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设疑方法

合集下载

问题教学理论及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理论及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理论及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自:《中基网》60年代中期,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了问题教学理论。

这一理论是前苏联发展性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胜任时代的要求,人们在思考、研究、探索、实践的同时,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认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教学理论正在逐步成为“教师的益友”。

本文简介这一理论,并着重探讨这一理论在物理教学中应用。

1问题教学理论概述马赫穆托夫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

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的系统的独立探索活动是与其掌握现在的科学结论配合进行的,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基础上的。

在问题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结论,还要掌握这些结论获得的途径和过程,其目的在于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发展创造能力。

马列主义认识论是问题教学的主要方法论基础。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而马赫穆托夫用控制论、信息论描述了问题教学的过程。

根据问题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应是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

这一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产生问题情境;分析问题情境并提出了问题教学的一般模式,其操作程序包括三个阶段:(1)现实化。

即把学生以前的知识和操作方式现实化。

这不仅是指把以前的知识复现出来,而且包括在新情境中运用它们,这一环节还有激起学生认识积极性的作用。

(2)形成新的概念和新的操作方式。

这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3)运用----形成技能和技巧。

主要是通过运用新知识解题,进一步巩固、检验所学的新知识。

根据马氏的问题教学模式,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发行形成了多种问题教学模式的变式,其中下图即为适合理科教学的问题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图:2问题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中学物理知识中有相当大的部分可以不用现成形式传授给学生,而由学生在问题情境下,在独立的认识活动中去获得。

初中物理教学如何设疑提问激发学生思维

初中物理教学如何设疑提问激发学生思维

初中物理教学如何设疑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情景等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等的掌握情况;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节教学进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构建和谐课堂,促进教学相长。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问题,力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平台,引导他们一步步走进探究知识的殿堂。

然而,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些肤浅、平庸的提问,零敲碎打、毫无联系的提问,单调、陈旧、八股式的提问,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些随心所欲、突然袭击、以问代罚式的提问,不仅不能起到提问的作用,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使师生关系形成僵局,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既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手段,又是一门教学艺术。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和谐,课堂提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问。

一、创设物理情境,层层深入式提问,导入新课。

这是一种常用的提问方式,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要提问与本课有联系的旧知识为传授新知识铺平道路。

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在知识联系的“挂钩点”设计好问题,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战胜一个个困难。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

)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阻或电压。

)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

)我们学过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

高中物理课堂常用导入方法

高中物理课堂常用导入方法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常用导入方法课堂导入是整节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节成功的物理课往往都是从精彩的课堂导入开始,一个好的导入马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下面谈谈常用的物理导入方法:(一)激情问题设疑法问题设疑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有激情的疑问或矛盾,引起学生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

引入新课时可故意设置疑障或者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

若能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引入新课,学生的思维一般能较快地活跃起来。

(二)激情实验法实验导入是指通过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或利用电教手段,如计算机,投影仪等来巧妙地导入新课。

一位数学家说过:“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的见摸的着。

”实验导入新课直观生动,效果非凡。

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使抽象空洞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这样导入印象深刻,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心理,且这种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等,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直观、实验、实例、计算、分步、小结等方法来导入新课。

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不能离开针对性、铺垫性和趣味性的原则,努力做到自然得体,水到渠成,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激情提问启示法提问启示法是一种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引发新课题的导入方法。

在讲授某些知识之前,提出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暂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加以启发,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悬念设计法悬念设疑导入是教师从侧面不断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疑难,创设学生的认知矛盾,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来导入新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得好:“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物理教学中的质疑

物理教学中的质疑

谈物理教学中的质疑【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中学物理担负的重要使命,就是使学生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作风和态度的熏陶.因而,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中学物理教学法,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独特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而质疑既是物理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一种必要的物理能力和科学态度。

【关键词】物理教学质疑自然科学【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2-023-01一、质疑的必要性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是:初中一年级已经开始掌握辩证逻辑思维;初中三年级处于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阶段,属于重要转折期;高中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已经发展到趋于占优势地位。

