生一次
6
3
可能(25%)
经常:平均每1~2年发生一次
3
的可能性)
暴露期低于正常允许水平
0.5
表3后果(C)基准值
序号
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分值
1
人员伤亡
造成死亡≥3人;或重伤≥10人。
100
设备损坏
造成设备或财产损失≥1000万元。
生产中断
造成较大以上电力安全事故。
环境污染
造成大范围环境破坏;
造成人员死亡、环境恢复困难;
严重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造成9例以上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4
人员伤亡
造成轻伤3人以上。
15
序号
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分值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1.确定风险范围和目标:制定明确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目标,并确定需要评估的安全风险范围,包括涉及的设备、系统、人员和流程等。
2.收集信息和识别风险: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企业或组织的安全策略、目标、法规法规要求、历史数据等,通过审查和分析这些信息来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
3.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根据识别的风险,评估每个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组织的影响程度。
这可以使用定量或定性方法进行,具体取决于风险的性质和可测量性。
4.制定控制措施:基于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轻或消除风险。
这可以包括技术、管理和操作方面的措施,如安全设备和系统的更新,员工培训和教育,审计和监测等。
5.实施和监督控制措施:将制定的控制措施纳入实施计划,并确保其有效执行。
同时,建立监测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6.报告和沟通:制定报告和沟通机制,向关键利益相关方报告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
这可以帮助相关方了解风险状况,并促进透明度和合作。
7.审核和改进: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审核,以评估和改进评估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通过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学习,不断提高风险评估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框架,每个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
该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管理安全风险,减少潜在的损失和威胁,并保护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和安全。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措施的一项制度。
一、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包括企业或组织的各项设施、设备、工艺、工作环境等以及可能涉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评价要求1. 全面性: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分析与评估。
2. 系统性:评价要采取系统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明确风险的性质、大小、范围等。
3. 连续性:评价应该是连续的过程,对安全风险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4. 目标导向:评价要以安全生产的目标为导向,明确安全目标和安全要求,确定风险评价目标。
三、评价内容1. 识别风险: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包括人身安全风险、财产安全风险和环境安全风险。
2. 评估风险: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级别和风险程度,以确定风险的重要性和应对的优先级。
3. 风险分析:对风险的原因、机理、产生途径等进行分析,确定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和措施。
4.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风险预防、风险控制和风险应急措施。
5. 监测与跟踪:对已经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跟踪和更新。
四、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文件分析、现场检查、隐患排查和统计分析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
五、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包括风险评估报告、风险分析报告、风险控制措施报告等,对已经评估和分析出的风险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和改进措施。
六、管理措施和控制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和风险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措施,包括完善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和教育、加强设备保养和维护等措施。
七、监督和跟踪对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跟踪,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隐患,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实施。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是一套用于识别和评估安全生产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体系。
以下是该制度主要内容:
1. 风险辨识: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对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设备设施、工作流程等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辨识,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根据风险辨识结果,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风险程度和优先级。
3. 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预防控制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等,明确责任人、任务、时间节点和控制措施。
4. 风险监测与控制:建立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效果的检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5. 培训与教育: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员工熟悉并遵守相关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6.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和追责,以保证责任的落实。
该制度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风险辨识和评估,科学制定管理和控制措施,加强培训教育和责任追究,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转。
第 1 页共 1 页。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理制度【2022】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实施、应用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单位(包括在矿承包商施工队)。
(二)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成立矿风险评估管理小组
