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径,性格,儿童]学前儿童性格与习惯的养成途径探讨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研究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研究第一篇: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研究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研究——小班幼儿的个性发展与培养淮安市实天津路小学幼儿园张佳佳摘要:个性,广义上说,就是一个人意识的倾向和各种稳定的心理从而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
狭义上说,个性就指一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通常大家经常说的能力特征,兴趣爱好等都属于个性发展范围内。
由于个体之间在心理上存在很大差别,每个人才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的独特性只有和群体的丰富相结合才能得以显示。
简而言之,个性就是个体的心理特色。
正因为个性是如此重要,发挥个性才成为当今社会各国普遍形成的一种教育观念,也成为了各国现在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
个性发展也存在关键期,幼儿时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最关键极为重要的时期。
这样,幼儿教育要发展幼儿个性的任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小班幼儿的个性发展变化比较快属于不稳定期,而在这个时候才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发展的黄金期阶段,中国有句俗话说:“三岁看到大,六岁看到老。
”这也说明了学龄前幼儿的个性发展与培养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而针对现在社会我们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个性发展也日益趋势于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善于倾听、更不愿意与人交流等。
鉴与此我们应该更多的研究讨论出关于学前幼儿个性发展与培养的良策。
关键词:个性个性教育关键期一、什么是个性教育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个性就是一个优秀人士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更是一个人心里健康的重要标志。
从古到今,任何一个成功者,没有一个人不是在良好个性的支配下,经过克服重重困难、百折不挠才取得了今天事业上成功的呢!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
此外,培养人的个性也已成为当今社会各国普遍形成的一种良好的教育观念,也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现代教育都重视个人,注意一个人的能力,他的心理结构以及他的兴趣、动机和需要……这个受教育的个人在他自己的教育中日益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
浅谈幼儿良好性格及行为习惯的疏导与培养
浅谈幼儿良好性格及行为习惯的疏导与培养作者:刘海燕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2年第06期性格的形成对于每一个人的一生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使其心理健康茁壮的成长是幼儿老师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针对幼儿良好性格及行为习惯的疏导和培养问题,本文将诚实教育和爱心教育结合,提出一种新型的培养方案。
幼儿性格行为习惯培养方案性格是一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幼儿性格则是在活动中在与家人和小朋友的接触中逐渐形成的。
性格的形成对于每一个人的一生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所以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使其心理健康茁壮的成长也成为幼儿老师必要的研究课题。
一、诚实教育在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至快的今天,诚实教育也是众多教师认为应该首要提出的问题。
幼儿诚实的教育是指幼儿要说真话、做错事敢于承认和改正。
其中包括不私拿别人的东西、借了东西要归还,拾到东西要交公等。
诚实如许多品质一样是要在后天的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
因为幼儿还未形成完善的识别学习能力,所以每一个人的行为在幼儿眼睛里都是学习的榜样;家长、老师、同伴、行人皆为孩子学习的范畴。
1.创建一个真正诚实的学习环境首先成人之间、成人与幼儿之间的关系都必须是真诚的、相互信任的。
如果家长和孩子一同散步,路边拾遗,大人便左顾右看之后把东西装在自己的口袋里,还告诉孩子不要告诉别人,又怎样指望和教育孩子有优秀的诚实品质呢?如果人与人都存在于虚伪的生活环境中,更不知道何为真假,那样的生活会让我们身心都深感无力与匮乏,生活便没有了许多的乐趣。
所以大人的行为语言都要注意给孩子带来到了什么样的学习影响。
2.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合理的运用,才能更自觉的推动幼儿的行动,而不是泛泛的枯燥讲解该怎样、不要这样做等。
教师要和幼儿之间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所有的活动都为合作互助关系,这样就能增加成人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并且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浅谈学前儿童性格的特点和培养
浅谈学前儿童性格的特点和培养工作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新馨花园幼儿园姓名:叶烨邮编:215021电话:137********摘要:学前时期是幼儿性格建设的基础奠基时期。
本文主要讨论学前儿童性格的主要特征,并且谈谈应该如何在学前期对幼儿的性格进行培养。
关键词:学前儿童、性格特点、培养正文:每个儿童的心理活动总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和一定的倾向性,是每个儿童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个性表现。
我们经常说:“哇,他真有个性!”就是说这个人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所以人们说“要发展儿童的个性”,指的是使儿童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
个性的构成是复杂的、多面的、多层次的,性格就被包括在内,也是能最突出地表明儿童心理的个别差异的。
那么学前儿童的性格有何特点?良好的性格又该如何塑造呢?一、学前儿童性格的年龄特点每个儿童当然有不同的独特性格,但是相同年龄的儿童又有共同的性格。
年龄越是小,性格的共同点越是明显。
因为性格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所以学前儿童由于生活时间和生理发展的限制,生活经验的共同性多,所以性格的共同点也很多,也就形成了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1、好动相信每个接触过或者与学前儿童玩耍过的成人都会觉得“天哪,这些孩子怎么会精力这么旺盛?”或发出“带孩子真的好累”的感慨。
原因就来自于幼儿的好动,他们总是不停滴做各种动作,总是不停地变换活动方式。
在一般情况下,幼儿并不因自己的不断活动而感到疲倦,却反而会因为活动过于单调感到厌倦。
健康的幼儿总是希望自己的活动需求的到满足,这会令他们心情愉悦。
好动的性格特征本身会使幼儿产生勤快的良好性格特征,比如他们喜欢走来走去、搬东西,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喜欢在成人的指导下做事等。
2、好奇好奇心谁都有,幼儿的好奇心更甚。
因为生活经验有限,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有趣的。
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事物他们非常渴望了解,就会出现思考和探索的倾向,幼儿的好奇心通常表现在探索行为和提出问题,这种探索行为一般比较外露,他们不但会用眼睛观察,还会动手摆弄。
