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图的应用
实验六 关联规则的医学应用
实验六关联规则的医学应用一 breast-cancer数据集的说明Citation Request:This breast cancer domain was obtained from th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Institute of Oncology, Ljubljana, Yugoslavia. Thanks go to M. Zwitter andM. Soklic for providing the data. Please include this citation if you planto use this database.1. Title: Breast cancer data (Michalski has used this)2. Sources:-- Matjaz Zwitter & Milan Soklic (physicians)Institute of Oncology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Ljubljana, Yugoslavia-- Donors: Ming Tan and Jeff Schlimmer(Jeffrey.Schlimmer@)-- Date: 11 July 19883. Relevant Information:This is one of three domains provided by the Oncology Institute that has repeatedly appeared in the machine learning literature. (See also lymphography and primary-tumor.)This data set includes 201 instances of one class and 85 instances ofanother class. The instances are described by 9 attributes, some ofwhich are linear and some are nominal.4. Number of Instances: 2865. Number of Attributes: 9 + the class attribute6. Attribute Information:1. Class: no-recurrence-events, recurrence-events2. age: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99.3. menopause: lt40, ge40, premeno.4. tumor-size: 0-4, 5-9, 10-14, 15-19,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45-49, 50-54, 55-59.5. inv-nodes:(invoice-nodes) 0-2, 3-5, 6-8, 9-11, 12-14, 15-17, 18-20, 21-23, 24-26,27-29, 30-32, 33-35, 36-39.6. node-caps: yes, no.7. deg-malig(degree-malign): 1, 2, 3.8. breast: left, right.9. breast-quad: left-up, left-low, right-up, right-low, central.10. irradiat(irradiation) yes, no.7. Missing Attribute Values: (denoted by "?")Attribute #: Number of instances with missing values:6. 89. 1.8. Class Distribution:1. no-recurrence-events: 201 instances2. recurrence-events: 85 instances二实验内容1.根据书本第2章的内容,对数据集数据要预先处理。
四因素六水平正交表
四因素六水平正交表一、引言1.1 任务背景在实验设计中,正交表是一种常用的工具。
正交表能够帮助研究人员系统地设计实验,以确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和水平。
其中,四因素六水平正交表是一种特殊的正交表,被广泛用于多因素实验设计。
1.2 任务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四因素六水平正交表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
通过深入探讨该正交表的设计原则和分析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正交表。
二、四因素六水平正交表的概述2.1 正交表的定义正交表是一种设计实验的工具,用于研究多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正交表能够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得各个因素的影响能够独立地被观察和分析,从而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可靠性。
2.2 四因素六水平正交表的特点四因素六水平正交表是一种特殊的正交表。
其特点如下:1.包含四个因素:在该正交表中,研究者可以同时考察四个不同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每个因素有六个水平:每个因素在该正交表中有六个不同的水平,用于模拟不同的实验条件。
3.具有正交性:四因素六水平正交表能够确保各个因素之间的影响相互独立,从而减少误差和干扰。
2.3 四因素六水平正交表的应用领域四因素六水平正交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实验设计中,特别适用于以下情况:1.多因素分析:当研究问题涉及多个因素时,使用该正交表可以同时考察多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效果评估:通过比较不同因素的水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评估各个因素的效果大小。
3.优化设计:通过正交表的设计和分析,可以确定最佳的实验条件,从而优化实验设计。
三、四因素六水平正交表的设计原则3.1 因素的选择在设计四因素六水平正交表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因素。
