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抗掩蔽性能的研究与进展

合集下载

10年来我国的人工耳蜗文献分析

10年来我国的人工耳蜗文献分析
医学信息学
医学信息 2006年 12月第 19卷第 12期 Medical Information. Dec. 2006. Vol. 19. No. 12
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导航系统 ,引进人工智能技术 ,提供个性 化服务 ,使网络用户能用多语言 、多种逻辑方式 、多种角度进 行检索 ,尽可能付出最小的努力就能掌握检索工具的使用 ; 通过信息导航系统 ,利用各种搜索引擎对某一主题信息进行 筛选 、过滤 ,并经过科学的加工 、组织 、归类 ,形成新的知识关 联 ,产生出更高层次的综合信息产品 ,方便用户查询 [6 ] 。 2. 3 建立完善的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网络信息资源支持系统
行电子资源导航 。查新人员只需要在网上通过同一个检索 界面就可以同时检索查新所有的数据库 ,并且能快捷链接命 中对应内容的全文 [7 ] 。 总之 ,网络信息资源为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开拓了新的领域 , 从而改变了以往的光盘加手工检索的查新模式 。因此 ,采用 互联网检索 、光盘检索和手工检索三种方式并用的查新模 式 ,扩大文献检索的范围和途径 ,有效提高医药卫生科技查 新的质量和效率 。
26
9. 5%
24
8. 8%
23
8. 4%
20
7. 3%
20
7. 3%
12
4. 3%
7
2. 5%
5
1. 8%
3
1. 1%
3
1. 1%
3
1. 1%
3
1. 1%
3
1. 1%
3
1. 1%
布拉德福定律是由英国著名文献学家 B. C. B radford于 本世纪 3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经验定律 。 其文字表述为 :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专业论文的数量 多寡 ,以递减顺序排列 ,则可分出一个核心区和相继的几个 区域 ,每区刊载的论文量相等 ,此时核心期刊和相继区域期 刊数量成 1: n: n2……的关系 。

基于掩蔽疗法的智能化耳鸣治疗仪设计

基于掩蔽疗法的智能化耳鸣治疗仪设计
a d c n c r h in t s e e t ey n a u e te t i f ci l . n u v
【 y w rs in u r t g p ehc m rsi ;S C 0 1 Ke od 】t i st ai ;sec o pes n P E 6 A nt e n o
系统利用 S C O 1 P E 6 A芯 片具有 的语音播放 的硬件条件, 并结合软件算法上 的语音压缩 函数库, 实现 了声信号 的智 能 化输 出。 以凌阳公司的 S R 0 6作 为外扩存储器 , P 49 可实现大量语 音资源 的播放。 临床试验结果表 明该 系统输 出的语
音 信 号 精 度高 , 有 良好 的 治 疗 效 果 。 具
用价值高 。
放的库函数 , 只要 了解库 函数的使用 , 就会很容 易完成 语 音录放 , 这些都 为软件开发提供 了方便 的条件 。 SC 01 P E 6A提供 2 1 t 个 6 i的定时器计 数器 :i eA b Tm r 和 Tm r 。Tm r i eB i eA为通用计数 器 ;i eB为多 功能计 Tm r
1 引言
耳鸣是一种耳神经学症状 , 具体表 现为听觉 紊乱。 从听觉和声音信号 的关 系来 分析 ,则 表现为耳鸣患者 对某些频率的声音分 辨能力差 , 致听觉 失去平衡 。 导 治
疗耳鸣 的方法有好 几种 ,而耳 鸣的掩蔽 疗法则 是 目前 最有效 的方法之一 。该方 法是在通过对 耳鸣性质的系 列测试后 ,选择与耳 鸣音调 响度相 匹配的特定外界声
【 关键词 】耳鸣治疗 ;语音压 缩 ;S C 0 1 P E 6 A芯片 【 中圈分类号】T 4 H1 7 N6 ; 0 【 文献标识码 】B
De i n o n I el e t I s r me t o n t s Tr a i s d o h e a e tc f Co c a i g sg n a ntl g n n t u n f Tini e t i u ng Ba e n t e Th r p u i s o n e l n

国产人工耳蜗现状及展望

国产人工耳蜗现状及展望

专题论坛人工耳蜗EATURE76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NEWS AND REVIEWS/March 2011, Vol.26, No.2[关键词] 耳蜗植入物(Cochlear Implants );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Hearing Loss ,Sensorineural );研究(Research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s );中国(China )国产人工耳蜗现状及展望陈兵陈兵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神经颅底外科,上海 200031江苏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听觉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

