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三章货币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三章货币
• 相对价值形式:是指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 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 的商品的使用价值。
• 等价形式: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 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形式,这样 的商品叫做等价物,也称为价值镜。
• 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的 关系。
• 统一性:它们互相依存,少了一方就不 能成为价值形式了。
• 商业信用的特点:
• 第一,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 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
• 第二,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 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 第三,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 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 商业信用的局限:
• 第一,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单个资 本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 制。
•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 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
通速度成反比。
货币支付手段与货币流通量的变化
流通中商品 赊售商品 到期支 互相抵销 一定时期内流通 价格总额 价格总额 付总额 支付总额 中需要的货币量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二、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货币产生后 W---G---W 商品流通 买卖分离
3. 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 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 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贮藏货币的“蓄水池”功 能
流通中的货币












贮藏货币
4. 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 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 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 等的职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第3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第3章)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 资本家是生产的指挥者;劳动产品归 资本 家所有 2、价值形成过程 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 二、价值的增值过程 1、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 2、剩余价值的本质: 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价值而被 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体现着资本家对 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1、矛盾的内容:等价交换和价值增
值的矛盾
2、解决矛盾的条件:既在流通领域,
又不在流通领域
三、矛盾的解决:劳动力的买和卖

1、劳动力的定义:人的劳动能力,人的脑力 和体力的总和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劳动者是自由人 (2)劳动者一无所有 3、劳动力的商品的价值:维持劳动者生存所 必需的消费资料的价值 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 它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超过维 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消费资料价值的价值

A、剩余一般:产出品大于投入品的余额, 即剩余产品 B、剩余特殊:产出品价值大于投入品价值 的余额,即剩余价值 C、剩余个别:剩余价值如果被要素所有者 自己占有,就是额外收入;如果被他人无偿占 有,就是剥削收入 注: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即为“剩余个 别”
六、剩余价值的来源

A、价值是多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 B、剩余价值也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 C、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都是在劳动生产力有 了一定发展之后才产生的,它的存在和发展本 身,就离不开非劳动要素的作用 《资本论》第一卷 完
补充
一、马克思对资本积极作用的认识
1、首先,从资本生产的方式和目的来看, 以价值增值、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不同,它是无止境的。马克思认 为:“资本的伟大的历史方面就是创造这种 剩余劳动”,它为人“发展丰富的个性创造 出物质要素。”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习题】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是 指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 行的方方面面做出具体的规定。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 非法垄断及其他非法竞争行为属于哪种规则( )。 A.市场准入规则 B.市场交易规则 C.市场竞争规则 D.市场保护规则
(三)市场管理P81 ·市场管理包括市场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市场监管体系两大部分。 • ·市场管理的组织机构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国家设置的专门 从事市场管理的机构;第二类是有关的技术管理机构;第三类 是社会性及群众性管理机构; • 市场监管体系主要包括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 参与四个方面。
4.特征(与教材略不同) (1)商品经济是竞争性经济; ■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会出现竞争,就会有商品生产 者在共同市场上的相互较量,优胜劣汰。由上可以推出( )。 A.企业破产是商品经济中的正常现象; B.先有商品经济,后有竞争,竞争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先有竞争,后有商品经济,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竞争的激烈; D.计划经济中不存在竞争; (2)商品经济是开放性的经济;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 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马克思) (3)商品经济是自主性、平等性的经济;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马克思)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一节
一、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一)自然经济 1.含义:P66 2.特征
市场经济
(1)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
(2)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保守性; (3)发展缓慢,规模有限,对自然界依附性强;
(二)商品经济
1.含义:P66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条件P66-67
3.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命运 • 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 )和市场经济。P67 • 简单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初始形式,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主导的自然经济的夹缝之中。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后,商品经济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形 式。当商品经济发展到全社会,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手段, 商品经济由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 P67 • 历史命运:马克思说未来社会,商品经济会伴随着私有制的 消灭而消灭,这就是马克思预见商品经济的历史命运。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考点手册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考点手册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考点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级考点,单选、多选、简答)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平赎买资本等途径建立的。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②通过和平赎买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③改造个体私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区别。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简述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原因。

