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法制备碳碳复合材料Si_W涂层表面氧化层的结构

合集下载

炭/炭复合材料MoSi2/SiC高温抗氧化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结构

炭/炭复合材料MoSi2/SiC高温抗氧化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结构

致密层一Mo i sc双相层一 以 Mo i为主的外层 。随着制备工艺 中高温阶段保温时间 的延长 , s i / S 涂层表 面以Mo i S, 为主的薄层越连续 。涂层与基体的结合 以化学结 合为 主, 并有 机械结 合 , 合强 度高。用正 硅酸 四乙酯对 涂层表 结
面 进 行 封 闭 处 理 , 胶 形 成 的 SO 可 充 填 涂 层 表 面裂 纹 并 覆 盖 在 涂 层 表 面 。 在 l 0 ℃ 高 温 空 气 中 氧 化 , 封 闭 处 凝 i 0 5 未 理 的涂 层 试 样 表 现 为 氧化 失 重 , 闭 处 理 后 的 试 样 氧 化 增 重 。 封 关 键 词 : 炭/ 复 合 材 料 ;抗 氧 化 涂 层 ; 化 硅 ;二 硅 化 钼 ;正硅 酸 乙酯 ;封 闭 处 理 炭 碳 中 图分 类 号 : T 3 B3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为 15 0℃ 、 9 0℃ 、 0 0℃ , 别保 温4h 5 6 。 8 15 25 分 、 h、 h
制得 涂层后用 正硅酸 四乙酯 ( iO 对涂层 裂 S ( C H )) 纹 和表面进 行 封 闭处理 。用 R gk / x3 iau D ma 一C型 x
2 实 验
将 密 度 为 1 8 / m 炭 复 合 材 料 , 成 . 5g c 炭/ 制
1 ×1 l ×8mT 的抗 氧 化 性 能检 测 试 样 , 5 mm 0mT l l 表
面用 6 0号砂 纸 打磨 , 打 掉棱 角 , 超声 波清 洗后 0 并 用 烘 干 。 以 -0 目 的 Mo i、 i S 和Al 合 粉 20 S2 SC、 i 混 O
3 结 果 与 讨 论
3 1 涂 层 的组 织结构 和与 基体 间 的界面 结合 . 3 1 1 涂层 的组 织结构 ..

液相浸渍法制备CC复合材料

液相浸渍法制备CC复合材料

液相浸渍法制备C/C复合材料002-1-7 8:30[关键词]炭素技术材料分析1、前言C/C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抗腐蚀、热膨胀系数低、热冲击性能好、比强度高、耐疲劳性能好等一系列优点,是固体火箭和航天飞行器理想的热结构材料,其应用已逐渐扩展到汽车刹车片、发热体、人体器官等重要民用领域及飞机盘式制动装置,其总量的60%以上用作飞机刹车盘,C/C复合材料刹车片的热容是钢刹车片的2.5倍以上,同时重量减轻40%,使用寿命延长一倍以上。

在C/C复合材料制备的初级阶段或在后来的炭化阶段,容易在样品中产生孔隙,在制备时,主要产生开孔,而在炭化过程中出现的孔隙是开孔或闭孔,复合材料中所有这些结构缺陷对它的性能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用液相浸渍炭化的方法来增密。

这些过程的目标是填充浸渍剂能达到的孔隙,而且必须重复几次才能达到要求的密度、要求的机械性能。

CVD是一种填充小孔的非常有效的工艺,然而,在有大孔的材料中这种技术的缺点是能产生闭孔,液相浸渍使用热固性树脂或煤焦油沥青作浸渍剂,是一种经济、简单的工艺,而且可能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形成闭孔。