Email :b_chen66@人工耳蜗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能使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装置。

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开展人工耳蜗研发工作以来,近十余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技术水平至臻完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目前,常用的人工耳蜗产品主要有3种:澳大利亚Cochlear 公司的Nucleus ,美国Advanced Bionics 公司的Clarion 及奥地利MED-EL 公司的产品。

到2010年底,全球共有20余万人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 ),而我国内地却只有1万多例患者进行CI 。

由于我国人工耳蜗产品全部依赖价格高昂的进口产品,使众多患者只能望“洋”兴叹,人工耳蜗国产化势在必行。

我国人工耳蜗的研制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主持的人工耳蜗研究小组(简称上海小组)[2]和北京协和医院研究小组等分别进行该方面的工作。

上海小组设计单道隔皮射频载波向耳蜗输入模拟语言波形的电信号,达到分辨主要环境声的效果,生物相容性佳,与美国House 耳科研究所报道的单道人工耳蜗结果类似。

当年上海小组在全国应用和推广单道人工耳蜗达800余例,与此同时,上海小组把目标指向科技水平更高的数字多道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人工耳蜗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人工耳蜗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智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耳蜗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人工耳蜗技术是一种能够改善听力障碍症状的技术,它是通过在耳蜗中植入电极,将声音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然后直接将电信号传输至听觉神经,从而恢复听力功能的。

本文将介绍人工耳蜗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人工耳蜗技术的发展历程人工耳蜗技术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初是为了解决耳硬化症这种极为罕见的听力障碍而研究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子技术和微型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工耳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耳蜗技术的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大,比如用于老年人、儿童等人群的听力康复。

二、人工耳蜗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人工耳蜗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比如在婴儿听力筛查、老年人听力康复、聋哑人的语言训练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人工耳蜗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听力障碍,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

三、人工耳蜗技术的研究进展1. 磁共振成像技术人工耳蜗技术最大的挑战之一是确定电极的确切位置,以确保正确传递声音信号。

传统的方法是靠手术操作,在手术中通过眼睛来确定电极的位置,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可能。

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非侵入地确定电极的位置,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电极的放置准确度。

2. 人工智能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开始探讨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人工耳蜗技术中。

一些研究表明,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量听力数据来预测患者的听力障碍分级,并基于分级结果来优化人工耳蜗的调整参数,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3. 电极设计技术人工耳蜗技术中电极的设计很重要,它直接影响电极的功能和治疗效果。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些新型电极设计方案。

例如,一种名为“双音三极”的电极设计方案,可以在一个电极内部划分出多个区域,从而提高电极的漏音率,提高听力恢复效果。

人工耳蜗埋植物耐受性研究进展

人工耳蜗埋植物耐受性研究进展

V01.21No.8AD嘣2010HAINANMEDICALJOURNAL‘海南医学)2010年第2l卷第8期・专家论坛・符征。

男,1962年生,海南籍,现任海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耳显微外科。

1990年8月开创海南省耳显微外科,开展海南省第一例“耳显微外科手术”、第一例“耳神经外科手术”、第一例“人工耳蜗”手术、第一例“钢丝特扶隆活塞人工镫骨治疗耳硬化症”手术,率先开展海南省耳畸形整形手术及侧颅底手术。

先后在国家有关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喉鳞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获2001年度海南省科技优秀论文三等奖。

参与编写《医家金鉴耳鼻咽喉科学卷》和《公务员健康教育读本》等书籍。

兼任《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耳科杂志》、《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等核心杂志编委,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第三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海南耳鼻咽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南省“515”第三层次人才。

人工耳蜗埋植物耐受性研究进展符征(海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海南海口570311)【摘要】人工耳蜗是治疗双耳重度或极蓖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唯一方法,但人工耳蜗植入耳蜗内,其埋植物耐受性问题是人工耳蜗能否长期工作问题,国内外人工耳蜗研究者一直关注此研究课题,本文对此研究课题进行综合阐述。

【关键词】人工耳蜗;埋植物;耐受性【中图分类号】R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350(2010)08—00l卅2人工耳蜗(也称耳蜗埋植或电子耳蜗)指的是由话筒、处理器、接收器、电极构成的一种装置,用来刺激全聋人耳蜗内残存的听神经,以期使聋人重新获得听觉的一种新技术…。

