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炭性塑料对聚丙烯_膨胀阻燃体系的燃烧行为及阻燃性的影响
成炭对聚合物阻燃的作用和影响

塑料助剂
嚣 嚣 麟
成 炭 对 聚 合 物 阻 燃 的作 用 和 影 响
庞 永艳 马亚清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 与工程研究所 高分 子与复合材料事业部 ,宁波 ,3 1 5 2 0 1 )
摘
要
为 了澄 清聚合 物在 燃烧 过程 中成 炭 对 阻燃 的作 用 , 本 文详 细讨 论 了“ 成炭 三 要 素” 对聚 合
o f c h a r f o r m a t i o n o n p o l y me r l f a m e r e t a r d a n c y i s n o t s o l e l y d e c i d e d b y o n e f a c t o r , b u t j o i n t l y b y t h e t h r e e d u r —
物 阻燃性 能 的影 响 。炭层 对聚合 物 阻燃 效 率 的影 响 主要 受 “ 成 炭 量” 、 “ 成 炭速 率 ” 和“ 成炭质量” 三 个
因素共 同决定, 但三者的作用效果并不独立, 而是相辅相成的。成炭量主要是指炭层的 多少与薄厚程
度; 成 炭速 率主要 是 指成 炭的 快慢 ; 成炭 质量 则 主要 指炭 层 的稳 定 性 、 连 续性 和 致 密性 。三 者共 同决 定
t h e a mo u n t o f c h a r f o m e r d d u i r n g c o mb u s t i o n . C h r a f o m a r t i o n r a t e ma i n l y r e f e r s t o t h e r a t e o f c a r b o n i z a t i o n d u r —
膨胀型阻燃剂中协效剂的碳化作用及其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Vol.15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No11 1999年1月POL YM ER MA TERIAL S SCIENCE AND EN GIN EERIN G Jan.1999膨胀型阻燃剂中协效剂的碳化作用及其对阻燃性能的影响Ξ廖凯荣 卢泽俭 倪跃新(中山大学高分子所,广州,510275)摘要 以聚(2,42甲苯二己二脲)(PHU)、聚(2,42甲苯二乙二脲)(PEU)和二苯甲酰己二胺(DBH)、二苯甲酰乙二胺(DBE)为协效剂,分别与三聚氰胺改性多聚磷酸铵的产物MPPA复配成膨胀型阻燃剂(IFR)、它们对提高IFR对聚丙烯的阻燃性能都有显著作用,总的效果是PHU>DBE>PEU>DBH。
虽然协效剂的结构和性质不同,但在各自最佳的IFR配方中的氮/磷比值基本不变,为1.6~1.7,热重分析表明IFR阻燃作用的提高主要是协效剂在MPPA 作用下有效的碳化和成炭,同时也促进了聚丙烯在受热燃烧过程中焦化成炭的结果。
关键词 膨胀型阻燃剂,协效剂,阻燃协同作用,聚丙烯 在以多聚磷酸铵(APP)为基础的膨胀型阻燃剂(IFR)中,APP在三聚氰胺(发泡剂)和成炭剂季戊四醇的协同作用下,对聚烯烃,特别是聚丙烯(PP)有很好的阻燃效果[1,2]。
但季戊四醇与聚烯烃不相容,在加工过程中会与APP生成酯而使最终产品有较强的吸湿性。
因此,塑料阻燃用的IFR应不含或少含多羟基化合物为宜。
研究表明,胺(含三嗪衍生物)、酰胺、脲等含氮物质也可作为IFR的有效的阻燃协效剂。
但关于它们的分子结构对阻燃协同作用的影响及其规律的深入研究并不多见[3~7]。
本文报导以聚(2,42甲苯二己二脲)(PHU)、聚(2,42甲苯二乙二脲)(PEU)和二苯甲酰己二胺(DBH)、二苯甲酰乙二胺(DB E)为协效剂,分别与三聚氰胺改性APP的产物MPPA[7]复配组成的IFR对PP的阻燃作用,探讨了它们的分子结构对IFR的阻燃作用的影响。
聚丙烯塑料膨胀型阻燃改性研究进展

聚丙烯塑料膨胀型阻燃改性研究进展文章介绍了近年来聚丙烯塑料膨胀型阻燃剂改性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混合膨胀型阻燃剂、单组份膨胀型阻燃剂和改性膨胀型阻燃剂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膨胀型阻燃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标签:聚丙烯;膨胀型阻燃剂;改性引言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是五大通用的塑料之一,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耐热性好,耐腐蚀,电器性能优异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产业、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工业建设等领域,发展速度居通用塑料之首[1]。
