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中微问题设计的两个维度 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建议分析

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建议分析

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建议分析探究运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课后学习质量,分析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设计与运用方法。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为了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文章在探讨微课教学的特点和必要*的基础上,对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组织培训,提升教师制作微课的技能;扎根课堂,探索微课应用模式;组织微课大赛,助力微课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课;课堂教学地理这一学科是一门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包括了多个领域的知识。

要想让学生扎实掌握其理论知识,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而“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对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给地理教师的教学带来启发。

一、微课教学的特点与必要*微课与传统课程相比具有方便、灵活、有针对*等特点。

微课可以是视频文件也可以是音频文件,它的灵活*有助于教师灵活教学。

同时,微课能够创建出一个体验式的教学环境,方便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除此之外,微课的针对*特点,有助于将教学的重难点在课堂上进行突出讲解。

以往的高中地理课堂大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单调,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将教学内容讲解透彻,学生也不容易理解。

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微课这种短小精悍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益处。

特别是近年来学生对网络学习兴趣浓厚,因此,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一)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有限对于大部分的一线教师来说,地理微课教学还仅停留在听说的层面,实践*作还不普遍,一方面是因为地理微课出现较晚,教师对于运用微课教学还没有很大的意识;另一方面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对于信息技术掌握还不到位,无法使用微课进行有效教学,使得微课教学并未真正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高中地理微能力点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微能力点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微能力点教学设计一、引言地理学是一门涉及人类、自然和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微能力点,使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针对高中地理微能力点的教学方案。

二、目标与要求1.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 掌握地理概念的基本定义和关系;- 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要求本教学方案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基本能力:- 熟练运用地图和地理工具,进行基本地理信息的获取与整理;- 分析和解读地理数据以及与之相关的图表、图像等信息;- 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和人文现象,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有效地分工合作,协作完成各种任务。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微能力点:- 理解地理概念的定义和关系;- 运用地图阅读技巧分析地理信息;- 掌握地理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方法;- 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和人文现象。

2.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讲授法:通过讲解地理概念和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地理概念的定义和关系;- 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到实地考察,提供亲身体验和观察真实地理现象的机会;-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种任务;-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地理现象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引入- 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引入地理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授地理概念- 列举一系列地理概念,并解释其定义和关系,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

3.实地考察- 带领学生到实地考察地理现象,如湖泊、山脉等,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

4.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地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编写小组报告。

5.案例分析- 使用一些地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的新维度

高中地理教学的新维度

高中地理教学的新维度地理作为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承担地理学科知识教育任务的同时,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所以它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把握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在逻辑结构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内在逻辑结构需要教师从微观上系统把握。

从理论的重要性来分析,只有理清教材内在逻辑结构脉络,理解了教材编写者的思想和意图,教学中方能做到前后照应,避免各课各单元相互割裂。

从实践的重要性来看,地理科学的实证性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社会现实。

新教材体系中既有最新科技成果介绍,又有大量与人类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事例和问题。

如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温室气体、酸雨、东南亚森林大火、信息高速公路、旅游景观与欣赏等。

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日常知识积累,通过各种媒体有意识地积累相关信息,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认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二、从知识点的学科关联性上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常常面临着这样的困惑:一是与当今生产、生活的联系还不够紧密,缺乏学生的社会实践空间;二是地理科学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体现得还不够,导致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存在不足。

因此,以知识的学科关联属性为突破口,将高中地理教学的基础理论融人社会实践中去认识、解读、评价,从而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是注重边缘知识和交叉知识的补充,突出综合性和创新性。

如在讲授地理在宇宙中的相关知识点时,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问题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讲解是比较轻松的,地球公转线速度的年变化与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密切相关的,在讲授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时,生物与地理环境、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等均与生物学知识密切相关等。

教学实践表明,相关学科知识的融通,不但有利于知识迁移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克服了偏科的现象。

学生在设计和撰写调查报告时,敢于并善于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创新能力。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一、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人类活动的科学,它涉及到自然、人文、社会等多个方面。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整体认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地理综合思维视角出发,探讨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整体认识。

