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考》2016届高考历史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二十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
2016-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生版)
专题2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20年】1.(2020·新课标I)【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苏绰(498~546),武功(今陕西扶风)人。
他“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受西魏执政者宇文泰信任,委以政事。
西魏立国之初,疆域狭小,民族关系复杂,经济文化落后。
为强国富民,苏绰建议减官员、置屯田,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为后世财政、会计领域长期沿用。
他又制定“六条诏书”,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宇文泰“甚重之,常置诸座右。
又令百司习诵之。
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苏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
在“积思劳倦”十余年后,苏绰因病去世,宇文泰“痛惜之,哀动左右”。
——据《周书》(1)根据材料,简析苏绰被宇文泰倚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六条诏书”的历史意义。
2.(2020·新课标Ⅱ)【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竺可桢(1890~1974),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1918年,他怀抱“科学救国”理想从美国回到中国。
1920年,他与柳诒徽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部,培养了胡焕庸等一批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
1927年,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后出任所长。
抗战前夕,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各省设置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站,出版了中国气象资料,为我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
他认为“学理之研究重于物质之享受”,于艰难环境中苦心创业。
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亲自主持和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自然区划、历次地理学规划等工作。
根据国家需要,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西南南水北调地区以及黑龙江等省、区的考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
——据《竺可桢全集》等(1)根据材料,概括竺可桢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
《大高考》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一年创新导向专题二十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答案
考向一对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的评价演练1(主干知识——古代封建君主的治国方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顺乎事理人情)。
……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
不见可欲(不寻求那些满足私欲的东西),使民心不乱’。
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
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
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品级身份)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
”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审察)。
量才授职,务省官员。
故《书》称:‘任官惟贤才。
’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
’……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
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
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
”玄龄等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
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同一类人)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遣诸衣冠以为耻累(致使绅士、大夫引以为耻)。
”——摘自《贞观政要》(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主张与具体措施。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唐太宗反对奢华,提倡节俭;重视人才,选贤任能。
结合材料中“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品级身份)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
”“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同一类人)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等信息分析其“具体措施”。
第(2)问,从唐太宗治国的背景和积极意义等角度回答。
答案(1)主张:提倡节俭;选贤任能。
措施:从王公以下,生活享受不得超越品级;精减官员;禁止对“乐工杂类”“超授官爵”。
(2)评价:吸取隋亡教训,与民休息;政治清明,缓和社会矛盾;开创“贞观之治”,奠定唐朝强盛基础。
考向二对东西方杰出革命领袖人物活动的评价演练2(主干知识——近代革命领袖及其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训练(附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训练注:答卷卷面要求(1)格式规范:首先,写明关键词;其次,根据要求(答案来源、语言要求、要点分值)组织答案;第三,按照设问要求,一一对答;段落化(一问一段)、序号化(要体现要点层次)。
(2)书写规范: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标点规范;历史术语;要点化、简洁化。
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一:梁启超认为,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制‚良法‛。
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
……还必须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
……中国‚因事势,从民欲‛,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立制改变,以利国民。
‛……‚司法之权若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
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
‛——摘编自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材料二:国者何?积民而成也。
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
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
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
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9分)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在面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
在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问题上,他主张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
在治军方略上,他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即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
在中西邦交上,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并反对借师助剿;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十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十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21湖南永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怀素,湖南零陵人。
其自叙:“(吾)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怀素虽为僧人,但性情狂放,好酒常醉,痴迷于草书,与前辈张旭齐名,世称“张颠素狂”。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
他勤学精研,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写至再三,盘板都穿,秃笔成冢。