自1957年法国Djoumo和Eyries¨1二氏用电刺激一位双耳全聋病人的听神经获得听觉的报告发表后,引起了国际耳科学界的有关科学家的重视。

人工耳蜗 前端处理技术 研究论文摘要 汇编

人工耳蜗 前端处理技术 研究论文摘要 汇编
UltraZoom 超级消噪聚焦
UltraZoom 是一种单声道自适应声束成形算法,集中收取来自聆听者前方的声音,同时侦测特定频率并衰减来自后方及侧后 方的声 音(Hehrmann等,2012)。 UltraZoom 于2011年推出,用于 Phonak 助听器。AB 新设计的美人鱼 Q70( Naida CI )声音处理器 采用了 Phonak 的 UltraZoom 声束成形技术。
Evaluation of the Harmony processor and T-Mic in children. Buckler L, Lewis K, Lisbona K. Poster at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chlear Implants in Children, April 11-14th, 2007, Charlotte, North Carolina.
用头颅和半身声学人体模型比较三个位置的麦克风效果。 将放置在T-Mic™,BTE 和 Kinder 固定夹位置的人工耳蜗 麦克风记录的空间灵敏度模式与耳道麦克风记录的参照模 式进行对比。在空间灵敏度的物理测量和声音定位的准确 性方面,T-Mic 结果最佳。
Microphone Location Effects on Speech Perception Using the T-Comm for Offear Sound Processors. Brendel M, Geißler G, Fredelake S, Büchner A. Submitted to CI international
Naída CI Q70 Beamforming Technology: Unrivalled Performance in Noise Advanced Bionics white paper

人工耳蜗植入的相关进展

人工耳蜗植入的相关进展

•专家笔谈•人工耳蜗植人的相关进展韩东一1王国建1DOI:10. 3969/j. issn. 1006-7299. 2016. 06. 002网络出版时间=2016 —11 一2 16:18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 cnkL net/kcms/detail/42. 1391. R. 20161102. 1618. 010. html【中图分类号】R764. 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 — 7299(2016)06 — 053〇 — 04作为人类最伟大的仿生科学成果之一,人工耳 蜗是迄今最成功的用于重建听觉的植人式电子装 置,全世界已有超过30万重度听障人群因接受了人 工耳蜗植人而重返有声世界[1]。

基于正常耳蜗的生 理结构及感音原理,人工耳蜗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 电脉冲信号,通过植人耳蜗内的电极序列兴奋耳蜗 内残余的螺旋神经节细胞,重建耳蜗的听觉功能。

自人工耳蜗问世以来,随着人们对听觉生理病 理的认知不断深人,以及精密工艺水平的提高,人工 耳蜗软硬件技术得以不断突破,这使得人工耳蜗植 人手术对内耳组织结构的保护以及声音精细结构的 重建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由此,植人理念不断更新,适应人群不断扩大,声音重建日臻完善。

近十年来,人工耳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人工耳蜗产品研发、内耳 畸形患者的人工耳蜗植人、双侧人工耳蜗植人、残余 听力保护及听神经病患者的人工耳蜗植人等方面。

2013年出台的中国《人工耳蜗植人工作指南》[2],在规 范国内临床工作以适应人工耳蜗快速发展上发挥了 积极的作用。

本文主要论述人工耳蜗植人的相关研 究进展,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的认识。

1不断更新的人工耳蜗产品目前中国市场上的人工耳蜗系统主要来自四家 制造商:奥地利MED—EL、澳大利亚的Cochlear、美国的Advanced Bionics、中国的诺尔康(NUR0- TRON)。

