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匆匆》优秀教案设计(内含2课时)
《匆匆》(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教材分析:
《匆匆》是部编版六年级第下册的一篇课文, 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本文是精读课文。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 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喟然长叹。 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 的踪迹。道出了作者对日子飞逝无痕的无奈与惋 惜。语言既典雅又朴实,有一种音乐的美感和韵 味。
光阴实在难留, 祖国也向前飞走, 为了那幸福的明天, 全国的人民工作学习不落后, 小朋友!请你爱惜少年的时候。
五、作业设计: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 《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 去读。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你还看到时间是怎么流逝的了吗?写一写, 在课下进行交流。
(2)感悟修辞
通过品读,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妙处。如 排比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写出了时光匆匆;说过去的日子 “如轻烟”、 “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时间的流逝无声无息, 表达作者惜时、伤时的心态。
(1)指导朗读,入情入境
这一段是指导朗读的经典段落,要认真指导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 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 于亲”。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发挥教师示范读 的作用,帮助学生体会作者那浓的化不开的情 感。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 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 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 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 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 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 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 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 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 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匆匆》特级教案
第8课匆匆教学目标1. 会写“藏、蒸”等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流逝的匆匆,从而珍惜时间。
4. 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用修辞表达情感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研究课文是怎样通过一连串的发问来表达情感的。
突破方法(A案)1. 通过概括段落大意梳理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
2. 学生朗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讨论一连串的问句的使用效果。
(B案)1. 学生自主朗读,教师进行段落分析,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2.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善用修辞的方法,发现作者的写作奥秘。
难点仿照第4自然段表达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
突破方法(A案)采用“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的教学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B案)课外拓展,感知作者的写作密码,更好地了解写作需要真情实感。
教法与学法教法(A案)段落分析法、点拨法。
(B案)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A案)质疑法、发现法、合作探究法。
(B案)品词析句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A案)多媒体课件。
(B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A案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藏、蒸”等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研究课文是怎样通过一连串的发问来表达情感的。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1. 师: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一直在我们身边,可是我们却看不到,摸不着。
我们常常忘记它的存在,可它一旦逝去,我们就会追悔莫及。
有人说,浪费它就是浪费生命。
还有人把它比作海绵里的水,说只要愿意挤,总是会有的。
那么,它是什么呢?2. 学生回答,教师揭示谜底:时间。
3. 师:同学们,从古到今,我国许多文人都曾因为感慨时间的流逝而创作出经典的文学作品,例如《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我国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也因为时间的流逝发出了自己的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专写时间的散文《匆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会写“藏、挪”等6 个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 播放时钟的滴答声,引出课题。
- 学生交流对时间的感受。
2. 学习生字词
- 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学生交流回答。
4.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5. 体会情感
- 学生思考:作者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6. 课堂小结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学生复述时间匆匆流逝的语句。
7. 布置作业
- 抄写生字词。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匆匆》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阅读理解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第【1】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2.课文接下来是如何写出时间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1.指名学生读第3自然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出示课件10】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2.谁来说说,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用“……的时候,从……过去”引导学生来说。
引导学生概括:作者认为时间浪费在洗手、吃饭、沉默、睡觉、叹息等事情上了。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板书:跨过飞去溜去闪过)4.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5.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
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一句你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写法点拨:(1)这段话抓住了生活中最细微平常的事例来写,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动词灵活多变的运用,赋予时间以人的灵性,这样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就变得具体可感了。
6.自由练写例:写字的时候,时间从笔尖跳过;睡觉的时候,时间从梦中逃走;跑步的时候,时间从脚步声中悄然离去;看书的时候,时间从字里行间溜走。