(简答).....................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

社会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2)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条件下,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以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为其他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平台。

(3)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不仅指量的优势,更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则是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具有可变性和灵活性。

6.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兼股份制和合作制为一体,实现了劳动者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7.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资本积累目的和要求:(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劳动力商品理论(3)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方法(4)资本积累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5)资本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运动形式不同。

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前者流通的内容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后者流通的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

运动限度不同。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①资本总公式G—W—G′就是总公式②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既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又要实现价值增殖。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首先,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

等价交换结果只是使商品的价值形态发生了变化,价值量不会发生改变。

◇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贱买或贵卖不产生剩余价值。

商品所有者是买者和卖者的统一。

而且,商品交换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可以把商品贵卖给别人,别人也可以把商品贵卖给他;同样,他可以贱买别人的商品,别人也可以贱买他的商品,得失相抵,不能增殖。

既贱买又贵卖也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

这种情况下,他个人是增殖了,但从全社会来看,价值总量没有增加。

其次,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

流通是商品所有者一切关系的总和,离开了流通,他只能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可以为自己创造价值,但不可能为自己创造出剩余价值。

二、劳动力商品理论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②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1)劳动力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劳动力价值取决于维持劳动力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3)劳动力价值决定还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劳动力使用价值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是按照商品的最终用途划分的,消费资料市 场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生 产资料市场则满足社会再生产需要
▪ (二)、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提供各类生产要素的交易,它在市场 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生产要 素市场
金融市场 劳动力市场 技术市场 信息市场 土地市场
金融市场:是指货币资金融通和交易的市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联想做大做强 以下是联想集团2008年的做法努力: ①人才与管理: 引进戴尔高级管理人员、联想与首钢培训中心共建笔记本大学; ②技术: 联想安全理财电脑震撼上市:基于LCVP技术,联想安全理财电 脑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全独立的,供理财专用的操作系统;
这体现了价值规律的微观作用:价值规律刺激商 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 率。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价值规律也能激励上市公 司的经理层把公司做大做强。(投资者多做价值投 资)
注意:在我国,土地市场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而进行的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市场
技术市场:是指以技术商品为交易对 象的市场
重要性
首先:为研发和生产的协作建立了直接 的联系,加速了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第二:促进研发人员的流动和知识的共 享,并借助知识的外溢,促进整个社会生产 力的进步
交易方式
一:存在于图纸、资料、磁带中的专利、技术诀 窍、产品设计等技术交易,属于知识产权转让 二:存在于人的大脑里的知识的交易,主要通过 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方式进行
第二,宏观作用——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
价值规律作用与联想
2004年末,电脑制造巨头联想集团在北京宣布,以总价12.5 亿美元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收购后,IBM的全球电脑业务 使联想集团的业务规模从30亿美元上升至120亿美元,同时全球 市场占有率从2%上升至8%,成为仅次于戴尔、HP的全球第三大 电脑厂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产和商品交换的统一。
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存在社会分工。它是商品经济产生 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说,社会分工是“构成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 基础”。

社会分工表现为每一个劳动者只从事某种局部的、 单方面的劳动,只生产某些甚至某种单一的产品。 而人们的需要或需求则是多方面的。为了满足多方 面的需求,生产者便必然要相互用自己生产的产品 去交换自己不生产而又需要的产品。这种商品生产 和商品交换就是商品经济。
发展
全面地看待优胜劣汰:
首先,可以减少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浪费; 其次,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 第四,有利于激励其他企业。
个别劳动 生产率