组长:董事长
常务副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安全副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机电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第十条当系统、工艺、设备、作业环境发生改变时,要及时组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第十一条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危险源再辨识和风险再评估。
1、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
2、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
时。
3、启封密闭、排放瓦斯、反风演习、工作面通过空巷(采空区)、更换大型设备、采煤工作面初采和收尾、综 采(放)工作面安装回撤、掘进工作面贯通前、矿井过地质构造带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工艺 、新设备、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矿井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复工复产前。
第十七条总工程师要根据本单位生产系统、工艺等具体情况,全面组织系统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并 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对辨识出的系统重大危险源要进行适时监控,对相应管控措施进行适时评估。确保安全风险 在可控范围。
第十八条专业分管领导要将危险源管控措施落实到生产岗位,特别是对于较大及以上等级风险的危险源,管控 措施要逐项分解,具体落实。分管安全的领导要安排检查管控措施的落实、执行情况,确保管控有效。
2、安监科负责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方法的培训,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给予对不同类型、级别的危险源,各单位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落实到相关的作业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标准 和管理措施。各业务部门、安监科进行跟踪监管,使其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持续时间
本区
本市
范围
国内
国际
1 天内
1
1
2
3
1 天(含)~7 天
1
2
3
4
7 天(含)~30 天
2
3
4
5
30 天(含)以上
3
4
5
5
注:社会关注度是指社会对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关注的程度,从持续时间与关注范围两 个方面进行衡量。
6.3.5 保障损失包括基础设施损坏或中断和生活保障中断。基础设施损坏或中断严重性等级如表 6 所 示。生活保障中断严重性等级如表 7 所示。
次数(频率)得出等级
值
过去 10 年以上发生 1 次
过去从未发生
现场 管理 水平 (Q2)
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 低于 700 分
审分值得出等级值。 700~799 分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 800~899 分
分值采用现场实际得分 折算进行。安全生产标 900~950 分
准化评审分值=现场实
际得分/(600-现场部分 950 分以上
DB11/T 1478—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安华邦(北京)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 所、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李进、李怀冰、王欣、赵守超、代宝乾、关磊、鲍飞、汪彤、宋冰雪、谢昱姝、王培 怡、吕良海、封光、欧阳龙水、王坤。
4.4.1 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 a) 评估目的,简述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 b) 评估依据,简述风险评估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文件等; c) 评估原则,说明风险评估工作的原则; d) 评估范围,依据评估对象、要求以及特定时间、空间特点,确定风险评估范围; e) 评估团队,简述评估小组成员、组织结构、组建介绍等; f) 职责分工,明确风险评估具体操作人员责任及分工; g) 工作任务,明确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包括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各种风险、分析导致事故发生 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评价风险等级、编制风险评估报告等; h) 评估方法,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风险评估过程的方法; i) 确定风险准则,在参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目标的基础上,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能够被政府和公众所接受; 2) 重大危害对员工或公众人员造成的风险不应显著高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其他风 险; 3) 应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适时更新; 4) 应考虑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和外部个人风险的差异; 5) 国家、行业标准、文件等对风险准则的规定。 j) 风险评估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工作成果等; k) 项目实施的时间进度安排,明确各阶段任务完成时间。1~25~152小03~4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本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本在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时,建立完善的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个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的范本,供参考。
一、引言为了确保组织的稳定运营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辨识、评估和管控安全风险的程序和职责,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涉及安全风险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
三、定义安全风险:指在组织运营中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或条件。
辨识:指确定和识别所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的过程。
评估:指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
管控: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以最小化或消除安全风险的过程。
分级:指根据安全风险的严重性和发生概率,将其分为不同级别,以便优先处理。
四、安全风险辨识1. 建立辨识安全风险的机制,包括内部员工反馈、内外部安全监测报告等渠道。
2. 针对组织内各个部门和活动进行定期的安全风险辨识,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的风险。
3. 制定辨识风险的流程和方法,明确职责和权限。
五、安全风险评估1. 定义安全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包括风险值计算模型、评估指标等。
2. 根据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和分析,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
3. 制定评估结果的记录和报告要求,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1.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将安全风险分为不同级别,如高、中、低级别。
