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文化与客家文化之关系

合集下载

妈祖文化——精选推荐

妈祖文化——精选推荐

妈祖⽂化妈祖⽂化在我国,关于⽂化最早的最早记述是在《周易》中“观乎天⽂,已察时变;观乎天⽂,以化成天下”的⽂字。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化多指⽂治教化和社会伦理道德。

据考证,现代意义上的⽂化‘是先由⽇本学者在翻译西⽅⽂献是借⽤了我国的汉字,再由⽇本传⼊我国的,对于⽂化的定义,据法国学者摩尔统计多达250多种。

其中⽐较权威的定义是被称为⼈类⿐祖的英国⼈类学家泰勒(Talor)给出的,即所谓⽂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获得的其他任何能⼒、习惯在内的⼀种综合体。

妈祖信仰的起源与形成妈祖,是⼈们对海上⼥神的亲昵称呼,历史上是确有其⼈。

据⽂献记载,妈祖名林默,或称林默娘,⽣于宋建隆元年(960年)三⽉⼆⼗三⽇,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初九仙逝。

祖籍中国福建省莆⽥湄洲岛,是⼀传奇性的宗教⼈物。

林默家道显赫,世代为官,祖上有福建“九牧林”之称,⽗亲林惟愿宋初官都巡检,母亲王⽒,⽣⼀男(名洪毅)六⼥。

妈祖为家中之⼩⼥。

关于妈祖的出⽣有个美丽的传说。

在妈祖⽣前,⽗母已有五⼥,切盼再⽣⼀男,因⽽朝⼣焚⾹祝天,祈求早赐麟⼉,然终胎⼜是⼀⼥婴,⽗母⼤失所望。

在她即要降⽣之傍晚,邻⾥乡亲见流星化为⼀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映得岛屿上之岩⽯红光四射,⽗母察觉此婴必⾮等闲之⼥,遂关怀备⾄,疼爱有加。

因其出⽣⾄弥⽉间均不啼哭,故取名林默。

林默幼年时就⽐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成诵,⽽且能理解⽂字的义旨。

长⼤后,她决⼼终⽣以⾏善济⼈为事,⽮志不嫁,⽗母顺从她的意愿。

她专⼼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治病,教⼈防疫消灾,⼈们都感颂她。

她性情和顺,热⼼助⼈。

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们避凶趋吉。

⼈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妈祖,被视为见义勇为、⽆私奉献的榜样⽽千古传颂:“传闻利泽⾄今在,千⾥桅樯⼀信风。

”——这是宋代黄公度的诗句;“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

闽西客家地区妈祖信仰的传播与延续——以连城芷溪为中心

闽西客家地区妈祖信仰的传播与延续——以连城芷溪为中心

少 乡村 才 集 资 修 复 “ 天后宫 ” , 较 为有 名 的 有 城 东 、 林坊 、 璧洲 、 芷溪 等 地 的“ 天后宫” , 这些 妈 祖庙 至今 仍 然香 火 不断 , 表 明妈 祖 信 仰 在 连 城 居 民心 中早 已 经根深 蒂 固 。以芷 溪 村 为 例 , 考 察 妈 祖 信 仰传 人 连 城 的历 史 背景及 其 传 承 与 变 迁 , 进 而 分 析 海 上 女 神 妈祖 在远 离海 洋 的闽西 山 区得 以长期 延续 的动 因。
得 以长期延续 , 至今 仍 然 香 火 不 断 。 关键词 : 妈祖信仰 ; 连城 ; 传播
中图分类号 : C 9 5 8 ; B 9 2 9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 8 3 3 2 ( 2 0 1 3 ) 0 5— 0 0 1 9— 0 6
妈祖 信仰 发祥 于宋 代 莆 田, 其 主 要 职能 为 平 风 息浪 、 保 驾 护航 , 是 人 们 心 目中地 位 最 高 的海 神 , 在 华 人世 界拥 有 广泛 的信 众 , 尤 其 为航海 、 渔业等 相关 行 业 者重 视 , 因而在 福建 沿海 地 区及 台湾 特别 盛行 。 连城位 于 福建 西部 , 群山重迭、 山脉绵亘 , 古 人 视 为 “ 闽 中僻 邑 ” ¨ , 离 大海 已有 相 当距 离 , 但 连 城 城 乡 普 遍信 仰 妈 祖 , “ 各 乡 镇 村 落 都 曾建 庙 祭 祀 ” 。 据 当地 老者 回忆 , 在鼎 盛 时期 , 连城 各处 有妈 祖庙 上百 座 。不 过 , 连 城 的妈 祖 庙 大 多 在 上 世 纪 6 0年 代 末
— —
以 连 城 芷 溪 为 中心
黄 洁 琼
( 福建社会 科学院 历史所 , 福州

福建的历史文化典故

福建的历史文化典故

以下是一些福建的历史文化典故:1. 掌上明珠:相传唐代大诗人杜牧在福建泉州某庙中看到了一块白玉,称之为“掌上明珠”。

后来,“掌上明珠”成为福建传统工艺品。

2. 福威巡游:福威巡游是福建省著名的民间庆典活动,源于清朝时期的南华文庙的神仙之恩,福威姑娘成为主神,每年正月二十一日东方航线上一直延续至今的巡游。

3. 闽越国:福建的文化可以上溯到距今3000年以前,在周朝形成了七大部落,史称“七闽”。

后来同被楚灭国南迁入闽的于越人融合建立了闽越国。

4. 虫与蛇:福建简称“闽”中的虫并非真正的虫,而是蛇。

在古代,蛇被称为“长虫”。

福建各地仍有崇蛇的风俗,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南平樟湖坂的连公庙,奉祀连公蛇神,每年元宵节到正月二十五,就有游蛇灯、闹蛇灯的活动。

