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脾论治高脂血症

合集下载

健脾活血化痰治高脂血症

健脾活血化痰治高脂血症

健脾活血化痰治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由于脂类代谢异常,使血浆中脂质水平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症。

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又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病由虚郁痰湿瘀责之脾肾肝高脂血症中医将其归属于气血津液病变范畴,与痰浊、瘀血病证相似。

血脂由水谷精微所化,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含量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可称为“清脂”,有荣养机体作用;若血脂输布失常,则瘀积变生为“浊脂”,成为致病因素。

因此杨牧祥指出,高脂血症病机虽复杂,但不外虚、郁、痰、湿、瘀五端。

从脏腑而论,脾主运化和布精,脾的运化功能正常,不仅使水谷精微物质之“清脂”化生有源,而且通过布精作用输布周身,为机体提供营养,若脾气亏虚或脾气壅滞,“清脂”不得输布而瘀滞,津液亦将代谢失常,则酿成痰瘀;肾主藏精,为元气之所居,元气通行三焦,主持人体津液的运行和气化,一旦肾气亏虚,则气化受阻,水湿停聚,酿生痰浊;肝主疏泄,条畅气机,一旦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必将导致血行不畅,津液停聚,酿生痰瘀。

治以健脾活血化痰降浊该病以肝脾肾功能失调为病之本,痰瘀阻滞为病之标,本虚标实相互作用,日久脉络受损,将成为引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高脂血症的主要治法是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化痰降浊。

杨牧祥自拟“脂调康方”,由橘络6克,炙黄芪15克,炒白术15克,清半夏10克,泽泻10克,丹参15克,姜黄10克,虎杖15克等药组成。

方选橘络化痰通络、行气活血为主药;半夏功擅燥湿消痰,泽泻渗湿降浊,以乏生痰之源;丹参活血化瘀,姜黄活血行气,虎杖活血散瘀兼能清热利湿,三药以助橘络顺气活血之功效;炙黄芪、炒白术益气健脾化湿,以助化痰降浊行气祛瘀之力。

诸药相合,共奏化痰降浊、活血化瘀、健脾益气之功效,标本兼治,直切病机。

临证应用时,根据其临床表现,在本方基础上随证化裁:若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肝肾亏虚的老年人或体弱者,酌加桑寄生30克,杜仲15克以补肾壮腰;若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不移,入夜尤甚,血瘀脑络者,酌加川芎15克,水蛭、全蝎各3克(研末装胶囊冲服),用以加强祛瘀通络之力;若胁肋胀痛,急躁易怒,肝郁气滞者,酌加柴胡10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以疏肝理气;若头晕且胀,面红目赤,胁肋灼痛,肝郁化火者,酌加栀子10克,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以清肝泻火;若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头重脚轻,肝阳偏亢者,酌加钩藤15克(后下),刺蒺藜10克,生石决明15克(先煎),以平肝潜阳;若胸闷刺痛阵作,胸阳不宣,心脉瘀阻者,酌加瓜蒌15克,薤白10克,赤芍10克,川芎15克,以宣通心阳,活血通脉;若肢体麻木,痰瘀阻络者,酌加胆南星10克,地龙10克,鸡血藤30克,以化痰祛瘀,活血通络;若大便干结难下,热郁津亏者,酌加大黄10克(后下),生地黄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以泻热增液通便;若月经后期或痛经,经色紫暗夹块者,酌加泽兰10克,益母草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以化瘀调经。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升高,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一种疾病。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有比较深厚的认识及丰富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多发生在脾胃虚弱、肝气不舒、气滞血瘀等情况下。

故而,中医治疗时要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有效地调理身体的内在环境,缓解症状,预防并治愈高脂血症。

以下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常用的方法:1.调整饮食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饮食结构,可以降低体内脂肪的生成量,促进脂肪的代谢,减轻高脂血症症状。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患者多属于肝气不舒、脾胃虚弱的身体状态,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饱腹感不强为宜,同时应多摄入一些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山楂、黄芪、茯苓、山茱萸等。

这些中药通过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体质,促进代谢,从而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不过,中药治疗高脂血症需要具体辨证施治,不能轻易自荐。

3.针灸推拿针灸或推拿可以直接刺激经络穴位及相关肌肉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代谢率,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物质含量。

4.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降低高脂血症的重要方法。

科学运动可以增加新陈代谢的速率,促进身体内的脂肪分解,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高脂血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调整饮食结构、中药治疗、针灸推拿、体育锻炼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当然,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需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同时要遵循正常的治疗,不应盲目自荐,以免不必要的风险。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液中各种脂质含量升高,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等。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主要是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导致的,其治疗主要包括调节饮食、药物治疗以及中药治疗等。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体力不足等。

饮食不当主要是指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长期过量摄入脂肪和糖类食物,导致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情志失调主要是指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容易导致肝胆湿热的产生;体力不足则会导致脾胃不健,湿邪易侵袭。

饮食调理是治疗高脂血症的首要措施。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主要是湿热内蕴,应以清热、利湿为主,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糖、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