“然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京师),谒见当代名公。
”曾从颜真卿,张旭之友邬彤学书,与李白等人交游。
他妙悟自然,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他化禅法为书法,笔为心用,形为意表,且创造性地融篆入草,用笔飞动圆转刚健。
世人敬仰醉素之狂草,赞其书“点画飞动,有龙翔凤舞之势”“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
怀素狂草虽然在章法上形式狂癫,但元代赵孟认为其书“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
——摘编自方淩波《论怀素狂草的艺术美》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怀素书法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怀素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2.(2021湖南长郡十五校第一次联考)材料在朕看来,平常大家学习程朱理学,学到的无非是,存天理,灭人欲。
可是翻翻我们的历史,历朝历代,靠圣人之学,仁义道德当真就能够治国平天下了?满口仁义道德是无法挽救一个国家的危亡的,你们想想,你们所学的四书五经、你们苦苦研习的八股文,能够抵抗洋人的坚船利炮吗?能够改变贪腐横行、土地兼并、流民千里、国家积弊丛生的局面吗?重名节而轻实务,这里面隐藏着的其实就是虚伪和虚弱。
……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今日的世势,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危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会让我们这个国家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衰弱。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所以朕今日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朕为什么坚持要开办这个京师大学堂,就是希望在座诸君,能够破除我们心中之贼,以国家强盛为己任,不骄狂,不自卑,正视现实,发愤图强。
2016年湖北省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答案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曼德拉个人生平:1918年7月18日生于南非特兰斯凯豪萨部落的酋长家庭,曾先后就读于南非两所大学,获法学士学位。
1943年创建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青年联盟。
1944年放弃继承其父的酋长地位,参加非国大。
1951年任非国大青年联盟主席。
1952年在约翰内斯堡成立第一所非洲人律师事务所,同年任全国志愿队总指挥。
1960年3月参加了南非人民在沙佩维尔举行的反对“通行证法”大示威。
1961年5月领导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南非共和国”的罢工、罢课、罢市运动,后转入地下武装斗争,被任命为非国大领导的军事组织总司令。
1962年8月被南非当局逮捕,同年11月以“颠覆罪”被判刑5年,1964年6月又被控“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无期徒刑,终身监禁。
1991年7月5日,当选非国大主席。
1994年5月9日,在南非首次多种族大选后当选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任期至1999年6月。
1994年12月19日,再次当选非国大主席。
1997年12月17日,辞去非国大主席职务。
1998年9月2日,担任不结盟运动执行主席。
2004年6月1日,宣布将减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开始过“隐居生活”。
2009年11月10日,第64届联大通过决议,自2010年起,将每年7月18日曼德拉的生日定为“曼德拉国际日”,以表彰他为和平与自由作出的贡献。
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去世,终年95岁。
——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1)根据材料概述曼德拉一生经历了哪些转变?(8分)(2)根据材料谈一谈曼德拉对人类的主要贡献?(7分)2.(2016·湖北荆门高三元月调研·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举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所祈求,拥护个人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一1.(海南高考29题)据材料回答问题(8分)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圆柱形红色礼拜帽是神圣的宗教和帝国的象征。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担任总统,选择了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推行改革,但遇到巨大阻力。
1925年凯末尔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改戴欧式礼帽。
但这一禁令受到广泛抵制,随后政府规定戴土耳其礼拜帽有罪。
此举引起强烈不满,在一些地方甚至引发公开抗议和骚乱,但均被凯末尔镇压,有些人被处以绞刑。
经过凯末尔政府一段时期的强力推行,终于有不少人开始戴欧式礼帽,从而告别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
——摘编自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2分)(2)分析凯末尔政府禁戴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的异同。
(6分)【答案】(1)服饰变化反映了社会变革,有助于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带动服饰变化(2分)(2)同:发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辫子和礼拜帽都被视为旧时代的象征;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意在加速社会变革。
(4分)异:前者侧重于改变传统习俗以利于学习西方;后者主要针对国内民族压迫(2分)。
【点拨】本题是考查土耳其改革,以服饰变化体现社会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
第(1)问注意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相互关系,不是只说一个方面,并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2)是中土相似事件的异同,要注意找出二者之间的可比点,这是做题的关键,可经从时代背景、手段和方式等方面回答。
2.(高考福建文综41题C)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有幸在总统的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
这既是我民族英雄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
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
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专题训练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专题训练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专题训练选择题部分1.(高考江苏单科17题)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
此开国者是A.拿破仑B.华盛顿C.伊达尔哥D.俾斯麦【答案】B【点拨】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徐继畲所说的开国者开创了用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的方式。
符合这一要求的开国者只有美国的主要缔造者华盛顿。
2.(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0题)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起义的背景。
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各资本主义列强加强对外殖民侵略和掠夺,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殖民侵略给印度带来了灾难,摧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旧的统治秩序,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技术,迫使印度进入痛苦的近代化进程。
联系本题,英文书籍在印度畅销的原因是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其他各项与所学不符。
3.(高考浙江文综12题)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B.墨子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涉及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
在三个关键词中,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协调“仁”和“礼”的关系上主张遵循中庸之道,符合其中两个方面,排除A项。
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排除B项。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
江苏省2016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江苏省2016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本资料收集整理了江苏省各地市及部分重点学校2015-2016学年度期中、期末、模拟、学业等各类考试的历史试题,按照知识点顺序分类汇编而成,是考前50天复习练习重要的辅助资料。