然而聚丙烯的极限氧指数(LOI)只有17.5左右,属于易燃物质,而且燃烧过程中伴随着熔融、滴落等现象,导致大量烟雾的产生,火焰传播速度快,聚丙烯易燃的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2]。
因此,能够赋予聚丙烯塑料阻燃性能对于聚丙烯塑料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膨胀型阻燃剂(IFR)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阻燃剂,不含卤素,不采用氧化锑为协同剂,体系具有自身协同作用,含膨胀型阻燃剂的塑料在燃烧时表面会生成炭质泡沫层,具有隔热、隔氧、抑烟、防滴的作用,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且低烟、低毒、无腐蚀性气体产生,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已经成为国内外最为活跃的阻燃剂研究领域。
1 膨胀阻燃剂(IFR)的阻燃机理膨胀阻燃剂有三个基本元素,即气源、炭源和酸源,酸源也称为脱水剂或碳化促进剂,酸源须能够使含碳多元醇脱水,酸源释放酸须在较低温度进行,炭源是形成泡沫炭化层的基础,炭源的有效性与碳含量及活性羟基的数量有关,气源是发泡源,发泡剂必须在适当的温度分解,并释放出大量的气体。
膨胀型阻燃剂受热时,炭化剂在酸源的催化作用下脱水成炭,碳化物在气源膨胀剂分解的气体的作用下,形成膨松有闭孔结构的炭层。
这种炭层,本身不燃烧,同时还能够削弱聚合物与热源之间的热传递,还能够阻燃气体扩散,一旦燃烧得不到足够的氧气或者燃料,燃烧的聚合物就会熄灭。
2 膨胀阻燃剂的类型的概述2.1 混合膨胀型阻燃剂混合膨胀型阻燃剂中常用的酸源为多聚磷酸铵、磷酸二氢铵等,气源为三聚氰铵、尿素等,炭源为季戊四醇及衍生物、淀粉酚醛树脂等,其中混合膨胀型阻燃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聚氰胺/季戊四醇/多聚磷酸铵阻燃体系,但是由于多聚磷酸铵和季戊四醇的热稳定性不足,季戊四醇的水溶性强,多聚磷酸铵吸湿性较强,制备的阻燃聚丙烯塑料防潮性能差,直接将三聚氰胺、多聚磷酸铵和季戊四醇混合制备混合膨胀型阻燃体系,不能满足聚丙烯塑料的加工性能、化学稳定性或者使用性能的要求。
新型成炭剂的设计及其阻燃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的研究

新型成炭剂的设计及其阻燃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的研究现如今,聚合物材料因具有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电绝缘性等优异的性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它们由于其自身的易燃性被大家所熟知。
一旦在住所,运输和公共场所中发生火灾,火焰与高温极易使聚合物材料熔化并且使其产生熔体滴淌,进而导致火焰蔓延的速度增加并伴随有毒气体和烟雾的产生。
聚合物材料高度的易燃性不仅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而且极其容易发生火灾以及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提高聚合物材料的阻燃性能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论文对常用聚合物材料(聚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阻燃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
根据分子设计,制备了一系列含磷/氮成炭剂,使其具备突出的成炭能力。
这些聚合型成炭剂用于阻燃聚丙烯材料,以期获得高效的阻燃性能和良好的耐水性。
另外,为了解决聚磷酸铵(APP)耐水性差的问题,引入微胶囊化技术。
考虑纳米复合技术的优势,一步法制备含三嗪聚合型成炭剂(HCFAs)和剥离钠基蒙脱土(Na-MMT)的新型纳米复合阻燃剂。
最后,为了进一步拓宽HCFA在其他聚合物材料中的应用,研究了玻纤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GFPBT)/HCFA/二乙基次磷酸铝(AlPi)的热降解和燃烧特性。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进展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采用一步法合成一种新型、具有较高产率(86.5%)的环三磷腈类大分子成炭剂(CPCFA)。
将其与微囊化聚磷酸铵(MAPP)复配引入到聚丙烯(PP)材料中,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阻燃聚丙烯材料。