2. 高级别安全风险: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消除,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3. 中级别安全风险:建立控制措施和预警机制,定期检查和监测,确保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4. 低级别安全风险:建立预防和日常管理机制,持续监测和改进。
七、责任和义务1. 组织领导:负责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标准版)《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通则》
山东省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通则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八日目录前言 (3)引言 (4)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通则 (5)1 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术语和定义 (5)4总要求 (7)5 工作程序及要求 (8)5.1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 (8)5.2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要求 (9)5.3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成果 (12)附件A:风险点分类标准 (14)附件B: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 (19)附件C: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法 (20)附件D:作业风险分析法(TRA) (22)附件E:*****有限公司企业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指导手册 (2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艾克斯博特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伟、罗新军、高建军、高发虎、孙延瑞、张秀文、赵华、张洪果、谢家宣、潘国军、赵国忠、史卫东、张鹏。
引言本标准是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一些企业的风险管理成功经验,融合了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要求,并在结合了我省安全生产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规范我省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在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策划等风险管理的全过程,目的是为了实现安全生产的“源头治理”和事故预防的“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保障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实现企业安全发展。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通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为各行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的纲领性文件。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非煤矿山企业、化工医药企业、烟花爆竹从业企业以及工贸企业的风险分级管控。
已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且优于该标准的适用其原标准,其他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的,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文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水平,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前,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制定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防范和应对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第二章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的原则第五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范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发生。
(二)科学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施工安全管理的协调与适应性。
(三)综合治理。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防范施工现场的多种安全风险。
(四)全员参与。
施工单位应当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和安全行为。
(五)依法管理。
施工单位应当依法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章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的内容第六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评估。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二)施工设备设施的安全评估。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使用的设备设施进行安全评估,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三)施工工艺工法的安全评估。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工艺工法进行安全评估,选用安全可靠的施工工艺工法。
(四)施工工期计划的安全评估。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工期计划进行安全评估,合理安排施工工期,避免因时间紧张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第四章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的程序第七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施工前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规定第一条总则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员工人身安全和公司资产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公司实际情况,订立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全部员工和相关业务的安全风险评价和管理工作。
第二条安全风险评价的目的安全风险评价是指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评价,旨在发现、分析、评估和掌控潜在的安全风险,避开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
第三条安全风险评价的程序1.安全风险辨识:企业各部门应依据工作内容和实际情况,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细致的辨识和识别,建立安全风险清单。
2.安全风险分析:依据安全风险清单,对各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其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影响程度。
3.安全风险评估:综合安全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各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划分为高、中、低风险等级。
4.安全风险掌控:针对评估结果中高和中风险的项目,订立相应的掌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掌控。
