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日本人自导自演的珲春事件

合集下载

1920年日本人自导自演的珲春事件

1920年日本人自导自演的珲春事件

日本人自导自演珲春事件,是为出兵找借口。

而类似珲春事件的闹剧,在后来日本侵华的战争中,屡见不鲜。

珲春事件的历史背景珲春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是东北亚地区的几何中心。

珲春东南与俄罗斯接壤,西南隔图们江与朝鲜相邻,从珲春南部的防川沿图们江而下,便可进入日本海,而图们江乃是中国从陆路进入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

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珲春自然吸引了日本的注意力。

1904年12月,日本内阁制定了出兵中国延吉地区的计划,并拟定了间岛“督办厅”和“宪兵队”的编制(珲春所处的延边地区,日本、韩国称之为“间岛”)。

日俄战争后,日本吞并朝鲜,蓄谋侵占中国东北,于1907年派兵占领间岛,强行设立军政机构。

同年9月,日本朝鲜统监府间岛派出所在延边地区的龙井村非法成立,随后又在各重要地区分别设立了14个日本宪兵分遣所,所属武装人数达270人。

日本的侵略行径,遭到了清政府的强烈反对,经过两年多交涉,日本不得不将其武装撤走,但日本仍然取得了一定收获,这就是宣统元年(1909)七月两国签订的《中日图们江满韩界务条款》(《间岛协约》)。

条约中,日本承认间岛为中国领土,但享有在该地开商埠、设领事等特权;中国则允许韩国民众在此间居住从事耕作。

自1910年韩国完全沦为日本独占殖民地之后,纷乱多变的时局导致越来越多的朝鲜人避居延边一带。

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延边地区的朝鲜人达26万。

到了1919年,受一战后欧洲和会主张各民族自决的影响,韩国爆发了争取国家独立的“三一运动”。

1919年3月1日,韩国民众在孙秉熙等33人领导之下,向世界各国宣布“韩国之为独立国,韩国人之为自由民”。

对韩国民众争取民族自决、国家独立的行动,日本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三一运动”持续了近8个月,被杀害者多达4万余人。

“三一运动”失败后,大批韩国流亡者潜匿在中朝俄三国边境地区,尤以吉林延边一带为多。

这些怀抱复国理想的韩国志士,组织成韩国独立军,在中朝俄三国边境的深山密林里开展武装斗争,不断发动对日本警察署和守备队的袭击。

试述延边地区早期的反日运动

试述延边地区早期的反日运动
科技・ 探索・ 争鸣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e ・ g Y 界 V i s i o n
试述延边地区早期的反 日运动
辛薇 薇 ( 延边 博物馆 。 吉 林 延边 1 3 3 0 0 0 )
【 摘 要】 2 O 世纪 1 0 — 2 0 年代延边遭受 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 掠夺和 国民党军阀的残酷剥 削、 压榨。 致使破产的农民、 工商业者纷纷起 来 反抗 日 本 帝国主 义。 本文主要 论述 了 延边朝 鲜族的抗 日运动, 最初主要是 向进 步人士 宣传反 日思想, 建立学校 、 培养人才 , 想通过这种方式寻求
民族 的解放 。
【 关键词 】 延边朝鲜族 ; 抗日 运动 ; 反 日思想
日 本帝 国主义侵略延边蓄谋 已久 . 尤其是 日 俄 战争之后便更 加露 朝鲜历史课 的内容也是培养朝鲜学 生的抗 日意识 据 曾经在彰东 骨 。1 9 0 7年 , 日本帝 国主义在龙井设立 了“ 朝鲜统监府 间岛临时派出 学 校读书的金光熙 回忆 , 当时彰东学 校使 用尹和洙著 的《 朝 鲜历史》 , 着重讲述击退外敌人 所” , 并发 出了 5 条训令 : ( 1 ) 间岛为韩 国之领 土 ; ( 2 ) 韩人不可服从 清 主要阐述从檀君朝鲜至李朝末年的历史 教师 “ 国之裁判 ; ( 3 ) 清 国官宪所征一 切税租 , 派 出所 皆不承认 , 视 为因清国 侵的名将 、 忠臣们 的业绩” 。 “ 历史课教学 , 重点放在壬辰倭乱和丙 子胡 官宪压迫而韩民不得 已缴纳者 ; ( 4 ) 清国官宪所发之一切法 令 , 亦 非派 乱 . 系统地讲述李朝末年守 旧派与开化党 、 大 院君 的闭门锁 国和 门户 . 激发人 民的爱国热情和保家卫国的忠心以及 出所所能承认 : ( 5 ) 对 于清国官宪所命之都 约乡 、 约乡等 , 予 以与韩人 开放及 日本的侵朝史” 相 同之看待① 朝鲜统监府 间岛临时派出所发出的这些训令 . 处处干 对 日本帝 国主义侵略他 国罪恶行径 的愤慨 唱歌课 .旨在通过铿锵有力 的歌词来谴责 日本帝 国主义的罪行 , 涉 中国内政 , 极力推行了“ 以韩治韩 . 分而治之” 的政策 。 朝鲜统监府于 1 9 0 9年 . 又在龙井设 立了 日本总领事馆 . 争夺了朝鲜族的管辖权 。随 培养和动员学生起来反抗 日本帝 国主义 . 为争取民族解放 和朝鲜独立 后签 订的中、 日《 图们江 中韩界务条款 》 即《 间岛协约 》 , 激起 了朝鲜族 而斗争 其 中各个学校的校歌起了很大的作用 。1 9 1 3 年3 月 9日, 明 新歌曲集》 中, 收录了 2 O首反 日独立歌 曲。 这些激励抗 人 民对 日 本帝 国主义的仇恨 . 于是 . 延 边朝鲜族人 民开始 了反对 日 本 东学校 出版 的《 日独 立情 感的歌曲在当时广为传 唱 引起 了 日本帝 国主义 的极 度恐 帝 国主义 的斗争 。 朝鲜族最初的反 日运动主要是向进 步人士宣传反 日 思想 . 培养人 惧 因此 , 同年 1 0 月 8日 该 歌曲集被宣布为禁书 。 可见这种文化上的 才 。1 9 0 6 年, 反 日志士李 相离在龙井创办了瑞甸书塾 , 这是朝鲜族近 渗透让 日本帝 国主义感到了畏惧 朝鲜地理课 . 主要讲述了朝鲜 的疆域 区划以及山河湖泊和行政区 代 教育的开端 . 但是 由于师资力量 的不足 . 加上 当时 日本帝 国主义 的 镇压 . 瑞 甸书塾只开办一年就宣布解散 . 校长李相 岛迁到苏联进行抗 划 . 激发学生热爱 自己的美好 家园. 增强对侵略者的憎恶 。 以及保卫家 日 斗争 . 其他 的爱 国师生均参加了 1 9 0 7 — 1 9 0 8 年在延边 陆续建立 的明 园的决心 。 东、 昌东 、 正东 、 吉东等学校 , 宣传反 日 思想 , 培养反 日 人 才 1 9 1 4 年, 除此 之外 . 还有垦民教育会 、 垦 民会 等进步的早期反 目团体 , “ 为 日 本把 昌东学院和光成 中学 , 视为“ 排 日学校 中最有名 的学校② ' , 。 除此 发展民族教育 . 先后创办各类学堂 , 以培养教师 队伍 ; 聘请桂奉禹等进 之 外还有许 多宗教 团体 ( 比如 说延边大 小天主教 堂 、 耶稣教 会 、 天道 步学者编篡反 日教育课本 . 向学生灌输 反 日民族思想 ” . 在该会 的推 延边 的教育有 了迅速的发展。 据统计 , 截至 1 9 1 6 年, 朝鲜人在延 教、 大保教等等) 都创办 了许多私立学校 最 早创办 的是东新 学校 . 它 动下 . 于1 9 0 5 年4 月在 和龙峪 大榆 田洞下 村创建 最著 名的是 大像教 于 边四县( 和龙 、 延吉 、 珲春 、 汪清) 经营的学校有 1 5 6所 , 学生达 3 8 3 6名 1 9 1 3 年 在汪清德原里创办 的明东学校 。校长 为徐一 . 最初学生 3 2人 , 通过民族主义者宣传反 日思想 . 许多进步人士反 日的热情高涨 , 为 教师2 人 。1 9 1 7 年增设 中学部 . 学生人数达到 1 0 0 余名@ 后来进 行的 抗日 斗争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 ● 除延边 朝鲜人 聚居 区外 , 南满 、 北满的朝鲜人地 区 . 也兴办了许多一的教材 . 但是都开设 【 参 考文献 】 了朝鲜语 、 朝鲜历史 、 唱歌 、 朝鲜地理等课程。不少学校 还开设 了国外 [ 1 ] 杨 昭全, 金春善- 车哲九, 金 哲洙, 安华 春. 中国朝鲜族革命斗争史『 M 1 . 吉林人 民 出版社. 2 0 0 7 , 历史和军事体育 等课程 2 ] 中国近代史 编写组. 中国近代史[ M I . 中华书局, 1 9 7 9 . 朝鲜语课主要是利 用朝 鲜反 日志 士编写的教材对学 生进 行反 日 [ [ 3 ] 朝鲜族简史编写组. 朝鲜族简史 f M 1 埏 边人 民出版社, 1 9 8 6 . 文化启蒙教育 . 如彰东学校 的朝鲜语教材 中选有朴昌益 ( 笔名“ 之观” ) [ 4 ] 金泽 . 吉林朝鲜族f M1 . 吉林人民出版社, 1 9 9 3 . 的诗《 寻求 自由》 : “ 我 寻求 自由, 渡过 了图们 江, 翻遍 一个又一个 河卵 [ 5 ] 崔圣春 . 延边人 民抗 日斗争史f M ] _ 延边人民出版社 , 1 9 9 7 . 石 。没有见到什 么自由……搜 寻了两边 的山坡 .还 没有看 到 自由, 终 [ 6 ] 崔厚泽 . 英明的政策 辉煌 的历程【 .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 1 9 9 7 . 于, 下定了决心 : 就在我落脚 的土地上 , 一定要寻求 自由” ④ 这首诗体 [ 7 ] 赵秉哲 . 浴血长 白『 M 1 . 中共 中央党校出版社, 2 0 0 6 . 现了朝鲜人民艰 难越江迁人中国求 自由求解放之路的愿望 . 并立志在 中国东北 为民族 解放和朝 鲜独立 而进行抗 日斗争的决心 各地朝鲜反 注释 ! 日志士创建的小学使用朴璋 禹等编 的《 高等小学 国语读 本》 第二课《 故 ①杨 昭全 , 金春善 , 等 中国朝鲜族革命 斗争史【 M】 吉林人 民 出版社 , 2 0 0 7 :

