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名词解释
LTE梳理

LTE梳理1.什么是LTELTE (Long Term Evolution)是3GPP主导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
R82.LTE的设计目标带宽灵活配置:支持 1.4MHz(6RB), 3MHz(15RB), 5MHz(25RB), 10Mhz(50RB), 15Mhz(75RB), 20MHz(100RB) 子载波宽度=15kHz峰值速率(20MHz带宽):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控制面延时小于100ms,用户面延时小于5ms能为速度>350km/h的用户提供100kbps的接入服务支持增强型MBMS(E-MBMS)“MBMS: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取消CS域,CS域业务在PS域实现,如VOIP系统结构简单化,低成本建网3.LTE 扁平网络架构是什么LTE的接入网E-UTRAN由eNodeB组成,提供用户面和控制面;LTE的核心网EPC(Evolved Packet Core)由MME,S-GW和P-GW组成;eNodeB间通过X2接口相互连接,支持数据和信令的直接传输;S1接口连接eNodeB与核心网EPC。
其中,S1-MME是eNodeB 连接MME的控制面接口,S1-U 是eNodeB连接S-GW 的用户面接口;MME:3GPP协议LTE接入网络的关键控制节点功能:NAS (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信令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AS (Access Stratum)接入层安全性控制、空闲状态移动性控制;EPS (Evolved Packet System)承载控制;支持寻呼,切换,漫游,鉴权。
e-NodeB的主要功能:无线资源管理功能,即实现无线承载控制、无线许可控制和连接移动性控制,在上下行链路上完成UE上的动态资源分配(调度);用户数据流的IP报头压缩和加密;UE附着状态时MME的选择;实现S-GW用户面数据的路由选择;执行由MME发起的寻呼信息和广播信息的调度和传输;完成有关移动性配置和调度的测量和测量报告。
LTE专业名词

问题描述:为什么要从3G向LTE演进?问题答复: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指3GPP组织推行的蜂窝技术在无线接入方面的最新演进,对应核心网的演进就是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之所以需要从3G演进到LTE,是由于近年来移动用户对高速率数据业务的要求,同时新型无线宽带接入系统的快速发展,如WiMax的出现,给3G系统设备商和运营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在LTE系统设计之初,其目标和需求就非常明确:降低时延、提高用户传输数据速率、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降低运营成本:•显著的提高峰值传输数据速率,例如下行链路达到100Mb/s,上行链路达到50Mb/s;•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小区边缘比特速率;•显著的提高频谱效率,例如达到3GPP R6版本的2~4倍;•无线接入网的时延低于10ms;•显著的降低控制面时延(从空闲态跃迁到激活态时延小于100ms(不包括寻呼时间));•支持灵活的系统带宽配置,支持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带宽,支持成对和非成对频谱;•支持现有3G系统和非3G系统与LTE系统网络间的互连互通;•更好的支持增强型MBMS;•系统不仅能为低速移动终端提供最优服务,并且也应支持高速移动终端,能为速度>350km/h 的用户提供100kbps的接入服务;•实现合理的终端复杂度、成本、功耗;•取消CS域,CS域业务在PS域实现,如VOIP;MBMS 则是“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的简称,中文名是“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
问题描述:LTE扁平网络架构是什么?问题答复:●LTE的接入网E-UTRAN由eNodeB组成,提供用户面和控制面;●LTE的核心网EPC(Evolved Packet Core)由MME,S-GW和P-GW组成;●eNodeB间通过X2接口相互连接,支持数据和信令的直接传输;●S1接口连接eNodeB与核心网EPC。
LTE介绍与网络架构

LTE介绍与网络架构LTE(Long-Term Evolution),即长期演进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
它是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组织制定的全球统一标准,旨在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系统容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移动通信需求。
LTE网络架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用户终端(UE)、基站子系统(eNB)、核心网络(Core Network)和运营商网络。
首先是用户终端,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支持LTE技术的设备。
用户终端与LTE网络进行通信,发送和接收数据。
其次是基站子系统(eNB),它由一台或多台基站控制器和一组基站天线组成。
基站子系统用于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
核心网络是网络的核心部分,它提供网络管理和控制功能。
核心网络包括多个网络元素,如移动交换中心(MSC)和数据网关(SGW)。
移动交换中心负责处理语音通信,数据网关则负责处理数据传输。
运营商网络是LTE网络的运营者,它由多个基站子系统和核心网络组成。
运营商网络提供网络覆盖和服务,并负责管理用户终端的接入和连接。
LTE网络架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分组交换。
与之前的电路交换网络不同,LTE网络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将数据分成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
这种架构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并降低网络延迟。
在LTE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无线帧(Radio Frame)。
每个无线帧由多个子帧(Subframe)组成,每个子帧由多个时隙(TimeSlot)组成。
时隙是最小的单位,用于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
在每个时隙中,数据和控制信号可以同时传输,从而实现高效的通信。
此外,LTE网络采用了多天线技术,即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IMO技术使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可以提高系统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并改善网络覆盖范围。
LTE 名词解释