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时间的珍惜,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时间的珍惜之情。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匆匆》。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资料(关于时间流逝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时间流逝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导入课文《匆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找出生字词,并跟读、记忆。
3. 合作探讨:①课文为什么用“匆匆”来形容时间?②作者是如何描述时间的流逝的?③作者对时间有什么感慨?(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感悟,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出示其他关于时间流逝的文学作品,如《匆匆那年》、《时间都去哪儿了》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总结。
七、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2-2023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匆匆》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本课主要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八百多个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文章有些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能仿照作者接连追问、巧用修辞等表达方法将自己的真情流露笔尖,完成项目任务。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情感积累、自学感悟和⾃主学习的能⾃,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但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而言,要理解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的浓郁情感,具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设置情境,师生共同读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法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教学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研读第1、4自然段,感悟接连追问抒胸臆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你发现了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结合课后第二题)预设:学生找到第1、4自然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内容分析《匆匆》一文是现在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写于1922年。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
通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虽然感伤却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1.人文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2.阅读训练要素:学习作者运用大量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2.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第1、2自然段。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一、回忆体验“匆匆”1.同学们,“匆匆”是什么意思呢?(急急忙忙的样子)2.体验“匆匆”:你们在生活中,有过追赶时间的体验吗?(学生交流)(展示人们赶火车、考试时同学们争分夺秒答题等图片)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是啊,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时光匆匆,日子一去不复返,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朱自清却把流动的时间定格在了文字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匆匆》。
4.搜集作者资料。
关于朱自清先生,相信同学们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同桌间交流交流你们所了解的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匆匆》优秀教案设计(内含2课时)
《匆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匆匆》是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近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
本课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
文章给人的感觉虽然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本课全文共五个自然段,首尾呼应。
写法上偏重于用诗性的语言借熟悉的景物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出来,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匆匆》作为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中的重点无疑是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并能表达出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生字词。
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作者用连续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用连续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连问句直接表达自己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作家介绍: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
他重病在身,却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他是诗人、学者、散文大师。
文体介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赏读朱自清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板书:匆匆)二、检测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字词检测(1)读一读确乎空虚不禁挪移觉察叹息徘徊微风何曾游丝赤裸裸A.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把“确乎”换个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设计
引导学生去体会, 没有脚的太阳, 是怎样挪动呢?从而让学生回答出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体会作者的心情。
师小结: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一句则以略带自责的口吻表明自己糊里糊涂地过着日子。
(4)课件出示句子和问题:“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句话作者描写了几个生活细节?有什么作用?
师问: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小组讨论, 组内交流。
师小结:这个独特的比喻, 使无形的时间有了鲜明的形象, 使我们好像看到了时间如同烟雾飘渺在眼前, 而瞬间又被微风吹散了, 被初阳蒸融了的景象。
(10)课件出示句子: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引导学生理解“游丝样”和“痕迹”的意思。(可以想让学生大胆发言, 说出自己的理解, 老师再做总结)
(5)课件出示句子: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 伸出手遮挽时, 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 我躺在床上, 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 从我脚边飞走了。
师问: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体会红色字体“伶伶俐俐”“跨过”“飞走”, 从这三个词中感受作者用的修辞手法。
指生回答:拟人。
师小结:“伶伶俐俐”“跨”“飞”这些词赋予了时间以人的灵性, 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时间犹如天真的孩子既可爱又顽皮。
(2)课件出示:去的尽管去了, 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 又怎样地匆匆呢?
师:这句话用了什么句式?
