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 Ⅰ
高中语文 高考文学类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精选练习
【散文阅读练习1】人在草木间周晓枫茶这个字,拆开笔画就是:人在草木间。
每天的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最后一个是茶,微妙地超越其他。
如果是生活需要,水就够了。
文人喜欢诗酒茶:诗是对文字的奢侈,酒是对粮食的奢侈,茶是对清水的奢侈。
正因为茶是高于生存需要的水,所以象征精神的部分。
是啊,对生存来说,精神就是奢侈——可正因有了这些奢侈,我们才不枉此生。
茶是现实中既平凡又堪称伟大的植物。
福建安溪,以铁观音闻名,茶香似乎弥散在这里的空气里……香,是气味的奢侈;铁观音,是茶里的奢侈。
这观音托梦所赐的母本茶树,就生长在安溪打石坑的岩缝间。
铁观音母株瘦小,每发新芽,每生新枝,收取的手就会到来。
它的芽叶幼嫩时就被采摘,它的枝条被不停折断,用以扦插育苗——就是这样一棵被限制、被切割、被剥夺的茶树,守着承诺般,守着它叶片的独特形貌:紫芽斜尾,缘齿疏钝,上面有着拇指按压般的神迹印痕。
茶有近乎神迹之处。
折断枝条,插土就能活——万能地再生。
你摧毁,它报以辽阔的丰收,甚至更为勇敢。
母株压条繁育时,经过扭转和压扁的伤枝,反而有利更好更多地生根;如果小心呵护的,却事倍功半。
一万次酷刑,意味着一万次的繁茂,十万、百万、千万次的慷慨。
茶叶制造的过程也是这样。
摇青时,芽叶相互摩擦、碰撞,受损的茶青反而分泌香气。
每片茶叶,都死于离枝,死于炒制,死于滚水……然后,它们又从滚水中复活,将自己的清香与甘醇,灌注到每一滴水里。
从伤害里汲取成长力量的茶,就这样,涓滴灌溉,帮助我们清除体内的毒素。
茶,看似羸弱,却隐藏柔韧而惊人的力量。
站在这株古茶树旁边,我观察它厚实的叶片,陈旧的花瓣。
我以前觉得,交通的便捷,瓶装水的储存,空调系统的温控,使今人很难体会古人曾经的乡愁。
我们可以在全球化的环境里,共享无差别的水土。
但是在这棵茶树面前,我改变了看法。
也许我们能保留自己所适应的饮食习惯、所乐于交流的乡音,以及那蓄意维持的心理时差。
植物,替我们凝结着乡愁:土壤里的酸碱度,空气中的含水量,海拔和温差,云雾雨雪,都在其中。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1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理解含义篇
│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技法点拨
│ 理解含义篇
│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典例导练
│ 技法点拨
技法点拨
│ 技法点拨
│ 技法点拨
│ 技法点拨
│ 技法点拨
│ 技法点拨
│ 技法点拨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 题 课 件:
• 现 代 文 阅 读(散 文 阅 读)
专题一 重点突破之理解含义篇 专题二 重点突破之分析概括篇 专题三 重点突破之鉴赏评价篇
│ 考情报告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 考情报告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记叙性散文
文学类阅读:记叙性散文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冬日香山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
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
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
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
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
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
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
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
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
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
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
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
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含答案)精品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含答案)精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说“冬”富丽四季更迭,岁月流转,在经历了春的烂漫、夏的热烈、秋的浓情之后,我们又将迎来冬的凛冽。
“春花秋月杜鹃夏,冬雪皑皑寒意加。
”冬的意象之于我们,总是伴随着白雪、严寒。
然而,“冬”字最初的含义,却跟冬天并无关联。
“冬”在甲骨文中写成等形状,像是在丝线或绳索的两头各打一个结,表示两个端点。
因此,文字学家们普遍认为,“冬”是初表示终结、终了等意思。
例如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
”大意是说,暴风不会持续一早上,暴雨不会持续一整天。
在这里,“冬”表示的就是终了、贯穿始终的意思。
顺便插一句,在绳索上打结这种做法跟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有关。
据《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在文字产生以前,“结绳”是人们用以计数或者记录重大事件的一种原始方法。
不只在中国,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都曾使用过类似的方法。
而在汉字中,除了“冬”以外,十,廿,卅等字很可能也都保留了结绳记事的印记。
比如说“十”,有一种观点认为,它最初就是用在绳子上打一个结的方式表示数字“十”。
“冬”字本来的意思是终结、终了,而冬季是一年四季中的最后一个季节,也是一年的末尾,因此,当四季的概念产生以后,“冬”这个字形就被用来表示“冬季”了。
许慎《说文解字》中所言“冬,四时尽也”,显然针对的是“冬”作为季节名称的用法,而非它的最初含义,这一点值得注意。
“冬”被用作季节名称之后,人们在原字形上添加“糸”构成“终”字,以表示“终结”的意思。