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促使他们的思维活动的依赖性迅速减弱,独立性和批判性快速提高,质疑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促进他们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从物理课堂来讲,质疑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物理学习兴趣;可以启发物理思维、发展智力;也可以反馈评价,调控物理教师的教学;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物理,如何思考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作为中学物理教师,不仅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教师自己更要认真地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质疑,不断完善。

二、质疑的环节1. 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养成经常质疑的习惯。

教师要经常对自己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质疑: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适当,能否唤起学生的多种需要,并促使学生激发相应的动机;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选择的设疑时机是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等等。

高中物理“情境—设疑—联想”三步教学法初探

高中物理“情境—设疑—联想”三步教学法初探

高中物理情境设疑联想三步教学法初探郑祖旺(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实验中学,天津!300280)[摘!要]!高中物理情境设疑联想三步教学法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物理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手段、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结合教学内容设疑和联想,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极致目标。

三步教学法的实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将物理和物理学习内化为涵养才智、丰富情感、提升生命本质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物理;三步教学法;初探[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277-(2010)05-0032-02!!!一、情境的创设(情境)(一)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理论将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称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其中创设情境是入门教育(即兴趣教育)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让学习者在接近实景或通过各种手段创设的接近实景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即强调利用生动、具体、直观的形象,唤起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从而更有效地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二)情境创设原则和要求情境创设的原则是紧扣物理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普适性和直观性。

即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开展情境创设,对某个概念或知识点创设的情境能够在不同条件下适用,创设的情境便于学生接受。

具体满足以下要求:1.课堂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以完成教学目标为核心。

教师从教材的情境中,从教学辅助资料提供的素材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有兴趣探索的问题,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这是教学情境预设与创设的根本要求。