5.安全风险监督: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已实施的掌控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矫正不足之处,确保掌控措施的有效性。
第四条安全风险评价的内容安全风险评价的内容重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办公场合安全评估:评估办公场合的安全设施、逃命通道、防火措施、人员疏散预案等。
2. 生产设备安全评估:评估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操作规程的合理性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3. 物料储存安全评估:评估物料的储存方式、储存环境的安全性和防火防爆措施等。
4. 作业流程安全评估:评估各项作业流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有明确的操作规程等。
5. 员工培训和意识评估:评估员工的安全培训情况、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的落实情况。
第五条安全风险评价的责任1.部门负责人应组织并负责本部门的安全风险评价工作,确保评价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各部门的安全风险评价工作进行协调和引导,并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
3.全体员工应乐观参加安全风险评价,发现安全隐患应自动提出并及时报告。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是指组织或企业为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风险,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从而确保组织或企业的安全运行。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风险评估:确定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流程,明确评估的范围和目标。
2. 风险识别: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包括物理风险、化学风险、生物风险、人为风险等。
3. 风险评估: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等级和影响程度,包括风险的频率、严重程度、可能性等参数。
4.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和措施,包括风险的预防、减轻和应急处理。
5. 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已经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及时性。
6. 风险沟通:建立风险沟通机制,向内部和外部的相关方传递风险信息和管理措施,提高组织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7. 风险改进:定期对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和改进,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能。
通过建立和实施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组织或企业能够全面认识和管理安全风险,减少事故和损失的发生,保障员工和资产的安全,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规定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规定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规定1.目的为了明确公司生产经营范围内安全风险识别的内容和要求,对各种安全管理技术和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制定并实施经济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有效规避和控制安全风险,确保生产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包含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及厂区周边环境的排查等)。
3.术语和定义无4.职责描述4.1.总经理负责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职责。
4.2.行政部对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进行全程策划,并组织实施。
4.3.安全管理员负责前期信息的收集与相关文本的起草工作,并按规定进行风险识别。
4.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
4.5.进行风险识别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资格,若公司没有这个资质的技术人员,应外聘有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或专家进行协助。
5.内容及要求(工作程序)5.1.风险辨识管理5.1.1.风险辨识的范围5.1.1.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5.1.1.2.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生产、起重、运输、登高、高温、维修作业、办公活动等)。
5.1.1.3.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外来人员)。
5.1.1.4.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器材、车辆及安全防护用品。
5.1.1.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5.1.1.6.作业环境及周边环境因素。
5.1.1.7.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5.1.1.8.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5.1.1.9.危险因素分类1.按能量分七种: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心理、生理)。
2.可参考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六种类型分类。
3.可参照GB/T6441-199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的二十种类别分类。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保护人员、财产及信息安全,识别、评估和控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的一系列管理规定。
其目的是为了确保组织在日常运作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识别和评估:企业或组织应通过对工作场所、设备设施、作业流程等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并进行评估其对人员、财产和信息安全的影响程度。
2.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潜在的安全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确定其紧急性和重要性,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和措施。
3. 风险控制和应对措施:企业或组织应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计划和应对措施,确保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和消除安全风险的影响。
4. 责任分工和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在安全风险评价和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和权限,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流程,确保风险评价和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5. 监督检查和评估:定期进行风险评价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对风险评价和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规定对于企业或组织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其全面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和控制,从而保障人员、财产和信息的安全。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文件修订、批准页修订记录:文件审批:1 目的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为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提供量化依据。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区域内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及风险等级确定。