因素应具有以下特点:1.相关性:所选因素应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能够对实验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2.独立性:所选因素应相互独立,避免因素之间的相互干扰。
3.可操作性:所选因素应能够被研究人员操作和控制。
3.2 水平的确定在设计四因素六水平正交表时,需要确定每个因素的水平。
实验五 常用算法-----枚举法、递推法、迭代法实验六 文本文件的简单应用
实验五常用算法-----枚举法、递推法、迭代法一.实验目的掌握枚举法、递推法、迭代法这3个常用的算法二.实验内容1、范例:由0到4五个数字,组成5位数,每个数字用一次,但十位和百位不能为3(当然万位不能为0),输出所有可能的五位数。
#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i,j,k,l,m,count=0;for(i=1;i<=4;i++){for(j=0;j<=4;j++){if(j==i)continue;for(k=0;k<=4;k++){if(k==3||k==i||k==j)continue;for(l=0;l<=4;l++){if(l==3||l==i||l==j||l==k)continue;for(m=0;m<=4;m++){if(m==i||m==j||m==k||m==l)continue;cout<<i<<j<<k<<l<<m<<'\t';count++;if(count%5==0)cout<<endl;}}}}}return 0;}2、编程求和:s=a+aa+aaa+aaaa+ ……+aaaa…aaa(n个),其中a为1~9中的一个数字。
【提示】若第一项为a , 以后每一项由前一项乘以10加上a递推得到,然后求和。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double s;int i,j,n,a,b;i=1,b=0,s=0;cout<<"input a,n,0<a<=9"<<endl;cin>>a>>n;for(i=1;i<=n;i++){b=b*10+a;s=s+b;}cout<<s<<endl;return 0;}3、编程求出所有的“水仙花数”。
实验六 视图的创建和使用
实验六视图的创建和使用开课实验室:指导老师: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理解视图的概念2)掌握利用企业管理器和CREATE VIEW命令创建视图方法。
3)熟悉修改视图、查看视图和删除视图的方法。
4)掌握通过视图修改数据表的方法二、实验过程设计及实验步骤创建视图是数据库应用中的常见需求,可以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管理视图,也可以用T-SQL语句创建、管理视图。
1)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如下视图:在XSGL数据库中使用表STUDENT和SCORE 创建视图VIEW_STUDENTSCROE,来查询每个学生的姓名和选课情况。
2)在查询分析器中创建视图:将上题用CREATE VIEW 来创建,视图名为VIEW2 程序代码:3)查看视图信息:使用系统存储过程SP_HELP、SP_HELPTEXT、SP_DEPENDS4)删除视图:将视图VIEW2删除.三、SQL调试及结果创建视图是数据库应用中的常见需求,可以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管理视图,也可以用T-SQL语句创建、管理视图。
1)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如下视图:在XSGL数据库中使用表STUDENT和SCORE 创建视图VIEW_STUDENTSCROE,来查询每个学生的姓名和选课情况。
2)在查询分析器中创建视图:将上题用CREATE VIEW 来创建,视图名为VIEW2 程序代码:CREATE VIEW VIEW2ASSELECT STUDENT.SNAME,OFROM STUDENT,SCORE3)查看视图信息:使用系统存储过程SP_HELP、SP_HELPTEXT、SP_DEPENDS 执行代码;SP_HELPTEXT VIEW2执行代码:SP_HELP VIEW2执行代码:SP_DEPENDS VIEW24)删除视图:将视图VIEW2删除. 执行语句:USE XSGLDROP VIEW VIEW2四、实验体会通过此次学习我理解视图的概念,掌握利用企业管理器和CREATE VIEW命令创建视图方法。
实验六、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
实验六、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几种不同类型的配合物的生成,比较配合物与简单化合物和复盐的区别.2、了解影响配合平衡移动的因素。
3、了解螯和物的形成条件。
4、熟悉过滤和试管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由中心离子(或原子)和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阴离子通过形成配位共价键相结合而成的复杂结构单元称配合单元,凡是由配合单元组成的化合物称配位化合物。
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已体现不出其游离存在时的性质。
而在简单化合物或复盐的溶液中,各种离子都能体现出游离离子的性质。
由此,可以区分出有否配合物存在。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存在有配合平衡:M n+ + aL—→ Ml a n-a配合物的稳定性可用平衡常数KΘ稳来衡量。
根据化学平衡的知识可知,增加配体或金属离子浓度有利于配合物的形成,而降低配体或金属离子浓度有利于配合物的解离.因此,弱酸或弱碱作为配体时,溶液酸碱性的改变会导致配合物的解离。
若有沉淀剂能与中心离子形成沉淀反应,则会减少中心离子的浓度,使配合平衡朝解离的方向移动,最终导致配合物的解离。
若另加入一种配体,能与中心离子形成稳定性较好的配合物,则又可能使沉淀溶解.总之,配合平衡与沉淀平衡的关系是朝着生成更难解离或更难溶解的物质的方向移动.中心离子与配体结合形成配合物后,由于中心离子的浓度发生了改变,因此电极电势数值也改变,从而改变了中心离子的氧化还原能力。
中心离子与多基配体反应可生成具有环状结构的稳定性很好的螯和物。