推荐进食多蔬果、粗粮、低脂蛋白食物,如鸡、鱼、豆类等,限制动物内脏、脑、蟹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要注重饮食调养,避免过食辛辣刺激食物,如烟、酒、咖啡等,以免刺激肝胆,加重湿热症状。

中药治疗高脂血症主要是通过清热、利湿、软坚降脂的药物来调理体内的湿热病机。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茵陈、栀子等,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葛根、山楂、桑叶等具有降脂作用的药材,能够调节血脂代谢,减少脂质的沉积。

还可以根据高脂血症的具体病情,选用其他中药进行治疗,如山茱萸、夏枯草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辅助治疗高脂血症。

通过刺激相关的穴位,可以调节和平衡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减轻湿热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脾俞、胃俞等,可以结合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除了调节饮食和药物治疗外,中医学还强调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代谢,调节血脂水平。

常见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是基于“湿热内蕴”的病机,主要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软坚降脂。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药物治疗和锻炼身体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脂血症的发展,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

浅议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

浅议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

浅议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含量过高的疾病,常常伴随着高血压、冠心病等危险的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健康中的一大隐患。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有了许多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和建议有效的生活习惯,但是中医治疗在高脂血症防治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针对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举几点措施予以讲述。

一、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它通过针刺穴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针灸治疗高脂血症中,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穴、大椎穴、三阴交穴、膻中穴等经典穴位。

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脂肪代谢,减少脂肪堆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从而起到缓解高脂血症症状的效果。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疗法的核心之一,因具有药物代谢少、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特点,不能替代现代医学,但作为佐证还是相当有益的。

中药治疗常用的方剂包括降脂茶、双花含片、龙胆泻肝丸等。

这些中药中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可以调节人体内的代谢,促进脂肪代谢,有机会达到调整血脂的目的。

三、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高血脂是由于脾胃湿气壅滞、肝胆气滞、气郁湿滞等引起的。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该遵循中医饮食原则,饮食清淡、控制油脂、多食粗糙食物、忌食刺激性食品以及限量糖分等。

另外,要增加运动量,通过中医的推拿、拍打等动作,以调理全身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和脂肪消耗,调整身体机能,减少脂肪积累。

四、气功疗法气功作为一种中医疗法,它可以有效地改善高脂血症以及外在产生的症状。

通过调整呼吸、锻炼体能、疏通经络,使气血顺畅,达到调节身体机能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具体常用的气功包括五禽戏、八段锦等。

练习气功可以改变心态,调整情绪,促进身体的自然修复能力,有利于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

总之,中医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但是也需要结合现代医学进行综合治疗。

在生活中,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以及积极的心理调理是十分重要的。

李应东教授从脾气虚论治高脂血症

李应东教授从脾气虚论治高脂血症

李应东教授从脾气虚论治高脂血症李淑玲;刘凯【摘要】李应东教授认为脾胃气虚,脾失健运导致膏脂生成及转运输布异常是高脂血症发病的关键,脾气虚形成的痰浊、血瘀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子贯穿疾病始终,以脾气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治疗上以益气健脾,化痰祛瘀为主,方选四君子汤、二陈汤及桃红四物汤随症加减治疗.%Professor LI Yingdong thinks that spleen and stomach Qi deficiency, formation of the cream fat caused by dysfunction of spleen in transportation and the abnormal trans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are key factors of hyperlipidemia (HLP). He believ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pathological products such as phlegm turbidity, blood stasis and pathogenic factors caused by spleen Qi deficiency are through all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The disease is asthenia in origin and asthenia in superficially, and spleen Qi deficiency is the origin, phlegm turbidity and blood stasis are superficial. So the treatment should take nourishing Qi and strengthening spleen as the main principle, and the selecting prescriptions are modified SiJunZi decoction, modified ErChen decoction and modified TaoHong SiWu decoction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7(030)003【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高脂血症;益气健脾;化痰祛瘀;李应东【作者】李淑玲;刘凯【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2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中任意一种或多种高于正常值,伴或不伴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正常值。

