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与思考

合集下载

由人物刻画看_战国策_的文学价值_以女性和刺客形象为中心_裴登峰

由人物刻画看_战国策_的文学价值_以女性和刺客形象为中心_裴登峰
豫让刺赵襄子事 ,先秦典籍如《韩非子 ·奸劫 轼臣 》、《吕 氏 春 秋 》(见《不 侵 》、《序 意 》、《恃 君 》) ,汉代如《新语 》(见《阶级 》、《谕诚 》) 、《淮南 子 ·主术训 》、《史记 ·刺客列传 》、《说苑 ·复恩 》 等均有不同记载 。就塑造豫让形象的艺术而言 , 《策 》文成就最高 。
见人如此其美也 。 (《楚策三 ·张仪之楚贫 》) 臣闻赵 ,天下善为音 ,佳丽人之所出也 。 今者臣来至境 ,入都邑 ,观人民谣俗 ,容貌颜 色 ,殊无佳丽好美者 。以臣所行多矣 ,周流无 所不通 ,未尝见人如中山阴姬者也 。不知者 特以为神 。 (《中山策 》) 另外 ,《秦策二 ·秦宣太后 》、《韩策二 ·楚围 雍氏五月 》的秦宣太后恬不知耻 、卑俗下流 ,令人 作呕 ,《齐策四 》的赵威后有政治头脑 。而就先秦 史传文学言 ,一篇之中以一个女性为中心 、以一个 故事情节来对女性刻画的是《楚策四 ·楚王遗魏 王美人 》,其主人公郑袖为楚怀王宠姬 。《楚策三 ·张仪之楚贫 》言“郑袖贵于楚 ”。《韩非子 ·内 储说下 》、《史记 ·楚世家 》、《屈原列传 》,均记载 了郑袖当时在楚国政治舞台上的作用 。《策 》文自 第一句“魏王遗楚王美人 ,楚王悦之 ”引起故事 ,至 最后“王曰 :‘悍哉 ! ’令劓之 ,无使逆命 ”结局 ,紧 扣郑袖言行 ,一步步暴露其性格 。《策 》文交代了 故事背景 后 , 写“郑袖 知王 之悦 新 人 也 , 甚 爱 新 人 。”再用两个 对偶 、排 比句 式 , 从“衣服 玩好 ”、 “宫室卧具 ”方面 ,写郑袖“甚爱新人 ”、“爱之甚于 王 ”的具体表现 。楚王以“忠臣事君 ”、“孝子事 亲 ”盛赞郑袖 ,说明其第一步计谋很成功 。她的伪 装与虚假行为 ,完全取得了楚王的信任 。于是郑 袖实施下一步计谋 。“因谓新人曰 :‘王爱子美矣 , 虽然 ,恶子之鼻 。子为见王 ,则必掩自鼻 。’”在她 的“好心 ”关照下 ,“新人见王 ,因掩其鼻 ”。这自 然引起楚王的疑问 。在问郑袖原因时 ,开始她还 扭捏作态 , 故意遮遮掩掩 , 欲言又止 。想说不敢 说 、不好说 ,又不得不说 。这更刺激了楚王的求知 欲 。当听郑袖说“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 ”,不由得 勃然 大 怒 。故“王 曰 :‘悍 哉 ! ’令 劓 之 , 无 使 逆 命 。”至此 ,文章戛然而止 。郑袖工于心计 、善使手 段 、凶狠毒辣的性格暴露无遗 。特别是她的阴险 , 令人毛骨悚然 。“似 ”字寓意饱满 ,堪称绝妙 。

浅析《战国策》中的宠姬形象

浅析《战国策》中的宠姬形象

浅析《战国策》中的宠姬形象作者:邓琳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8期摘要:《战国策》一书以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为主,但此书除记录纵横家思想之外,还注意到了女性人物在社会中的作用,特别是当时的政治女性,其中尤以宠姬形象为代表,由于她们接近权力中心,更易于利用自身优势左右统治者的意志以达到自身目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们也是在用自己的智慧或曰计谋在男权社会中进行着博弈。

关键词:《战国策》宠姬郑袖女性文学《战国策》一书的性质与定位是《战国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刘向《七略》将《战国策》归入“六艺略”,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沿用了类似说法,《隋书·经籍志》创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将《战国策》归入史书范畴,并为新、旧《唐志》所沿用。

至南宋发生转变,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将《战国策》改入子部纵横家类,后附其缘由“予谓其纪事不皆实录,难尽信,盖出于学纵横者所著,当附于此”。

晁公武生活在崇尚疑古思辨宋学背景下,认识到其内容真实度有疑,对于《战国策》一书的体察不可谓不深入,此后,高似孙《子略》、马端临《文献通考》以及《宋志》均把《战国策》划入子部。

但有关《战国策》一书性质的争论并未结束,除子部与史部的争论,近现代学者如何晋提出资料汇编性质的说法。

由此可见《战国策》一书性质定位的复杂性,尽管其记言有夸饰、虚构的成分,但仍有不可忽视的史料性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历史文献著作,《战国策》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有纵横捭阖的游说策士,阴险狠毒的阴谋家以及忠诚果敢的忠义之士等等,勾勒出了战国时期重要的人物群像。

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尤其值得注意,尽管着墨不多,但正是这些女性人物为我们了解先秦时期社会风气的转变、女性人物的作用以及先秦历史散文中人物刻画手法的转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战国策》中涉及的女性约有三十多位,其中还有几位是虚构的寓言形象,按照社会阶层约略可分为贵族女性与平民阶层两大类,而贵族女性中又可根据身份分为王(太)后与姬妾两类,在对太后的描写中更多是展现出了对于国家权力的争夺,对于内政外交的把握,她们在这一斗争中“尚计”“崇利”,展现了战国时期独有的时代风貌。