很多金属螯和物具有特征颜色,且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有些特征反应长用来作为金属例子的鉴定反应.三、仪器和药品仪器:试管,试管架,离心试管,漏斗,漏斗架,白瓷点滴板,离心机,滤纸药品: 2 mol·L—1 H2SO4;2mol·L—1NH3·H2O,6mol·L—1 NH3·H2O ,0.1 mol·L-1 NaOH,2mol·L—1NaOH.0。
实验六 图及其应用
实验六图及其应用数据结构实验六图及其应用1、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图的两种存储结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表示方法 ? 掌握图的基本运算及应用? 加深对图的理解,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2、实验内容:采用邻接表或邻接矩阵方式存储图,实现图的深度遍历和广度遍历;用广度优先搜索方法找出从一顶点到另一顶点边数最少的路径。
1.问题描述:利用邻接表存储结构,设计一种图(有向或无向),并能够对其进行如下操作:1) 创建一个可以随机确定结点数和弧(有向或无向)数的图; 2) 根据图结点的序号,得到该结点的值;3) 根据图结点的位置的第一个邻接顶点的序号,以及下一个邻接顶点的序号;4) 实现从第v 个顶点出发对图进行深度优先递归遍历; 5) 实现对图作深度优先遍历;6) 实现对图进行广度优先非递归遍历; 编写主程序,实现对各不同的算法调用。
2.实现要求:(以邻接表存储形式为例)编写图的基本操作函数::对图的各项操作一定要编写成为C(C++)语言函数,组合成模块化的形式,每个算法的实现要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上进行评价。
1)“建立图的邻接表算法”:CreateGraph(ALGraph *G) 操作结果:采用邻接表存储结构,构造没有相关信息的图G2)“邻接表表示的图的递归深度优先遍历算法”:DFSTraverse(ALGraphG,void(*Visit)(char*)) 初始条件:图G 已经存在;操作结果:返回图的按深度遍历的结果。
3)“邻接表表示的图的广度优先遍历算法”: BFSTraverse(ALGraphG,void(*Visit)(char*)) 初始条件:图G 已经存在;操作结果:返回图的按广度遍历的结果。
4)“邻接表从某个结点开始的广度优先遍历算法”:BFS(ALGraph G, int v)初始条件:图G 已经存在;操作结果:返回图从某个结点开始的按广度遍历的结果。
分析: 修改输入数据,预期输出并验证输出的结果,加深对有关算法的理解。
实验六非线性伏安特性曲线的研究
实验六非线性伏安特性曲线的研究【实验目的】1、熟悉电学基本仪器使用方法,电路的连接,仪器的选择;2、通过电阻元件、半导体二极管、钨丝灯泡等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测量。
学会合理配接电压表和电流表,才能使测量误差最小,初步学习实验方案设计。
3、掌握电子元件非线性特点,熟悉掌握电子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技巧;4、学会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仪器】DH6102型伏安特性实验仪【实验原理】当一个元件两端加上电压,元件内有电流通过时,若一个元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成比例,则伏安特性曲线为一条直线,这类元件称为线性元件。
若元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不成比例,则伏安特性曲线不再是直线,而是一条曲线,这类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
(a) 内接法 (b) 外接法图3-6-2 测电阻的线路但是,由于电表有内阻,无论采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均会给测量带来系统误差。
当R >V A R R 时,用内接法系统误差小。
当R <V A R R 时,用外接法系统误差小。
当R=V A R R 时,两种接法可任意选用。
因此,通常只在对电阻值的测量精确度要求不高时,才使用伏安法,并且还要根据电表的内阻R A 、R V 和待测电阻值的大小来合理选择测量线路。
测定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与测量元件的电阻一样,也存在着用电流表内接还是外接的问题,我们也应根据待测元件电阻的大小,适当地选择电表和接法,减小系统误差,使测出的伏安特性曲线尽可能符合实际。
1、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二极管是一种常用的非线性元件,由P 型、N 型半导体材料制成PN 结,经欧姆接触引出电极,封装而成。
在电路中用图3-6-3(a)符号表示,两个电极分别为正极、负极。
二极管的主要特点是单向导电性,其伏安特性曲线如图3-6-3(b)所示,其特点是:在正向电流和反向电压较小时,电流较小,当正向电压加大到某一数值U D 时,正向电流明显增大,将此段直线反向延长与横轴向交,交点U D 称为正向导通阈值电压。
实验五CMOS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测试报告模板实验六 译码器及其应用
实验五CMOS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CMOS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和器件的使用规则。
2、学会CMOS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将测定与门CC4081,或门CC4071,非门74LS04,与非门CC4011,或非门CC4001的逻辑功能。
各集成块的引脚排列图如下:CC4081四2输入与门CC4071四2输入或门74LS04六反相器(非门)CC4011四2输入与非门CC4001四2输入或非门CMOS电路的使用规则由于CMOS电路有很高的输入阻抗,这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麻烦,即外来的干扰信号很容易在一些悬空的输入端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以至损坏器件。
CMOS电路的使用规则如下:V DD接电源正极,V SS接电源负极(通常接地⊥),不得接反。
CC4000系列的电源允许电压在+3~+18V范围内选择,实验中一般要求使用+5~+15V。
所有输入端一律不准悬空,闲置输入端的处理方法:按照逻辑要求,直接接V DD(与非门)或V SS(或非门)。
在工作频率不高的电路中,允许输入端并联使用。