2、浸渍剂目前主要有二类浸渍剂:沥青类和树脂类。

液相浸渍的先驱体应有较高的残炭率,这意味着炭化过程中低的失重。

用于焦炭浸渍的液相先驱体应有较低粘度,对炭基质有很好的润湿性,并需要在炭化前固化,以限制进一步加热过程中液态沥青的流出,浸渍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先驱体能润湿孔壁,沥青有这种性质,就树脂而言,缺少很好的粘结引起在高温处理后,从树脂形成的碳相与孔壁不接触,仅仅填充孔中心,因此需要多次浸渍和炭化完全填充孔隙,而沥青与气孔壁有良好的润湿的粘结性,炭化后残留的炭沿孔壁收缩,有利于二次再浸渍和再炭化。

研究表明:缩短C/C复合材料的耗能过程达到要求的机械性能的方法之一是同时使用这两种浸渍方法。

如果把孔壁上良好的粘结归于沥青、不好的粘结归于树脂,就过于简化了问题,更重要的是纤维的表面活性,可以理解需要多次的浸渍/炭化把孔隙填充完全。

CSiC复合材料料表面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

CSiC复合材料料表面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

说明书一种C/SiC复合材料表面抗氧化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陶复合材料表面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C/SiC复合材料表面1400℃长寿命抗氧化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C/SiC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抗热震、耐磨损,以及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稳定的摩擦系数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然而,C/SiC复合材料中的炭纤维在400℃以上的空气中即出现明显的失重和强度降低现象,导致材料性能下降甚至完全失效,而C/SiC复合材料作为结构工程构件应用时大多处于氧化气氛中。

因此,必须对C/SiC复合材料进行抗氧化防护。

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防护可分为基体改性抗氧化和表面涂层抗氧化。

前者的抗氧化效果有限,且通常局限于1000℃以下使用;后者多为用单一的涂层制备技术制备单层单一组元的陶瓷涂层,在使用过程中,或因涂层与基体热膨胀失配而形成裂纹,或因涂层与基体结合差而剥落,使涂层的抗氧化防护作用削弱,涂层的有效使用寿命低。

目前,大量的抗氧化防护研究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C/SiC复合材料1400℃长时间的氧化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在1400℃氧化气氛中长期使用时,既具有低的氧化失重率和高的强度保持率,又具有优异的抗热震性能,C/SiC复合材料表面抗氧化涂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旨在上述C/SiC复合材料表面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C/SiC复合材料表面上涂层:由与基底C/SiC复合材料相结合的SiC涂层,及依次连接的Mo-Si涂层、SiC涂层、Mo-Si涂层、SiC涂层组成,所述的Mo-Si 涂层由Si粉、Mo粉和化学纯硅溶胶按质量比30~40%:10~20%:50~60%混合而成。

上述C/SiC复合材料表面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为,(1)将经表面处理的C/SiC复合材料置于化学气相沉积炉(CVD)炉中,以三氯甲基硅烷(MTS)为硅源,采用恒温水浴,保持MTS的温度为30℃;以Ar为稀释气体,以H2为载气,通过鼓泡的方式将MTS带入CVD炉中沉积制备SiC涂层,沉积压力为200~250Pa,沉积温度为1050~1050℃,沉积时间5~7h;(2)Mo-Si涂层制备将Mo-Si浆料均匀地刷涂在SiC涂层表面,于45-55℃烘干后放入真空碳管烧结炉中烧结,烧结气氛为Ar,烧结压力为常压,烧结温度为:以5~10℃/min 的升温速度将炉温从室温升至1430℃~1530℃,保温5~30min,随后以5~10℃/min的速度降温至950~1050℃,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SiC涂层+Mo-Si涂层的试样;所述Mo-Si浆料为:将Si粉、Mo粉和化学纯硅溶胶按质量比30~40%:10~20%:50~60%混合配制;(3)将步骤(2)制备的试样依次重复步骤(1)、(2)、(1),最终制备得到所需涂层。

