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史(PPT 35页)

合集下载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发展期电视剧的主要特点:
创作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 注重社会意义和价值, 注重社会意义和价值,强调对现实生活的正面描写 和对人民大众的鼓舞。 和对人民大众的鼓舞。 在样式上呈现多样发展的趋势。 在样式上呈现多样发展的趋势。 长篇电视剧应运而生, 长篇电视剧应运而生,显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良好 势头。 势头。
过把瘾1993年 导演:赵宝刚 主演:王志文、江珊 爱情经典,永久回味。1993年热播的《过 把瘾》描写了方言与杜梅从相识、相爱、相斥、相 离、相信,以至到最后再次相聚的故事,这当中充 满了沟沟坎坎、恩恩怨怨、磕磕绊绊。然而这部电 视剧却没有太多过于刻意的煽情,没有整天哭哭啼 啼,没有在几个人三角恋之中绕来绕去,没有把婚 姻作为爱情的结束。它像极了真实的故事,但却不 乏浪漫。 《过把瘾》捧红了两位主角,王志文和江珊从 此成了大腕,片约不断,但他们俩实际上都一直没 有超越这部剧。
雍正王朝1999年 导演:胡玫 主演:唐国强 背负百年骂名开创乾隆盛世!雍正是真皇帝,还是篡位 的假皇帝;雍正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皇帝,还是一个如野史 所传说的暴虐的“抄家皇帝”;雍正的死,是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还是被政敌之女吕四娘所谋杀。这一连串的清史迷 案在四十集大型历史正剧《雍正王朝》中得到了深刻而全面 的阐述。 1999年,改编自二月河长篇小说的史诗巨篇《雍正 王朝》在中央一套播出时创下央视收视的高峰,至今无人可 破。该剧无疑是帝王戏中“严肃”一派的翘楚,围绕权力争 夺这一中心,《雍正王朝》几乎无暇旁及其他。它以一种甚 至稍嫌枯燥的方式,表现了完全是男人之间——特别是有着 血缘关系的男人之间剑拔弩张的斗争和冲突。诡谲多变的宫 廷政治使人们看到了一代王朝史。史册中的人物形象在剧中 刻画得生动自然,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让人欲罢不能。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各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电视剧产业的良性发展 。
电视剧市场的竞争格局
1 2 3
竞争主体
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竞争主体主要包括国有制作机 构、民营制作公司和外资制作公司等。
竞争格局
国有制作机构在资金、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民 营制作公司则更加灵活,外资制作公司则具有国 际化的视野和经验。
竞争策略
优秀电视剧作品及其影响
《甄嬛传》
《人民的名义》
这部古装剧以其严谨的历史考据、精致的 制作和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 为中国电视剧的经典之作。
作为反腐题材的现实主义力作,该剧深入 揭示了社会现实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 关注和讨论。
《欢乐颂》
《琅琊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部现代都市剧以其贴近生活的剧情和鲜 活的角色塑造,成功地吸引了年轻观众群 体,成为了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人才培养
中国电视剧在国际化进程中,注重人才培养,为未来的发展储备 了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人才。
06 中国电视剧的未 来展望
技术创新对电视剧发展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将进一步提高电视剧制作效率和画质清晰度, 为观众带来更优质的观影体验。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将为电视剧创作 提供更多可能性,如沉浸式剧情体验、交互式叙事等。
文化交流
中国电视剧在海外市场的传播,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合作拍摄
中国电视剧与海外制片方、导演和演员合作拍摄,共同打造国际 化作品,提高了中国电视剧的国际影响力。
学术交流
通过国际影视节、学术研讨会等形式,中国电视剧从业者与国际 同行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影视作品分析12中国电视剧精品PPT课件