输出端不允许直接与V DD或V SS连接,否则将导致器件损坏。
在装接电路,改变电路连接或插、拔电路时,均应切断电源,严禁带电操作。
焊接、测试和储存时的注意事项:电路应存放在导电的容器内,有良好的静电屏蔽;焊接时必须切断电源,电烙铁外壳必须良好接地,或拔下烙铁,靠其余热焊接;所有的测试仪器必须良好接地。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数字电路实验箱、CC4011、CC4001、CC4071、CC4081。
四、实验内容测试验证CMOS各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判断其好坏。
与非门CC4011、与门CC4081、或门CC4071及或非门CC4001逻辑功能,其引脚见附录。
以CC4011为例:测试时,选好某一个14P插座,插入被测器件,其输入端A、B接逻辑开关的输出插口,其输出端Y接至逻辑电平显示器输入插口,拨动逻辑电平开关,逐个测试各门的逻辑功能,并记录。
光信息技术6 相移数字全息成像
实验六相移数字全息成像光学全息术能够同时记录和重建物光的振幅和相位信息,获得原物的三维像,具有很好的立体记录和显示效果。
但由于传统光学全息使用干板作为记录介质,需要显影和定影等湿法处理才能获得全息图,给实验带来不便。
况且,传统光学全息再现时,难以给物像准确定位,其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数字全息利用光电记录器件(如光电耦合器件CCD)以数字化的方式记录全息干涉图的强度信息并输入计算机,使用相应算法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原始物的像。
它既拥有传统光学全息同时记录再现物波振幅及相位信息的优点,又避免了湿处理等不便之处,也可以实现物光的准确定位,方便准确地实施数据及图像的量化记录、处理等操作。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生物医学诊断等方面。
通常的数字全息技术采用离轴方式将再现的物像与零级项和孪生像分开,但由于当前记录器件的分辨率比传统全息干版低一到二个数量级,要求物光与参考光的夹角很小,这对数字全息的实际应用带来很大限制。
相移方法被引入引入数字全息后,形成相移数字全息,可在同轴记录的情况下消除零级项和孪生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
本实验利用最近发展起来的广义相移数字全息技术设计了不用相移器的相移数字全息实验。
在实验教学和科研中引入这一基于广义相移干涉术的数字全息实验,可以大幅减小实验成本,有利于相移数字全息的推广。
一、实验目的1.了解相移数字全息技术原理;2. 学会搭建数字全息光路;3. 学会调节两束相干光的干涉;4. 掌握相移数字全息中物光的恢复算法;5. 观察全息干涉图的分布特点。
二、实验仪器He-Ne 激光器、平面反射镜1和平面反射镜2 、分束器、合束器、扩束滤波准直系统、可变光阑、光强衰减片、分辨率板(物体)、CCD、计算机)。
图1 光学分辨率板图2 实验装置及光路图图2为相移数字全息的实验装置图,图中利用了的马赫曾德干涉光路。
由He-Ne 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由扩束镜(显微物镜)、针孔滤波和透镜准直后形成宽口径平面波,经可变光阑后,光斑直径变为1厘米后,再经分束器形成两路:透射光和反射光。
实验六ADC和DAC的应用
实验六ADC和DAC的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DAC、ADC的作用及基本工作原理;2.熟悉、掌握ADC和DAC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 ADC电路分析按图6-1连接ADC电路。
图6-1 ADC转换电路其中:VIN:模拟信号输入端;D0~D7:二进制数码输出端;VREF+:上基准电压输入端(一般与输入模拟信号的振幅大约相等);VREF-:下基准电压输出端(一般接地);SOC:时钟信号输入端;OE:三态输出允许端;EOC:转换周期结束指示端(输出正脉冲)。
◆该电路输入模拟电压VIN可通过改变电位器R值提供,变化范围0-5V;◆输出的二进制数与输入VIN有如下关系式:输出数码=[VIN×255/(VREF+-VREF-)]注意:输出的二进制数并用带译码器七段LED以十六进制数形式显示。
如当VIN = 1V,输出为(51)D=(33)H=(00110011)B运行该电路,调节电位器R,观察输入(用数字万用表的电压档)和输出信号,熟悉、掌握该电路的使用方法,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6-1的电路是一个8位ADC,基准电压为5V,对应每bit数字输出的电压是多少?(2)该ADC的分辨率是多少?(3)测量并填写下表1:表12. DAC电路分析按图6-2连接DAC电路。
图中为VDAC,可将输入的8位2进制数字信号转换为与其大小成正比的模拟电压输出。
图6-2 DAC转换电路其中:D0~D7为二进制数码输入端;V o为模拟电压输出端。
VREF+:上基准电压输入端;VREF-:下基准电压输入端。
该DAC电路输出表示式为:V o=(VREF+-VREF-)×N B/ 256(式中N B为输入二进制码对应的十进制数:N B=∑D i2i,i=0-7)运行该电路,调节开关[A]~[H],观察输入和输出信号,掌握该电路的使用方法,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8位DAC,当参考电压为10V时,每bit对应输出的模拟电压为多少?(2)该DAC的分辨率为多少?(3)测量并填写下表2:表2三、实验报告1.分析实验结果,说明计算值和测量值有误差的原因;2.总结ADC与DCA的工作原理。
UML 新编实验指导书(实验六 状态图)
天津理工大学(华信软件学院)实验指导书课程名称:面向对象设计UML建模实验六:创建状态图适应课程:(1969216)上机实验六:创建状态图一. 实验目的:根据需求陈述创建应用对象的状态图。
二. 实验内容:1.根据以下叙述,绘制“复印机”的状态图:“未接到工作命令时,复印机处于闲置状态。
接到复印命令后,转入复印状态, 完成复印后又回到闲置状态,等待命令。
若复印时发现没纸, 则进入缺纸状态. 发出警告等待装纸。
装纸完成后又进入闲置状态。
若复印时发现卡纸, 则进入卡纸(故障)状态。
发出警告等待排除故障。
故障排除后又进入闲置状态。