【精品】液相浸渍法制备CC复合材料

【精品】液相浸渍法制备CC复合材料

液相浸渍法制备C/C复合材料002-1-78:30[关键词]炭素技术材料分析1、前言C/C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抗腐蚀、热膨胀系数低、热冲击性能好、比强度高、耐疲劳性能好等一系列优点,是固体火箭和航天飞行器理想的热结构材料,其应用已逐渐扩展到汽车刹车片、发热体、人体器官等重要民用领域及飞机盘式制动装置,其总量的60%以上用作飞机刹车盘,C/C复合材料刹车片的热容是钢刹车片的2.5倍以上,同时重量减轻40%,使用寿命延长一倍以上。

在C/C复合材料制备的初级阶段或在后来的炭化阶段,容易在样品中产生孔隙,在制备时,主要产生开孔,而在炭化过程中出现的孔隙是开孔或闭孔,复合材料中所有这些结构缺陷对它的性能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用液相浸渍炭化的方法来增密。

这些过程的目标是填充浸渍剂能达到的孔隙,而且必须重复几次才能达到要求的密度、要求的机械性能。

CVD是一种填充小孔的非常有效的工艺,然而,在有大孔的材料中这种技术的缺点是能产生闭孔,液相浸渍使用热固性树脂或煤焦油沥青作浸渍剂,是一种经济、简单的工艺,而且可能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形成闭孔。

2、浸渍剂目前主要有二类浸渍剂:沥青类和树脂类。

液相浸渍的先驱体应有较高的残炭率,这意味着炭化过程中低的失重。

用于焦炭浸渍的液相先驱体应有较低粘度,对炭基质有很好的润湿性,并需要在炭化前固化,以限制进一步加热过程中液态沥青的流出,浸渍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先驱体能润湿孔壁,沥青有这种性质,就树脂而言,缺少很好的粘结引起在高温处理后,从树脂形成的碳相与孔壁不接触,仅仅填充孔中心,因此需要多次浸渍和炭化完全填充孔隙,而沥青与气孔壁有良好的润湿的粘结性,炭化后残留的炭沿孔壁收缩,有利于二次再浸渍和再炭化。

研究表明:缩短C/C复合材料的耗能过程达到要求的机械性能的方法之一是同时使用这两种浸渍方法。

如果把孔壁上良好的粘结归于沥青、不好的粘结归于树脂,就过于简化了问题,更重要的是纤维的表面活性,可以理解需要多次的浸渍/炭化把孔隙填充完全。

炭炭复合材料的液相浸渍-炭化技术

炭炭复合材料的液相浸渍-炭化技术

炭炭复合材料的液相浸渍-炭化技术摘要:炭/炭(C/C)复合材料,即炭纤维增强炭基体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arbon composites),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在现代交通、航天工程、现代国防建设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包括炭纤维预制体制备、材料的增密、材料致密化、高温热处理等。

其中液相浸渍-炭化是预制体増密的一种方法,是炭炭复合材料致密化的重要途径。

液相浸渍-炭化的基本途径包括树脂浸渍-炭化和沥青浸渍-炭化。

本文将对液相浸渍-炭化技术及两种途径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炭炭复合材料;预制体増密;液相浸渍-炭化1、炭炭复合材料概述炭/炭(C/C)复合材料,即炭纤维增强炭基体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arbon composites),其整个体系由碳元素构成,在显微结构上是一种多相非均质混合物。

由于炭炭复合材料具有质轻、高导热、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抗强辐射、耐等离子体冲刷等优异综合性能,其在现代交通、刹车制动、军用民用飞机、大型制造业、国家大型核能工程、航天工程、现代国防建设、生物医疗器械、土木建筑领域、环境工学在一系列领域有极其的广泛应用。

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主要包括炭纤维预制体制备、材料的增密、材料致密化、高温热处理等。

预制体包括短纤维模压预制体、长纤维织物叠层预制体、多维编织或穿刺预制体和Novoltex细编织物预制体。

材料増密主要有化学气相渗透(CVI)和浸渍树脂/沥青炭化增密两种方法。

炭炭复合材料的基本制备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2.炭炭复合材料的液相浸渍-炭化2.1液相浸渍-炭化简介液相浸渍-炭化是对炭纤维预制体进行増密的一种方法,是炭炭复合材料致密化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与化学气象沉积法共同使用,以达到对炭炭复合材料的致密化。