1.(2016·江苏南京、盐城二模·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述】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勇于创新,对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规则Ⅰ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真实并足以解释其现象者。
……规则Ⅲ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遍性质。
……规则Ⅳ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相反的假设。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材料二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性从上帝重新回归到人本身。
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自然本性。
……到17、18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题进行了知识体系创新。
这三个思想主题是: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第二,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度是什么?——摘编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牛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材料三科学技术除了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认识,是正确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外,同时也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创新成就。
(2分)(2)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以牛顿为代表的英国科学家深度诠释的思想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英国知识界“三个思想主题”生成的原因。
《大高考》2016届高考历史配套练习三年模拟 专题二十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
A组专项基础练1.(2015·陕西商洛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魏晋以来,士族靠门第世代把持高位。
武则天修《姓氏录》,以帝、后族及三公等高官为第一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列入上等士流),缙绅(指世家大族)耻焉。
”——《新唐书》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委政狱吏,剪除宗枝……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旧唐书》材料二太后(武则天)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
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司马光《资治通鉴》“古来无道之君,好杀者有石虎、苻生、齐明帝、北齐文宣帝、金海陵炀王,其英主好杀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赵翼《廿二史札记·武后之忍》(1)据材料一,分析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赵翼对武则天的不同态度及其评价角度。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执政风格等层面着手。
第(2)问,司马光的“态度”根据材料中“明察善断”概括,“评价角度”根据,“英贤亦为之用”“皆未有唐武后之忍者也”概括;“评价角度”根据材料信息“好杀者”回答。
答案(1)原因:轻徭薄赋,反对奢侈浪费、滥用民力;奖励农桑,发展生产;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反对派;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打击士族腐朽势力,反映新兴庶族地主利益。
(答出三点即可)(2)态度:司马光肯定武则天。
角度:武则天的用人措施。
态度:赵翼否定武则天。
角度:武则天残忍好杀。
2.(2015·辽宁五校协作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末年,后金政权不时对明朝发动进攻,整个社会处在动荡不安的状态。
徐光启富于爱国的热忱,他希望能够利用科学技术帮助国家富强起来,使天下的黎民过上“丰衣食,绝饥寒”的安定富裕的生活。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选择题1.(2016·河北衡水中学押题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则天自幼聪慧,有才智,“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天授六年(690)九月,改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
在位期间,“劝农桑,薄赋徭”;“广言路,杜谗口”;“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大搜遗逸四方之士”,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成令自举”,“策贡士于洛城殿,殿试自此始”。
以上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行,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主要是批判和责难的。
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社会各界积极肯定武则天与改革开放前不同,80年代后,国内史学界对武则天的肯定评价逐渐增多。
如有学者认为,武则天在位期间,“不但没有使唐朝衰落,而且有胆有识,放手选才,治国有方,促使唐朝继续向前发展”。
认为她是古今中外少有的伟大政治家。
——摘编自罗元贞《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的施政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武则天在20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受到肯定评价的原因。
2.(2015·陕西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郭守敬于1231年生于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县)。
祖父郭荣是金元之际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
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精通五经,熟知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
曾师从刘秉忠。
刘秉忠精通经学和天文学,郭守敬在他那儿得到了很大的教益。
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郭守敬的领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后世称之为“四海测验”。
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7个观测站,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川滇和河西走廊,北到西伯利亚,其测量内容之多,地域之广,精度之高,参加人员之众,在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天文史上都是空前的,比西方进行同样的大地测量早了620年。
至元十七年(1280年),《授时历》告成,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精良的历法。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解析版)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4分)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3.(4分)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4.(4分)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5.(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6.(4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7.(4分)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8.(4分)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9.(4分)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10.(4分)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大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拟创新题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非选择题1.(2016·山东青岛3月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弟每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
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逸,二字皆败家之道也”。
“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
“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不可留财产给予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
——《曾国藩家书》材料二民国学者郭斌和教授认为:“曾文正,即我国旧有教育理想与制度下所产生的最良之果之一,故能才德兼备,文武兼资。