学前儿童培养好习惯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学前儿童培养好习惯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瑞昌市求知路幼儿园吴丽琴周岚彭文英邓小琳徐雪梅《学前儿童培养好习惯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是我园承担的九江市十五规划课题,也是我园园本课程《幼儿伦理、情理、法理教育研究》课题和省十五规划课题《小公民道德实践教育活动研究》课题的延伸。
该课题从开始探索到形成研究报告,历时两年,实施期间,课题组成员广泛征求省内外专家及幼教同行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他们请教,九江市教研室、瑞昌市教育科的领导和专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通过大家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课题的理论假设和实践意义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源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对后世的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在科学技术上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国外也曾有教育家这样说过:“开始做得好,一般做到了。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好的行为习惯可使幼儿生活、学习自然有序,充满生机,相反则会使幼儿一日生活杂乱无章,死气沉沉,以致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由此可见,习惯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它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2、实施幼儿养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
”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健全人格是至关重要的。
儿童性格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培养方法
儿童性格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培养方法儿童的性格是有一个形成的过程的,父母应该在注重儿童的性格培养,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童性格的形成过程及培养,分享给大家!儿童性格的形成过程科学上的心理遗传学认为,儿童性格的形成一部分来自于遗传,包括直系亲属的DNA遗传以及血性遗传;另一部分来自后天的社会性,包括生活环境、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甚至包括居住条件和饮食习惯。
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孩子的性格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加深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1、遗传的作用遗传因素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它为性格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与方式的影响;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的影响。
3、学校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对儿童性格主要是通过学校的传统与校风,教师的性格、态度与行为,师生关系,儿童所在班集体,同学之间的关系等渠道实现的。
4、社会环境影响社会中的因素形形色色,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不接触到社会,这对他性格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儿童性格的培养方法宝宝从出生之后,环境就开始对他的性格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粑粑麻麻要注意儿童在三岁前的这个阶段对他日后性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性格的培养需要在这个阶段开始着手进行。
在儿童三岁前,让他尽情去玩。
多跟他说话,发展他的语言和动作。
包括他的认知、情绪情感、坚持性、勇敢,这都是性格。
而在儿童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家长们也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各方面的素质,这对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培养独立性一方面是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包括自己穿衣、吃饭等;另一方面是精神生活的独立性,包括人际交往、自信心等。
2、培养坚持性家长们多培养儿童做事善始善终、作息早睡早起、坚持为集体做事等习惯。
3、培养果断性在一个复杂而困难的任务面前,能迅速果断地做出决定,这个需要有大胆勇敢、沉着冷静的性格。
学前儿童的性格培养及方法探索
学前儿童的性格培养及方法探索学前儿童期是孩子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性格的形成不仅与遗传基因相关,更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了解学前儿童性格培养的重要性,并探索适合的方法来塑造孩子的性格,是十分必要的。
一、性格培养的重要性学前儿童时期是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孩子的身心发展迅速,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良好的性格可以为孩子的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性格也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的成长和幸福感具有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二、学前儿童性格培养的方法探索1. 用父母的言行塑造性格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因此,父母应该树立正面的榜样,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言语,避免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或使用暴力,而应该以身作则,积极传达正确的价值观。
2. 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学前儿童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十分敏感,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和成就感的经验会对性格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家庭和学校应为儿童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例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探索和创造力的活动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自信心。
3. 培养社交技能学前儿童正处于人际交往初期,他们需要学会与他人相处、沟通和合作。
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如幼儿园的团队游戏和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友谊,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家长也要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处理人际冲突和情绪问题。
4. 提供正确的奖惩方式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是培养性格的有效手段,但是家长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方式和时机。
奖励应该及时给予,并与孩子的努力和进步相对应,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积极行为的坚持和重复。