2.课堂所设计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特点。

浅谈初中物理设疑教学法

浅谈初中物理设疑教学法
教 育教 学方 法
Cn Eu tnn v i e l ha 0 aO —o tn r i c I I ao H a n — d
浅谈 初 中物理设疑教 学法
陈 海 滨 ( 山东 省昌 邑市奎聚 中学 山东 昌邑 2 1 0 ) 6 0 3
摘 要 : 理教 学注重设 疑 , 解疑 技 巧 , 发 学生 学 习兴趣 , 会 学生 学习技巧 , 高学 习效率 。 物 诱 教 提 关 键词 : 设疑 中图分类号 : 3 . G 3 1 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3 9 9 ( 0 9 0 () 0 8 -0 1 7 - 7 5 2 0 ) S c一 0 3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般 用 在 学 生 思 考 问 题 或 演 练 习题 遇 到困难时 , 学生 解决问题搭梯子 。 为 7 求异 设 疑 如 简 单 机 械 中 的 公 式 包 括 杠 杆 , 滑 许 多 物 理 问 题 , 某 一 角 度 去 看 学 生 从 1 导 学设 疑 轮 、 轮 轴 、 斜 面 的机 械 公式 都 是 在 理 想 状 理 解 了 , 换 个 角 度 却 又 糊 涂 了 , 以 在 教 但 所 般 用 于 指 导 学 生 预 习 , 疑 问 式 导 态 下 ( 外 阻 力 为 0导 出的 , 讲机 械 效 率 学 中 应 根 据 教 学大 纲 的要 求 对 同一 问 题 从 如 额 ) 而 学 提 纲 就 属 于 这 一 类 。 每 节课 印发 导 学 提 的 有 关 概 念 时 则 要 考 虑 额 外 阻 力 。 为 了清 不 同 的 角 度 设 疑 , 仅 能 有 效 巩 固所 学 物 不 纲 , 据 教学 内容 , 根 由浅 入 深 提 出 一 系 列 的 陈 学 生 的 思 维 障 碍 , 以 理 想 状 态 下 推 出 可 理 知 识 , 可 以 培 养 学 生 全 面 分 析 问题 的 还 问题 或 物理 情境 , 引导 学 生 看 书 , 预 习有 的 机 械 公 式 为 基 础 设 疑 : 果 额 外 阻 力 不 思 想 方 法 。 使 如 序 并能 抓住 重 点 。 如讲 “ 杆 ” 一节 , 学 为 0 那 么 作 用 在机 械 上 的 动 力 的 大 小将 如 杠 导 , 如 讲 连 通 器 时 , 照 教 材 讲 了 在 连 通 按 提 纲 三 点 设 疑 。什 么是 杠 杆 ? 关 杠 杆 的 何 ? 用 在 机 械 上 的 动 力 功 和 机 械 克服 阻 器 内 只 有 一 种 流 体 , 止 时 各 容 器 中的 液 有 作 静 五 个 名 词 的 意 义 是 什 么 ( 点 、动 力 、 阻 力 的 阻 力 功 又 将 如 何 ? 而 为 讲 清 机 械 效 面 总 保 持 相 平 。 此 时 设 疑 : 果 装 的 不 是 支 从 如 力 、动 力 臂 、阻 力 臂 ) 给 出几 组 杠 杆 模 型 率 搭 了 桥 , 了路 。 ? 铺 种 液 体 液 面 还 相 平 吗 ? 生 拭 目以 待 , 学 由 诱 导 设 疑 有 时 也 用 在 布 置 作 业 之 后 , 教 师 作 了 演 示 实 验 , 生 共 同分 析 得 出 了 图 , 求 学 生 标 出 支 点 和 力 臂 。学 生 按 此 要 师 设 疑 顺 序 自学 , 但 抓 住 了 重 点难 点 , 且 在 较难 习 题 的 关 键 处 设 疑 , 排 除 学 生 在 结 论 。 不 而 以 调动了学生的逻辑思 维。 解 题 中的 钉 子 , 又不 包 办 代 替 , 是让 学 但 而 又 如 漂 浮 物 体 的 重 力 等 于 浮 力 。 如 果 生 在 释疑 中( 过 设 疑 所 搭之 桥 ) 得 解 答 。 问 漂 浮 物 体 所 受 重 力 和浮 力的 关 系 是 什 么 通 求 2 导 入 设疑 如 讲 完 滑 轮 组 布 置 这 样 一 道 题 : 滑 轮 组 了 学 生 回 答 自如 。但 如果 问轮 船 从 河 里 开 一 般用在每 节授 课 的开始 , 目的 是 通 承 担 动 滑 轮 和 货 物 的 总 重 力 的 绳 子 共 四 到 海 上 是 浮 起 来 一 些 还 是 沉 下去 一 些 ? 为 若 0 绳 什 么 ? 不 那 么容 易 回答 了 , 见求 异 设 疑 过 设 疑 、释 疑 激 发 学 生 兴 趣 , 自然 导 入 新 股 , 每 个 动滑 轮 的 重力 为 1 牛 顿 , 子 自 就 可 课 。方法 可 以用 教 师提 问法 、学 生 练 习法 、 由端 的 拉 力 是 8 O牛 顿 , 货 物 的重 力应 是 的 必 要 。 则 实验 法 等 。 设 疑 的 内 容 可 以是 基 本 概 念 的 多 少 ? 