”2. 绘制“学生选课系统”中课程(Course)对象的状态图.经过需求分析,Course对象有以下状态:〃创建(Created)〃添加到数据库中(in database)〃课程(在数据库中)被删除(Deleted)〃课程被修改(Modified)〃课程被开设(纳入学期计划)(In Schedule)〃不允许选修(选修人数满)(Locked)3.绘制"一本书"在其生存周期的状态图.经过需求分析Book对象有以下状态:〃新书(New Book)〃可借阅(Available)〃已借出(Borrowed)〃已预约(Reserved)〃删除(Deleted)如果在上题中再加上一个”罚款(Fine)”状态,则状态图将如何变化?4.绘制打电话过程“电话线路”的状态图经过需求分析电话线路对象有以下状态:(可适当增减状态)“Idle”,“Dialing”,“Connecting”,“Ringing”,“Connected”,“Disconnected”,“TimeOut”,“Play Message”,“Busy Tone” (可以适当增减状态)相关事件:on hook(挂机)= hangs up,off hook(摘机)=pickup receiver,timeout(超时),called phone answers(接电话),line busy(线路忙),routed(线路接通),valid number(有效号码),invalid number(无效号码),wrong number(错码)5.绘制”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的状态图。
实验六牛顿环
实验六 牛顿环光的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光波波长、精确地测量微小物的长度、厚度和角度,检验物体表面光洁度等。
本实验将利用光的等厚干涉现象之一的牛顿环来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及光波波长,同时也可选做利用劈尖干涉测量细丝的直径。
【实验目的】1.熟悉读数显微镜的调整和使用,掌握消除螺距误差的方法。
2.观察等厚干涉现象—牛顿环,加强对干涉现象的认识。
并学习利用干涉现象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或微小厚度的方法,以及光波波长相对测定的方法。
3.学习用逐差法或外推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1.利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
图6-1 牛顿环仪 图6-2 牛顿环干涉图样牛顿环仪是由一块待测其曲率半径的平凸透镜与一块光学平玻璃片(又称平镜)构成的,如图6-1所示。
这样就在平凸透镜的凸面与玻璃片之间从中心到边缘形成了厚度非线性且连续变化的空气层。
当用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仪上时,经空气层上(球面界面)、下(平玻璃上表面)两表面反射的两束相干光就依厚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光程差,在平凸透镜的凸面相遇后,将发生干涉。
当用显微镜观察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中心是暗圆斑,而周围是许多明暗相间、间隔逐渐减小的同心环,这称为牛顿环,它属等厚干涉,如图6-2所示。
设牛顿环的第k 级暗环半径为r k ,则光程差为2(21)22k nl k λλδ=+=+ (6-1)式中:n 为空气层的折射率,n=1,k 为干涉的级次;l k 为对应空气层厚度。
又由图6-1的几何关系有222222()2k k k k k R r R l r R l R l =+-=+-+D n D mX nX ´n由于R >>l k ,故略去2k l 项,解得22k k r l R= 整理后得牛顿环暗纹半径公式为2(0,1,2,3,)k r kR k λ== (6-2)则干涉环直径公式为24(0,1,2,3,)k D kR k λ== (6-3)原则上可以通过上式经测得第k 级暗环的直径或半径,在已知单色光波λ的情况下,即可计算出透镜的曲率半径R (或已知R 求λ)。
实验六力控组态软件中分析曲线及数据报表的应用
实验六力控组态软件中分析曲线及数据报表的应用一、实验目的熟悉力控组态软件分析曲线及数据报表的创立及使用。
二、实验任务1、以三级液位系统为对象,设计相应的监控界面分析曲线及数据报表。
2、熟悉力控组态软件中分析曲线及数据报表的使用。
3、熟悉力控组态软件中报警事件的组态。
三、预习及实验要求1、参考教材及力控组态软件随机帮助文件及FAQ文件,预习相关内容。
2、设计三级液位监控系统软件主界面中的分析曲线(主要包括液位的实时及历史曲线)。
3、设计三级液位监控系统软件主界面中的数据报表(主要包括液位的历史报表、总貌报表)、报表打印。
4、设计用万能报表显示监控系统的主要实测值。
5、力控组态软件中报警事件的组态。
四、主要参考实验步骤1、分析曲线。
力控界面系统提供了很多种分析曲线,比如趋势曲线、X-Y曲线、温控曲线、直方图等方式,通过这些工具,您可以对当前的或历史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可以捕获一瞬间发生的工艺状态,放大曲线并对当时的工艺情况进行分析,也可以比较两个过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实时趋势。
1、)在工具箱中选择实时趋势按钮,在窗口中点击并拖拽到合适大小后释放鼠标。
2、)这时可以象处理普通图形对象一样来改变实时趋势图的属性。
选中实时趋势对象,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右键菜单。
3、)选择“对像属性(A)”,弹出“改变对象属性”对话框,通过这个对话框可以改变实时趋势图的填充颜色、边线颜色、边线风格等。
4、)双击趋势对象,弹出“实时趋势组态”对话框,进行相关参数设置。
说明:用于实时输入趋势图的标题。
点击说明右面的调色按钮出现调色板,在调色板中选择说明文字的颜色。
字体:可选择说明文字的字体。
初始时间范围:输入时间坐标轴上最大的时间差。
初始扫描周期:设置每次从变量中读取数据的时间间隔。
数据源:选择实时数据的来源。
时间刻度/刻度数:定义时间刻度线的数量,即纵向网格的数量。
点击右边的按钮出现颜色选择框,在颜色选择框中选择网格的颜色。
每隔个刻度一个标签:定义每隔几个刻度显示一个时间标记。
实验六-双棱镜干涉测波长