影视作品分析12中国电视剧精品PPT课件

《窗口》、《教授和他的女儿》、《痛苦 与欢乐》、《安徒生和他的童话:卖火柴 的小女孩》、《爸爸和妈妈谁好》、《奔 腾吧!小骏马》以及《来历不明的黑鲨鱼》 等七部电视剧,
(4)1980—1986 发展期 据资料统计,1980年全国的电视机社会拥有 量为900万台,到1986年已增至9200万台; 1980年全国电视剧总产量177集/部,1986年产 量已达2636集/部。从这两组数字中可以看出 中国电视事业和电视剧创作的蓬勃发展态势。
《公关小姐》(1990)、《皇城根儿》(1991)、 《外来妹》(1991)、《上海一家人》(1991)、 《风雨丽人》(1992)、《爱你没商量》 (1992)、《情满珠江》(1993)、《北京人在 纽约》(1993)、《过把瘾》(1993),以及之 后的《东边日出西边雨》(1994)、《咱爸咱妈》
周润发——许文强 赵雅芝——冯程程 吕良伟——丁力
83版射雕
通俗剧
《凯旋在子夜》(1986)、《乌龙山剿匪记》 (1987)、《雪城》(1987)、《便衣警 察》(1987)、《篱笆·女人和狗》(1988)
导演:林汝为 副导演:赵宝刚 编剧:海岩 美术:冯血,
彼此逐渐产生了爱情。但是,他们是不 可能结合的——原来幸子的亲生父亲不 是大岛茂,而是光夫的父亲相良英治。
她与光夫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妹,但他们
这时都还不知道。加上幸子患了血癌,
只能再活半年至一年时间。这些都在她 的亲人中引起各种忧虑。
田中裕子
阿信,一个在人生道路上有过太多的艰难、 困苦的搏击者,面对着超负荷的劳动、爸 爸的毒打、婆婆的虐待、孩子的流产、丈 夫的自杀、儿子的战死、企业的破产,她 表现出常人难以想象的韧劲和不屈不挠的 斗志,终于从一个七岁就被迫出来打工的 女佣,变成一位拥有十六家超级市场的商 业奇女子。那纯真、善良、勇敢、顽强的 性格特征,那勤奋、真诚、坦率、坚韧的 优良品质,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电视剧类型概述PPT(69张)

中国电视剧类型概述PPT(69张)
三、历史亚正说剧:以虚构的戏剧 冲突重构历史
(一)以虚构的戏剧冲剧冲突,历史时空主要作为 戏剧展开的背景而存在;
以较强戏剧虚构性的“真人假事”、“假人真事”为主体内容, 试图在历史与艺术的双重阅读视域中,突出历史剧作为“剧”的艺 术后性和对历史的寓言化、审美化和当代化解读。
二、凡以反映我党我国我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描写担任党和国 家重要职务的党政军领导人及其亲属的生平业绩,以历史正剧形式 表现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主要内容的电 影、电视剧,均属于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剧。材影视剧。
第六章 中国电视剧类型
电视剧研究
二、中国政治革命电视剧的特征
(一)从影像风格上来说,这些革命历史题材比 较注重波澜壮阔的场面。
电视剧研究
第三节 中国政治革命题材 电视剧
第六章 中国电视剧类型
电视剧研究
一、中国政治革命电视剧的定义
国家广电总局在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审批办法中规定:
一、国家广电总局成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以 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我国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组织 指导、剧本立项把关和完成片审查。领导小组在中宣部的指导下, 由国家广电总局具体开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电影组和电视剧组, 电影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电视剧组办公室设在国家 广电总局总编室。
(二)渐渐地向娱乐趣味的方向偏离
中国电视剧类型概述PPT(69张)培训课 件培训 讲义培 训教材 工作汇 报课件 PPT
第六章 中国电视剧类型
中国电视剧类型概述PPT(69张)培训课 件培训 讲义培 训教材 工作汇 报课件 PPT
电视剧研究
三、中国政治革命电视剧的趋势
(三)侵略者、反动派、敌人等反面人物塑造基 本摆脱了原来脸谱化、类型化、丑化的倾向,固 然其反动、邪恶、非正义属性毋庸置疑,但已逐 渐向历史公正、客观,更加丰富、复杂的人性方 向发展。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二、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1966—1976)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2.状况:
1967年5月10日,江青的《谈京剧革命》公开 发表。从6月开始,八个“革命样板戏”在北京舞台 会演一个多月,并从此占领了电视荧幕----轮番播出 舞台演出及其后拍摄的影片。
北京电视台仅仅在1967年用拍摄了一部黑白电 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 上海电视台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 《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写知 识青年上山下乡、扎根农村的故事。
《女记者的画外音》(1983)等
3. 塑造新时代英雄形象的电视剧: 《紧急起飞》(1983)
《燕儿窝之夜》(1983)等
4. 反映农村新面貌的电视剧 : 《吉庆有余》(1981)《她从
画中走出来》(1983)等
5. 展现军警风貌的电视剧: 《她们和战争》(1985) 《凯旋在
子夜》(1986) 等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1978年---80年代末)
1.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从电视剧题材类别来看,这几年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剧主 要有以下几类: 1. “伤痕电视剧”: 1981年的电视单本剧《新岸》,
1982年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等
2. 改革题材的电视剧:《乔厂长上任记》(1980),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3、90年代后期(1997-1999)
1997年香港回归 1998年抗洪 1999年新中国建国50周年,还是世纪年。 电视剧的年产量均超过万集
表现特殊年代的《难忘的岁月--红旗渠》 戏说历史剧《还珠格格》 严肃历史剧《雍正王朝》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共55页PPT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共55页PPT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名,Leabharlann 于我若浮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终极版)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终极版)

