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难点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全)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帝王后代○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疆域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特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3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六国:条件:商鞅变法,外交策略,地理位置优越,封建经济发展,嬴政的雄才大略,百姓渴望和平,局部统一已经形成。
过程:韩赵魏楚燕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互相牵制配合3、中央官制:丞相(百官之首,处理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太尉(管理军务)地方: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4、巩固措施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1.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一、历史的定义和意义1. 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和人物的记录。
2. 历史的意义在于让人们了解过去,从中吸取教训,推动社会进步。
二、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1. 人类起源于非洲,经过漫长的进化和迁徙,逐渐分布到世界各地。
2.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1. 早期文明的兴起: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等。
2. 古代文明的发展: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等。
四、古代帝国的兴衰1. 古代帝国的兴起:古埃及帝国、古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和秦帝国等。
2. 古代帝国的衰落:罗马帝国的分裂和灭亡、东罗马帝国的衰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兴起等。
五、现代世界的形成1.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欧洲文化的复兴和探险家的大航海。
2.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机器工业的出现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六、近代历史的重大事件1. 法国大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倡导民主和平等。
2. 世界两次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
七、当代世界的发展与挑战1. 冷战与两极格局: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期间的对抗。
2.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和经济发展的挑战。
八、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启示1.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历史,了解过去,指导未来。
2. 历史的警示与启示: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历史背诵提纲结束。
以上是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的内容概述,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行动和选择。
历史背诵提纲涵盖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古代帝国的兴衰、现代世界的形成、近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当代世界的发展与挑战等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背诵和学习这些内容,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复习提纲: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古史纲要1. 人类起源与文明发展- 人类起源与人类文明的兴起-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2. 原始社会与新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的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影响-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3. 奴隶社会与青铜时代- 奴隶社会的特点与产生原因- 青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青铜时代的主要文化4. 前秦时代与西周时代- 秦国的形成与秦始皇的改革- 西周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 周代的政治危机与分裂5. 其他古代文明- 希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第二章古代中国1. 五帝时代与三皇时代- 传说中的五帝与三皇2. 夏朝与商朝- 夏朝的历史地位与特点- 商朝的建立与发展3. 周朝的建立与分裂- 周朝的建立与分封制度- 西周与东周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4. 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 春秋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与兵器发展5. 秦朝的统一与西汉的兴起-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秦朝的政治制度 - 西汉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6. 古代中国的社会- 古代中国的社会阶层与人们的生活 - 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第三章世界两大古代文明1. 古希腊与古罗马-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与城邦文化-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法律文化2. 古印度与古埃及- 古印度的政治制度与宗教文化-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与宗教文化第四章中古时代的变革与发展1. 河间燕趙与兵谏- 河间燕趙与秦朝的冲突- 兵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2. 隋朝与唐朝- 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繁荣3. 宋朝与元朝- 北宋与南宋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 元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4. 日本的社会变迁- 日本的古代社会与文化- 日本封建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以上仅为复习提纲的梗概,实际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历史事件进行详细复习。
同时,建议多做历史题目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重点掌握)⑴开始时间:西周⑵分封对象:①王室贵族②功臣③先代贵族⑶诸侯的权力包括: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义务:①定期朝贡②提供军赋③提供力役⑷评价:①积极意义: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周朝统治②消极意义: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2、宗法制(重点掌握)(1)核心内容(典型特点):嫡长子继承制(2)作用: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到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掌握)⑴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⑵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统一的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2、秦灭六国的过程:韩、赵、魏、燕、楚、齐3秦灭六国的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皇帝制度的特点: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5、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太尉——主管中央军事。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中央监察系统。