而惩罚应该以教育为目的,避免过度严厉,同时要与孩子进行沟通,帮助他们理解错误的后果和如何改正。
5. 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意见学前儿童渴望被尊重和被倾听,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在培养性格过程中,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及时给予反馈。
分析幼儿良好心理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培养的有效途径
分析幼儿良好心理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培养的有效途径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对幼儿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教育中,有以下几个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提供给幼儿安全稳定的环境。
幼儿处于心智发展的敏感期,他们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是培养他们心理健康的基础。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规划合理的活动场所、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游戏,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是幼儿重要的行为习惯之一,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供日常生活和自我管理的机会,如让幼儿穿脱衣物、洗手、整理玩具等,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和需求,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日常生活的管理和照顾。
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引导他们逐步建立独立自主的自理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
幼儿时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情感对幼儿整体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亲密互动,如抚摸、拥抱、亲吻等,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要注重幼儿对情感的认知和表达,引导幼儿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调节能力。
还可以通过教育游戏、绘本阅读等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合作意识。
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如小组合作游戏、角色扮演等,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促进他们与他人的良好互动。
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幼儿期是心理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以及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多种途径,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学前儿童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
学前儿童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未来。
在学前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还能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呢?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他们会模仿家长的行为。
如果家长自己行为不端,比如经常发脾气、乱扔垃圾、不讲卫生,那么孩子很可能会效仿。
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有礼、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爱护环境等。
比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交通规则,排队时不插队,与他人交流时使用礼貌用语。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其次,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环境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环境要整洁、温馨、有序,让孩子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玩具、书籍,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的习惯。
同时,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娱乐资源,如图书、玩具、绘画工具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幼儿园里,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教室里的布置要整齐、美观,让孩子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再者,要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
学前儿童的生活需要有一定的规律,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和秩序感。
家长要为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包括起床、吃饭、睡觉、玩耍、学习等时间。
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逐渐形成习惯。
比如,每天固定时间起床、洗漱、吃早餐,然后去幼儿园;晚上固定时间洗澡、讲故事、睡觉。
规律的生活作息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能让他们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和稳定。
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吃饭、洗手、刷牙等生活技能,这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家长可以在开始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但要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和完成。
孩子六岁之前的性格养成
孩子六岁之前的性格养成孩子六岁之前的性格养成作为父母,我们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乐观向上的性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养成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关键往往在于孩子六岁之前的培育。
下面,我将共享一些方法和建议,关心孩子在六岁之前养成良好的性格。
要留意孩子的心情管理。
孩子在六岁之前还处于心情进展的初期阶段,因此我们要关心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心情。
当他们面临挫折或者不开心的事情时,我们要急躁倾听他们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查找乐观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仅仅劝慰或者忽视他们的心情。
我们可以鼓舞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教育他们适当的心情调整技巧,例如深呼吸或者分散留意力。
培育孩子的自信念。
自信是一个人性格进展的基石,而六岁之前是孩子建立自信的关键时期。
我们可以通过赞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来增加他们的自信念,同时赐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做决策和解决问题。