实验六用双棱镜测定光波长光的干涉是普遍的光学现象之一,是光的波动性的重要实验依据.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和位相差恒定的光在空间相交区域光强将会发生相互加强或减弱现象,即光的干涉现象.光的波长虽然很短(4×10-7~8×10-7m之间),但干涉条纹的间距和条纹数却很容易用光学仪器测得.根据干涉条纹数目和间距的变化与光程差、波长等的关系式,可以推出微小长度变化(光波波长数量级)和微小角度变化等,因此干涉现象在测量技术、平面角检测技术、材料应力及形变研究和照相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双棱镜获得双束光干涉的方法,观察干涉图样的特点,加深对干涉的理解;2.学习用双棱镜测定钠光的波长;3.进一步熟悉测微目镜的使用与测量方法;4.熟悉干涉装置的光路调节技术,深刻理解多元件等高共轴调节的重要性,掌握有关调节方法.·实验仪器双棱镜、可调狭缝、辅助(凸)透镜、测微目镜、光具座、白屏、钠光灯等.双棱镜是一个分割波前的分束器,形状如图6-1示,其端面与棱脊垂直,楔角很小(一般为37'或40'),从外表看,就像一块平行的玻璃板.折射面折射棱角图6-1 双棱镜示意图·实验原理狭缝光源S发射的光束,经双棱镜折射后变为两束相干光,在它们的重叠区内,将产生干涉,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两束相干光可认为是由实际光源S的两个虚像S1、S2发出的,称S1、S2为虚光源.如图6-2所示.S S1 S2O Ex2a图6-2 双棱镜产生的相干光束示意图干涉条纹以O点为对称点上下展开.用不同的单色光源作实验时,各亮条纹的距离也不同,波长越短的单色光,条纹越密;波长越长的单色光,条纹越疏.如果用白色光作实验,则只有中央亮条纹是白色的,其余条纹在中央白条纹两边,形成由紫到红的彩色条纹.利用干涉条纹可测出单色光的波长.单色光的波长λ由下式决定:xDd∆=λ(6-1)式中d为两虚光源S1、S2间的距离、x∆为干涉条纹间距、D为虚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由(6-1)式可知,测得相邻条纹间距x∆、狭缝(光源)到测微目镜分化板的距离D及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d,便可求出入射光的波长λ.·实验内容与步骤一、调整光路按图6-3布置光路,由光源发出的光通过狭缝变为缝光源,再经双棱镜折射,就可获得两个相干光源,因而能在测微目镜里看到干涉条纹.图6-3 双棱镜干涉装置图1.光学元件同轴等高的调节点亮光源,先将狭缝稍放大点,光具座上只放光源、狭缝、透镜,观察屏放在测微目镜位置.调狭缝中心与透镜的主光轴共轴,并使主光轴平行于导轨(共轴等高调节方法见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再放入双棱镜,并调节左右高低,使屏上出现两个强度相同、等高并列的虚光源的像.最后用测微目镜代替观察屏,调节测微目镜,使两个虚光源的像位于测微目镜中心.2.调节狭缝与双棱镜的棱脊平行调节狭缝架上的方向旋钮,观察者在双棱镜的另一侧,逆着光路透过双棱镜观察,直到同时看到两个虚光源为止. 二、调出清晰的干涉条纹取下透镜,缩小狭缝,并用目镜观察是否有干涉条纹出现.若没有,调节狭缝架上的方向旋钮,使能清楚地看出干涉条纹为止,再适当调节缝宽,使干涉条纹较清晰.三、测干涉条纹宽度∆x调节狭缝、双棱镜及测微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目镜视野中至少能够看清15条以上的干涉条纹(条纹宽度不能过窄).将双棱镜和测微目镜锁紧,(在后期的整个测量过程中,都不能移动双棱镜的位置)将目镜叉丝对准所选定的某条暗纹的一侧,从镜里的标尺及旋钮上记下读数x 1,再转动旋钮,使叉丝经10条暗纹的同侧,记下读数x 2,由(6-2)式即可求得x ∆,如图6-4.测3-5组,取平均.10||21x x x -=∆ (6-2)x∆四、测虚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D双棱镜的楔角小于1°,可近似认为虚光源与狭缝在同一平面,测量过程中,我们是用测微目镜进行观察的,因此D 实际上应该为狭缝到测微目镜分划板的距离.由于狭缝所在平面与光具座滑座的中心不重合,并且测微目镜分划板平面也不与光具座滑座的中心重合,因此必须进行修正.如图6-5所示,e s Y Y D s e ∆+∆+-= (6-3)式中s Y 为狭缝滑座中心的位置;e Y 为测微目镜滑座中心的位置;s ∆为狭缝到滑座中心的距离,00.42≈∆s mm ;e ∆为测微目镜分划板到滑座中心的距离,15.37≈∆e mm .图6-5 狭缝到观察屏的修正距离五、测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d将测微目镜取下,插入光屏,移动光屏使狭缝到光屏的距离大于辅助透镜焦距的4倍,固定光屏.将凸透镜置于双棱镜与光屏之间,移动透镜,在光屏上可有两次呈像,此时可利用二次呈像法测虚光源的距离.测量之前要利用小像追大像法再次调共轴(调节过程见薄透镜焦距测定).而若光具座较短或透镜焦距过小,此时虚光源经透镜只能呈一次像,此时只能用物距像距法测虚两光源的距离(两虚光源的像,应为两条亮度相同的平行线).YeYs Ye-YsΔSΔeD1.二次呈像法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d 需借助透镜将两条虚光源成像在测微目镜叉丝板上进行测量.当虚光源平面与测微目镜的叉丝板相距大于4倍透镜焦距值时,透镜在物、像平面之间有两个共轭成像点,透镜在这两点分别将虚光源放大或缩小成像在测微目镜的叉丝板上,用测微目镜分别测量在这两次成像时像面上的两条亮线的距离(两虚光源像的距离),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为:21d d d = (6-4)式中为1d 为虚光源两放大像之间的距离;2d 为虚光源两缩小像之间的距离.放大像与缩小像各测5组,求其平均值.2.物距像距法在双棱镜与目镜间加上凸透镜,调节透镜高度,并前后移动透镜,在目镜中看到二虚光源S 1、S 2的像S 1'、S 2'.将目镜叉丝先后对准S 1'和S 2',测出其间之距离为d '(如图6-6所示).然后根据透镜成像公式(5),即可求得二虚光源的距离d .'d BAd =(6-5) 2a S 1S 22a'S 1'S 2'AB图6-6 测虚光源成像光路图式中A 为物距(狭缝到透镜距离),B 为像距(透镜到测微目镜分划板距离).A 和B 可从光具座上测出,注意修正狭缝和测微目镜的附加距离.·实验数据测量1.干涉条纹间距测量数据记录表 单组测量条纹间距数n =条纹序号 1 2 3 4 5 条纹位置X i (mm )条纹序号1+n2+n3+n4+n5+nd d '条纹位置X i +n (mm )X i +n - X i (mm ) 条纹间距Δx i (mm )2.狭缝平面与测微目镜叉丝面之间的距离D 测量数据表狭缝座位置 Y s (mm) 目镜座位置 Y e (mm) 狭缝面相对座中心 偏移Δs (mm) 叉丝面相对座中心 偏移Δe (mm) D =|Y e -Y s |+Δs +Δe(mm)3.两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的间距d 数据记录表测量对象 放大像间距d 1测量 缩小像间距d 2测量第i 次 1 23412 34左像位置x li (mm)右像位置x ri (mm)d 1i / d 2i (mm)=1d mm =2d mm ==21d d d mm·实验注意事项1.