3 引用标准、文件AH-B.03.01 《危险源识别评价与控制程序》AH-C.03.01 《危险源辨识管理规定》4 职责4.1安环体系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公司内部的相关职能部门对本公司《危险源登记表》中登记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及确定风险等级和对危险源进行管理。
4.2各部门(各单位)负责按本规定对本部门、本单位《危险源登记表》中登记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及确定风险等级和对危险源进行管理。
4.3 管理者代表/ 安环负责人负责对危险源的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审批。
5 管理内容及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依据本部门编制的《危险源登记表》,对各危险源进行识别、分类,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别评价,填写《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表》。
5.1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方法对各危险源以计分制的形式进行量化衡量、评价其危害程度、风险性和确定其风险等级。
a)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概率)的评价(L):b) 暴露频率(E):c)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严重度)(C):d) 风险值(D):风险值(D)=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的评价(L)×暴露频率(E)×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风险值(D)求出后,应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作为制定控制措施的依据。
5.2 危险源的风险确定a) 风险值(D)小于等于50分的为可忽视风险。
b) 风险值(D)介于51分至100分的为可容许风险。
c) 风险值(D)介于101分至200分的为中度风险。
d) 风险值(D)介于201分至300分的为重大风险。
e) 风险值(D)大于300分的为不可容许风险。
f) 违反法律法规的直接判断为不可容许风险。
5.3 危险源的风险管理各职能部门、单位,依据风险评价结果整理出《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表》报给安环体系管理部门,由安环体系管理部门对各职能部门、单位提交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表》进行汇总,并编写《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一览表》后连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表》一起报管理者代表/安环负责人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3000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安全风险评价管理规定标准版本安全风险评价管理规定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规定的目的为了保证公司安全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安全风险评价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促进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的持续优化。
2. 安全风险评价的依据2.1现代系统的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一切事故总是可以预防的,安全管理必须从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四全”安全管理方法,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2.2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工程项目或工业生产中潜在危险进行预先的识别、分析、和评估,为制定基本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2.3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管理关口前移,实现左侧管理,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3.安全风险评价的范围3.1新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及试运行阶段;3.2正常生产装置的各单元操作,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3在运行的生产装置进行较大改造后;3.4非常规和异常的活动,如生产装置的开、停车操作、检修及局部改造等;3.5发生事故及出现潜在的紧急情况;3.6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3.7工艺、设备、材料等各类变更。
3.8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3.9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3.10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3.11气候、地震及其它自然灾害;4.安全风险评价的频次及要求4.1正常情况下对正常生产的装置安全风险评价每3年不少于一次;另每年需对已评价出的风险及控制措施内容进行一次评审,以保证其内容符合安全生产的需要。
4.2新装置开车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价。
4.3生产装置技改后,必须对技改部分和涉及技改的相关环节进行安全风险评价。
4.4当生产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安全风险分析。
4.5停车超过三个月的生产装置,开车前必须进行安全风险分析。
4.6中、大修,停车大检修,必须在施工前进行安全风险分析。
4.7其它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5.安全风险评价的方法5.1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预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实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IA)及事故树分析(ETA)等方法。
5.2本公司采用的评价方法是: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预危险性分析(PHA)相结合的方法。
6.安全风险评价的组织机构与管理要求6.1各类安全风险评价的人员组织机构:6.1.1新上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阶段,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公司内部相关人员或向外聘专业资质的安全风险评价公司,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价,安全设计和方案评审。
6.1.2新装置开车前或生产装置重大技改后的风险评价组织:组长:项目总负责人组织部门:项目组其它成员:研发部副总、生产技术部副总、安监部负责人、项目电气仪表工程技术负责人、生产部经理和参与项目建设、装置开车的各班组负责人等。
6.1.3发生重大异常情况的安全风险评价组织:组长:公司总经理组织部门:安监部其它成员:责任部门分管副总及分管负责人、监管部门负责人、管理者代表、公司相关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外聘技术专家等。
6.1.4生产装置定期工艺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组长:生产技术部经理组织部门:生产技术部其它成员:生产技术部副总、安监部负责人、三班生产调度、各班班组长及岗位操作人员。