在孩子面临挑战和困难时,我们要鼓舞他们英勇面对,并信任他们能够胜利。
适当的挑战和夸奖可以关心孩子建立自信,培育他们乐观向上的性格。
要注意培育孩子的责任感和同理心。
六岁之前的孩子正处于仿照学习的阶段,因此我们要做一个良好的榜样。
我们可以让孩子参加家务活动,例如整理玩具或者帮忙做简洁的家务,让他们体会到责任和付出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要教育他们关怀他人、敬重他人的感受,并鼓舞他们与他人共享和合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赐予他们与别人互动的机会,例如参与社区活动或者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关怀和体谅他人。
要注意培育孩子的坚持和毅力。
在六岁之前,孩子的留意力和急躁往往还比较短暂,所以我们要鼓舞他们坚持完成任务,并教育他们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小目标,鼓舞他们一步一步地实现,同时赐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舞。
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们要准时赐予确定和欣赏,激励他们连续努力。
孩子六岁之前的性格养成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而父母的引导和培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关注孩子的心情管理、培育自信念、责任感和同理心,以及注意培育坚持和毅力,我们可以关心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塑造优秀性格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塑造优秀性格一、生活习惯篇1.规律作息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第一步。
家长要为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表,保证他们按时吃饭、睡觉、学习。
同时,要让孩子明白,规律作息有助于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从简单的穿衣、吃饭,到整理床铺、打扫卫生,都要让孩子亲自动手。
这样既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
3.良好饮食习惯二、学习习惯篇1.专注力专注力是孩子学习的关键。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因素。
在孩子学习时,不要打扰他们,让他们专注于学习任务。
2.时间管理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让他们明白时间的宝贵。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引导他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自我激励培养孩子的自我激励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不断挑战自己。
家长要适时给予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性格塑造篇1.乐观积极乐观积极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要教育孩子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相信自己能够克服。
同时,要让孩子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2.社交能力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
家长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类社交活动,学会倾听、表达和沟通。
同时,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3.自信勇敢自信勇敢的性格让孩子在面对挑战时勇往直前。
家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勇敢面对困难。
四、实施策略篇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优秀性格的基础。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2.社会实践让孩子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同时,社会实践也能让孩子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
3.持续关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优秀性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要持续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习惯,引导孩子不断进步。
谈幼儿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
谈幼儿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幼儿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的习惯养成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在幼儿期,父母和老师们都要努力去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习惯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幼儿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
要有耐心和坚持。
培养任何习惯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幼儿的认知和意志力都处于发展阶段,他们需要不断的提醒和引导。
父母和老师们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断地重复教导和纠正,才能让孩子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要设置正确的榜样。
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特别是父母和老师。
他们会模仿成年人的举止和言行,父母和老师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孩子们良好习惯的榜样。
如果父母经常熬夜看电视,孩子们也会模仿他们熬夜,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家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们才会慢慢模仿。
要以身作则。
除了言传身教以外,父母和老师们还要注重以身作则。
当孩子们犯错或者没有遵守规定时,家长和老师要能够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需要遵守规则和制定的习惯。
要注意及时表扬。
孩子们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及时的认可和鼓励。
当孩子能够自主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表扬孩子,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和鼓励,从而更加坚定地养成良好习惯。
要巧妙设置奖励机制。
在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适当的奖励是很有必要的。
父母或者老师可以制定一些小奖励措施,当孩子们遵守规定或者养成良好习惯时,及时给予奖励,让孩子们获得激励,更加积极地去养成良好的习惯。
要注意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的性格和个性都不同,父母和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有些孩子天生比较害羞内向,有些孩子则比较活泼外向,针对不同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对于内向的孩子,可以采用激励和引导的方式,对于外向的孩子,可以适当设置一些规矩和制约。
浅谈幼儿性格培养策略
浅谈幼儿性格培养策略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性格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性格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确的性格培养可以促使孩子全面发展、成为优秀的人才。
