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合集下载

2024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总结

2024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总结

____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总结序言:科学素质是指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了解与运用能力,也是一个国家与国民的综合实力体现。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作为我国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举措,在____年取得了重要成效。

本文对____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____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主要成果1. 教育体系改革在____年,全国范围内推进科学教育体制改革,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和研究。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2. 科技普及活动举办各类科技普及活动,如科普展览、科学讲座、科技创新竞赛等,吸引大众参与科技实践和创新。

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线上科普宣传,提高大众对科学的认知水平。

3. 科学传播与科技期刊加强科学传播,推出一批优秀的科普读物、电视节目和科技博物馆,普及科学知识。

同时,支持科技期刊的发展,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 科学大众参与研究鼓励公众参与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通过开展公益科研项目,将科学研究与社会问题相结合,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

5. 科技支撑与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支撑和创新平台的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加大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资助力度,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

第二部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 工作推进不平衡在____年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中,各地的工作推进并不平衡。

一些发达地区在科学教育、科学普及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而一些欠发达地区仍存在着差距。

需要进一步统筹各方资源,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确保全国范围内的科学素质的统一提升。

2. 科学素质教育难以与考试制度相适应当前的考试制度仍然以应试为导向,对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而对于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较为困难。

需要进一步改革考试制度,将科学素质纳入考试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在科学实践和创新方面有所建树。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一、纲要得提出根据党得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与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与《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二、前言科学素质就是公民素质得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得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得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得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得能力。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与运用科技知识得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

公民科学素质得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得观念与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得瓶颈之一。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得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得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就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得社会行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就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较大得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社会教育、成人教育得发展尚不全面与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得机会。

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质量不高。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得公共服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得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得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得长远目标.本《科学素质纲要》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得主要目标、任务与措施与到2020年得阶段性目标。

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总结范文一、工作概述2024年,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与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

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二、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1. 科学教育普及通过组织各类科学知识普及活动,例如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技竞赛等,向广大市民宣传科学知识。

同时,推进学校科学教育改革,加强对中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通过这些努力,使得全民科学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2. 科技创新推广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例如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成果展览等,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科技创新成果的平台,并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

此外,加强对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支持,提升他们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3. 科学文化繁荣组织各类科学文化活动,例如科学展览、科学论坛等,丰富市民的科学文化生活。

同时,加强对科学文化事业的支持,培养一批优秀的科普作家、科技传媒人才,推动科普作品的创作和出版。

通过这些工作的展开,增加了市民对科学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4. 网络科学素质提升加强对网络科学素质的培养,提高市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

开展网络科普活动,向广大市民普及网络知识,提醒他们注意网络安全,防止上当受骗。

此外,推进网络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提升市民的网络科学素质。

这些工作的进行,有效地推动了网络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5. 专业科技人才培养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和技术水平,满足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需求。

同时,加强对高等院校的支持,培养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强化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工作的展开,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储备。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 科学教育普及不平衡问题在开展科学教育普及工作时,发现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科学教育普及存在不平衡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贫困群体的科学教育支持力度,推动科学教育普及工作的全面发展。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一、明确目标1.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

2. 培养公民对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兴趣和认识。

3. 增强全民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解和支持。

二、推进措施1. 加强科学教育- 在学校设置更多的科学课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能力。

- 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2. 建立科学传播平台- 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等渠道传播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普及的便捷性和广泛性。

- 设立科普宣传中心、科学馆等场所,开展丰富多样的科学展览和活动。

3. 鼓励科学研究和创新- 支持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机构和人才,鼓励科学家参与国际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

- 扶持科技企业和初创公司,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应用于生产生活。

4. 增强社会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科学实验、调查和研究活动,培养公民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 建立科学志愿者组织,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文化传统的传承。

5. 强化政府支持- 加大对科教事业的投入,完善科学政策和法规,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素质的提升。

-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激励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成果和科研实绩。

三、评估监控1. 建立科学素质评估指标和监测体系,定期对全民科学素质进行评估和监控。

2. 利用调查统计数据和社会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完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3. 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1. 积极参与国际科学合作项目,推动科学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2. 加强国际科普交流,吸收外国科学文化精髓,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国际化。

五、社会文化建设1. 增强科学文化建设,推动科学精神融入社会发展、文化活动和生活方式。

2. 加强科普宣传和普及,提升全民对科学的认知和支持,形成社会对科学的文化认同。

六、营造良好环境1. 倡导科学道德,培育科学精神,建设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社会氛围。

2. 营造鼓励创新和实践的环境,推动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的提出,是为了推动全社会的素质提升,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因此,我们制定了以下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旨在引导和推动全民素质教育的发展。