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主管官员的总称。
6、郡县制的具体规定与意义各是什么?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有哪些?“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官职,分管行政、兵事、监察职责。
郡下设县。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命,调动,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西汉、唐代、宋代、明代限制相权的措施是什么?(1)西汉:①频繁换相②设立“中朝”(“内朝”),与以丞相为首所形成的“外朝”相对应,、“中朝”具有决策权(2)唐代:①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尚书省下设六部②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的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进一步分散相权。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华夏族的形成1. 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族2. 三皇五帝时期的神话传说3.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解放1. 春秋时期的诸侯割据和兼并战争2. 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教育3. 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主张三、秦始皇统一中国和秦代的政治制度1.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2. 秦始皇的政治改革和法家思想3. 秦代的行政制度和农业技术四、汉朝的建立和西汉的政治制度1. 刘邦的起义和汉朝的建立2. 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3. 西汉的商业繁荣和科技发展五、东汉末年的动乱和三国时期的分裂1. 黄巾起义和王莽的新朝2. 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兴起3. 三国鼎立和统一战争的背景六、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割据和文化交融1. 北朝的政权更迭和南方文化的传承2. 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 北方民族的入侵和南北朝的统一七、隋朝的统一和唐朝的开创1. 隋文帝和隋朝的统一战争2. 唐太宗的政治改革和文化繁荣3. 唐朝的科技进步和丝绸之路的开放八、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方民族的影响1. 五代十国的政治割据和文化交流2. 契丹族、党项族等北方民族的兴起3. 北方民族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改变九、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1. 北宋和南宋的政治制度和思想变革2. 宋朝的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3. 南宋的对外战争和政权更迭十、元朝的建立和统治1. 成吉思汗的征服和元朝的建立2.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交流3. 元朝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十一、明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1. 朱元璋的起义和明朝的建立2.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3. 明朝的海外贸易和文化繁荣十二、清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1. 满洲族的入侵和清朝的建立2.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统治3. 清朝的农业经济和社会状况以上是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的内容。
通过对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政治制度、社会状况和文化繁荣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1 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征•文明的定义和内涵•古代文明的主要特征1.2 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时代•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和遗存1.3 新石器时代的兴起•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标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明1.4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夏商周时代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夏朝、商朝和西周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1.5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孔子、墨子、老子等思想家及其学说二、中国古代史的演进2.1 秦朝的建立与秦击败六国的原因•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的措施•秦击败六国的原因和过程2.2 汉朝的兴起和东汉的衰亡•汉朝的兴起和汉武帝的治理•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政治斗争2.3 三国时期的割据与统一•三国时期各个割据势力的形成•曹操与刘备的政治斗争与统一中国2.4 隋朝与唐朝的统一与开放•隋朝的建立和炀帝的政治措施•唐朝的政治制度和贞观之治2.5 辽、宋、金、元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变迁•辽朝、宋朝、金朝、元朝的建立和统治特点•辽宋金元时期的文化变迁和对外关系三、世界古代文明与交流3.1 埃及文明与中东古代文明•埃及文明的发展和特点•中东古代文明的主要代表和特征3.2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印度教和佛教的兴起与传播3.3 希腊古代文明•希腊古代文明的兴起和特点•希腊城邦和希腊哲学的发展3.4 罗马古代文明•罗马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基督教的传播3.5 古代东方与古代西方的交流与影响•古代东方文明与古代西方文明的交流途径•东方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和西方文明对东方的影响四、历史研究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4.1 历史研究的工具和方法•历史研究的主要工具和方法•史料的搜集与整理4.2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价值•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方法和措施4.3 典籍的整理与翻译•典籍整理的重要意义和方法•典籍翻译的原则和技巧4.4 历史故事的传承与演绎•历史故事的传承和重要性•历史故事的演绎和影视传媒的作用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复习提纲,涵盖了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共9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共9篇)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1.先秦时期主要王朝是怎样更替的2.宗法制实质是什么核心是什么主要作用……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整理高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两代的社会政治制度1、夏朝的政治制度A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B夏朝的政治制度是: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C夏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带有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2、商朝的政治制度A商朝的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指:王畿,使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指:附属国管辖的地区B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1)通过内、外服制度,商王控制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2)通过神化王权,强化商王的盟主地位(3)但商王的控制力有限,方国有较大自主权二、封邦建国(本节重点知识)1、西周建立:A周族以农耕著称,生活在陕西关中地区.B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2、分封制(重点掌握)A、目的:核心目的:巩固周王室;具体目的: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安抚商的降族,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便于监督管理;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B、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异姓封国:功臣、姻亲、殷商降族、古方国.