其中,浸渍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使液态有机浸渍剂渗透到待浸工件的孔隙中的过程,而炭化是指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通过热处理使有机浸渍剂(碳氢化合物)脱氢而生成炭的过程。

液相气化法制备碳/碳复合材料工艺研究

液相气化法制备碳/碳复合材料工艺研究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1期 1
2 2年 O0
1月
M Ec HA N。
JI 22 V. 0 aa N 1 n1 0 or O u . 2 y
文 章 编 号 : 0 38 2 ( 0 2 0 —0 90 1 0—7 8 2 0 ) 109 —3
S UN a —h n LIHejn. W n c a g, —u HAN n — i IKe z i Ho g me .L -h
( h o fM a e il c n e a d En i e rn No t we t r o y e h ia ie st Sc o t t ra s S i c n g n e i g. rh s e n P t t c n c l o e Un v r / y・Xi n 7 0 7 ) 1 0 2 a
Th e s n o a i e sfc t nwa n l zd b if a e n t et e re fh a n s rn fri o o s er ao sf rr pd d n i ai s a ay e r l b s do h h o iso eta mas ta se n p r u i o ey d
me i, Th c o s r c u e a d t e g o h c a a t r o y o y i c r n da e mir — t u t r n h r wt h r c e f p r l t a b ,usn o a ie —ih i o c p n c o ig p lr d l tm c s o y a d z g r s a n n l c r n mir s o y.h v e n d t r n d a n l z d Th u k d n i n c a i l r p ry we e c n i g ee t c o c p o a e b e e e mi e n a ay e . e b l e st a d me h n c o e t r d y a p

碳_碳复合材料复合防氧化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碳_碳复合材料复合防氧化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碳碳复合材料复合防氧化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3成来飞① 张立同② 徐永东① 李明军③摘 要 对以过渡层、阻挡层和封填层组成的复合涂层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探讨。

确定了液态渗硅制备Si C 阻档层,常压变温CVD 制备Si C 阻挡层和液相法制备Si W 封填层的复合涂层制备工艺。

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对复合涂层防氧化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防氧化涂层,制备方法中图分类号 V 254.2, TB 333 引 言碳碳复合材料(C C )是能在1650℃以上工作的热结构材料,在高推比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防氧化做为C C 应用的关键技术近年来成为C C 研究的重点领域。

以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为背景的长寿命防氧化涂层存在着热膨胀失配、氧扩散、界面反应、降低基体强度等基本问题,只有采用复合涂层,发挥复合层中各单层的作用共同解决这些基本问题才可能获得长寿命防氧化涂层[1]。

只有针对涂层的功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而根据涂层材料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才能获得高性能的复合涂层。

本文对一种可以在1650℃以下长时间使用的复合涂层的材料和制备方法进行探讨。

1 实验材料、设备及过程本研究所用的基体材料是2D C C ,密度为1.7g c m 3左右。

试样尺寸为5mm ×5mm ×25mm 的长条形。

首先对C C 试样表面进行硅化处理,得到梯度Si C 过渡层,这主要是为了减小界面应力和提高界面结合强度。

然后用H 2、A r 和M T S 在常压CVD 条件下在试样表面沉积Si C 阻挡层[2],阻挡层的主要作用是阻止基体C 逸出和液相层的渗入。

最后用液相法在Si C 表面制备Si W 层。

制备Si W 层所用的Si 粉和W 粉的纯度都在99.5%以上,制备涂层所用的设备是高温界面性能试验仪,工作温度1600℃,真空度0.0133Pa ,能对涂层制备过程中SiW 熔体的铺层进行适时的观察[3]。