5. 妈祖文化:福建的妈祖文化是福建海洋文化的代表之一。

妈祖是中国沿海地区民间尊崇的海神,分布在福建的莆田等地。

妈祖文化影响了福建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成为了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客家文化:福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文化也是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人重视家族观念和传统文化,注重传承和发扬先祖的文化和传统。

客家人的建筑风格、服饰、饮食等都有独特的特色。

7. 闽南文化:闽南文化是福建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分布在福建的南部地区,包括厦门、泉州、漳州等地。

闽南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包括建筑风格、雕刻艺术、戏曲表演、民间信仰等方面。

8. 福州软木画:福州软木画是一种软木雕刻手工技艺,具有工艺精细、景致逼真等特点,适宜于表现山水风景、亭台楼阁、园林建筑等。

它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历史文化典故和传统工艺品构成了福建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探索和感受。

各地妈祖

各地妈祖

宋雍熙四年(987年),妈祖升天后,人们崇奉海神,在湄洲岛建庙祭祀,此庙宇即最早的妈祖祖庙。

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所有妈祖庙之祖,世上所有的妈祖庙都是从湄洲“分灵”出去的。

有华人即有妈祖庙。

据《世界妈祖庙大全》提供的最新数字,目前,全世界已有妈祖庙近5000座,遍布20多个国家与地区,信奉者近2亿人。

莆田地区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妈祖庙数以百计;福建、广东、浙江、海南以及东北部的上海、江苏、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湖南、贵州、辽宁、吉林等地也建有妈祖庙。

台湾三分之二人口信仰妈祖,岛上妈祖庙宇500多座。

港澳地区也有妈祖庙50多座。

国外妈祖庙宇较密集的地区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其它分布于美国、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朝鲜、挪威、丹麦、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新西兰及非洲等地。

妈祖庙宇各地名称不一,或称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或称天后寺、圣母坛、文元堂、朝天宫、天后祠、安澜厅、双慈亭、纷阳殿等等,在这些妈祖庙宇中,福建湄洲妈祖庙(987年)、天津天后宫(1326年)、台湾北港朝天宫(1694年)(以上被成为世界三大妈祖庙)、福建泉州天后宫(1196年)、湖南芷江天后宫(1748年)、台湾澎湖天后宫(1592年)、蓬莱阁天后宫(1122年)、长岛庙岛显应宫(1122年)、宁波天后宫即庆安会馆(1853年)、澳门天后宫(2003年)新加坡天福宫等在年代、规模、地位及影响方面均极富特色,为妈祖庙宇建筑中的佼佼者。

1、福建地区:莆田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妈祖庙数以百计,湄洲岛上有近20座;福建沿海地区有妈祖庙60多座;山区地区有妈祖庙30多座。

大陆其他地区:广东和海南有近40座,江浙地区30多座;威海、营口、秦皇岛、青岛、长岛、烟台、蓬莱、北京、湖南、贵州、辽宁、丹东、锦州等地都有妈祖庙。

2、港澳台地区:台湾有妈祖庙500多座;香港的妈祖庙有50多座;澳门地区有2座,其中妈祖阁建于明弘元年(公元1488年)。

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妈祖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也是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

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体现海洋文化的特征。

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

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

中文名: 妈祖文化 类别: 海洋文化起始: 宋代 起源地: 湄洲岛 目录概况妈祖文化的内涵妈祖文化的外延妈祖文化的学术价值神格内容宋代崇道促进了妈祖文化与道教文化的结合元代妈祖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结合清代完成了妈祖文化与儒文化的结合妈祖祭典详解仪式卤簿船模祭海妈祖生平妈祖传说与显灵《化草救商》的传说《神女救船》的传说其它的著名传说妈祖传说显灵的意义妈祖的称谓妈祖、默娘的由来神女、灵女、天妃、天后的由来其它称谓妈祖民间信仰功用庇佑的历史背景祈晴生育之神 求子驱疫镇压义军抵御外敌历代对妈祖的赐封古代历朝对妈祖的褒逢各地妈祖庙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文化的传播海上传播历代朝廷册封传播宫庙文化积淀传播航运贸易传播学术文化研究传播民间贸易传播历史科研传播妈祖文化的重大影响意义精神财富历史文献涉及领域学术影响旅游文化信仰文化核心思想意义展开概况妈祖文化的内涵妈祖文化的外延妈祖文化的学术价值神格内容宋代崇道促进了妈祖文化与道教文化的结合元代妈祖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结合清代完成了妈祖文化与儒文化的结合妈祖祭典详解仪式卤簿船模祭海妈祖生平妈祖传说与显灵《化草救商》的传说《神女救船》的传说其它的著名传说妈祖传说显灵的意义妈祖的称谓妈祖、默娘的由来神女、灵女、天妃、天后的由来其它称谓妈祖民间信仰功用庇佑的历史背景祈晴生育之神求子驱疫镇压义军抵御外敌历代对妈祖的赐封古代历朝对妈祖的褒逢各地妈祖庙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文化的传播海上传播历代朝廷册封传播宫庙文化积淀传播航运贸易传播学术文化研究传播民间贸易传播历史科研传播妈祖文化的重大影响意义精神财富历史文献涉及领域学术影响旅游文化信仰文化核心思想意义展开编辑本段概况妈祖文化的内涵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漫谈妈祖文化的起源及影响

漫谈妈祖文化的起源及影响

漫谈妈祖文化的起源及影响李迺涛摘要:经过千年的分灵传播,妈祖信仰影响范围愈益扩大,并随着飘洋过海的侨、海员和外交使节等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信仰者遍布全球。

经过千年的历史积淀,妈祖信仰逐渐演化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内涵富,影响深远,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侨务、贸易、文化等诸多领域,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妈祖;文化;起源;影响一、妈祖的起源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