决 此 题 的 关 键 是 先 画 图 确 定 所 需 解 复 习 , 理 定 律 的 应 用 , 用 公式 解 题 等 。 动 滑 轮 的 最 少 个 数 。 可 在 此 处 设 疑 : 装 8 悬念设疑 定 运 此 设 疑 的 要 求 是抓 住 重 点 , 骤 简 捷 , 步 力求 吸 置 动 滑 轮 的 最 少 个 数 是 几 个 ? 为解 题 搭 了 般 是 用 在 一 节 课 的 结 束 时 , 于 需 对 梯子 。 引学 生 使 引 入新 课 自然 。 要 进 一 步 引伸 的 问题 , 师不 直 接 作 答 , 教 而 如讲 “ 体 的浮 沉 条 件 ”一 节 , 上 课 物 一 是 指 出 疑 问 让 学 生 课 后 充 分 思 考 求 得 解 教 师先 做 三 个 演 示 实 验 , 是 将 一 木 块 浸 5 导 谬 设疑 一 决 , 利于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 有 没 水 中 木块 漂 浮 ; 是 将 一 铁 块 浸 没 水 中 二 学 生 在 理 解 物 理 概 念 、运 用 公 式 时 出 学 习物 理 的过 程 , 知 识 循序 渐进 、 是 铁 块 沉 底 ; 是 将 一 块 石 腊 浸 没 水 和 酒 精 现 偏 差 , 时 从 正 面 讲 解 难 于奏 效 , 用 反 逐 步 积 累 的 过 程 。 针 对 这 一 特 点 , 教 学 三 有 采 在 收 混合 液( 事先 配好 P浮 = . 0 9× l 3 克 /米 诘 设疑 的 方 法 可 以 使 学 生 恍 然 大 悟 , 到 过 程 中 , 感 到 采 取 程 序 设 疑 教 学 法 有 效 0千 我 3 中石 腊 悬 浮 。 此 时 设 疑 “ 体 的 浮 沉 条 事 半 功 倍 的 效 果 。 ) 物 地 培 养 了学 生 的 好 奇 心 、 求知 欲 以 及 发 现 件 是 什 么 ? 一 下 子 把 三 种 物 理 情 境 活 生 ” 如 密 度 P是 物 质 的 固 有 特 性 之 一 , 所 问 题 、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培 养 创 新 型 人 在 生 摆 在 了学 生 面 前 , 发 了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以 对 于 同 一 物 质 p的 数 值 不 随 物 体 激 才 , 高 教学 质量 的 实 践 中 , 提 发挥 着 巨大 的 趣, 自然导 入 新 课 。 地面 上 质量 为 m 体 积为 V 的一 块砖 , 劈 作 用 。 成 体 积 相 等 的 两 半 , 么 对 于 其 中 的 半 块 那 3 递 进设 疑 . 砖 质 量 是 多 少 ? 积 是 多 少 ? 度 又 是 多 参考 文献 体 密 般 用 在 每 节 课 的 授 课 过 程 中 , 的 少 ? 动 形 象 地 使 问题 迎 刃而 解 。 目 生 【】 中学 物理 教 学 参 考 》 1 . 是 通 过 由浅 入 深 、由 简 到 繁 、 由 表及 里 的 [】 《 课 程 标 准 》 2 新 . 逐 步设疑使学生 掌握物理 概念的本 质 , 领 6 随机 设 疑 悟 研 究 物 理 问 题 的 方 法 。 设疑 要 注意 层次 在 教 学 中 , 了 扩 展 学 生 的 思 路 , 取 为 获 清 楚 , 照 顾 释 疑 推 理 的 逻 辑 性 和 由 易 到 举 一 反 三 、 触 类 旁 通 的 效 果 , 围 绕 教 学 要 要 难的递度 。 目标 随 机 设 疑 。 如 初 中物 理 “ 力 ”一 节 。 一 上 课 首 浮 如 在 讲 压 强时 , 本 有 一 道 习题 : 个 课 一 先 设 疑 : 力的 大 小 等 于 什 么 ? 过 实验 得 质 量为 6 千 克 的人 , 每 只 脚 接 触 地 面 的 浮 通 O 他 到 答 案 后 , 而 设 疑 : 力产 生 的 原 因是 什 面 积 是 1 0 米 2 这 个 人 站立 时对 于 地 面 进 浮 7 厘 , 么 ? 导 学 生 做 了 正 立 方体 浸 没 在 水 中时 的 压 强 是 多 少 ? 完 此 题 后 教 师 可 随 机 设 引 讲 上 、 下表 面 所 受 压 力 的 有 关 计 算 得 出 结 论 疑 : 个 人 走 路 时 对 地 面 的压 强是 多少 ? 这 又 后 , 三 次 设 疑 : 意 形 状 的 物 体 浸 没 在 水 如 在 求 手 对 图钉 帽 的 压 强 和 图 钉 尖 对 墙 的 第 任 中 受 到 的 浮 力 的 大 小 又 等 于 什 么 ? 此 设 压 强之 后 随 机 设 疑 , 钉 尖 对 墙 的 压 强是 如 图 多 从 疑 , 疑 不 但 讲 清 了浮 力 的两 种 计 算 方 法 , 手 对 图钉 帽 的 压 强 的 , 少倍 ? 而 强 化 了 释