从脾肾肝三脏论治老年高脂血症

从脾肾肝三脏论治老年高脂血症
4 结合专药, 提高疗效 现代研究证实, 中药在降脂、 调脂方面具有肯定的疗效 ,
1 健脾滋肾以求治本 脾为后天之本 , 气血生化之源,素问 脉要精微论》 《 言: “ 脾气散精 , 为津液输布之枢纽” 。老年人若因饮食失节或起
居失宜, 损伤脾 胃, 致脾失健运, 水谷精微输布失常, 可导致 膏脂停蓄积滞于脉中, 临床上产生如倦怠乏力、 纳呆腹胀、 四 肢困重等症。治疗当健脾除湿, 选方如香砂六君子汤、 参菩 白术散之类;若湿郁化热而见口苦翰腻、 面色萎黄, 可予温胆
病史 , 特别是典型的排便 一 疼痛 一 间歇 一 剧痛 一 疼痛消失的 模式与排便密切相关 , 以局部检查所见诊断不难 , 由于是 但 常见病, 故在临床上也会出现一些失误, 主要是现病史和既 往史了解不够及时, 未做一些常规辅助检查, 如胸透或胸片 等。本组有 1 例术后创 口始终不愈, 创面肉芽呈淡红色, 流 稀薄脓性分泌物, 后经详细询问病史得知, 年前患过右上 3
汤化裁 。
因此临证时, 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适当加人现代研究证 实有降脂作用的药物, 如生山植、 纹股蓝、 刺五加叶、 决明子、
大黄、 银杏叶Hale Waihona Puke , 以提高疗效。5 典型患者
肾主水 , 为先夭之本 , 寓元 阴元阳。年老体 衰或久病伤 肾, 均可致肾精不足 , 虚火内炽 , 灼津为痰, 或肾气虚弱, 不能 温运脾阳, 水谷不化精微, 生湿成痰 , 而导致痰湿内停, 痰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 年4 月第 1 卷第 1 期 chin J M Dr ‘ od u ApPI, Z Z,‘ APr pQ y 」 」』些茎
。4 5
2. 4
诊断上的失误
肛裂是临床 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

高脂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综述)高脂6血症与冠心病、脑血管病、肥胖症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高脂血症的防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具有效果较好、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等特点。

现就中医药降脂研究进展分述如下。

一:高脂血症的辨证论治: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痰湿”、“痰浊”范畴,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十分密切。

脾虚运化失常或过食高梁厚味,易致中焦实热郁结,痰湿内生;体肥多湿,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木旺克土,运化失司,脾胃蕴热,则痰热内生;或因肝郁不舒,肝气郁结,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亦可造成痰湿内阻。

临床常用的治则如下。

1:清热利湿法:用于高脂血症又见烦渴,发热尿少,腹胀浮肿,脉滑数,舌苔腻者。

药用金银花、荷叶、菊花、连翘、玉米须、泽泻、草决明、茯苓、虎杖、忍冬藤等。

2:祛痰除湿法:血脂高又见四肢倦怠,腹胀纳呆,咳嗽有痰,大便溏薄,脉滑,舌苔腻者。

药用陈皮、半夏、竹茹、茯苓、枳壳、瓜蒌、胆星、杏仁、白金丸等。

3:清里通下法:血脂高又见形体壮实,大便秘结,腹胀,脉有力,舌苔厚腻者。

里热痰结轻者用川军、山楂、麦芽、旱芹菜、茵陈、黄芩、枳壳、胡黄连;重者加用生大黄、或芒硝、番泻叶。

4:滋阴补肾法:血脂高又见体倦乏力,腰酸腿软,年迈体弱,耳鸣眼花,脉沉细,舌质红、舌苔薄者。

药用首乌、枸杞、麦冬、生地、沙参、菟丝子、黑芝麻、桑寄生、黄精、杜仲等。

5:活血化瘀法:血脂高伴有胸痹心痛,痛处固定,脉弦,苔薄、舌质暗或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者。

药用丹参、川芎、红花、降香、赤芍、生蒲黄、茺蔚子、姜黄、五灵脂、三七等。

6:清肝泻火法:血脂高又见形体壮实,面红耳赤,口干舌燥,心烦尿黄,大便偏干,脉弦,苔腻者。

药用钩藤、葛根、草决明、生地、龙胆草、泽泻、山枝、黄芩、大黄等。

二:高脂血症的针灸治疗:针灸也有降腻脂作用,基本治则为健脾化湿,疏肝利胆,宽胸行气。

常用的穴位有内关、郄门、间使、神门、合谷、曲池、乳根、足三里、丰隆、通里、阳陵泉、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太白、三阴交、公孙、太冲、曲泉、中脘、鸠尾、膻中等。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气血不足型
证见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
治宜气血双补,选用八珍汤加减,药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党参、白术、茯苓、桂圆肉各10克,黄芪15克,大枣5枚,炙甘草5克。中成药可选用补中益气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两次,口服;八珍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两次,口服;阿胶补血冲剂,每次10克,每日两次,冲饮。
脾虚湿盛型
证见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泛恶欲呕,口淡不渴,腹痛腹泻,头身重困,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治宜健脾化湿,选用五苓散加减,药用苍白术、厚朴、陈皮、桂枝、猪苓、泽泻、茯苓各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下同)。中成药可选用脂必妥片,每次3片,每日两次,口服;参苓白术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香砂六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
痰浊中阻型
证见头目眩晕,头痛头重,胸闷心悸,食欲不振,呕恶痰涎,肢体困重,或见形体丰肥,或闭经,舌苔白腻,脉滑。
治宜祛湿化痰,选用二陈汤加减,药用天麻、苍白术、法夏、茯苓、陈皮、泽泻、扁豆、菖蒲各10克,吴茱萸、甘草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降脂灵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减肥降脂灵,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减肥降脂胶囊,每天3次,每次两粒,口服;脂可清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口服;二陈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
肝火上炎型
证见头目眩晕,耳鸣如潮,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胁肋灼痛,烦燥易怒,不寐或恶梦纷纭,或吐血衄血,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数。
治宜清肝泻火,选用清肝汤加减,药用当归、龙胆草、栀子、黄芩、黄柏、黄连、大黄、芦荟各10克,草决明15克,青黛5克(冲饮)。中成药可选用月见草油胶丸,每次5粒,每日两次,口服;绞股蓝总甙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茶色素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决明降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山花晶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牛蒡螺旋藻颗粒,每次一袋,每日3次呆,口气臭秽,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疼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数。