妈祖,原名林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一个美丽的岛屿———湄洲岛。

据史料记载,她诞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羽化升天。

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

妈祖的始祖林禄,在晋永嘉元年(307)随黄门侍郎琅琊王司马睿渡江镇建业(今南京市);妈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时仕闽;曾祖林保吉,仕后周,显德元年(954)任统军兵马使,鉴于天下纷乱,弃官归隐;祖父名孚,官福建总管;妈祖的父亲名林愿(一说名惟悫),宋初官都巡检,母亲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

妈祖为家中之小女。

生前,因父母已有五女,切盼再生男,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然终胎又是一女婴,父母大失所望。

在她即要降生之傍晚,邻里乡亲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映得岛屿上之岩石红光四射,父母察觉此婴必非等闲之女,遂关怀备至,疼爱有加。

因其出生至弥月间均不啼哭,故取名林默。

林默幼时聪明颖悟,胜于姐妹,八岁入塾师读书,勤学强记且过目成诵。

她年小志弘,不满封建婚姻,立志不嫁。

自小钻研医道,妙手回春,教人防疫消灾。

她性情和顺、热情,排难解纷,行善济世,均乐事为。

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专门到海上抢险助人去了。

此后妈祖经常显灵,乡亲亦时常见她于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嗣后,乡里之人便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后人前来朝觐祭祀者络绎不绝。

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

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

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
客家文化很简单每家每户主大堂里正中凹到墙体内都要特别留一个位置供奉着观音菩萨,闽南房屋大堂都供奉土地公、观音菩萨。

先辈的墓前闽南人要立雕刻的石狮柱、文化柱、筷子柱,墓碑相对要求不会复杂。

客家人先祖墓前只要简单的粉刷或普石头,墓碑就比较复杂点,他们需要在墓碑左右两侧黏贴保护墓碑的正剖切面凹的石碑,突出两侧写祖宗功德的字样。

闽南人都信仰马祖、保生大帝、各自曾帮助过自己先祖的名人、各自的都主寺院佛祖。

客家人他们信仰的助生娘娘、土地公、观世音菩萨。

客家文化每年的春节活动非常隆重,还要小孩子穿上古代的服装,坐在轿子上工人们抬着。

闽南人就是本族境内的佛祖进香。

闽南文化以泉州为主往下延传到整个闽南地带。

龙岩土楼都是家族性的居住、祭祀、拜佛、因同一口井水,闽南人除了春节、以前端午节、各自宗藩的祖先祭日才会聚集在一起外,其他的时间都是以各自的一层几间的小屋或三代、五代内的10间大房厝居住。

吃的方面:龙岩有酥角、芋仔包、泡鸭爪,闽南有卤鸡爪、吋枣、用糯米粉和花生浆做的乌龟饼。

闽南的靠海边的人们自古依海为生,吃的离不开海,龙岩的山里人自古以山为生,吃山里的野味,喝山里的水长大,在民居房屋上:土楼内的建筑结构以土和木作比例各一半、地基的石头都是小溪里的鹅卵石,所占的比例较少,土楼里的建筑结构相当精美。

这一些就是大概所知道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的故事。

永定西陂天后宫

永定西陂天后宫

永定西陂天后宫/tianligong 2013年03⽉11⽇来源:闽西⽇报永定⾼陂镇西陂溪汇集虎岗百流千泾⽽纵贯全村,为永定河的上游。

春夏⽔发,往往⽔过庭巷,漫⽥溢陌。

明嘉靖年间,西陂林⽒客家⼈以闽林始祖林默娘(天后娘娘)为祖,于村尾溪边,建⼀宫塔,门迎来⽔,塔镇妖邪。

⼜从莆⽥湄洲妈祖庙分灵,奉妈祖⼊天后宫,以求出门⽔路平安,居家⽔患不兴。

天后宫内有联为证:圣泽显湄洲万代褒封隆庙宇,母功扬海表千秋史册存馨⾹。

说明天后娘娘是湄洲妈祖,妈祖⽂化与客家⽂化同根同源,同属中华⽂化。

每年农历三⽉廿三天后娘娘⽣⽇,来此朝拜的乡民络绎不绝。

西陂天后宫坐东南⾯西北,由门坪、宫门、戏台、⼤天井,⼤宝殿、塔前⼩天井、宝塔、塔后登云馆组成。

宝塔有七层,是主体建筑,⼟、砖、⽊结构,是⼟楼建筑中罕见的精品。

据说是全国独⼀⽆⼆的塔式天后宫,已被列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塔⾼40余⽶;塔基由巨⼤的天然⽯块砌成;底层为主殿,中间由四根⼤圆⽊柱⽀撑,直达塔顶,是全塔的轴线所在。

⼀、⼆、三层为⼟⽊结构,四、五层为砖⽊结构,六、七层为纯⽊结构,顶部⽤彩⾊的琉璃⽡由铁丝拴联⽽成;塔底两边的偏厅厢房对称分布,呈三堂两落,是标准的客家五凤楼民居建筑。

西陂天后宫有⼗分丰富的客家⽂化内涵,宫塔之内有许多壁画、⽊雕、⽯刻,内容多为⼭⽔风光、花卉鸟兽、神话故事,⽆不栩栩如⽣,是年代久远,弥⾜珍贵的⽂化遗产。

⼆层关帝阁,供奉关帝圣君,寓意要存忠尚义;三层⽂昌阁,供奉⽂曲星君,寓意要崇⽂重教;四层魁星阁,供奉魁星,寓意要出类拔萃,追求卓越;五层仓颉阁,供奉仓颉,仓颉造字,寓意要不断创新。

这些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化,也展现了客家⼈的性格和精神。

西陂天后宫以精美的客家建筑承载着浓重的妈祖信俗,客家⽂化与妈祖⽂化在这⾥互相影响,互动互补,交相辉映,展现的是⼀种多元和谐的盛世⽂化景观。

妈祖信仰的核心:家国情怀

妈祖信仰的核心:家国情怀

妈祖信仰的核心:家国情怀一、妈祖信仰的起源与发展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

民间在出海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

妈祖信仰在海外的大规模传播始于明朝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妈祖信仰从中国走向了世界,凡华人所到之处,必建有妈祖庙,随着华人移民的扩大和华侨社团的发展,妈祖信仰在海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目前,全球各地已有49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妈祖庙宇和妈祖会馆,妈祖信众近3亿人。

