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合集下载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苏轼)原文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苏轼)原文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苏轼)原文《落日绣帘卷》作者: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①。

长记平堂上②,欹枕江南烟,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③,未解庄生天籁④,刚道有雌雄⑤。

一点浩然气⑥,千里快哉。

【注释】①作:建造。

湿青红:湿润的青漆、红漆颜色。

湿字承上新作,形容油漆新涂,鲜润清新。

②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③平山堂:公元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④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⑤醉翁:欧阳修别号。

⑥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⑦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⑧一叶:指小舟。

白头翁:指老船夫。

⑨堪笑三句: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

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

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

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

《齐物论》说,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

苏轼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风赋》快哉此风句。

但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

⑩一点两句:谓胸中有浩然之气,就会感受快哉此风。

《公孙丑上》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指的是一种主观精神修养。

(11)刚道:硬说的意思。

(12)浩然气:《孟子公孙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古人把这浩然之气看作是一种最高的正气和节操。

【写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

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

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

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

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

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的这篇散文和苏轼的这首词,可以当作互补互注的姐妹篇来读。

黄州快哉亭记

黄州快哉亭记
黄 州 快 哉 亭 记
苏 辙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长 记平山堂,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 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江山风物足以欣赏 古人流风足以怀想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
“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从,使……从。
披:敞开。当:迎接。盖有讽焉: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在里 头。讽,讽喻。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开启。阖,闭合。 动心骇目:犹言“惊心动魄”。这里动和骇是使动 用法。解释为:使……惊动,使……惊骇。几,小桌,茶几。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
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 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能够在几案 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
始:才
长江流出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阔大。从南边与沅水、湘水汇
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
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风云开阖(hé):风云变化。意思是风云有时出现,有时消失。开,
以张君为例,对前文的人生态度做出肯定,赞美张君。
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 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 呢?”宋,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译文及鉴赏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译文及鉴赏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译文及鉴赏《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是由苏轼所创作的,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宋代: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译文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

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

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

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

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

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

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快哉亭: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平山堂: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原文、赏析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原文、赏析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原文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

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

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

作者不仅欣赏江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苏轼【原词】:水调歌头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居于黄州(今湖北黄冈)。

①作:建造。

湿青红:湿润的青漆、红漆颜色。

湿字承上“新作”,形容油漆新涂,鲜润清新。

②平山堂:在江苏扬州市,欧阳修所建。

③兰台公子:指宋玉,他曾任兰台令,相传兰台故址在湖北钟祥县境内。

④天籁:万物发出的自然之声音,这里指风声。

⑤刚道:硬要说,偏说。

【翻译】落日时分,我卷起锦绣窗帘,快哉亭下,亭连水,水连空,(水天一色)。

我知道你是为了我才新建造的这座亭子,窗户上青红油漆都还没干呢。

我经常记起在平山堂上,倚靠着枕头躺着欣赏烟雨迷蒙中的江南,看见一只孤单的鸿雁越飞越远,直至隐没在遥远迷蒙之中。

(在这快哉亭上),我体会到了醉翁说的话:“山光水色若有若无,若隐若现”。

宽达一千顷的广阔江面,全都像镜子似的洁净澄澈,水面倒影着碧绿的山峰。

忽然波浪涌起,掀动激荡着一只小船上的白头老人。

可笑兰台公子,不理解庄生所说的天籁的美妙之处,硬说风分为雌雄。

只有胸中有了浩然正气,才能享受、领会到这长达千里的“快哉”之风。

【赏析】:此词上片前四句以实笔写景,目光由远及近,然后转入对平山堂的回忆,后五句写平山堂,实际是以虚笔写快哉亭,二者风光一致,对欧阳修的思念更使此亭见得亲切;过片五句再次转回到目前,江面由静谧安闲而忽然波澜汹涌,作者视角也由千顷碧水聚焦于掀舞于其中的渔翁,最后三句议论和两句抒情即由此生发出来,表现了作者超然于万物之上的潇洒胸襟,以及对心性修养的不懈追求,这是作者寻找的内在超越之路。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①,刚道②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庄生天籁:出自《庄子•齐物论》,谓自然界的声响。