对比《左传》和《战国策》的女性书写,看春秋战国女性叙事的变化

对比《左传》和《战国策》的女性书写,看春秋战国女性叙事的变化

对比《左传》和《战国策》的女性书写,看春秋战国女性叙事的变化引言:《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史书,以较为真实的资料反映了春秋时的社会面貌。

受编年体例及记事的叙史目的影响,《左传》并不以人物为中心进行叙事,不过还是记载了大量历史人物,其中能展开叙事的女性人物不下三十位。

《战国策》则以编年的体例记录了战国时期纵横家们的思想和言行,其虽以男性为中心,但描写的女性人物亦有二十多位。

顾炎武曾这样描述春秋和战国的差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

春秋时重礼而战国时重利,这直接影响了《左传》和《战国策》的女性叙事。

此外,《左传》注重客观地叙述历史,而《战国策》则开始有意识地以人物为中心进行叙事,这种不同的创作观亦影响了《左传》和《战国策》的女性叙事。

一、重礼和重利思想下相异的女性叙事1. 《左传》重礼思想下的女性叙事《春秋》云“郑伯克段于鄢”,《左传》用文史结合的叙事方式对这个历史事件展开了叙述: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据此我们知道了庄公和弟弟共叔段交恶的缘由及经过,原来庄公是个难产儿,因此而被母亲姜氏厌恶;姜氏偏爱小儿子共叔段,武公在位时就曾怂恿武公改立共叔段;庄公即位后,姜氏又帮助共叔段作乱,庄公早已洞悉一切,但却直到共叔段作乱之时才采取行动;最后共叔段逃往了共地,姜氏被囚禁在颖城。

这个故事刻画出了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一个是老谋深算的庄公,一个是因偏爱而僭礼最终导致兄弟相残的姜氏。

此时其实已经清楚而完整地解释了“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的这个故事,但《左传·隐公元年》还接着叙述了姜氏被囚禁之后的故事。

庄公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意思是这辈子都不想再见母亲姜氏,但庄公很快就后悔了。

通过前文的叙述我们知道庄公工于心计,不仅没有尽到教育弟弟的责任,反而故意纵容弟弟和母亲谋反,因此庄公亦有僭礼之处。

论_战国策_人物形象系列的特点及塑造手法

论_战国策_人物形象系列的特点及塑造手法

67作者系湖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编审(长沙邮编:410006)《战国策》全书所写人物多达六百一十余名。

他们之间有国君太后、宠姬嬖妾、将相大臣、侠士说客、公子王孙、黎民百姓,形形色色,各具特点。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战国策》中首次出现了人物形象系列。

如谋士方面有苏秦、张仪、鲁仲连等;侠士方面有荆轲、聂政、豫让等;国君王后方面有秦昭王、赵太后、郑袖等。

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系列,《战国策》不仅写出了他们作为同一个系列的相同特点,也揭示了他们作为具有自己独特形象意义的个性特征。

下面我们试从谋士形象系列来分析《战国策》人物形象系列的特点。

《战国策》着重记载战国时期谋士说客们的各种外交活动,因此,“骏雄弘辩”的谋士自然是全力刻画的对象。

他们在编著者笔下往往皆个性鲜明,具有立体感。

如苏秦和张仪二人是全书谋士中出场最多、活动最多的人物。

思路清晰敏捷,机智灵巧,擅长论辩是他们作为谋士的共同才能、素质,而追求“金玉锦绣”、“卿相之尊”像一根线贯穿他们活动的始终,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然而书中并不因其有一致之处就把他们写成完全一样的人物,其个性仍有很大区别。

苏秦思想中有庸俗的一面,为着追求荣华富贵而悬梁刺股、东奔西走。

但是他毕生以合纵反秦为己任,四处奔波,游说人主。

他为各诸侯国设计了应付强秦鲸吞的方法:“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

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破必矣。

”进而具体制定了各国联合抗秦、攻守兼顾的战略方针。

俨然一个洞察天下大势,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形象。

此外,苏秦还蔑视仁义礼教,道德天命等流行思想,公然以反传统面目出现。

声称“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为不足取(《燕策一・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因此,苏秦是一个坚韧不拔,富有远见卓识和新思想的形象。

至于张仪,其最大的个性特征是奸诈狡猾,反复无常。

在《秦策二・齐助楚攻秦》中,张仪为了破坏齐楚外交而到楚国进行离间活动。

首先,他假惺惺地表示愿作楚王大臣,让楚王在高兴中放松对他的戒备,然后,用秦献楚商于之地六百里引诱楚王与齐绝交。

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在先秦历史散文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描绘,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环境、文化观念和女性地位,进一步揭示历史演进中的人文精神。

本文将从文学特征、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探讨。

在先秦历史散文中,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

女性形象通常被描绘为温柔善良、贤良淑德的形象。

例如,《诗经》中的《关雎》、《卷耳》等篇目,将女性比喻为美好的植物和纯洁的水,赞美了女性的温柔和善良。

女性形象还被赋予了勇敢独立的性格特点。

在《木兰辞》中,花木兰代父从军,展现了女性的勇敢和独立精神。

一些女性形象还具有聪明的才智和卓越的政治才能,如《战国策》中的孟尝君夫人冯谖,她凭借智慧为丈夫夺取了相位。

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女性形象,受到了当时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影响。

在宗法制度下,男尊女卑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这使得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然而,先秦时期也是一个思想解放、学术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展现了女性的美和才,也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地位的重新认识和尊重。

具体来说,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承载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追求。

例如,《诗经》中的《氓》和《燕燕》等篇目,反映了女性对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控诉和无奈,表达了人们对婚姻平等的渴望。