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碳碳复合材料是一种由碳纤维增强体和碳基质组成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因其卓越的高温性能、高强度重量比以及良好的耐磨损和抗热震性,在航空航天、核能、汽车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液相浸渍-炭化法:
-步骤包括:首先选择合适的碳纤维预制件(如编织布、层压板或三维编织结构),然后将其浸入树脂或其他碳前驱体溶液中进行渗透。

-接着在惰性气氛下经过预氧化处理,将树脂转化为中间相炭素或其他炭质物质。

-最后通过多级高温炭化过程,逐步去除非碳元素,使碳纤维与基质紧密结合,形成连续的碳网络。

2.热解化学气相沉积法:
-在该方法中,碳纤维预制件置于反应腔内,并通入含碳气体(如甲烷、丙烯等)。

-当气体在纤维预制件内部扩散并吸附于纤维表面时,会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并在预制件内部沉积成碳,从而逐渐填充空隙形成连续的碳基质。

3.热压烧结法:
-该方法通常用于制备短切碳纤维/石墨粉末复合材料。

-首先将碳纤维和石墨粉混合均匀,然后放入模具中,在高温高压下直接进行烧结,使得纤维和粉末之间实现致密化连接。

4.碳源熔融渗透法:
-使用碳源(如聚丙烯腈、沥青等)熔融后渗透到碳纤维预制体中,随后经过一系列热处理得到碳碳复合材料。

5.真空袋灌注成型技术结合以上浸渍工艺:
-采用真空袋技术可以提高液相浸渍过程中树脂或碳前驱体的渗透效率。

碳-碳复合材料碳化硅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碳-碳复合材料碳化硅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碳-碳复合材料碳化硅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抗氧化性能研究碳/碳复合材料碳化硅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抗氧化性能研究引言碳/碳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高温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领域等高温抗氧化环境中。

然而,在高温氧化环境中,碳/碳复合材料易受到氧化破坏,导致性能下降。

因此,将碳/碳复合材料表面涂覆一层碳化硅复合涂层以提高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改善方法。

本文将介绍碳/碳复合材料碳化硅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高温氧化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制备方法碳/碳复合材料碳化硅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物理气相沉积法是指在高温环境下将硅源物质蒸发并沉积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碳化硅层。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硅化合物沉积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再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碳化反应生成碳化硅层。

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在不同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制备碳化硅复合涂层。

抗氧化性能研究为了研究碳化硅复合涂层对碳/碳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

首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的形貌,以评估涂层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接下来,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涂层的晶体结构,以确定碳化硅的形成。

然后,使用热重分析(TGA)技术研究碳/碳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氧化失重情况,比较涂层前后的氧化失重量,评估碳化硅复合涂层的抗氧化性能。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碳化硅复合涂层处理的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形貌更加均匀,并形成了致密的碳化硅层。

XRD结果表明涂层中出现了明显的碳化硅峰,证明碳化硅复合涂层成功形成。

TGA结果显示,经过碳化硅复合涂层处理的碳/碳复合材料在高温氧化环境中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能,氧化失重量较未涂层的材料明显减少。