②刚道:硬说。

12.下列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欧阳修在扬州建造了平山堂,苏轼曾为平山堂写词,“山色有无中”句就选自该词。

B.上阙写景,虚实结合;下阙写景议论,借驳宋玉表达“风无雌雄,不以谪为患”一旨。

C.“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一句借描写眼前美景,寄寓词人身受贬斥际遇的感慨。

D.词人在篇末写出只要有长风千里,令人痛快,内心便会充满浩然之气,坦荡洒脱。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词的一项是( )。

(2分)
A. 刚健遒劲
B. 慷慨激昂
C. 典雅庄重
D. 旷达豪迈
14.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阙的画线句。

(4分)
12.B(2分)
13. D (2分)
14.(4分)前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碧山映江,优美平静;(1分)后两句,狂风忽起,涛澜汹涌,白头翁驾一叶扁舟,在巨浪中掀舞。

(1分)前后动静斗转,动心骇目,(1分)凸显白头老翁搏击风浪的泰然气象,为后面阐发人生感悟做铺垫。

(1分)。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贬居黄州时,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上片前四句以实笔写景,目光由远及近,然后转入对平山堂的回忆,后五句写平山堂,实际是以虚笔写快哉亭,二者风光一致,对欧阳修的思念更使此亭见得亲切;过片五句再次转回到目前,江面由静谧安闲而忽然波澜汹涌,作者视角也由千顷碧水聚焦于掀舞于其中的渔翁,最后三句议论和两句抒情即由此生发出来,表现了作者超然于万物之上的潇洒胸襟,以及对心性修养的不懈追求。

全词熔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炉,表现作者身处逆境,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风格。

作品原文: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作品注释: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快哉亭:位于黄州江边,苏轼好友张怀民修建。

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⑵新作:新建。

⑶湿青红:指所涂的青油朱漆未干。

⑷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

⑸欹(qī)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⑹醉翁:欧阳修别号。

⑺“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宋] 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宋] 苏轼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

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

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宋] 苏轼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

余深然之。

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

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概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冤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

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苏轼《水调歌头》全诗翻译赏析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苏轼《水调歌头》全诗翻译赏析

精心整理“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翻译赏析【原文】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千顷旷阔的江水,都清澈明净如镜,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面上。

忽然一阵巨风,波涛汹涌,一个白发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起伏。

可笑的是那兰台公子宋玉,还没弄懂庄子所谓的天籁,偏说风有雄雌之分。

其实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气般的正气和节操,就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那般舒适快意。

【赏析一】作者在表现这些复杂曲折的心情时挥洒自如,从本是有损民族尊严的行为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本是可悲可叹的被动局面里,表现出诛灭敌人的必胜信心。

词人以议论入词,既痛快淋漓,又形象可感;立意高远,通篇洋溢着乐观主义的情怀和昂扬的感召力量。

在陈亮的词作中,此篇堪称为压卷之作。

【赏析二】本词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江南的秋景: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寥寥两句,就把江南秋日雨天和晴天的特色呈现于读者眼前。

以碧形容秋雨,这是词人的独创,色四面袭来,几乎溶尽了山影,山似眉峰皱,山峰与诗人的眉头一样都在愁苦中紧蹙。

人间俯仰陈迹用的是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典故,言光阴倏忽,人生短暂,俯仰人间已为陈迹,慨叹自身盛年易逝,事业无成,转眼之间年华老大,壮志即尽付东流。

不见当时杨柳以下三句亦是时光荏苒,世事推移,人寿难久之意。

英雄豪杰尚且随着时光的流驶而磨灭,何况我辈?最后词人发出天地一孤啸的长叹:茫茫天地之间,只有我一人如此长啸浩叹,而叹有何用,啸又何益?明天还是得迎着西风匹马踏上人生的征途,跋涉长驱!这又表现了诗人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一种虽九死而未悔的韧性和顽强毅力。