求一平均发展道德文章事功三才之成就,可与文正相比者,实不数数觏。
”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曾文正与中国文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郭斌和与革命党人评价曾国藩的角度和影响评价人物的主要因素。
答案(1)思想:勤俭谦;读书做学问;鼓励子女自立自强。
(2)角度:郭斌和从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之荣的角度评价的。
革命党人是从曾国藩镇压农民运动和镇压人民反侵略运动的角度评价的。
因素:研究者的阶级立场、史料占有情况、时代性、评价角度等。
2.(2016·河南洛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8年尼赫鲁正式提出公私营并举的混合经济方针。
1950年成立了计划委员会,自任主席。
1951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到他逝世的时候,印度已完成两个五年计划,正在实行第3个五年计划。
尼赫鲁通过实行国有化和建立国营企业,培植了强大的国营经济;与此同时,私营经济特别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国家的保护下,也有了巨大的发展。
尼赫鲁强调对贫民和流浪者给予必要的社会关怀,所以在印度人民中威信很高。
1951年尼赫鲁对国家官吏和军队进行了整顿和扩充,实现国家机构和军队的印度化。
他还用赎买和武力手段合并印度554个土邦,削弱封建势力,统一印度,并在此基础上按民族语言重新划分邦界。
2016年江苏高考5---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 史 试 题一㊁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㊂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㊂1.中国传统家族有 长兄如父” 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㊂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2.‘史记“记载: 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 (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㊂”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㊂‘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A.描绘上是一致的B.形式上是一致的C.风格上是一致的D.主题上是一致的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 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㊂”这里 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4.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㊂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㊂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㊂”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 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㊂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 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㊂在这种思想的 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农民起义中的 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㊃礼运“中 大同”思想D. 中体西用”思想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 洋舶互市 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㊂”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 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㊂”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㊁巴黎㊁柏林㊁彼得堡㊁纽约㊁华盛顿等处㊂这表明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9.下表是1894~1914年英㊁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㊂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 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 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㊁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 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㊂”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11.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㊂经济部的设立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㊂这次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13.右图是我国 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㊂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14.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㊂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㊂由此可见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15.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㊂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㊂ 他们”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16.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㊂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方案二(新泽西方案)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17.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㊂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19世纪英国农业㊁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18.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㊂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㊂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㊂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A.现实主义流派B.浪漫主义流派C.印象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㊂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㊂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20.1987年,英㊁法㊁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㊂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 没有国界的欧洲”㊂该文件的签署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二㊁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㊂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㊂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㊁B㊁C㊁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㊂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㊂21.(12分)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文帝变 抑商”政策为 惠商”政策㊂下令 开关梁,弛山泽之禁”㊂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 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㊂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㊁捕捞,以补助生活㊂但文㊁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 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㊂ 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 用贫求富”的热潮㊂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㊂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 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㊂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㊂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 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㊂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 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㊂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 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㊂(6分)(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 求富”观念㊂(3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抑商”和 惠商”的关系㊂(3分)22.