正因为如此,在有的版本的《老子》中,“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中的“冬”被直接写成了“终”。
当“冬季”成为“冬”的基本含义之后,其字形也沿着这一脉络继续发展。
“冬”的金文形体中增加了“日”,像是“日”被覆盖住了,意味着阳光不太温暖,借以强化“冬”的含义。
而“冬”的小篆字形,则去掉了“日”,在下面增加了。
专题04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学生卷)-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通用)
专题04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年份卷别试题简析题材考点2024新高考Ⅰ卷回忆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段落作用、理解句子含义、辨析作者观点态度全国甲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理解句子含义、探究作品意蕴全国甲卷书信散文鉴赏作品内容、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情感、个性化阅读与理解2023新高考Ⅱ卷乡土散文鉴赏艺术特色、鉴赏写作手法、探究作品意蕴全国甲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鉴赏文学形象、分析重要段落作用北京卷游记散文理解重要词语、鉴赏艺术特色、鉴赏散文语言、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天津卷叙事散文归纳内容要点、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探究作品意蕴、个性化阅读与理解2022新高考Ⅱ卷叙事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全国乙卷书信散文鉴赏艺术特色、把握作者情感北京卷生活散文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分析表达效果天津卷写景散文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鉴赏艺术特色、评价作者情感2021新高考Ⅱ卷回忆散文鉴赏艺术特色、把握作品思想内容、分析重要语句的含义全国甲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情节段落的作用、探究作品意蕴北京卷回忆散文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概括文本、分析标题的含义天津卷书信散文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鉴赏表现手法、鉴赏文学形象、个性化阅读与理解2020新课标Ⅲ卷叙事散文鉴赏艺术特色、梳理概括情节、分析标题的作用新高考Ⅰ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鉴赏行文结构北京卷文化散文理解词语的含义、筛选概括信息、梳理文本结构天津卷文化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情节段落的作用、梳理文章结构、个性化阅读与理解命题趋势在鉴赏散文艺术特色的基础之上,强化对重点词句、段落的深入理解,对文本意蕴的整体把握,同时有意识地考查考生个性化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一、(2024·新高考Ⅰ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
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方法(1)
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方法2007-07-13 13:241.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
“散”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
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
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散文选用的材料靠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必要条件,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
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作者的感情,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散文,一要抓住线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体会意境。
重点是把握“神”。
方法有:寻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几种。
阅读散文,用心体察、品味到了作者的感性,就等于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借助想象,如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2.熟知考查侧重点高考散文阅读重点考查评价鉴赏能力,即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1)分析评价思想内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常考,只是考查的形式不同。
材料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载体,所以对文中所用材料的分析评价也是常考点。
(2)分析归纳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趋势的形象说法,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外在表现,高考对此项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
(3)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以及人称运用等。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比较、反衬等。
考查方式,一般不要求辨认,而是分析鉴赏,即分析运用某种技巧的作用、好处、效果等。
3.遵循鉴赏阅读原则要从整体上理解作品。
整体把握散文,要先辨其类型是叙事、写景,还是咏史;是托物言志,还是阐发人生哲理。