初中物理教学中设疑、激趣的技巧

初中物理教学中设疑、激趣的技巧

初中物理教学中设疑、激趣的技巧作者:王风霞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2期兴趣、好奇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采取设疑、提问、创设问题情境等手段,能有效诱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

现就物理课堂教学中设疑、激趣的技巧问题谈点体会。

一、设疑激趣、变“教”为“导”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

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变“教”为“导”。

而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思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但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必需符合物理学本身的知识规律,设计的问题即要有一定广度又要有一定的难度。

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也只有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

教师的提问应符合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分层次进行。

(1)依据教纲、巧设疑点: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系统性,从各方面设疑。

如在知识点上“设疑”,以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在知识的联系处“设疑”,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在思路上“设疑”,以指明学习的思维方向;在应用知识时“设疑”,以强化已有知识。

例如对力的认识,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①力是怎样表现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为什么必须有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③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④力对物体的形态改变有什么影响?又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①电流可以产生磁场,磁场可否产生电流?并用实验演示。

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层次学习与讨论,层层深入地认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2)因材施教、分层提问:针对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差异,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出较基本、较浅显、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对中等生提出适当思考即可回答,通过对比即可判断出结果的问题;对优秀生可提出较困难、有深度的问题。

物理老师教学方法(最新完整版)

物理老师教学方法(最新完整版)

物理老师教学方法(最新完整版)物理老师教学方法物理老师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的难度来选择,以下是一些可能适用的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探究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并总结规律。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3.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物理现象和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印象。

4.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物理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和分享的方式,获得知识和技能。

5.归纳总结法: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物理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和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总之,物理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的难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农村物理教学方法农村物理教学方法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农村地区的优势和劣势,采取不同的策略。

农村地区拥有自然环境丰富、生活实践机会多的优势,同时也有信息闭塞、知识传播途径相对较少的劣势。

因此,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物理科学是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研究,农村地区有美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实践机会,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物理教学。

例如,利用自然风光、自然现象进行实验、观察、体验,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2.加强实践操作:农村地区的学生生活实践机会比较多,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制作、发明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体验物理知识的应用。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2012-08教育研究深度学习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有效学习,是当今教科研中的热点问题。

布卢姆认为认知领域分为六个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深入学习与传统学习有质的区别,传统学习是第一、二、三浅层次的认知行为,只停留在识记理解被动积累知识的过程,深度学习是第四、五、六层次,是积极主动的、充满激情、发展智力的高层次学习,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它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当今学生心浮气躁,进取心不强,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境设疑把学生引进深度学习的情境中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是把知识与经验结合解决新问题的学习,是一种行为动机驱使下的主动学习。

如摩擦起电一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作为触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动力。

上课时出示塑料花盆上有曲劲虬枝,但无绿叶红花的盆景,要求学生用薄纸剪成花和叶,但不能用胶水粘上去,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就会激发每个学生的热情,学生思维活跃,就会带着问题学完这节课。

当学生回到前面的问题时,90%的学生就会踊跃蹬台表演,解决问题。

学生用丝绸摩擦塑料花枝,而后拿绿叶红花放到适当的位置,一个盆景就做好了。

用躺在死海中看书休闲晒太阳等奇境异趣激发学生探究浮力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领进深度学习的起点。

二、在设计实验中,以完成探究驱使学生深度学习物理实验课中的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实验现象进行质疑,诱发探索。

如在学《电磁感应》一课时,在学生学习了奥斯特原理明确电能生磁的基础上,为让学生能逆向质疑提出“磁能生电吗”的问题,我设计出了渗透着具有创新思维的情境问题:电动车没电了,怎样用人力的方法充电?请大家设计一个较好的方案。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就会兴致盎然地对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