《楚辞》中的《湘君》、《湘夫人》等作品,展现了女性对爱情和生命的执着追求,体现了人们对自由、平等的向往。

在先秦历史散文中,一些关键词可以引导我们深入理解女性形象。

从“女蜗造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原始社会中对女性和生育的崇拜,这奠定了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

同时,“男女之别”的概念使我们思考女性在家庭、婚姻中的角色和地位,促使我们探讨性别歧视的问题。

另外,“女性角色”的概念使我们到先秦历史散文中一些具有代表性女性形象的特点和作用,进一步分析她们在历史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引入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拓展对先秦历史散文中女性形象的研究。

《战国策》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战国策》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战国策》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邝悦雅来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01期摘要:《战国策》是我国文学发展历程中一颗闪耀的明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试图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去解读《战国策》,希望可以为广大同学更深入的认识《战国策》的艺术价值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前言:《战国策》将人物刻画作为主线、核心,集中呈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所以,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战国策》这一文学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战国策》以凝练、细腻的笔触塑造了许多精致、特殊的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所以,深入分析《战国策》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加深我们对于这一文学著作的理解,对于提高自身文学修养也有一定的帮助。

一、君主形象的塑造(一)明君在《战国策》当中存在着很多开明君主的想象,赏罚分明、广开言路、重用贤能是他们的基本特征。

其中,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秦孝公、燕昭王和赵武灵王了。

秦孝公这一人物,励精图治、支持变法,致力于改变国家落后的局面,面对变法中的各种压力,秦孝公并没有屈服,最终凭借自己的坚持变法得到了成功,国家开始强大。

赵武灵王所统领的国家力量最为薄弱,但是他属一代枭雄,雄才伟略、重用贤能是他最大的特点,善于创新,最终使得国家发展壮大起来,集中呈现出了远见卓识的明君形象。

燕昭王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可以积极的拜访贤者,最终使得燕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1]。

(二)昏君在《战国策》还塑造了一批昏君的形象。

如宋康王、齐宣王等等,在故事中,他们斗争、相互残杀,同时不讲诚信,荒淫无度,最终使得国家走向了衰落或者灭亡。

在阅读《战国策》的时候,宋康王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不仅昏庸残暴,同时愚蠢无能,不能够在战乱纷繁的时代中重用贤才,使得国家遭遇了灭顶之灾。

而楚怀王受到了奸人的迷惑,在他的身上缺少远见卓识,在生活中奢靡,这样的昏君形象在字里行间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齐宣王是一位没有主见、缺少原则的昏君,由于受到他们的左右,使得自己所统治的国家错过了很多发展与壮大的良机,最终走向了衰落。

《战国策》人物艺术特点

《战国策》人物艺术特点

《战国策》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不论其本质、感情、性格、行动等各方面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更是达到了空前辉煌的高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作者非常善于描写人物的行动。

而且在这方面还体现出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能选择重大的行动,描写得富有张力而动人心魄。

比如《冯谖客孟尝君》中写冯谖“焚券市义”,那行动绝对是出所有人之意料,大胆、果断而一无反顾。

一个惊人之举,就表现出了冯谖超人的胆略气魄,也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他“经营三窟”的一系列行动,处处表现出他的思虑的周到严密、高瞻远瞩的目光、把握复杂斗争的政治智慧以及报答孟尝君知遇之恩的忠心和努力,无不跃然纸上。

再如《燕策》中《荆客刺秦王》“易水送别”中写了荆轲欲入秦刺秦王,在太子丹对他失去信任与耐心并不断催促的情况下,荆轲无奈出发。

失去信任,遭到怀疑是荆轲这类侠士最感羞辱的事情,他怒斥了太子丹之后毅然决定登程出发。

这段文字就是对荆轲这一反抗强暴、慷慨赴义的行动的描写和赞美。

作者通过这段出色的描述和多方面的渲染,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不仅把送别的场面写得悲壮动人,富有震撼力,也非常生动地塑造了荆轲这位大义凛然、义无反顾、不怕牺牲、反抗强暴的刺客形象,使其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一个个性鲜明、永不磨灭的典型形象。

二是作者在描写人物行动时非常重视人物行动的细节特征的描写,语言简练传神,形象而又富有情趣。

比如写苏秦失败之后的行为是“羸?履?,负书担橐仅仅八个字,尽现其游说失败之后的落魄之状;“乃夜发书……伏而诵之”,表现了他内心追求功名地位的急迫;“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活脱脱地反映出他为了追求功名地位刻苦攻读,甚至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与执著。

《战国策》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战国策》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格, 他们 是作 家 以典型 化 的方法创 造 出来 的 , 既具
有 鲜 明的个 性特 征 , 又反 映 着 一 定社 会 本 质 的某
些 方面 , 这些 人物 形象 来 自现实 生活 , 又 比现 实生 活更 高 更强 烈 , 更 带普 遍 性 。《 战 国策 》 中涉 及 到 的女性 只有 三十 多个 , 虽着 墨不 多 , 但形 形色 色 的
的女性形象 , 也 揭 示 了 她们 作 为 具有 自己 独 特 形 象 意 义 的个 性 特 征 。现 我 们 重 点 从 《 战 国策 》 女性 形象 的多样性 、 与《 左 传》 相 比描 写 技 法 的不 同 以 及 对 待 女 性 态 度 的 转 变 来 考 察 《 战国策》 在 女 性 人 物 塑 造 技 巧 上 的 日臻 成 熟 。
淄博 师 专学 报
2 0 1 4年 第 1 期
J o u r n a l o f Z i b o No r ma l C o l l e g e 总第 3 5 期
战 国策 中的女 性 形 象 分 析
李文娟
( 曲阜 师 范大 学 文 学 院 , 山东 曲阜 2 7 3 1 6 5 )
摘要 : 在先秦历史散 文中 , 女性形象相对处于冷清 的地 位。《 战 国策》 作 为一部重 在描写策 士纵横谋 略的著作 , 对
女性形象的塑造虽着墨不多 , 但 大大小小 、 形 形 色 色 的人 物 也 多 达 三 十 多 个 。《 战 国策 》 不 仅 成 功 地 刻 画 了这 些 栩 栩 如 生
ma l e c h a r a c t e r s f r o m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t h e d i v e r s i t y o f f e ma l e i ma g e s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d e s c r i p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战国策人物形象研究