浅谈从脾论治高脂血症

浅谈从脾论治高脂血症

浅谈从脾论治高脂血症【摘要】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不足是高脂血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通过调理脾气,可以有效治疗高脂血症。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食疗疗法,特别是一些具有益气健脾功效的药物和食材能够帮助调理脾气。

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增强脾气功能,从而改善高脂血症。

综合治疗是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策略,中医的优势在于对脾气的调理,这是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途径。

结合中医治疗和综合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改善高脂血症的症状,保护健康。

【关键词】关键词:高脂血症、脾、中医治疗、食疗、运动、综合治疗、危害、优势、脾气1. 引言1.1 高脂血症的危害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被称为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

它是指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异常升高,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高脂血症可以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中风等,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长期不及时治疗和控制高脂血症,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病、糖尿病、肝功能异常等。

高脂血症的危害不容忽视,对个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一大健康隐患。

及时了解和防治高脂血症是非常必要的,对高脂血症的危害有清晰的认识,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1.2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思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思路主要是通过调理脾气,以达到降血脂的目的。

脾气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人体的消化和吸收中心,对于脂肪的代谢也具有重要作用。

当脾气功能失调时,容易导致脂肪堆积在体内,形成高脂血症。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思路强调整体调理,尤其是调理脾气的功能。

通过采用药物、食疗、运动等方法,帮助脾气恢复正常功能,加速脂肪的代谢,降低血脂水平。

传统中医认为高脂血症属于气滞血瘀的病证,治疗时要重点调理气血,疏调气机。

常用的药物有益气健脾的中药,如黄芪、党参等,可帮助加强脾气功能,促进脂肪的分解与代谢。

中医还注重调理脾气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以血脂异常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同时伴随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主要由于脾胃失运、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多种因素引起。

中医学治疗高脂血症的基本原则是清热利湿、理气和血、健脾化痰。

具体的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调理:应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可以适当饮用一些降血脂的中药茶,如莲子心茶、山楂花茶等。

2. 药物治疗:中医常用的药物有桑叶、山楂、决明子、枸杞子、茯苓等。

其中桑叶具有清凉降脂的作用,可以适量饮用桑叶茶或冲泡桑叶粉末。

山楂可以化湿消食、降血脂,可以将山楂与茶叶一起泡水饮用。

决明子具有泻火明目、降低血脂的功效,可以泡水饮用或煮成粥食用。

3. 调理情绪:高脂血症与情绪紧张有一定的关系,中医认为情绪紧张会导致气机郁滞,从而影响脾胃运化,增加血脂的生成。

适当调理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对高脂血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脂肪的积聚。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游泳等,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5.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等途径,达到降脂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内关、足三里、太渊、曲池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施治,不能盲目使用中药。

由于高脂血症是慢性病,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需坚持治疗并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从脾论治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从脾论治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从脾论治高脂血症研究进展标签:高脂血症;脾失健运;中医药治疗;综述高脂血症即传统中医学所谓之“膏”、“脂”,因膏脂的生成及转化与脾主运化功能密切相关,故从中医学角度立足,认为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基本病机,其治以运化脾胃气机为主。

中医古籍中并无“高脂血症”和“血脂异常”的病名记载,但在《素问·通评虚实论》谓:“凡治消疸、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古代医家对于“膏粱之疾”的认识已与现代血脂异常的概念接近。

当代中医学者依据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生活指标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从中医病因病机角度出发,认为高脂血症属于“痰浊”、”“血瘀”、“湿浊”范畴。

纵观近年文献报道,笔者认为,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从脾论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现将近年来临床医师及学者对中医学从脾论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及年老体衰。

《内外伤辨·饮食劳倦论》谓:“饮食失节,寒湿不适,则脾胃乃伤。

”《灵枢·逆慢肥瘦篇》:“肥人……其为人也,贪于取也。

”饮食不节,脾胃受纳失常则损脾伤胃而致病。

《逸病解》有解:“逸之病,脾病也。

”过于安逸则脾气壅滞,气机不畅,或气化不利,可至痰湿内生,也是本病滋生之由。

李东垣在《脾胃论》更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进一步说明,无论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或情志不调、劳逸过度等,时日迁延兼可导致脾胃损伤而诱发高脂血症。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人体水谷精微的运化输布,均有赖于脾气的传输作用,“膏脂”的生成及传输也有赖于脾气的正常生理功能,若脾失健运,则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且水谷精微输布失常,又可进一步形成病理产物,如“痰浊、水湿”一类,邪浊聚于体内,不仅阻碍脾的运化水湿功能,而且能直接侵淫血脉而致病,由此可见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的重要病机。

