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合集下载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读后感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读后感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读后感
【最新版】
目录
一、引言:介绍《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的背景和作者
二、文章主旨:青春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
三、文章结构:分别阐述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四、读后感:对青春的理解和感悟
正文
一、引言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是一篇描绘青春时光的散文,作者以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为引子,抒发了对青春的感悟。

作者冯骥才通过诗意的笔触,将春天与青春相结合,展现了青春的丰富多样和蓬勃生机。

二、文章主旨
青春,它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

一个女孩子的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无论是她外在给人的感觉,还是内在的自我感觉,都决不相同;就像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

三、文章结构
(1)三月的维也纳:春天刚刚开始,一切都还处于萌芽阶段,生机勃勃。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个时期的维也纳,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清新和美好。

(2)四月的维也纳:春天进入繁花似锦的时期,千千万万朵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绽放。

作者通过描绘这个时期的维也纳,展现了青春的朝气蓬勃和坚韧不拔。

(3)五月的维也纳:春天即将过去,夏天的脚步逐渐临近。

一枝缀
满花朵的红玫瑰顶开窗子伸进屋来,光彩照人。

作者用这个画面表现了青春的成熟和魅力。

四、读后感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让我对青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青春不仅仅是指外在的美丽和朝气,更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和成长过程。

高考作文指导——让作文“丰富”起来ppt

高考作文指导——让作文“丰富”起来ppt

后来四月里再访维也纳… … 在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我用手 拨开草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青草下边藏了 一层花儿,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 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躲 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用劲,就会齐刷刷地 全冒出来……
……
迎着细密的、凉凉的吹在我脸上的雨点,我看 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千万 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花儿一下子全冒出来, 整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低头就能清晰地看到 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样傲然挺立, 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 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删节)
冯骥才
你能从自己对春天的记忆里找出 三个画面吗?
我有这三个画面。它来自遥远的 维也纳三次旅行中的画面定格。我先 说五月,再说三月,最后说四月。
五月的维也纳,春意正浓。我在山上游玩时住
在一间木屋里,窗子是厚厚的木板。睡觉前我故意 不关严窗子,好闻到外边森林的气味。转天醒来时, 屋内竟大亮,谁打开的窗子?正诧异着,忽见窗前 一束艳红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 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的一枝缀满花朵 的红玫瑰,趁我熟睡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 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 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 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能如此震撼人 心?
四月的维也纳忽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
么?是勇气!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冯骥才
……
拥有了这三幅画面,我自信 拥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 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 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 子膑脚,《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 发愤之所为作也。

花的勇气_教学反思

花的勇气_教学反思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庹家小学柳雪青《花的勇气》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课文生动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

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义就是勇气。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教学的难点是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因此我在教学此课时,首先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让学生初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

进而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然后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味。

这篇课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耐人寻味,如“我用手扒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等,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品读赏析,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感受本文语言之美,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时应以读为主,特别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就是勇气。

在课文的最后,我原打算让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如梅花、苍松、竹子、小草等,谈谈它们身上所具有的勇气,让他们可以由此及彼的感受到看似不起眼的小花小草其实也蕴藏着人类无法撼动的力量,但是因为个人对课堂时间把握不准,导致课堂任务未如期完成,因而对文章主题未进行深化,学生对课文主旨印象不深,从而对学生的启发触动作用就微乎其微。

四川省内江市第十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第十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第十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哲学家、艺术家、圣人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形而上①的追求。

我们在广义上可以把他们都看作哲学家,因为他们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做哲学要做的事情,即阐释人生的意义。

尼采说,通过他们的出现,“从不跳跃的自然完成了它唯一的一次跳跃”,即实现了“对于存在的伟大解释”。

自然产生哲学家的用意是要阐释人的生存之意义,哲学家应当不辜负自然的重托,负起这个使命。

尼采发现,在他的时代中,只有叔本华是负起了这个使命的。

他说,叔本华的伟大之处是“站在整幅生命之画面前,解释它的完整的意义”。

对于生命之画的完整意义的阐释,不能靠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必须凭借个人真实的生命体验。

尼采认为,叔本华的哲学就是这样。

这样建立的哲学,“尽管一开始也只是为了自己;但通过自己最终是为了一切人” ②。

相反,那种空洞说教或抽象演绎的哲学,在人生启迪上对任何人都不会有价值。

叔本华最后找到的拯救之道是弃绝自我、听天由命,尼采对此并不赞同,后来还不断地予以猛烈抨击。

与叔本华形成对照的是那些“冒牌哲学家”,他们舍本求末,致力于详尽地研究生命之画所用的画布和颜料,而不是理解画本身。

人们看到,“在哲学的大厦中,他们立刻就陷在那样一些地方了,在那里他们得以博学地赞同和反对,得以苦思、怀疑和辩驳”③,而对大厦的整体状况却毫无了解的兴趣。

按照哲学界相当一致的看法,康德实现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革命。

康德似乎很有说服力地证明了人的认识不可能触及世界和人生的本质。

因此,在康德之后,哲学向何处去便成了问题。

尼采对此有深刻的感知,他说:“对真理的绝望……这一危险伴随着每一个以康德哲学为出发点的思想家。

”康德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影响,使得“一种具有腐蚀和瓦解作用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④得以流行。

