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中武汉城市媒介形象呈现——基于《人民日报》2010—2016年报道
城市形象在媒体中的定位与建构——以《人民日报》等媒体对武汉市报道为样本
括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生态以及市容市貌 、 市 民素质 、 社会秩序 、 历史文化等诸多方 面。 我 国关于城市形象
的研 究 经 历 了三个 阶段 : ( 1 ) 以城 市规 划 设计 为 出发 点 的城 市形 象 研 究 ( 1 9 8 0年 ~ 1 9 9 4年 ) ; ( 2 ) 运用 C I S 原理 、 方 法 研究 城 市 形 象 ( 1 9 9 5年~ 1 9 9 8年 ) ; ( 3 ) 城 市 形 象研 究 走 向 细化 深入 (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0年至 今 ) 。
城 市媒介 形 象的关键 。 同时兼顾 对城 市政 治、 文化 、 教 育、 体 育等维度 的创 意 , 立足城 市形 象战略 的特 色地 区, 加 强竞争城 市与潜力城 市的关注 , 明确城 市 自身发 展定位 。 媒体在报 道城 市形 象的 时候 , 要 客观呈现 该城 市的“ 拟 态 环境” , 尽 量规 避媒体 “ 刻板 印象” 对城 市真 实现状 所带 来的不真 实性 , 合理科 学运用舆论监督原 则 , 为政府为城 市
促 进 城 市 或 区域 的发 展 。
[ 关键词 ]城 市形 象; 媒介 形 象; 拟 态环境 ;武汉 市 [ 中图分类 号 ] G 2 1 0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 号 ] 1 0 0 1 — 4 7 9 9 ( 2 0 1 3 ) 0 2 — 0 1 0 7 — 0 6
第4 0 卷 第2 期
城市形象在媒体 中的定位与建构
— —
以《 人 民 日报 》 等 媒 体 对 武 汉 市报 道 为 样 本
张 瑜 烨 ,望 丽 红
( 1 . 武汉大学 新 闻与传播学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2 ; 2 . 湖北 大学 文学 院,湖北 武汉 4 3 0 0 6 2 ) [ 摘 要 ]建立 良好 的媒介 城 市经 济形 象, 着力打造城 市品牌经 济, 从 经济 维度 对城 市形 象进行创 意 , 是决定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探析——以《人民日报》国际新闻评论栏目“钟声”为例
视听新闻与传播I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探析——以《人民日报》国际新闻评论栏目“钟声”为例□李明芯摘要: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政体、外交、内政、领导人、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在国际上的综合形象。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等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全球各种各样的媒介中,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关注度显著增加。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形象最主要的还是存在于大众媒体之中,尤其是世界主流媒体的文本当中。
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国在国际中的影响力,以国际新闻评论为切入点,研究中国主流媒体的国际新闻评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国家形象;《人民日报》;“钟声”;国际新闻评论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和国家能够置身事外,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处于这个巨大的全球经济共同体中,我们同呼吸、共命运。
随着亚洲基础投资银行的成立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地位显著提升,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过程中,国际形象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长期以来,对外宣传是我们树立国家形象的主要手段。
在信息社会,人们认识一个国家,主要通过新闻报道,国家新闻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塑造起主导作用。
在抢占舆论先机、引导舆论方向方面,国际新闻评论作为争夺国际话语权的主要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评论不仅能够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还能明确地表达自身的立场和观点,扩大传播的影响力。
《人民日报》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而“钟声”栏目自2008年开栏以来,在对国际重大事件、国际热点问题、自我问题的评论力度上一步一步加大,勇于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第一时间发声,阐明自己的立场、态度、看法,由此产生了广泛的国际舆论影响力。
“钟声”栏目在国际舆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国际社会和我国民众获取观点信息的重要来源。
在国际舆论格局不断改变的今天.“钟声”专栏作为一个仅仅创办10年的国际新闻评论专栏,为什么在国内外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具有怎样的特色?对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我国主流媒介中武汉形象的框架分析——以《人民日报》(2006—2012)的报道为例
新 闻 图 片 是传 播 符 号 中 的 “ 感性符号” , 样本 中《 人民 日 报》 刊 发 了 图片 的报 道 共 有 5 O篇 , 占总报道量 的 2 9 . 9 %, 平