这意味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的知识。

例如,在讲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自然地理特征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

这样,学生才能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意味着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去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套用公式或者死记硬背。

例如,在讲解中国的人口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结构等多个层次去分析问题,然后通过比较不同层次的数据,找出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意味着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勇于挑战权威观点,敢于创新。

例如,在讲解中国的经济发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新理念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这样,学生才能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步骤根据地理综合思维视角的要求,本文提出以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步骤:1.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问题式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一、引言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人类活动的科学,它涉及到自然、人文、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

在高中阶段,地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本文从地理综合思维视角出发,探讨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二、地理综合思维的概念与特点地理综合思维是指在地理学科中,通过对各种地理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整合和评价,形成系统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综合思维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地理综合思维强调对多种地理信息的整合,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理解和分析问题;(2)创新性:地理综合思维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3)实践性:地理综合思维关注地理问题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1. 问题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问题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综合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师应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和学习。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四、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时,可以设计一段模拟探险的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了解中国的地形、气候等特点。

2.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高中地理微课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微课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微课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中地理微课设计案例”为主题,通过对地理知识点的深入剖析,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同时,通过引入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地理问题的解决策略等。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原理,但还需要通过实际案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对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具有较高的接受度。

因此,本节课旨在针对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掌握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及应用方法;(2)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提高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3)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4)培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空间观念、地理思维、地理技能和地理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3)运用问题导向、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4)结合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地理学习的乐趣,提高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2)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地理发展战略,具备全球视野和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4)通过地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5)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与案例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与案例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与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以“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与案例”为主题,旨在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教学过程中将设计一系列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分析问题,并从中掌握地理概念、原理和方法。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特别是对地理学科有一定兴趣和基础的学生。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使他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地球的运动、气候的形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等;(2)学会运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具备一定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3)掌握地理学科研究方法,如野外考察、数据分析、文献查阅等,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提高地理学科相关词汇的掌握程度,提升地理学科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地理学科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态度,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3)通过地理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差异,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尊重多元文化的价值观;(4)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地理发展战略,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和国情观念;(5)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分析一、微课程设计制作一门高质量的地理微课程需要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得具备一定的美术和音频技术和设计技巧。

微课程的教学方式是通过简短的视频或PPT等工具,将点、线、面等知识点简洁地呈现。

制作微课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研究微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从各个知识细节角度切入,明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传达到学生的重点信息和知识攻克方案。

2.选择适合的工具选择适合的工具主要体现在工具的语音、视觉特性上。

一门优质的微课程,需要特别注重视觉、声音方面的设计,这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3.简洁生动微课程的长度必须控制在五分钟以下,不宜因补充和扩展寓意而过度放大,应关注满足学习目标,且简明扼要,讲解生动,尽可能避免晦涩难懂的学科术语和文字,更多的采用直观、生动的模拟实践展示方式。

4.结合实际应用语言要简介、明了、通俗易懂,案例讲解、生动图表、比较概括等可以便于学习者加深理解。

5.清晰地表达结论在微课程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清晰地表达结论、提醒注意事项以及做加减乘除等一系列操作过程。

学习者在观看微课程时可以仔细的记录这些要点,以便于之后的知识点整理与练习。

二、微课程的应用1.授课辅助高中地理存在的很多难点和重点知识点,通过微课程的形式呈现,可以让学生方便快速地掌握内容,解决学生在地理上存在的一些误区。

2.巩固复习老师能够根据知识点的难度制作大量的微课程视频,以便学生在家中能够不断地复习巩固学习,特别是在考试前可让学生反复观看微课程,巩固知识点。

3.学生管理微课程结合学生考勤系统的使用,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及时、高效的个性化指导和差异化课程设计。

4.自主拓展微课程具有大量的优质资源,可以满足学生自主拓展学习的需求,可以在学生看课程的同时探究知识背后的实际应用,增加创新思维和创意设计。

三、结语总之,微课程的应用在地理教学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前景。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