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电动自行车通电能转,无电时蹬车走能生电,给电瓶充电。

学生进入深度的学习中:电动车通电为电动机,蹬起来能发电为发电机,教师展示磁式电动机的结构为磁体和线圈组成,并用视频展现电动机工作时的内部情境图。

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

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

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

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下面是我对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

一、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他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

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

学生在回答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

教师光靠讲或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不够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

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

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四、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

高中物理教学中要重过程,关注学生

高中物理教学中要重过程,关注学生

物理教学中要重过程,关注学生《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关注学生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

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

1设疑,激发兴趣为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应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引起思索。

如“物体的浮与沉”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参与实验,激发兴趣:根据学校的条件将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使学生多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如在进行大气压强教学时,将课本中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的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住,倒置过来水不流出来的纸片改成用针扎许多小洞,重做上述实验水也不流出来,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激发他们探究原因的兴趣。

其次是利用生活中的现有条件,开辟第二课堂,将课本上的一些小实验及课外有趣的实验都搬进第二课堂里指导学生做,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如纸锅绕水、瓶吞鸡蛋、气球提杯、水火箭、细线割冰、能浮在水面的硬币等。

3巧用玩具,激发兴趣:许多玩具中都包含着有趣的物理知识。

精心挑选玩具,利用玩具带来的新奇有趣的现象,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步入奇妙的物理世界。

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教学中,静摩擦力的产生及其方向,是教学中的难点,在分析汽车启动时,轮胎和地面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时,教师直接讲授,学生总是觉得难以理解,印象不深。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物理课堂教学方法一、形象类比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省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

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

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理解物理概念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表述不具体,使学生难以理解。

如电动势的概念,必修本的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这种表述,没有说明电动势的实质----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

只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动势的大小。

当电源接入电路时,随着外电路电阻的变化,电动势的大小保持不变,课本中用了整整一个课时,通过实验来说明电源的电动势不变,而此实验要用稀硫酸去做,不但有一定的危险,而且实验效果难以保证。

自己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类比和说明。

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就象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俱,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都具有一种本领。

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做家俱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就象电源接入电路时,把电动势----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未接入电路的电源,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大小保持不变。

再加上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

又如在讲电场的概念时,为了得到某点电场的强弱,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某一点电场的强弱与检验电荷电量的大小无关。

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

在讲到此问题时,我问学生:“ 同学们,外边有没有风”大家急切地向外看,齐声回答:“有”。

我再问:“ 你们看到的是风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很快回答说:“不是,是树叶在摆动”。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探讨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探讨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探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质疑的常用方法,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通过对问题的发掘和探究,使学生在学、思、疑、问、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使质疑和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有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促使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和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

一、联系学生实际,提出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把握机会,联系实际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认识生活,促进学生的学、思、疑、问、悟相结合。

科学发明与创造无不是从质疑开始,瓦特因质疑”壶盖为什么会动”而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因质疑“苹果为什么会落下来”而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由此可见质疑是发明创造的起点。

例如:在学习气体压强时,教师做一些新奇的小实验,“杯水倒置”“吸盘悬挂重物”等,使学生产生悬念,引起疑问,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探索、掌握知识。

二、探求因果关系,引发质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经常呈现“为什么”,且要经常追问物理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这样定义?物理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其他方法吗?某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做物理习题做错时更要问一下为什么会做错?原因是什么?还有其他方法吗?例如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机油落在水面后为什么会出现五彩缤纷的斑纹?潜水艇为什么能在海中上浮、下潜?水坝的下部为什么总比上部做得宽些?火箭为什么能升空?三、展开逆向思维,诱发质疑逆向思维是与常规的思维程序相反的一种思考方式,它是通过相反的方向展开思维,提出问题的一种质疑方法。

通过层层设疑,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表层逐渐转入深层,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法拉第根据电产生磁的现象,逆向思考提出了质疑:磁能否产生电?并通过10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我们平时的物理教学活动中可以经常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质疑。