一、中国电视剧起源
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 前身) 在 1958年5月1日开始播出,同年6月15日,即播
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 子》。
1958~1966年,仅北京电视台就播放了几十部直 播电视剧。“文化大革命”使电视剧的发展陷于 停顿。1976年后,中国电视剧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 九 五 八 年 北 京 电 视 台
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台(简称为中央台、央视;英文China Central Television,CCTV)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视 台,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电视媒体之一。 1958年5月1日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初名北京电视台; 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视台。所有的节目都通过卫星 播出,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最多的收视人群。央视拥 有45个电视频道,是世界上电视频道数量最多的电视台, 除了面向中国大陆地区播出的频道之外,还通过卫星、互 联网向全球播出包括中文在内的各种语言的国际频道。 央视在全球各地设立了自己的记者站,并在肯尼亚首都内 罗毕、美国首都华盛顿分别设立了非洲分台和北美分台, 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化新闻媒体。基本覆盖中国大陆各地 区,是目前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华文电视媒体。其网络媒体 是中国网络电视台,简称CNTV。
目录
一、中国电视剧起源 二、发展历程 对措施
电视剧(电视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
一种专为在电视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 它兼容电影、戏剧、 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 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电视剧是一种适应电视 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艺术样式。 一般分单本剧和系列剧(电视影集)。电视剧是随着电视广播 事业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在这幕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致使一 些电视剧网站孕育而生,比较典型的分类电视剧在线观看网站 很受大众的喜爱。生活中,电视剧的定义已经狭义化,仅指电 视系列剧(TV series),而非其他形式,伴随着媒介传播文 化。