本文将浅谈幼儿性格培养策略。
一、孩子的性格类型孩子性格的分类有很多种,例如脾气性、好动性、自信性、情绪稳定性等等。
这些类型是互不矛盾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
性格分类的目的是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采取合适的培养策略。
二、营造积极的家庭环境幼儿时期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营造一个积极、温暖的家庭环境是很有必要的。
通常情况下,孩子成长的环境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塑造:1、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了解孩子的情绪给孩子一份真正的爱,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感受到真挚的关爱,也可以让孩子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2、鼓励孩子进行体育活动幼儿时期是孩子体能成长的快速阶段,通过每天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创造力。
3、尽量避免让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电视剧现代社会中,很多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电视剧中,这样的娱乐方式容易导致孩子性格的扭曲。
家长可以带孩子进行户外游戏活动、品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等,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意意识。
三、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孩子的行为是性格的外在表现,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学会正面的行为方式。
1、学会与孩子充分沟通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不能激动,应该学会善于与孩子沟通。
孩子的行为通常有自己的原因和动机,在和孩子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还可以引导孩子改变不良的行为。
2、表扬孩子进步和优点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优点、擅长和长处,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当孩子有优异表现时,家长要适时表扬,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
四、积极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幼儿时期是人的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学习兴趣对性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学前儿童习惯养成的若干途径
学前儿童习惯养成的若干途径【摘要】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帮助幼儿养成好习惯、激发求知欲、形成好性格、养成好品德。
途径一就是从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入手,进行常规化、系列化习惯教育。
途径二就是从家园合作入手,通过宣传与沟通、开展多种活动和进行个性化教育等方式抓好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活;习惯;文明礼仪;品德;家园合作3~6岁是幼儿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也是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因此我园非常重视幼儿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和家庭常被喻为车子的两个轮子,更突显出了家园合作,形成合力对幼儿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把“养成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定位于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创造一个保教并重的家园共育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未来生存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途径一:从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各环节入手,进行常规化、系列化习惯教育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我们通过“将习惯养成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各环节之中”的有效途径,以年级组为单位,制定习惯养成教育细则,以班级为单位,明确幼儿在各活动环节应有的习惯标准和应遵守的一些规则。
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习惯养成教育应该做到常规化、系列化。
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随机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在不同的活动环节把握不同的侧重点,做好细节工作:1、生活活动环节重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幼儿在园的生活活动环节主要包括盥洗、如厕、进餐、午睡等。
各班级根据年级段的具体要求抓细节、抓落实。
如进餐习惯的培养,从毛巾的摆放位置、端饭的顺序到放碗的要求不放过每个细节,小班重在培养幼儿自己会用勺子独立进餐的意识,学习餐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巴的正确方法,会找自己的物品;中班重在培养幼儿会用筷子进餐,不挑食、偏食,早晚刷牙等;大班重在培养幼儿了解营养知识,保持桌面、地面、餐具和自身的“四净”等。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研究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研究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研究——小班幼儿的个性发展与培养淮安市实天津路小学幼儿园张佳佳摘要:个性,广义上说,就是一个人意识的倾向和各种稳定的心理从而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
狭义上说,个性就指一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通常大家经常说的能力特征,兴趣爱好等都属于个性发展范围内。
由于个体之间在心理上存在很大差别,每个人才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的独特性只有和群体的丰富相结合才能得以显示。
简而言之,个性就是个体的心理特色。
正因为个性是如此重要,发挥个性才成为当今社会各国普遍形成的一种教育观念,也成为了各国现在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
个性发展也存在关键期,幼儿时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最关键极为重要的时期。
这样,幼儿教育要发展幼儿个性的任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小班幼儿的个性发展变化比较快属于不稳定期,而在这个时候才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发展的黄金期阶段,中国有句俗话说:“三岁看到大,六岁看到老。
”这也说明了学龄前幼儿的个性发展与培养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而针对现在社会我们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个性发展也日益趋势于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善于倾听、更不愿意与人交流等。
鉴与此我们应该更多的研究讨论出关于学前幼儿个性发展与培养的良策。