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碳/碳复合材料碳化硅复合涂层,并评估了其抗氧化性能。

结果表明,碳化硅复合涂层能够有效降低碳/碳复合材料在高温氧化环境中的氧化失重量,提高其抗氧化性能。

液相先驱体制备C/C-TaC复合材料

液相先驱体制备C/C-TaC复合材料
K e o ds:i ui e u o ; c l o — a b n p r usmatra ;C/C— C muliph s omp st tra yw r lq d pr c r r a’ n c o o o s b r ei l Ta t— a e c o i mae i e l
C CT C多元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 结构进行 了分析 。结果表 明 , / .a 采用液相 先驱 体 , 以基体 炭为炭 源 , 简化 了 C Cr c / —a r 制备 工 艺; 90℃预处理后 , 经 0 液相 先驱体 固化产物转化 为纳米级 别的 r 2 5 有助 于 T C合成反应 的进 行 ; 高反应 温度 r0, a a 提
A bsr t Ta n tac  ̄ kig 3D e d e a b — a b n p r u tra s r a t n marx, /C— C oy sc c m p st s s nt sz d n e l d c r on c r o o o s ma ei la e ci ti C o Ta p lba i o o ie wa y he ie by me nso i i ・ a e pr c ro . Th a e c a flqu d ph s e u s r e ph s omp sto nd t e mir sm cur fC/C— C oyb sc c o i n a h c o t t e o i Ta p l a i omp st r n lz d o i we e a ay e e by XRD nd S a EM . The r s ls s w ha hepr p ai r c s fC/C— C s smp i e l a y usn i i p s e uro e u t ho t tt e a t r on p o e so Ta i i lf d wel s b i g lqud— ha e prc s r i

以液态碳硅烷为先驱体制备CVD SiC涂层(论文)

以液态碳硅烷为先驱体制备CVD SiC涂层(论文)

[3]韩杰才.大尺寸轻型SiC光学反射镜研究进展[J].宇
航学报,2001,22(6):124—132.
[4]詹永玲,杨银堂.SiC器件与电路的若干关键技术.微
电子学,2001,31(4):233—238.
[5]CHRISTOPHER K,WHITMARSH,LEONARD V.Interran-
te.Carbosilane Polymer Precursors to Silicon Carbide Ce. ramies.United States Patent 5,153,295,Oct.6,1992.
对涂层进行显微硬度测试,其显微硬度值(HV) 在2800—3200之间,接近B—SiC的理沦硬度值.
材料科学与工艺
第15卷
副产物主要是H:、CH。等小分子气体,无腐蚀性, 而且可以达到较高的沉积速率.因此,以液态碳硅 烷为先驱体可以降低工艺对设备以及实验条件的 要求,对环保也有重要的意义,与MTS相比具有 较大的优势.
图5硅片上SiC涂层的SEM照片
根据坯体的增重和SiC的理论密度(3.219/ em3)可推算出涂层的厚度,依此可以计算出沉积 的速率.通过控制载气的流量,沉积速率可达到 40nm/min(2.4Ixm/hr)甚至更高.
在前述条件下,以si单晶片为坯体沉积一层 薄的涂层,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 可以看出,图中只在830crn。1附近有一个明显的 归属于SiC的Si—C键伸缩振动的特征吸收峰, 无明显的杂质峰出现.这说明在此实验条件下所 得的沉积产物为较纯的SiC.
1 实验
1.1 CvD法制备SiC涂层 合成一定量的液态碳硅烷.选取洁净的单晶
硅片和石墨片为坯体,以液态碳硅烷为先驱体, H,为载气,采用鼓泡的方式将先驱体带入反应 室,通过流量计控制H:的流量.沉积温度控制在

液相法在Si基底上沉积非晶碳膜

液相法在Si基底上沉积非晶碳膜

液相法在Si基底上沉积非晶碳膜罗清威;焦菲;邹祥宇;王玉梅【摘要】液相法以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等特点成为制备非晶碳膜的热点.然而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制备工艺参数尚不明确.以Si单晶为基底, 通过液相沉积法在Si表面制备非晶碳膜, 并研究了沉积电压与其摩擦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在1 800V下所制备的非晶碳膜表面光滑平整、硬度最高.此时非晶碳膜的干摩擦系数最小, 耐磨性最强, 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The liquid phase method for amorphous carbon films with the features of low-cost and simple process has caused wide public concern.However, suitable process parameters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are unclear.In the present paper, amorphous carbon film was prepared on the monocrystal silicon surface through liquid-phase method,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osition voltage and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orphous carbon film prepared at 1 800 Vpossessed smoother and denser surface, higher hardness, minimum dry friction coefficient, well abrasion resistance and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9(050)001【总页数】4页(P1174-1177)【关键词】非晶碳膜;液相法;摩擦学性能;沉积电压【作者】罗清威;焦菲;邹祥宇;王玉梅【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汉中 723001;陕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汉中 723001;陕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汉中 723001;陕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汉中 72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2320 引言纯碳在早期是最重要的无机材料之一。