妈祖信仰的发展第一阶段为形成期,妈祖信仰产生之初,妈祖既是救助海上遇险的艄公,又是乡民治病救人的神医,后来妈祖信仰扩展到沿海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妈祖信仰发展成为一种民众普遍信仰的民间神灵,成为渔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渔民们出海行船遭遇风浪时,妈祖成为护佑渔民安全的神灵;出海捕鱼遇险时,妈祖成为保佑渔民脱险的神灵;渔船遇险时,妈祖更是成为保佑渔民平安返航的神灵。

妈祖信仰的传播发展始终伴随着渔民们的生活体验和海上求生的艰辛,伴随着渔民们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和对平安归航的渴望。

妈祖的救苦救难精神不仅是渔民安慰自己在海上遇险时的安慰剂,同时也是渔民们在海上遇险时的精神寄托和坚强的依靠,这个时期的妈祖成为海上航行的守护神,保佑渔民安全出海返航,也能帮助人们治病救灾、化解灾难,此时期妈祖信仰范围局限在湄洲岛附近,体现的是妈祖对家人家乡附近渔民的保护与救助。

第二阶段为初步发展期,宋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奉旨出使高丽,船队航行途中遇风浪,八条船翻了七条,唯独路允迪所乘之船有红衣女神在桅杆上护佑而安然无恙,路允迪询问随行人员女神为何方神圣,同船保义郎李振告知是妈祖显圣护航,路允迪回国后具奏朝廷,于是宋徽宗特赐妈祖庙号“顺济”,获得皇帝御赐庙号,说明妈祖得到了官方的承认和重视。

福建妈祖文化

福建妈祖文化

福建妈祖文化起源:妈祖,原名林默,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湄洲湾北岸贤良港。

林默幼年时就聪明颖悟,过目成诵,她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平素精研医理,教人教人 防疫消灾,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

传说她能“乘席渡海”。

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被称为“神女”、“龙女”。

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林默羽化升天,年仅28岁。

从此以后,以后,传说航海传说航海传说航海的人常的人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

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妈祖神像,以祈求航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世界各地有两亿多的妈祖信众,在台湾妈祖信众占人口的三分之二。

妈祖文化流行于汉文化圈内上千年,是一种,是一种源于中源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

目前海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妈祖与关羽、岳飞一样,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被神圣化了的历史人物,她姓林名默,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卒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是生活在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的一位民间女子。

传说中,妈祖出生祖出生当天傍当天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满屋红光,晶莹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

由于自出生至满月一声不哭,故取名林默。

她熟悉水性,能驾云飞越大海,拯救海难,在湄洲湾海域遇风触礁蒙难的船只常得她的救助;善观天象,预知天预知天气变化气变化,能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 她还精研医理,能用草药为人治病,救人防疫减灾。

她的志向是终生以慈悲为本,以济世救人、扬善除恶为己任,故而矢志不嫁,连父母也不得不顺从她的意愿。

28岁时,于重阳节前一天,林默告别家人,直上湄峰峰顶,化作一道白气,冲上天空。

此后乡亲们便时常看到她显灵,或盘坐于云彩雾霭间,霭间,或身着或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拯救遇难的渔民,于是就在她升天之处建成祠庙,尊称她为“妈祖”,虔诚敬奉。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

• •

客家围屋 客家先民进入赣南之前,这里的土著居住的多为干栏式(架空地面楼居) 居所。而土围子,则是明末清初时期,赣粤边境菲盗四起,社会动荡不安, 家客的大户人家为有效地保住自家性命,保住聚集的财产,不惜耗费巨资苦 心经营修筑,其结构形式由粤东客家标准格式——围拢屋发展变化而成。这 一座座固若金汤的庞大建筑,四角建有炮楼,楼内连通,相互呼应,火力交 叉如网;御火攻,围内设有多处消防注水口;防围困,围内置设多处粮 仓……对于围屋,如果分得细一些,还可以看出两种基本模式:实心式空心 式,实心式,围内主体建筑采用“厅堂式”,只是将两侧横屋升高,连成全 封闭式的方形围屋平面,如关西新围,面积10000多平方米,内有三条(一 主二次)三堂式中轴线,门道重垂,廊环巷深,厅前还有禾坪、照壁、马廊 及花园等设施。空心式,如杨村燕翼围,面积2500平方米,围内不设主体建 筑,只沿围的四周建房舍,中间除水井外,就是一个大禾坪。 如今的赣南,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居住着700多万客家人。当遥远 的岁月成为往事,而这浸润着客家人血与泪的围屋形式,亦在世人眼里成了 客家人的典型家园构造,成了客家人情感世界的象征符号。它凝聚了客家人 整体的心灵感喟,包容了客家人经历的岁月沧桑,留存人们的心里,构成飘 泊他乡客家人梦牵魂绕的呼唤。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 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而客家文化是这个群体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 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一 旦这种文化产生,它就成了该群体的识别标志及维系该群体生存与发展的 最核心的力量。换句话说,没有客家群体,就不会有客家文化;但如果没 有客家文化长期稳定的发展,客家群体也是不可能具有那么强在的生命力, 以至于经过数百上千年之久,还能维系到现在。 客家民系分布很广,其中粤闽赣边三角地区是其主要聚居地,在国外 以东南亚为主。据学术界估计,客家人现约 有4000至5000万左右。 客家 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移民为代表的地域性文化。为什么说它 是地域性文化呢?因为这种文化的产生有非常明确的地域范围,它只产生 于赣、闽、粤三角地区,而不产生于其它地方。