个别劳 动时间

社会劳动 生产率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额 外 收 益
亏 本 无 利
生产 扩大 生产 缩小
优胜 劣汰
资 源 配 置
价值规律存在的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只要 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 价值规律在支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它是商品经济 的基本规律。
1、商品的价值是由生 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 价 值 规 律
(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生产领域
商品经济
2、商品交换以价值为 (价值量的实现) 基础实行 等价交换。 商品交换领域
土地租赁市场
以土地使用 权为交易对 象,形成土 地地租
注意:在我国,土地市场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而进行的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市场
技术市场:是指以技术商品为交易对 象的市场
9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企业成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主体,商品经济关系 的实质是不同企业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从两者的区别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经济活动方式来看 (2)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 三、市场经济形成的基本条件
▫ 第一,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占统治地位的经 济活动方式。
▫ 第二,拥有独立财产和资金的营利性企业成为社会经 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 (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在内容和形式、产生和发展上既相 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从相互联系的方面看:
(1)二者有共同的基础——市场。 (2)二者遵从共同的经济规律。 (3)二者反映的都是经济运行层次的经济活动方式。 (4)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
第四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二、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 第一,美国式市场经济体制,即所谓消费者导向型模 式,又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 第二,德国式市场经济体制,即所谓社会市场经济模 式。
▫ 第三,日本式市场经济体制,即所谓政府(行政)导 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又称“社团市场经济”。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 一、经济体制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 经济体制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经济决策 体制、利益分配体制、生产调节体制和信息传递体制 等。
• 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 一、市场经济的实质内容
▫ 上述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内 容,反映出市场经济的实质在于:
第四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货币

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货币

第三节 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纸币总额超出商品的价值总额,纸币会贬值,引发商品的价格上升,形成所谓的通货 膨胀。
相反,则会导致纸币的升值,形成通货紧缩。 纸币既可以是法定货币,也可能是非法定货币,现在一般国家为法定货币。两者都属
于信用货币。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决定货币流通量的因素:商品流通量(价值总量)与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银行信用与债务危机
40公斤小麦 2把斧头 2匹布 1只绵羊
……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
原因:价值量大、耐磨耐腐蚀、便于携带、便于保存—交易费用低。
结果:一般等价物的产生使商品内部的矛盾转化为商品与货币的矛

一极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
具体劳动 私人劳动
使用价极值表现为商品的价值
二、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存款基金+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大额可转让存单。 M3=……
第三节 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一、货币流通量
货币流通: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在买者与卖者之间不断 重复的流动过程。
W-G-W
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从属于商品流通,是与商品流通相适应 的规律,货币流通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第三章 货币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价值表现形式)
分散的价值表现形式、偶然的物物交换关系。 1只绵羊=2把斧头
(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
第一、绵羊本身具有使用价值 第二、绵羊本身具有一定价值量
1只绵羊
=40斤小麦 =2把斧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市场经济1、自然经济(1)概念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是生产直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非用于交换的经济形式。

(2)基础以小生产和自然分工为主(3)特征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自给自足•规模小、依赖自然•具有封闭、保守的特征•2、商品经济(1)概念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统称(2)存在条件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a.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被划分成相对独立化的各种不同的生产环节、行业和部门,使得生产专业化。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商品生产、海外贸易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生产与交换实现了经常化、商品流通从商品生产中分离出来生产资料归不同所有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必要条件b.(3)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a.它是商品经济的初始形式。

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形势市场经济b.当市场在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时,简单商品经济就发展为市场经济3、市场经济(1)概念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发挥决定性作用。

(2)基础社会化大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3)基本特征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2022年4月12日13:38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商品的生产与交换、资源的配置主要由市场来调节a.b.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商品经济关系的实质是不同企业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

c.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

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以要素的价格市场为前提,以要素的自由流动为条件。

法治和信用成为交换关系的基础。

商品交换的基本要求是交换者的市场地位平等和权力平等。

d.只有依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严格执法,才能保证商品交换的正常进行和市场秩序的规范。

信用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并为法律的有效运行提供条件。

e.经济的开放性。

开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纲版)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纲版)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1. 供求价格机制: ➢价格是市场调节的信号。社会总劳动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 配,就会通过供求的变化和价格的变动的信息不断做出调整, 从而实现资源的配置。
政治经济学
*
第一节 市场经济
2.竞争机制:
➢竞争是指各种市场主体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相互排斥甚至 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动力。竞争是为了占有 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优势从而获取最低的成本, 最大的收益。
政治经济学
*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2. 生产要素市场:
✓ 生产要素市场提供各类生产要素的交易。
✓ 生产要素市场主要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 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
生产要素市 场
金融市场
劳动力市场
土地市场
技术市场
信息市场
政治经济学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1)金融市场:是指货币资金融资和交易的市场。
政治经济学
*
第二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含义: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所决定,不同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价值规律既 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既调节商品生产, 又调节商品的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
发展的时间。”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一、 市场体系的分类和构成: ✓ 含义:市场体系是指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的各级各类市场的
总和。 ✓ 分类: a) 按交易的对象: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b) 按交易的空间范围: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和国际市场 c) 按商品的流通环节: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 d) 按市场交易的具体方式:现货交易市场、远期交易市场和