过去10年中,人工耳蜗产品的进展主要 集中在声音预处理和言语编码策略,以及体内植人 电极的设计等,而射频传输、接收器和电极序列改变 相对较少。

基于人耳掩蔽效应的电子耳蜗语音增强方法

基于人耳掩蔽效应的电子耳蜗语音增强方法
o u a u t r a k n r p ri s i p o o e Bm v ltt a s o m sus d t e l e s e c n e e to i o h e ri p a ta d t e lz n h m n a di y m s i g p o e t s r p s d o e k wa e e r n f r i e o r a i p e h i lc r n c c c la m l n n O r a ie z s e c n a c me tc mb n d wi u p e he h n e n o i e t h ma a u i r y t m . b r c a a t ri o a e h s i g p o e te f h h n e r s a d t y s se o Su t t r me e s g t s d on t e ma k n r p ri so uma u i r n a p b na dt ya d o s l- d p i e Th e u ts o h tt e SNR o t u a e i r v d b 0 dB e e ft e S e fa a t e r s l h ws t a h v u p tc n b mp o e y 3 v n i h NR n u s l w a d c n r d c h e i u ln ie a d i p ti o ' n a e u e t e r sd a o s n b c g a d n ie mo e e f c i e y Th n a c d s e c sl r l m n n e l i l a k r n o s r fe t l e e h n e p e h i no ec e a d i t l g b e v i

耳鼻喉科学术研究进展与新技术

耳鼻喉科学术研究进展与新技术

风雨同行的作文二十篇大全范文1:题目:风雨同行根据经验和故事我们都知道,风雨同行是指在生命中的艰辛时期,我们能够互相支持和帮助。

而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我个人经历中的风雨同行。

我和我的好朋友维娜相处已经有五年了。

虽然我和她性格不同,但我们都能够敞开心扉交谈,相互理解。

去年,我遭遇了家庭问题,我的父母离婚了。

我感到悲伤失落,甚至不想再去上学。

然而,维娜一直在我的身边,她尝试让我感到快乐和开心,总是鼓励我及时回到正轨。

她说:“我们能够一起支持和鼓励彼此,无论面前有多少困难,我们都能够共同度过。

”这个经历让我认识到,一个能够真正支持和同情你的朋友,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活中会有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我们总能够在别人的支持下战胜困难。

要点分析:写作重点:描述风雨同行的含义,探讨人们生活中的友谊关系,分享个人经历,强调朋友支持的重要性。

用词分析:文章用了多个描述风雨的形容词表达作者滞涨情感,如“悲伤失落”、“共同度过”等。

措辞简洁,语言优美,但也避免了过度复杂的讲解及短语。

范文2:题目:除了自己,谁也不能输"风雨同行"这句话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在同一条船上勉励彼此。

然而,当一些人陷入竞争、比较中时,"风雨同行"似乎变得没有那么有意义了。

不过,我认为这种思想是错误的。

作为一名比较优秀、优秀的学生,我知道那些为我们带来压力的竞争力量。

但是,我从来都没有觉得除了我之外,别人都是我的对手。

我更希望和别人一起成长,在日后的合作中不断地提高。

没有了同伴的加入和帮助,穿过风雨将变得更加困难。

例如,前几天我准备了一个英语演讲比赛。

虽然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但我仍然想在比赛中表现得最好。

我的朋友初中时曾获得过英语演讲比赛的奖项,所以我就去拜访她,请她给我一些建议。

她仁慈地为我提供了一些贵重的提示,这为我赢得比赛提供了帮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风雨同行"并不是只出现在压力非常大的时候。

人工耳蜗鼓阶内极阵电阻抗的研究

人工耳蜗鼓阶内极阵电阻抗的研究

人工耳蜗鼓阶内极阵电阻抗的研究近年来,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植入式医疗设备的可用性不断提高,人工耳蜗便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例子之一。

相对于传统的听力恢复术,这种人工耳蜗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听力,而且维护费用也较低。

由此,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患者的听力恢复术中。

然而,由于人工耳蜗本身的结构复杂性以及其中制造细节的差异,如何优化它的音质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着重研究了一种新型的人工耳蜗内极阵,它是一种内部形成的双极子阵列,具有优秀的电阻抗表现,包括优秀的阳极电阻抗和阴极电阻抗。

首先,我们介绍了人工耳蜗内极阵的构成结构。

人工耳蜗内极阵是一种由双极子阵列构成的结构,其中阳极子和阴极子彼此紧密排列,形成由共同的腔室构成的密封室,并由一对对等的导体隔开。

从接线方面看,人工耳蜗内极阵的接线结构通常是复合性的,它包括了多个双电极结构,它们通过一些并联结构,实现相互配对的特性。

阴极的构建结构与阳极类似,但其电流流动方向是相反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人工耳蜗内极阵在电阻抗方面的表现。