妈祖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妈祖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妈祖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妈祖文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汉族民间信仰,妈祖文化中的“仁爱、正义、勇敢、和平”精神是民间文化中典型的正能量,体现了汉族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

她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妈祖是航海活动中的“海神”、“护航女神”,是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

妈祖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海峡两岸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三是海上丝绸之路和平文化使者和传播中国新海洋文明观。

标签:妈祖文化;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1、妈祖文化的由来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

妈祖姓林名默,关于她的生平,说法不一。

据史料较多的宋代记载,林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畔一个美丽的小渔村——贤良港。

在她即要降生之傍晚,邻里乡亲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映得岛屿上之岩石红光四射,父母察觉此婴必非等闲之女,遂关怀备至,疼爱有加,因其出生至弥月间均不啼哭,故取名林默。

林默年少志弘、聪明勤学,妈祖平生勇敢、善良、聪明,精通医术、温和热情、行善济世。

一生奔波海上,护国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

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她仍以行善济世为已任,救逢凶遇难于众,人们最终将妈祖奉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

济世救民的传说,化草救商:湄洲之西,有一地方叫文夹,为湄洲湾出入之要冲,礁石夹杂。

一次,一艘商船经过此地遭遇巨风袭击,船角触礁,海水涌进船舱,危急中传出求救哀号。

妈祖闻后,焦急地对村民说:前头商船即将沉没,应速往援救。

可是大家捏摄于狂风巨浪,不敢向前。

紧急关头,妈祖信手将脚边小草抛向大海。

刹时间,小草变成大杉,排驾流向船旁,商舟缘于大杉相附,不致沉没。

小可,风平浪息,船上的人相庆大难不死,都以苍天相助,互相庆贺。

待到船将靠岸,忽发现大木不知去向,经询问乡人,才知化草成杉附舟,乃是妈祖的神奇功力。

妈祖文化——精选推荐

妈祖文化——精选推荐

妈祖妈祖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

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妈祖简介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许多沿海地区均建有妈祖庙。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称林默娘,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在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妈祖,海神,又名天后圣母,天王母后,盘古长女,夫为三清之一(?,也是玉帝,天公),继承之帝位让于第二代天帝,弟玄武大帝,有十女:观音、大世至(雅典娜)、文殊(大日)、西王母、珠娘、白娘、青娘、碧霞元君、仙女圣母及九天玄女。

道教封号:辅兜昭孝纯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妈祖生平妈祖湄洲祖庙妈祖像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

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

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

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十分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大失所望。

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

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

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

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

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

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

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

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

客家精神
• • 客家精神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 客家精神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这在客家迁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诸方 面都有很突出很具体的表现。 面都有很突出很具体的表现。 首先是客家先民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 首先是客家先民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正是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 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江西赣南 赣南, 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江西赣南,广东 梅州的多层围垅屋永定的土楼、长汀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 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 梅州的多层围垅屋永定的土楼、长汀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 上的一支奇葩” 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在永定的一些大型土楼内,有石柱雕联、 上的一支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在永定的一些大型土楼内,有石柱雕联、 石鼓承柱、雕梁画栋;有天井、花园、假山、盆景、鱼池,美不胜收。 石鼓承柱、雕梁画栋;有天井、花园、假山、盆景、鱼池,美不胜收。甚至还有土楼附设 学堂,楼有楼名,柱有雕联, 振成楼” 振纲立纪,成德达才” 教人遵纲纪, 学堂,楼有楼名,柱有雕联,如“振成楼”、“振纲立纪,成德达才”、教人遵纲纪,重 德才,奋发进取。这些文化印记无不闪耀着中原文明崇文尚武、耕读传家的精神光芒。 德才,奋发进取。这些文化印记无不闪耀着中原文明崇文尚武、耕读传家的精神光芒。 其次,这种团结奋进的精神特质,还表现在对异族文化的博采和涵化上。客家先民的 其次,这种团结奋进的精神特质,还表现在对异族文化的博采和涵化上。 南迁,是中原的汉人与迁徙地土著长期斗争而又走向团结的过程,并最终形成了共同体。 南迁,是中原的汉人与迁徙地土著长期斗争而又走向团结的过程,并最终形成了共同体。 今天的客家,绝不单靠入迁的中原汉人的自身繁衍, 今天的客家,绝不单靠入迁的中原汉人的自身繁衍,而是经过与当地民族融合而发展壮大 起来的,也有其他民系迁入客家居地而被同化成了客家人。 起来的,也有其他民系迁入客家居地而被同化成了客家人。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太平天国运 提出“天生天养和为贵,各自相安享太平”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 动,提出“天生天养和为贵,各自相安享太平”、“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 女人,尽是姐妹之群”的口号,表现出客家人希望与土著居民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女人,尽是姐妹之群”的口号,表现出客家人希望与土著居民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一视 同仁那种朴素的民主思想。在客家地区,人们的宗教信仰也是十分宽容和亲善的, 同仁那种朴素的民主思想。在客家地区,人们的宗教信仰也是十分宽容和亲善的,儒、道、 以及基督等教可以亲如一家、同居一寺。连刘邦、 基督等教可以亲如一家 释以及基督等教可以亲如一家、同居一寺。连刘邦、项羽这对冤家也可合祀一龛接受人们 的膜拜。妈祖本是沿海地区人们航行的保护神 客家人也把她请到山乡, 本是沿海地区人们航行的保护神, 的膜拜。妈祖本是沿海地区人们航行的保护神,客家人也把她请到山乡,作为山乡的保护 客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的精华,长期的迁移养成了兼收并蓄取其长、 神。客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的精华,长期的迁移养成了兼收并蓄取其长、开拓进 取不保守的民风, 取不保守的民风,使客家民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清代妈祖文化在黑龙江的流传