康德哲学引起了他们严重的心灵危机。

例如,和康德同时代的德国诗人克莱斯特,读了康德哲学之后,说自己“最神圣的内心深处”被这个思想刺伤了,发出了痛彻心肺的悲喊:“我的最高目标沉落了,我一无所有了。

2019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新题赏析练习

2019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新题赏析练习

记叙文阅读新题赏析练习题一: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高山流水(1)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2)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

那天的天气很高爽。

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3)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

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

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4)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

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

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

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5)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

时间,在山上。

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6)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真不该来。

(7)山,并没请谁来!(8)真的,山没有请谁来。

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

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9)寂寞趱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

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

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10)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

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

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困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11)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冯骥才
【期刊名称】《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年(卷),期】2013(000)010
【摘要】你一听到青春少女这几个字,是不是立刻想到纯洁、美丽、天真和朝气?如果是这样你就错了!你对青春的印象只是一种未做深入体验的大略的概念而已。

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

一个女孩子的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无论她外在给人的感觉,还是内在的自我感觉,都绝不相同;就像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

你能从自己对春天的记忆里找出三个画面吗?
【总页数】2页(P4-5)
【作者】冯骥才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95.21
【相关文献】
1.浙江名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维也纳春天花园
2.Windows XP启动画面还有春天—精美WindowsXP启动画面制作
3.“新冠”无情,人间有爱众志成城,春天已来--让我们记住那些感人的瞬间,最美的画面
4.“新冠”无情,人间有爱众志成城,春天已来——让我们记住那些感人的瞬间,最美的画面
5.画面里的春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读后感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读后感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读后感维也纳,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以其优美的风景和独特的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

而《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这本书,更是将这座城市的美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维也纳的春天,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温暖和美好。

第一个画面,是维也纳的街头巷尾。

书中描绘了维也纳春天的街头景象,繁花似锦的景象令人陶醉。

我可以想象到,当春天来临时,整个城市都被鲜花和绿叶所装点,街头巷尾弥漫着花香和清新的空气。

人们穿着轻薄的衣物,漫步在街头,享受着春天的温暖。

这个画面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个画面,是维也纳的音乐之声。

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这座城市孕育了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和作曲家。

书中描述了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那美妙的音乐仿佛穿越时空,触动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我可以想象到,当音乐响起时,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人们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和升华。

这个画面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

第三个画面,是维也纳的咖啡馆。

维也纳的咖啡馆是这座城市的象征之一,也是人们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书中描绘了维也纳咖啡馆的独特氛围,那里的人们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品味着浓郁的咖啡,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我可以想象到,当我坐在维也纳的咖啡馆里,品味着香醇的咖啡,看着窗外的风景,心情会变得宁静而愉悦。

这个画面让我感受到了慢生活的美好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通过这本书,我对维也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人文气息。

维也纳的街头巷尾、音乐之声和咖啡馆,都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和美好。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维也纳的书籍,更是一本让人心生向往和渴望的书籍。

读完《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我对维也纳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

我希望有一天能够亲身去维也纳,感受那里的春天,欣赏那里的音乐,品味那里的咖啡。

我相信,维也纳会给我带来一段美好的旅程,让我在那里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向往。

花的勇气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整理

花的勇气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整理

花的勇气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整理花的士气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花的士气语文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朋友。

花的士气语文教学反思篇1《花的士气》选自冯冀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课文生动描写了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的绝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惊讶,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圆满,再到观察花的原野时的惊异,最终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

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话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出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义就是士气。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同学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教学的难点是理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缘由。

我在教学中充分放手让同学自读自悟,让同学说说在维也纳经受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画出表现感情变化的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依据同学的回答板书;绝望没有花的绿地是孤独的圆满花藏在草下惊异冷风冷雨中冒出来震撼花的士气在争论的过程中,我还配上了画面,在情景互动中,完成了课文的教学活动,使同学的感情和的感情融为一体。

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抓住了句子的理解,如;“我的心怦然一动,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士气!这是全文的中心句。

是对生命的感悟,我们以后假如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要英勇的面对。

让同学自然而然的受到教育。

花的士气语文教学反思篇2在上《花的士气》一课我由盲童宁静用手触摸春天,专心灵触摸春天;温迪一家人用眼睛连续光明,用爱心连续生命;墙角的小瓜苗,奋力求生的飞蛾对生命的渴求。

引入:在冷风冷雨中的小花又对生命有怎样的追求呢?同学的奇怪心被调动起来,心情高涨。

接着赐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让他们画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和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下面写出自己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冯骥才
1你一听到青春少女这几个字,是不是立刻想到纯洁、美丽、天真和朝气?如果是这样你就错了!你对青春的印象只是一种未做深入体验的大略的概念而已。