引导学生从“怎样”和“呢”, 来回答用了什么句式。
生举手回答:设问句式。
师解释:设问句的特点是有问有答, 答案自在问句中。所以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是在来去中时间匆匆地就流逝了。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05《匆匆》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05《匆匆》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匆匆》是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材内容主要是通过描述时间的匆匆流逝,引发学生对时间流逝的感悟,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材文本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情感真挚,寓意深刻,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大意,但对于文本中的丰富情感和深层含义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学生对于时间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时间的珍惜意识还不够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从而达到珍惜时间的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中的情感。
2.教学难点:文本中的丰富情感和深层含义的把握,以及如何将珍惜时间的意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文本中的情感。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的韵律美,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写作教学法: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将珍惜时间的意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匆匆》2.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生字词卡片等4.作业准备:课后练习题、写作素材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时间匆匆流逝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什么时间会匆匆流逝?从而引出课题《匆匆》。
《匆匆》教案(优秀8篇)
《匆匆》教案(优秀8篇)《匆匆》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目标要求: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搜集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拓展延伸,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情感奠基。
1、学生们自由背诵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
2、教师谈话导入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从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辅之师生课外资料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们提早进入文本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以“我来读读”、“我来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们自学字词和读文情况。
2、学生们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们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们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品读欣赏,个性感悟。
1、默读。
圈点批画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揣摩体会。
2、精读。
学生们采取适合的读书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品词析句,深层研读。
然后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好朋友交流研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们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们的阅读实践。
此环节学生们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触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
同时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重点指导:(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简析:《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课文。
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首篇课文。
教学理念:根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设计特色:感悟品析积累运用教学准备:VCD、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四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谈话激情,导入课文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单元提示,明确本文在单元中的位置,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要求学生认真、全面地读课文,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读书活动,读后开始发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1、教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优质教案
8. 匆匆【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感受汉语文字的美。
语言运用: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思维能力:能抓住关键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审美创造:注重情感朗读,感受散文之美。
【课前解析】《匆匆》篇幅短小、构思新巧,作者匠心独运地以发问句式为纽带联结全篇,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内心的思绪,以细腻的文笔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关注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作为习作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阅读重点要放在学习直接抒情的写作方法上。
本文的1、4自然段,在表达情感的方法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通过一连串的问句,流露出作者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感慨。
2、3段,从不同的角度写时光是如何匆匆而过的,表达作者深深的惋惜、无奈、遗憾之情。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体会来学习并掌握直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关注词语:本文的词语运用也非常有特点,课文中出现的叠词,如: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茫茫然;白白、默默、斜斜、匆匆、渐渐、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语准确生动的呈现出时间过去的迅速,学习词语的运用也是本单元习作能力形成的重要方面。
关注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是在“五四”运动浪潮的推动下,开始文学生涯的。
代表作有《匆匆》《背影》《春》《荷塘月色》等。
关注背景:《匆匆》写于1922年3月28日,当时正是五四运动处于低潮,作者思想十分苦闷时期。
这时他由于“看不清现在,摸不着将来”,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感到无限空虚与惆怅。
了解这段时间背景,对把握朱自清“不愿蹉跎青春,浪费时日,虽彷徨而仍思有所作为”的情感会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小学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匆匆》教学设计(2课时)
《匆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溜去、挪移、旋转、凝然、空虚、叹息、徘徊、薄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学方法1.“读、思、议、导”结合法。
2.“读、写”结合法。
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问题导入,引发思考。
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
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四、认识作者,加深体会。
1.出示作者简介,加深学生的感受。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一生勤奋写作,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
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师总结。
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
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五、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回顾本课学习收获,鼓励课后继续背诵并抄写1、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文的课后习题中有背诵课文的要求。
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匆匆》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匆匆》一文的主题,感受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课文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教学内容1. 《匆匆》全文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的结构与语言特点。
3. 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惋惜。
4.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如何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与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匆匆》第一课时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全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内容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梳理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4. 语言品味: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5. 主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课题:《匆匆》第二课时2. 结构:引言 - 全文阅读 - 内容理解 - 语言品味 - 主题探讨 - 总结3. 重点:珍惜时间,积极面对生活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2. 课后思考: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惜时间,列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优点与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在课后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如何更好地珍惜时间。