清代妈祖文化在黑龙江的流传

清代妈祖文化在黑龙江的流传清代黑龙江水师,从福建带来了妈祖文化信仰,与当地宗教相融合,娘娘庙遍布黑龙江各地,曾经香火繁盛。

标签:娘娘庙;妈祖文化;两岸;清代妈祖文化流行于海峡两岸。

由于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妈祖文化活动开展得越来越火热。

两岸文化的密切交流,妈祖文化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妈祖文化的多重功能也带来了市场价值。

两岸妈祖文化走向殊途同归。

共同的文化信仰,催生了妈祖文化的迅速扩展,派生了妈祖文化产品和旅游业的升温。

一、关于妈祖文化信仰宗教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而诞生,由原始宗教,因社会的发展而走向多元化。

在各种宗教中,主流宗教和民间自发的宗教信仰并行发展。

而民间宗教又以其广泛的民间基础,摆脱了时空的局限,在民间不断传播,并更贴近群众,更具实用价值。

妈祖文化应运而生。

在我国沿海及东南亚地区,普遍盛行女神或是海神的“妈祖”崇拜。

妈祖崇拜、妈祖信仰,是道教神仙信仰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妈祖信仰起源于一千多年前,我国的沿海福建。

妈祖,又称天后、海神娘娘,是起源于福建莆田海边的女神。

据莆田最初立祠的记载,妈祖姓林,福建莆田人氏。

生前就有种种神异,化去后乡民自发为其立祠建庙。

北宋宣和年间,朝廷赐庙额,身价从夫人起,累进到妃,又称天后。

妈祖女神的灵迹,在海洋中保估船舶,更兼管民众的疾苦。

我国从宋朝以来,海洋业不断发展和发达,促进了海神信仰的传播,妈祖的影响越来越大,历代朝廷对妈祖也越加推崇有加。

由于妈祖信仰起源于民间,尽管历朝历代,朝廷有各种封号,但民间仍以自己的理想化的理解和情感,高度的崇拜和信仰,称其为“妈祖”。

由于妈祖信仰的悠久历史,又以功能为主轴和信仰的广泛。

形成了庙会仪式、灵物崇拜和祭祀活动及其衍生的文化性质与社会功能,经济效应,发展成为享誉海内外世界范围华人共同崇尚的“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肇始于闽南,兴于闽台,以福建莆田为中心,风靡于海内外华人世界,凝聚了海峡两岸和内陆民众对妈祖的共同信仰和理想的升华。

台湾妈祖的历史渊源

台湾妈祖的历史渊源

台湾妈祖的历史渊源台湾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妈祖是台湾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

无论大庄或小庄、山村或渔村、乡镇或市街、港口或内山,都可看到妈祖庙。

有些妈祖庙甚且是跨乡镇或区域性的信仰中心。

有些地方即使没有妈祖庙,也会有祭祀妈祖的活动。

有关妈祖的祭祀活动除了“妈祖生”为妈祖庆贺诞辰之外,进香与迎妈祖的活动是最普遍的。

我们不妨从妈祖的相关活动来看妈祖信仰的社会、文化与历史意义。

主神与客神一起参与巡境神明都会有圣诞,妈祖生日为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所有的祭祀活动都环绕在其生日前后举行。

一般会选在生日之前举行进香的活动,以便在圣诞之前妈祖可以回到本地,接受本地信徒为她庆贺生日。

生日当天和一般“神明生”一样会有巡境的活动,在妈祖自己的辖境内巡绕,以保佑境内平安。

有时自己的妈祖还不够,还要到外地请别的妈祖来当“客神”,因此巡境之前往往举行请妈祖或迎妈祖的活动,以便主神和客神一起参与巡境。

特别原本没有祭祀妈祖的村庄,也常在“妈祖生”时从外地请一尊妈祖来迎闹热并绕境。

“迎妈祖”的巡境活动所谓的“迎妈祖”,是到外地去迎一尊本地居民普遍信仰或有渊源的妈祖来参与巡境的活动。

不管自己村里或是共同举行迎妈祖的区域是否已有一尊“在庄妈”或“在地妈”,都可能会往外地去迎妈祖。

通常是往地域层级高一点的地方去迎妈祖。

例如,台中县雾峰﹑乌日与大里地区有一个“东保十八庄”迎妈祖的活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共有十八个村庄参与,这十八个村庄并没有共有的庙,但却有一尊共有的妈祖称为“十八庄妈”。

每年三月初一开始把附近的旱溪妈祖、南屯妈祖、台中妈祖、彰化妈祖通通请来,参与绕境,队伍当中,“十八庄妈”在前领路,各庄依一定的顺序,逐日在庄内迎神绕境并请客。

“进香”表达对该神明的敬意“进香”则是到远处的、有名的、历史悠久的、香火旺盛的寺庙去朝香,表示对该神明的敬意。

与迎妈祖的差别是进香并不会把对方的妈祖之神像请回来,只是去分沾她的香火,因此自己的神明是要出去的,到了进香对象的妈祖庙,神像也要进去,放在神殿上,有时是用“掬火”的方式,有时是用交香的方式,沾取对方的香火。

妈祖文化思想研究

妈祖文化思想研究

内容摘要
2、社会影响力:妈祖文化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尤其是对于沿海地区 的人民来说,妈祖文化已经成为他们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 文化所蕴含的慈善、忠孝等价值观念,也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弘扬,对于 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摘要
3、国际化发展: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妈祖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和重视妈祖文化,将其作为促进本国文化交流和民间 友谊的重要纽带。妈祖文化的国际化发展,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 统文化,也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内容摘要
妈祖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当时,福建 莆田林氏家族有一女名为林默娘,她聪明伶俐,心地善良,擅长医术和航海。某 年,她为了救助遇险的渔民而勇敢地挺身而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人们对她的 勇敢和牺牲精神
内容摘要
深感敬佩,逐渐将其尊为神明,修建庙宇加以祭祀,祈求航海平安和丰收。 妈祖文化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也有学者认为妈祖实际上是一种祖先崇拜。然而,无论哪种观点,妈祖文化 思想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信仰体系。
二、妈祖文化思想的关键概念及 特点
二、妈祖文化思想的关键概念及特点
1、妈祖:在妈祖文化思想中,“妈祖”是指一位被奉为航海保护神的女性。 她被认为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保佑船只平安、水手生还。在妈祖文化中,妈祖 的形象被描绘为一位慈祥的女性,通常手持如意或扇子,寓意着吉祥如意和智慧。
三、妈祖文化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史的影响与意义
如忠孝仁爱、诚信正义等,对于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 用。
三、妈祖文化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史的影响与意义