战国策人物形象研究

战国策人物形象研究《战国策》人物形象研究第二章《战国策》的人物形象类型2.1关于《战国策》一书)到秦王赢政二十六年(BC221年)的战国是指从周平王元年(BC475年二百五十五年间,各诸侯国为了扩张领土,争夺霸主地位,而相互进行战争的一段时期。

《战国策》简称《国策》,是记录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

《战国策》这部书作者不明,非出于一人之手,也非出于一时一地。

人们对作者所处时代作了大量考证,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战国时人作。

书中人和事都是战国时代的,如长平之战、荆柯刺秦王等,故可断定其中大部分是战国时人著的;二是秦末楚汉之际人所著,如古本有《蒯通说韩信自立》,大概就是楚汉时人的著作;三是一部分出自西汉时人之手,西汉时有许多人如边通、主父堰等都好“长短纵横之术”,编者刘向所依据的《短长》、《长书》、《修书》,可能就是西汉人所学之长短纵横术。

不管对于《战国策》作者所处时代持何种观点,迫研究者大都倾向于《战国策》内容主要是由纵横家编纂这一看法。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证明: (l)刘向说出起名《战国策》原因是把游士的著作汇成一集:“……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

(2)近代学者罗根泽的《战国策作于蒯通考》对《战国策》的作者提出了假设,认为《战国策》著者是蒯通。

蒯通系秦汉之际纵横家,曾劝说范阳令归降陈胜起义军,又建议韩信攻取齐地,劝韩信背叛刘邦而自立,汉惠帝时为垂相曹参宾客,著有《隽永》八十一篇。

罗氏认为《战国策》著者为蒯通理由有五:一、《史记?田檐列传》:“蒯通,善为长短说,论战国权变,为八十一首”。

《战国策》正是“论战国权变”之书。

二、《战国策》原名《短长》、《长书》、《修书》(“修” 即“长”),而蒯通正是“善为长短说”之人。

三、《战国策》迄于楚汉之起,而蒯通曾在楚汉之际游说韩信,在时间上吻合。

故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曾说,《战国策》亦载蒯通游说韩信的言论。

四、古代私家著作往往没有统一的书名,如《论语》书名,定于汉初:《史记》在汉时称“太史公”或“太史公记”等。

试论_战国策_中的女性形象_彭亚萍

试论_战国策_中的女性形象_彭亚萍
其次表现在对性爱的渴求。典型例子当数秦宣太后。秦宣太 后与魏丑夫淫乱生活,甚至在处理政事上还以性爱作比,她无视 道德理性,在心理和行动中充分暴露出与生俱来的性爱欲望。秦 宣太后这一性格向来被批驳为荒淫无耻、鄙俗等。但从人性的角 度看,这正是她对人的性欲本能的一种毫不压抑也毫不掩饰的自 觉追求。
此外,苏秦邻居之妻在丈夫远出做官时与人私通,楚人之妻 面对邻人的挑逗迎而不拒,孟尝君夫人敢于背叛孟尝君与门下舍 人发生私情等,皆是受到性欲本能冲动的驱使。
《战国策》中的女性人物分为王后嫔妃 和平民女子两种,身份的单一却没有导致人 物形象的单一,不同的阶级地位、社会政治 处境和生活环境,使她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 都不同寻常,有着鲜明独特的个性。我们姑且 将她们分成以下三种类型进行分析。
一、手握大权之太后系列
太后形象是《战国策》描写最为生动的
女性形象系列,特别是其中崇实尚利的秦宣
太后、政治家赵威后和果敢智慧的齐襄王王
后。她们作为太后,无一例外,都参与了国
政,就是在为政治国的同时,展现出了鲜明的性格特点。如秦宣
太后,她生前与魏丑夫淫乱,而且在“病将死”时还特别出令:
“为我葬,必以巍子为殉。”不仅仅揭露了她个人的自私残忍,
更是反映出整个剥削阶级腐朽丑恶的灵魂。而赵威后是一个具有
《战国策》之所以体现出如此强烈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和当 时的社会思想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战国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时 代,也是一个思想自由、张扬个性的“百家争鸣”时代。社会思 潮、言论环境自由、开放,人们的思想没有过多的束缚。就是处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中,《战国策》中的一些女性因而体现出 摆脱传统礼教束缚、尊重个性解放、追求性爱平等的价值取向。 另一方面也和作者也有很大关系。作者深得纵横之术,传统礼教 对其束缚甚小,世俗文化对其影响很大,其笔下的女性因而具有 了初步现代意义的女性意识。

《战国策》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战国策》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45神州文化《战国策》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邝悦雅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摘要:《战国策》是我国文学发展历程中一颗闪耀的明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试图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去解读《战国策》,希望可以为广大同学更深入的认识《战国策》的艺术价值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前言:《战国策》将人物刻画作为主线、核心,集中呈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所以,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战国策》这一文学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战国策》以凝练、细腻的笔触塑造了许多精致、特殊的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所以,深入分析《战国策》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加深我们对于这一文学著作的理解,对于提高自身文学修养也有一定的帮助。