代工业跻身 一流城市之列 ,被 称为 “ 东方 芝加哥 ” ,铸就
“ 大 武 汉 ” 的 辉 煌 。建 国 后 武 汉 一度 独 领 风 骚 ,但 上 个 世
二 、版 面 位 置
位 开 始 下 降 。 当 前 ,随 着 国家 中 部 崛 起 战 略 部 署 的 推 进 ,
武 汉 正 进 入 发 展 的 重 要 阶 段 。2 0 1 1年 武 汉 提 出要 建 设 成 为 “ 国家 中 心城 市 ” 。在 经 济 、政 治 、文 化 、社 会 等 领 域
我国主流媒介中武汉形象的框架分析
以《 人 民日 报) ) ( 2 0 0 6 2 0 1 2 ) 的报道为例
口陈媛பைடு நூலகம்
作 为华 中重 镇 的 武汉 是 一 座 有 着 3 5 0年 悠 久 历 史 的文 化 名 城 。在 中国 近 现 代 历 史 上 ,曾 经 凭 借 张 之 洞 开 创 的近
数 、版 面 位 置 、报 道 篇 幅 、新 闻 来 源 、报 道 类 型 等 方 面 体 现 ,二 是 武 汉在 主 流 媒 体 上 的 形 象 特 征 和 基 本 框 架 分 析 ,
市》1 篇 新 闻 以 头 版 头 条 刊 发 , 昭示 国 家 对 武 汉 发 展 的政 策 走 向 。 调 查 中发 现 2 0 1 2年 全 年 样 本 中 湖 北 省 有 2篇 新
这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弥补 了头 版 头 条 的 不 足 。
三 、报 道篇 幅
可 以 通 过报 道 议 题 、报 道 倾 向 等 为依 据 来 分 析 。
女大学生的媒介形象呈现——以2009年《人民日报》和《华商报》为例
报 》 《 民 日报 》 和 人 有着较 大 的差 异 , 笔
者认为基于两报不 同的风格定位 , 人民 《 日报 》 是全 国性 的党报 , 它发挥其舆论引 导功能积极传播女大学生的正 面形象 , 比
都市报 , 由于 其 不 同 的 价 值 取 向 , 报 道 在
时数量上 明显少于党报 。在所抽取的 2 2
份样 本 中 ,涉及 女大 学 生 新 闻报 道 中 , 正
、
抽样 设 计 及 样 本分 析
( ) 样 设 计 一 抽
种叙事 , 括叙事 角度 、 包 叙事模 式 等 ) 理 论来分析媒体 对女大学 生形象 的建构策 略, 媒体对女大学生形象的建构可以划分
杀”、 暴力 ”、 违法违规 ” 等充满负面 “ “
信息的词语与 “ 女大学生 ” 联系在一起充
斥着媒体空问 。 过大众媒介的这类 “ 通 异 化 ” 道 , 们形成 的 “ 报 人 女大 学生 ” 刻板
印象 必将 对 “ 大学 生 ” 体 产 生 消 极作 女 群
用。
一
重 占到了 3 . %。 《 84 而 华商报 》 地方性 6 是
实例对这些样本 的表征进行扫描说明新闻媒体如何对 “ 大学生”的形 象进行呈现 。 女
【 关键词 】 女大学生 媒 体形 象 内容分析 人 民日报 》 ( 《 华商报
目前 , 关 女 性 的新 闻 中 , 一 个 被 有 有
2 2条 。
“ 孩子王” ——选择贫 困乡村支教 》 《 、 可 敬天下女儿心 ,三位女大学生的故事 》、 《 女大学生 网上 开店 财富如滚 雪球 流动 资金达 3 0万 》 0 等等。 从表 1 以看 出, 可 仅仅从量上 《 华商
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媒体策略——以武汉国际城市形象传播为例
各方面安全问题 通过 大众 传播 和人际传播等途径在城市内外
公 众 中形 成 的 立 体性 综合 印 象 。
( ) 化 社 会形 象 四 文
质 , 国际 国 内传 递 良好 和 谐 的 城 市 形 象 。 市 形 象 国际 传 播 向 城
是 本 文 关 注 的重 点 . 中 国 国际 化 的进 程 中 , 市 的发 展 和 对 在 城 外 联 系 也 在不 断 加 强 , 为 国家 形 象 的 子 系 统 。 成 二 、 汉 城 市 形 象的 国外 媒 体 定 位 武
S p2 1 e .0 2 Vo . No9 1 . 9
第 9卷 第 9期
城 市形象 国际传 播的媒体策略
以武 汉 国际 城 市形 象 传 播 为 例
张 利 平
( 武汉 大 学 新 闻 与传 播 学 院/ 学 院 , 北 武汉 4 0 7 ) 夕语 湖 3 0 3 摘 要 : 汉 市城 市形 象定 位 包括 政 府 形 象、 武 经济 形 象 、 全形 象 、 化 社 会 形 象和 旅 游 形 象 等 。 比较 武汉 城 市 安 文
东 风 汽 车 公 司成 立 合 资公 司 、加 拿 大 洛 特 网 络公 司 和 中 国普 田公 司 在 武 汉 建 立合 资公 司 、尼 桑 公 司 在武 汉 市 的 电动 汽 车
项 目等 等 。
( ) 全 形 象 三 安
安 全 是 影 响公 众 对 一 个 城 市 评 价 优 劣 褒 贬 的重 要 因 素 。
造 和 传 播 的 。 城 市这 个 多 元 化 的 信 息 环 境 中 , 众 媒 体 不 应 在 大
只 是 城 市 发展 的“ 声 简 ” 而 应 成 为 城 市 形 象 传 播 的 强力 “ 传 。 助 推器” ,合 力 倡 导 和 发 掘 城 市 最 深 层 次 的 文 化 内涵 和 精 神 气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青山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青山区教育局教研室命制2024.01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I 阅读(共55分)一、(10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作家“出镜”,文学“出圈”①在传统纸媒和电子媒介时代,读者、观众聚焦的是作品,作家的热度只是顺带而来的。
到了数字媒介时代,网络兴起,网络交流的互动性和即时性增强,作家在传媒世界中的“生存”状况似乎有了比较显著的变化。
作家们不只依靠学术演讲、人物访谈等传统形式抒发已见,还积极融入新兴媒体平台。
莫言、毕淑敏等作家进驻抖音;西川、梁鸿等亦变身“up主”;“B站”里余华单个视频的最高播放量突破700万;刘震云凭借在《脱口秀大会》《向往的生活》等综艺上的幽默表现,数次登上热搜;王蒙、梁晓声、阿来、麦家等作家做客“东方甄选”直播间与观众互动,每场直播都能卖出数万册图书。
②由此可见,作家身份在微妙位移。
他们不再只是隐入作品背后的“陌生人”,而是身兼真人秀演员、带货主播、短视频创作者等种种新身份,并通过互联网与万千观众亲密互动。