掌握受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C、受封者应该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周王授予一定的土地和人民;诸侯要要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可以继续分封.D、影响:①分封使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得到加强.③形成了西周贵族集团“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E、西周的分封制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的关系:继承与发展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宗法制度(重点掌握)A、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B、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二): 安徽省宣城市最新版教材高一必修一《经济生活》政治、历史、生物、地理预习复习提纲1.必须是安徽省宣城市的.书本才是根本吧!光看大纲只能知道框架,培养全局观还可以,但是要好好品味枝干还得靠课本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三):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一、 1、什么是商品和商品经济 2、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含义是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怎样 4、什么是劳动生产率...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四): 求高一政治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建议买高中《思想政治》学习与探究(高一分册)内容很全,全年的都有,还有练习历史么...参照去年考纲吧...修改的应该不多【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五): 求高一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的复习提纲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A)③如果AíB, BíC ,那么AíC④ 如果AíB 同时BíA 那么A=B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A∪φ= A ,A∪B = B∪A.4、全集与补集(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由S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SCsAA(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3)性质:⑴CU(C UA)=A ⑵(C UA)∩A=Φ ⑶(CUA)∪A=U二、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注意: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定义域补充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6)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又注意: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再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见课本21页相关例2)值域补充(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 (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即记为C={ P(x,y) | y= f(x) , x∈A }图象C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与Y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2) 画法A、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x,y的一些对应值并列表,以(x,y)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P(x, y),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B、图象变换法(请参考必修4三角函数)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3)作用:1、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发现解题中的错误.4.快去了解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5.什么叫做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A B”给定一个集合A到B的映射,如果a∈A,b∈B.且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说明: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①集合A、B及对应法则f是确定的;②对应法则有“方向性”,即强调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它与从B到A的对应关系一般是不同的;③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Ⅰ)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Ⅱ)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Ⅲ)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1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2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3 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4 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注意啊: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图象法:便于量出函数值补充一:分段函数(参见课本P24-25)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在不同的范围里求函数值时必须把自变量代入相应的表达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就写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补充二:复合函数如果y=f(u),(u∈M),u=g(x),(x∈A),则y=f[g(x)]=F(x),(x∈A) 称为f、g 的复合函数.例如: y=2sinX y=2cos(X2+1)7.函数单调性(1).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六): 高一化学必修1复习提纲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结构:1.统一(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1)确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结构: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导语: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指导未来。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内容丰富而重要,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发展历程,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伟大。
以下是我对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内容的一些总结和感悟。
一、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1.人类起源: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00万年前的非洲大草原。
最早的人类是猿人,通过演化逐渐发展成智人。
2.人类社会的形成:人类社会的形成是从原始社会逐渐发展而来的。
原始社会以狩猎采集为主,人们生活在小规模的部落中。