(15分) 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㊂中国的文化㊁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㊂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 全部摒弃” 彻底否定”的看法㊂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㊂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 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 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㊂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㊂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 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㊂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㊂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㊁自然观㊁社会㊁国家制度,乃至汉字㊁中医㊁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㊂这个勇猛的㊁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㊂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㊁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㊂(6分)(2)据材料一㊁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㊂(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23.(13分) 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 冷战”产生了影响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 长电报”㊂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㊂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㊂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㊂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㊂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㊂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㊂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㊂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㊂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㊂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㊂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 长电报”的主要内容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 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㊂(6分)(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㊂(3分)(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 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㊂(4分)24.【选做题】本题包括A ㊁B ㊁C ㊁D 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㊂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㊂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㊂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㊂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㊂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㊁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㊁人类尊严㊁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㊂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㊂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㊂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㊂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㊂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㊂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农民”对 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㊂(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㊂(3分)(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 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㊂(3分)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㊂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 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㊁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㊂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 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 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㊂” 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材料二 ‘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㊂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 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㊂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㊂”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㊂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㊂(7分)(2)据材料一㊁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二里头遗址重要遗存分布图和地位㊂(3分)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推动了夏史研究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右图㊂ 材料二 20世纪初,甲骨文的破译和近代考古学的引进为历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途径自从王国维最先揭破这一道理之后,不少人相信 地下之材料”与 纸上之材料”的结合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㊂商史的突破性进展如此,夏史也有这种可能㊂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类型,指出目前根据考古发现测定文物年代的主要技术手段㊂(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以来夏史研究的新方法及其对夏文化研究的意义㊂(6分)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曾是虐待和杀戮犹太人的人间地狱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941年冬,虽然约150万犹太人已被枪决,纳粹分子仍感到这一缓慢笨重方式的效率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并且他们发现这对士兵的士气也不好㊂有组织杀害的机构化建立在工作分工的基础上,并在专门为此目的设计的特殊装置里完成㊂它将行刑者同受害者的距离拉大 这是一场如此大规模灭绝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优势㊂这一大规模官僚及工业化屠杀世界的 首府”是奥斯维辛㊂摘自巴尔纳维‘世界犹太人历史“ 材料二 