视频播放量、粉丝量等指标证明,当代作家在网民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在他们博得公众的广泛关注后,我们应该继续思考:在多种平台加持下的作家“出镜”,会给严肃文学的“出圈”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③长期以来,严肃文学一方面在文学史建构、语文教育中不断被经典化,另一方面却逐渐与大众读者“隔”了开来。
现在,作家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能让严肃文学不再“端着架子”,让大众亲近文学原有的烟火“三味”。
④作家的真情流露,让观众体会到严肃文学背后的“人情味”。
文学首先是“人学”,蕴含着活泼的情感与深切的关怀。
“up主”狂阿弥采访余华时,分享了妻子读到《活着》中“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洒满了盐”一句时的感动。
余华感叹“为了找到这句话,我停了两三天的时间”,并解释“盐”这个意象一方面潜藏了与“伤口”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和商业广告的关系研究——以《人民日报》为例
融媒论道第4卷第07期瓦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和商、I k广告的关系研究—以《人民e i板》为例袭正欢(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430073)摘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抢占了传统媒体的部分广告资源,但由于监管难度以及法律法规 上的缺失导致许多如虚假、欺诈、恶俗及侵权广告层出不穷。
反观传统媒体依托新闻专业性和公信力以及监 督作用形成独特的媒体品牌力和影响力,吸引了在品牌形象、品牌文化与品牌价值与之契合的广告商,形成 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合作关系,本文采用构造周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传统媒体与其商业广告主的合作 关系及传统媒体在其中的角色进行分析,以期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树立传媒品牌力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传统媒体;广告客户;媒体品牌力监督者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J096-5079 (2021 ) 07-0036-02_、引言新媒体的出现对于广告主意味着可选择的媒介渠 道更丰富,也容易引发虚假、恶俗、低级广告等社会问 题。
对传统媒体来说,纵然失去了部分广告资源,却没 有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消失,逐渐走向了媒介融合的 道路,并依托新闻的专业性和公信力形成了媒体品牌 力,发展出了传统媒体独有的传播优势,成为部分广告 商眼中绝佳的合作伙伴,本文将以中国第一大报纸《人 民日报》为例分析传统媒体与其商业广告的品牌文化 的关系。
二、《人民日报》有绝对的媒体品牌力和绝对的 影响力首先,《人民日报》有绝对的媒体品牌力。
而媒体品 牌力是媒体传播力和公信力的结合,而作为中国第一 大党报,《人民日报》具有独一无二的政治优势是其有效的传播力和公信力的保障。
其次,《人民日报》有绝对 的影响力。
判断其影响力可以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 进行探讨。
在深度层面,《人民日报》在自家的官方网站 的广告部表明了自身的广告理念就是“我们影响最有 影响力的人”。
还表明“有95%的人民日报读者在一定程 度上担当着意见领袖的角色,人民日报在决策层中的 渗透率是最高的”。
农民工媒介形象传播的问题与对策——以《人民日报》1983-2011年的报道为例
其刻 画农 民工形象 不够 全面 ,不够深刻 。 从《 人 民 日报 》 报道 时间上 , 我们 可 以分
外从 对 《 人 民 日报 》 文 章 的统 计发现 , 报
稿件, 而对 于深度挖 掘农 民工生活 、 内 心
通 过分析 2 8 年来 《 人 民 日报 》的农 民工报道 , 发现 《 人 民 日报 》 对 农 民工 群 体 的再现 中存 在偏差 , 主要表 现在 : 再 就
N E W S W O R L D I 调查研究
2 、 农 民工媒介形 象传播 的问题及原 因
分 瓶
需要被关怀救助 的对象 , 这种形象 的描述
显然有失偏颇 。媒体 的这 种模 式化传播 , 使得农 民工 形象越 来越 多的在社 会成 员 心里形成负 面的刻板 印象 , 并影 响其在现 实生活 中对这一群体的正确认 知。
农 民工在媒介 中没有话语权 , 导致其处于 弱势状 态 , 而且大众媒 介在对农 民工的报
在策划选题方面不仅要 客观 、全 面 ,
而且要增强策划意识 , 多关注农 民工这一 特殊群体 的权 益 , 如农 民工就业 难 、 看病
难、 子女 受教育难等问题 。 此外, 应满足农
象塑造的关键 因素 。 如果新闻工作者多些
对象而 已, “ 主体 缺位” 让农 民工 限于尴 析 出媒体对农 民工 的报 道集 中在年关 。 另 农 民工形 象传播 过程 中出现 弱势化 道 中 的文 章多局 限于报 道事实 的消 息类
的现象 , 究其原 因 , 其一 , 《 人 民 日报 》 作 为 党报 , 其 为营造对农 民工 的关怀 , 引导 社会对农 民工群体 的关注 , 报道时所选取 的角度大 多是政 策 的利 好性 和政府关 怀 度, 以至于对 其报道趋 向于同情 , 农 民工 便 无形 中被 弱势化 了。 其二 , 农 民工 在媒 世界的文章则少之又少 , 对 于农 民工的报 道也仅停 留在表面化 的叙述 , 缺乏深层次 的分析 与探讨 。
“富二代”的媒介形象分析——以2010年《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例
一张雯 谦 杨 惠林
【 摘要 】 本文 采用 内容分析 的研究方 法, 对报纸 中有 关 “ 富二代” 的新 闻报 道进行 系统
的、 定量 的分析 , 而得 出大众媒介在 “ 从 富二代”问题 上的关注点以及 所持有 的评价 倾向; 其 次, 针对 大众媒 介的普遍认识和看 法, 通过分析具有 典型 性新 闻报道得 出 “ 富二代”媒介形
二代 ”为最主要议题 , 但凡 是可 以作为衡 量媒体态度 的报道 ,也列入 考查 范围 。 通
过 在阿帕 比中国报纸全 文数 据库对 “ 富 二代 ”报道 的检索 , 南方 都市报 》 索 《 检 出相关 内容共 1 6 , 篇 排除不相关信 息后 1
由于不 同报纸对 于版 面的设计 和 规 划不 同 , 因此将 报道统分 为新 闻类 、 刊 副 类和评论 , 言论类 。 通过对 报道版面分 布