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水调歌头

(11)浩然气:最高的正气和人格节操。 《孟子· 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 气。” 此二句谓只 要胸有“浩然之气”, 就能享此“快哉风”,并无“大王”、 “庶人” 各享“雄风”、 “雌风”之别。
用典
思考一:
词人伫立在这快 哉亭上环顾,他看见 了什么,忆起了什么?
远观: 快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开 哉 阔 近看: 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壮 (实)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丽
【思索三】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
苏轼“堪笑兰台公子”,嘲笑 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理解庄 子天籁的?
风者,天籁也。苏轼认为庄子 所言的风是没有雌雄之分的,亦如 人无贵贱之分,人的不同,关键在 于人精神境界的不同。 只要这个人心中有至大至刚的 浩然气,那无论在什么境遇中都能 超然淡定,享受这千里快哉风。从 中可以看出词人豪迈的胸襟和洒脱 旷达的精神风貌
(1)长记:经常记起。 (2)欹枕:斜躺着。 (3)杳杳:遥远迷蒙的样子。 (4)没:消逝,隐没。 (5)认得:体会到。 (6)山色有无中:若隐若现、朦胧的山色水光。 欧阳修《朝中措》:“平山阑槛倚晴空,山 色有无中。” “山色”句本王维《汉江临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7)堪:可以,能够。 (8)兰台公子:指宋玉,他曾任兰台令。
1、写作手法: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动静结合 2、艺术特色:虚实结合 远近结合、 、
双关、以小见大、用典
3、主旨: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 是苏轼豪放词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 快哉亭周围壮丽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 身处逆境却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 博大的胸襟。
请你举古今中外 两个以上的事例 来谈谈你对“一 点浩然气,千里 快哉风”的理解, 不少于300字。

《水调歌头》读后感(通用10篇)

《水调歌头》读后感(通用10篇)

《水调歌头》读后感《水调歌头》读后感(通用10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调歌头》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读后感1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不知道大家对诗词的感觉是什么,但是想到我的感觉,莫名的感觉自己有点肤浅。

因为我是否喜爱一首诗词,首先会看着首诗词给我的第一印象。

这首《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是我在高中时做语文诗词题碰到的。

当我第一次读这首词,第一印象就是:哇!每一句都好优美。

当我读第二遍时,我便被这首词的描写所吸引。

这首词描写景色之美,在我的眼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的山水画卷:在一片落日余晖之中,苏轼卷起绣帘眺望,快哉亭下,水天相接,碧空如洗。

苏轼望着亭外的美景浮想联翩,回忆平堂山的江南烟雨,杳杳孤鸿。

再次眺望,水面千顷,十分明净。

如翠山峦的影子倒映其中。

忽然,江面波涛汹涌,有一位白头渔翁驾着小舟掀舞,出没于风涛之间。

虚实结合、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展现了一幅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

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苏轼在全词酣畅淋漓的表现出了旷达豪迈。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你个宋玉,着实可笑。

你不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硬要说什么风有雌雄。

之后又发出感叹:“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到此,我便被苏轼所表达出的精神所吸引。

他将自己具象化为一位白发老翁,奋力地搏击风涛。

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壮之语表达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在逆境之中,保持浩然之气,刚直坦然,你又何怕一阵小小风浪?《水调歌头》读后感2明月仿佛是人们寄托情意的对象,古往今来,曾有那么多的诗人对月吟咏自己的心思,有那么一位诗人,他乐观,他拥有扩大的胸襟,他就是苏轼。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如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1/ 1。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的意思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的意思

以下是“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的意思:1、《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译文: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

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

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

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

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

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

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长风。

2、《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原文:《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3、《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注释: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平山堂: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醉翁:欧阳修别号。

“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一叶:指小舟。

白头翁:指老船夫。

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

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

刚道:“硬说”的意思。

“一点”两句:谓胸中有“浩然之气”,就会感受“快哉此风”。

黄州快哉亭记唐春英

黄州快哉亭记唐春英

“三变”
浩淼水面,壮阔气势
思考探究
1.本文第一段是从什么事物写起的?其目的 何在?
答:由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目的在于交代 “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
2.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变化如何?
答:“奔放肆大”
眼界与心境 : 始宽
“其势益张”
渐宽
“波流浸灌”
全开
视角变化: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千里江流图。
练一练
1、对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c ) A、将何往而非病 病:忧愁,怨恨
B、穷耳目之胜以自适
C、将何适而非快 D、王披襟当之
胜:胜景,景观
适:安适 当:对着,迎着
适:动词,到,往
2.本文出现常见的虚词意义和用法:
至于赤壁之下 玉之言,盖有讽焉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到了 发语词,可译为“大概” 却、竟然 ……的原因
文化积累:了解文中涉及的“朔”、“望”、“既望”、 “晦”的含义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初一 望——十五 既望——十六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三十
3、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音、 字义方面的疑难。
正音:
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湘、沅