延边典型事例

延边典型事例

延边典型事例好多人翻山越岭,千山万水来到延边,就是为了看一座烈士的墓碑,一处革命遗址,因为,延边有着不朽的革命历史。

在和龙市富兴乡青山里林场场部的后山上,树立着青山里抗日大捷纪念碑。

纪念碑上记录着以下有关青山里大捷的内容:震撼海内外的青山里大捷,是抗日斗争史上彪炳千古的历史性战役。

1920年10月21日至26日,金左镇、洪范图率领的抗日联合部队,在延边各民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在和龙市二道、三道沟一带进行了协同作战。

经过在白云坪、完流沟、渔郎村八七四高地、古铜河畔等地进行的大小数次激战,歼灭了数以千计的日本侵略军。

这一以少胜多的战果,不仅谱写了延边,乃至东北地区反日武装斗争史上的新诗篇,而且还作为朝鲜人民反日族独立运动的历史而名垂青史。

青山里战役粉碎了“日军无敌”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延边,乃至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抗日斗争,如同秋风扫落叶般地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威风。

站在纪念碑前,缅怀过去,仿佛烈士们就在眼前,鼓舞着我们为祖国前进。

龙井人都知道,在龙井有一棵美丽的古松,这是他们的吉祥物,它矗立在琵岩山的山崖上,从远处看上去,树冠状如凉亭,一朵朵松针好像覆盖的青瓦,很像一座华亭,龙井人称吉祥物为一松亭。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延边时期,一松亭成为龙井反日志士们经常活动的地点,尤其龙井6所中学的热血青年经常到一松亭聚会,交流研究共产主义新思想,商讨如何开展反日斗争。

琵岩山一松亭不再是单一的美丽风景了,逐渐融入了政治色彩,在延边人民心中成了反日斗争的一种象征。

后来,随着一松亭名声越来越大,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惊恐和仇视,于是日本侵略者出动军警登上琵岩山,恼怒地向一松亭古松开枪射击、扒树皮、灌胡椒水,施尽了卑劣手段,结果把古松给毁了。

侵略者的嚣张并没有吓倒反抗的人们,无数仁人志士和爱国青年继续把琵岩山一松亭作为进行抗日宣传、集会的场所。

现在的一松亭,也成了龙井八景之一,成为很多游人亿古思今的娴静之地。

很多人喜欢站在图们凉水稳城“断桥”上,一睹一江之隔的朝鲜稳城郡城区及朝鲜著名的王在山革命事迹地纪念塔的全貌。

金日成在吉林的一段感情真相

金日成在吉林的一段感情真相

鲜为人知:金日成在吉林的一段感情的真相!已故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自1920年冬随父母越过鸭绿江来到中国东北,至1945年朝鲜光复回国,在中国东北整整生活了25年。