的统计分析 , 以得 出该 媒体在报道 “ 可 富 二代”新 闻时所运 用的新 闻体裁 , 而总 从
结出报道 的性 质。
题之一 。 围绕这一群体所引发 的争议不绝 于耳 ,其形象成 为大众传 媒关注的焦点 , 并 在传播过 程中呈 现出极端现象 。 介新 媒 闻报道 与 “ 富二代” 形象 建构 之间的关
象的特点, 以证 明媒介对 “ 富二代”的认 识评价是 不尽全 面和有 失公允 的。
【 关键 词】“ 富二代” 媒介 形象
内容分析
建构
随着 社会 的转 型和发展 ,在 最近几 年, 由于网络 、 电视 、 报纸等多种媒介 的关 注 与传播 , 富二代 ” 这个词开始频 繁出 “ 现在媒体 和公众视野 中 , 为社会热 点话 成
主流文化视角下农民工媒介形象建构的实证分析——以《人民日报》为例
关键词 : 农民工 ; 媒介 ; 主流文化 ; 民 日报 人 中图分类号 : 2 6 2 G o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0— 7 ( 0 2 0 0 8 0 10 5 9 2 1 ) 4— 0 9— 5
An Em p rc lAnay i ft nsr c i n o he M e i m a e o h iia l sso he Co t u to ft d a I g ft e M i r n o k r r m he Pe s e tv ft e M a n te m lur g a tW r e sf o t r p c i e o h i r a Cu t e s
Au . 0 2 g 2 1
主 流文化视 角下农 民工媒 介形象建构 的实证分析
— —
以《 民 日报》 人 为例
朱 丹
( 中国社会科 学院 社会学所 , 北京
10 3 ) 0 7 2
摘要 : 与国 内一些地方都市报相 比, 为发 行量最大的党报— —《 民 日报 》 对农 民工媒介 形 象进行 的 作 人 在
第4 5卷第 4期
21 02年 8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 学版 )
Junl f i gi o l nvr t( oi c ne ) ora o a x N r i sy Sc l i cs J n ma U e i aSe
Vo . 5 N . 14 o 4
构建 中, 明显减少 了以往的俯视或者歧视的二元 态度 , 多的开始体现一种 可贵 的人性 关怀。但 通过对其 3 更 O
年以来相关报 道的 完整分析 , 可以看到 ,人 民 日报》 《 对农 民工的形 象建构 尚存在 对其进行 “ 签化” “ 角 标 、配
《人民日报》呈现的税务部门形象——基于2001-2010年涉税报道分析
在现代媒介 的影响下 , 们生活在 一 人
个 “ 拟态 环境”中 , 大众从各 种媒介构 成
优化服务 、坚持依法治税分 别有 17件 、 1
的管理和指导。 关于高层领导的报 道总计
15件 、1 , 6 8 件 涉及 案件报 道 2 5件 ; 务 税 队伍建设和机关规范化 建设有 18件 ; 2 涉 及税收 、 税法知识介绍 9 9件 , 专门进行税
友 的解释 , 文本解读活动是一种对 文本 的 构建和敞开活动 , 建柯陛是一个重要特征
正 因如此 , 如何从宏 观上而不是单从一则
新 闻信息来解读新闻稿件 , 于形成全面 对
而不是 片面 的认知具有重要 意义 。
道量保 持了较好 的报 道频率 ,连贯性较 强 ,有助于培养较好 的阅读和关注 习惯 , 但是纵观十年 的报道 , 其信息分 布是不均
匀的 ( 图 1 。 见 ) 另外 除 了 1 、0 2 9 2 、4版 ,
基 于此 , 本文从解 读 《 民 日报 》 人 组 织报道 的税务新 闻信息人手 , 试图分析该
报报道所建构 的税务部 门形象 。 究时间 研 从 20 年 1 1日起到 2 1 01 月 0 0年 l 2月 3 1 日止 , 新闻事件总计 12 2 0件 , 平均 12 年 2 件。 按照报 道主题机关 层级 划分 , 报道 国 家和 国家税 务总局的新 闻有 2 9 , 8 件 涉及 国家税 务 总局 和 国家 领 导 人 的报 道 6 l 件; 报道 省 、 辖市 、 直 自治 区的 8 6件 ; 地
工 作 要 求 的 报 道
该 报重视对税 收政策 调整 、政策优
惠 、 策成效 的解 释报道 。 政 总报道 量 15 3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I 阅读(共55分)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
(10分)“军大衣”热潮①今年冬季,随着一群大学生裹着军大衣说笑着走进教室的视频刷屏网络,军大衣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不是羽绒服买不起,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
此类“玩梗”的表达方式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冬衣市场的现实境况,也传递出当下年轻群休“反向消费”的观念转变。
很长一段时间内,饱受质疑的“攀比”“超前消费”成为公众视域中年轻人消费方式的刻板印象。
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当下年轻人的消费态度逐渐以“返璞归真”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抠”“精打细算”成为年轻人的重要“人设”。
②通过服饰、时尚彰显身份地位差异的现代社会,大学生选择军大衣,在心理上象征着普遍平等、没有身份地位差异。
这表明,年轻人开始用“性价比”与长期存在的“炫耀式消费”展开对冲,向市场的品牌符号溢价做出具有青年话语特质的软性抵抗。
经营者单靠品牌溢价、宣传营销就能让年轻消费者甘愿买单的时代已然褪色。
③在羽绒服绝对占领冬衣市场的现实境况下,“军大衣”作为一种个性、独立的载体满足了青年标新立异的面貌追求,也成为其在同龄人中完成群体互动的重要链条。
有学生表示,“一个人穿出门很尴尬”,所以“全寝下单、组团出街”就成为了青年们践行这项行动的重要支持力量。
在实用价值之外,“军大衣天团”串联起同伴群体中的社会支持,让想要显露个性的青年们找到了群体性认同和文化归属感。
④这项行为背后不仅是青年群体之间确认归属感的身份联结,更是当代年轻人潜意识里的怀旧情绪和文化认同。
作为一种时尚的循环往复,年轻人对军大衣的印象嵌入在相似的回忆里——“街头卖红薯的老奶奶”“围在路边下棋的老爷爷”等形象随着军大衣的翻红被年轻人们再次想起。
而军大衣本身,则作为社会变革发展中,年轻人在儿时的“视觉残留”,隔着一个迅速兴旺的时代,唤醒了久违的代际认同。