次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
中考语文 专题一 文学作品阅读 第一类 散文阅读 (典例精析 考点特训)
4.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能力。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如果 认为能等来,可抓住文章倒数第三、四段“我”和斑鸠关系的令 人振奋的突破这一情节来表述理由;如果认为不能等来,则可抓 住文中人类伤害鸟兽的各种行为去分析、阐述理由。
点此链接阅读文章(一)《聆听父亲》
1.通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4分)【考点一】
不多余。第二段讲述了“我”在波士顿城郊见到人鸟兽共存共荣 的景象,第三段写了我们对鸟兽的伤害,造成了鸟兽对人类的警惕 。这两段文字与前后文关系密切,既回应了“我”重见斑鸠时的惊 喜,又对后文斑鸠难以跟“我”建立信任关系的原因做了交待;使 文章内容丰富而厚重,行文具有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3.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作用分析。阅读文章可知,第二段属于插 叙,是作者对六年前在波士顿人与斑鸠和谐共处画面的回忆;第 三段写的是我们对鸟兽伤害的各种行为。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对比,所以才有了我今日见到斑鸠时的惊喜,也 让读者明白现在再次见到斑鸠而它却极不信任“我”的原因所 在。可以说这两段内容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让“我”今日重 见斑鸠的欣喜,与它重建友好关系的过程变得顺理成章。
4.如果傅雷有机会读到此文,你认为他会推荐给傅聪吗?请 结合阅读本文和《傅雷家书》的体会进行阐述。(4分)【考点 七】
会。本文讲述作者回忆生活中父亲用多种方法教“我”识 字,之后用对联的方式教导我们和睦邻里、友善仁德,在嘈杂 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淡泊等做人做事的道理。体现了父 亲对“我”的良苦用心的教导,以及他独特的教育方法,爱子 之情溢于言表。《傅雷家书》是父亲写给儿子的书信,教导儿 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 经验教导儿子做人谦虚、做事严谨、礼仪得体;获大
时间
对联
语文复习习题练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1
习题课1-2专题十二综合检测(一)(时间:90分钟总分:125分,每大题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25分)在鲁迅先生故居郑文燮或许是一种机缘,或许冥冥之中有一种感召,纯属偶然,我在暌隔三十余年之后,又回到了北京。
北京城市的变化之大,几乎使我难以辨识,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连僻野荒郊的阜成门外都鳞次栉比地起了高楼。
我要寻找的旧地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拐了几个胡同,周遭都是用红颜料刷写的加了醒目圆圈的“拆”字,好在鲁迅故居的门匾还在,寻找起来还不甚费事,只是在阴晦的冬日显得突兀而孤独,冷清的小四合院落依然冷清!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0余个年头,一共搬了三次家.“家",这个词对鲁迅先生来说,或许并不确切,他一生或许都没有过“家”,鲁迅是孤独者。
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
鲁迅从故乡浙江绍兴到北京的教育部供职,在教育部作“佥事”,夜晚回到他寄居的绍兴会馆,在冷冰的屋子里百无聊赖,靠研读《佛经》和抄写古碑打发时日。
钱玄同来看望他,希望他给《新青年》写点文字。
鲁迅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钱玄同,说:“写文章有什么用处!”这个在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激进的青年对“革命"感到失望。
他说,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革命”了,“维新”了,世事依然还是原先的老样子。
1926年3月18日,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在向段祺瑞执政的国务院和平请愿时,惨遭枪杀。
鲁迅先生满腔激愤,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说:“三月十八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青年学生的热血,使鲁迅由《彷徨》到《呐喊》。
鲁迅是周家的长子,对家庭更多一份责任。
他到北京以后,把母亲、妻子朱安从故乡绍兴接到了北京,连同从日本留学回国的二弟周作人及他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及子女,住进了他在西四八道湾购置的新居-—一所宽敞、豁亮的“三进”大四合院。
不久,周氏兄弟反目,鲁迅不得不搬出八道湾,另觅居处。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及答案【优选】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及答案【优选】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时间的隐喻傅菲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
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
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偃卧其中。
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荤——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碾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
③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
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
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
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