LTE一些基本概念子载波:LTE采用的是OFDM技术,不同于WCDMA采用的扩频技术,每个symbol占用的带宽都是3.84M,通过扩频增益来对抗干扰。
OFDM则是每个Symbol都对应一个正交的子载波,通过载波间的正交性来对抗干扰。
协议规定,通常情况下子载波间隔15khz,Normal CP(Cyclic Prefix)情况下,每个子载波一个slot 有7个symbol;Extend CP情况下,每个子载波一个slot有6个symbol。
下图给出的是常规CP情况下的时频结构,从竖的的来看,每一个方格对应就是频率上一个子载波。
RB(Resource Block):频率上连续12个子载波,时域上一个slot,称为1个RB。
如下图左侧橙色框内就是一个RB。
根据一个子载波带宽是15k可以得出1个RB的带宽为180kHz。
RE(Resource Element):频率上一个子载波及时域上一个symbol,称为一个RE,如下图右下角橙色小方框所示。
LTE中REG和CCE概念REG是Resource Element Group的缩写,一个REG包括4个连续未被占用的RE。
REG主要针对PCFICH 和PHICH速率很小的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分配灵活性。
如下图左边两列所示,除了RS信号外,不同颜色表示的就是REG。
CCE是Control Channel Element的缩写,每个CCE由9个REG组成,之所以定义相对于REG较大的CCE,是为了用于数据量相对较大的PDCCH的资源分配。
每个用户的PDCCH只能占用1,2,4,8个CCE,称为聚合级别。
如下图所示:资源的分组:RE(Resource Element)为最小的资源单位,时域上为一个符号,频域上为一个子载波。
RB(Resource Block)为业务信道资源分配的资源单位,时域上为一个时隙,频域上为12个子载波。
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为控制信道资源分配的资源单位,由4个RE组成。
LTE中的基本概念..3篇

LTE中的基本概念..第一篇:LTE基本概念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第四代(4G)无线通信技术。
它是一种全IP网络,用于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语音通信,能够提供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以下是一些LTE中的基本概念:1. LTE架构LTE网络是由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两部分组成。
核心网包括移动交换中心和数据传输网络,而无线接入网包括基站、分布式天线系统和用户终端。
2. 频段LTE使用不同的频段进行通信,常用的频段有700MHz、800MHz、900MHz、1800MHz、2100MHz、2300MHz、2500MHz和2600MHz等频段。
3. 频带宽度频带宽度是指信道在频域上所占的带宽,通常以MHz为单位。
LTE的带宽通常为1.4MHz、3MHz、5MHz、10MHz、15MHz 或20MHz。
4. MIMO技术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是一种利用多个传输天线和接收天线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LTE采用的MIMO技术包括SU-MIMO(Single User MIMO)和MU-MIMO (Multi User MIMO)。
5. QoSQoS(Quality of Service)是指网络为实现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
在LTE网络中,QoS用于提供网络对用户的差异化服务。
6. VoLTEVoLTE(Voice over LTE)是一种通过LTE网络进行语音通信的技术,它可以提供更好的语音质量、更低的延迟和更低的功耗。
这些是LTE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这些概念对于理解LTE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优势非常重要。
第二篇:LTE网络架构LTE网络是由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两部分组成,核心网包括移动交换中心和数据传输网络,无线接入网包括基站、分布式天线系统和用户终端。
1. 核心网在LTE网络中,核心网是处理用户数据的中心部分。
Lte的概念与原理

LteLTE是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的缩写。
LTE也被通俗的称为3.9G,具有100Mbps的数据下载能力,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
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
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
基本简介LTE是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的缩写。
LTE也被通俗的称为3.9G,具有100Mbps的数据下载能力,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
LTE的研究,包含了一些普遍认为很重要的部分,如等待时间的减少、更高的用户数据速率、系统容量和覆盖的改善以及运营成本的降低。
3GPP长期演进(LTE)项目是近两年来3GPP启动的最大的新技术研发项目,这种以OFDM/MIMO 为核心的技术可以被看作“准4G”技术。
3GPP LTE项目的主要性能目标包括:在20MHz频谱带宽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降低系统延迟,用户平面内部单向传输时延低于5ms,控制平面从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迁移时间低于50ms,从驻留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迁移时间小于100ms;支持100Km半径的小区覆盖;能够为350Km/h高速移动用户提供>100kbps的接入服务;支持成对或非成对频谱,并可灵活配置1.25 MHz到20MHz多种带宽。
FDD-LTE 已成为当前世界上采用的国家及地区最广泛的,终端种类最丰富的一种4G标准。
技术特征3GPP从“系统性能要求”、“网络的部署场景”、“网络架构”、“业务支持能力”等方面对LTE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与3G相比,LTE具有如下技术特征[2][3]:(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
(2)提高了频谱效率,下行链路5(bit/s)/Hz,(3--4倍于R6版本的HSDPA);上行链路2.5(bit/s)/Hz,是R6版本HSU-PA的2--3倍。
LTE名词解释