与PP/MAPP对比发现,PP/MAPP/CPCFA体系的极限氧指数(LOI)值明显提高,垂直燃烧(UL-94)均能达到V-0级,并且对应的热释放速率(HRR)值明显降低。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APP和CPCFA的复配对PP有着很高的阻燃效率。
热重分析结果表明CPCFA的存在,可以促进PP/MAPP/CPCFA在氮气和空气下炭层的形成及提高残炭量。
新型成炭剂对膨胀阻燃PP体系的阻燃及热降解行为研究

Miao-jun
of
a
U BiIl
novel char-agent mixed witll APP and zeolite flame retardancy,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College of Science,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APP及A型分子筛复配成IFR,用于阻燃PP,研究了IFR对PP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及热降 解行为的影响。 1实验部分 1.1主要原料与试剂 三聚氯氰,工业级,辽宁营口三征有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丙酮,分析纯,北京益利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 乙醇胺,分析纯,天津市东丽区天大化学试剂厂: 乙二胺,分析纯,天津市东丽区天大化学试剂厂 聚磷酸胺,工业级,济南泰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A型分子筛,工业级,浙江省阴矾石综合利用研究所; 聚丙烯树脂,F.401,辽宁盘锦乙烯工业公司。 1.2主要仪器与设备 热失重分析仪,Pyris 1型,美国PE公司: 双辊塑炼机,SK-100型,哈尔滨特种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水平垂直燃烧测定仪,CZF.3型,江苏省江宁县分析仪器厂; 平板硫化压机,L3型,哈尔滨特种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万能力学试验机,G.20型,深圳瑞格尔仪器有限公司; 氧指数仪,JF-3型,江苏省江宁县分析仪器厂; 冲击强度实验机,JC一25D型,承德精密试验机厂; 高速混合机,SHR型,张家港市星火降解设备机械厂。 1.3实验材料的制备 (1)阻燃PP制样工艺路线:
and
retardancy
of蕊t—PP still
a
passes UL94V-O
高效膨胀型阻燃剂阻燃聚丙烯的阻燃机理

作者简介:李磊(1985-),男,中级职称、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高分子先进复合材料的共混改性。
收稿日期:2023-07-27聚丙烯(PP )作为一种常用的塑料,在汽车、小家电、纺织、快速消费品、建筑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1]。
然而,由于它的易燃性,近些年来火灾事故频发,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因此对聚丙烯PP 的阻燃性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人们环保和安全意识的逐渐提高,绿色环保、高效的无卤阻燃剂已成为阻燃PP 的发展趋势[2~3]。
本研究采用聚磷酸铵(APP )和实验室合成的三嗪成炭剂(CFA )作为膨胀型阻燃剂来阻燃PP ,在前期已取得了良好的阻燃性能和综合力学性能[4]。
本文主要通过锥形量热法、热重法、红外分析等手段研究了APP 与CFA 复合阻燃PP 的阻燃机理。
1 实验部分1.1 主要原料和设备PP ,3080,台塑聚丙烯(宁波)有限公司;APP,聚合度>2000,浙江传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三嗪成炭剂CFA ,实验室合成;PTFE ,大金氟化工(中国)有限公司;抗氧剂,168、1010,西尼尔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双螺杆挤出机,SHJ36 南京诚盟化工机械有限公司;高效膨胀型阻燃剂阻燃聚丙烯的阻燃机理李磊1,周俊2(1.苏州俄邦工程塑胶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21;2.国材(苏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21)摘要:本文采用多聚磷酸铵(APP ) 、实验室自制三嗪系成炭(CFA ) ,聚丙烯(PP 3080)调整相应比例,采用熔融共混挤出法制备了三元复合材料无卤阻燃聚丙烯,并研究了固定APP 和CAF 比例为3:1作为复合阻燃剂的前提条件下,分别按照复合阻燃剂和聚丙烯(PP 3080)以20:80、24:76、28:72、32:68的比例制成的三元复合材料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三元复合阻燃PP 体系中,复合阻燃剂添加当加入24%(质量分数)时,与原料PP 相比,PHRR 、a v-EHC 、av -SEA 分别降低了 72.3%、23.4%、44.5%,TPHRR 是原料PP 的1.89倍,呈现出优异的阻燃效果。