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
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
水生万物,千年不息。
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
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
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
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
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
他们从不可知之处,来到南塘边,握手相逢,拥抱告别。
⑤人工通浚的两条溪流,注入南塘,溪流即是村界,叶氏居于溪内,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幽深。
一个人在巷弄走,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
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
灰白的房墙有粉屑剥落,露出黑色的老青砖。
每一堵墙,斜斜看上去,像被洇湿而后晒干了的纸画,画是写意的山水画,疏淡,空蒙,留白有余。
九江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练习题(含答案)(1)
九江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练习题(含答案)(1)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到平江路去①在一个阴天,将雨未雨的时候,带上雨伞,就出门去了。
②小区门前的马路上,是有出租车来来去去的,但是不要打车,要走一走,觉得太远的话,就坐几站公交车,然后下去,再走。
③走到哪里去呢?是走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喜欢的地方,比如说,平江路,就是我经常会一个人去走一走的古老的街区。
④其实在从前的很漫长的日子里,我们曾经是生在其中的,那些古旧却依然滋润的街区,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我们的窗景,是我们挂在墙上的画,我们伸手可触摸到的,跨出脚步就踩着它了,我们能听到它的呼吸,我们能呼吸到它散发出来的气息,我们用不着去平江路,在这个城里到处都是平江路。
⑤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糊里糊涂,视而不见,直到有一天似乎有点清醒了,才发现,我们失去了财富,却又不知将它们丢失在哪里了,甚至不知是从哪一天起,不知是在哪一个夜晚醒来时发生的事情。
⑥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这些新闻告诉我们,古老的苏州正变成现代的苏州,这是令人振奋的,没有人会不为之欢欣鼓舞,只是当我们偶尔地生出了一些情绪,偶尔地想再踩一踩石子或青砖砌成的街,我们就得寻找起来了,寻找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每时每刻都踏着的、但是现在已经离我们远去的老街。
⑦这就是平江路了。
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
⑧在喧闹的干将路东头的北侧,就是平江路了,它和平江河一起,绵延数里,在这个街区里,还有和它平行的仓街,横穿着的,是钮家巷、萧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悬桥巷、葭巷,胡厢使巷、丁香巷,还有许多,念叨这一个一个的巷名,都让人心底泛起涟漪,在沉睡了的历史的碑刻上,飘散出了人物和故事的清香。
⑨在这座古城最早的格局里,平江街区就已经是最典型的古街坊了,河街并行、水陆相邻,使得这个街区永远是静的,又永远是生动活泼的。
12 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各类题型精准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
【2024高考二轮复习考点精准突破】2024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II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精准突破一熟记典例充满生命力的形象,人类与机器的和谐共存,创造了奇迹。
第三步:看结构——把握散文的行文思路与作者情感◆题目呈现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写南国的风物时,用了“那一块一块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等,语言的节奏感符合火车行进时的动态感。
B.作者认为车过潭江的部分是“新宁铁路中的一段最美丽的工程”,既在于这里风景的优美,更在于工程体现了机械的诗意。
C.作者认为如果只把“月夜”“花朝”“青山”一类的东西当作写诗的材料,其实是不懂诗,依据是这些材料本身缺乏生命力。
D.“诗应该给人以创造的喜悦,诗应该散布生命”是作者对诗的认识,也是他认为机械具有诗意的一个重要前提。
【答案】C。
“依据是这些材料本身缺乏生命力”曲解文意。
由第10段“一般人以为只有‘月夜’‘花朝’‘青山’‘绿水’爱情’一类的东西才是诗的材料,把诗人当作很sentimental(感伤的,多愁善感的)的人。
其实他们完全不懂得诗”可知,原文只是说这些人“完全不懂得诗”,并没有说其依据是“这些材料本身缺乏生命力”。
2.本文在写“机械的诗”时一再写到工人,请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6分)【答案】①工人的雄姿、自如的神情、内心的诗意与“机械的诗”相互映衬。
②“机械的诗”需要工人的激发,工人的管理和操作是“机械的诗”生成的条件。
【解析】文章由新宁铁路上车过潭江的见闻出发,从不同角度写“机械的诗”。
文章不仅写了轮船过江时的机械美,还分析了机械为何是有诗意的。
文章写“机械的诗”时,不是只写机械,还写工人的神态、精神等。
二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工人劳作时的神情、精神状态与“机械的诗”是相互映衬的,这是根据文章的三处内容归纳而来的,第一处是“看着这些站在机械旁边的工人的昂头自如的神情,我不禁从心底生出了感动”。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过尽行人君不来——梅岭古道随想王威廉①这世间已有太多的路,但只有极少数的道路,才能借助历史的机缘,在蒙蒙的时间尘埃里脱颖而出,被永恒铭记。
②我是站在梅岭古道的关隘处,想到这些的。
两侧逼仄的山崖,逼人警觉,仰视,仿佛山石随时塌陷。
向山脊南北眺望,是望不到边际的葱绿。