LTE:LTE是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的缩写。
LTE也被通俗的称为 3.9G,具有100Mbps的数据下载能力,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
2006年9月,3GPP最终确定了LTE(长期演进):也称之为演进的UTRA和UTRAN(Evolved UTRA and UTRAN)的研究项目。
该项研究的目标是确定3GPP接入技术的长期演进计划,使其可以在遥远的将来保持竞争优势,相应的工作项目计划在2007年下半年完成。
SAE:3GPP还开展了一项平行研究:即系统架构演进(SAE 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来展示核心网络的演进要点。
这是一个基于IP的扁平网络体系结构,旨于简化网络操作,确保平稳、有效地部署网络。
EPC:分组核心演进(EPC)方案是一套全IP产品系列,旨在帮助运营商通过采用无线长期演进(LTE)技术来提供先进的移动宽带服务。
组核心演进解决方案由四个基础组件构成,包括负责动态移动性和策略的移动性管理模块(MME)和动态业务控制器(DSC)以及业务网关(SGW)和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
LTE中核心网演进方向为EPC(Evolved Packet Core),包含MM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和S-GW(Serving Gateway),无线接入网UTRAN(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方向为EUTRAN(Evolved UTRAN)。
EPS:EPC和EUTRAN合称EPS(Evolved Packet System)。
LTE专业术语(缩略语)名词解释字典---史上最全,LTE必备

eNodeB术语文档版本01发布日期2013-04-28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3。
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
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默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邮编:518129网址:客户服务邮箱:support@客户服务电话:4008302118前言概述提供了eNodeB术语和缩略语,作为阅读华为eNodeB产品文档的参考。
产品版本与本文档相对应的产品版本如下所示。
读者对象本文档主要适用于以下工程师:l网络规划工程师l eNodeB安装员l现场工程师l系统工程师l网络值班员l站点维护员l网络操作员l网管工程师内容简介1 数字2 A3 B4 C5 D6 E7 F8 G9 H10 I11 J12 K13 L14 M15 N16 O17 P18 Q19 R20 S21 T22 U23 V24 W25 X26 Y27 Z约定符号约定在本文中可能出现下列标志,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通用格式约定命令行格式约定图形界面元素引用约定键盘操作约定鼠标操作约定目录前言 (ii)1 数字 (1)2 A (2)3 B (4)4 C (5)5 D (8)6 E (10)7 F (12)8 G (14)9 H (16)10 I (17)11 J (19)12 K (21)13 L (22)14 M (24)15 N (26)16 O (27)17 P (28)18 Q (30)19 R (31)20 S (33)21 T (36)22 U (38)23 V (39)24 W (40)25 X (42)26 Y (44)27 Z (46)术语 1 数字1数字1xCS IWS3GPP2 1xCS 电路域交换回落网络方案(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InterworkingSolution Function for 3GPP2 1xCS)3倍数据加密标准3DES(即Triple DES)是DES向AES过渡的加密算法(1999年,NIST将3-DES指定为过渡的加密标准),是DES的一个更安全的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AM:acknowledge mode 确认模式
2、 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自适应调制编码
3、 AOA:angle of arrival 到达角
4、 BE:best effort 尽力而为业务
5、 BG:border gateway 边界网关
6、 BMC:broadcast/multicast control 广播/多播控制
7、 BO:buffer occupancy 缓存占用量
8、 CAC:cell access control 小区接入控制
9、 CFN:connection frame number 连接帧号
10、CIR:carrier interference ratio 载干比
11、CM:connection management 接续管理
12、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13、C-RNTI:connection-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基站eNodeB分给连接状
态用户的临时标识号,用于资源调度。
14、CTCH:common traffic channel 公共业务信道
15、DOA:direction of arrival 到达方向
16、DPCH: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 专用物理信道
17、DRD:直接重试
18、DRNC:drift radio network control 漂移RNC。
19、DSCH:下行共享信道
20、DTCH:专用业务信道
21、DwPCH:下行导频信道
22、DwPTS:下行导频时隙
23、EBB:基于特征值的波束赋形
24、ECGI:Utran cell global identifier 全球小区识别码
25、FACH:forward access channel 前向接入信道
26、FP:frame protocol 帧协议
27、GBR:保证比特速率
28、GUTI:全球唯一临时标识码
29、MM:移动性管理
30、NAS:non-access stratum 非接入层
31、PF:proportional fairness 比例公平
32、PO:paging occasion 寻呼块出现时刻
33、P-RNTI:寻呼RNTI
34、RA-RNTI:随机接入时的RNTI。
35、RR:round robin 轮询
36、SI-RNTI:系统消息RNTI。
37、S-TMSI:SAE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
38、TPC:transmit power control 发射功率控制。
39、UE:用户设备
40、UpPTS:上行导频时隙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