一、君主形象的塑造(一)明君在《战国策》当中存在着很多开明君主的想象,赏罚分明、广开言路、重用贤能是他们的基本特征。

其中,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秦孝公、燕昭王和赵武灵王了。

秦孝公这一人物,励精图治、支持变法,致力于改变国家落后的局面,面对变法中的各种压力,秦孝公并没有屈服,最终凭借自己的坚持变法得到了成功,国家开始强大。

赵武灵王所统领的国家力量最为薄弱,但是他属一代枭雄,雄才伟略、重用贤能是他最大的特点,善于创新,最终使得国家发展壮大起来,集中呈现出了远见卓识的明君形象。

燕昭王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可以积极的拜访贤者,最终使得燕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1]。

(二)昏君在《战国策》还塑造了一批昏君的形象。

如宋康王、齐宣王等等,在故事中,他们斗争、相互残杀,同时不讲诚信,荒淫无度,最终使得国家走向了衰落或者灭亡。

在阅读《战国策》的时候,宋康王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不仅昏庸残暴,同时愚蠢无能,不能够在战乱纷繁的时代中重用贤才,使得国家遭遇了灭顶之灾。

而楚怀王受到了奸人的迷惑,在他的身上缺少远见卓识,在生活中奢靡,这样的昏君形象在字里行间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齐宣王是一位没有主见、缺少原则的昏君,由于受到他们的左右,使得自己所统治的国家错过了很多发展与壮大的良机,最终走向了衰落。

《战国策》人物形象类型与塑造方式研究

《战国策》人物形象类型与塑造方式研究

DOI:10.16661/ki.1672-3791.2017.30.214《战国策》人物形象类型与塑造方式研究孟凡(衡水市第一中学 河北衡水 053000)摘 要:本文从《战国策》人物形象概述入手,着重分析了《战国策》中的人物类型,并探索了《战国策》中人物的塑造方式。

关键词:《战国策》 人物形象 类型 塑造方式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c)-0214-02《战国策》是我国的古代经典作品,以人物记叙为中心,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因此,人物形象是战国策的重要艺术特色,《战国策》中有各色各样的人物,并且,人物有各自的特点和性格。

在文学研究中,《战国策》中的人物形象已经成为文学爱好者和学者的重要探索项目。

研究《战国策》中人物形象类型和塑造方式不仅能够加强我们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学习,而且对文学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1 《战国策》人物形象概述战国策以人物记叙为中心,主要记载了人物的游说活动,对人物的描写十分广泛,涉及到610多个人物。

而且,《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涉及到太后、国君等形象,而且还涉及到了大量的平民百姓。

这种全方位的描写使得各阶层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

并且,《战国策》中得到人物描写出现较多的是“国君”“太后”和“士”的形象。

每一个形象都十分生动、个性鲜明。

另外,《战国策》属于历史汇编的史书,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著作者的思想,对古代思想研究也有着深刻意义。

2 《战国策》人物形象类型2.1 君臣形象2.1.1 君主形象首先,明君形象。

《战国策》中有很多明君形象,这些明君形象大都赏罚分明、广开言路,能够重用贤才。

其中,最突出的便是秦孝公、燕昭王和赵武灵王。

关于秦孝公的人物形象,作者突出强调他坚持变法,改变国家落后的现状。

并且,秦孝公在面对重重阻力的时候没有屈服于保守势力,最终在变法的支撑下使国家强大。

赵武灵王所处国家的实力最弱,但是赵武灵王凭借自己的雄才伟略,重用贤才,在军事方面重点发展胡服骑射,最终使国家强大,体现了具有卓远见识的明君形象。

《战国策》里的智慧(20)赵威后的“民本思想”

《战国策》里的智慧(20)赵威后的“民本思想”

《战国策》里的智慧(20)赵威后的“民本思想”我国古代一直是男权社会,重大的历史事件,精彩绝伦的谋略几乎都是以男性唱主角。

所以,当长河之中偶然泛起闪烁着女性光辉几朵水花,就会显得那样耀眼夺目。

今天我们来看看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的故事,她用最朴素的语言述说了一个宏大的主题:民本。

以民为本,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各类政治思潮交汇碰撞的结果,也是成长在争霸与统一战争中头脑清明的政治家的朴实理解。

【原文】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译文】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使者有点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赵威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

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赵威后(约前300年左右─前265年)是赵惠文王之妻,赵孝成王的之母。

《国语》与《战国策》女性形象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国语》与《战国策》女性形象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国语》与《战国策》女性形象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国语》和《战国策》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比较重要的两部书。

其中,《国语》是一部历史文献,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

《战国策》则是一部以战争为主题的文献,主要描写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阴谋和战争事迹。

在两部书中,女性形象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

本研究将从性别视角出发,探讨《国语》和《战国策》中女性形象的表现和比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国语》和《战国策》两部书中女性形象的描写,探究不同时期和不同文献的女性形象差异和演变,分析出两部文献中对女性形象的共性和特点,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女性形象的叙事方式:从语言、意象、结构等方面 analysis,比较两部文献中女性形象的叙事方式,寻找其差异和共性。

2. 女性形象的角色定位:对两部文献中出现的女性人物进行梳理,分析其在叙事中的角色定位和价值,比较不同文献中女性形象的角色变化和特征。

3. 女性形象反映的社会现实:通过对两部文献中女性形象的比较,探究其反映的社会、文化、历史现实和女性地位的演变,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关系和原因。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结合事实和理论分析的方法,深入挖掘和探讨两部文献中女性形象的表现和比较,以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对《国语》和《战国策》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本研究将得到以下预期成果:1. 比较分析两部文献中女性形象的异同,揭示历史时期和叙事文风差异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2. 从女性形象出发,探讨古代社会,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女性地位,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女性角色和生活状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 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对于叙事方式、史学文献中的性别问题相关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张扬个性的真实演绎_战国策_女性人物探析_段幼平