严格进行共轴调节,该实验对共轴性要求非常严格,调节时可用白屏在外观察双缝所产生之光束是否亮波均匀,狭缝宽度必须适当;2.测微目镜读数时,读数鼓轮必须顺一个方向旋转,动作要平稳、缓慢,以免产生回程误差;3.测虚光源到测微目镜之距离时要注意修正;4.注意直接测量量与间接测量量单位的统一.·历史渊源与应用前景自1801年起,托马斯·杨在英国皇家学会连续宣读了数篇基于光的波动说分析干涉现象的论文,他所进行的著名的分波前双孔(缝)干涉实验以后被称为杨氏实验.杨氏实验在物理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将波动的空间周期性转化成干涉条纹的间距,通过对干涉条纹特性的分析得出了许多具有重要理论及实际意义的结论,从而大大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干涉原理及光场相干性的认识.托马斯·杨让一束狭窄的日光通过不透明屏上的两个靠得很近的小缝后,再投到另一个屏上,此时屏上会出现彩色干涉条纹.历史上第一次用该方法获得了彩色干涉图样.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就是在杨氏实验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增加了相干波面的有效照明面积,从而增强了入射光强,使干涉现象明显,易于测量.该实验曾在历史上为确立光的波动学说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提供了一种直观、简捷、准确的测量光波长的方法.·与中学物理的衔接中学物理课标对双缝干涉及相关内容的要求是: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干涉现象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用激光笔进行光的干涉实验;3.此实验是高考选考实验之一.·自主学习本实验的构思亮点: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是分波面干涉实验的基本原型,非常巧妙地利用了光的空间相干性从自然光中获得了相干光源,不足之处是两束相干光路基本不能分开,难以实现广泛意义上的光学测量。
实验六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实验六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一、设计目的1.熟悉µA741集电路使用技术要求。
2.掌握µA741的运算电路的组成,并能验证运算的功能。
二、电路结构及说明1.反相放大器电路结构: 理想条件下,表达式:1f i o u R R u u A -==。
说明:21R R =时电路保持平衡。
2.同相放大器电路结构理想条件下,表达式:1f i o u 1R R u u A +==。
说明:21R R = ,f 3R R =电路保持平衡,减少输入引起失调电压的误差。
3.反相比例加法器电路结构 理想条件下,表达式)(B A 4f o u u R R u +-=。
说明:43R R =,543//R R R =电路保持平衡;单电源供电,利用分压方式得A u 、B u 。
4.差动减法器电路结构理想条件下,达式)(B A 3f o u u R R u --=。
说明:43R R =电路保持平衡。
5.反相积分器电路结构 理想条件下,表达式:dt t u CR u )(1i 1o ⎰-=。
说明:输入方波信号,输出是输入对时间的积分,负号表示输入与输出反相。
当输入电压为方波时,输出电压为三角波,其输出电压的峰值为:)2(211P -SP P -OP T C R u u -= (1)C 为反馈元件。
f R 为分流电阻,它是给直流反馈提供通路避免失调电压在输出端产生积累电荷,使积分器产生饱和,f R 取大些可改善积分线性。
(2)21R R =保持电路平衡。
(3)当选择时间常数T C R ==1τ时,那么:P -SP 1P -SP P -OP 41)2(21u T C R u u -=-=。
(其中T 表示信号频率的周期)三、实验仪器1. 直流稳压电源 一台2.函数信号发生器 一台3.示波器 一台4.晶体管毫伏表 一台5.数字万用表 一块四、设计要求和内容1.反相放大器。
选择波形“正弦波”;选择信号为中频,i u 的幅度为o u 不失真。
实验六 七 多自由度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及主振型的测量
实验六 多自由度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及主振型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共振法确定三自由度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
2、观察三自由度系统的各阶振型。
3、将实验所测得的各阶固有频率、振型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二、实验装置框图图10-1表示实验装置框图图6-1 实验装置框图三、实验原理把三个钢质量块A m 、B m 、C m (集中质量m m m m c B A ===)固定在钢丝绳上,钢丝绳张力T 用不同重量的重锤来调节。
在平面横振动的条件下,忽略钢丝绳的质量,将一无限自由度系统简化为三自由度系统。
由振动理知,三个集中质量的运动可用下面的方程来描述:220d xM K x dt+⋅= (6-1)式中:质量矩阵:⎥⎥⎥⎦⎤⎢⎢⎢⎣⎡=m m m M 000000刚度矩阵:⎥⎥⎥⎦⎤⎢⎢⎢⎣⎡----=840484048L T K 位移矩阵:123x x x x ⎡⎤⎢⎥=⎢⎥⎢⎥⎣⎦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为: 一阶固有频率(2142T mL ω=1f = (6-2) 二阶固有频率2242T mL ω=2f = (6-3)三阶固有频率(2342T mL ω=+1f = (6-4) 式中:弦上集中质量 m=0.0045 千克 弦丝张力 T=( ) 牛顿 弦丝长度 L=0.625 米固有频率 f=( ) 赫兹 进一步可计算出各阶主振型A(i),(i=1,2,3):⎥⎥⎥⎦⎤⎢⎢⎢⎣⎡=121)1(A⎥⎥⎥⎦⎤⎢⎢⎢⎣⎡-=101)2(A⎥⎥⎦⎤⎢⎢⎢⎣⎡-=121)3(A (10-5) 各阶主振型如图10-3所示:一阶主振型 二阶主振型 三阶主振型图10—3三自由度系统的主振型对于三自由度系统,有三个固有频率,系统在任意初始条件下的响应是三个主振型的迭加。
当激振频率等于某一阶固有频率时,系统的振动突出为主振动,系统的振型由该阶主振型决定,其它阶的主振型可忽略不计。
主振型与固有频率一样只决定于系统本身的物理性质,而与初始条件无关。
实验六 数据选择器及应用