⑤学生购置军大衣在网络走红后,多个官方媒体加入了这场网络热潮并展开话语互动。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彩色批注版
武汉市2024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24.4 24本试题券共10页,23 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网络的出现真正改变了文学经典的存在样式、传播方式(1A)和接受需求。
从早期PC端的红楼同人小说、各红楼网站贴吧到当下移动端各传播平台、视频和有声读物、图文、视媒、声媒三大传播方式的叠加融合使得《红楼梦》的存在远远超出一部小说或影视作品的定义(1A)。
对经典的传播而言,媒介并非一个中立的传播工具,其本身就是一种隐喻的意义和语境“修辞”。
每种媒介自身都包含着影响传播内容(1B)、价值取舍的相关因素及影响的方式密码,都借助自己塑造的媒介环境提供一种创造........(.2D..).,一旦和受众产生具体的文学互动关系,就会使这种互动..”.意义的场所和条件......“.个性呈现出一定的价值偏向。
比如聚集在“天涯社区”贴吧的红迷们,形成了强烈的解密式阅读趣味;B站聚居着大量喜欢《红楼梦》鬼畜视频、热衷通过弹幕分享自己感受的乙世代青年;抖音则是《红楼梦》美妆、美食爱好者的集散地。
故而媒介作为经典传播风格和氛围的创生者,本身已成为传播内容的一部分(1B),成为一个具有价值偏向性的意义生产空间。
因此媒介技术究竟是向善还是向恶,对经典的传播来说是最好还是最坏的时代都非简单对错之判。
虽然对当下的传播现状不能悲观,但也绝不能乐观(4D),因为我们多大程度上能够把控技术带来的问题,规避文学产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警惕大众化、娱乐化、碎片化的趋向(2A),依然取决于我们如何以及在什么意义上使用媒介。
新媒体与文学经典传播的关系是一种多层次、反馈复杂的交互影响,具体表现在它们之间不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还关涉到审美、道德、意识形态、价值观、话语权力及资本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农民工媒介形象呈现探讨——以1983年-2011年《人民日报》相关报道为例’
度 上的固定 印象 , 而与 此 同时 , 这 种带有 偏见及歧视 的信 息就会让 受众对 农 民工
产生误解 与歧 视甚 至敌对 ,进一步来说 , 也可能促 使农 民工在形象上 、 行 为上进行
自我 预设 , 形 成 恶性 循 环 。
取、 理解 、 记 忆等在 大脑 中形成 的对该群
体 的整体认知与印象。
( 1 ) 关于农 民工媒介形 象的报道总体
本研 究选 取 1 9 8 3年 1月至 2 0 1 1年 1 2月为研究时段 ,从共 时性 和历 时性 的
上呈上升态势, 但 关于农 民工 的报道 数量
仍 旧较少 从 图 1中可 以看 出 , 从 1 9 8 3到 2 0 1 1
二、 研 究 方 法
性基础 , 形 成长期 以来对农 民工的社会 偏
见。 ” ①
本课题运用 内容分析法 , 结合 使用定 性和定量两种方法 , 力求 使研 究结果更客
观、 全面 、 准确 。
1 、 目标 样 本 选取
另有 学者从新 闻传播 学角 度研究 农 民工 媒介形 象问题 ,他们分 别从议程 设 置、 刻板印象等方面对农 民T媒介形象进 行探讨 。媒介在农 民工形象 的塑造上 , 并 不是 “ 镜 子”式 的反映 , 而 是带有媒介 自 身立场 、 自身倾 向 , 这种 反映是不 同于环
嚣 s
I 调查研 究
农 民工媒 介形 象 呈现探 讨
以1 9 8 3 年 一 2 0 1 1 年 人 民 日报 相 关报 道 为 例
。蒋苏 曾艳梅
【 摘
要】 长期以来, 媒介对农 民工形 象的塑造存在 着模 式化 、 脸谱化 、 刻板 印象等诸 多 问题 , 与此 同时, 农 民工媒介 形 象的相 关
时政媒体视频号的运营策略与创新发展——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短视频作为一种最新的传播业态,由于可视化和生动化的特点,受到不同年龄阶段用户的广泛关注和热捧。
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占网民整体的93.7%。
随着抖音、快手等新型互联网公司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用户选择面变广,短视频的受众层也在逐渐扩展,内容的质量和深度、消息的独家性,正成为短视频媒体号的新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如今,时政媒体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
如何根据自身实际去发展和运用好短视频这一宣传载体,成为时政新闻媒体短视频运营发展需要解答的新课题。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时政媒体通过入驻抖音等平台发布短视频,使自己一跃成为“网红”,除了自身的品牌效应,它们的视频内容选材和生产制作模式等,也值得其他时政媒体学习和借鉴。
本文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民日报》抖音号,通过对其短视频内容选材、制作特点、爆款视频等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时政媒体的未来转型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一、《人民日报》短视频的内容选材当今的短视频平台拥有大数据、算法分发等新的传播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推荐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视频。
随着短视频用户数量尤其是青年用户群体的剧增,《人民日报》也在适应平台的新特征,在题材选择和内容呈现上更年轻化,并呈现弱化新闻语言硬度的趋势,更加注重“用户需求”。
不过,《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社会责任与价值担当。
通过分析其抖音号发布的短视频,可以发现其选材总体以国际外交、正能量与英雄事迹、时事热点、百姓民生等四类为主,呈现出的多是比较严谨、严肃的题材。