梅岭古道山体上那些被墨绿色苔藓遮盖的斧凿痕迹依然鲜明,没有炸药的年代,面对顽石,人们只能以硬碰硬,山间全是叮叮当当的巨大回音,虎口震裂,石屑飞溅,才有了一道道或深或浅的刻痕,那样的艰辛,无法想象。
我伸开双臂丈量,怀疑最宽处都不足五米,上上下下的石阶被上千年的踩踏,已经不成形状,我要不断低头看路,小心着脚下的石头。
而路边的荒草,在风中摇摆着,显得更加茂盛,不可一世。
③这条路纵使早已废弃,却绝不会被遗忘。
这条路就是那种从时间的尘埃里脱颖而出的道路。
离古道向南再继续走一阵,就到了珠玑巷,据说那是北人南迁而来的第一站,正是从那里开始,一批批中原人扎进了岭南的密林,一直走到东亚大陆的尽头……④这条路最让人怀念的,却不是它的地理意义,它和人类的其他事物一样,所能彪炳千秋的,依然是沉淀下来的文化风采。
在这条道路上,数不清的杰出人物留下了他们的诗篇,赞美这儿绚烂的梅花。
是的,若遇上对的时节,这里的梅花开得格外艳丽,尤其站在关隘高处向下望去,是一片灿烂热烈的花海。
这样绝美的风景,怎能不引发诗心的吟唱?不过,只要读过古人的诗篇就会明白,这条道路打动他们的更本质的原因,是他们在这里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
⑤“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上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苏轼走上梅岭写的《赠岭上老人》格外打动我。
秘密就在此:“曾见南迁几个回?”越过五岭,穿过梅关,在古代是一种流放,一种罪刑,此地虽有梅花千顷,此身却是戴罪之躯。
理想就如这梅花般娇艳,可是该如何去实现呢?也许这一去就是一生,就是无法抵抗的微躯消亡,就是无法忍受的信念熄灭。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及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麦子龚培德母亲二十八岁时,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排长。
她是从淮海平原走到西北戈壁上的。
父母的家乡在徐州,那个地方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最大的一场战役——淮海战役便是以徐州为中心拉开帷幕的。
那时节父亲和母亲都上了前线,战役胜利后,母亲还得到一张“支前模范”的奖状。
可见母亲的性格十分要强,干什么都要干到人前。
不要强她也就不会从大老远的江苏跑到新疆来了,然而促使母亲走出家乡的是父亲。
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家乡有名的秀才,拿得出一手好毛笔字。
春节写对联,从腊月半动墨到年三十也闲不下来。
母亲和父亲结婚不到三个月,国民党军进攻苏北解放区,村子里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要扛起枪,奔向硝烟弥漫的战场。
作为青妇队长的母亲,只有动员自己的丈夫走上前线,她才能在别人面前高高地昂起头。
因此,秀才胚子的父亲在母亲恋恋不舍的眼神中走进了队伍。
但三个月之后,桃花河西刚刚结成一层薄冰的时候,父亲却从部队回来了,他的腿部中了一颗子弹,不得不回家休养。
父亲归来,我的爷爷奶奶自然非常高兴和欣慰,母亲心里可能也是一时灌满了喜悦,然而喜悦很快又被一种深深的惋惜代替了。
因为母亲认准父亲是应该做大事的人,这颗子弹不仅破灭了她所憧憬的那个美丽的梦,而且也许会影响父亲的前程。
父亲在家乡的小学校里度过三年粉笔生涯之后,便迎来了共和国建国的礼炮声,当初那些与父亲一道走入队伍的伙伴,只要没死的,基本上都挎着盒子枪回村接自己的女人迈向新的天地。
一直要强的母亲在人前仿佛整个矮了半个头。
她怎么也想不到,她抱着那么大希望送出去的父亲,竟会因为一颗子弹而比其它姐妹的男人们逊色,她受不住姐妹们跟着各自男人走出山村时流露的既炫耀又欣喜的心情。
她沮丧地待在屋里,足足有好半年没出门。
我的爷爷奶奶知道儿媳的心病,说:“别看人家现如今高头大马,出人头地,可想想那些牺牲在外的人,怕是他们的魂儿连自家的路都找不着哩。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散文)阅读理解1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散文)阅读理解1教学园地03-28 1735: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散文)阅读理解1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落叶王蒙人说自己的作品是结成的果实,我却觉得,我的作品像一片片落叶,一年年落叶,一阵阵落叶。
春天,叶芽萌发,渴望生长,汲取养分,迎接阳光。
夏天,日趋丰满,摇曳自语,纷披叠翠,自在茁壮。
而小树成为大树、老树就靠了这些树叶而呼吸,而做梦,而伸展自己的向往。
等到秋天,一片树叶又有一片树叶犹豫不决地与树干商量:我完成了么?我可以走了么?我渴望乘风飞去,海阔天空,被心爱的知音拿去珍藏。
我又怕我们去了,使母亲树干凄凉。
树干说:去吧,去吧。
我已经尽到了我的力量。
你们是无法挽留的呵,纵然与你们告别使我神伤。
你们应该去接受命运的称量。
一片又一片的落叶落下了,它们曾经是树的。
现在也还是树的,却又不是树的了。
它们是它们自己。
是树的过往季节,过往的尝试,过往的儿女。
又是大地的新客人,新的星外来客,新的友人。
它们也许因陌生而受疑惑的冷眼,它们也许因平凡而受不经意的遗忘,它们也许会引起清洁工的烦腻而被一柄大扫帚通通地扫到大道旁,它们也许被认为枯干而被一根火柴点燃发出短暂的烟和光;它们也许被认为美丽而藏在情人的心上,它们也许被一阵大风吹入异乡而受到意外的欣赏;它们也许进了科学家的实验室,做成切片,浸入药液,再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太多的树叶会不会成为自己的负担呢?太多的树叶会不会使树干弯腰低头,不好意思,黯然神伤?太多的树叶会不会使大树突发奇想:我为什么要长这么多的树叶呢?它们过分地消耗了我的经历和思想。
如果在我这棵树上长出的不是平凡的树叶而是外汇、奶油或者甲鱼,是不是能够派更多的用场?树不会愿意处在自己落下的树叶的包围之中,树不会愿意再看自己早年落下的树叶。
树又不能忘怀它们,不能不怀着长出新的树叶的小小愿望。
1988年秋10月在苏州,我问陆文夫兄:“当你看自己的旧作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可像我一样惆怅?”他回答说:“我根本不敢看哟……”落叶沙沙,撩人愁肠。
岳阳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练习题(附答案)(1)
岳阳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练习题(附答案)(1)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信一口明嘉靖十三年,被流放云南,“永远充军烟瘴”的大诗人杨慎来到建水拜访他的朋友,西南边睡的建水城令他大吃一惊并留下了数篇文字。
令我惊讶的是,杨慎诗里描写的建水,并未隔世,我几乎以为,杨慎才搁笔走了不久。