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合理性提问

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合理性提问

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合理性提问摘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合理性提问,将激发学生投身于物理活动之中。

这是由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文字作为答案,这种提问方式能引起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物理教学合理性提问思维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合理性提问,将激发学生投身于物理活动之中。

这是由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文字作为答案,这种提问方式能引起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进行教学合理性提问呢?建议如下:1、激疑性提问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

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

由于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从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疑问,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师就是要抓住学生对知识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

激起学生的好奇,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手段。

2、探究性提问这种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对于物理概念,不直接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应用概念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围绕重要的物理过程、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深究细追。

向学生发问、追究的问题要经过周密、科学的设计。

探究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

探究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

探究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静海县唐官屯镇大张屯中学路问成问题解决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任务,也是理科教学实践中长期面临的难题。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讨论了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一、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述方式问题情境是发生问题的客观情景或刺激模式。

当人们在活动中遇到某种不清楚、不了解的事情,在用过去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应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问题情境。

在分析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就会产生问题。

问题的产生意味着思维活动已带方向性,已能大致把已知的条件和未知的内容,把情境和任务分析解开。

二、问题情境对问题解决有重要影响问题情境中物体和事件的空间排列不同,能便利或妨碍问题的解决。

问题情境中包含的物体或事件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太少可能遗漏事实,太多则会产生干扰。

问题情境中各元素空间集合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

例如:题材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题目问题的梯度,文字表述隐藏的影响,顺解和逆解等都会影响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

三、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情景又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事件表明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行之有效的。

(一)选材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创建问题情境是物理探究中创设问题情境最基本的途径。

例如,在“惯性、惯性定律”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经常乘坐汽车或骑自行车,当突然刹车时,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向前倒。

)联想,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你们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会想象出应向后倒。

)类比:我们可以把运动的地球比做运动的汽车,地球上的人作为乘客去思考有关乘车问题。

又如,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寒冷的冬天,同学们在工作时,手往往冻的发疼,这时候会停下来搓搓手,搓手有什么效果呢?(学生:手会暖和。

)为什么搓搓手会暖和呢?接下来教师就会引导学生探究做功和改变物体内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 [“设疑讨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 [“设疑讨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设疑讨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即通过“设疑讨论”来实现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的变化,讨论是以发展学生探究性思维,以教材为核心内容,围绕设疑开展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预习,思考和讨论,学生对课文的知识点已基本掌握,但各个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还比较零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平铺直叙的课文中提炼出能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一系列疑问,使学生“于无疑问处生疑”,再通过启发、引导、思考、讨论,求得答案。

即通过“设疑讨论”来实现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的变化。

当学习经历了“无疑――有疑――无疑”的发展过程时,“设疑讨论”也就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学习就有了进步和提高。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设疑讨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包括预习、设疑、讨论、归纳四个环节。

现就如何运用这四个环节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预习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预习以阅读教材为主,看《自学指导》为辅,既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在课前进行。

两者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使用。

如果是课堂预习,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先用3至5分钟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觉围绕目标自学。

如果在课前预习,要求学生结合《自学指导》,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结论及其成立的条件,物理规律的表达式和物理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等等。

二、设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恰到好处的设疑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设疑的原则是:问题的提出要密切联系教材,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能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平,所提问题,学生经过思考,一般都能解答。

为此,教师要认真备课,既要掌握教材重点、难点及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还要充分了解掌握知识的水平,因材施教。

设计出具有启发性、探索性、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求得答案。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有哪些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

所以教师们教育学生学好物理是很有必要的。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1.观察法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眼看、耳闻、鼻嗅、舌尝、手摸,有目的地了解有关物理现象,然后通过思考,获得正确结论。

这种教学方法,叫观察教学法,简称观察法。

应该指出,这里所指的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而是广义的观察。

观察法的模式是:①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②明确观察的内容。

③观察和记录。

④分析观察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观察法的特点是:观察对象直观鲜明,能激发学习兴趣。