新型成炭剂在聚合物膨胀阻燃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通 过 U 一 4v 1 L 9 一 的标 准 ,材 料燃烧 后形 成致 密 的
炭 层 ,热 重 测 试 (G) 现 相 对 于 A SD — D T 发 B / MP R P
接 枝 马来 酸 酐 ( B — — H) P /A / e l A A S g MA / PP 6 Z o t A i4
芳香 基 团和连续 性 P C结 构 的生成 。 — 王磊 明等[ A PP 6 Z o t A(A分 子筛 ) 9 1 P /A / el 4 将 i4
体 系用 于阻燃 丙烯 腈 一 丁二烯 一 乙烯 j元 共 聚物 苯
(B) A S ,其 中 Z oi4 为 协 效 剂 , 发 现 A SA S e l A t B /B
以 质 量 比 1 /5填 入 7 01 5份 A S 中 时 . O 达 5 。 B L I 3
下 , 燃 时 间 较 E A 纯 树 脂 延 长 了 2 . 到 点 V 5S 达
7 。 服 了传 统膨 胀型 阻燃体 系点 燃 时间偏 短 的 5S 克
弱点 ; 次 复合 材料 的峰 值热 释放 速 率 南 E A 的 其 V 18 0k m 降至 4 0k m 。材 料测 试后 残 留物 0 W/ 0 W/ 的 同态核 磁光 谱 测试 和 红外 光谱 测 试共 同证 实 了
Ch n Xu u n Hu n we Lo g Pe Xi g W e g o e hag a g Bi i n ng n ia
(col f hmi l n ni n e t n ier g H b i nvr t o eh o g, h n 4 0 6 ) S ho o e c dE vr m na E g ei , u e U i sy f cn l y Wu a , 3 0 8 C aa o l n n e i T o
聚丙烯膨胀成炭行为对裂解燃烧过程的影响

2 Qig a i n e c l .,L d . n d o Haj g Ch mia i Co t .,Qi g a S a d n 2 6 4 ) n d o, h n o g, 6 0 2
A b ta t T he c sr c : om bu ton pr c s f t e i u e c n ie r t r n l pr py e e w e e s i o e s o h nt m s e t fr — e a da t po y o l n r
p o y i nd c m bu to or po yp o l ne m a e i l e e a a yz d. T he m a s l s a e , yr l s sa o s i n f l r py e t ra s w r n l e s o s r t s he tr la e r t s o he i t a e e s a e f t n um e c nt p y o yl n n r ol pr py e e du i b n ng s e ol pr p e e a d pu e p y o l n rng ur i w e e m e s r d n t e i u e c n e r a u e a d h nt m s e c heg n u e c nt p y o l n a e or e a i ht of i t m s e ol pr py e e w s r c d d t t a e tm e T h fe t nt m e c nc e g ,i u e c n e v l ct nd c a t uc u e he s m i . e e f c sofi u s e e h i ht nt m s e c e o iy a h r s r t r on p o y i nd c m busi e e i v s i a e yr l s sa o ton w r n e tg t d. T h e u t s w h t i um e c nc i ht e r s ls ho t a nt s e e he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 OM M T ; PA6- no no 的制备: 将 PA6 和一定量的 OMM T
混合均匀后挤出, 制成母粒。 将所有组份按配方在开炼机上混炼; 然后在平板
硫化机上于 195 e 压制成 100mm @ 100mm @ 4m m 的 标准样品。 1. 3 性能测试
流滴 无流滴
炭渣形貌 无炭渣 炭渣连续 炭渣连续, 致密 炭渣连续 少许炭渣 炭渣连续, 致密
炭渣份数/ % 0
31. 2 49. 7 23. 0 12. 0 29. 4
2. 2 火灾条件下 PP / IFR 的燃烧行为及燃烧性能 图 1 是不同体系的热释放速率图( H RR) , 它是描
述材料火灾危害程度的重要参数。H RR 越大表示火 势越大, 造 成的火 灾危害 越严 重。热 释放 速率 峰值 ( PH RR) 表示材料燃烧放热速率最大值, 常用来比较 火灾危害性大小。