《中国电视剧》课件

《中国电视剧》课件

品牌塑造
通过推广和营销,树立中国电视剧的 国际品牌形象。
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影视机构的合作,共同制 作和推广中国电视剧。
市场拓展
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中国电视剧的传 播范围和影响力。
05
中国电视剧的创新与未来 展望
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
总结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电 视剧在技术创新和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 显著进步。
演员魅力
中国电视剧中的演员表现出色,获得国际观 众的喜爱和支持。
故事吸引力
中国电视剧的故事情节和叙事手法吸引国际 观众,让他们沉浸其中。
语言与字幕
中国电视剧的字幕翻译质量和配音配乐对国 际观众的接受度产生影响。
中国电视剧的国际竞争力与品牌建设
品质提升
提高中国电视剧的制作水平和故事质 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02
中国电视剧的类型与特点
古装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词
以古代社会为背景,展现古代人物的生活、情感和命运。
详细描述
古装剧是中国电视剧的重要类型之一,通过还原古代社会风 貌和人物生活,展现古代人的智慧和情感。古装剧的剧情通 常涉及历史事件、宫廷斗争、武侠冒险等元素,具有浓郁的 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现代剧
总结词
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
中国电视剧的市场现状与 趋势
市场现状
市场规模
中国电视剧市场规模持 续增长,成为全球最大
的电视剧市场之一。
观众群体
中国电视剧观众群体广 泛,涵盖各个年龄层次
和不同社会阶层。
制作公司
中国电视剧制作公司众 多,形成了一批具有影 响力的制作公司和工作
室。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乔厂长上任记》
《敌营十八年》、《高山下的花环》 《赤橙黄绿青蓝紫》 《卖大饼的姑娘》 《新岸》 《开锁》
三、电视剧的成熟期
(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1984年是电视剧走向 成熟的开局年,在中国电 视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 转折意义。 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大众电视金鹰奖的设立为 电视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

吕丽萍
冯小刚
王朔
《编辑部的故事》,彻底逗乐了 中国的观众。故事取材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热门话题,以6 位编辑贯穿全剧始终,张国立、冯小刚、濮存昕、李玲玉、 李成儒等众多“明星”(不少人后来才成明星)也有精彩客 串。故事独立成章,诙谐幽默,妙语连珠,使人捧腹,引人 深省。 《编辑部的故事》摆脱了长久以来困扰中国轻喜 剧的“沉重”,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中国不同阶段知识分子的 真实状态和难言之隐。剧中的调侃、幽默、讽刺、戏谑,开 电视系列片之先河,它的出现,拓展了我国电视剧的美学品 格。一经播出立即红遍大江南北,用“万人空巷”、“脍炙 人口”来形容当年热播的情形绝不过份。葛优由于成功地扮 演了剧中男一号、青年编辑“李冬宝”,而获得第10届金 鹰奖最佳男演员奖,成为中国顶级影视明星。

《过 把瘾》描写了方言与杜梅从相识、相爱、相斥、相 离、相信,以至到最后再次相聚的故事,这当中充 满了沟沟坎坎、恩恩怨怨、磕磕绊绊。然而这部电 视剧却没有太多过于刻意的煽情,没有整天哭哭啼 啼,没有在几个人三角恋之中绕来绕去,没有把婚 姻作为爱情的结束。它像极了真实的故事,但却不 乏浪漫。 《过把瘾》捧红了两位主角,王志文和江珊从 此成了大腕,片约不断,但他们俩实际上都一直没 有超越这部剧。
主要作品

导演:鲁晓威 演员:凯丽 李雪健
孙松

中国电视剧史

中国电视剧史

中国电视剧史集合版中国电视剧史集合版1、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在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在 1958年5月1日开始播出,同年6月15日,即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2、1958~1966年,仅北京电视台就播放了几十部直播电视剧。

3、“文化大革命”使电视剧的发展陷于停顿。

中国唯一一部电视剧:《帝国主义的反修斗争》的反修斗争》4、中国第一部连续剧:《射雕英雄传》(1976年)1976年后,中国电视剧取得长足的进步得长足的进步5、1980年,中国第一电视剧奖:飞天奖创建年,中国第一电视剧奖:飞天奖创建6、1981年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后十八年》。

1985年年产电视剧一千多部,其中有许多上乘之作,如单本剧《新岸》、《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等,连续剧《武松》、《今夜有暴风雪》、《寻找回来的世界》、《四世同堂》等。