张扬个性的真实演绎_战国策_女性人物探析_段幼平

2004年12月 湘南学院学报 Dec.,2004 第25卷第6期 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 Vol.25No.6收稿日期:2004-09-19作者简介:段幼平(1971-),女,山西太原人,湘南学院中文系讲师。

张扬个性的真实演绎———《战国策》女性人物探析段幼平(湘南学院中文系,湖南郴州 423000)摘 要:《战国策》对女性人物着墨并不是很多,而且大多以反面人物为主,这鲜明地反映出封建社会男性作者的性别歧视。

即便如此,我们仍可以通过这些女性形象,领略到战国时代进步的民主政治,感受到开放的社会风气,甚至被她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真实张扬的个性深深打动。

关键词:《战国策》;女性;男性意识;人物塑造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73(2004)06-0047-07 面对林林总总,仪态万方的610多个《战国策》人物,我们可能很容易让自己的目光停留在那些“一言足以兴邦,一言足以亡国”的策士说客身上,为他们的能言善辩所吸引,被他们的机智谋略所折服,无形之中忽略了作为社会成员的另一个主体———女性人物。

虽然《战国策》对女性人物的着墨并不多,粗略一算,前后大略写了22个人,其中有名姓的13人(赵威后,秦宣太后,秦孝文王王后华阳夫人,齐襄王王后,南后,郑袖,江姬,阴姬,卫姬,纪姬,楚考烈王王后,齐孝女婴儿子,聂 );无名姓人物6人(苏秦的妻、嫂,邹忌的妻、妾,曾参的母亲,卫人新妇);还有3位虚拟的人物(无烛女子,齐人邻家之女,苏秦邻人之妻)。

这些人物,有的只是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偶然提到,并没有展开描写;有的刻画时只有寥寥几笔,给人的印象十分模糊;真正着重刻画的人物也仅有赵威后等3、4人而已。

面对这些数字,我们是否就可以简单地得出结论:《战国策》中的女性形象是无足轻重的,她们只是众多策士说客、王侯将相的一个陪衬?笔者并不这样认为,因为通过这数十位女性形象,我们仍可以充分地领略战国时代进步的民主政治思想,感受到开放的社会风气,并被她们张扬真实的个性力量所震撼。

《战国策》中人物形象塑造

《战国策》中人物形象塑造

《战国策》中人物形象塑造摘要:《战国策》是我国著名的史学著作之一,是国别体史书中的代表作,在我国的历史学以及文化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开展《战国策》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研究,体会这一著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的生动性,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的鲜明性,可以有效的引导我们更好的感受和思考我国战国时期的各阶层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关键词:《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历史的演绎和表达《战国策》别名《国策》,是后世人们研究我国的战国时期的历史和风土人情所参照的重要文献和史料之一。

与传统的史料的记载风格的端庄肃穆不同,《战国策》的语言表达形式诙谐幽默,善于讽喻。

开展《战国策》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的思考探究,通过《战国策》这一著作的诙谐生动的表达形式,理解作者的思想,可以实现对于我国战国历史的更加全面的了解一、《战国策》的描写基本特点进行《战国策》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探究,首先应当明确《战国策》的描写基本特点。

《战国策》的内容,良好的记录了当时群众(主要是以士子和策士为主)的生活风貌,并且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于那个时代的事件进行描述,生动的表现了事件中的不同人物所具有的自身的独特的风采,因此《战国策》的描写在中国文学史上自成一派,具有其独特的、鲜明的描写特色。

《战国策》的描写形式和描写特点,主要以道家学派为主,同时也实现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良好的描写和记载,因此《战国策》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军事价值二、《战国策》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特点探究在明确了《战国策》的描写基本特点后,开展《战国策》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特点探究,全面思考战国时期所具有的时代独特的“人情”,主要可以将《战国策》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特点总结归纳如下:1.通过对于人物出场场景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实现人物的良好的塑造《战国策》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往往首先会细致的刻画人物的出场场景,营造出良好的场景氛围,从侧面角度更加全面和鲜明的表现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点。

例如在《荆轲刺秦王》这一篇的描写中,在进行荆轲出现在大殿之上的描写之前,首先进行了大殿的环境描写,进而塑造出了一种十分紧张的氛围,为荆轲的英勇以及“图穷匕首见”的事件的发生做了良好的铺垫2.通过采用个性分明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出人物的鲜明的性格特点《战国策》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其人物的语言表达方式,相对于一般的史料,也十分的具有鲜明性,良好的实现了人物的性格鲜明性的突出。

读书心得——《战国策》中女性人物个性探析

读书心得——《战国策》中女性人物个性探析

读书心得——《战国策》中女性人物个性探析《战国策》作为一部侧重于先秦策士游说国君、纵横谋略的著作,对女性人物的记述也不容忽视。

此书共记录了六百多位人物,其中女性人物有三十多个,其中详述人物有十几个,如秦宣太后、赵威后、楚妃郑袖等人。

虽然这些女性相对于全书来说笔墨不多,但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萌发了女性意识,具有多元化的个性特征。

一、执掌权力,表现强烈的政治魄力历史上对政治权力的狂热追求多为男性,但战国时期已有少数上层贵族女性表现出对权力的热衷,女权意识萌发,表现出强烈的政治魄力,尤其是具有远见的太后形象在《战国策》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赵威后因儿子孝成王年幼亲掌赵国国政。

齐国派使者来赵,威后未先问齐王情况,而是先问齐国收成,然后再问民众,最后才是君王,这令使者十分不悦。

面对使者“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1]的反问,威后认为收成、民众问题才是统治者该关心的大事。