政治经济学 第3章

政治经济学  第3章

(3)短期资金的国际移动 若一国发生资本内流,该国货币汇率会趋于上浮,反之,汇率 下浮。
(4)一国的货币政策 降低利率,会引起国内的短期资本外流。相反,提高利率,将 促其汇率上浮。
(5)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少,则表明外币需求增加,外币相对增值,一国的汇 率将上浮。反之,一国的汇率将下浮。
(6)财政状况 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这表明政府支出过度,通 货膨胀和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将进一步恶化,结果汇率就会自动下浮; 反之,汇率将自动上浮。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 富贮藏起来的职能。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谁拥有货币谁就能够自由地购买商品,这 样货币便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货币的这种性质引起了人们贮 藏货币的欲望。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货币贮藏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3.一般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许多商品中 分离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人们可以用它来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交换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这一商品来表现,从而使扩大的价值形 式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用公式表示:
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是价值形式的重要发展。这个变化不是 简单的等式位移,而是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商品的交换方式 已由物物直接交换变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商品生产 者只要把自己的产品换成一般等价物,其劳动就获得了社会承认。 不过,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 上,它因时因地而异。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等价物终于固定在最 具优势的贵金属——金银身上。
存款货币是信用货币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
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
的活期存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货币出现了。电子货币是指应 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在支付时,既不需要 现金也不需要支票,只需要出示这些卡片,并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三章货币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三章货币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三章货币答案第三章货币⒈解释下列概念:价值形式: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简单的价值形式: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

扩⼤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的价值形式,即⼀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系列商品上。

⼀般价值形式:即⼀切商品的价值都统⼀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般等价物的某⼀种商品上。

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般等价物的职能最终固定在黄⾦、⽩银等贵⾦属上,这些贵⾦属就成为货币商品。

货币拜物教:货币做为⼀般等价物,所有的商品都必须通过与货币的交换,才能实现⾃⼰的价值,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般代表,成为商品世界中⾄⾼⽆尚的权威,许多⼈拜倒在它的脚下,把它看作是决定⾃⼰命运的神秘莫测的⼒量,这种现象叫做货币拜物教。

货币流通规律:决定⼀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就是货币流通规律。

它取决于三个因素:⼀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

⼆是商品价格⽔平。

三是货币流通速度。

⼀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呈正⽐,与同⼀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呈反⽐,⽤公式来表⽰:⼀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平)同⼀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以⾦属货币流能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限于它象征地代表⾦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就是由于纸币发⾏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个概念。

所谓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流通中的纸币供应不⾜、流通量下降⽽导致的单位纸币升值、物价持续下跌现象。

⼀般⽤消费物价指数作为度量指标。

信⽤:信⽤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商业信⽤:是以赊帐⽅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之间相互提供的信⽤。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产生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产生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是在商品经济中产生的,货币是资本采取的第 一个表现形态,但是货币并不等于资本……
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如下区别: 1.运动的形式不同 2.运动的内容不同 3.运动的目的和动机不同 4.运动的限度不同
1.两种货币的不同运动形式 一般货币:W1——G——W2 即:商品1——货币——商品2 作为资本的货币:G——W——G 即:货币——商品——货币 在两个运动形式中:顺序、起点与终点、过程的媒介存
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 价值生产的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工作日长度的决定 工作日的下限:不能等于必要劳动时间; 工作日的上限:生理界限;社会道德界限。 工作日长度决定上权利与权利的对抗。 工作日决定于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斗争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概念: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
资也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二、工资的形式
资本主义的工资形式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计时 工资和计件工资。
1.计时工资 所谓计时工资,就是按照工人劳动时间的多少为标准而支付的工资,如 小时工资、日工资、月工资等。 2.计件工资 所谓计件工资,就是按照工人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 工资。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是在历史变革中产生的。
3.劳动力商品价值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 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二、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第三、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3.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规定性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 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生活资料不是仅指由生理需
四、资本的属性 1.资本是一种价值,并且是能够自行增值的价值 2.资本是一种运动3.资本是一种关系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3.1 货币转化资本一、资本总公式运动过程一定量的货币更多量的货币资本总公式为:G—W—G’G′=G+⊿G(剩余价值)1、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的货币的比较(1)二者的流通形式不同:货币是W-G-W,为买而卖;而资本是G-W-G′,为卖而买。