学者指出,脾失健运则阻碍津液运化,进而化生为痰,部分形成膏脂,膏脂疏泄失调则积于脉道,形成血脂异常[1]。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

它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传统中医药认为高脂血症属于“痰浊”、“痰湿”范畴,初期病人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但长期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病因主要有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气滞痰湿、痰浊内扰等因素。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原则是清热利湿、化痰通络、养肝益肾,调整脾胃功能,改善气滞痰湿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降脂、润血的目的。

在中医的治疗体系中,高脂血症属于“痰湿”、“痰浊”范畴,在治疗高脂血症时,重点要清热利湿、祛痰化浊。

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治疗方案需要结合个体情况,治疗方法有辨证论治、药膳调补、针灸调理等。

辨证中医治疗是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苔情况、中医体虚证实的情况进行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治疗。

药膳调补是针对高脂血症患者的体质弱弱的特点,搭配一些有助于调理脾胃、益气生津、活血化瘀的药材,通过进补调理体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针灸调理采用针刺、刮痧、拔罐等手段,刺激相关的穴位和经络,调理体内气血循环,改善病理状态,增强体质。

除了中药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

对于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认为饮食调理极为重要。

建议患者少吃肥肉、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杂粮,适量摄入动物性蛋白,适当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多喝水。

中医还强调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患者调节血脂。

在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坚持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患者也需要注意情绪调节,避免焦虑、烦躁、愤怒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对治疗极为重要。

高脂血症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具有独特的优势。

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也需要患者配合,坚持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健脾温阳法治疗高脂血症的探讨

健脾温阳法治疗高脂血症的探讨

14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年第41卷第8期•理论探讨・健脾温阳法治疗高脂血症的探讨徐锐,陈兴元",郭艺娟(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00%摘要:高脂血症属中医“污血病”范畴,与《黄帝内经》中“膏脂学说”相关。

历代医家多认为本病是以“脾肾阳虚”为基础病机,由膏脂不得温运而停滞于人体血脉筋肉之间形成的痰浊瘀血为主要病理产物的本虚标实之症。

治疗时应遵循标本兼治,邪正兼顾,通察整体的原则,治以健脾温阳为主,化痰逐瘀为辅之法,可获良效。

关键词:膏脂学说;高脂血症;饮食结构;脾肾阳虚;痰瘀互结;健脾温阳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8-0014-03高脂血症是因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导致的以血清中胆固醇、三酰甘油和(或)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或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成分降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脂质代谢能力随年龄增大而逐渐退化⑴。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与生活作息逐步改变,青年患病人群也在不断上升,因此高脂血症已然成为当代最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

中医相关文献中虽未定义过高脂血症的确切概念,但中医早在《灵枢•卫气失常论》中便以:“人有脂,有膏、有肉。

”提出了“膏”、“脂”的概念,并对人体内膏脂的生成转输及代谢消化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如《灵枢•五隆津液别》有云:“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

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

”《素问•奇病论》又云:“此肥美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甘者令人中满”。

这便是源于《黄帝内经》的“膏脂学说”。

由于体内过多的膏脂蕴化成为湿、痰二浊,阻碍气血运行,使脏腑功能失调,而称其为“污血”,即不洁之血,故高脂血症可归于中医学的“污血病”范畴。

中医认为肾气及其分化的肾阳在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各个环节起着重要作用。

肾为先天之本,肾阳充足是全身各脏腑功能正常发挥的保障,若肾阳亏虚无力温煦推动脾阳,则膏脂不得温运而停滞于人体血脉之中形成以瘀血痰浊为主要病理产物的“污血”,故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脾肾阳虚,标实为痰瘀交结。

中医疏肝健脾法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探讨

中医疏肝健脾法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探讨

中医疏肝健脾法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探讨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是现阶段发病率较高的三种疾病,这些疾病互为因果,相互依存,且都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危害程度较大。

其中,高脂血症是一种人体血脂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的疾病,是一些常见病比如冠心病、脂肪肝、胰腺炎的高危因素。

随着中医学科的发展,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上逐步普及,人们开始寻求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临床上,高脂血症患者表现多种证型,如肝郁脾虚、痰瘀互结、湿热蕴结、肝郁气滞证等,其中多以肝郁脾虚证型最为常见。

此次试验旨在探究中医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证型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疗效,现将试验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及方法1.1 基本资料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符合肝郁脾虚证型的高脂血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43例。

患者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5:18,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43岁、71岁,中位数年龄(54.08±6.12)岁;最低、最高病程分别为8个月、9年,病程中位数为(5.10±1.20)年;②观察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5:18,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42岁、71岁,中位数年龄(54.47±6.09)岁;最低、最高病程分别为8个月、10年,病程中位数为(5.75±1.11)年。