(一)以小见大,传播正能量观察历年来获奖的新闻,大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以小见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件看似普通的小事、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却体现着一种崇高的精神、一个宏大的主题,抑或○张闻亚卢武武炳丞时政媒体视频号的运营策略与创新发展——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摘要】在新媒体迅猛发展大环境下,短视频以其短平快的特点,迅速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接受信息新方式,时政媒体也纷纷融入这个新平台。
批判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电商主播媒介形象研究——以《人民日报》相关报道为例
2023/2上实践与创新采编经纬批判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电商主播媒介形象研究———以《人民日报》相关报道为例阴俞燕郎佳莹邵慧摘要:随着电商直播行业的飞速发展,电商主播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
文章基于批判话语分析理论,从文本和话语实践层面揭示《人民日报》对电商主播媒介形象的建构特点及其历史变迁趋势,从社会实践层面探析影响《人民日报》关于电商主播媒介形象报道文本的因素以及电商主播媒介形象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媒体在塑造电商主播媒介形象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反思。
关键词:电商主播批判话语分析形象建构《人民日报》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职业社会学视域下电商主播的职业认同研究”(Y202044103)、宁波大学专业学位特色校企共建课程《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项目、宁波大学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由‘幕后竞争’至‘台前担当’———《人民日报》报道中电商主播媒介形象变迁研究”(2022SRIP06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互联网时代,电商和电商直播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购物习惯,倒逼实体零售改革和企业转型升级,完成了线上零售利润的重新分配,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直播+电商”的互联网新零售业态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和经济复苏的助推器。
2020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公告,在“互联网营销师”职业下增设“直播销售员”工种,“电商主播”“带货网红”获得了正式的职业名称,这意味着直播行业要逐步告别野蛮生长,进入规范有序发展的阶段。
为了探究主流媒体对电商主播媒介形象的建构,本文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关于电商主播的301篇图文报道作为研究对象。
《人民日报》作为极具权威性的党媒,其新闻报道不仅代表着官方意见和主流看法,还会对社会舆论、社会发展方向、国家政策的制定等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客观全面地认识电商主播的媒介形象。
电商主播报道的文本分析批判话语分析理论既关注话语如何将社会认知乃至意识形态建构为社会群体共享的信念共识,也探究报道话语与社会文化变迁间的对话关系。
中国城市宣传片的传播现状及问题
中国城市宣传片的传播现状及问题摘要:城市宣传片有利于提高城市软实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按照传播五要素对城市宣传片进行分析, 发现传播受众是影响传播效果的核心因素。
中国城市宣传片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但仍存在传播主体理念偏差、传播内容缺乏特色和传播渠道过于单一的问题, 导致其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 中国城市宣传片应该从传播受众的角度出发, 运用多维度的认同传播策略、典型性的品牌传播策略和多元化的联合传播策略, 以引起受众共鸣、强化受众记忆、扩大受众群体, 从而获得最理想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城市宣传片; 传播受众; 传播策略;城市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对外展现良好的城市形象, 才能吸引资金和人才, 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提高综合竞争力。
城市形象的展示一般采用口号、标识和宣传片等, 其中宣传片以其生动的视听艺术和全面立体的表现形式, 成为城市形象建立和推广的主要手段。
城市宣传片就是利用影视的表现手法, 有重点、有秩序、有针对性地对城市形象进行品牌定位和特色描述的创意广告。
高质量的城市宣传片是城市的视觉名片, 通过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炼的影视语言, 展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 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从而达到宣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软实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作为国家形象的分支, 城市形象是公众对城市的看法或观念的集合。
这种看法或观念通常是主观性的, 会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