纳粹屠犹事件无疑是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一起暴虐的屠杀行径㊂从本质上说,这一由纳粹德国实施的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对人类文明基础的否定㊂尽管中国远离欧洲,但对纳粹屠犹事件还是表现出了应有的关注㊂纳粹屠犹研究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极为有价值的参考,使他们可以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的屠杀㊂摘编自徐新‘纳粹屠犹研究在中国“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历史背景,指出纳粹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目的㊂(5分)(2)据材料一㊁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纳粹屠犹和侵华日军屠杀中国人的罪恶实质,深入思考二战期间德日法西斯罪行的警示意义㊂(5分)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㊁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㊂1.D2.D3.B4.A5.C6.D7.B8.B9.A10.C 11.A12.A13.D14.A15.C16.C17.D18.B19.C20.B 二㊁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㊂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㊂第24题为选做题,共4小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两小题㊂21.答案要点:(12分)(1)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㊂成效: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㊂目的: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㊂(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㊂)后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㊂(2)观念: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㊂(3)关系: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惠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在某些时期同时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政策㊂22.答案要点:(15分)(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㊂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㊂(2)略23.答案要点:(13分)(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㊂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㊂(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㊂(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㊂依据: 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㊂ 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㊂24.A.答案要点:(10分)(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㊂(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㊂(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㊂B.答案要点:(10分)(1)特点: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㊂优点: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㊂(2)特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㊂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㊂C.答案要点:(10分)(1)类型:遗迹;遗物;墓葬㊂技术手段:14C测定㊂(2)新方法: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甲骨文的破译和运用㊂意义:弥补了夏史研究中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了以往夏史研究中的错误;有助于深入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㊂D.答案要点:(10分)(1)历史背景:德国法西斯上台;鼓吹种族主义理论;将罪责强加于犹太人㊂目的:实施大规模屠杀;欺骗看守犹太人的德国士兵㊂(2)罪恶实质:反人类;反文明㊂警示意义:增强正义战胜邪恶的信念;勇于与邪恶势力斗争;警惕否认法西斯罪行的企图㊂。
《大高考》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第四部分专题二十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①佛教经典大量传入中国,被译为汉文,派玄奘去天竺取佛经。
②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 ③朝鲜、日本僧人到唐都游学。 (3)兼收并蓄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知识· 巧记速记
重点· 突破方法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措施
(1)平定三藩 :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国家的统一趋势,清 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随之加强。 (2)统一台湾 :采取攻抚兼施的方针,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之下,巩固东南海防,台湾重新
患。
(3)总评 :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 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 代——康乾盛世。
知识· 巧记速记 重点· 突破方法
【史料研读】
知识· 巧记速记
重点· 突破方法
知识· 巧记速记
重点· 突破方法
深化理解
史料一主要反映了秦始皇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历
争;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被推选为弗吉尼亚代表;第二届
大陆会议上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
知识· 巧记速记 重点· 突破方法
② 1776 年初率领大陆军围攻波士顿,首战告捷: 1777年取得 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81 年约克镇
战役,标志着北美战场战争结束。
(2)主持制宪 ① 1787 年召开制宪会议,被推选为会议主席,主持制定并通 过《联邦宪法》,以取代《邦联条例》,确立了美国是一个 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
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3)三征噶尔丹 :清政府控制了漠北蒙古,进而控制了天山南北, 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国家的广大疆域。
知识· 巧记速记
重点· 突破方法
2016年高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及答案
2016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
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藩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
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罗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6分)答案:(1)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和用人政策。
(9分)(2)维护了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6分)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名将高仙芝的功与过。
(1)依据材料,高仙芝生活在唐朝天宝年间,结合所学,这一时期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密切,民族政策灵活开放,允许少数民族参军,同时唐朝在西部边疆奉行积极的防御政策,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这些都为高仙芝开疆拓土的行动提供了保障。
(2)依据材料可知,高仙芝远征西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这有利于巩固唐朝的统治,促进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依据材料中“天宝八年……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可以由于高仙芝个人贪婪所带来的战争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极不利于唐朝对西域的开拓。
(15分)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
四川省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doc
四川省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本资料主要汇编四川省成都市、宜宾市、内江市、乐山市、眉山市、南充市、广安市、遂宁市、资阳市、德阳市、绵阳市、巴中市等地级市以及重点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阶段模拟考试、期末考试、诊断性考试、联考等历史试题,根据2016年最新高考考纲分类整理而成,是二轮复习不错的资料。