关于妈祖的民俗文化

关于妈祖的民俗文化

202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历史回廊关于妈祖的民俗文化黄伟荣黄丹丹陈佳怡曾静怡(宁德师范学院,福建宁德352100)摘要:民俗文化是属于非物质传统文化的范畴,是通过人们不断的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每个地区的经济不同,以及每个地区的文化与历史的不同,于是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文化特征。

因此,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妈祖民俗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关键词:妈祖;民俗;民俗文化中图分类号:B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21-0086-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21.041一、妈祖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妈祖民俗文化(如图1所示)肇始于宋朝的福建,经过研究宋元明清的发展,至今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华南沿海信教群众众多,不仅仅从福建传到了台湾省,还传随着华人传到了其他国家,成为华人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妈祖民俗文化有着不同形式的有形物质文化和无形文化,是一个多元化的精神文化。

图1妈祖雕像妈祖的民俗文化是通过妈祖文化的传播,因此逐步形成和积累的不同形式的文化遗产。

二、关于妈祖的民俗文化妈祖民俗起源于人们对妈祖的崇拜,并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的民俗。

是以环境保护企业发展和和弘扬祭祀妈祖的一种立身大德、行善、大爱心的精神文化为自己工作宗旨和活动进行核心,以祭祀妈祖的主要宫庙建筑设计作为一个主要的宗教文化活动举办地点,以其中的风俗生活习惯和妈祖庙会活动作为其主要表现不同形式。

妈祖传统民间文化由三系列共同内容组成:妈祖民间崇拜、民间生活习惯、民间故事和文化传说。

(一)妈祖民俗文化之祭祀仪式1.家庭祭祀家庭祭祀包括包括:(1)“船仔妈”的妈祖崇拜,就是我国农村沿海渔民和外地航海者们在船上为他们本身供奉的一尊妈祖圣母神像,以此来祈求他们的生命航海安全,这也是我国妈祖传统信俗中最原始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从妈祖信仰说起
妈祖信仰是一种文化现象。

妈祖,原不是神,上确有其人。

据《天妃显圣录》《敕封天后志》载:姓林,名黩,也叫黩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福建莆田湄州湾的一个渔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去世,时年28岁(实岁27岁)。

妈祖,被视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榜样而千古传颂:“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桅墙一信风。

”--这是宋代黄公度的诗句;“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

”--这是宋代刘克庄的诗句;“桅樯出火海浪破,神鬼役使忘险艰。

”--这是元代洪希文的诗句;“洪涛巨浪帖不惊,凌空若履平地行。

”--这是明成祖朱棣的诗句。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无疑是妈祖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诚然,妈祖本身没有什么经典著作,历史留下的只有一大堆神话传说。

但神话既是科学蒙昧时人类的某种迷信思想的反映,也是人们在同自然和命运搏斗中所产生的愿望和美好理想的象征。

它植根于广大民众之中。

应当承认,也必须承认,神话也是一种历史文化,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迷人的神话。

而妈祖神话,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从海外评价的角度来说,它是中国的“土特产”,她自然也是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

妈祖,同神州版图的许许多多地名关联在一起,成为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一条精神纽带。

(macau),传说香港的香炉峰是由于妈祖庙的流入港而得名。

澳门之所以被西方人称为“妈阁”
就是由于葡萄牙人初登岸见到妈祖庙殿阁即以之为名。

澎湖列岛则由于“屿中曰娘宫屿,其状如湖,因曰澎湖”,其首府马公市也是由“妈宫”间转而来。

总之,从祖国东北的丹东至南海群岛的许多地名,都与“妈祖”有关。

此外,以天妃宫或天后宫为乡、村、寮、街、巷、澳、路命名的则不能悉计。

妈祖,在中国和平外交史上享有特殊的美誉。

15世纪初郑和七次下西洋,前后历时28年,访问了亚、非两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靠的是祖妈精神统率数万人的意志,才能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在世界航海史和外交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中日友好关系的厉史更是同妈祖密切相关。

自15世纪至19世纪,中国的使船和琉球的学者、商人都是以妈祖为护佑而频频往来于两国之间,而长崎的自然航标野间岳(娘妈山的日译),则堪称历史上中日人民友好往来的门户。

妈祖,在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留下了许多光辉的纪录。

妈祖,对推动中国近代商品经济发展起着重的作用。

由于中国海运贸易与妈祖信仰息息相关,所以中国沿海沿江的许多港口、商埠的开发,也是以妈祖信仰在当地的开始传播为标志的。

各地天后宫保存的清代以来的碑刻,都记载着极为丰富的有关海运贸易和商港开发的珍贵资料。

妈祖,这一名字凝聚着千千万万海内外炎黄子孙爱国爱乡,虔诚向善的心愿。

瞻拜妈祖,已成为许多华裔、华桥和台湾同胞寻根谒祖的美好寄托,因此有了今天的“妈祖热”。

妈祖文化不仅是上述所提及的思想文化,妈祖文化的全部还应包括宗教、民俗、文学、艺术、建筑、服饰等等。

可以从各个领域去探索、研究。

二、妈祖文化与客家文化
客家人是汉族一个系统分明的支派。

客家民系有着极为鲜明的特色。

它继承着中华民族众多优秀传统品质,又是最具开放性和最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汉族民系。