关键词:个性个性教育关键期一、什么是个性教育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个性就是一个优秀人士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更是一个人心里健康的重要标志。
从古到今,任何一个成功者,没有一个人不是在良好个性的支配下,经过克服重重困难、百折不挠才取得了今天事业上成功的呢!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
此外,培养人的个性也已成为当今社会各国普遍形成的一种良好的教育观念,也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现代教育都重视个人,注意一个人的能力,他的心理结构以及他的兴趣、动机和需要……这个受教育的个人在他自己的教育中日益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
孩子各阶段的习惯与性格的培养
孩子各阶段的习惯与性格的培养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幼儿阶段1.听故事。
聚精会神,每天定时。
2.用笔画画。
每天画一页画。
3.观察说话。
每天观察一两件东西或一两个事情,能简要说出。
4.正确握笔。
训练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
5.喜爱图书。
不撕毁,不折叠,不乱扔,很珍惜。
6.整理学习用品。
摆放整齐,有序,会分类。
二、小学阶段7.爱书。
学会包书皮,在合适地方写名字,不磨损、折皱书角,不在书皮、书中乱涂乱画,常到书店购买新书。
8.写字。
握笔姿势正确,坐的姿势正确,不折皱本角,书写整齐,力求美观。
9.听课。
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与听讲无关的事,积极回答问题,有问题向老师请教。
10.作业。
独立思考,书写整齐、规范,按时完成。
11.思考。
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力求知道原因。
12.用工具书。
会用老师推荐的工具书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难。
13.记笔记。
凡读书读报、听课、听讲话,都动笔记录,能抓要点,力求记原话。
14.写日记。
坚持天天做,学会拣重要的记,力求有新意。
15.提问。
每天向老师或同学提一个问题。
16.争论(讨论)。
和同学争论问题,既能正确理解对方观点,又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17.读报刊。
每天读,成为必做的事。
18.积累。
摘录、剪集好句子、好语段、好文章、好例题、装订自己的报刊。
19.建立作业规范。
各科作业的书写格式规范20.参加课外活动。
参加文体活动、听报告、看演出、看比赛、投稿、参加竞赛等。
21.预习。
建立预习常规,根据各科特点决定。
22.复习。
遵循记忆规律,掌握各科复习方法。
三、初中阶段23.制订学习计划。
对一学期的学习任务、目标、措施、时间和学习内容等作出安排。
24.自学。
按照计划,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检测。
25.质疑。
学须有疑,于无疑处生疑,带着问题查找资料,询问老师和同学。
26.探究。
有对疑难问题寻根究底的习惯,有打破沙罐纹(问)到底的习惯。
浅谈幼儿性格培养策略
浅谈幼儿性格培养策略幼儿性格的培养对于幼儿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性格是一个人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对个体的思维方式、情绪状态、社交行为等方面都有着深远影响。
培养幼儿积极阳光、乐观向上的性格特点,对于其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一些可行的幼儿性格培养策略。
幼儿性格的培养应该从家庭环境中开始。
家庭是幼儿最早的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幼儿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家长应该给予幼儿良好的情感关怀和安全感,建立稳定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耐心倾听幼儿的需要和感受,尊重幼儿的意见和选择,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
家长还可以通过和幼儿一起参与各种活动,增强亲子关系,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幼儿性格的培养还要注重教育和引导。
教育引导是幼儿性格培养的重要手段。
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幼儿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教育应该从幼儿个体的特点出发,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制定适合的教育计划,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共事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还可以通过故事讲述、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他们的情商和情绪稳定能力。
幼儿性格的培养还需要注重环境创设。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情感支持,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环境创设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策略:一是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和学习材料,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和创造;二是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三是给予幼儿必要的自由和独立,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四是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五是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友善乐观的性格特点。
谈幼儿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
谈幼儿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幼儿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习惯培养是每位家长和教育者都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重要问题。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幼儿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
1. 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孩子是模仿动物,他们往往会模仿家长和老师的言行举止。
家长和教育者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好良好的榜样。
如果家长和老师自己都没有良好的习惯,那么很难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和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行要符合习惯培养的要求,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才能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培养自律意识,强化规矩约束幼儿习惯培养要从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入手。
孩子需要明确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明确的规矩和要求,强化规矩的约束力,让孩子懂得守规矩,自觉遵守规矩。
对于规矩的违反,要及时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
3. 固定的日常生活规律孩子是需要有规律的生活的,家长和老师要建立起固定的日常生活规律,让孩子养成一定的生活习惯。
包括固定的作息时间、规律的饮食习惯、固定的学习和游戏时间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规律的生活中培养出自觉遵守规矩的习惯,同时也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4. 细致耐心的引导和培养幼儿的认知和自控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耐心的引导和培养。