首先,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学校素质教育的指导和支持,制定并完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学校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

其次,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素质教育,促进素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活动,引导和激发广大群众的学习热情,提高全民的素质水平。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全民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另外,家庭是孩子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家庭应该营造良好的家风家训,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家长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做孩子的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对素质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素质教育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

建立健全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激励和引导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素质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综上所述,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提出,是为了引导和推动全民素质教育的发展。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全民素质的提升,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全社会各界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为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总结

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总结

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总结经过一年的实施,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对2024年计划纲要的工作总结:1. 科普宣传广泛开展: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包括媒体、宣传活动、展览等,将科学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群。

特别是在学校、社区和农村地区,开展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等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2. 科技教育提升:加强学校的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推动学校实验室和科技设施的改善,提供更好的科技教育资源。

同时,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教育水平。

3. 科学研究支持:增加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科学家进行原创性研究。

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大学的合作,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 科学家评价机制改革:改革科学家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弱化SCI论文数量的重要性,加强对科研成果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评价。

鼓励科学家进行多元化的研究活动,促进科学创新。

5. 科普教育资源培育:加大对科普教育资源的培育和开发力度,推动科普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培养更多的科普讲师和科普作家,提供更多的科普教材和工具,提高科普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

6. 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推动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国际交流。

吸引外国科学家来华工作,推动国内科学家参加国际会议和合作项目,提升国内科技创新的国际竞争力。

在2024年的工作中,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目标,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科技教育资源不均衡、科学研究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顺利实施。

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情况总结2篇

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情况总结2篇

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方案纲要》施行情况总结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方案纲要》施行情况总结精选2篇〔一〕2024年,中国成功施行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方案纲要》。

这一方案的施行对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开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进步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和公众的科学素质发挥了宏大作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方案纲要》的施行非常重视科技创新才能的提升。

在此方案的推行下,中国科技领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陆续建立。

同时,科研力量也得以提升。

全社会对科学技术更为重视和投入,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也得到了进步,重大科技成果呈现出井喷的态势。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方案纲要》大力推动科学教育的开展和推广,深化开展科技普及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推进科学素质的提升和全民科学素质的开展。

局部地区还开设科学营地、科技博览会、科普教育和绿色生态科普休闲基地等公共效劳工程。

另外,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和教育内涵也在不断完善,大力推动STEM教育,从而加强了青少年学生的STEM素质培养,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方案纲要》的施行加强了人民对科学和技术的认知和理解,深化地激发了科技创新和转型开展的需求,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与应用。

通过加强科技对产业的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与区域开展获得了一系列亮眼成果。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方案纲要》的施行极大地提升了公众科学素质。

在这一方案的推动下,广阔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网络阅读中、电视新闻中对于科学的态度和理解得到了明显改变。

群众对科学的认知和学习的兴趣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培养。

很多科普活动、科普作品和科学文化所呈现的形式愈加直接化、生动化、贴近人民群众,覆盖面也愈来愈广泛。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方案纲要》的施行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科技和文化交流,推动了各领域的国际合作。

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会议、展览和比赛得到成功举办。

同时,中国的科技合作开展范围也愈加广泛,涵盖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多个领域,科学技术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稳固和强化。

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方针

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方针

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方针引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素养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为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方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以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为手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为建设科技强国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工作目标到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0%以上。

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显著提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能力,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城镇劳动人口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以及农村居民的科学生活理念和实用技术应用能力。

三、重点任务1.加强科学教育体系建设: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设置,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加强高等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终身学习,构建覆盖城乡的成人科学教育体系。

2.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科技馆、博物馆、科普基地等设施的投入,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利用新媒体技术,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普平台。

3.推动科普资源共享:整合各类科普资源,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资源共享;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创作和传播,丰富科普内容和形式。

4.强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普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对科普工作者的培训和激励;鼓励科研人员参与科普活动,发挥其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

5.创新科普传播方式: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科普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如科学节、科普讲座、科技竞赛等,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

6.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科普活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优秀科普作品和成果走向世界,提升我国在国际科学传播领域的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提升全民的科学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我们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本纲要旨在推动全民参与科学活动,培养科学精神,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

一、加强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基础。

我们将积极推动科学课程的改革,从幼儿园起,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水平。

鼓励学校开展科学实验和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普及科学知识我们将组织开展普及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科学基本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通过科普活动、科学讲座、科学展览等形式,向全民传递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推动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

三、推动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们将加强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和创新机会,鼓励全民参与创新活动。

同时,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为创新团队和个人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支持,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

四、建立科学素质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素质评估体系,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研究制定全民科学素质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定期进行科学素质评估,通过评估结果为全民提供科学素质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同时,通过评估结果,对科学教育和普及活动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需要国际合作和交流。