实验六 数据选择器及应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及逻辑功能。
2、熟悉74LS153和74LS151的管脚排列和测试方法。
3、学习用数据选择器构成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1、用双四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3实现一位全减器。
2、用双四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3设计一个四位奇偶校验器。
3、用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设计一个多数表决电路。
4、用Multisim8进行仿真,并在实验仪器上实现。
三、实验原理数据选择器又称多路转换器或多路开关,其功能是在地址码(或叫选择控制)电位的控制下,从几个数据输入中选择一个并将其送到一个公共输出端。
数据选择器的功能类似一个多掷开关,如图3.6.1所示,图中有四路数据D 0 ~ D 3通过选择控制信号A 1、A 0(地址码)从四路数据中选中某一路数据送至输出端Y 。
一个n 个地址端的数据选择器,具有2n 个数据选择功能。
例如:数据选择器(74LS153),n = 2,可完成四选一的功能;数据选择器(74LS151),n = 3,可完成八选一的功能。
1、双四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3所谓双4选1数据选择器就是在一块集成芯片上有两个4选1数据选择器。
集成芯片引脚排列如图3.6.2,功能如表3.6.1所示。
表3.6.1 74LS153功能表图3.6.2 74LS153引脚排列1 0地址码 D D D D数据输入 Y输出 图3.6.1 四选一数据选择器示意图S1、S2为两个独立的使能端;A1、A0为公用的地址输入端;1D0~1D3和2D0~2D3分别为两个4选1数据选择器的数据输入端;Q1、Q2为两个输出端。
(1)当使能端S1(S2)=1时,多路开关被禁止,无输出,Q=0。
(2)当使能端S1(S2)=0时,多路开关正常工作,根据地址码A1、A0的状态,将相应的数据D0~D3送到输出端Q。
如:A1A0=00 则选择D O数据到输出端,即Q =D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图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有关图的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图的存储结构。
3、掌握如何应用图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提供2个题目,学生可以任选一个!
题目一:最小生成树问题
[问题描述]
若要在n个城市之间建设通信网络,只需要假设n-1条线路即可。
如何以最低的经济代价建设这个通信网,是一个网的最小生成树问题。
[基本要求]
1.利用克鲁斯卡尔算法求网的最小生成树。
2.要求输出各条边及它们的权值。
[测试数据]
由学生依据软件工程的测试技术自己确定。
三.实现过程
1.创建过程
首先定义图的存储结构,定义顶点结构,边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ArcCell{//定义顶点结构体
char data;//顶点元素信息
}ArcCell,AdjM[30];
typedef struct Bian{
int vex1;//第一个顶点在数组AdjM的位置
int vex2;//第二个顶点在数组¦AdjM的位置
int weight;//边的权值¦
}Bian,AdjBian[100];
typedef struct {
int n;//顶点个数
int e;//边个数
AdjM arcs;
AdjBian abn;
}Graph;
再次,输入顶点的信息,并输入一条边关联的两个顶点。
这样就建立好了一个图。
代码如下:
void CreateGraph(Graph&G)
{
cout<<"请输入图的顶点个数边个数:"<<endl;
cin>>G.n>>G.e;
cout<<"请依次输入顶点信息:"<<endl;
for(int i=0;i<G.n;i++)
cin>>G.arcs[i].data;
cout<<"请输入一条边的权值¦(权值由小到大)及这条边两个顶点Ì?在数组中的位置:"<<endl;
for(int j=0;j<G.e;j++)
cin>>G.abn[j].weight>>G.abn[j].vex1>>G.abn[j].vex2;
cout<<"图创建成功!"<<endl;
}
2.最小生成树创建过程
首先定义一个数组father[],其初始值为-1.用来记录刚加入最小成树集合的顶点是否和其他最小生成树顶点的集合在一个连通分支上。
若不在则把该顶点加入该集合,否则就不加入该集合。
函数如下:
int Find(int father[],int v)
{
int t;
t=v;
while(father[t]>=0)
t=father[t];
return t;
}
V为顶点在数组中的位置,当v未用,t=v;否则t就等于v顶点的父顶点的father值。
实现代码如下:
void Kruskal(Graph&G)
{
int i,j ,v1,v2;
for(i=0;i<MAXEDGE;i++)
father[i]=-1;
i=j=0;
while(i<MAXEDGE&&j<G.n-1)//因为一条边包个顶点所以循环
n-1次就可¨以
{
v1=Find(father,G.abn[i].vex1);
v2=Find(father,G.abn[i].vex2);
if(v1!=v2)
{
cout<<"顶点"<<G.arcs[G.abn[i].vex1].data<<"和顶点"<<G.arcs[G.abn[i].vex2].data<<"组成的边权
为:"<<G.abn[i].weight<<endl;
father[v2]=v1;//顶点的根节点数组¦为v1
j++;//顶点加1
}
i++;//边加1
}
cout<<"以上的边和顶点可构1成¦最小生成树!"<<endl;
}
其中的v1 v2为第i条边的两个顶点在顶点数组中的位置。
并且没条边的权值已按大小排列好。
当v1和v2两顶点不在通一连通分支上则把该条边加入构成最小生成树边的集合中。
并且v2的father值等于v1,这样一来一个连通分支上的father值只有一个即v1。
便于判断。
然后再用同样的方式取另一条边的2个顶点….这样循环n-1此就把边循环完了。
最小生成树就生成了。
四.效果图
五.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的难点在怎么定义图的存储结构及定义一个数组来判断顶点是否在同一个连通分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