yuán miǎn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 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请找出本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段描写 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江流”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的句子 这两句不仅点出了造亭的目的和题 意,而且提示了作者一上来写江水 的用意,造此亭是为了观赏长江流 水的美景从而引起快感,从江水着 笔自然顺理成章。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阅读答案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③。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

张偓佺,字怀民,时亦谪居黄州。

②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

③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

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

1.下面对词作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君”两句是说快哉亭刚建好,油漆未干,一个“湿”字很传神。

B.“认得”两句巧妙借用欧阳修的诗句,来写诗人在亭中见到的景致。

C.“堪笑”三句批评宋玉竟不知道庄子著作里有关于“天籁”的说法。

D.“一点”两句暗用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典故,来抒写豪放之情。

2.上阕“长记平山堂上”一句是虚写,回忆在平山堂上看到的情景。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虚写的.一项是(3分)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两首词。

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参考答案1.(3分)C(“批评……”有误)2.(3分)C(“巴山夜雨涨秋池”属于实写)3.(6分)相同点:两词都表达了贬谪境遇中苏轼的豪迈旷达的情怀。

(2分)不同点:《念》词借古抒怀,借周瑜卓越不凡、青年功成来反衬自己壮怀难酬、老大未成的忧愤与失意。

《水》词借景抒情,借白头渔翁搏击风浪的壮伟之举,来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正气浩然的精神。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阅读答案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③。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

张偓佺,字怀民,时亦谪居黄州。

②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

③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

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

1.下面对词作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君”两句是说快哉亭刚建好,油漆未干,一个“湿”字很传神。

B.“认得”两句巧妙借用欧阳修的诗句,来写诗人在亭中见到的景致。

C.“堪笑”三句批评宋玉竟不知道庄子著作里有关于“天籁”的说法。

D.“一点”两句暗用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典故,来抒写豪放之情。

2.上阕“长记平山堂上”一句是虚写,回忆在平山堂上看到的情景。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虚写的一项是(3分)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两首词。

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参考答案1.(3分)C(“批评……”有误)2.(3分)C(“巴山夜雨涨秋池”属于实写)3.(6分)相同点:两词都表达了贬谪境遇中苏轼的豪迈旷达的情怀。

(2分)不同点:《念》词借古抒怀,借周瑜卓越不凡、青年功成来反衬自己壮怀难酬、老大未成的忧愤与失意。

《水》词借景抒情,借白头渔翁搏击风浪的壮伟之举,来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正气浩然的精神。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原文、赏析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原文、赏析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原文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

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

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

作者不仅欣赏江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一、【知识链接】
1.[宋词的风格流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 [作者简介]
苏轼(1036 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

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

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

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

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

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

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ān )州。

”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3.[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词——“苏辛” 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
书、画——“宋四家” 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fú)
4.[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

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

怀民字偓佺(又字梦得),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

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

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

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的这篇散文和苏轼的这首词,我们可以当作互补互注的姐妹篇来读。

二、【整体感知】
1、“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说明“君”与“我”之间关系怎样?“湿”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作者坐在快哉亭上赏景时,想到了什么?“长记”二字将作者的思绪拉到了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上阕中,作者先写眼前所见快哉亭的景色,然后写过去在平山堂所见的景色,由现实写到回忆,这叫做什么写法?并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5、“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在白头翁身上,寄寓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7、下阕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写出了江面的平静,而“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则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这叫做什么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8、“堪笑兰台公子”直至结束,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苏轼贬官黄州是他政治生涯中第一次遭受到的沉重打击,从《水调歌头》词中可以看出他面对政治祸难的态度。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并谈谈你对他的这种态度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