(2)二者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W-G-W的本质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目的是为了取得新的使用价值;而G-W-G′的内容和实质则是全部为了使价值发生增殖,取得更多的货币。

(3)二者流通的趋势不同:W-G-W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目的达到后,商品生产者就退出流通,进入消费;而G-W-G′是为了价值增殖,价值增殖是没有止境的。

2、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1)资本首先是一种价值属性。

(2)这种价值属性具有增殖性。

(3)这种价值的增殖被冠以“剩余价值”,说明资本范畴实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价值决定规律资本总公式价值规律G—W—G’等价交换规律(一)矛盾解决前提条件1、剩余价值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①等价交换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②不等价交换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2、离开流通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3、也不可能是G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必然在W上。

而且只可能在W的使用价值上,即对其使用价值的使用可以创造价值而且是比其价值更多的价值(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三、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

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中并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够自己支配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可能。

(2)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丧失生产资料,必须出卖劳动力,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必然。

2、劳动力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价值: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为了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即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了保证劳动力的延续,劳动者赡养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对劳动者进行教育培训的费用劳动力使用价值:创造价值的源泉,使用价值的耗费就是劳动3.2 剩余价值的来源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一)劳动过程:1、概念:是劳动者有目的地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使用价值的过程。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
商品流通形式:货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德语货 币为 geld
德语商 品为 waren
W (商品)
G (货币)
W (商品)
注意:1,此流通形式中,货币充当了交换的媒介。 2,此流通形式中,两端均是商品,但商品类型不同。 3,此流通过程中,交换的目标是获取不同使用价值。 4,此流通过程中,两个交换均遵循了等价交换原则。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6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G—W—G’。 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的运动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为了攫取剩余价 值。于是,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
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流通中不可能有价值增殖,但资本在运动中 却发生了价值增殖。有了这一增殖,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判断:剩余价值的产生,即货币到资本的转 化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换言之, ΔG是如何产生的?
政治经济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高 帆 2007.9-2008.1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1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的增殖运动
三、剩余价值最大化
四、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五、总结与拓展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2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5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的论断:
“简单商品流通——为买而卖——是达到流通以外的最终目的,占 有 使用价值,满足需要的手段。相反,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 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值”。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第 173-174页。

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联想做大做强 以下是联想集团2008年的做法努力: ①人才与管理: 引进戴尔高级管理人员、联想与首钢培训中心共建笔记本大学; ②技术: 联想安全理财电脑震撼上市:基于LCVP技术,联想安全理财电 脑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全独立的,供理财专用的操作系统;
这体现了价值规律的微观作用:价值规律刺激商 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 率。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价值规律也能激励上市公 司的经理层把公司做大做强。(投资者多做价值投 资)
自给经济
市场经济 微观层面
计划经济 宏观层面
添添商品加加经你你济的的与市小小场标标经题题济的区别小结
就商品经济来说
它回答的是劳动者之间经济联系的方 式,它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相对应;
就市场经济来说
回答的是要配置社会资源靠什么方式 来进行,是自给自足的方式还是计划 经济的方式?
添添加加市你你场的的经小小济是标标商题题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Market economy and law of value
配置资源的手段
• 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最主要的特 征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基础
配 手段 置
计划
宏观调控
计划经济