在这里,金日成开始了革命道路,也经历了人生初恋。

默默支持金日成的姑娘金日成和韩英爱结识于吉林市。

1927年1月,当金日成离开抚松前往吉林毓文中学求学时,不会想到这里是他走上反帝救国道路的起点。

此时,朝鲜女青年韩英爱也出于相同的理想,从蛟河县前来吉林女子中学读书。

两人相识缘于金日成在毓文中学组织的读书小组。

这个读书小组发起时只有毓文中学几个朝鲜学生,后来扩展到吉林文光中学、第五中学和女子中学的进步朝鲜学生。

在这些渴求进步的学生中,一位衣着朴素的女生引起了金日成的注意,她就是韩英爱。

韩英爱清秀俊雅,学习成绩又好,但从不轻易显露自己,每次来读书小组,总是穿着一件粗布衣裙,默默坐在角落里,专心倾听金日成的讲演。

让金日成特别感动的是,每当他提出有事要做,第一个站起来响应的总是韩英爱。

经过多次接触,金日成知道了姑娘的身世:韩英爱祖籍也是朝鲜平安南道,与金日成故乡大同郡古平南里只有20里路程。

韩英爱一家在国内无法忍受日本侵略者的欺压,从朝鲜远逃中国境内,父亲是老实忠厚的农民,母亲从朝鲜逃往吉林蛟河后病故。

有着共同逃亡经历的金日成与萍水相逢的韩英爱,自然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

从那时起,金、韩每周至少有3次接触。

到这年冬天,两人已到了无话不谈的程度。

1927年寒假,他们没回家,而是和进步学生组织演艺宣传队,分赴吉林各县演出,所到之处激起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演出中韩英爱成了金日成不可多得的助手。

1928年夏天,在毓文中学组织的反对日本侵占中国山东的罢课示威游行中,平时沉默寡言的韩英爱,面对荷枪军警竟然跳到台上大声疾呼。

金日成被深深打动了,也许爱意就萌生于此时。

金日成领导的朝鲜学生罢课斗争,很快就影响到吉林各学校的中国学生,但与他并肩战斗的韩英爱此时却必须离开他——父亲病重,多次捎来口信,催促唯一的女儿赶回去。

抗战时期中国报纸中体现的韩国形象

抗战时期中国报纸中体现的韩国形象

抗战时期中国报纸中体现的韩国形象作者:徐玉兰金花来源:《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24期【摘要】本文以抗战时期的《大公报》为个案,通过对该报1919年到1945年这27年时间段内,以韩国为主要报道内容的649篇文章按报道主题、报道大小、报道倾向进行了分析,并较为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了对特定历史环境下《大公报》所塑造的韩国国家形象、中国国民对韩国持有的态度以及韩国形象在中国媒体中的体现方式。

【关键词】《大公报》;国家形象;中国;韩国绪论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说明我们生活在被媒体包裹着的世界中,人们依赖大众媒介制造的媒介事实来认识围绕在自己周围的“真实世界”。

那么,大多数中国人对韩国人形象的认识,没有直接体验,而是根据媒体的相关报道形成。

继而,中国人对韩国形象的认识也多是根据中国媒体报道而得知的。

因此,从中国人个体对韩国形象的认识和大众媒体对韩国形象的报道传播的相互关系上看,中国媒体对韩国相关报道在怎样的时期内传播什么内容,以及内容的数量和方向,将对中国人形成并修正对韩国及韩国人的印象产生重要的影响。

2012年是中韩建交20周年,值此之际,以两国建交为契机,韩国国民和中国国民之间不仅增加了沟通的频率,而且也激活了各方面的交流和两国关系的学术性研究的增长。

但目前,有关两国报纸媒体相互报道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毫无疑问,中国和韩国之间的关系对双方的友好发展、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以及全世界的和平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曾有传媒学者就两国报纸中体现的国家形象传播问题发表过相关论文,但这些研究的时间都限于1945年以后。

在20世纪上半叶,中韩两国人民都一致抵抗包括日本在内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两国媒体以怎样的视角来看待双方国家和国民?对此话题,目前的学术研究还尚没有成果。

本文借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通过对中国报纸中体现的韩国国家形象分析,考察抗战时期中韩关系,以此研究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中国国民对韩国持有的态度以及韩国形象在中国媒体中的体现方式。

中国东北日伪统治时期的俄奸

中国东北日伪统治时期的俄奸

中国东北日伪统治时期的“俄奸”1918年至1920年,大约有5万俄国人涌入哈尔滨,1922年黑龙江省的俄国居民达到了20万人。

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客居中国东北地区的俄国居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俄奸也由此产生。

沦为俄奸的主要是以下几类俄侨居民:一是原俄国军人,二是出于对新生苏维埃政权不满和恐惧而逃离苏联的居民,三是遭受新生苏维埃政权镇压的宗教界人士,四是原在中东铁路及其附属企业和护路队效力的俄国居民及其子女。

这些人跟日本人勾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希望改变自身艰难窘迫的生活处境。

仅1931年就有8000名俄侨失业,其中纯粹以乞讨为生的达600人。

第二,指望日本人能帮助他们推翻苏维埃政权,恢复俄国君主政体。

第三,日本人对他们进行欺骗,鼓吹在伪满境内各民族“共存共荣”,一律平等。

第四,张作霖势力覆亡之后,在哈尔滨及附近地区出现的混乱局面和盗匪活动,也成为困扰俄侨的重要因素。

日本侵略者对待俄侨的策略是“以俄制俄”。

在哈尔滨,日本人一手策划成立了“满洲国俄国侨民事务局”,该局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日本驻哈尔滨军事使团的拨款。

另一个效力于日满当局的俄侨组织是俄罗斯法西斯党,该党以推翻苏维埃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为己任,同样从日本人那里获取经费援助。