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地理综合思维吧。

地理综合思维,就是把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系统化、整体化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这个大家庭的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地理综合思维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我的看法。

我们要明确地理综合思维的基本原则。

这个原则很简单,就是“因地制宜”。

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真正掌握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地理综合思维在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我们要把地理知识进行分类。

比如,我们可以把地理知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类。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两大类知识的特点,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式教学任务。

在设计问题式教学任务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 问题要具有针对性。

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 问题要具有实践性。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生活智慧。

4. 问题要具有趣味性。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好了,关于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我就给大家讲这么多啦。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高中地理微专题教学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高中地理微专题教学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高中地理微专题教学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作者:范晓伟吉莉蓉来源:《天津教育·上》2023年第12期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将知识进行归纳、关联、提升的微专题教学受到越来越多高三地理教师的青睐。

微专题教学是指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易错点、高频考点、热点问题等整合起来,精选案例,采取“小切口,深挖掘”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分析与拓展,建构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并进行迁移应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以达成教学目标。

SWOT 分析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里提出的一种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态势的分析法。

该分析方法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和外部作用的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进行分析,得出具有决策性的结论。

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对微专题教学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一、高中地理微专题教学的SWOT分析(一)内部优势(S)1.促进综合思维核心素养的培养。

地理学科凝练了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微专题教学往往从一个尺度很小的核心内容出发,根据逻辑关联对高中三年所学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和拓展,构建思维导图。

该过程思维程度深、关联性强、覆盖面广,需要学生根据微专题内容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做到“有的放矢”。

微专题教学有效促进了四大核心素养尤其是综合思维核心素养的培养。

2.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微专题教学是在高中地理二轮复习时,利用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核心内容,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既脱离于教材内容,又通过逻辑关联在一起,组成新的知识体系。

在思维导图构思和绘制中,学生充分合作讨论,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彻底改变了以教师的教为主的学习方式,促进了教、学、考的有机衔接。

(二)内部劣势(W)1.微专题教学实施有难度。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分析一、微课程的制作微课程的制作是指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制作软件、录屏软件等工具,将教学内容进行简化、精炼、梳理,形成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或课件。

制作微课程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教学内容的梳理: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2. 制作教学素材:根据教学内容,搜集和制作相应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图表、视频等。

4. 制作教学录屏或课件:根据教学脚本,使用录屏软件或多媒体制作软件,录制教学讲解视频或制作教学课件。

5. 教学视频或课件的编辑和修整:对录制好的教学视频或制作好的教学课件进行编辑和修整,确保内容简洁明了,画面清晰流畅。

6. 教学资源的上传和共享:将制作好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相关的教育平台或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与学生进行共享和传播。

微课程的应用包括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和作业辅导等多个方面。

1.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需要,选择相应的微课程进行学习。

微课程的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程视频、学习课件、参与互动讨论等方式,巩固和拓展自己的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课堂教学:微课程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用于引入新课、讲解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教师可以将适合课堂教学的微课程整合到课件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和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和效果。

3. 作业辅导:微课程可以作为作业辅导的重要资源,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微课程视频、查阅微课程课件等方式,获得对作业内容的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三、微课程的优势与不足1. 高效性:微课程短小精悍,教学内容简明扼要,使得学生能够快速获取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2. 互动性:微课程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或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沟通,提高学习参与度和互动性。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一、引言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人类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高中阶段,地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从地理综合思维的角度出发,探讨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二、地理综合思维的内涵与特点1.1 地理综合思维的内涵地理综合思维是指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整合、运用多种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现象和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和分析,形成独立、创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1)空间观念:能够理解地球表面的空间结构,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时间观念:能够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的时间演变过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3)综合性思维: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相互融合,解决复杂问题;(4)实践性思维:能够关注地理问题的现实意义,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1.2 地理综合思维的特点(1)跨学科性:地理综合思维涉及地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学科整合能力。