首先,阳极电阻抗测试表明,人工耳蜗内极阵在无功率及低功率(30mW)时,表现出较低的电阻抗,说明内部结构构建良好,能够有效降低内部电阻抗。

此外,阴极电阻抗测试也表明,人工耳蜗内极阵在低功率(30mW)时,表现出较低的电阻抗,而且随着功率的升高,阴极电阻抗仍然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说明结构构建良好,具有良好的抗短路能力。

最后,我们研究了人工耳蜗内极阵在振荡器中的应用,使用人工耳蜗内极阵作为振荡器电路的组成部分,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振荡频率范围为100到300kHz,振荡器的功耗在0.1mW到1mW之间,能够满足大多数应用场景的要求,说明人工耳蜗内极阵具有良好的振荡特性。

总之,本文对人工耳蜗内极阵的结构、电阻抗特性及振荡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实验结果来看,人工耳蜗内极阵具有优秀的电阻抗表现以及良好的振荡性能,能够满足大多数应用场景的要求,可有效提升人工耳蜗本身的音质,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人工耳蜗的研究及其应用

人工耳蜗的研究及其应用

人工耳蜗的研究及其应用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听力困难的经历。

聆听周围的声音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而听力受损却会影响到生命的方方面面。

幸运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耳蜗的出现为失聪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人工耳蜗的研究及其应用。

1. 什么是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是一种用于恢复失聪患者听力的电子设备。

它由内部和外部两部分组成。

内部部分被植入头骨内,由一个带有电极的线圈组成,直接与耳蜗神经连接。

外部部分则由一个麦克风和一个处理器组成,听到的声音被转换为信号,通过皮肤上的一个小接收器传输到内部部分,激活电极,刺激耳蜗神经。

2. 人工耳蜗的发展历史人工耳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法国的研究人员Andre Djourno和Charles Eyries创建了第一个人工耳蜗原型。

这个原型由一个麦克风和一个音频处理器组成,可以将音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到耳蜗通过电极刺激听觉神经。

1978年,位于澳大利亚的Cochlear Limited 取得了人工耳蜗的第一个商业授权,开始推广销售。

3. 人工耳蜗的研究和发展自人工耳蜗首次问世以来,它在技术和功能方面都经历了很大的改进。

人工耳蜗神经植入的位置、电极的数量和形状、声音的处理和传输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多进步。

现在的人工耳蜗可以恢复从轻度听力损失到完全失聪的患者的听力,而且现代人工耳蜗的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

此外,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者致力于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人工耳蜗的效能。

虽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研究者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让耳蜗适应更多的听力场景,同时减轻患者调整耳蜗的负担。

4. 人工耳蜗的应用人工耳蜗的应用十分广泛。

根据美国耳鼻喉科学会的统计数据,目前全球约有50万人植入了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恢复失聪患者的听力和语言能力。

对于年幼的失聋儿童来说,这意味着他们能够听到世界的声音,愉快的学习和成长,融入社会;而对于成年的失聋患者来说,人工耳蜗可以帮助他们重新建立社交、工作以及家庭生活中的联系。

《实时语音增强人工耳蜗的技术研究》

《实时语音增强人工耳蜗的技术研究》

《实时语音增强人工耳蜗的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听力障碍逐渐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

人工耳蜗作为一种有效的听力辅助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然而,在嘈杂的环境中,听力障碍患者常常面临语音识别困难的问题。

因此,实时语音增强技术在人工耳蜗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实时语音增强人工耳蜗的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其应用及前景。

二、实时语音增强技术的理论基础实时语音增强技术旨在提高语音信号的信噪比,以改善听力障碍患者的听觉体验。

该技术主要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滤波、去噪、增益调整等操作,以实现语音的清晰度提升。

在人工耳蜗中,实时语音增强技术可以通过算法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实时分析,根据信号的特征调整增益,从而达到改善语音质量的目的。

三、实时语音增强人工耳蜗的技术研究1. 信号预处理:在人工耳蜗中,首先需要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预处理。

这一阶段包括去噪、滤波等操作,以去除背景噪声和干扰信号,保留有效的语音信息。

2. 特征提取:通过对预处理后的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得到能够反映语音特性的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短时能量、短时过零率、频谱等。