杨慎笔下的这个建水城大体上还在着,“少年社火燃灯寺”,燃灯寺还在,依然在响着木鱼。
寺院门口的那口井依然清冽,杨慎如果在燃灯寺喝过寺僧沏的茶,茶水应当就是这口井里的水。
如今建水县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见送水的马车。
马车上绑着一只铁桶,里面装着井水。
马车驶进小巷,将井水送给各家各户。
在自来水已经普及的今天,城市里还有送井水的人,除了建水恐怕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
这是一份古老的工作,我三十年前来建水的时候,就见过这些送水的马车。
现在,马车已经被汽车包围了,依然雄赳赳气昂昂地跑在汽车中间,没有被取缔,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送水的人骑在桶上,吆喝着湿淋淋的马车跑过建水城,就像童话里的人物。
马车一到,接水的人们心怀喜悦,开门出来,提着一桶芳香四溢的清水回家去。
井水渗入人们的生活习惯中,没有这桶水,一天的生活便无法开始。
马车送来的水,取自水板井。
建水民谣说:“先圈大板井,后建建水城。
”如果没有这口井,建水城不会建在此,文明不会兴起。
至今,大板井的水依然清冽甘醇,一位前生产队的老会计守护着它,老伯已经70多岁了,终日坐在井后面的小庙里,他后面是供着龙王的神龛。
水井对于建水人来说,不仅仅是水源,而且是来自大地的保护神,每一口水井都具有神的地位。
许多井的旁边,都盖着庙,里面供奉着龙王、水神,终年香火不绝。
建水立城以来,一直靠井水滋养。
喝井水的人,已经死去无数,运送井水的人,也死去无数。
但新一代的送水人仍通过送水而生活,这是一种故乡经验。
井水是一种“信”,这不仅是源于生活习惯的依赖,更是祖传的“信”,每个建水人都收到过这个“信”。
2017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一)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一)一、【2017届江苏泰州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粉墨人生韩静霆①那些天,画戏曲人物,着了魔。
白天,执笔如同使剑,左右开弓,有时候,咿咿呀呀地边画边唱,管他有调无调,吼得出汗便好。
到了夜里,蘸满色彩的笔放下了,人虽然像僵尸一般在床上睡着,白天画的那些戏曲人物却全来了。
咱不知从哪儿弄了个“令箭”,举着,喊叫着在戏曲人物队列中间穿行。
最后的结果是“扑通”一声,我摔到了床下边,眼眶磕青了,牙床磕破了,流着血,原来是梦。
戏曲人物画就是这么让你美,美个死;伤你也伤得狠,让你流了血、挂着彩。
②我从小就和戏曲结缘了。
小小的戏园子是摄魂夺魄的地方。
我经常趴在那个后台的小窗户往里面瞧,看那些化完妆的和没化完妆的红脸、白脸、黑脸、花脸来来去去。
最让我醉心的就是他们那个扑脸的香粉。
演员们画好了眉眼,定妆时拿粉去扑。
香粉在后台飘起来,让眼前一切真实的人和道具变得虚幻,都飘到了半空。
③在后台趴窗户看到了同班一个姓郝的同学,他的父亲在地方戏院门口检票,我就想办法去巴结这个同学。
有时候他父亲不在那儿检票,我就往里闯。
有一次帽子被人家抓去了,但是人却留到戏园子那个最黑的角落里,足足看了半场戏,过了半场瘾。
④我绝对是那些二人转演员的铁杆粉丝。
他们的唱功、他们的绝活和灵活多变的表演方式,包括和观众密不可分的插科打诨,都让我倾倒。
他们是真真正正的“角儿”。
他们的名字,像姓李的三姐妹一一梦霞、彩霞、晓霞,我永远不会忘记。
二人转有“九腔十八调”,音乐是非常复杂的,具有现代戏剧的最前卫的观念和特色,要观众和舞台有一种间离感。
两个演员在台上,说说笑笑,忽然那边一说“去拿弦子吧”,这就开始动弦子了,开始唱了,唱一段又说上了。
演员在说书人和角色中间转换,那种观剧的亲切感是让人迷醉的。
⑤后来,我和郝同学决心自己拥有乐器,我们便一起到成人干活的工地上去做小工,挖土方啊、挑土啊,干了整整七天,弄得灰头土脸,每人挣了六块四毛四。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练习题(含答案)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练习题(含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斯人独憔悴迟子建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
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
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
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
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
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
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
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
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
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
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
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达到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
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
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