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

一个女孩子的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无论她外在的给人的感觉,还是内在的自我感觉,都决不相同;就象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

你能从自己对春天的记忆里找出三个画面吗?
2我有这三个画面。

它不是来自我的故乡故土,而是在遥远的维也纳三次旅行中的画面定格,它们可绝非一般!在这个用音乐来召唤和描述春天的城市里,春天来得特别充分、特别细致、特别蓬勃、甚至特别震撼。

我先说五月,再说三月,最后说四月,它们各有一次叫我的心灵感到过震动,并留下一个永远具有震撼力的画面。

3五月的维也纳,到处花团锦簇,春意正浓。

我到城市远郊的山顶上游玩,当晚被山上热情的朋友留下,住在一间简朴的乡村木屋里,窗子也是厚厚的木板。

睡觉前我故意不关严窗子,好闻到外边森林的气味,这样一整夜就象睡在大森林里。

转天醒来时,屋内竟大亮,谁打开的窗子?正诧异着,忽见窗前一束艳红艳红的玫瑰。

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生的一枝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熟睡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更能如此震动人心?
4那么,三月的维也纳呢?
5这季节的维也纳一片空蒙。

阳光还没有除净残雪,绿色显得分外吝啬。

我在多瑙河边散步,从河口那边吹来的凉滋滋的风,偶尔会感到一点春的气息。

此时的季节,就凭着这些许的春的泻露,给人以无限期望。

我无意中扭头一瞥,看见了一个无论多么富于想象力的人也难以想象得出的画面——
6几个姑娘站在岸边,她们正在一齐向着河口那边伸长脖颈,眯缝着眼,噘着芬芳的小嘴,亲吻着从河面上吹来的捎来的春天的风!她们做得那么投入、倾心、陶醉、神圣;风把她们的头发、围巾和长长衣裙吹向斜后方,波浪似地飘动着。

远看就像一件伟大的雕塑。

这简直就是那些为人们带来春天的仙女们啊!谁能想到用心灵的吻去迎接春天?你说,还有哪个春天的画面,比这更迷人、更诗意、更浪漫、更震撼?
7我心中的画廊里,已经挂着维也纳三月和五月两幅春天的图画。

这次恰好在四月里再次访维也纳,我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属于四月这季节的同样强烈动人的春天杰作。

8开头几天,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

此时的春天似乎只是绿色连着绿色。

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五月那无所不在的明媚的小花。

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我对驾着车一同外出的留学生小吕说:
9“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10小吕听了,就把车子停住,叫我下车,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然后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青草下边藏了满满一层花儿,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象只要一努劲,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
11“得要多少天才能冒出来?”我问。

12“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

”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换一个样儿。


13可是,当夜冷风冷雨,接连几天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

我很快就要离开这里去意大利了,便对小吕说:
14“这次看不到草地上那些花儿了,真有点遗憾呢,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15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怏怏然吧。

外边毛毛雨点把车窗遮得象拉了一道纱帘。

可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对我说:“你看窗外——”隔过雨窗,看不清
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窗上流动。

小吕停了车,手伸过来,一推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说:
16“去看吧——你的花!”
17迎着细密地、凉凉地吹在我脸上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

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千万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

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象英雄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小小的花居然有此气魄!四月的维也纳忽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18这两个普通又非凡的字眼,又一次叫我怦然感到心头一震。

这一震,便使眼前的景象定格,成为四月春天独有的壮丽的图画,并终于被我找到了。

拥有了这三幅画面,我自信拥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

1.阅读选文,补全作者笔下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第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幅画面:三月的维也纳,几个姑娘用心灵的吻来迎接春天
第三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描绘维也纳春天的三幅画面时,为什么“先说五月,再说三月,最后说四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描写维也纳春天第三幅画面的内容,找出能够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

________→大吃一惊→________→强烈的震撼
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从词语或修辞的角度具体说说第(2)自然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5.选文结尾说,“拥有了这三幅画面,我自信拥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

”请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50字以内)
答案:
解析:
1.五月的维也纳,一枝缀满花朵的红玫瑰顶开窗子伸进屋来。

四月的维也纳,千千万万朵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绽放。

(每幅画面1分,共2分)
2.维也纳春天的三幅画面都给予了作者以心灵的震动,但是,这三幅画面给予作者的震撼力是逐步增强的,作者对于春天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的。

(2分。

围绕三幅画面给作者的感受和作者对春天的认识作答即可。


3.失望遗憾(2分。

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顶开”“伸进”“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玫瑰花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优美的姿态、浓郁的香气和明丽的花色,从而写出了五月的维也纳震撼人心的美。

示例二:运用拟人手法,把玫瑰花当作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玫瑰花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可爱怡人的特点,从而写出了五月的维也纳震撼人心的美。

(2分)5.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也应该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充满勇气,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