3. 增益调整:根据提取的特征参数,通过算法对语音信号进行增益调整。

这一阶段需要考虑到实时性、准确性等因素,以确保语音质量的改善。

4. 输出与反馈:经过增益调整后的语音信号被输出到人工耳蜗的接收器中,再由接收器将信号转换为电刺激,传递到患者的听觉神经中。

同时,系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反馈进行自适应调整,以实现更好的语音增强效果。

四、实时语音增强技术的优势与挑战实时语音增强技术在人工耳蜗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首先,能够提高听力障碍患者的语音识别能力,改善其听觉体验;其次,可以减少外界噪声对听力的干扰,提高语音的清晰度;最后,能够根据患者的反馈进行自适应调整,实现个性化的语音增强效果。

然而,实时语音增强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有效地去除噪声和干扰信号是关键问题之一;其次,在保证实时性的同时,如何提高算法的准确性也是一个难点;此外,如何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自适应调整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治疗耳聋的科技现状与未来

治疗耳聋的科技现状与未来

治疗耳聋的科技现状与未来现代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捷和进步。

而在医疗领域,科技的进步也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治疗耳聋的科技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为失聪人士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改善。

本文将会探讨当前治疗耳聋的科技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蜗蜊植入式人工耳蜗蜗蜊植入式人工耳蜗是目前治疗耳聋的主要方法之一。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将人工电极植入患者的耳蜗,其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刺激听神经。

虽然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一些耳聋问题,但是其效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手术技术、人工耳蜗的品质等等。

同时,对于某些耳聋患者,该方法效果不佳。

所以,有必要对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以改善治疗效果。

二、干细胞治疗耳聋干细胞治疗耳聋是近年来的一项新兴技术,其原理是将干细胞注入患者的内耳,通过生成新细胞,从而修复受损的听觉神经元和毛细胞,改善听力。

干细胞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带来的疼痛和创伤。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耳聋程度。

但是该方法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试验来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

三、人工耳蜗的改进和升级目前,蜗蜊植入式人工耳蜗是最常用的治疗耳聋方法之一。

但是其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工耳蜗的品质、手术技术水平等。

所以,研发更好的人工耳蜗是治疗耳聋试图更高效、更安全的一种途径。

同时,利用新技术来创新电极设计,提高电子元件的敏感性和稳定性,是未来修补人工耳蜗的一个重要方向。

另外,当前第一代人工耳蜗的电极数量有限,一些高频部位无法刺激。

因此,提高人工耳蜗的电极数和覆盖面积以及提高电极在大范围内的定位精度,将是未来的重要课题。

四、听觉中枢植入听觉中枢植入是一项近年来的新兴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电极刺激听觉中枢的神经系统,以改善耳聋。

与其他治疗耳聋的方法相比,听觉中枢植入的电极能够穿越血液大脑屏障,刺激大脑皮层区域,从而实现听力改善。

这项技术潜在的优势是,可以帮助耳聋的患者恢复自然的听力,而无需借助其他设备或外在设备的帮助。

人工耳蜗治疗聋病的疗效评估研究

人工耳蜗治疗聋病的疗效评估研究

人工耳蜗治疗聋病的疗效评估研究聋病是一种严重的神经性疾病,它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而人工耳蜗作为一种治疗聋病的手段,能够极大地改善患者的听力和日常生活品质。

但是,为了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人工耳蜗治疗聋病的疗效评估研究也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和人工耳蜗技术的不断完善,人工耳蜗作为一种治疗聋病的手段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大幅度减轻患者的听力障碍,还具有可塑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患者的需求和适应程度进行个性化调整。

然而,人工耳蜗治疗聋病的疗效评估研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聋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人工耳蜗的治疗效果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聋病的类型和程度、患者的年龄、人工耳蜗的品牌和型号、手术的技术水平等等,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对人工耳蜗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采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和实施。

其次,由于人工耳蜗的实施过程比较复杂,需要进行手术操作和器械植入,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疗效评估研究时,不仅需要关注治疗效果本身,还需要重视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只有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才能进一步提高人工耳蜗治疗的应用效果和社会影响。

最后,人工耳蜗治疗聋病的疗效评估研究也需要结合临床实践和患者的体验进行评估。

虽然疗效评估可以通过医学检查和听力测试等客观指标进行,但是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和心理状态等,还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体验式的研究。

只有保证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感,才能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人工耳蜗技术。

综上所述,人工耳蜗治疗聋病的疗效评估研究不仅需要科学的研究设计和严格的数据分析,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安全和体验,并结合医学实践进行综合评估。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相信人工耳蜗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和应用普及。