一、选择题1.(2016·四川内江三模·32)1933年纳粹上台,爱因斯坦发表了不回德国声明,次年加入美籍,终生再没踏上德国的土地。
他庄严声明:“只想生活在实行公民自由,宽容,以及在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的国家,国家是为人而建立,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
2005年德国把这个信条刻在德国政府大楼上,以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
这说明( ) A.民主与法制是人类社会不懈的追求B.相对论得到了美德两国的认可C.爱因斯坦崇尚民主、自由和科学D.德国政府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二、非选择题1.(2016·四川资阳二模·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邓演达(1895年3月1日-1931年11月29日),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1930年召集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
“中国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农民的解放。
”邓演达1927年2月-6月的一些讲话:“中国被压迫的农民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中国的革命,就应该有代表这百分之八十以上劳苦民众要求的实在性。
”“鼓励农民要联合一切革命力量,勇敢起来投入斗争,将来必可造就一个农民世界”。
“当前革命进程中要解决两个最大问题,即农民问题及土地问题。
”关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邓演达把“平民革命”的领导责任托付给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第三党)。
邓演达充分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但反对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把希望寄托于具有投机性质的“策反”上。
主张实行“耕者有其田”,却不同意中共用强力手段解决土地的办法。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含答案
湖北省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本资料主要汇编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黄冈市、荆州市、宜昌市、荆门市、孝感市、武昌市等市以及重点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阶段模拟考试、期末考试、诊断性考试、联考等历史试题,根据2016年最新高考考纲分类整理而成,资料题目较新,分类清楚,排版整齐,是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的补充材料。
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利玛窦于1552年出生于意大利,九岁时进入耶稣会学校学习。
十六岁时到罗马学习法律,十九岁时加入耶稣会,继续在耶稣会举办的学校学习哲学和神学。
并师从著名数学家丁先生学习天算,二十五岁时参加一个学术中心,二十六岁时乘船前往东方传教,并于1582年8月抵达澳门,从此,他便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足迹踏遍中国南北,于1610年死于北京。
利玛窦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直接的知识,是第一个直接掌握中国语文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也表示称赞,对中医也很感兴趣。
同时,他第一次正式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宗教和科学技术知识。
利玛窦对明末官僚体制的臃肿无能和吏治败坏,也有详细的描写。
他说:“大臣们作威作福达到这种地步,以致简直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的财产是安全的,人人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受到诬告而被剥夺自己所有的一切。
”“有时候,被告送给大臣一笔巨款,就可以违反法律和正义而得活命。
”……而利玛窦和其他传教士正是通过向皇帝、大臣和大吏们赠送礼品才逐渐取得立足之地的。
——摘编自《<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译者序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并且长期在中国停留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利玛窦对中国官场情况的描写。
(7分)2.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
例如民主主义的理想,不论在哪一国,大致都很相同。
把这个理想适用到实际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有些不同。
2016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历史试卷15 含答案
2016年高考模拟试卷文综历史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创)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这样评价一场运动:“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符合这场运动的观点的是A.“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B.“试笔记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C.“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出题意图: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对教材知识点的运用。
本题涉及考查“洋务运动”这个知识点,不仅是对教材正文、还涉及对教材中知识链接的运用,并且强化学生对古文的解读。
2.(原创)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逐渐形成早期的民本思想。
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①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②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出题意图:新课程的考查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古代的民本思想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谐理念。
本题涉及考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个知识点,通过对内容和时间的比较来来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对古文的解读。
3.(原创)某中学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组织、准备课题时搜集到许多资料,其中包括“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你认为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哪个朝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A.南北朝B.唐朝C.宋代D.明清出题意图:新课程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但是又不脱离教材。
本题的材料来自于教材的知识链接,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对比落实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态势。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历史(五)48
中,他就是满to人ad中d 不多的变法支持者。晚清预备立宪,他更是非常卖力的推动。外出考
察立宪的五大yo臣ur中te,xt.他是最重要的一位。他在地方任上,一边大力改革,一边着力防范
革命党,但处Cl置ick起h来ere却比较温和。若不是慈禧和光绪翘得太早,端方没了靠山,遭政敌
算计,罪名是to在ad慈d 禧的葬礼上沿路照相,作为满清能臣,他理应在后来的政局中发挥更
革命党,但处Cl置ick起h来ere却比较温和。若不是慈禧和光绪翘得太早,端方没了靠山,遭政敌
算计,罪名是to在ad慈d 禧的葬礼上沿路照相,作为满清能臣,他理应在后来的政局中发挥更
重要的作用。yo在ur清te王xt.朝的倒计时的几个月,端方被重新起用,受命督办川汉、粤汉铁路,
不久就赶上保Cl路ick运h动ere。他从湖广总督那里讨了一个多标的新军,入川弹压。武昌起义成 功端之 方后 闻, 到了尽气管tyoo味端uard,方dte却刻xt.无意处隐可瞒逃武,昌被的士消兵息斩,首但。他就所这带样领,的端这方一成团了士清兵亡,之还际是,变名得气躁最动大起的来。
Your 牺牲者。一个异族统治的朝代灭亡,牺牲掉的,往往是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人。
text(2)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官员互相倾乳;清政府一再拖延改 1.革,错过改革良机,导致革命浪潮不可阻挡;作为“能臣”,始
终处在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最容易被时代淹没。
Your 牺牲者。一个异族统治的朝代灭亡,牺牲掉的,往往是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人。
text
——摘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端方作为满清能臣在晚清政治中