我们将积极与国际科学组织和机构合作,开展科学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吸纳国际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经验,推动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

同时,鼓励全民参与国际科技创新竞赛和合作项目,提高我国在国际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力。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了加快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我们将加大对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通过增加科学教育经费、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制定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为全民的科学素质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5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5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5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篇1】各位领导:县教育局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可概括为“四有”、“三抓”、“两个收获”。

简要汇报如下:一、领导重视做到“四有”一有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党委书记和教育督导室主任任副组长,吸收办公室、人事、计财、教育等股室和电教中心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教育局“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教育局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二有年度计划,每年初领导小组都要议定当年《教育局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年底进行工作总结。

三有检查指导,在一年四次的中小学工作检查中,对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和其他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指导、同要求;基层中小学此因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四有学年考评,将各中小学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年度工作,纳入学校校长工作业绩和学校工作考评之中,引起高度重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二、精心实施做到“三抓”一抓重点人群。

教育部门是《纲要》规定的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的牵头单位;在我县,未成年人的主体是在校中小学生:116所中小学,12164名小学生,8181名初中生,2820名高中生,全县23165名中小学生是教育局落实《纲要》的重点人群。

二抓四大主力行动。

教育局将《纲要》规定的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细化为宣传行动、教育行动、参与行动和兴趣行动;一是宣传行动:借“月”(一年一度的“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宣传和借“节”(每年秋季的中小学“校园科技节”)宣传,一春一秋,各有侧重: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

二是教育行动:首先积极做好科学课程教育,突出学科性,大力培养“动手实验”能力;小学的自然课和中学的理化生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次大力开展“日常生活中的科普知识教育”,突出趣味性,培养“明理会用”能力:预防煤烟(一氧化碳)中毒科普讲座、甲流防控科普讲座、生芽马铃薯中毒的应急处置、教你九招预防电脑辐射、数码相机的保养要领。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旨在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的行动计划。

其于2016年正式发布,并于2017年实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已经几乎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至关重要。

为了响应国家“兴国重器、强国教育”的号召,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国政府于2016年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

该计划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全面和有针对性的推进,促进全民的科学素质的持续提高。

二、行动纲要内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推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普活动的开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2.加强科学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中小学校科学课程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

3.促进科技创新,支持科研机构和产业的合作发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实力。

4.加强科技资源的管理和维护,保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5.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三、实施效果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实施以来,通过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学创新等多个方面的推广,全民的科学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科学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水平也实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教育方面,中小学校的科学课程得到了改进和提高,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科学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展望未来未来的科学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计划,以提高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科学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科研机构和产业的合作发展为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

综上所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是中国政府为改善全社会的科技素质而提出的一项行动计划。

通过系统、全面和有针对性的推进,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信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未来的中国将在科技创新和科学素质的提高上走在世界前沿,为国家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第一章:背景与意义1.1 背景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不仅关乎国家繁荣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因此,建立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成为当务之急。

1.2 意义全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升,不仅可以加速科技创新进程,推动社会进步,还可以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此计划的实施将为社会建设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第二章:总体目标与任务2.1 总体目标倡导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科学知识水平,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增强终身学习意识,推动科学文化广泛传播。

2.2 任务- 提升科学普及教育水平,促进科学知识在全民中的流行和应用; - 创新科普宣传方式和形式,增进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 建立科学素质评价标准,促进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 - 开展普及性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公众科学素养。

第三章:实施措施3.1 加强科学素质教育通过制定和完善科学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3.2 拓展科普宣传渠道借助互联网、传统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大科普活动力度,增进公众科普意识。

3.3 设立科学素质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素质考核标准,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评价体系建设,促进科学素质提升。

3.4 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组织科技展览、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质。

第四章:保障机制4.1 政策保障相关政府部门应出台科学素质提升的政策法规,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提供政策保障。

4.2 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保障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顺利推进。

4.3 社会动员各界力量应积极参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构建科学素质共建共享机制。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总结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科学普及,增强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社会进步。

5.2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开展更多科学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科学素质是指人们具备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提出,旨在推动全社会科学素质的提升,促进科学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为构建创新型国家、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文化基础。

本纲要旨在明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全面推进科学素质行动提供指导。

一、目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水平,使人们具备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文化自信,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贡献。

二、任务。

1. 加强科学教育,推进科学素质教育普及。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

2. 打造科普平台,促进科学文化传播。

建设科技馆、科普基地等科学文化场所,举办科普讲座、展览等活动,让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文化的传播力和吸引力。