此外,还有协和会俄侨分会,1954年溥仪曾在其供词中称协和会是“日寇奴役统治人民的第二架主要工具”。

一些客居中国的俄神职人员也为日本人效力。

俄奸替日本人效力、效命的第一项活动,是积极从事反苏反共亲日宣传。

例如,俄罗斯法西斯党印制并广为散发的传单公开号召推翻苏联政权。

1937年该党的一份传单呼吁“与共产主义政权进行斗争”。

俄罗斯法西斯党领袖罗扎耶夫斯基后来在其1945年8月22日写给斯大林的忏悔信中也承认“我们不得不赞美德国人和日本人”。

俄奸们还渗透到苏联境内开展宣传活动。

俄奸效力于日本人的第二项活动,是帮助日本人控制、盘剥伪满境内的俄侨。

借助于“满洲国俄国侨民事务局”,日满统治者对于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俄侨的详细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有何专业技能和特长,何时抵达伪满等掌握得清清楚楚。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电子162:陈颜颜、罗 筱、韩雨芯、沈汐
10.01
10.02 10.06
10.09
1949年10月1日
下午3时,开国大典隆重举行 宣读公告 阅兵仪式 群众游行 礼炮鸣响 飞机表演
当时中国南方一些地区还未解放,国民党的空军 经常袭扰北方,并图谋破坏开国大典。国民党空 军夜航能力不行,在大陆轰炸完后,必须在天黑 前返回,如果上午举行大典,国民党飞机飞到北 京还能赶在天黑前回去,如果下午举行,国民党 飞机就来不及了。于是开国大典决定在下午举行。 后来随着解放军空军战斗力的增强,拥有了对付 国民党飞机的能力,以后的国庆活动就都改在上 午举行。
1920年10月2日
日本出兵占领吉林珲春 【经过】 10月2日,旅居中国的朝鲜革命党人朴东明、金永植等数百人袭击了吉林珲 春的日本人,并分会了日本驻珲春领事馆,杀死日本人数名。日本即以此为借口, 无视中国主权,于5日擅自派兵1万多人由朝鲜向延边及珲春地区进犯,并无理 要求中国方面出兵配合镇压延边人民。东北最高统治者张作霖派出3000多名士 兵协助日均从背面向延边地区进军,并应日本的要求派其顾问町野武马会同胞贵 卿,指定了与日本“会剿”延边反日人民的8条措施。 【意义】 吉林珲春被占领是东北三省被占领的环节之一,是日军侵占中国计划中的一 部分,是中国噩梦的开端。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侵占大片国土,实施“以华治华”的毒计,扶植 汉奸傀儡卖国政权,残酷奴役、杀害中国人民,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严 重的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严重的分裂了中国,使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在抗 日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的削弱。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制造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暴行, 比如在占领区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 南京大屠杀;用中国人进行“活体解剖”细菌试验;制造平 顶山惨案等;日军杀害中国平民数千万,并造成 千万中国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试述延边地区早期的反日运动

试述延边地区早期的反日运动

试述延边地区早期的反日运动作者:辛薇薇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2期辛薇薇(延边博物馆,吉林延边 133000)【摘要】20世纪10-20年代延边遭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和国民党军阀的残酷剥削、压榨。

致使破产的农民、工商业者纷纷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本文主要论述了延边朝鲜族的抗日运动,最初主要是向进步人士宣传反日思想,建立学校、培养人才,想通过这种方式寻求民族的解放。

【关键词】延边朝鲜族;抗日运动;反日思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延边蓄谋已久,尤其是日俄战争之后便更加露骨。

1907年,日本帝国主义在龙井设立了“朝鲜统监府间岛临时派出所”,并发出了5条训令:(1)间岛为韩国之领土;(2)韩人不可服从清国之裁判;(3)清国官宪所征一切税租,派出所皆不承认,视为因清国官宪压迫而韩民不得已缴纳者;(4)清国官宪所发之一切法令,亦非派出所所能承认;(5)对于清国官宪所命之都约乡、约乡等,予以与韩人相同之看待① 。

朝鲜统监府间岛临时派出所发出的这些训令,处处干涉中国内政,极力推行了“以韩治韩,分而治之”的政策。

朝鲜统监府于1909年,又在龙井设立了日本总领事馆,争夺了朝鲜族的管辖权。

随后签订的中、日《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即《间岛协约》,激起了朝鲜族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于是,延边朝鲜族人民开始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朝鲜族最初的反日运动主要是向进步人士宣传反日思想,培养人才。

1906年,反日志士李相卨在龙井创办了瑞甸书塾,这是朝鲜族近代教育的开端,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加上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镇压,瑞甸书塾只开办一年就宣布解散,校长李相卨迁到苏联进行抗日斗争,其他的爱国师生均参加了1907-1908年在延边陆续建立的明东、昌东、正东、吉东等学校,宣传反日思想,培养反日人才。

1914年,日本把昌东学院和光成中学,视为“排日学校中最有名的学校②”。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宗教团体(比如说延边大小天主教堂、耶稣教会、天道教、大倧教等等)都创办了许多私立学校。

徐香顺--20世纪20年代延边地区的马贼与中日关系

徐香顺--20世纪20年代延边地区的马贼与中日关系

20世纪20年代延边地区的马贼与中日关系姓名:徐香顺专业:专门史学号:2011010424指导教师:于海君副教授20世纪20年代延边地区的马贼与中日关系【摘要】:19世纪60~90年代,通过明治维新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开始走上了侵略周边国家的道路。

在吞并朝鲜后,日本便把矛头指向了中国东北。

延边地区的特殊性成为了日军重点侵略对象,在这形势下马贼成为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产物。

其主要表现为‚珲春事件‛与‚头道沟事件‛。

马贼事件使中国外交上陷入了更加被动的状态。

【关键词】延边地区;马贼;中日关系马贼,一种骑马的武装集团,从清朝末期开始,就存在于中国的东北一带。

马贼是日本人的叫法,中国人把马贼叫做红胡子。

从1677年,清政府为了保护满族龙兴之地,实行了封禁政策。

然而,19世纪中期,清朝衰退,北方俄罗斯势力扩张到中国,因此,以前的封禁政策被废除,短时间大量的汉族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

而随着清朝的衰退,治安恶化,盗贼开始大量蔓延。

为了于此对抗,民众组成了自卫组织与盗贼对抗。

随着满洲内混乱继续,有时候一些有实力的马贼越过自卫做一些盗贼的勾当。

随着东北社会的变迁,其社会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金贼、矿匪、惰农、兵痞、赌徒亡命都加入了马贼团伙。

至清末,马贼为患‚东剿而西窜,此灭而彼出‛,已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马贼从清朝末开始就存在于中国东北地区。

在动荡的二十世纪20年代初期,马贼对中日关系起到了极大的影响,所以研究马贼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是学界研究动态来看,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角度不同,内容广泛。

渡边龙策著,赵红莲译《马贼-日本侵华战争侧面史》,从中日关系角度,阐述了‚马贼‛真面目。

李瑞著《关于清末民初东北内蒙古地区马贼‚蒙匪‛的几个问题》论文中,通过这一时期这一地区马贼、‚蒙匪‛问题,使读者从另一个侧面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当时边疆地区的社会状况。

再如金哲秀著《延边抗日遗址研究》一书中详细论述了两次大的马贼事件的背景及其过程。

历史趣谈日俄在张鼓峰打仗 结果诞生苏联名曲《喀秋莎》

历史趣谈日俄在张鼓峰打仗 结果诞生苏联名曲《喀秋莎》

日俄在张鼓峰打仗结果诞生苏联名曲《喀秋莎》导语:苏联著名歌曲《喀秋莎》很多人都听过,但是您可能想不到,这首歌曲源于张鼓峰事件,而张鼓峰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在这边属于中国的国土上,苏联著名歌曲《喀秋莎》很多人都听过,但是您可能想不到,这首歌曲源于张鼓峰事件,而张鼓峰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在这边属于中国的国土上,日俄却纷纷去争夺,最后发生张鼓峰事件,也让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诞生了!张鼓峰又名刀山,俄语称“扎奥泽尔纳亚”,意为湖对岸高地之意,今位于敬信镇防川村北1.5公里的中俄国界线上,海拔155.1米。