人工耳蜗再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人工耳蜗再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440·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5年 8月第 18卷第 4期 ChinJClinHealthc,August2015,Vol.18,NO.4
步减缓。而其他如试听疼痛、面神经刺激、眩晕等也 偶有报道[34],听力学测试提示神经反应遥测阈值的 下降和阻抗增加。为与装置故障相鉴别,可用 CT 平扫来判断电极的移位。电极脱出多发生于电极植 入深度不够或耳蜗骨化的患者。由于电极末端的组 织纤维化和腔隙闭塞,这使得 RCI时再次完整插入 困难。缓慢下降的言语感知能力提示电极脱出可能 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3]。在儿童患者,有人提出 电极伴随着颅骨的生长而发生移位,建议电极加引 线进行固定。耳蜗骨化以及电极作用于耳蜗外侧壁 的压力与电极脱出密切相关,使用弯电极则能减少 这种情况的发生[23]。为降低电极脱出的发生率,在 耳蜗开窗处用颞肌筋膜等予以填塞,以固定电极,另 外电 极 导 线 应 置 入 骨 槽 内,用 骨 粉 固 定。 Cohen 等 [24]曾尝试使用 钛 夹 将 电 极 固 定 于 砧 骨 以 保 持 电 极位置。 1.5 装置相关适应证 1.5.1 面神经刺激 面神经刺激是 CI术后常见并 发症[2528]。可能 是 为 刺 激 听 神 经 所 需 的 较 大 电 流 在骨质部分导电性能的改变或者耳蜗的外侧壁与面 神经紧密靠近的剖结构而发生了漏电。而弯电极则 因其更靠近蜗轴而减少对耳蜗外侧壁的影响,降低 对面神经刺激的可能[29]。 1.5.2 确认或疑似装置故障 当植入装置性能问 题出现时,一般先检查外设装置和调整装置程序的 设置;然后评估电极串位置;必要是对内部装置进行 完整性检测。由于儿童欠缺有效表达能力,装置缺 陷不能够被及时发现,所以对人工耳蜗的工作状态 做出有效 判 断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Marlowe等[3]指 出, 相比较于年长的孩子,幼龄的患者更容易达到和超 过先前的性能峰值。这一结果提示在儿童言语感知 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不应该延迟 RCI。

耳鸣掩蔽治疗条件的测定

耳鸣掩蔽治疗条件的测定

耳鸣掩蔽治疗条件的测定曹永茂;银力;龙墨【期刊名称】《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年(卷),期】2000(008)003【摘要】目的寻找耳鸣掩蔽治疗较为合适的掩蔽时间、掩蔽声类型的组合。

方法受试的27名耳蜗性耳鸣患者,平均分别来自于三个治疗点,并定为甲、乙、丙三组。

按析因试验设计原理将掩蔽声设定为窄带噪声(narrow band noise,NBN)、宽带噪声(wide band noise,WBN)和言语噪声(speech noise,SN)三个因素,掩蔽时间设定为15、30、45min三个水平共九种组合,每组内患者间治疗的条件不同,每名受试者治疗10次。

对治疗前后耳鸣匹配的结果比较并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给声时间为15 min时较给声30、45min掩蔽效果差(P<0.05),而后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当耳鸣为单一音时,窄带噪声较为理想,当耳鸣为多音调时,用宽带噪声掩蔽效果好(P<0.05)。

结论用窄带掩蔽声或宽带噪声每次治疗30min 效果较好。

%Objective To search for the optimum external masking time and tonal models for patients with tinnitus.Methods Twenty-seven patients with cochlear tinnitus were selected respectively from three different out-patients departments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ine patients in ever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masking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factorial design which had three masking noises, i.e. narrow band noise (NBN), wide band noise (WBN), speech noise (SN),and three masking time ranges, i.e. 15,30,45 minutes. The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and analysed with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 when masking for 15 minutes was worse than that for 30,45 minutes,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30 and 45 minutes. The NBN had the best effect when tinnitus signal was single, the WBN was effective for tinnitus with multiple sounds. Conclusion NBN or WBN masking for 30 minutes showed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总页数】3页(P143-145)【作者】曹永茂;银力;龙墨【作者单位】湖北医科大学附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武汉430060;广东省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科;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45【相关文献】1.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J], 陈学贤2.耳鸣的测定与掩蔽治疗初探 [J], 何治兴3.耳鸣掩蔽疗法与耳鸣习服疗法治疗主观性耳鸣的效果对比 [J], 涂恩毅4.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J], 卢俊;梅余霞;杜松涛;季瑾;黄永久5.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特发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J], 屈媛怡;孙勍;沈学强;陈元星;孙悍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MEMS技术的人工耳蜗研究