根据上述可知,从基本资料上看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研究对比的价值。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符合肝郁脾虚证型原发性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大于5.17 mmol/L,血浆甘油三酯浓度大于2.3 mmol/L;②患者知悉实验内容后自愿参加,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器质病变患者;②继发高脂血症患者;③用药禁忌症患者。

调理肝、脾、肾并辨证施治老年性高脂血症

调理肝、脾、肾并辨证施治老年性高脂血症

调理肝、脾、肾并辨证施治老年性高脂血症刘岩;姚慧【摘要】@@ 高脂血症是由于人体脂肪代谢失调,致使体内血液中血脂成分异常增高的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痰湿、痰热、痰瘀内生,气滞瘀积阻塞脉道,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是产生本病的关键病理基础.【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0(008)002【总页数】2页(P236-237)【作者】刘岩;姚慧【作者单位】辽宁省新民市人民医院,110300;辽宁省新民市人民医院,1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2高脂血症是由于人体脂肪代谢失调,致使体内血液中血脂成分异常增高的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发病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痰湿、痰热、痰瘀内生,气滞瘀积阻塞脉道,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是产生本病的关键病理基础。

笔者根据老年高脂血症临床表现多样性的证候特征,从调理肝、脾、肾三脏功能入手,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常选用现代药理证实具有降脂作用的药物:大黄、何首乌、山楂、决明子、泽泻、黄精、丹参、蒲黄、茵陈等加入方中。

并根据“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痰瘀互结”之理论,重用虫类药物活血逐瘀、涤痰通络,共奏痰瘀同治之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 肝阳上亢,痰瘀阻络,从肝论治七情五志过极,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气郁日久,气滞血瘀,阻塞脉络;气郁化火,肝阳痰火内生,久病入络,痰滞瘀阻。

肝阳痰火型:症见素体肝阳偏旺,头胀跳痛,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目赤心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本型以肝火痰热标实为主,常合并高血压病、中风。

治宜平肝潜阳,清热化痰。

选用天麻钩藤饮、清气化痰丸、镇肝熄风汤化裁。

药用天麻、生地黄、钩藤、石决明、珍珠母、栀子、牡丹皮、黄芩、胆南星、浙贝母、大黄、法半夏、泽泻、赭石、白芍、竹茹等。

酌加虫类药,如水蛭、蜈蚣、僵蚕、全蝎、地龙化瘀涤痰,平肝熄风。

痰滞瘀阻型:症见头昏肢麻,胸痞闷胀,隐隐作痛,心悸气憋,舌质紫暗有瘀斑、苔白腻或黄腻,脉沉缓涩或弦滑。

浅谈从脾论治高脂血症

浅谈从脾论治高脂血症

浅谈从脾论治高脂血症摘要:高脂血症的发病,脾失健运是首要因素。

因膏脂的生成与转化无不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故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病机。

脾是阻碍血脂正常代谢的关键,因此在健脾的基础上活血化痰,能有效地降低血脂。

从脾论治高脂血症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高脂血症;脾失健运;中医药疗法高脂血症是体内脂代谢紊乱致使血脂水平增高的一种病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脂肪肝等病紧密相关。

中医无高脂血症病名,从其要紧病症来看可归于中医学的“湿阻”、“眩晕”、“中风”、“胸痹”等范围。

高脂血症的病因有很多,但脾失健运是其发病的首要因素。

因膏脂的生成与转化无不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关,故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病机。

因此笔者以为从脾胃论治高脂血症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的重要病机脾主运化,主升清,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这说明水谷精微的运化输布,无不在于脾,固然也包括了血中膏脂的生成与转输。

而血中膏脂来源于水谷精微,对人体具有濡润、补益、充养的作用。

膏脂的生成与转输有赖于脾的生理功能[1]。

因此,脾气充沛,那么输化正常,水津四布,膏脂可入内、溢外,发挥濡养的作用;脾气不足,那么运化失常,水津不布,精化为浊,诸症皆起。

可见,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病机[2]。

李东垣说“脾受胃禀,乃能熏熟五谷”。

说明脾虚运化无力,或清气不升,浊阴独留而为痰浊,或脾不散精,精微不布,聚津为湿,聚湿为痰。

过量的痰湿不能及时转化和排泄,留而不去,即成痰浊。

痰浊一旦形成,既可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脾虚愈甚,加重脂浊生成,又能直接浸淫血脉,造成西医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2 脾虚可生痰饮食不节、情志所伤、运动缺乏、年老体衰等因素都可致高脂血症,但在其病理演变进程中,痰浊内阻是一个超级重要的因素,而脾为生痰之源。

从肝脾失调论治高脂血症

从肝脾失调论治高脂血症

从肝脾失调论治高脂血症
陈永峰;乔广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2(014)021
【摘要】高脂血症是指血浆脂质的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高限时的病理表现。