山的东面和北面是长池(俄罗斯称哈桑湖)和波谢特平原,西北与沙草峰相连,西南与141.2高地相望,南面是防川村驻地,东南约2.5公里处是中、俄、朝三国的交界处。

沙草峰位于张鼓峰西北2公里处的中国境内,海拔77.1米,东隔沙草峰泡子到中俄边界线1.2公里。

峰东南3.5公里处有土字碑。

张鼓峰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沙俄在与清政府1858年签署《瑗珲条约》时,故意借条约不同文本偷偷把这一地区窃取。

条约中文文本显示,按条约中划定的国界,张鼓峰是中国领土。

条约俄文文本则把张鼓峰划归了沙俄。

事实上,按照1886年珲春界约,边境线通过张鼓峰东侧山麓。

另外,1909年由珲春边务处员同驻洋馆坪中国军队共同绘制的地图,边境线也是通过张鼓峰东侧的长池以东地区,走向是由南到北。

1911年由俄国参谋部调查并绘制的1:84000的地图,边境线也与1909年地图标注的边境线相同。

1915——1920年东三省陆军测绘局发行的地图中,边境线是通过比珲春界约边境线略为偏东的地方。

伪满洲国认为张鼓峰和沙草峰是自己的领土,把它划入了珲春县界,主要根据如下:1、按照1886年珲春界约,边境线通过张鼓峰东侧山麓。

2、按照1909年游珲春边务处员同驻洋馆坪中国军队共同绘制的地图,边界线通过位于张鼓峰东侧的长池(哈桑湖)以东地区,走向是由南到北。

3、1911年由俄国参谋部调查并绘制的地图,缩尺八万四千分之一,边境线和上述“2”中的边境线相同。

陈子涛纪念馆实践报告

陈子涛纪念馆实践报告

陈子涛纪念馆实践报告陈子涛纪念馆实践报告 2_年7月11日星期日,我们青年志愿者总队今天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地是新四军纪念馆。

我们希望通过对新四军纪念馆的参观和实践,全面学习新四军的历史情况以及新四军的红色革命精神,同时我们将暑期社会实践第一天对周恩来周总理各方面的学习成果与的新四军精神融合,将两方面联合起来,共同学习。

秉承我们团队“将恩来精神带出来,将新四军精神带回去”的宗旨。

今天早上,我们队的所有成员都坐火车去了那里。

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专业性新四军纪念馆。

该馆的展览大厅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物。

醒目的蓝白相间的“n4a”臂章图案,镶嵌在展厅正门上方,两侧旗形的花岗石阴雕画,艺术地再现了新四军与八路军在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和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重建军部的历史场面。

博物馆由三部分组成:主馆区、建军广场(大铜马)、新四军旧址。

通过今天一天对新四军纪念馆的参观实践和学习,在经过我们团队内部人员的积极探讨和与导游和其他游客之间的交流。

我们对新四军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下面就来向大家展示一下我们青年志愿者总队暑期社会实践第二天的成果。

一、新四军的含义和由来新四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简称“n4a”,即英语词组“新四军”。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战,向国民党提出统一整编南方各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

经过两党谈判达成协议。

同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二、两淮战役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后,新四军军部为歼灭拒绝向抗日武装投降的日伪军,决定以第3师主力从淮南回师苏北,攻击淮阴、淮安城,发起两淮战役。

据此,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作出部署,先以第10旅会同苏北地方武装攻取淮阴,然后以第7、第8旅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攻取淮安。

难忘的战斗

难忘的战斗

难忘的战斗宋仁坤70年前,作为一个民主联军战士,我曾亲历和见证了那场攻打日军要塞的战斗。

1938年初,日本关东军开始在珲春中苏边境线上修筑军事要塞。

在我的老家,珲春县春化镇东北的草坪东山上,日本关东军建有一处军事要塞。

“草坪东山”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3.5公里,面积约有10平方公里。

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只在西面有两个进山口,当地人俗称头道关和二道关。

山的东、南两面正对着俄罗斯方向,视野开阔,易守难攻,是绝佳的建设要塞之地。

当年侵华日军曾在山口设置关卡,即使是伪军也不让随意靠近。

这个要塞依山修建,山洞由东向西延伸近百米,出入口贯通南北方向。

主巷道近8米宽,高近4米,周围墙体用钢筋水泥修筑,足有半米厚,十分坚固。

地下工事设施齐全,有弹药库、发电室、医务所、兵舍、给养库、卫生间和浴室,驻军一千多人。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入珲春后,草坪东山要塞的守军与外界失联,没有接到投降的命令,仍然困守在要塞里。

此时,苏军并没有发现这个要塞。

到了第二年,驻守要塞的日军粮食已经吃光了,断了补给,便经常出来袭扰百姓,抢劫老百姓的运粮车。

抢走粮食不说,还杀死牲畜,打伤车老板儿。

附近的老百姓有苦难言,就把日军抢粮的事反应到吉林军区。

军区领导与苏军司令部协商后,双方决定共同打击日军。

一天,几个民主联军战士化装成农民,拉一车粮食在路上行走。

这时,远处有四个日本兵追上来,不容分说就要劫车。

说时迟,那时快,早有准备的联军战士亮出“家伙”,生擒了这几个日本兵。

经过审问得知,要塞守军没有接到投降命令。

我军命令他们转告要塞里的指挥官马上投降,否则,以武力歼灭。

当天,就把日本兵放回去了。

第二天,我们没有接到日军的消息。

联军和苏军决定向日军要塞发起进攻。

苏军派一个团的兵力,我们出一个连。

那年,我15岁,刚刚参加民主联军才一个多月。

听说要参加战斗,说实在的,我是既兴奋,又有些胆怯。

四月的东北平原,草木青黄,乍暖还寒。

早晨6点,我们一千多人的队伍出发了。

张学良与宁恩承

张学良与宁恩承

《张学良的人际世界》系列之——张学良与史家学者百岁双星一世情——张学良与宁恩承如皋蒋文祥张学良与宁恩承都是1901年生于兵荒马乱的东北,他们两人都是经历了中国百年历史沧桑的传奇人物。

宁恩承2000年2月15日逝世于美国旧金山,活了100岁;张学良2001年10月15日逝世于美国夏威夷,活了101岁。

他们两人堪称百岁双寿星,一世老交情。

一、1925年,农家子弟出身的宁恩承获得奉天会考赴英国留学第一名,不料却被奉天省长王永江偷梁换柱、用人顶替。

张学良告诉宁恩承:“我决定自己出钱,送你赴英国留学。

”张学良一句话改变了宁恩承的一生。

众所周知,张学良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公子,而宁恩承则是辽中县一个穷苦农家的子弟。