从观察获得的感性材料,需要经过思维加工,才能形成概念、规律。

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实验法实验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取得实验数据,通过验证和探索,获得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

从广义来说,除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包括课外科技活动、科技小制作等。

实验法的模式是:①提出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

②选择实验仪器,掌握仪器使用方法。

③设计实验方案,了解实验步骤。

④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法的特点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的感性材料丰富、深刻,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简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行解释、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

它是物理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当然,讲授与启发并非对立,讲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

只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点,突破关键,不要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这样的讲授法就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的模式是设疑→释疑→解疑,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学中的设疑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说物理课堂同其他课程一样,是在不断的设疑、释疑过程中进行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设疑,巧妙解疑,对于学好物理知识,培养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好处。

一、导学设疑
一般用于指导学生预习,如疑问式导学提纲就属于这一类。

每节课印发导学提纲,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或物理情境,引导学生看书,使预习有序并能抓住重点。

如讲“杠杆”一节,导学提纲三点设疑。

什么是杠杆?有关杠杆的五个名词的意义是什么(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给出几组杠杆模型图,要求学生标出支点和力臂。

像这样的导学提纲,不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更能组织学生按此设疑顺序自学,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中、合作中不但抓住了重难点,而且调动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导入设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般用在每节授课的开始,目的是通过设疑释疑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方法可以用教师提问
法、学生练习法、实验法等。

设疑的内容可以是基本概念的复习,定理定律的应用,运用公式解题等。

设疑的要求是抓住重点,步骤简捷,力求吸引学生,使引入新课自然。

物理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妙趣横生的故事和科学史实很多,由故事引入新课可以一开始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

例如在讲到简单运动时,有位教师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法国的飞行员驾驶一架战斗机在空中飞行时,发现在耳边有一只“昆虫”,他伸手一抓,竟然抓到了一颗子弹的故事。

讲简单磁现象,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导入新课;讲阿基米德定律可以引用阿基米德称皇冠的故事或曹冲称象的故事来
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思维,也是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和
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很受学生欢迎。

三、递进设疑
一般用在每节课的授课过程中,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逐步设疑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本质,领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设疑要注意层次清楚,要照顾释疑推理的逻辑性和由易到难的梯度。

如初中物理“浮力”一节。

一上课首先设疑: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通过实验得到答案后,进而设疑: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
学生做了正立方体浸没在水中时上、下表面所受压力的有关计算得出结论后,第三次设疑:任意形状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
大小又等于什么?如此设疑、释疑,不但讲清了浮力的两种计算方法,而且为下一节将阿基米德定律埋下了伏笔。

四、随机设疑
在教学中,为了扩展学生的思路,获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要围绕教学目标随机设疑。

如讲压强时,课本有一道习题,一个质量为60千克的人,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170平方厘米,这个人站立时对于地面的压强是多少?讲完此题后教师可随机设疑:这个
人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这种设疑只要掌握得当虽是举手之劳,却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随机设疑是课堂生成的表现,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求异设疑
许多物理问题从某一角度去看学生了解了,但换个角度却又糊涂了,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设疑,这样不仅能有效巩固所学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分
析问题的思想方法。

如飘浮物体的重力等于浮力。

如果问飘浮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自如。

但如果问轮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是浮起来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为什么?就没有那么容易回答了,可见求异设疑的必要。

六、类比设疑
一般在复习课中,对于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等相似易混淆之处归类设疑,不但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而且从共性中了解个性,增强了区分度。

如在复习提出如下问题:长度的测量、力的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上述三种测量和用天平测量质量在手段上的区别是什么?均属于此类设疑。

七、巩固设疑
每节课的巩固环节除了回顾当堂所讲的知识链外,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疑,通过释疑可以取得巩固知识的良好效果。

在巩固设疑中要体现这样三个要求:(1)重视对所学物理知识的梳理,让学生在解疑中形成物理知识树,促使学生理清新旧知识的衔接。

(2)强调探究性,要求设疑要有启发性,要体现对物理知识的深度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

(3)体现生活性,在设疑中要求围绕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使物理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设疑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解疑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