(2)系统性:地理综合思维强调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全面、系统的分析,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创新性:地理综合思维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敢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三、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2.1 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注重实践: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3)强调合作: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2 方法(1)问题导向:教师应以地理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综合思维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分析某个地区的环境问题,让学生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案例教学:教师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综合思维进行分析和讨论。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

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一、引言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1. 地理综合思维的内涵地理综合思维是指在地理学科中,通过对各种地理现象、地理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综合思维的核心是整合、创新和应用。

整合是指在处理地理问题时,将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有机结合;创新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新的思路和方法;应用是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2.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的内涵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三、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首先要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地理故事、展示生动的地理图片、播放精彩的地理视频等方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问题式教学奠定基础。

2. 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在地理综合思维视角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的关键是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当的问题类型,如概念性问题、操作性问题、评价性问题等。

教师还要关注问题的难易程度,既要保证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最新-高中地理微课程理念分析 精品

最新-高中地理微课程理念分析 精品

高中地理微课程理念分析一、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开展微课程教学的价值微课教学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和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教学价值,具体表现为首先,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程就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微课程教学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地理运算充满兴趣,创新式的教学手段能够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

其次,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培养他们良好地理学习素养。

将微课程应用到高中学校地理教学中,可以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加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一方面,将地理教材知识演变成动画内容,使地理推演更加直观、立体的展现在课堂上。

最后,微课程教学还可以将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进行罗列,帮助学生梳理地理学习层次,既能明确课堂教材的教学重点,又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更好的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地理学习能力。

二、应用微课程理念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21利用微课程演示复杂的地理知识。

微课程作为一种课堂辅助性的教学方式,在形式上多种多样,内容上丰富多彩,教师在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地理空间模拟等知识融入到微课程视频教学中,利用微课程进行视频演示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

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并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当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比如说,在讲解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的时候,由于地表形态形成具有缓慢性,可以通过微视频课程进行浓缩与快放,展示不同地表形态的地理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相关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地表形态方面的微课程视频设计时,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的状况,选取典型的地形案例进行视频制作,力求所设计的微课视频实用简单,明确视频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目标。

最新-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模式分析 精品

最新-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模式分析 精品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模式分析问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重视学生能力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改善地理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实现地理课程三维教学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对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创设原则与创设策略进行分析探讨,期望在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方面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原则;策略一、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创设原则问题式教学模式是指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并促使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创设问题式教学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问题式教学模式在创设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出问题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在该模式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而学生则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问题的自主解决者,确保地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创设必须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等层面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合理安排教学组织结构。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

3.创设真实情境的原则。

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必须遵循真实性、生活性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将知识融于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深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已学知识的迁移运用。

二、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创设策略1.课前导入环节提出问题。

在地理教学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案。

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创设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够通过问题带领学生主动学习新内容,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体会到探索未知领域的快乐。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分析微课程是一种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碎片化的形式,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教学目标、编写课程内容、制作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源、评估和修订课程内容。

在制作高中地理微课程时,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确定需要教授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制作教学资源。

编写课程内容是制作微课程的关键环节。

教师需要将教材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小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编写课程内容时应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结构的清晰有序,并配以适当的图片、图表和动画等辅助教学资源。

然后,制作教学视频是高中地理微课程的核心部分。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制作软件和设备,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要注重讲解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图像要清晰鲜明。

教学视频中应包含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对制作的微课程进行评估和修订。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来了解微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订和改进。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才能使微课程的制作和应用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具有许多优点。

微课程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微课程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教学视频、配套课件和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微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视频和案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动力。

微课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节约了时间和空间资源。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和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分析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与应用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

微课程以其短时间、高效性和灵活性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制作微课程需要从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几个方面入手。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选取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以及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案例和实例。

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

还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制作精美的教学PPT、视频等教学资源,使微课程更具吸引力和可操作性。

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微课程的时间短、信息密度大,适合在课堂上作为预习、复习和巩固知识点的工具使用。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微课程视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微课程还可以在课后作为家庭作业和线上答疑的辅助方式使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和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教师对微课程的制作技术和方法不熟悉,需要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