3.农业革命:农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人类掌握农业技术后,开始进行农耕生产,逐渐形成了农业社会。
4.城市文明的兴起:城市文明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社会阶段。
城市的出现带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
二、古代文明的兴衰1.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
古埃及的发展受尼罗河的滋润,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机构和宗教体系。
2.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古代欧洲文明的重要代表,以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而闻名。
古希腊的哲学、文学、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古罗马帝国:古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伟大的帝国之一,统一了地中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
罗马帝国的法律制度和行政机构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4.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且最丰富多样的文明之一,受印度河流域的影响。
古印度的宗教、哲学、数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崛起1.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真实史料记载的王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奠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
2.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开创了封建王朝的传统。
3.唐宋元明清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封建王朝之一,开创了中国的盛世。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上册)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上册)第1课:金属工具1、人类早期历史的划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2、两河流域约于公元前4000年代初期最先使用青铜器。
3、赫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它约于公元前1300年进入铁器时代。
4、从石制工具过渡到金属工具,是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一大标志。
第2课:文字1、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又一重要标志。
2、早期的象形文字有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圣书字、印度的印章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和中美洲的玛雅文。
象形文字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如埃及圣书字:碑铭体——祭司体——人民体)。
3、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受埃及圣书字影响)↓斯拉夫字母第3课:国家1、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又一重要标志。
2、军事民主制:(1)、产生背景: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2)、管理机构:军事首领、联盟议事会、民众大会(3)、特征:既保留氏族民主制的某些因素,又产生了军事首领的个人权力。
3、国家产生的途径:a、部落联盟(中国夏朝);b、城邦联合(西方雅典、罗马)4、国家的主要职能:a、阶级压迫职能;b、社会管理职能第4课:大河文明1、东方村社的特征:(1)、小农的聚居地;(2)、有较多原始公有制的遗风;(3)、相对封闭的社会组织;(4)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2、中央集权:(1)产生原因:a、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组织实施巨大的农业灌溉等水利工程;b、弱小分散的村社组织也无力抗衡外族的进攻;c、大河流域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2)特点:全国听命于国君,中央政府设有庞大的官僚结构,各地官员由中央政府或国君直接委派。
3、大河文明的特点:小农经济、东方村社、中央集权制度第5课:海洋文明1、海外殖民: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2、城邦政治的三种形式:僭主政治、寡头政治、民主政治3、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梭伦改革(奠定基础)→伯里克利时代(鼎盛阶段)4、雅典民主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提纲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提纲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特征、生存方式、社会组织形式- 古代文明的发展:文明的四大河流(尼罗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恒河、黄河)- 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古代丝绸之路的开启与影响二、古代中国的形成与演变- 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更替与社会制度的变迁-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儒、道、法、阴阳家的学说与思想- 统一秦朝的建立:秦始皇与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及影响- 秦汉之际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发展:皇帝制度、科举制度、农业文明等三、罗马帝国的崛起与灭亡- 罗马帝国的形成: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转变- 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法律体系:元老院制度、卢比孔法、君主制度- 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奴隶制度、道路与城市规划、古罗马艺术等- 内外因素导致罗马帝国的衰弱与衰落:外族入侵、内部腐败等四、印度教与佛教的兴起- 佛教的创立与传播:释迦牟尼的生平与佛教教义- 佛教的教义与行者:四圣谛、八正道等- 印度教的发展:吠舍离教义及其崇拜的神祇- 佛教与印度教的冲突与共存:不同宗教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五、希腊城邦的兴衰与民主的发展- 希腊城邦的兴起:雅典与斯巴达的特点及差异- 希腊的政治制度:拜占庭江湖、希腊民主制度等- 希腊文化的传播:象牙塔的哲学家、剧场的兴起等- 异族统治与希腊文化的传承:罗马时期的希腊文化影响六、古代非洲的兴起与交往- 埃及文明的繁荣:尼罗河文明的特点与影响- 非洲的霸主及其国家:加纳、马里、锡金图、伦巴巴的兴起与贸易-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影响:通过商人与学者的交往传入非洲七、古代美洲文明的发展- 墨西哥的奥尔梅克文化:人头豹身的石像与毁灭- 神秘的玛雅文明:玛雅日历与城市遗址的发现- 秘鲁的印加帝国:马丘比丘及其城市规划的奇迹八、世界各文明的交往与影响- 经济交往与贸易:世界不同区域的贸易网及其影响- 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技术与思想的传播:造纸术、指南针等发明的传入与推动以上提纲列举了高一必修一历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新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提纲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①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②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首创。
③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被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度所替代;标志着中国官僚政治的开始;加强了君主专制,有利于统治和小农经济的发展。
④君权与相权: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以君权为中心,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产物。
⑤隋唐制度革新:三省六部制。