来取代多元醇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以上问题[ 2、3] 。目 前对材料燃烧性能研究 多采用 L OI、T G、F T IR 等方 法, 这些方法虽然能反映材料的分解反应和点燃特性, 但是不能反映材料的燃烧行为、燃烧现象及阻燃剂对 燃烧特性的影响, 尤其对膨胀阻燃体系复杂的膨胀成炭 现象无能为力。锥形量热仪能反映火灾条件下材料的燃 烧行为及其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亦能初步推断阻燃机 理[ 4] 。但是将该技术用于膨胀阻燃体系的研究并不多。
1 实验部分
1. 1 实验原料 季戊四醇( PER) : 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 聚磷酸铵( APP ) : 海大华工; PP: 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 硼酸锌( ZB) : 镇江硫酸厂; 热塑性聚氨酯( T P U) : 自制; PA6: 上海塑料十八厂; 蒙脱土( M M T ) : 浙江丰虹黏土有限公司。
表 1 实验配方
编号 PP
组份/ g
ZB
AP P
P A6
PA 6- nano
T PU
酚醛树脂
PER
E-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00
5
15
)
)
)
)
)
E- 1
1 00
5
15
10
)
)
)
)
E- 2
1 00
5
15
)
10
)
)
)
E- 3
1 00
5
15
)
)
10
)
)
E- 4
1 00
5
15
)
)
)
10
)
E- 5
1 00
5
15
)
)
)
)
10
从图 1 可以看出, 纯 PP 出现热释放峰的时间较 早, 火势较大, 使用 PA, PA6- nano, 和 T P U 的 IF R 体 系和使用 P ER 的体系一样可以减缓材料的燃烧分解 速度, 使材料的燃烧 过程稳定, 降低 PP 的热 释放速 率; 并且无明显的热释放峰出现。而采用酚醛树脂取 代 PER 后, 材料的热释放速率没有明显的降低, 有较
关键词: 膨胀体系; 成炭剂; 锥形量热仪
中图分类号: T Q325. 14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 1001- 9456( 2006) 01- 0018- 05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Char-forming Agents on The Combustion Behavior and Fire Retardancy of Polypropylene/ Intumescent Systems
塑料
2006 年 35 卷 第 1 期
成炭性塑料对聚丙烯/ 膨胀阻燃体系的燃烧行为及阻燃性的影响
成炭性塑料对聚丙烯/ 膨胀阻燃体系的 燃烧行为及阻燃性的影响*
陆晓东, 张 军, 谷慧敏, 王长春
( 青岛科技大学教育部橡塑工程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42)
摘要: 使用锥形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和氧指数仪研究了不同成炭剂对聚丙烯膨胀阻燃体系的燃烧行 为和阻燃性的影响, 得到了相关的燃烧参数。所用成炭剂包括尼龙 6( P A6) 、尼龙 6/ 蒙脱土纳米复合物 ( PA6- nano) 、热塑性聚氨酯( T P U) 、酚醛树脂。实验结果表明: 成炭剂对阻燃材料的燃烧行为和力学性 能有很大影响; 实验还发现: 在 P P/ AP P 膨胀体系中添加 PA 6/ 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物( PA6- nano) 后能 获得较好的阻燃性。
实验发现: PA6- nano 在降低材料热释放速率和质 量损失的同时能显著地降低材料的烟释放速率; 效果
) 20 )
成炭性塑料对聚丙烯/ 膨胀阻燃体系的燃烧行为及阻燃性的影响
塑料
2006 年 35 卷 第 1 期
远远好于其它成炭剂。而酚醛树脂却在一定程度上加 大了材料的烟释放速率。
PA6- nano 阻燃抑烟效果显著的原因是由于纳米 结构的 OM M T 具有良好的隔质和隔热作用, 在一定 程度上阻止了片层间分子链的热分解和运动。在燃烧 过程中, 在 P A6- nano 和其它组份共同作用下, 在样品 表面都形成了均匀和致密的炭层; 对体系的传质、传热 有很好的阻隔作用, 使体系的热、烟及质量损失都有所 下降。实验同时发现: 酚醛树脂和基质的相容性不好, 在材料燃烧过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成炭作用, 无连续
图 3 是不同体系的烟窒息释放速率( RSR) 图; 烟 释放速率反映了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烟气的释放速度, 统计分析表明, 在火灾中死亡的人数 80% 是由烟窒息 造成的[ 2、3] , 因此好 的阻燃剂应当在具有 阻燃性的同 时具有一定的抑制烟性。