微课程的制作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缺乏经验和资源的教师可能会面临困难。

微课程的应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否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微课程制作和应用能力。

学校可以引入专业的制作团队或利用外部资源进行微课程的制作,减轻教师的负担。

学校还可以建立教师交流平台,教师之间共享微课程的制作经验和资源,帮助彼此提高。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和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可以制作出质量高、内容丰富的微课程。

高二地理维度知识点

高二地理维度知识点

高二地理维度知识点高二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阶段,不仅涵盖了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还拓展了许多新的领域和深度。

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繁多,其中维度知识点是理解地理现象和进行地理分析的基础。

本文将从地球的形状与运动、经纬度系统、地理坐标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了解地球的形状与运动是掌握维度知识点的前提。

地球并非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这种形状被称为地球椭球体。

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地轴旋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这一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的地理现象。

公转则是地球按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动,周期为一年,它引起了季节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接下来,经纬度系统是维度知识点的核心。

地球表面被划分为360条经线和无数条纬线。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用于指示南北方向,每条经线都标注有一个度数,称为经度。

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西经的度数各有180度。

纬线是环绕地球一周并与地轴平行的圆圈,用于指示东西方向,每条纬线也都有一个度数,称为纬度。

纬度的起点是赤道,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纬度的度数各有90度。

赤道是纬度最大的地点,随着纬度的增加,纬线长度逐渐减小,到两极点时缩为一点。

地理坐标的应用是维度知识点的实践部分。

地理坐标系统通过经纬度的组合,为地球表面的每一个位置提供了一个唯一的坐标点。

这一系统在军事、航海、航空、通信、气象观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军事领域,准确的地理坐标能够指导导弹和炮弹的精确打击;在航海和航空领域,地理坐标帮助船只和飞机确定位置和规划航线;在通信领域,地理坐标用于卫星信号的覆盖和定位服务;在气象观测中,地理坐标有助于气象站收集和分享数据,进行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

除了上述内容,高二地理维度知识点还包括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理现象,如时差、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等。

此外,地理坐标的计算和转换、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和应用等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分析一、微课程制作的优势制作微课程可以具有以下优势:(一)简洁高效,内容精准一般情况下,微课程的视频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之内,因此制作者需要精心设计卡点,用最短的时间讲清楚某一个知识点,避免一板一眼般的讲解。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专注力更加集中,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节省了学习时间,增强了学习效率。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微课程的制作形式有很多,例如教师授课、PPT制作、录制现场课堂等等,在选择形式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确定。

同时,微课程制作的内容类型也很丰富,除了常规的讲解式课程外,还可以结合实验、案例、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更立体地、全方位地学习知识。

(三)互动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利用微信、QQ等社交应用工具,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答疑解惑,进行改进和调整。

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互动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增加学习的友好性。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四)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利用微课程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可以在课堂之外再次复习,保持对学习内容的持续关注,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安排学习计划,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地理课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常识,同时也需要学生掌握地理信息,通过微课程的应用可以发挥以下作用:(一)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二)加深学生的记忆通过微课程制作,实现了知识点的重点表现,形成了语言、图像和声音等维度的三维教学,对学生的记忆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并且可以多次观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微课程制作应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现象,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分析现象,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拓宽学生的学习方式当前的学生更加喜欢网络工具,通过微课程的应用,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同时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程,也可以更加方便、快速地学习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中微问题设计的两个维度
摘要微探究教学是选择小而精准的微问题进行可控性探究,以达成课堂教学效能的最大化或最优化。

微问题设计是落实微探究理念的核心。

本文主要从微问题价值评估和提高主体参与性两个维度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微问题,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提高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探究教学;微问题设计一、微探究教学是探究教学理念落地的务实选择探究古已有之,苏轼《寄周安孺茶》诗高人固多暇,探究亦颇熟。

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标准,甚至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就是探究。

[1]新课改一度力荐探究学习。

[2]严格意义上的探究学习虽然具有很高的教育教学价值,特别是对人的科研能力具有极强的培养与训练价值,但却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费时多而难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使用。