基础
市场
市场经济
市场资源配置的方式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获利增加
资源流入
3、风险机制。 风险是指因市场中存在不确定因素而使市场经济参与者面 临受损的可能性。(惊险的一跃) 风险的存在对于市场经济参与者具有双重意义: 损失的可能性;获取较高收益的可能性。
市场风险及其机制的作用在于: 一方面鼓励市场经济参与者甘愿冒更大风险去追求更大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有机构成。
C/V
14
从物质形 态看
由生产资料 和劳动力构成




从价值形 态看
由不变资本 和可变资本构成
技术构成
决定
反映
价值构成
有机构成
15
4、正确理解资本有机构成 (1)价格变化也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 (2)不同部门和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可能有差 异 5、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 (1)技术进步——购买更多的先进技术设备— —不变资本的比重上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2)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中 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下降——不变资本的比重上 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简单再生产既是扩大再生产的因素,又是 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5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3、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 8000c + 2000v + 2000m = 12000w 剩余价值全部用于消费,生产在原有的 规模上重复进行 ●从再生产动态的角度发现新的特点: (1)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而是工人养活了资 本家 工资的假象 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都由工人劳动创造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也是生产关系再生产
特定的社会再生产维持、巩固、发展 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3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4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 产的统一 2、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扩大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16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6、资本积聚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资本总额
7、资本集中 通过资本的合并或联合形成大资本 (1)竞争 (2)股份公司 竞争 信用制度
17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3、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
(1)流动的过剩人口:周期性过剩 (2)潜在的过剩人口:农村的过剩 (3)停滞的过剩人口:无业或基本无业
20
4、失业: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失业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特有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由于多种原因,失业同样不可避免。
21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 ——资本积聚可以促进资本集中 ——资本集中可以促进资本积聚
9、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 (1)涵义不同 (2)能否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3)速度不同
18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相对过剩人口和失业问题 1、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1)需求的相对或绝对减少 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的比重下降——
●资本积累的实质——通过无偿占有的剩余 价值来增殖资本,继续剥削剩余价值
10
4、资本积累的原因 (1) 内在原因:
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贪欲 (2)资本积累的外在原因:
竞争的外在强制 在竞争中生存 规模与实力 资本积累
11
三、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
●在剩余价值量既定的情况下,积累与消费的比
例要影响资本积累量
= 13200w
2、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
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
9
3、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 规律
● 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商品生产者占有自
己的生产资料,从而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同时, 通过等价交换去占有别人的产品
● 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
所有权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产品,劳动者不能占 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产规模越大 剩余价值越多 资本积累越多
13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1、价值构成 (价值形态)
不变资本C / 可变资本V
8000c + 2000v + 2000m = 12000w
2、技术构成 (物质形态) 生产资料 / 劳动力
3、资本有机构成 价值形态与物质形态的统一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
●在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已定的情况下,决定剩余价
值量的因素也就是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越高 越多 资本积累量越大
剩余价值
12
三、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 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2、劳动生产率水平: 劳动生产率越高 剩余价值越多 资本积累量越大 3、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 两者的差额越大 固定资本使用的年限 越长 “无代价的服务”越多 有利于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 4、预付资本总量:预付资本总量越大 生
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或绝对减少 (2)供给的绝对增加 ——女工、童工的加入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和加入 ——中小资本家的破产和加入
★ 需求减少,供给增加——相对过剩人口产生
19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2、相对过剩人口的社会影响 (1)产业后备军与蓄水池 (2)对在业工人的影响:资本家可以借机加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本章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考察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 怎样转化为资本。通过学习本章,在掌握剩余 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再生 产理论和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2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积累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 产的统一 ●再生产:连续不断、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 (1)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6
●从再生产动态的角度发现新的特点:
(1)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而是工人养活了资 本家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劳动创造的
经过再生产多个周期的动态循环 资本家逐
渐消费了他的预付资本
企业的全部资本最终
都是由工人劳动创造的
(3)工人阶级在劳动过程之外也是资本的附属物, 从属于资本
工人的消费从属于资本的剥削
工人阶级深陷于资本主义的“剥削之网”
7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8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1、扩大再生产——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 本,使生产在扩大规模上重复进行
8000c + 2000v + 2000m = 12000w
2000m中,消费1000、积累1000
(8000+800)c + (2000+200)v + 220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