两个出身迥然不同的人,日后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其中的机缘巧合,纯粹由于张学良偶然发现的宁恩承参加东北大学留学生考试被偷梁换柱的一个舞弊事件。

张学良的一句话,从此改变了宁恩承的一生。

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头说起。

宁恩承从小由于家境贫寒,7岁时还在家放猪,10岁才进学堂念书。

通过发愤努力,终于考上了不交学费的奉天第一师范,并且当上了学生会的领袖。

1920年因为抗议日军强占珲春,他带头闹起了学潮,不仅被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点名开除学籍,而且还要把他抓去坐牢。

宁恩承走投无路,只好离开沈阳,在阎宝航的帮助下,逃到天津。

经南开校长张伯苓特许,作为插班生进入南开中学。

因为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第二年便考入南开大学商科,并成为南开大学社团的活跃分子。

1924年庆祝南开建校20周年时,宁恩承发表《轮回教育》一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近代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严重缺陷,一举震惊学界。

张学良父子为振兴东北教育,于1923年4月,成立了东北大学。

1924年,张氏父子决定举行奉天省会考,准备选拔10名公费留学生到英、美等国深造。

宁恩承听到这个消息,托人通融报名,经过国文、英文、经济学诸科考试,获得赴英国留学考生的第一名。

但是,原本以为十拿九稳的宁恩承做梦也没有想到,去英国留学的唯一名额,却被奉天省长王永江暗中做了手脚,用他的一个同族子弟王毓桂顶替了宁恩承。

珲春事件及其善后交涉研究

珲春事件及其善后交涉研究

A study on the Hunchunincident and its aftermath
negotiation
作者: 李冬雪[1];段永富[1]
作者机构: [1]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出版物刊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44-149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2期
主题词: 珲春事件;庚申年大讨伐;中日外交;朝鲜族反日武装
摘要:1920年日本借口“珲春事件”,对延边朝鲜族反日武装展开“讨伐”。

随后,中方围绕撤兵及赔偿问题展开了漫长的交涉。

在军事和外交的双重抵制下,日军被迫撤离延边,延边秩序得以恢复。

日本通过“讨伐”与“交涉”双重手段打击了延边朝鲜族反日力量,拓展了在延边的势力范围,并对其“满蒙”政策进行调整,扶持张作霖为其在华代理人。

珲春事件是“九·一八”事变的预演,1931年,日本故技重施,自导自演“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武装侵略中国东北。

参观珲春抗联路心得

参观珲春抗联路心得

参观珲春抗联路心得(最新版3篇)篇1 目录一、参观珲春抗联路的背景和目的二、参观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和经历三、参观珲春抗联路的收获和感悟篇1正文一、参观珲春抗联路的背景和目的珲春抗联路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活动区域之一。

我们一行人前往珲春抗联路,旨在了解这段历史,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参观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和经历珲春抗联路是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我们沿着抗联路一路走来,看到了许多抗战时期的遗址和纪念碑。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战时期的重要战役和战斗,以及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我们还参观了一些抗战时期的建筑物,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

三、参观珲春抗联路的收获和感悟通过这次参观,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所经历的艰辛和苦难。

珲春抗联路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财富。

总之,参观珲春抗联路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这次参观,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抗战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篇2 目录一、导言1.介绍参观珲春抗联路的背景和目的2.概述珲春抗联路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二、参观过程1.描述参观珲春抗联路的行程安排和景点介绍2.详细介绍珲春抗联路的抗战遗址和纪念设施3.分享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感受三、感悟与思考1.分析参观珲春抗联路对个人思想的影响和启发2.探讨珲春抗联路的历史意义和对未来的启示篇2正文珲春抗联路,这条位于中国吉林省珲春市境内的抗战之路,承载着一段沉重的历史记忆。

作为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有幸参观了这条抗战之路,并从中收获了许多感悟。

在珲春抗联路的参观过程中,我们首先参观了位于路上的抗战遗址和纪念设施。

这些遗址和设施记录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经历的苦难和牺牲。

我们深刻感受到,正是这些英雄先烈们的英勇奋斗和顽强拼搏,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20世纪30年代初图们江畔的走私与海关缉私6页

20世纪30年代初图们江畔的走私与海关缉私6页

20世纪30年代初图们江畔的走私与海关缉私连绵不绝的走私活动是近代中国特有现象,它不仅严重扰乱了中国的经济秩序,更重的是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近代中国的走私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它同时也是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社会问题。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不断对外进行侵略扩张,阴谋侵略中国,独霸东北。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陆政策”始终没有改变。

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利用吞并朝鲜后的地理优势,大肆策动朝鲜浪人对东北地区进行猖狂的走私活动,掀起了震惊中外的华北走私的前奏。

图们江,位于吉林省东南边境,是中国大陆与朝鲜的界河。

20世纪30年代初图们江两岸的朝鲜浪人,利用便利的地理条件,在日本的纵容下进行着猖狂的走私活动。

沿图们江畔,分布着珲春和龙井村两个主要海关。

20世纪30年代,这两个海关肩负着查缉走私的任务。

一、图们江的概况及设关情况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东南部,流经中朝边界,向东北又折向东南,注入东面的日本海。

其干流流经和龙、龙井、图们、珲春四市。

干流全长525千米,中朝界河段510千米。

下游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的界河。

图们江,在朝鲜也叫豆满江。

千百年来,这条江水不仅凝结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也抚育了两岸的大地,造就了东北亚地区一方的历史文明。

然而,20世纪30年代初这里却成了走私者的乐土。

近代以来,中国海关由外籍税务司控制的。

英国人控制海关在图们江畔境内主要设置两个海关,一是珲春海关,一是龙井村海关。

珲春于1909年底开设,是为总关,珲春关成为延边第一关。

1910年初设立龙井村分关(也称延吉分关),归珲春总关领导。

1924年所谓中日合办的天图轻便铁路开通,以龙井村为中心的中、朝、日贸易大量增加,超过了珲春总关。

所以1924年龙井村分关升为总关,珲春关降为分关。

帝国主义为了各自利益对中国始终进行着激烈争夺。

对于中国海关权力更是他们不能放过的一个目标。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开始攫夺东北各海关,先是给各关派出日本顾问,没收税收,然后驱逐各关英税务司。

百科知识精选张鼓峰

百科知识精选张鼓峰

名称:张鼓峰别名:刀山所在地: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海拔:155.1米本词条内容尚未完善,欢迎各位编辑词条,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张鼓峰事件事件背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俄国的野心久已有之,1904年与沙俄开战,仅仅是其征服俄国的第一步。

1907年,日本国会通过的《帝国之国防方针》中,就将俄国视为敌国,作为第一个进攻目标。

1918年6月,又把苏联称作“假想之敌国”。

1931年占领东北后一直在积极地进行对苏作战的准备。

当时身居关东军参谋长要职的东条英机,在1936年6月,给日本参谋本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要以我们的武力能及,应首先打击南京政府,消除我们后方的威胁。