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 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 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 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⑨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 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 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 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墨沿着纸的纹理在 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 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2)特征 ①取材文化性。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 景观,多借助名人、文化古迹,咏史怀人,阐发作者对此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 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 ②文化意识强烈。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方面来表现对象。 ③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 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质。在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
散文复习专题一
——新泰一中北校高三语文组
历年考情
2015年全国1卷《马兰花》
2015年全国2卷《私塾老汪》
2
2016年全国3卷《玻璃》
2017年全国1卷《天嚣》 2017年全国2卷《窗子以外》
散文
2017年全国3卷《我们的裁缝店》 散文
2018年全国1卷《赵一曼女士》
③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 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延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 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 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 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 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掌握关键能力
三步阅读 整体把握
一、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和步骤 1.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整体阅读,第二步是 带题阅读。第一步的整体阅读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下一步带题阅读乃至准确答题的 成败。整体阅读的要求在于: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考场散文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区别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它要求用10分 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这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 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④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 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 了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 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⑤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 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 态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 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⑩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 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 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 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 再继续练字。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 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 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菜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 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步骤 ①明示写作对象或内容
关注标题(对象) ②提示阅读线索 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
内容要求
理出思路 概括主旨
①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的语句 ②找到充当线索的人物、事件、事物、情感 ③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体察其大体结构 ④抓语段、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抓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 锁定文章中心句、提示语、关键词语,概括主旨 从事件角度概括,体味作者表达的观点、态度、思想情感 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揭示哲理,深化境界,启发读者思考
考点简释
总体要求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 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 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 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简释: (1)明确选材范围:中外文学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 (2)固定具体文体: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以小说、散文为主,目前不适合选 诗歌与戏剧。 (3)突出考查重点:①感受形象;②品味语言;③领悟内涵;④分析艺术表现力(主要 指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艺术表现力);⑤理解并探索主题(作品的社会生活、情感世 界、民族心理、人文精神)。