因此, 本文将从大众传播的主要环节对中国城市宣传片进行分析, 探讨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其现存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传播策略, 为中国城市宣传片更好的传播提供借鉴。
一、城市宣传片的传播五要素1948年, 美国传播学先驱Harold Lasswell提出传播领域的五大要素:传播主体 (Who) 、传播内容 (Says What) 、传播渠道 (In Which Channel) 、传播受众 (To Whom) 和传播效果 (With What Effect) 。
“传媒视野中的武汉形象”内容分析之类目建构与编码表
“传媒视野中的武汉形象”内容分析之类目建
构与编码表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传媒视野中的武汉形象”内容分析
之
类目建构与编码表
媒体报道基本资料类目
一、媒体报道编码:□□□□
二、媒体报道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刊登日期:□□□□□□
四、媒体: □1.人民日报□2.羊城晚报□3.南方周末□4.新闻周刊□5.新浪
五、版别:□1.头版/封面文章/首页推荐□2.要闻/专题□3.国内
□4.时政/财经新闻版□5.社会新闻版/综合新闻版(科教文卫)
□6.娱乐/时尚新闻版□7.分析评论版□8.其他_____
六、报道类型:□1.消息□2.特稿(深度报道/专访)
□3.社论□4.专栏/短评□5.其他_____
七、报道篇幅:□字以下□—800字□—2500字
□—5000 □字以上
媒体报道内容分析类目
八、报道的对象和重心:
□1、事件
□2、人物
□3、事物
□4、其他______
九、报道中涉及到武汉的事件类型及评价:
十、报道中涉及到武汉的人物类型(主角)及评价:
十一、报道中涉及到的武汉的事物类型及评价:
十二、武汉在报道中的形象定位:□1、正面为主的形象
□2、负面为主的形象
□3、有否定有肯定
□4、不明确。
中国大众媒介建构的日本与韩国——基于《人民日报》与《文汇报》关于日韩报道的分析(1996-2010)
作者: 张晨阳[1];张国良[2];魏一平[3]
作者机构: [1]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3]不详
出版物刊名: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页码: 30-35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中国媒介;报道;日本;韩国;形象建构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两家有代表性的报纸《人民日报》、《文汇报》的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考察它们在有关日本、韩国报道中所建构的两国形象。
主要发现有:政治是关于两国报道的重中之重;最为突出的特殊议题是中日之间的战争历史认识问题和中韩之间的“朝核”问题;媒体的报道基本达到了客观公正的要求;但媒体对于日韩两国建构的框架有很大区别,前者倾向于“对立者”、“可疑者”,后者倾向于“合作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大众的认知结构和价值判断。
“80后”媒介形象——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扬子晚报》为例的开题报告
“80后”媒介形象——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扬子晚报》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代“80后”群体。
作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逐渐成为媒介报道的热点对象。
但是,目前对于“80后”媒介形象的研究较为有限,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一定的深入调查和分析。
本研究以三种不同类型的媒体资讯《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和《扬子晚报》为例,从中选取一定数量的关于“80后”的报道,通过对媒体形象的分析,对“80后”的形象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探究这一群体的形象如何在不同的传媒中呈现。
研究“80后”媒介形象,符合当前国内外对于年轻人和网络舆论的重点关注。
而通过调查和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80后”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社会责任感、文化品位等方面的情况,对于丰富我们对年轻人及社会文化现象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思路(一)选取媒体在该研究中,我们将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和《扬子晚报》三家主流媒体中选择一段时间内关于“80后”的报道作为研究材料。
《人民日报》——官方权威的全国性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与国家政策和民生问题联系紧密;《中国青年报》——多年来一直是青年人热爱的阅读品牌之一,其受众定位与语言特色符合年轻人阅读的习惯和需求;《扬子晚报》——具有地方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面向江苏省读者,其阅读群体广泛,包括高校学生、白领、官员等,能较全面的反映当地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
(二)选取时段选择相同时间段对三家媒体进行调查研究,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时间段的选择应考虑有代表性的特定主题,例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或相应的政治、文化等主题,以便将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结合。
(三)选取报道选取的报道要与“80后”这一人群密切相关,包括“80后”在工作、娱乐、文化、消费等方面的表现和心态。