”显而易见,日本的战略计划是:先占领中国,然后入侵苏联。

当时的国际形势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组成轴心国,互相支持对方的侵略战争。

而英、法等国则采取绥靖政策,怂恿日本把侵略的矛头指向社会主义的苏联。

在日本统治集团内部,战略目标不定,所以,日本大本营决定对苏联发动一场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

事件经过1938年7月,日本政府照会苏联政府,声称日本参谋部的地图上,中苏国境地线绕过哈桑湖东岸,又说每年清明和中秋,朝鲜族都上张鼓峰祭扫坟墓,可见是“满洲国”领土。

照会强烈要求把哈桑湖一带划为日本属地。

苏联政府拒绝了日本政府的要求。

7月15日,三名日本军人身着朝族服装,带着照相机和望远镜,由两位向导带路进入苏联境内。

他们一边观察张望,一边绘制和拍摄苏联的边境军事设施。

这时,苏联士兵已潜伏到距离他们100米处,突然发起袭击。

日军小头目当场丧命,其余人慌忙逃走。

这个事端成了张鼓峰事件的导火线。

日本政府紧急照会苏联政府,要求苏联立即从张鼓峰一带撤军。

苏联毫不退让,发表声名称,日军侵入了苏联领土,并且胡作非为,苏军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回击的。

日军要求苏军立即撤出张鼓峰一带,并叫嚣如不撤军将采取必要的措施。

苏军未予理睬。

7月16日,日军大本营陆军省向驻朝鲜日军发布了向苏朝边境地区集结的命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人自导自演珲春事件,是为出兵找借口。

而类似珲春事件的闹剧,在后来日本侵华的战争中,屡见不鲜。

珲春事件的历史背景珲春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是东北亚地区的几何中心。

珲春东南与俄罗斯接壤,西南隔图们江与朝鲜相邻,从珲春南部的防川沿图们江而下,便可进入日本海,而图们江乃是中国从陆路进入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

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珲春自然吸引了日本的注意力。

1904年12月,日本内阁制定了出兵中国延吉地区的计划,并拟定了间岛“督办厅”和“宪兵队”的编制(珲春所处的延边地区,日本、韩国称之为“间岛”)。

日俄战争后,日本吞并朝鲜,蓄谋侵占中国东北,于1907年派兵占领间岛,强行设立军政机构。

同年9月,日本朝鲜统监府间岛派出所在延边地区的龙井村非法成立,随后又在各重要地区分别设立了14个日本宪兵分遣所,所属武装人数达270人。

日本的侵略行径,遭到了清政府的强烈反对,经过两年多交涉,日本不得不将其武装撤走,但日本仍然取得了一定收获,这就是宣统元年(1909)七月两国签订的《中日图们江满韩界务条款》(《间岛协约》)。

条约中,日本承认间岛为中国领土,但享有在该地开商埠、设领事等特权;中国则允许韩国民众在此间居住从事耕作。

自1910年韩国完全沦为日本独占殖民地之后,纷乱多变的时局导致越来越多的朝鲜人避居延边一带。

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延边地区的朝鲜人达26万。

到了1919年,受一战后欧洲和会主张各民族自决的影响,韩国爆发了争取国家独立的“三一运动”。

1919年3月1日,韩国民众在孙秉熙等33人领导之下,向世界各国宣布“韩国之为独立国,韩国人之为自由民”。

对韩国民众争取民族自决、国家独立的行动,日本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三一运动”持续了近8个月,被杀害者多达4万余人。

“三一运动”失败后,大批韩国流亡者潜匿在中朝俄三国边境地区,尤以吉林延边一带为多。

这些怀抱复国理想的韩国志士,组织成韩国独立军,在中朝俄三国边境的深山密林里开展武装斗争,不断发动对日本警察署和守备队的袭击。

到1920年夏,延边已有10余支规模较大、武器较全的反日武装队伍,共有队员2900多人,拥有步枪2600余支,机关枪9挺和其他一些武器。

据不完全统计,仅1920年,各地反日部队在中朝边境同日本军警交战过1651次。

日本侵略者视韩国独立军为“心腹之患”,急欲除之而后快。

而珲春地方因其地势险要,日本一旦加以控制,则可以切断韩国独立军与外界的联系,并可以据此作为向西伯利亚、中国东北发展的根据地。

但是日本一直未能获得出兵干涉的机会,只能暗中发展。

日本所等待的机会终于出现。

1920年10月2日凌晨,有100多人突然袭击珲春城,打死日本10多人,打伤10多人,并焚烧日本领事馆及日本人居住地,史称“珲春事件”。

事件中的马匪事件发生后,当时的北洋政府派人前往调查。

最初北洋政府乃至当时的舆论均认为此次事件以韩国人为主,并有部分俄国人与中国马贼参与其中。

但诡异的是,中国方面在调查中却发现此次袭击珲春人员所使用的枪械,是日本最新出品。

故而当时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此次事件乃是日本人收买马贼,自导自演的苦肉计,以便为日本出兵延边地区创造契机。

当时的时评说道:“此次事件,日本不但不恨胡匪,且当深向胡匪道谢者也。

”日本自然不会放过此次机会,日本外务书布告中称:“有多数韩、俄过激派党(指苏俄红军)、马贼及中国官兵服式之华人等集成大队,来袭珲春。

”进而日本指责中国军队守土不力,对韩国独立军采取放纵态度,并拿出遗弃在珲春的中国吉林工兵部分装备作为证据,指控有部分中国军人卷入珲春事件。

马匪、韩党、俄人、中国军人、日式枪械,扑朔迷离的珲春事件,其背后真相到底为何?如果结合历史,将整个珲春事件前后所发生的各类事情串联起来,事件的主谋与真相,却是一目了然。

早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就已开始收买东北各路马贼,以打击俄军军事设施和补给线。

这些为日本军队所收买的马贼,日本称之为“大东亚义勇军”。

清末徐世昌在担任东三省总督时,就对日军与马贼勾结有所警惕,并提出要预加防范,以消除此隐患。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日本仍一直予以收买扶持东北马贼,作为实现其扩张野心的棋子。