当孩子犯错或者没有遵守规矩时,家长和老师要耐心的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不能心急意急,更不能用暴力或者严厉的方式去纠正。
5. 奖励鼓励,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
当孩子遵守规矩,并且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让孩子感受到习惯养成的积极效果,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习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耐心细致的引导和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性格与习惯的养成途径探讨
摘要: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3岁~6岁是幼儿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形成的性格与习惯,对他未来的学习、事业,以及人际关系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幼儿教师在这段时期,要重点加强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性格;养成;途径;幼儿;影响
一、游戏是健全幼儿良好性格的必由之路
(1)学龄前幼儿仍然以自己为中心,不能理解友谊的含义,表现为比较害羞,不合群,长此以往可能会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
而游戏恰恰可以预防这种现象的出现。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做一些需要大家同心协力才能成功的游戏,让孩子们互相接触,让他们在游戏中更好地配合。
教师在开展这类活动的时候,不仅要教会幼儿互相帮助、团结友好,还应该提高个别不合群孩子的团结意识,以此让孩子们形成自信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2)独立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这种性格。
教师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在扮演前让孩子充分了解这个角色。
那么,在后面的游戏中孩子就会以角色的身份来要求自己,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以及这个角色对自己的约束,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游戏,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他的自信与独立的良好品质。
(3)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分享,孩子学会了分享才能养成大度、慷慨的性格。
在这一点上,教师尤其要注意,教师应该在孩子玩玩具前跟孩子们说好规则。
比如,玩具是大家轮流玩的、你玩好之后要给其他人玩、他先玩然后轮到你玩。
如果遇上孩子不遵守规则时,教师可以跟孩子讲道理。
让他站在其他小朋友的角度上考虑他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逐步引导孩子养成分享的好习惯,让他们形成慷慨无私的性格。
(4)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游戏让孩子之间的感情更加亲密。
此外,教师要给孩子自己决策的机会,因为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让孩子体会行使决策的快乐,让孩子获得巨大的自由感,从而使得他们身心放松,沉浸在真正的快乐之中,以便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交流是情感沟通的手段
(1)教师要通过交流来与孩子沟通情感。
孩子在3岁~6岁的学前阶段,通常会有冲动性、易变性、不稳定性等情感特点。
教师要有一颗童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要想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老师就必须在某个程度上变成孩子。
教师可以通过学儿歌、讲故事、讲童话、学古诗、学画画等手段,加强与孩子间的沟通,让孩子把你当作朋友。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孩子在和你交流时,会将自己的秘密告诉你,此时孩子是信任你的。
如果孩子不信任你,那么与孩子的交流也就不能深入,从而无法帮助他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可能使得孩子形成多疑、不信任他人的不良性格。
除此之外,在与孩子交流时,要把握时机。
比方说,在孩子过生日时,和孩子一起唱生日歌;孩子生病时,你要给予足够的关心:在孩子与同伴发生争执时,适当地进行调解。
尽量让孩子认为你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一位可以相信的朋
友,在这个基础上很容易培养其良好的性格。
(2)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因为在孩子的成长中,没有谁比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
家长对孩子的各个方面有着更加相对客观而又准确的把握,教师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来了解孩子的性格与习惯,从而认识孩子性格当中的不足,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教师与家长要培养孩子大方、慷慨、无私的性格。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拥有较为丰富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家长沟通,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家长,将在孩子性格养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
(3)孩子间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间的交流通常可以借助合作这一手段进行。
孩子们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实现共同的愿望,相互之间就会进行交流。
通过这种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孩子养成互助、主动的性格,养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良好习惯。
三、户外运动是孩子探索外部世界的有效手段
(1)户外活动,可以强壮孩子们的体格,还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形成独立性格。
一些幼儿园由于场地缺少,一般是在桌面上做游戏,智力水平是提高了,但是孩子自由奔跑的时间变少了。
缺少适当的课外活动,可能造成一些孩子不爱说话,不好动,容易形成孩子孤僻、阴郁的性格,以及不爱和别的同伴交流与沟通的不良习惯。
(2)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孩子自主探索。
在户外活动时,教师要以鼓励支持为主,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并且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尝试,大胆地探索,勇于战胜困难,养成坚强、独立的个性。
(3)在户外活动中,教师是扮演观察者和帮助者的角色。
教师的这种帮助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帮助,不是孩子遇到了困难就帮孩子解决困难,而是一种不留痕迹的帮助。
比如,孩子摔倒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扶孩子起来,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能够站起来,并且给孩子指出他摔倒的原因,避免其他孩子也出现同样的错误。
要让孩子不断超越自己,肯定自己,从而养成孩子自信与开朗的性格。
总之,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性格的养成,跟老师的引导、游戏中的感悟、交流中的互助,有重要的联系。
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2]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