她不仅独掌一国之政,还具有难能可贵的民本思想。

可是说,她是一位眼光独到、关心民情的女政治家。

生活在男权社会里,她试图打破这一框架,表现伟大的政治魄力,为后世女性掌权树立了典范。

二、大胆追求婚姻自由《战国策》中提到“然而周之俗不自为娶妻。

且夫处女无媒,老且不嫁;舍媒而自衒,弊而不售。

顺而无败,售而不弊者,唯媒而已矣”[2],可见战国时已有“媒妁之言”的婚嫁规定。

在婚恋束缚的时代,齐襄王王后本为莒国太史氏之女,当齐闵王之子法章改名换姓逃至她家做佣人时,博取她的好感。

于是,她敢于摒弃传统门第束缚,与法章大胆相爱。

在封建社会初期,齐襄王后能有此等胆量和勇气并且独具慧眼,果断追求自己的爱情,不囿于传统纲常伦理,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同时,这也代表了一部分封建女性敢于冲破封建枷锁、追求婚姻爱情自由的强烈渴望。

三、重金尚利的病态心理重金尚利是战国时期女性突出表现之一,上层贵族中以秦国宣太后为典型代表。

为解雍氏城被楚国包围之困,韩国派使者向秦国求救。

_左传_与_战国策_女性形象塑造比较_张凤秋

_左传_与_战国策_女性形象塑造比较_张凤秋

4 年》作者又用 补 叙 手 法 交 待“ 初 , 晋 献 公 欲 以 骊 姬 为 夫 人 , 卜 隐公元年的郑庄公之母武姜, 庄公4年的楚子夫人邓曼, 庄公10
之, 不吉; 筮之, 吉。公曰‘从筮’。”卜者则认为“筮短龟长”应从 年、14年、28年的息夫人, 宣公9年、10年, 成公2年记载的陈国夏
之”; 襄公二 十 一 年 , 写 晋 国“ 叔 虎 之 母 美 ”, 以 上 这 几 处 都 是 写 的矛头指向昏庸的晋献公。而郑袖则是阴谋的主动策划者、亲
贵族女子之“美”, 只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而没有具体的描写。在 自实施者 , 仿佛无师 自 通 , 她 的 毒 辣 、虚 伪 、老 到 、含 而 不 露 , 比
美矣, 虽然, 恶子之鼻。子为见王, 则必掩子鼻”。新人果然听她
的“好心忠 告 ”, 见 了 楚 王 果 然 捂 着 鼻 子 , 这 自 然 引 起 楚 王 的 疑
在《左 传》全 书 中 , 女 性 虽 然 远 不 如 男 性 多 , 描 写 也 不 够 详
问, 当楚王问郑袖原因时, 她还欲擒故纵卖弄玄虚不肯直言, 后 细。但作者终究是以客观公允的态度记载了女性之事。既有骄
的美丽女子在此只用一个“美”字, 显出史家的简洁; 桓公元年, 反面形象。以骊姬与郑袖作比较, 骊姬是被立为夫人后又为自
写孔父嘉之 妻“ 美 而 艳 ”, 宋 国 大 夫 华 父 督 站 在 路 旁“ 目 逆 而 送 己的儿子争 位 而 设 的 阴 谋 , 是 嫡 庶 制 度 的 受 害 者 , 作 者 把 批 判
国策则开始有集中写一位女性人物的篇章
不依不饶谮二公子夷吾、重耳“皆知之”, 迫使二公子逃往他国,
奚 齐 终 于 被 立 为 太 子 。作 者 在 刻 画 骊 姬 形 象 时 以“ 谋 ”字 总 起 并

读书心得——论《战国策》对比兴文学创作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读书心得——论《战国策》对比兴文学创作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读书心得——论《战国策》对比兴文学创作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比兴是文学创作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关于比兴的研究成果较丰富,主要是结合古人对比兴的理解阐述比兴内涵,或是探讨比兴作为创作表现方法对诗、词、赋、散文、小说、绘画等文艺创作的影响意义,或是揭示比兴的基本特性,分析比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

但选取先秦散文为比兴承继研究对象的文献不多,着眼于以女性为喻体的自比,分析文本与香草美人传统之间关系的作品尚不多见。

《战国策》无论是谏辞,还是外交辞令,都经过了精心的构想,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语言效果极强。

在诸多篇目中,谋臣策士仔细地揣摩沟通对象的心理特征,常以女性自比或以女性相类的人物做比喻,且多以坚贞、聪慧、楚楚可怜的形象作比,进而实现沟通目的。

故本文选取比兴手法使用较突出的《战国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书中比拟女性形象的内容作为依据,意在从细处着笔,探寻《战国策》与屈骚香草美人比兴的承展关系。

一、《战国策》以女性自比的功能分析《战国策》作品以女性自比所起的文本功能既有为自身洗脱冤屈、避免君臣间生出嫌隙的,也有借以向君王诉说衷肠的,还有以柔弱女子形象示人、希望在困境中不被人落井下石的,当然也不乏借来比喻君臣关系、迂回向君王谏言献策的。

无论是为自己辩解,还是百转千回地表达对君王的依赖,无论是乞求他人包容的露怯示弱,还是含蓄劝谏君王的绕指柔情,作品中的谋臣策士都不惜舍弃身份,将自己与女性的形象相联系,以良好品德的女性形象比喻自己对君王的忠诚,以思妇做吴吟暗指对君王的倾慕,以贫困弱小的使女比喻自己的无害,以新妇不知己任、妻妾爱夫君借指朝堂上的君臣之道等。