研究中医文献及结合临床实践,经过研究探索,发现从肝脾失调论治血脂异常,更能有效地从根本上调整血脂代谢。

【总页数】2页(P231-232)
【作者】陈永峰;乔广
【作者单位】836700,新疆哈巴河县人民医院;836400,新疆福海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议从肝脾肾论治月经失调
2.从逍遥散看肝脾失调的论治
3.从肝脾失调论治高脂血症
4.从肝脾失调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5.从肝脾失调论治亚健康状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脂血症治疗之我见

高脂血症治疗之我见

高脂血症治疗之我见发布时间:2021-07-01T09:38:31.58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作者:王清华[导读] 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临床中对高脂血症的治疗疗效确切。

王清华上海市平复堂中医门诊部上海市浦东新区 201399摘要: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临床中对高脂血症的治疗疗效确切。

认为气虚为病之本,痰饮、瘀血为为病之标。

治疗上从肺论治;活血化瘀、祛痰化饮贯穿始终;重运脾轻补脾;慎用补肾阳及疏肝理气之品。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临床中对高脂血症的治疗疗效确切,现将其认识介绍于下。

一、病因病机的认识血脂为水谷精微,水火化合而成,代谢异常而发生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主要病因有少动、过食肥甘厚味、年高体衰。

运动能增加肺的功能,能增加皮肤的代谢功能,运动能增长气血,提供食水代谢的动力。

西医认为肺每天呼出水气400ml左右,皮肤每天排出水气500ml 左右,占人体排水量的三分之一强,就像植物的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和营养提供动力一样,肺和皮肤为人体吸收营养及食水代谢提供动力,少动导致食水代谢动力不足,代谢障碍而发生高脂血症。

过食肥甘厚味伤人正气,现代研究表明猪、牛、羊肉等肥甘厚味之品在胃中的消化时间为4-6小时左右,为米面等素食的2到3倍,长时间的消耗中土之气,久而久之,中气受损,导致气血不足。

年高体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阳气自衰,阳气不足,运化食水不力,而发生血脂代谢异常。

综上所述气虚为高脂血症的根本病机,为病之本;阳气不足,阴往从之,阴气聚而生痰饮,久而经脉不畅,瘀阻脉络,痰饮、瘀血为病理产物,为病之标。

二、从肺论治《黄帝内经.师传》:“五藏六府者,肺为之盖”,《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本”,《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肺”,好比地球的大气层像一个盖子保护着地球,因为有了大气层,地球才能保温,因为有了大气层,地球上的水才能循环,因为有了大气层,地球上才有了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从脾论治高脂血症主题词:高脂血症;脾失健运;中医药疗法摘要:高脂血症的发病,脾失健运是首要因素。

因膏脂的生成与转化无不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故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病机。

脾是影响血脂正常代谢的关键,因而在健脾的基础上活血化痰,能有效地降低血脂。

从脾论治高脂血症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概述:高脂血症是体内脂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平增高的一种病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脂肪肝等病密切相关。

中医无高脂血症病名,从其主要症状来看可归于中医学的“湿阻”、“眩晕”、“中风”、“胸痹”等范畴。

高脂血症的病因有很多,但脾失健运是其发病的首要因素。

因膏脂的生成与转化无不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关,故而脾失健运是“湿阻”“眩晕”、“中风”、“胸痹”发病的重要病机。

所以笔者认为从脾胃论治高脂血症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的重要病机脾主运化,主升清,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这说明水谷精微的运化输布,无不在于脾,当然也包括了血中膏脂的生成与转输。

而血中膏脂来源于水谷精微,对人体具有濡润、补益、充养的作用。

膏脂的生成与转输有赖于脾的生理功能[1]。

因此,脾气充足,则输化正常,水津四布,膏脂可入内、溢外,发挥濡养的作用;脾气不足,则运化失常,水津不布,精化为浊,诸症皆起。

可见,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病机[2]。

李东垣说“脾受胃禀,乃能熏熟五谷”。

说明脾虚运化无力,或清气不升,浊阴独留而为痰浊,或脾不散精,精微不布,聚津为湿,聚湿为痰。

过多的痰湿不能及时转化和排泄,留而不去,即成痰浊。

痰浊一旦形成,既可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脾虚更甚,加重脂浊生成,又能直接浸淫血脉,造成西医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2 脾虚可生痰饮食不节、情志所伤、运动缺乏、年老体衰等因素均可致高脂血症,但在其病理演变过程中,痰浊内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脾为生痰之源。

因此,高脂血症的形成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

痰的来源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方面。

外源性的痰是嗜食肥甘厚味,生湿成痰。

内源性的痰是脏腑(尤其是脾)功能失调,水谷运化输布失常而生。

正如张景岳说“使果脾强胃健如少壮者,则水谷随食随化,皆成气血,焉得留为痰,唯其不能尽化而十留一二则一二为痰,十留三四则三四为痰矣”。

因此,《内经》说:“惟脾土虚湿,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淤而成痰,故治痰先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