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⑦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⑧清朝“家天下”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⑨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消极方面,束缚了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汉初郡国并行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宋朝分割相权;
④元朝实行行省制。
3.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①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②明朝设特务机构;
③清朝设立军机处;
④清朝实行密折制度。
4.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①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②科举制的创立;
③宋慈监察体制的完善;
④元朝行省制的创立。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I.国家性质篇
1.国家的定义
a.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以领土、民族、政权、政府等组成,具有独立
主权的政治实体
b.国家的性质:
(1)政治实体:具有独立主权;
(2)民族实体:同属一个国家的居民具有共同的民族意识和思想;
(3)领土实体:具有统一的领土,表现在国家拥有明确的主权领土;
(4)经济实体:具有自立的经济体系,即必须独立开展社会经济活动;
(5)文化实体:民族有其自身的文化,文化积淀随着时间发展,成为
民族文化特质。
2.国家的发展
a.国家发展的演变过程:
(1)部落阶段:由部落演变而来,部落活动范围有限,缺少国家制度;
(2)封建制度阶段:由部落阶段过渡而来,封建社会出现了催生国家
的制度;
(3)帝国形式阶段:国家和帝国形式较为接近,但国家具有更高的社
会形态;
(4)民族国家阶段:发展的最高阶段,国家由多民族组成,政治权力按照民族的概念来统治。
b.国家发展的基本条件:
(1)民族归属感:人类最基本的政治行为就是属于一些民族,具有明确的民族认同感,形成民族共同体;
(2)共同经济利益:必须有统一的经济利益,以确保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复习提纲第⼀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政权更迭1.先秦是指什么时期?包括哪两个阶段?2.夏朝哪⼀年、由谁建⽴?启继禹位有什么影响?3.西周哪⼀年、由谁建⽴?定都哪⾥(今天的哪⾥?)最后⼀位国王是?⼆、分封制1.西周分封制⽬的?对象?周王把什么授予诸侯?2.诸侯的权利和义务?3.分封制特点?4.分封制积极作⽤、消极影响?三、宗法制1.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2.宗法制作⽤?3.宗法制、分封制关系?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征1.以⾎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如宗法制)2.最⾼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的⾼度集中(如分封制)3.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如商朝的⿍和甲⾻⽂)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的统⼀1.东周哪⼀年、由谁建⽴?定都哪⾥(今天的哪⾥?)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2.秦朝哪⼀年、由谁建⽴?定都哪⾥?3.秦朝是⼀个什么性质的王朝?⼆、⾸创皇帝制度“皇帝”名称由来?皇帝制度特点?三、中央官制1.秦朝中央官制是?三公名称和职责分别是?2.秦朝中央如何决策?有何作⽤?四、地⽅政治制度:郡县制1.秦朝地⽅⾏政制度?最早出现在何时?地⽅长官叫什么?郡县制有何作⽤?五、秦朝选官制度1.秦朝怎样选官?与夏商西周时期有何区别?第3课从汉⾄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央集权(演变趋势:中央权⼒加强,地⽅权⼒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秦朝:郡县制⼆、汉朝:郡国并⾏制1.汉朝地⽅⾏政制度?危害?2.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作⽤?三、元朝:⾏省制度1.元朝地⽅⾏政制度?原因?2.元朝⾏省制度包括哪些内容?(中央直接管理…地⽅…边远地区…西藏地区设…)3.⾏省是什么性质的机构?⾏省特点?作⽤?(⼆)君主专制(演变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废除,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1.三省的名称、职责?2.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三、宋朝:分割宰相权⼒1.怎样分割相权?有何影响?四、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明太祖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何问题?为此怎样解决?2.内阁设⽴时间?职责?后来地位提⾼取得什么权⼒?3.明朝内阁性质?五、清朝:军机处1.设⽴时间?最初⽬的?运作机制(特点)是什么?影响?(三)选官制度趋势:趋于公平、公正;不断加强中央集权2.隋⽂帝、隋炀帝分别怎样改⾰选官制度?3.科举制的作⽤?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840-1949)第10课鸦⽚战争中国近代史起⽌时间、标志分别是?中国近代史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哪两个时期?新旧民主主义⾰命最主要的区别是?⾰命任务都是?⼀、鸦⽚战争1.战争起⽌时间?当时是清朝哪位皇帝?2.英国发动鸦⽚战争的根本原因、导⽕线分别是?3.《南京条约》签订于哪年?主要内容(⼝诀:五“议”港元)?4.《南京条约》哪些条款,体现了列强什么侵略要求?5.鸦⽚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影响?⼆、第⼆次鸦⽚战争1.第⼆次鸦⽚战争的根本原因?2.⽕烧圆明园的军队?逃往热河清朝皇帝?战争中获益最多的国家?3.签订哪两份条约?《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国社会性质影响?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经过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建⽴政权的时间、标志性事件?3.北伐和西征的⽬的、结果?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时间、根本原因?⼆、《天朝⽥亩制度》1.《天朝⽥亩制度》主要⽬的?2.《天朝⽥亩制度》主要内容(产品分配、⼟地分配)?3.《天朝⽥亩制度》的⾰命性?落后性?三、《资政新篇》1.《资政新篇》作者?2.《资政新篇》意义?没有实⾏的原因?第12课甲午中⽇战争和⼋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战争1.甲午中⽇战争起⽌时间?当时清朝皇帝?2.战争期间发⽣了什么陆战和海战?【结合书上P58地图】3.黄海⼤战牺牲的爱国将领?有何影响?4.甲午中⽇战争战败标志?5.《马关条约》签订时间?主要内容?(⼝诀:“割三地、赔⼆亿、开四市、允设⼚”)6.甲午战争后台湾军民展开反割台⽃争,清军将领、义军⾸领分别是?7.《马关条约》哪⼀条款体现列强什么侵略要求?8.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国联军侵华战争1.战争的起⽌时间?当时清朝皇帝?侵华借⼝?2.战争中占领紫禁城的军队?(⼆鸦:⽕烧圆明园)3.《⾟丑条约》签订时间?主要内容(⼝诀:“赔巨款,划使馆,拆炮台,许驻兵,禁反帝”)?4.《⾟丑条约》对中国有何影响?第13课⾟亥⾰命⼀、中国同盟会成⽴1.中国同盟会成⽴时间、地点?机关刊物?2.同盟会政治纲领?后来发展为什么思想?3.同盟会性质?⼆、武昌起义1.武昌起义导⽕线?时间?起义主⼒?2.武昌起义成⽴了什么政权?三、中华民国成⽴1.中华民国成⽴时间?民国16年是公元哪⼀年?国旗?2.清王朝覆灭标志?3.民国时期(1912-1949)先后三个政府的名称、起⽌时间(年份)、建⽴者?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时间?主要内容是什么?2.孙中⼭颁布《临时约法》的主要⽬的?3.《临时约法》的性质?意义?五、⾟亥⾰命评价1.⾟亥⾰命的性质是什么?2.⾟亥⾰命在政治、经济、思想⽅⾯分别何意义?3.⾟亥⾰命最⼤功绩?4.有⼈认为⾟亥⾰命成功了,也有⼈认为失败了,分别说明理由。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提纲
历史必修一 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 1. 夏朝出现公共权力、王位继承传子制度。
夏朝出现公共权力、王位继承传子制度。
夏朝出现公共权力、王位继承传子制度。
2.2.商朝的主要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特点: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
商朝的主要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特点: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
3.3.分封制分封制分封制 目的:进行有效统治;目的:进行有效统治;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 分封制的内容:土地和人口;分封制的内容:土地和人口; 分封制的主体:同姓亲族;分封制的主体:同姓亲族;分封制的主体:同姓亲族;分封制的作用:①周人势力扩大②周王确立共主地位③形成等级序列。
分封制的作用:①周人势力扩大②周王确立共主地位③形成等级序列。