对于每种媒体选取的报道数量,应尽可能保证各个媒体的公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 者 主 要选 取 “ 人 民 日报 ”上 的报 道 作 为 研 究 的 对 象 。
内容 分 析 的 样 本 选 取 自 中 国 知 网 全 国重 要 报 纸 全 文 数 据 库 ,时 间 范 围 是2 0 1 0 年1 月1 日至 2 0 1 6 年1 2 月3 1 日 。 以 “ 人 民 日报 ”作 为 消 息 来 源 , 以 “ 武汉 ”为 关 键 词 搜 索
形象传播
XI HG XI AHa CHU^● ● BO
主流媒体 中武汉城市媒介形 象呈现
— —
基于 《 人民 日 报 》2 0 1 0 2 0 1 6 年报道
陈 熙
[ j 商 要】 选. g g . 2 O l O - - 2 o 1 6 年《 人 民 日报 》篇名 中含 有 “ 武汉” 的新 闻报道 进行 内容 分析 ,梳理有 关武汉报道 的数 量、报道体裁 、新 闻来源、新 闻主题 、新 闻倾 向等五方 面的 内容 。研 究发现 , 《 人民 日 报 》呈现的武汉媒 介 形象与武汉在 中国的城 市综合竞争 力有 着紧密的 关系,基本上 能够较 为客观 、准确地 分析 出武汉现有的媒介城 市
1卜2116年人民日报关于19座一线城市新闻的报道从图表中我们发现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北京和作为经济中心的上海其特殊地位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新闻报道的数量上也充分地体现出来北京和上海依靠综合优势不仅占据了排行榜的前两位而且所占比例接近50而作为老一线城市的广州和深圳以及其他两个直辖市的天津和重庆其新闻报道的数量也充分代表着该城市在国家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排在武汉前面的还有南京杭州及成都武汉在人民日报的报道数量位居内地城市第十位这与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武汉排名内地城市第十一基本吻合
形 象 。 并 对如 何 提 高武 汉 媒 介 形 象提 出 了相 关 策略 。
【 关键 词】 武汉;媒介形 象; 《 人民日 报》 m 者】 陈熙,中南民族 大学文学与新闻 市化 进 程 的加 快 ,城 市 形 象 的 问题 技 大 学 、 华 中 农 业 大 学 、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 中 国 地 质 大 受到 人 们 的重 视 ,城 市形 象 塑 造 也 日益 深入 。作 为 华 中 学 、 中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中 南 民族 大 学 ) 为题 名 进 行 了
二、研究内容
( 一 )报道数量
报 道 数量 是媒 体 关 注 度 的重 要 体 现 ,新 闻 报 道 数 量
“ 标 题 ” , 剔 除 其 中 内容 重 复 和 无 关 或 只 是 提 及 “武 的 多少 直 接反 映 了媒 体 的重 视 程 度 , 同时 ,也 只 有 足够 汉 ”却 没 有对 此进 行具 体描 述 的报 道 ,得 出有 效样 本 1 0 8 的报 道 数量 才 得 以充 分 展 示 城 市 媒 介 形 象 。通过 对 《 人
( 二) 分析类 目与设置编码
根 据 本 文 研 究 的 问题 , 将 样本 分 为 五个 研 究变 量 进 2 0 1 4 年 武 汉 实 现 地 区 生产 总 值 1 0 0 6 9 . 4 8 亿 元 人 民 币 ,成 行 编 码 统 计 , 包 括 : 为继广州之后第二个G D P 破 万 亿 的省 会 城 市 。 2 0 1 5 年, 1 . 报道数量。 ( 1 ) 分别 对 2 0 1 0 —2 O 1 6 年 每 年 的报 道 武 汉 当选 第 四届 全 国 文 明城 市 ,追 逐 了十 多年 的梦 想 终 数量 及 每 年 各 新 闻主 题 的数 量 进 行 统 计 并 作对 比 分析 。 于 实现 。2 0 1 6 年 ,武 汉 晋升 国家 新 一 线 城 市 行 列 … …武 ( 2 )按 照2 0 1 6 年 《 第 一财 经 周 刊 》发 布 的 国家 一 线城 市 汉 正如 它 的城 市 口号 “ 武 汉 ,每 天 不 一 样 ”一 样 ,正 以 名 单 ,对 《 人 民 日报 》 关 于 这 些城 市 的新 闻报 道 数 量 进 个 一 线 城 市 迅 速 崛起 的姿 态 展 现 于 全 世 界 。而 当前 我 行 统 计 并作 对 比分 析 。
发展 ( 若 一篇 报 道 出现 多 个 主 题 , 如 政 治 、 经 济 、文 化 等 ,则 将 此 报 道 统 一 归 类 为 城 市 发 展 )、娱 乐新 闻 、科 技创 新 、人 物特 写 等 1 3 类。 5 . 新 闻倾 向 。 即文 章 的 情感 倾 向 ,分 为 正 面 报 道 、 负面 报 道和 中性报 道 。
篇 , 故本 文 的有 效样 本 一共 1 1 5 重镇 的武 汉 在 2 0 世纪9 0 年 代 全 国 经济 政 治格 局 变 化 中城 搜 索 ,又 得 到 有 效 样 本 7
市地 位 开 始 下 降 ,而 近 年 来 随 着 国 家 中 部 崛起 战 略 的推 篇 。 进 ,2 0 1 1 年 武 汉提 出要 建 设 成 为 “ 国家 中 心城 市 ” ,在 经济 、政 治 、 文 化 、 社会 等 领 域 发 挥 全 国 性重 要 影 响 。
一
国 主流 媒 介 所 呈 现 的 社会 现 实 图景 中 ,武 汉媒 介 形 象 如
何 ?武 汉 的城 市 形 象 建 设是 否初 具 成 效 ? 本 文 以 《 人 民
2 . 新 闻版 面。主 要 分为 头 版和 非 头 版 。
3 . 新 闻 体 裁 。 主 要 包 括 消 息 、 通 讯 、 深 度 报 道 和 日报 》近 年 来 对 武 汉 的报 道 为 例 ,分 析 当 前我 国主 流 大 评 论 。
本 文采 用 内容 分 析 的方 法 ,从 武 汉 城 市 形 象 的 具体
内容解 读 来 分 析 主 流 媒体 对 于 城 市 媒 介 形 象 与传 播 战 略 的媒 介 话语 建构 。 以下 是 内容 分析 的 具体 操作 。
( 一) 抽样
通 过综 合 考 虑 国 内的 主 要报 纸 类 型 和 研 究 的 需要 ,
4 . 新 闻主 题 。按 照新 闻 的 具 体 内容 ,可 将 样 本 分 为
众传 媒 中呈 现 的武 汉媒 介 形象 。
一
、
研究方 法
政 治 发 展 、经 济 发 展 、 民 生 热 点 、 公 共 服 务 、 交 通 发 展 、 医疗 卫 生 、法 律 治 安 、生 态 环 境 文 化 教 育 、城 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