(注:本教案为简化版,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内容”部分,特别是对课文结构与语言特点的分析,以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学设计(精选9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学设计(精选9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理解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时光的匆匆与稍纵即逝。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倾听时钟的“嘀嗒”声,感受时间在飞逝。
2.教师在时钟的“嘀嗒”声中朗诵《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告诉我们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到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1)注意“涔、潸”的读音。
(2)引导学生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4.指导学生朗读自己感到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可以。
(一)从词语入手感受时光匆匆。
1.找出“逃去如飞”、“一去不复返”等形容时间匆匆而去的词语,说说你感受到什么?2.把这些词语放回句子中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绪。
(二)从句段入手感受时光匆匆。
作者反复追问:“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看课文,找出这些“追问”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第1自然段和第4、5自然段。
) 板块A:感受对时光流逝的追问。
(精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理解要点:①以比喻的方式提出问题,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②四个问句表达了作者面对时光逝去而又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及新词。
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点】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激趣:师: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匆匆而过,正值风华少年的作者面对不经意间溜走的八千多个日子,看着燕去归来,杨柳返青,桃花再开的美景,引发他怎样的感触和清怀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让我们一起走入文本,细细品味那如诗的语言如画的韵味,感悟从生命的艰难中透露出来的细腻与美丽,潜心体会其中深刻的含义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了解作者: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4.解题:“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词语。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4.学生质疑。
三、精读探究,感悟体验(一)自主阅读,组内交流: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 (2)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匆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二、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2.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写6个生字,正确书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学习1、2段,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体会表达的好处。
3.读好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感受新知。
1.教师导入:我们在这个学期学过《长歌行》,还记得吗?请同学给大家背一背。
指名一人背诵《长歌行》,最后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齐背。
教师引导:这句诗被誉为千古佳句,代代流传,然而,老师却认为,这首诗的前面八句更为经典,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首诗前面的内容给你怎样的触动?预设1:能从常恐秋节至的“恐”字感受到时光的紧迫。
预设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感受到时间永远不会回头。
预设3:“朝露待日晞”,露水的生命太短暂了。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名篇散文《匆匆》,感受时光匆匆带给我们的触动。
出示课件1:(板书课题:匆匆)教师提示:写“匆”字时,最后一长点要贯穿两撇,请同学们一起书空。
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介绍作者朱自清。
教师引导: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对本文作者朱自清有了哪些了解?预设1:介绍朱自清个人资料(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代表作品(《背影》、《荷塘月色》、《梅雨潭》等)。
预设2:介绍朱自清人物性格(1948年,因为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最终贫病而死。
)教师结合学生的介绍,相机出示课件2:3.请同学介绍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就的《匆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说写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读说写结合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
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2.导入: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整体感知: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
(播放课件5)三、品读二、三自然段:1.学生交流。
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
”(播放课件6):说:“我觉得——”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播放课件7):说:“我觉得——”读。
(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写: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几句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
(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播放课件8)四、精读第四自然段:1.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
3、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落实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冬去春来》的乐曲、学生的相片、学习资料、读写练习。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自主读书。
1、重视体验,激发兴趣。
教师:(音乐声起。
)同学们,你们现在听到的是一首名为《冬去春来》的轻音乐。
(出示学生的照片)你们看到的是咱们班几位同学在儿时留下的美好瞬间。
在一次又一次冬去春来之后,他们长成什么样子呢?请看(请这几位同学站起来。
)——他们真是越变越可爱。
那么,他们,不,还有你们,包括老师在内的未来会怎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请先生写的散文《匆匆》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2、感知课题,激发联想。
由课题想开去,贴近作者的情感。
板书课题)请看文题,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主发言)3、感知资料,激发情感。
你们在课前收集到哪些关于这篇文章和作者的资料呢?请同学交流、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出示教师整理过的资料)从这个表中不难看出作者学业有成,事业有进,24 岁时就写下了《匆匆》这篇文章,真可谓是年轻有为。
希望这些资料能帮助同学深入学习。
(附资料)二、整体感受,自主积累。
1、学生自读全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找出读得不准确或不流利的词语和句子,一会儿请同学自主汇报。
(引导学生从内容、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自主积累。
)2、小组内轮读课文,学生互相听读,要求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落实本课时读的要求,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准备。
)3、同学汇报朗读各段。
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可以随时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自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整体感悟,自主交流:1、请同学说一说喜欢某句话的原因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还可以进行质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匆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匆匆》是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近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
本课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
文章给人的感觉虽然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本课全文共五个自然段,首尾呼应。
写法上偏重于用诗性的语言借熟悉的景物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出来,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匆匆》作为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中的重点无疑是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并能表达出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生字词。
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作者用连续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用连续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连问句直接表达自己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作家介绍: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
他重病在身,却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他是诗人、学者、散文大师。
文体介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赏读朱自清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板书:匆匆)
二、检测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字词检测
(1)读一读
确乎空虚不禁挪移觉察叹息徘徊微风何曾游丝赤裸裸
A.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把“确乎”换个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
B.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想象一下头涔涔、泪潸潸的样子,感受到了什么?)