微探究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选择1-2个小切口、精提炼、高质量的探究任务展开学习活动以达成课堂教学效能的最大化或最优化。

我们把小切口、精提炼、高质量的探究任务称作微问题,包括课前预设的微问题和课堂生成的微问题。

进而,在理解学生基础、需要、动机的前提下,结合课标要求、技术手段、教师特长,对微问题探究活动进行有目的地规划,使得微问题的形式、内容和学习活动变得可操作、易实现、高效率,这就是微问题设计。

与探究教学相比,微探究教学有诸多的更新或创新之处,试比较如下见表1。

微问题设计是落实微探究理念的核心。

微问题设计涉及的内容广博,本文主要从微问题价值评估和提高主体参与性两个维度加以探讨。

二、如何进行微问题的选择价值是探究的源头,微问题的价值决定了微探究的方向、深度、广度,影响课堂的效度、学习的达成度,考察微问题的价值就是要保证微问题的质量,屏蔽掉没有价值或者价值不高的问题,所以选择有价值的微问题是展开微探究的前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主体参与的课堂就不可能形成生动活泼、有滋有味
的课堂,也就没有了理性探究与生成、感性发散与升华。

西方有一句名言,,告诉我,然后我又忘记了;让我看,于是我记住了;我参与,最终我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微问题的价值评估主要看四个方面。

一看是否是学习重难点等关键所在。

重点问题仔细梳理,难点问题要创新突破。

实际上,受众对于不易理解的问题并不是完全不懂,多数是对其中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概念不明白。

抓住这个关键环节或概念,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节点解决了,则整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2009年带学生参加大市的研究性学习竞赛,有现场展示和答辩环节,课题是大卖场区位分析——以龙江金润发超市为例。

学生研究发现的众多区位因素中包括一公里范围内人口密度、人口消费水平。

三个评委对该研究性学习成果给予了高度赞扬,但他们都没有地理学科背景,对学生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点不确定性的质疑,学生们一时语塞。

当时笔者判断,评委们是对地理学中区位这个概念不理解,他们以为区位就是地理位置,怎么能扯到人口密度、消费水平呢?在短暂的休息时间,笔者和同学们讨论并确定了微问题地理学中如何理解‘区位’的设计方案。

同学们很好地向评委阐释了区位的内涵和外延,评委们疑窦立消,我们也顺利地拿到大赛的一等奖。

二看对课堂教学的建构价值。

有些问题对全课的教学框架有独特的价值,这样的微问题就必须探究。

比如,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方向,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域分异特点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首先要综合考虑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第一课时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

很显然,本节课以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这个微问题,以旧带新,引入新课,效果就非常好。

三看是否是思维发展中的关键节点。

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对话进行不下去的情况,这时候教师要善于发现影响学生逻辑推理顺利进行的阻断性问题是什么?是知识性缺漏、概念理解不深刻、还是思维速度没跟上?找准关键节点做微探究。

比如,高中地理中有很多地理概念,其中许多地理概念从字面看非常接近或因果关系紧密,或者内涵、外延相似,很容易混淆以致无法准确应用。

常见的有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晨昏线与日界线、印度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地质构造与地貌、地形与地势、城市的地域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农业部门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环境效益与生态效益、地物的辐射率与反射率。

[3]探究清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相同与不同,阻断性问题迎刃而解,关键节点就打通了,对话才可以顺畅地进行下去。

四看问题的挑战性。

选择的问题过于简单,如知识性问题、程序性问题、基础计算问题,这些问题用于探究学生会失去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中有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就是说问题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经过思考、实践、讨论、头脑风暴式的活动能够解决或部分解决的问题。

有些教师微问题设计常徘徊于浅层状态,只满足于让学生容易认知的表层意,这样的课虽然偶尔也可能会上得热热闹闹,甚至给人以精彩的错觉,但实际上对教学缺乏应有的深度。

当然,微探究教学也要深而有度。

比如人教版必修1垂直方向上总是下面的气压值大,对学生而言,理解这句话的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图1垂直方向空气柱示意图根据大气压强公式=ρ,由图可知=ρ•+=ρ•因为ρ>ρ,+>所以,>,即垂直方向上,下面的压强大。

