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0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三章_1621999745038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商品的交换按照 等价原则进行。价值规律既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既调节 商品生产,又调节商品交换。 基本作用
a. 微观作用:激励创新,优胜劣汰。 b. 宏观作用: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
二、市场秩序的建立和规范
市场秩序 概念:市场秩序是指市场运行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行为准则和行为规
范的总称。 组成:市场规则、市场管理 作用:保证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和市场有序运行的根本条件。
为什么要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 a.促进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如果市场秩序混乱,市场运行无规则 可循,投机诈骗、欺行霸市、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市场机制就难以发 挥作用。 b.有利于保证国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建立规范的市 场秩序,企业才能对经济杠杆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反应,使国家的调控目标 顺利实现。 c.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规范的市场秩序有利于形 成统一市场和促进公平竞争。在完善的市场秩序下,企业的经济行为才有 法可依,活而不乱。 d.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是经济开放的必要条件。
市场规则 概念:市场规则是指国家为了保证市场有序运行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 度,包括法律、法规、契约和公约等。 市场规则包括市场进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和市场仲裁 规则等四个方面。 市场进出规则 是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即商品)进入或退出市场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主要包括: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资格规范;市场主体的性质规范,如企 业性质、注册资金、经营项目及经营范围等;市场主体退出市场的规范; 市场客体进出市场的规范。
市场交易规则 是市场主体进行市场交易活动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主要内容 包括:交易方式规范、交易行为规范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值。 产业资本的增殖过程使我们清晰地看
到了资本家是怎样获取剩余价值的。
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资本主义生产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使得剩余价值最
大化
如何最大化呢?他们想出了2个妙法:从劳动者身上
想办法—榨取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一、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
A
G—---W ----P—W’---G’
Pm
三个阶段的总结
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分析,我们 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本原因是由劳动力 引起的,是劳动力创造出了高于其自 身的价值(生活资料+抚养子女+教育) 的部分,即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实现了资本家资本的增殖
劳动力为什么能够创造出高 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呢?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
在这个阶段,资本首先以货 币形式出现,但经过运动后变为 实物和劳动力,它已经具备了资 本的基本条件。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
即资本家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 起来
A
W
-----P----W’
Pm
P是生产过程;W’是新商品,(含剩余价值)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
三个阶段的总结
同时,从产业资本运动的过程中我们 又可以看到,是劳动力使得资本增殖了。 因此马克思又非常形象地将将资本区分为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 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 分资本。
三个阶段的总结
在有了这两个概念后,我们可以将生 产过程产出的商品价值表示为:
一般特指工业。如产业工人、产业革命等。
他一般是和商业相对应的,商业—指商品
流通行业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一.资本主义再生产1.社会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简单再生产: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实现条件: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3.扩大再生产: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VS.简单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因素和基础.4.从再生产中看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1)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而是工人养活资本家。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劳动创造的。
(3)工人阶级即使在劳动之外也是从属资本的.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来源。
2.商品所有权规律: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占有规律.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是以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的结合为基础的4.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生产的产品,而劳动者反而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所有权对资本家来说表现为无偿占有别人劳动产品的权力,而对工人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1)在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和消费的比率来决定的.(2)在剩余价值分为消费和的积累比率一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量决定。
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劳动生产率的高低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的大小④预付资本的多少第二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一.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1.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2.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关系3.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它的提高以个别资本增大为前提。
4.资本积聚:单个资本直接通过积累而在价值形式和生产要素形式上都扩大起来。
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考点手册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考点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级考点,单选、多选、简答)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平赎买资本等途径建立的。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②通过和平赎买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③改造个体私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区别。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简述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原因。
(简答).....................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
社会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2)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条件下,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以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为其他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平台。
(3)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不仅指量的优势,更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则是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具有可变性和灵活性。
6.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兼股份制和合作制为一体,实现了劳动者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7.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资本积累目的和要求:(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劳动力商品理论(3)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方法(4)资本积累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5)资本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运动形式不同。