同堂》等。

7、中国的电视剧蓬勃发展1980年~1999年注解:我国第一部电视剧和连续剧是台湾中视在1969年播出的晶晶,而不是一口菜饼子,在1958年到80年前是大陆红色电影的高潮时期,我们和香港一样,是80年后才开始涉足电视剧。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以直播形式播出了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这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的诞生。

迄今中国电视剧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今中国电视剧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其间,其间,其间,在历史发展的纵向纬度,在历史发展的纵向纬度,在历史发展的纵向纬度,按照按照电视剧艺术形式在社会系统中功能角色定位及其艺术自觉与生产规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宣传工具阶段(19581958——1977)。

二,审美自觉阶段(19781978——1989)。

三,文化产业阶段(1990至今)。

在电视剧艺术系统的横向纬度,按照电视剧艺术的类型发展实际,中国电视剧又可以分为革命历史题材剧、古装戏(历史题材电视剧)、农村题材剧、军事题材剧、城市社会生活剧(家庭伦理剧)、都市言情与青春浪漫剧、情境喜剧等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1. 伤痕电视剧
十年动乱造成了中国社会的悲剧,而刚刚从恶梦中醒转的人 们,对这一事件投以最深切的关注。摆脱了“四人帮”思想钳 制的文学界,急切地要在文学创作中说出憋闷已久的心里话, 发出压抑了多年的呐喊。于是,一时间,揭露“四人帮”的罪 行,控诉动乱造成的不幸,抚慰内心伤痕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 出来,从而形成了所谓的“伤痕文学”,由此,也诞生了一批 带有“伤痕”色彩的文艺作品。 小说:《班主任》(刘心武),《伤痕》(卢新华),《我是准》(宗璞)
1980年是电视剧复苏以来的第一个大丰收年,这一年 中央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剧131部,优秀作品有《凡人 小事》《乔厂长上任记》。1980年,我国还制作了第 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并于1981年2月在中 央电视台播出。
10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二、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制播状况
绘画:连环画 《枫》 电影:《神圣的使命》、《苦难的心》、《于无声处》、《苦恼人
的笑》、《生活的颤音》、《天云山传奇》 、 《芙蓉镇》
14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1. 伤痕电视剧
1980年的电视单本剧《女友》,1981年的电视单本 剧《新岸》,1982年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 1984年的电视连续剧《今夜有暴风雪》,1985年的电 视单本剧《雾失楼台》,1985年的电视连续剧《寻找 回来的世界》,以及1986年的电视单本剧《大林莽》。
21
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
1、市场化、产业化表现突出 中国电视剧市场化之路
标志性作品: 《渴望》(1990年) 《编辑部的故事》(1991年) 《爱你没商量》《北京人在纽约》(1992年) 《武则天》(1993年)
电视剧制作体制的变化:国家制作--制作社会化
2
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
一、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制播状况 二、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种类 三、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创作回顾
3
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
一、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制播状况
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现为中央电视 台),建立于1958年5月1日。同年6月15日该台播出了我 园第一部直播电视刚《一口菜饼子》,这是中国电视剧 的发端。
《高山下的花环》(1983)《她们和战争》(1985) 《凯旋在子夜》 (1986) 等 。
17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五、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电视剧发展背景
1986年,为了加强管理,提高电视剧的创作质量,广播 电影电视部宣布建立发放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制度。 同年,国家有关部门设立了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 电视剧的“骏马奖”。这一年还设立了戏曲电视剧 的“长城奖”。
二、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种类
这些电视剧,从内容上看,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 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5
第二节: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
(1966—1976)
一、社会政治背景
6
第二节: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
二、状况
(1966—1976)
1967年5月10日,江青的《谈京剧革命》公开发
表。从6月开始,八个“革命样板戏”在北京舞台会 演一个多月,并从此占领了电视荧幕----轮番播出舞 台演出及其后拍摄的影片。
北京电视台仅仅在1967年用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 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
《蹉跎岁月》 《今夜有暴风雪》