当时的人说道:“东省马贼,虽为中国人民,而实为日本所养育,早成为公然之秘密。

”在珲春事件发生之前,1920年9月26日,靠近珲春的东宁县电称,有日本陆军37人,用马车携带大批军火,在一名排长的带领下来到东宁县城。

到县城后,这批日军声称要前往老黑山地方去调查韩国独立军。

日军在当地住了一夜后,拔队前往老黑山。

东宁县地方当局怕这批日军招惹出是非,便派出保卫团及陆军沿途护送。

在行军途中,突然有大股马贼冲出来与日军接洽。

日军随即将其马车上装军火的木箱20多个,尽行交与马贼。

护送的中国军队见形势不佳,便立即返回县城报告,称该批日军名为调查韩国独立军,实际上是为马贼运送军火而来。

而马贼即将攻城的消息也四处传播,导致当地处于一片恐慌之中。

到了9月30日,盘踞在老黑山地区的马贼头目镇东、镇中华等人率领马贼400余人,突然袭击驻扎在大荒沟的吉林地方工兵第四中队。

由于这批工兵毫无防备,被马贼打得狼狈不堪。

不但武器被抢劫一空,还被绑架了20多名士兵,剩余的士兵都逃到珲春县城去了。

9月下旬,日本兵运送军火给马匪;9月底中国军队遇袭;10月2日,珲春遭遇夹杂身着中国工兵军服,并遗留下中国军队制式武器的马贼袭击。

整起事件,谁是主谋,此时已一目了然。

但这中间也有个疑问,即日本果然舍得以本国人性命为代价,而获得进军延边的机会吗?一名当时在珲春的外国传教士,在事件后指出:袭击珲春的这批人,乃是日本人所收买的中国马贼。

日本人收买的这批马贼到达珲春时,恰好碰到另外一股马贼。

经过商议后,双方决定一起进攻珲春。

攻入珲春城后,日本所收买的马贼抢劫了日本领事馆,并施行了嫁祸之计,但却未杀日本人。

而另外一队马贼却持强烈反日态度,在碰到日本警察与日本人时,就对之进行了攻击。

这个记述,可以廓清疑问,即日本人只准备行嫁祸之计,而并不准备牺牲日本人的性命。

但此时又有新的疑问出现,即如果杀日本人的乃是反日的中国马贼,那么为何此次事件的调查报告,乃至当时的舆论,都将韩国在华独立军,认定是此次事件的主要发动者呢?而事件中的俄国人,到底存在与否?韩党与俄人李范奭(音誓)是朝鲜李氏王族的后裔,曾出任韩国独立后的第一任内阁总理兼国防部部长。

他于1915年流亡中国,1919年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随后即在延边从事抗日斗争。

在回忆录中,他对珲春事件的前后有着详实的描述:“日本开始收买部分马贼,只要消灭独立军就给钱,连武器都提供。

但独立军日益强大,日军需要出兵消灭独立军。

日本为寻找出兵的借口,就制造了珲春事件。

以部分马贼伪装成独立军,袭击珲春城的计划做好了:伪装的马贼要进城门时,日军就把城门打开,让他们进来,自己从另一个门撤出。

接着,进城的马贼去袭击日本领事馆,破坏器物,造成事件以成为国际问题。

这个阴谋原来没打算完全破坏日本领事馆,消灭日本警察和日本人。

这是用常识也可以理解的。

日本人要马贼保守秘密,但马贼之间消息都是相通的。

所以日本人给亲日派马贼的秘密指示,很快就由与我们有密切关系的正义派的马贼给我们通风报信。

日本人按约定打开了城门,这时顺势涌进了一大批马贼,但这些马贼并不都是亲日派,其中混有许多反日派的。

正义的马贼冲进城门后,把领事馆全部捣毁,把日本警察全消灭,领事馆官员的家属被全部杀光,领事馆地下室存有的一个战斗大队的五六百件武器,也被全部拿走,被关在领事馆的独立军爱国者也都放出来了。

”李范奭指出:“指挥这些反日马贼的人叫戴岩魁,是中国人。

戴岩魁和我们独立军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的夫人是位韩国妇女,非常爱祖国。

戴岩魁那么积极地协助独立军的原因就在这里。

”外国传教士的描述与李范奭的回忆中,虽未提及韩国独立军,但韩国独立军也参与了行动。

但韩国独立军的目标不是袭击日本领事馆,而是营救被囚的韩国反日志士。

为营救狱中的志士,由徐相烈率领十名便服的韩国独立军士兵,混入中国马贼之中,在冲入珲春后直接攻击日本领事馆内的监狱,打倒看守,将80名反日志士从狱中营救出来。

日本领事馆被袭,日本人被杀,韩国志士被救,这就使得当时中国的舆论,将此次事件认定是韩国独立军所主导的行动。

而事件背后复杂的参与者,则被忽视。

珲春事件最后的疑问,则是“俄人”。

事件后中国报纸中屡屡可见有苏俄红军参与此次事件的报道:“据闻匪类中有俄人踪迹”“韩人得俄红党援助军火,由俄东海滨省之源渠河,乘夜潜入我国珲春境”“韩党大都由俄境内源渠河退却,均隶俄籍”。

当时中国舆论怀疑有苏俄背景参与此次事件,与苏俄当时所推行的对外战略有关。

十月革命后,苏俄制定了推动亚洲各国革命、解放被压迫民族的“东方战略”,这自然吸引了各被压迫民族的注意力。

1918年,朝鲜民族主义者就与苏维埃俄国有了接触。

1919年4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后,在寻求西方各国支持的同时,也积极向苏俄寻求援助。

1920年5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派代表韩馨权赴莫斯科,请求苏俄援助在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苏俄政府对此表现出最大热诚,答应给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提供200万卢布的援助,并预先支付给韩馨权60万卢布。

同年7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与苏俄政府签订两国同盟条约,条约中苏俄承诺支持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为谋取韩国独立而进行的斗争,并允许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西伯利亚训练和驻屯军队,并为之提供武器。

“珲春事件”发生后,当时舆论将受到苏俄支持的韩国独立军,视作珲春事件的主导者,自然会平添而出“俄人”夹杂其中的念头。

在10月底延边五县所发电报中则称: “珲春肇事者,并无俄过激派。

”此时,珲春事件的参与者及事件过程可谓一目了然:被日本收买的马匪,准备侵袭珲春,但消息却被与韩国独立军有联系的反日中国马贼知悉。

于是反日马贼(混有便衣的韩国光复军)也出动,与被日本收买的马匪一起袭击珲春。

进城之后,被日本收买的马贼,在栽赃中国军队之外,不忘劫掠。

大肆抢掠之后,还绑去中国肉票200多人。

反日的中国马贼,则袭击日本领事馆,杀死日本人10多名。

夹杂于马贼中的韩国独立军,则主要负责营救被关押狱中的反日志士。

至于让当时舆论猜测不已的“俄人”,在此次事件中亦不存在。

珲春事件的处理日本以珲春事件为借口,无视中国主权,于10月5日派兵经朝鲜进入中国,占领珲春城及附近各县。

日军侵入中国境内后,对在华的20万韩国居民与学校教会,进行严格检查,凡查出与独立军有嫌疑者,则整个村落遭受杀戮。

据韩国教徒安昌浩控诉:“此次日军焚毁韩人家宅1000余户,烧毁教会学校21处,学校7处,残杀教徒2100余名,华人200余名。

”当时在珲春的加拿大传教士马丁,在日军暴行后立即乘坐一辆马车赶到杀人放火现场,用照相机拍下日军暴行,使国外媒体得到确凿资料,向世人揭露日寇的野蛮行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