3. 增强科学研究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支持科学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培育科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4. 加强社会科学监督,推动科学治理。

倡导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服务,推动科学精神融入社会治理各个方面,促进科学文化对社会进步的引领作用。

三、措施。

1. 完善科学素质教育体系,推进科学素质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加大科普资源建设力度,建设更多的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丰富科普宣传形式,提高科学文化的普及度和影响力。

3. 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4. 建立科学文化宣传平台,加强科学文化传播力度,提高科学文化的社会认同感和凝聚力。

综上所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形成推崇科学、尊重科学、追求科学的良好氛围,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作者:来源:《学会》2021年第07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落实国家有关科技战略规划,特制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一、前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印发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统筹部署下,各地区各部门不懈努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持续完善,科学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各阶段;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大幅提高,科普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科普基础设施迅速发展,现代科技馆体系初步建成;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实现新突破;建立以科普法为核心的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组织实施体系,探索出“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的建设模式,为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为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一、背景和前提条件1.1背景:"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是根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需要,针对我国科学素质的现状和不足,结合国际科学素质发展趋势,制定的一系列行动计划和目标。

1.2前提条件:1)强化科学教育的基础,全面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2)积极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意识和参与度;3)建立科学素质评价体系,实施科学素质评价和认证。

二、目标、原则和指导思想2.1目标:到2035年,全面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人与科学的和谐发展。

2.2原则:1)科学性原则:科学素质提升必须以科学方法为基础,注重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全面性原则:全民科学素质的培养要面向全体人民,包括各个年龄阶段和不同社会群体;3)个性化原则:根据不同个体的差异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科学教育和培训服务;4)持续性原则:科学素质提升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实施,不能一蹴而就。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3.1任务一:加强科学教育体系建设3.1.1完善科学课程设置,推进科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3.1.2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3.1.3加强科学教育研究和课程,推动科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3.2任务二:推进科学普及活动开展3.2.1加强科普资源建设,丰富科普形式和内容;3.2.2发展多样化的科学普及渠道,拓展科普服务范围;3.2.3大力宣传科学成果和科学家的形象,增强科学文化的影响力。

3.3任务三:建立科学素质评价体系3.3.1开展科学素质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研究;3.3.2建立科学素质考试和证书制度;3.3.3推动科学素质评价与职业发展和晋升挂钩。

3.4任务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3.4.1提升科研人员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3.4.2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科技人才;3.4.3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

四、组织和保障措施4.1组织机构:成立由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推进办公室”,负责协调、组织、推进相关工作。

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为了提高全民素质水平,制定并实施的一项行动计划。

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的目标是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等各方面,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

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首先,全民素质行动计划需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

政府应当加大对素质教育的投入,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强对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的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全民积极参与素质提升活动。

其次,全民素质行动计划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组织等都应当为全民素质行动计划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应当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家庭应当注重家教,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企业应当关注员工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社会组织应当开展各种形式的素质提升活动,为全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

全民素质行动计划还需要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和自觉行动。

每个人都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注重身体健康和劳动技能的提高。

只有每个人都自觉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推动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

在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全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二是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的素质评价体系,推动素质教育与课程教育的有机结合;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四是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家长重视子女的全面发展;五是加强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参与,丰富素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六是加强对成年人的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水平。

总之,全民素质行动计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珠海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2.06.28
•【字号】珠府〔2022〕43号
•【施行日期】2022.06.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
正文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各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珠海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科协反映。

珠海市人民政府
2022年6月28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国务院2006年2月6日发布)根据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一、前言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

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尚不全面和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

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质量不高。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

本《科学素质纲要》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与措施和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

二、方针和目标指导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今后15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

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将《科学素质纲要》纳入有关规划计划,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公共投入,推动《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

社会各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

全民参与——公民是科学素质建设的参与主体和受益者,要充分调动全体公民参与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提升素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科学素质纲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推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和谐——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现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等公共服务的公平普惠,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目标: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

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性的问题,实现以下目标:——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

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三、主要行动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任务:——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措施:——通过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科学课程,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科学教育评价制度,定期监测科学教育质量。

——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

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

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

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

——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

——提高母亲的科学素质,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

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

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任务:——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及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

制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规划》和《中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指导面向农民的各类科学教育活动。

——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

使参加绿色证书培训达1000万人;重点培育100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0万个农户。

发挥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科教与网络联盟、有关大中专院校和其他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

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专家大院、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大王下乡、科教兴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

——开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活动,建立和完善示范体系。

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建设活动,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好它们的示范作用。

——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

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按照《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

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1万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培养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

——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

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

推动乡村科普橱窗、宣传栏等建设,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内容。

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工作队建设,提高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的科普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