15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2. 改革题材电视剧
《乔厂长上任记》(1980) 《女记者的画外音》(1983) 《新闻启示录》(1984). 《走同远方》(1984) 《新星》(1985)
16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1987年,第一届全国电视剧美学研讨会召开 。 1988年10月,中央电视台开始对该台播出的电视剧的规
格、长度作出“规范化”、 “标准化”的规定:连 续剧(3集及3集以上).单本剧(1集或2集)每集50分; 短剧30分钟,小品15分钟。
18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1、90年代初期(1990-1993) 2、90年代中期(1994-1996) 3、90年代后期(1997-1999)
20
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繁荣的10年。
这10年也是我国电视剧的发展繁荣期,这不仅表现 在电视剧数量的快速增长,电视剧制作单位的增加, 电视剧创作队伍的扩大;还表现为电视剧在产业化、 市场化方面发展成效显著,电视剧在内容、风格、 样式等方面呈现多元化,涌现出了众多具有轰动效 应的电视剧作品,从而使得我国电视剧在20世纪90 年代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1839集。其中包括《上海的早晨》《商界》《长城 向南延伸》《铁人》《有这样一个民警》《膏药章》 《平凡的世界》《汉正街》《十六岁的花季》等。
19
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
1、市场化、产业化表现突出 2、电视剧创作呈现多元化
二、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的发展背景
4. 1981年4月,第三次全国电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 对1980到1981播出的电视剧进行评选,这一全国性的 电视剧评奖活动从此坚持一年举办一次,1983年开始 正是命名为“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5. 1982年1月,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成立。
6. 1982年5月,广播电视部成立。
第四章:电视剧发展史
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第二节: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发展时期 第五节: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时期
1
关于电视的前史
1884年,德国年仅23岁的青年工程师保罗·尼普科夫取得了机 械电视扫描盘的发明专利。这一年因此成为世界电视发展史上 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
12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从电视剧题材类别来看,这几年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剧 主要有以下几类: 1. “伤痕电视剧” 2. 改革题材的电视剧 3. 塑造新时代英雄形象的电视剧 4. 反映农村新面貌的电视剧 5. 展现军警风貌的电视剧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 “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 的一律不播,
2. 1979年8月18日至8月27日,中央广播事业局为解决电
视节目的来源问题,召开了首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 号召全国有条件的电视台都大办电视剧,为庆祝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举办全国电视节目大联播做 好准备,并决定立即进口国外的电影电视片。
8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1976年5月中旬,北京 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 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举毛泽东思想红 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的“坏节目”的八条内容,这就 是: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3. 塑造新时期英雄形象的电视剧
《紧急起飞》(1983)《燕儿窝之夜》(1983)《冠军从这里起 飞》(1985)《长江第一漂》(1986)等。
4. 反映农村新面貌的电视剧
《吉庆有余》(1981)《她从画中走出来》(1983),《雪野》
(1986)《冤家》(1986)等 。 5. 展现军警风貌的电视剧
11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三、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电视事业在这一时期有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 1979年全国仅有电视机485万台,而到1985年初,全 国就已有电视机5千万台,是6年前的10倍。观众人数 也增加至两亿人。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仅 有19部,而到1986年,全国电视剧年产量就己达1500 部(集)左右。
90年代,我国电视剧的生产和流通是市场性与非市场性两种体 制并存。两种制作体制下都产生了具有广泛影响和较高收视率 的电视剧作品。
22
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
2、电视剧创作呈现多元化
社会文化背景
一方面 “主旋律”电视剧在继续努力维护国家意识 形态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大量涌现的通俗电视剧逐 渐获得了市场和群众的认可。
六、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电视剧制播状况
1987年的优秀电视剧有:《西游记》《红楼梦》《阎凤 英》《乌龙山缴匪记》《雪城》,单本剧《秋白之 死》《便衣警察》;
1988年的优秀的电视剧《末代皇帝》《篱笆·女人和狗》 《师魂》《家教》《那五》《袁崇焕》《家·春·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