客家先民来到闽粤边区和当地土著民族杂居在一起,一方面与当地人友好相处,吸收土著文化和外来文化、海洋文化,一方面面又顽强地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振兴中华作出了卓越贡献。

客家人所居的地方属于绵延千里的大山区,条件极为恶劣,交通极为闭塞,因而受外界的冲击和影响较小。

千百年来,他们虽然也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前进,但在客家人的这个文化圈内却始终保留着一些古代的文化特征,诸如信仰习俗等。

他们一方面保留中原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又吸收新鲜的东西,使之互相渗透、融合。

南宋理宗绍定年间,著名法医学
家宋慈任长汀县令,为缩短运盐路程,沟通汀潮经贸往来,打通了汀江韩江间的商业航道,接受了沿海一带崇祀盛行的妈祖信仰,从此妈祖信仰就融入了汀州民众民俗信仰的大潮,成为民间十分崇敬和信仰的“妈祖女哩”。

(哩即母亲,把妈祖喻为母亲以上的祖辈之意)。

妈祖是民众对这位海上女神的俗称呢称,天后则是清朝康熙皇帝所赐的封号。

在客家地区,妈祖信仰和福建沿海及广东潮汕地区一样,十分普遍。

可以说,几乎每县都有妈祖庙(宫)。

在长汀城区就达6座之多。

此外,庵杰(龙门)、古城、策武、馆前、水口、濯口、铁长、羊牯等乡镇也在汀江或其它河边建有妈祖庙(天后宫),尽管规模不一,但建筑风格却大同小异,妈祖信仰还启遍及城乡,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家民俗文化现象。

妈祖信仰和妈祖庙宇作为载体,对于了解客家人外传、海交、商贸、民间信仰、居民迁徙、会馆组织等都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可以认为,研究妈祖文化是研究客家大文化圈中一个有机的整体,应从广义的角度去认识、去理解、去探究,应该多视角、全方位、深层次去发掘。

三、汀江与妈祖
汀州天后宫,是汀州群众为纪念聪慧、善良的海上女神林黩娘而建的庙宇,它寄托着汀州民众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妈祖“升天化仙”的祖籍地湄州岛,后人建祠奉祀,这是陆地上最早的妈祖庙。

妈祖原是一个地方的民间神,为什么会成为远近闻名至高无上的海上女神?以历史观点考察。

总的来说应与航海事业的不断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当然这也与科学不发达,民众有迷信思想以及历朝皇帝出自统治的需要不断给妈祖加封有关。

“客家母亲河”汀江,是福建省四大水系之一,是福建省第三条大江,是唯一通往外省的航道。

汀江发源于宁化治平赖家山将军凹,流入长汀境内大屋背、赤凹背、上廖、上赤、庵杰,穿过龙门,流经新桥、大同、汀州镇、策武、河田、水口,左纳南山河,右纳濯田河、再纳武平县桃兰河,经武平县店下,再经羊牯的回龙,直通上杭,经永定县峰市入广东,在三河坝与梅江汇合称为韩江,主流在澄海县入海,全长328公里,其中福建境内285.5公里,长汀境内153.7公里。

“汀江自古以来便有舟楫之利”,一度号称“上河三千,下河八百”。

到了宋代,汀州已建成相当繁荣的城市。

古代,汀州没有公路,交通极为不便。

汀州各县市和外界经贸往来的通道主要是靠汀江航运。

汀江沿岸居住的客家先民的生产、生活和汀江有着密切的关系,妈祖信仰和汀江航运更是有着直接的联系。

据有关史料记载,南宋理宗绍定年间,著名法医学家宋慈出任长汀县令,打通了汀江、韩江间的商业航道,使汀州与广东潮汕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大大加强。

但汀江河道曲折,水流湍急,有险滩27处,“三百滩头风浪恶”。

州县吏和商贩们在潮州了解到妈祖作为海上航运保护神有祷必应的传说,很自然的接受了妈祖信仰,并按潮州“三圣妃”宫的样式在长汀自建一“三圣妃宫”以求得妈祖庇护。

四、研究妈祖要有正确的导向
信仰是对某一种学说、某一种宗教或某一个人物的崇拜、信奉。

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理想,对美好操行德性的崇仰。

而迷信则是人们在对自然力无能为力时,用想象或者借助想象造出一种神力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

当今,世界经过工业时代,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科学技术发展,人们的文化思想素质提高,人们能够以科学的眼光去看待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情况。

现在,人们对天后的信仰已远远超出了消灾析福的意义,寻根问祖,眷恋祖国的民族感情占据了主导地位。

身处异国他乡的客家后裔把妈祖视作祖国母亲,渴望祖国繁荣、母亲富强,能成为他们坚强的靠山。

他们对妈祖的信仰赋予了深刻的民族向心性和民族认同感的内涵。

他们坚定地保护着祖国文化的传统,他们把妈祖视作一种具体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互助互慰,患难与共,因此,凡是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妈祖信仰。

天后宫(庙)是他们朝拜、谢神、集会的中心,也是他们不忘祖根、思念家乡,维系海外侨、客属乡亲的感情纽带。

所以,妈祖信仰不能简单地视为封建迷信,而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民俗,一种文化积淀,一种民族血脉。

如果民众中还存在迷信的
话,应予正确的引导,去除迷信成份,借鉴民俗,引导人们修身向善。

提倡妈祖信仰中同舟共济、救死扶伤、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忘我无私、仁爱慈善、团结互助、思念祖国、忠于祖国的精神。

利用妈祖这架璀璨的“桥梁”,加强同海内外同胞、侨胞、华裔(客裔)的联系,增强民族(系)凝聚力,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

由于妈祖已经成为一个和平使者,国际女神,我们还可以通过妈祖文化的交流,加强与国际间的经济文化的交往,促进客家山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