(一)为己做辩解身处七雄争霸乱世的谋臣策士为了朝堂中的地位,谋求更多的利益,往往倾轧、诋毁其他人。

“楚人有两妻”(《秦策·陈轸去楚之秦》)和“思吴则将吴吟”(《秦策·楚绝齐齐举兵伐楚》)两则故事都是源于张仪在秦惠王面前的挑拨,陈轸通过两则故事成功地予以化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策》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与思考【摘要】先秦历史散文,或称先秦历史叙事文,是中国叙事文学的主要源头。

本文主要对于《战国策》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讨论和分析,希望对于今后的叙事文学中塑造女性形象方面的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战国策》女性形象分析个性特点细节描写
1 引言
尽管我们今天看到的《战国策》,是西汉时经刘向整理过的本子,但各篇的原始作者,应都是战国人。

《战国策》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战国策士游说的言论和行事。

记事的起止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至秦统一。

其性质,从形式上看是史书,但有较多子书因素。

它的文学成就,历来为人们称道。

从富丽铺排的言辞,夸张虚构的手法,具体细致的写人记事到生动活泼的寓言故事,都较之前的历史散文在文学上有长足的进步[1,2]。

相应的,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战国策》也显示出了比前代历史散文更高的成就。

2 推翻传统道德、高歌人欲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代,继承了春秋时代的激烈动荡,但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更加剧烈的变化。

周天子已沦为无足轻重的小国之君,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称雄,时而合纵,时而连横,尔虞我诈,兼并战争不断。

同时,在各个国家内部,为了称雄争霸和扩充自己的势力,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变法。

在这一背景下,旧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如刘向在《战国策序录》
中所描述的: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

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滑然道德绝矣.
当时,虽然仍有孟子、荀子等人高呼礼义之重要性,但与整个社会风气相比,声音极其微弱。

因此,作于战国初年的历史散文,如《左传》和《国语》中,仍强调传统道德的重要性;而反映合纵连横的战国图景的《战国策》文,则将传统道德弃之不顾,热情地高歌人对欲望的追求。

如《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中,写苏秦连横失败后,苦心修习,每日提醒自己:
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金玉锦绣”所代表的富贵,“卿相”所代表的功名,不仅是苏秦一个人的追求,而且是《战国策》文所写到的众多策士的共同追求。

作者带着深深赞同的笔调,记录下了苏秦在合纵说赵成功后的感慨:
嗟乎!贫穷则父母不予,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表现了对人追求富贵名利的欲望的充分肯定。

3 封建道德色彩的消退
《战国策》里的女性形象,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寓言故事中
的女性形象和非寓言故事中的女性形象。

由于描写相对详细的女性形象总共只有十几人,两类形象的塑造手法又基本相通,所以,我们合在一起分析,个别地方再分开论述。

由于受时代影响,《战国策》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从道德上“惩恶扬善”的创作动机基本消失了。

无论在《左传》或《国语》里,都塑造了大量正面的“善女”和反面的“恶女”。

尤其对反面女性人物淫嬖祸乱的行为,攻击得十分厉害。

但在《战国策》里,没有明确的反面女性人物。

像秦昭王之母秦宣太后,独断专权,比《左传》中的穆姜有过之而无不及:与魏人魏丑夫、义渠国君等多人淫乱,并公然下令让情夫为自己殉葬,较‘左传》、《国语》中的文姜、声孟子等人的淫乱程度也“毫不逊色”,但《战国策》里丝毫没有对她进行任何直接或间接的道德批评。

《战国策》不但对前代历史散文眼中的“恶女”,不带任何道德色彩地塑造出来;有时还对传统意义上的正面女性人物,表示出否定和质疑。

《燕策一》里,两次写到了“忠心得罪”的寓言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忠心的小妾。

按照传统的价值观念,这位小妾牺牲自我的行为是很可贵的,即使我们今天看也是如此。

因而,西汉刘向在编撰《列女传》时,特地把这位显系虚构的小妾也写入其中,即《节义传·周主忠妾篇》。

我们需要注意到,《战国策》里并不是没有正面女性形象,但它所塑造的是体现战国时代精神的“新女性楷模”。

像齐王建之母君
王后,是《战国策》中明显带着赞赏态度来写的一位女性人物。

《齐策六·齐闵王之遇杀》篇里,写了关于她的三个故事,其中着重赞美的是她能够在战国复杂的局势下,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智谋维护齐国:
襄王卒,子建立为齐王.君王后事秦谨,与诸侯信,以故建立四十有馀年不受兵.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日:“齐多知,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日:“谨以解矣。

”??君王后死,后后胜相齐,多受秦间金玉,使宾客入秦,皆为变辞,劝王朝秦,不修攻战之备。

战国局势,风云万变,而君王后能够周旋其中,保护齐国几十年不受兵乱,实在是杰出的女政治家。

尤其是破玉连环的故事,实际上是秦始皇与君王后两国元首的直接较量,君王后引椎破环,大长了齐国的士气,也显示出她的聪明与魄力。

这样的正面女性形象,是战国激烈剧变的环境中运筹帷幄的强者,自然值得大书特书。

4 全面的细节描写
《战国策》里,仍有一部分女性形象的塑造是继承这种方式。

像《秦策二》“江上处女”的寓言故事里,江上处女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她的语言构建起来:
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

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

但《战国策》对更多女性形象的塑造,已由这一初级阶段上升,开始注意到从神态、动作、语言等多角度入手,创造出更为细致动人的形象。

5 结语
我们所重视的是,《战国策》在塑造女性形象上,体现出从文学角度看更加进步的两个个特点:一是不再带着“惩恶扬善”的道德动机塑造女性人物,从而使她们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个性特点;二是开始全方位地运用细节描写。

而有力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手段。

参考文献
[1] 滕静.人性的光芒——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的性格特征[j].
[2] 刘雨婷.重门掩幽怨,草木爱情柔——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情感空间[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