3 脾虚可生瘀脾虚不但生痰,而且生瘀。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诸气必虚。

“气为血之帅”,“运血者气也”,气盛则血行滑疾,气虚则血流迟缓滞涩可形成瘀血。

而瘀血形成后也将导致或加重高脂血症。

现代研究表明:脾虚和瘀血都是会使脂质升高。

如脾气虚时红细胞表面电荷减少,血液粘滞性增加,容易形成瘀血,进而引起高脂血症的发生。

临床实验已证实,高血脂症往往伴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具有“浓、粘、聚、凝”特点[3]。

因此,脂瘀同生共存,相互搏结,共同构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4 从脾论治高脂血症基于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的重要病机,所以笔者认为在治疗高脂血症时应从脾入手,调理脾的功能与化痰活血相结合,具体治法有以下3 法。

4.1 健脾益气、燥湿化痰证见形盛体胖,肢体困倦,胸膈满闷,纳呆,呕恶,痰多嗜卧,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以健脾益气,燥湿化痰。

方选二陈汤,平胃散等加减。

若痰浊化热兼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4.2 健脾益气、利水渗湿证见肥胖,神疲乏力,身体困重,面浮肢肿,胸闷,便溏,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腻,脉濡细。

治以健脾益气,利水渗湿。

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

畏寒肢冷,气短者,加肉桂,重用参、芪以温阳益气,利水渗湿。

4.3 健脾益气、化痰活血通络证见头晕乏力,面色萎黄,心悸气短,动则汗出,胸闷甚或胸痛,痛有定处,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肢软无力、肌肤不仁,手足麻木或偏瘫,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

5 结论高脂血症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均与脾的机能下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病机,因此治疗高脂血症的关键当以健脾助运为主,正如《素问•奇病论》中论及“脾瘅”时所述“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即运用辛平芳香,健脾运化之品,祛除体内的陈腐秽浊之气,使脾运恢复,水谷精微得以吸收布散,脏腑得以受气血及津液濡养。

同时根据临床辨证,分清虚实,并辅以益气养阴、清热解郁、化痰除湿、活血化瘀等法,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求标本同治。

当然我们在治疗时要注重整体观念,在强调脾在高脂血症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因此而忽视肝、肾等脏腑。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土得木而达”,肝主疏泄,能促进脾胃的运化,脾运功能的正常要靠肝的疏泄升发,故只有肝脾调和,才能升降有常,气血冲和。

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及肾阴的滋养;而肾中精气亦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

若脾失健运,久必及肾,所以在健脾的基础上补肾,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此,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中,从脾论治,可以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1] 赵坤元,赵惠.李七一论治高脂血症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 3 ) :24-25.[2] 熊文生.辨治高脂血症重在理脾化痰[J].新中医,1996.l1: 4-5.[3] 张愍,尹炳生.中西医结合高血脂症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98.本文关键词:高脂血症脾失健运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西医保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

方法将9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44例、B组55例。

A组以西医治疗为主,B组加用中药治疗,对照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B组症状迅速减轻,病程较A组明显缩短(P<0.0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明显优于单用西医保守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及手术率。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acute pranereatitis[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Western me 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AP).Methods 99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Group A 44 patients was the Western treatment and Group B 55 patients use t 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Western treatmen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n compare th e effects of two groups with statistical method.Results Group B becomes better quickly and short ened the course of disease in contrast to Group A(P<0.01).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treatm ent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servativ e Western treatment,with shortening the course of disease and decreasing the complication and operation rate.[Key words]acute pancreatitis;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及重型急性胰腺炎(SAP),虽然AP总的死亡率为2%~ 10%,但SAP的病死率仍高达30%以上[1]。

我院2003年1月~2006年8月共收治胰腺炎患者99例,其中SAP达90%以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99例中对照组(A组)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龄44.8岁。

试验组(B组)男28例,女27例,平均年龄45.6岁。

两组资料齐同可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上病例均依据临床、生化及B超、CT明确诊断。

1.2 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第六届胰腺外科学术会议《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2]。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及基本支持疗法: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抑制胰液分泌、应用抗生素及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及制酸药物治疗。

试验组除以上治疗外同时加用芒硝750 g+冰片1 0 g碾成细颗粒状装入布袋持续外敷腹部,尤其是胰腺体表投影区,浸湿后及时更换新药(或晾干捏碎后重复使用,但疗效稍差,注意避免高温加热或曝晒),待不间断外敷10 h左右均无明显浸湿成块后复查B 超,如无异常可停用;大黄15 g+芒硝5 g(后下)水煎200 ml待冷却(与体温相当为宜)后低压灌肠,2次/d,待能自行排便每天2次以上(注意避免腹泻)后逐渐减少至停用。

2 结果A、B两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疗效比较(略)注:其中好转及无效病例包括病情得以控制或无法控制后转院病例说明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

其中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为(5.56±1.73)天,腹水基本吸收时间为(9.23±2.21)天;治疗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5 6±0.98)天,腹水基本吸收时间为(6.37±2.86)天。

说明治疗组在肠功能恢复时间、胰性腹水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缩短(P<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