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前者流通的内容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后者流通的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
运动限度不同。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①资本总公式G—W—G′就是总公式②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既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又要实现价值增殖。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首先,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
等价交换结果只是使商品的价值形态发生了变化,价值量不会发生改变。
◇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贱买或贵卖不产生剩余价值。
商品所有者是买者和卖者的统一。
而且,商品交换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可以把商品贵卖给别人,别人也可以把商品贵卖给他;同样,他可以贱买别人的商品,别人也可以贱买他的商品,得失相抵,不能增殖。
既贱买又贵卖也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
这种情况下,他个人是增殖了,但从全社会来看,价值总量没有增加。
其次,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
流通是商品所有者一切关系的总和,离开了流通,他只能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可以为自己创造价值,但不可能为自己创造出剩余价值。
二、劳动力商品理论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②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1)劳动力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劳动力价值取决于维持劳动力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3)劳动力价值决定还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劳动力使用价值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市场经济ppt课件
市场经济则是从社会资源如何实现合理有 效配置的角度来界定的,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 置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的。
2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二、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具有有效性,可以促使社会总供给 与总需求的平衡。
10
第二节 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
三、市场调节 市场调节,就是市场机制的调节,也就是
指通过市场机制的综合作用来实现对社会 经济生活的调节。 市场调节的作用包括市场调节价格、市场 调节生产、市场调节需求。
11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格局
一、市场体系的类型及其作用 市场体系,是由具有不同功能的各类市场所组成的有机统
12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格局
二、市场格局 市场格局,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在交换活
动中所处的地位。特别是何方在交换活动 中处于主导地位或优势地位。有三种类型: 1、买方市场 2、卖方市场 3、均衡市场
13
案例1
2001年春运期间,铁道部做出火车票提价20%-30% 的决定。
火车提价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人认为 ,火车票提价是应该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 有利于铁路部门成为市场竞争主体,通过市场竞争手段实 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有人提出,火车提价后火车乘客 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加,结果,乘客不仅要承受高额票价 ,往往还要和黄牛党周旋,甚至受骗上当。有人认为,火 车票提价是错误的,铁道部作为具有垄断性质的公共部门 ,是依靠垄断地位而“敛财”,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有 一个律师以申请复议的法律途径对铁道部正式提出了质疑 ,并要求取消春运涨价令。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作用主要有四方面: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知识点第3章货币与信用☆[识记]简述货币的含义与本质?答案:(1)货币的含义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的出现使商品世界分为对立的两极:一极是普通的商品,另一极是货币。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现在进一步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货币的具体形式发展过程为:贵金属的条块、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本质是通过货币的职能表现出来的。
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不随货币的形式变化而变化。
☆[领会]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答案: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这一本质说明:(1)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3)普通商品只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币除了具有普通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外,还具有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所产生的特殊使用价值。
(4)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才能表现出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
☆[领会]简述货币的产生?答案:货币的产生过程就是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的发展过程。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其公式是: 1只绵羊=2把石斧这种价值形式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的偶然交换关系。
在这一价值形式中,“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它的价值在石斧这一商品上相对地表现出来,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石斧”(称作个别等价物)处于等价形式上,用它自身的使用价值去表现“绵羊”的价值。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从两者的区别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经济活动方式来看 (2)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 三、市场经济形成的基本条件
▫ 第一,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占统治地位的经 济活动方式。
▫ 第二,拥有独立财产和资金的营利性企业成为社会经 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 (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在内容和形式、产生和发展上既相 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从相互联系的方面看:
(1)二者有共同的基础——市场。 (2)二者遵从共同的经济规律。 (3)二者反映的都是经济运行层次的经济活动方式。 (4)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
第四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二、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 第一,美国式市场经济体制,即所谓消费者导向型模 式,又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 第二,德国式市场经济体制,即所谓社会市场经济模 式。
▫ 第三,日本式市场经济体制,即所谓政府(行政)导 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又称“社团市场经济”。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 一、经济体制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 经济体制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经济决策 体制、利益分配体制、生产调节体制和信息传递体制 等。
• 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 一、市场经济的实质内容
▫ 上述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内 容,反映出市场经济的实质在于:
第四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货币
第三节 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纸币总额超出商品的价值总额,纸币会贬值,引发商品的价格上升,形成所谓的通货 膨胀。
相反,则会导致纸币的升值,形成通货紧缩。 纸币既可以是法定货币,也可能是非法定货币,现在一般国家为法定货币。两者都属
于信用货币。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决定货币流通量的因素:商品流通量(价值总量)与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银行信用与债务危机
40公斤小麦 2把斧头 2匹布 1只绵羊
……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
原因:价值量大、耐磨耐腐蚀、便于携带、便于保存—交易费用低。
结果:一般等价物的产生使商品内部的矛盾转化为商品与货币的矛
盾
一极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
具体劳动 私人劳动
使用价极值表现为商品的价值
二、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存款基金+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大额可转让存单。 M3=……
第三节 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一、货币流通量