图 3 不同 IFR 体系的烟释放速率曲线 1. E- 0; 2. E-1; 3. E-2; 4. E- 3; 5. E-4; 6. E-5。
图 2 是不同体系的质量损失( ML R) 图; 质量损失 是描述材料在燃烧过程中质量变化的参数, 它可以反 应材料在一定热流强度下的燃烧和热裂解速度, 一般
来说曲线越陡, 材料燃烧裂解速度越快, 造成的火灾危 害越大。
图 2 不同 IFR 体系的质量损失曲线 1. E- 0; 2. E-1; 3. E-2; 4. E- 3; 5. E-4; 6. E-5。
2 结果与讨论
2. 1 火灾条件下 PP / IFR 的燃烧现象
编号
E- 0 E- 1 E- 2 E- 3 E- 4 E- 5
点燃时间/ s 49 51 51 44 17 62
表 2 不同体系的燃烧现象
膨胀高度/ cm 0 2. 0 2. 3 1. 8 0. 5 2. 0
实验现象 是否流滴 流滴现象明显 无流滴 无流滴 无流滴
) 19 )
塑料
2006 年 35 卷 第 1 期
成炭性塑料对聚丙烯/ 膨胀阻燃体系的燃烧行为及阻燃性的影响
高的热释放峰, 热释放峰出现时间较纯 PP 有所延迟。 点燃时间提前, 使材料的热释放提前。 PER 对聚合物的热分解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使材料的
图 1 不同 IFR 体系的热释放速率曲线 1. E- 0; 2. E-1; 3. E-2; 4. E- 3; 5. E-4; 6. E-5。
从图 2 可以看出, 纯 P P 的质量损失曲线斜率最 大, 而 在体 系 中 用 P A6, PA6- nano 和 T P U 来 取 代 PER 后, 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纯 PP 的燃烧裂解 速度; PA6- nano 体系中层状的 OMM T 具有很强的抗 热作用, 减缓了材料的质量损失, 使曲线变缓。
采用英国 F T T 公司生产的标准型锥形量热仪在 35kW/ m2 热 流 强 度 下 进 行 燃 烧 测 试。 采 用 德 国 NET ZSCH 公司生产的 T GA 209/ cell 热重分析仪进 行分析, 测试条件是 O 2 流量 20m L/ min; 升温速率为 10 e / min。氧指数用南京 江宁区分析仪 器厂生产的 JF- 3 型氧指数仪按国标 GB/ T 2406- 93 测定。冲击实 验采用承德精密实验机厂制造的 JC 型简支梁冲击仪 进行测试。 1. 4 实验配方
炭层形成, 导致炭渣颗粒易被气流带起使体系的质量 损失速率增大; 酚醛树脂又含有大量的苯环, 在燃烧过 程中易产生黑烟, 使烟释放速率增大。 2. 3 不同体系的氧指数
从氧 指数 数据 来 看, 在膨 胀体 系中 用 PA、PAnano 取代 PER 一样能明显地提高体系 的氧指数, 而 T P U 和酚醛树脂效果不是很明显。这和锥形量热仪 实验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对配方 E- 1 和 E - 2 进 行优化, 可进一步提高体系的氧指数。
Abstract: T he inf luences of diff erent char for ming ag ent s on the com bust ion and f ire resist ant behav io rs of poly pro py lene/ am monium poly phosphate int um escent syst ems w ere st udied using cone calorim et er, t hermog ravimet ric analyzer and ox yg en index, by which t he combust io n param et ers w ere obtained. T hese sy st em s co nt ain various char- f orm ing agent s, including polyamide- 6, poly amide- 6/ organic mont morillo nit e, t hermoplast ic po lyuret hane and phenolic resin. It show ed that char- for ming ag ent s aff ect obv io usly t he com bustion behav io rs and m echanical pr opert y of poly pro py lene/ int umescent sy st em. It also indicat ed t hat polyam ide- 6/ o rganic mo nt mo rillonite used as char- for ming ag ent im pro ved t he f ir e retardancy o f int umescent syst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