6.1.5生产装置全部或局部停车的大、中修前的风险评价:组长:生产副总组织部门:生产技术部组员:生产技术部经理、安监部负责人、各车间或各项目负责人、当班生产调度、各施工小组组长、班长。
6.1.6装置局部停车小修的工作过程危害分析组织:组长:生产装置负责人组织部门:各车间组员:当班生产调度、各班班长和组员、作业组组长。
6.1.7日常电气仪表或设备检修前的风险评价或工作危害分析:组长:机电仪负责人组织部门:机电仪车间组员:小组作业人员、生产装置配合的班组长、当班生产调度。
6.1.8各类变更的风险评价:组长:变更申请的终审负责人组织部门:变更需求部门组员:与变更类型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和各级审核人员。
6.1.9其它各类风险评价组织:原料产品的运输、废弃物的处置由物流部负责组织进行风险分析;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进行风险分析;各类安全防护用品、消防应急器材由安监部负责组织进行风险分析。
6.2对各类风险评组织的管理要求:6.2.1进行上述各类活动时,必须先行组织进行与活动相关安全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工作由上述规定的评价组组长负责,主动召集相关人员进行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不得以任何原因不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工作,否则在进行上述工作的过程中,发生安全问题,组长将负有主要责任。
6.2.2各组员应积极参加相关的安全风险评价工作,提出自已的意见,配合做好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参与安全风险评价的人员,要严肃认真对待风险分析工作,须对风险分析的结果负责。
6.2.3上述风险评价组组机构,不因人员调动而而变动,只有在公司职能部门职责进行调整时,才需重新确定安全风险评价的组织。
7.本公司所采用风险评价工作流程7.1工艺安全风险分析工作流程(主要针对3.1,3.2,3.3范围内容进行)(1)、由风险评价组的组长负责召集,相关范围人员进行工艺风险评价工作。
(2)、对生产装置的各个单元环节,按照工艺步骤,对照“工艺条件表”逐步进行危险性分析,找出本单元各种情况下存在危害及潜在的事故。
(3)、分析各类危害发生的可能性(P)和发生后影响的重要性(S),按照“高、中、低”的原则进行分等。
(4)、对有可能的生的、中度以上的危害,从工程技术、管理、培训及加强个个体防护等方面,采取控制施来降低或消除危害。
(5)、在风险分析的同时,明确各控制措施的完成时间、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6)、对采取采取措施后的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必须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收的程度。
7.2工作危害分析流程(主要针对3.2,3.4,3.5,3.6,3.8,3.9,3.10范围内容进行):(1)、检维修负责人或车间负责人,负责召集参加检修作业全体人员或车间相关作业人员,全部参加进行工作危害分析。
(2)、将检修作业或单元操作中的各个步骤进行明确通报,逐个步骤,分析各个过程可能带来的人员伤害、设备损坏或其它潜在事故。
(3)、对存在的危害,采取控制措施,如明确作业规程顺序,检查作业工具等,并在措施中明确落实的责任人。
(4)、严格按照危害分析中,要求的作业程序和控制措施作业,如有变动需重新进行分析。
7.3各类生产变更风险分析流程(主要针对3.7范围内容进行):(1)、由变更所在部门负责人,对变更的内容、变更的依据进行说明,对变更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描述,填写变更申请。
(2)、然后与所有与变更相关的部门分别对变更内容、依据和风险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3)、主管部门负责人对变更内容和相关风险分析意见,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
(4)、审批部门对变更内容和相关风险分析意见,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批准进行,重大变更需要总经理批准。
7.3项目设计阶段的安全预评价流程,一般外聘专门评价机构进行(主要针对3.1,3.3,3.5,3.11范围内容进行)。
8.安全风险分析的基本内容8.1危害的定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这种“根源和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8.1.1危害的识别8.1.1.1危害的识别就是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物性。
8.1.1.2对危害的概念要有正确的理解,需注意危害是造成事件根源或状态,不是特指事件本身,而应把导致事件的因素找出来。
造成一个事件的危害可能有很多,应一一识别出来,还应将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识别出来。
8.1.2危害的根源和性质8.1.2.0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及性质。
8.1.2.1危害的根源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
8.1.2.2危害的性质,即危害产生后果,包括人身伤害(死亡、割伤、挫伤、擦伤、烫伤、肢体损伤)、疾病、财产损失、停工、工艺中断、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水和空气、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污染。
8.2控制措施的定义8.2.0安全风险分析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8.2.1控制措施包括:a、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b、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c、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d、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8.2.2控制措施还应考虑:a、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b、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c、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d、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9.安全风险的控制9.1重大风险控制9.1.1各责任部门、责任人,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对所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落实,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9.1.2对风险发生可能性高、危害性大的且当前所采取的措施无法降低到可以接程度的项目应确定为重大风险或重大隐患,应制订隐患治理方案,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确定安全方法、技术方法、材料计划以及时间序时进度表,并按照时间表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治理方案有效实施。
重大隐患治理结束后,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形成验收报告。
9.1.3对确定为重大风险(重大隐患)的控制,由生产技术部每6个月对控制措施进行一次复查,确认各措放控制有效;对常规类风险评价分析的风险控制措施,由生产技术总每年进行一次检查,风险分析文件每年进行一次评审,以保证文件有效。
9.2重大危险源9.2.1经过专业安全风险评价公司评价,对已经过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较大可能性和危险性的危险场所和危险环境,必须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相关规定,确定重大危险源。
9.2.2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并定期预演。
9.3风险控制其它要求9.3.1各责任部门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的控制措施,包括修订和新制订的操作规程,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培训教育,让相关人员熟悉其岗位和工作环境中的风险,发生风险时应采取的措施,从而保护生命安全,保证安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