扮演的角色。(7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端C方lic在k 清he末re ,绝对属于满人中的翘楚。他思想开明,又能干。早在戊戌变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十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先哲1.(2015·课标全国Ⅰ,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
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
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
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
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
”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
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
”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解析第(1)问,紧扣材料信息,从成吉思汗的统治要求、丘处机的个人性格与行为角度分析归纳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第(2)问,从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后世深远影响等角度归纳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答案(1)成吉思汗需要为庞大的统治区域寻求治理方法;丘处机学识广博;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
(2)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为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
2.(2015·福建文综,41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
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
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
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
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解析第(1)问,据材料“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可知是增设机构,增加人数。
据材料“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可知扩大御史职权。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可知是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导致隋朝灭亡;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可知,通过设置御史台约束官吏;据材料“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可知是通过自省、纳谏来防止和纠正决策失误。
材料一体现的是正人,材料二体现的是正己,正人与正己相结合实现君明臣廉。
答案(1)特点: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
(2)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
分析: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
3.(2015·江苏单科,24B)【中外历史人物主平说】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
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的信息“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即可得出“遵守法律”;由“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法令严肃,谁敢为非?”即可得出“减少独断、广任贤良、严肃法令”;由“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屡屡对‘一士之谬谬(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抑改之’,并赐绢帛”即可得出“兼听纳谏,激励直言”。
第(2)问,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等角度思考作答。
第(3)问,从促进经济的发展、缓解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等角度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
(2)因素: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
(3)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治者的“明君”理想。
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
4.(2014·课标全国Ⅰ,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
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
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
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
“虽责,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
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
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
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皇帝鼓励官员议政”,“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及包拯“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等信息概括原因。
第(2)问,结合材料“话本、杂剧到小说”等题材作品的流传,百姓的政治需求、文化传播、儒家思想影响等角度分析“包青天”为后世传颂的原因。
答案(1)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士大夫积极议政;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
(2)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
5.(2014·课标全国Ⅱ,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
”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诏令。
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
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
”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
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
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
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挠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颁布了变法诏书”“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总理逐出总理衙门”等并结合所学归纳概括。
第(2)问,从两个角度作答,一方面是光绪帝作为皇帝积极推行变法,并与顽固派进行了抗争;另一方面是光绪帝没有实权,无力保证变法的实行。
答案(1)重视和采纳维新派的改革建议;颁布变法诏书;重用维新派人士;抵制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
(2)变法的最高领导者,推动变法实施;争取慈禧太后支持并有所抗争;无力保证变法持续进行。
6.(2013·课标全国Ⅰ,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
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
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
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
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
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
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学发展的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最大限度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归纳、概括以及辩证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问,结合韩愈生活的时代,提炼材料中“皇帝崇信佛教”“士大夫热衷于”“骈体文”等相关信息分析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
第(2)问,提炼材料中“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等相关信息说明韩愈对儒学发展的作用。
答案(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
(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
考点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与亚洲觉醒的先驱1.(2015·课标全国Ⅱ,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