(2)写一写
藏蒸(重点讲“藏”和“蒸”的笔画。
)
挪裸徘徊(结合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
)
3.初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结合具体的段落感知文章内容。
(1段)提问: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2、3、4段)时间一去不复返,“我”惆怅又感伤。
首尾呼应
(5段)再问: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三、体会连续追问,直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感慨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句式上说说你的发现,在旁边作出批注。
第一、四自然段用了连串的问句。
1.品读第一自然段:(以师引导为主)
第一自然段先是描写自然万物的循环往复“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然后将这种循环往复与我们一去不复返的日子相对比。
于是有了一连串的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1)这些连问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问得直接:怎样想就怎样问。
问题连续:把猜想一一罗列。
(2)从这些问句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对时光的流逝感到疑惑、着急、怅然若失。
(3)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感受?
读得紧凑,停顿间隔短,体会怅然若失的感受。
(师范读)
2.品读第四自然段:(以生自学为主)
用读与悟相结合的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感受:从“赤裸裸”“为什么偏要”中,感受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惆怅、不甘和对时光的眷恋之情。
深情诵读:融入体会,突出关键词,情感层层深入,语气逐渐加重。
3.总结写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两个段落作者都用这种直接问,连续问的方式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这种连串提问的句式也直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无奈而感到无奈,随着作者的遗憾而感到感伤。
(板书:连问句直接表达对时光的眷恋)
四、回读全文,抒写感受。
写法运用:回读整篇课文后,请至少用三个问句来说说自己对时间飞逝的感慨。
五、板书设计:
8.匆匆
直接表达
连问句对时光的眷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作者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的写法。
2.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3.能够体会时光宝贵,懂得珍惜时光。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懂得珍惜时光。
教学难点:仿照第3自然段,运用融情于景的写法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过程:
一、浏览课文,回忆所感。
1.浏览全文,回忆连问式写法。
浏览全文,重点回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2.渲染气氛,走进文本。
这一连串的问句让我们直接感受到作者的遗憾、悔恨和无奈。
这种情感在阅读其他段落时你能感受到吗?
二、体会借助景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作者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又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的?关注文段中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写出感受,作出批注。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抓住比喻句品读,感知借熟悉的景物表达情感的写法。
比喻句: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八千多的日子——抽象,不可感知
针尖上的一滴水——形象,可感
感受:时间转瞬即逝,消失得无声无息,作者对时光流逝无限感伤。
2.深情诵读。
越到本段的尾部越要读得缓慢,低沉,从而表达对时间流逝的伤感。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结合拟人句品读,感知借熟悉的景物表达情感的写法。
拟人句: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有脚,轻轻悄悄地挪移——时光溜走的画面,形象,容易想象。
2.结合排比句品读,感知借熟悉的景物表达情感的写法。
(1)排比句中一共提到了几种生活场景,画出来。
生活场景: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默默时、伸出手遮挽时、天黑躺在床上时、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时、掩着面叹息时。
作者描写时间的流逝,可以写的事情很多,为什么偏偏写洗手、吃饭、睡觉这么平常的事呢?
体会:时光无时无刻在流逝,让我们与之产生共鸣,感叹时不我待的现实。
(2)圈出描写时光流逝的动词。
时光流逝的动词:过去、跨过、飞走、溜走、闪过。
(拟人)
体会:面对时光轻盈急速地流逝,作者感到焦灼和遗憾。
3.带着感受回读全段。
(师范读)
回想生活中自己经历的种种画面,切实体会岁月如梭,不可挽留的感伤,融情于景,深情诵读。
三、联系生活,仿写片段。
请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用“()时,日子()。
”的句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四、回归整体,深情诵读。
1.再读全文,想想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板书:直接表达融情于景真情实感)
(1)直接表达(2)融情于景
2.这篇优美的散文带给你哪些启示?
3.总结升华。
师出示珍惜时间的格言: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做事不拖延是珍惜时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勤奋能吃苦是珍惜时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能合理利用时间,不轻言放弃是珍惜时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说到不如做到更是珍惜时间。
(板书:时光易逝珍惜时光)
让我们和朱自清先生一样,虽然感伤但不可以颓废,虽苦闷但不可以消沉。
珍惜时光,勇往直前!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次诵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8.匆匆
真情实感
直接表达融情于景时光易逝珍惜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