有些班级,尤其是文科班女生多,侧重于形象思维,还可以通过举例。

1你潜水时下潜1米和下潜5米,哪种情况下承受的压力更大?下潜100米会怎样?2做看过叠罗汉的游戏吗?上面的人承压大还是下面的人承压大?通过这组问题可以很直观地解决垂直方向的压力比较问题。

微问题还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点、知识聚合点等角度进行选择。

三、如何进行微问题的设计微问题设计之初要考虑学生主体参与的可能性、技术处理上让主体可以参与、实践中加以调控让主体切实参与。

课堂教学不能变成卡拉式的自说自唱,不能一路设问下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在参与中思考、探索、争鸣、合作。

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微问题设计要渐进式展开解答距是心理学名词,是1982年10月华东师范大学潘洁等教授在《心理科学通讯》上发表的《试论创造性思维理论中的几个问题》中提出来的概念。

为了解决数学问题分类,潘洁教授提出我们试以从问题的刺激情境到解决的过程称之为‘解答距’,并且提出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把问题分成了四类微解答距、短解答距、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

[4]最初解答距应用于数学、物理等学科,收到了不错的课堂效果,成为教师手中设计问题的一把利器。

最近发展区理论为解答距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此外,维果斯基还提出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

它能激发和引导处于最近发展区中成熟阶段的一系列功能。

[5]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要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并且要有所超前,以此来引导教学。

教学走在学生的前面,既会不断完善学生的智力、情感、认知结构,也会不断地改变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教育才真正具备意义,真正是有效的。

提问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智能,设计提问当然以后两种类型多一点为好,但也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大搞高难度的题目,使之望题兴叹,视为畏途。

[6]那么,如何合理调配四种级别的问题呢?以下两种设计可供借鉴。

1台阶型提问像攀登阶梯一样,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个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

例如学习气旋和反气旋时,设计以下问题。

2搭桥型提问当学生被难题卡壳时,教师应及时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设桥梁,使学生顺利到达目的地。

如在学习中国的海洋资源时,教师出示题目双选在伏季休渔期间,浙江舟山群岛的渔民能够从事的渔业生产活动有远洋捕捞海产品营销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学生对于选择答案会没有把握,即使选出也讲不出原因,只是凭感觉。

这时,教师要考虑提示渔业是第几产业?,学生回答第一产业农业。

继而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从产业分类的角度分析,海产品营销是商业第三产业,海产品加工是工业第二产业。

至此,一个难以回答清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还学会了分类的思想。

为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常常在新旧知识的交汇点上发问,这类提问卡壳之后,教师不应越俎代疱,自我解困,而应适度地提示思考的范围、对象,或提供旧知识,引起学生联想,打开贮存知识的宝库,让他们迅捷地以旧推新,顺利地完成回答。

2微问题设计中引入生活化元素。

中学教育依然是以打牢学科知识的基础为主,过于抽象、高深的内容多数学生不易理解,也不会有多大兴趣,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鲜活元素,与时俱进的案例,不仅让课堂活泼也会让学生灵动起来。

比如在学习城市化这一章,其中有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现象。

结合南京和我校所在的河西片区设计问题。

⑴南京有中高级住宅区吗?在哪里?⑵河西能否成为南京的中高级住宅区?为什么?⑶河西是否会出现高级住宅区?如果有,在哪里?为什么?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⑷城市是否一定会出现中高级住宅区?为什么?⑸北京、上海、南京中高级住宅区位置分布有何差异?为什么?房子、房价、投资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高中生也不可避免的会参与其中,运用所学知识原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有助于其成人化进程,也能提高其在家庭中朋友圈中的话语权,学生参与热情会更高,从而形成学地理、用地理、更爱地理的良性循环。

3微问题设计要重视内在逻辑高中地理要讲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综合地理都要讲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