基于MEMS技术的人工耳蜗研究

基于MEMS技术的人工耳蜗研究人工耳蜗是一种通过植入电子设备来治疗听力障碍的医疗器械,也是近年来医学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MEMS技术作为一种微纳米加工技术,已经被应用于人工耳蜗的制造中,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将从MEMS技术在人工耳蜗的应用、MEMS耳蜗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MEMS耳蜗的优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MEMS技术在人工耳蜗的应用MEMS技术是利用微米和纳米级别的加工工艺,将传统的机械、电子和光学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高度集成的微系统。

在人工耳蜗中,MEMS技术可以应用于耳蜗声电转换系统、电极阵列、微型传感器、电子开关等部件的制造和装配中。

与以往的机械加工技术相比,MEMS技术具有制造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这些优点使得MEMS技术在人工耳蜗的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MEMS技术可以制造尺寸微小的电极阵列,让耳蜗更好地适应耳内环境的形态和大小,提高诱发电位的信噪比;同时,MEMS技术还可以制造微型传感器,实现对耳蜗内环境的实时监测。

二、MEMS耳蜗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MEMS技术在人工耳蜗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的学者们通过理论模拟、实验验证等多种手段,不断地探索MEMS技术在人工耳蜗中的应用效果和机理。

国内学者们张志新等人研制出的MEMS人工耳蜗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广泛认可,并在耳蜗植入手术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此外,国际上也有不少研究机构在MEMS人工耳蜗的制造技术、硅耳蜗梁的新型材料研究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些研究成果为MEMS人工耳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未来,MEMS人工耳蜗的研究方向将更多地集中于如何提高人工耳蜗对语音的分辨度和识别能力。

其中,改善语音信号的传输是关键之一。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需探索MEMS耳蜗与人体生物组织相适应的生物材料,并进一步探究微机电系统在人工耳蜗中的应用潜力。

三、MEMS耳蜗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人工耳蜗,MEMS耳蜗具有以下几个显著优势:1. 尺寸微小。

压电型人工耳蜗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压电型人工耳蜗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压电型人工耳蜗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导言】人工耳蜗是一种适用于聋病人的人工植入物,它能够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直接通过电流传输到神经元,从而恢复聋病人的听力功能。

传统的人工耳蜗采用了电磁型激发方法,但在高频段的声音信号转化效率较低。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耳蜗的适用范围和效率,压电型人工耳蜗被提出,该类型的人工耳蜗主要依靠压电效应产生激励信号,具有高效、低功耗等优势。

本文将围绕压电型人工耳蜗的若干基础问题展开研究。

【问题陈述】压电型人工耳蜗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压电材料的性质和选择:压电型人工耳蜗的核心部件是压电陶瓷,因此需深入研究不同种类压电材料的压电性质、力学性质和其他相关特性,以选取合适的压电材料。

2. 压电元器件的结构和设计:根据对压电材料性质的研究,设计相应的压电元器件,包括压电陶瓷片、电极板、压电机械构造等。

3. 压电型人工耳蜗的传感特性:研究不同材料的压电性能、信号传输特性等,分析其对声波信号的响应以及制约传感效果的因素,评估不同结构参数对传感特性的影响。

4. 压电型人工耳蜗的能量转化效率:压电型人工耳蜗的效率是评估其实际应用价值的重要指标,需要研究不同压电材料和电极组合对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以及对传输效率的缺陷和瓶颈进行识别和改进。

5. 压电型人工耳蜗的实验验证:选择适合实际应用的指标对压电型人工耳蜗进行测试验证,评估不同结构材料对声音信号的转换效率及原理、功耗等方面的实际表现。

【研究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研究不同种类的压电陶瓷材料的物理特性、力学性质及压电性能。

2. 根据研究结果设计并制作实验样品进行实验测试。

将不同材料的压电陶瓷片组装成压电机械模型,通过不同结构的电极对样品进行电压、电荷等多个方面的测试,获取样品的压电传感性能并对比分析,探究不同材料的压电传感特性。

3. 基于研究结果,力学建模,定量分析压电型人工耳蜗的响应特性、转换效率和能量耗损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