货币流通: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在买者与卖者之间不断 重复的流动过程。
W-G-W
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从属于商品流通,是与商品流通相适应 的规律,货币流通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第三章 货币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价值表现形式)
分散的价值表现形式、偶然的物物交换关系。 1只绵羊=2把斧头
(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
第一、绵羊本身具有使用价值 第二、绵羊本身具有一定价值量
1只绵羊
=40斤小麦 =2把斧头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是等价方式,因而不 能产生价值的增殖。但资本的运动结果却产 生了价值增殖。因此,所谓资本总公式的矛 盾就是资本的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价值增 殖; 生产中,生产者只能创造价值,不能得 到除所创造以外的额外价值。
(3)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条件 要解释总公式的矛盾不能只着眼于流 通,也不能脱离流通单纯研究生产,必 须将两方面结合起来。 “因此,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 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 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马克 思
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二、总体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四、资本特征与属性
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市场经济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 程的统一:使用价值的创造过程;价值形成过 程;价值增殖过程。
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劳动 。
劳动过程:劳动者借助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 劳动过程的基本要素:人类劳动本身;劳动对 象;劳动资料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在资本家监督下为 资本家劳动;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过程的特点:自主 劳动;劳动产品归社会和劳动者自己所有。
所谓 “人力资本”概念 所谓“人力资本”概念是建立在资本 主义经济关系造成的错觉基础上的一个 概念。它把人的劳动能力等同于资本, 这样就进一步混淆了劳动创造的价值与 凭借对生产条件的占有、无偿占有他人 劳动创造的价值这两种不同的收入获得 方式。
2、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 第一、劳动者必须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第二、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作为 生产生活资料的手段,也没有其它生活 资料来源,只能为他人劳动以获取生活 资料。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是在历史变 革中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纲版)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政治经济学
*
第一节 市场经济
2.竞争机制:
➢竞争是指各种市场主体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相互排斥甚至 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动力。竞争是为了占有 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优势从而获取最低的成本, 最大的收益。
政治经济学
*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2. 生产要素市场:
✓ 生产要素市场提供各类生产要素的交易。
✓ 生产要素市场主要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 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
生产要素市 场
金融市场
劳动力市场
土地市场
技术市场
信息市场
政治经济学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1)金融市场:是指货币资金融资和交易的市场。
政治经济学
*
第二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含义: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所决定,不同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价值规律既 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既调节商品生产, 又调节商品的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
发展的时间。”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一、 市场体系的分类和构成: ✓ 含义:市场体系是指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的各级各类市场的
总和。 ✓ 分类: a) 按交易的对象: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b) 按交易的空间范围: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和国际市场 c) 按商品的流通环节: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 d) 按市场交易的具体方式:现货交易市场、远期交易市场和
政治经济学 第3章
(3)短期资金的国际移动 若一国发生资本内流,该国货币汇率会趋于上浮,反之,汇率 下浮。
(4)一国的货币政策 降低利率,会引起国内的短期资本外流。相反,提高利率,将 促其汇率上浮。
(5)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少,则表明外币需求增加,外币相对增值,一国的汇 率将上浮。反之,一国的汇率将下浮。
(6)财政状况 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这表明政府支出过度,通 货膨胀和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将进一步恶化,结果汇率就会自动下浮; 反之,汇率将自动上浮。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 富贮藏起来的职能。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谁拥有货币谁就能够自由地购买商品,这 样货币便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货币的这种性质引起了人们贮 藏货币的欲望。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货币贮藏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3.一般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许多商品中 分离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人们可以用它来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交换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这一商品来表现,从而使扩大的价值形 式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用公式表示:
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是价值形式的重要发展。这个变化不是 简单的等式位移,而是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商品的交换方式 已由物物直接交换变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商品生产 者只要把自己的产品换成一般等价物,其劳动就获得了社会承认。 不过,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 上,它因时因地而异。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等价物终于固定在最 具优势的贵金属——金银身上。
存款货币是信用货币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
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
的活期存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货币出现了。电子货币是指应 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在支付时,既不需要 现金也不需要支票,只需要出示这些卡片,并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
07政治经济学第三章1
结论:
剩余价值来自于生产领域, 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流通过程即买和卖的过程都应该是 等价交换过程,所以不可能产生多余的 价值,只有经过生产才能创造新的价值, 但是,没有买的过程,就没有东西拿来 生产,没有卖的过程,生产者生产出来 的产品就不能换成货币,成本都捞不回 来,也就谈不上赚钱了。
如果说,生产过程存在,那么,资本 总公式就变成了G-W…生产…W’-G’,其矛 盾也就得到了解决。因为G-W和W’-G’这两 个交换过程都是等价交换。因此,要解 决矛盾就要能够进行生产。而要进行生 产,又必须具备那些条件呢?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能 够满足人们进行劳动的需要)。 对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能 够创造价值,因此,对劳动力的使用能 够创造价值。而且,劳动时间越长,创 造的价值就越多,当劳动超过一定时间 (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之后,就会创造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多 的价值,超出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通用的定义:资本——能够增殖的价值。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也存在)
(二)资本流通
1、资本流通公式(资本总公式): G-W-G′( G' G G ) 马克思把△G称为剩余价值(用字母 m表示)。 这个公式反映了所有的资本主义生 产的目的和动机(追求剩余价值),因 此,称为资本总公式。
2、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A 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 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 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答案:D