三、散文种类 1.主要种类及特征
散文种类
文体特征
主要表现手法
偏重于记事的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或有头有尾 渲染、烘托、对比、
叙事写人 (记事散文) 或片段剪辑式记叙事件
悬念等
散文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
偏重于写人的 从一件事或多件事中抓住人物的
(记事散文)
写相结合、对比、
(写人散文) 性格特征多侧面表现人物形象
二、散文文体特征 1.形散神聚 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①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下几千年, 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 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 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可旁敲侧击,曲径通 幽。与小说相比,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 发展的全过程。
烘托
写景状 物散文
偏重于写景 的散文
偏重于状物 的散文
文化哲理散文
借景抒情、寓情于
抓住景物特征抒发作者对现实生 景;移步换景、定
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点写景;多感官;
动静结合等
描摹刻画具体事物,托物寄意, 托物言志、象征等
或赋予社会情感
以议论为主,寓哲理于形象,文 以小见大、比喻、
笔灵活
象征等
2.高考重点考查文体——文化游记散文 (1)概念 以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为写作对象,通过游历 名人、文化古迹的方式,咏史怀古,阐发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 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的散文形式。 文化游记散文将文化思考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 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 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
⑦虹关徽墨,不小心遗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 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 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 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 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 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 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 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⑥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 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 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宫博 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 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 字招牌。
命题特点
1.选文:以中国现当代散文为主,所选散文内容上贴近生活,注意哲理性、抒情性, 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2.题型:一道单选题,两道主观题。单选题涉及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和 鉴赏,主观题涉及词句内涵理解和艺术特点赏析。 3.考点:主要涉及体会重要词句内涵、分析作品结构、分析表现手法、品味精彩的语 言表达艺术等。尤以语言的内涵及语言的表达艺术为考查重点。 4.素养:突出审美素养和思维素养;淡化表层理解的权重,突出深层理解和高阶思维。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1)内 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形式——文章是怎么 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2.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步骤 阅读散文,不仅要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且要通过这些所写的人、事、 景、物,触摸作者的内心、心境、心灵、心怀,以及情思,体味作者对社会、人生 的思考和感悟。因为散文的关键点不在于所记叙、描写的客体,而在所记叙、描写 中灌注的作者的思想、感悟。根据这一要求,考场散文的整体阅读可分为三步:
Ⅰ 整体阅读 读懂比答题更重要
理解必备知识 散文文体知识 掌握关键能力 三步阅读 整体把握
理解必备知识
散文文体知识
一、散文概念 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 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 在现代,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 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受。狭义的散文专 指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