4.4.宗法制宗法制宗法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目的:巩固秩序,解决贵族间矛盾;目的:巩固秩序,解决贵族间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是相对的、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①保障贵族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将国和家联系在一起。
系在一起。
5.5.礼乐制:即周礼。
礼乐制:即周礼。
礼乐制:即周礼。
6.6.上古中国政治制度特点:具有上古血缘和部落联盟体制依存的特点,上古中国政治制度特点:具有上古血缘和部落联盟体制依存的特点,等级制度严格的特点。
等级制度严格的特点。
7.7.秦朝政治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秦朝政治制度 基本特征:权利的高度集中‘基本特征:权利的高度集中‘表现:①皇权至上②皇位继承制;表现:①皇权至上②皇位继承制;影响:①彻底打破了贵族分封制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③提高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统治④对以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秦政治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8.8.三公的职能:三公的职能: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封邦建国,以藩屏周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①任免官吏②拥有军队③铸造钱币④征收赋税⑤世袭统治权诸侯的义务:①定期朝贡②提供军赋和力役③随周天子作战分封制的作用(影响):①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②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1)郡县制的建立①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②郡县制的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臵,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设臵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③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皇帝制度的建立①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②皇帝的地位及权力: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③皇帝制度建立的影响:皇帝制度的建立使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
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注意:秦始皇时期,丞相和太尉地位一样,御史大夫是副丞相。
(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4)思想专制:挟书律和焚书坑儒3、影响(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第三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史称“汉承秦制”。
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2)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意义: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3)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元朝为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
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臵宣慰司。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
(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史实:①汉武帝从地位低微的士人中破格提拔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形成了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
③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
参知政事(政治)、枢密使(军权)、三司使(财权)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特点: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史实:①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②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臵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臵的史实(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①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
②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2)清朝设臵军机处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特点:简、速、密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鸦片战争的背景①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减衰,内部危机严重,处在发生巨变的前夜。
(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1840—1842 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 法国挑起的中法战争1894—1895 日本挑起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1901 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发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危害:①香港岛的割让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②赔款开创了列强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五口通商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④协定关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等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危害:①台湾等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①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③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④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危害:①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勒索;为支付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困难,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②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③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④列强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列强侵华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a.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烧杀抢掠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b.列强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我们遗产。
c.政治上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破坏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完整。
d.经济上向中国疯狂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②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三元里抗英概况:鸦片战争中的1941年5月,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抵抗英国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