资本流通的总公式是
A G—W—Gˊ B G—W—G C G—Gˊ D W—G—Wˊ
答案:A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A B C D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产生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是在商品经济中产生的,货币是资本采取的第 一个表现形态,但是货币并不等于资本……
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如下区别: 1.运动的形式不同 2.运动的内容不同 3.运动的目的和动机不同 4.运动的限度不同
1.两种货币的不同运动形式 一般货币:W1——G——W2 即:商品1——货币——商品2 作为资本的货币:G——W——G 即:货币——商品——货币 在两个运动形式中:顺序、起点与终点、过程的媒介存
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 价值生产的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工作日长度的决定 工作日的下限:不能等于必要劳动时间; 工作日的上限:生理界限;社会道德界限。 工作日长度决定上权利与权利的对抗。 工作日决定于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斗争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概念: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
资也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二、工资的形式
资本主义的工资形式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计时 工资和计件工资。
1.计时工资 所谓计时工资,就是按照工人劳动时间的多少为标准而支付的工资,如 小时工资、日工资、月工资等。 2.计件工资 所谓计件工资,就是按照工人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 工资。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是在历史变革中产生的。
3.劳动力商品价值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 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二、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第三、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3.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规定性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 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生活资料不是仅指由生理需
四、资本的属性 1.资本是一种价值,并且是能够自行增值的价值 2.资本是一种运动3.资本是一种关系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
德语货 币为 geld
德语商 品为 waren
W (商品)
G (货币)
W (商品)
注意:1,此流通形式中,货币充当了交换的媒介。 2,此流通形式中,两端均是商品,但商品类型不同。 3,此流通过程中,交换的目标是获取不同使用价值。 4,此流通过程中,两个交换均遵循了等价交换原则。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6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G—W—G’。 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的运动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为了攫取剩余价 值。于是,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
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流通中不可能有价值增殖,但资本在运动中 却发生了价值增殖。有了这一增殖,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判断:剩余价值的产生,即货币到资本的转 化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换言之, ΔG是如何产生的?
政治经济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高 帆 2007.9-2008.1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1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的增殖运动
三、剩余价值最大化
四、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五、总结与拓展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2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5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的论断:
“简单商品流通——为买而卖——是达到流通以外的最终目的,占 有 使用价值,满足需要的手段。相反,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 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值”。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第 173-174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①循环形式不同;运动目的不同;价值所处地位不同
②货币流通公式:W—G—W(运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的交换)
资本流通公式:G—W—G’(运动目的是更多的货币)
2、资本总公式及矛盾:总公式:G—W—G’适用于产业、商业、借贷资本
矛盾:等价交换于价值增值的矛盾。
矛盾解决的关键:劳动力成为商品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4、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并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5、劳动力成为商品具备的两个条件:①完全自由的人②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
6、劳动力价值: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包括三部分:劳动力自身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维持劳动力家属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力教育训练费用
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①有一个最低限度②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③劳动力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
8、劳动力商品的二因素
答:①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等于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劳动力价值与生活资料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③劳动商品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特殊性
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
答: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劳动过程:(1)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
其资本生产为价值增殖过程(1)一般商品价值形成过程(2)增殖过程
(1)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价值
(2)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通过再生产创造A价值和剩余价值
10、价值形式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劳动力商品价值补偿时间)儿延长了的价值形式过程。
11、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必须分成部分: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1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含义和内容
答: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部分,原有价值转移,价值量不发生变化,用C表示,只发生价值转移
可变资本:购买劳动力的部分,使原有价值增殖,能产生剩余价值,用V表示,能是价值增殖
13、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答:剩余价值就是有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
值。
也等于、M=m’·v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数量界限:资本的数量界限保证投资者基本脱离生产劳动
14、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含义及其产生
答: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额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目的生产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整个劳动日长度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
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
(社会)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差额,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暂时的。
(个别)
15、剩余价值规律:通过扩大和增加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这一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6、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m ’)=)
可变资本()剩余价值(v m (物化劳动的公式) 剩余价值率(m ’)=
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剩余劳动(从活动角度分析) 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基本形式
答:其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
工资的形式分别为:①计时工资 ②计件工资
名义工资,以货币表现的工资。
实际工资,以货币购买到得生活资料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