碳碳复合材料磷酸铝抗氧化涂层的制备及研究

碳碳复合材料磷酸铝抗氧化涂层的制备及研究

碳/碳复合材料磷酸铝抗氧化涂层的制备及研究王琪摘要综述了国内外碳/碳复合材料磷酸盐抗氧化涂层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磷酸盐涂层体系的抗氧化原理、制备方法及研究现状,并对其在823K~1223K各温度段氧化后进行氧化烧蚀实验,借助扫描电镜研究了氧化程度碳/碳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

实验结果表明:在恒定温度条件下,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样品的烧蚀率是逐渐增大的;在恒定时间条件下,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烧蚀率和氧化速率是逐渐增大的。

关键词:碳/碳复合材料;磷酸盐涂层;氧化CARBON/CARBON COMPOSITES AGAINST OXIDATION COATING OF ALUMINUM PHOSPHATE PREPARATION AND RESEARCHWANGQi(Department of Chem. & Chem. Eng.,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 Sciences, Baoji Shaanxi 721013)Abstract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arbon / carbon composites Phosphate Coating on anti-oxidation, phosphate coatings described antioxidant systems theory, methods of prepara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temperature at 823K ~ 1223K section of the oxidation after the ablation experiment,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tudy of the oxidation of carbon / 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 micro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conditions, with the oxidation time, the sample ablation rate is gradually increased; in constant time conditions, with the oxidation temperature, the samples of the ablation rate and oxidation rate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碳-碳复合材料ZrSiO4-SiC复合抗氧化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碳-碳复合材料ZrSiO4-SiC复合抗氧化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碳-碳复合材料ZrSiO4-SiC复合抗氧化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碳/碳复合材料ZrSiO4/SiC复合抗氧化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摘要:本研究力图通过探索一种新型复合抗氧化涂层材料,提高碳/碳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通过热处理法制备了一种碳/碳复合材料ZrSiO4/SiC复合抗氧化涂层,并对其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ZrSiO4/SiC复合抗氧化涂层在高温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主要原因是涂层能够有效地抑制长时间高温下的氧化反应。

关键词: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制备;性能研究一、引言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高强度和低密度等优良性能,在航天、航空和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高温环境下,碳/碳复合材料容易受到氧化的影响,从而导致材料性能的下降和寿命的缩短。

为了提高碳/碳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各种抗氧化涂层材料。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碳/碳复合材料片作为基材,ZrSiO4和SiC作为涂层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片由某公司提供,ZrSiO4和SiC粉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

2. 实验方法首先,将碳/碳复合材料片进行表面处理,去除杂质和表面氧化物,提高涂层附着力。

然后,将ZrSiO4和SiC粉末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得到混合胶体。

接下来,将混合胶体涂布在碳/碳复合材料片上,并进行干燥。

最后,将涂层材料进行热处理,得到ZrSiO4/SiC复合抗氧化涂层。

三、结果与讨论1. 微观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涂层表面形貌,结果显示涂层均匀、致密且无明显裂纹和孔隙。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涂层的内部结构,发现ZrSiO4和SiC两相均匀分布,且细晶颗粒的尺寸在50-100 nm之间。

2. 力学性能通过压缩试验测定涂层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显示涂层的压缩强度为50 MPa,表明涂层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

制备碳基体的液相材料

制备碳基体的液相材料

制备碳基体的液相材料碳基体材料是一类重要的材料,具有高硬度、高拉伸强度、高导电性等特性,广泛用于电池、催化剂、电容器等领域。

液相制备方法是制备碳基体材料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将就其制备过程进行阐述。

液相制备碳基体材料的基本原理是,在具有碳源的溶液中添加某些化合物或物种,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效应来形成碳基体材料。

液相制备过程中,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溶剂种类和反应时间等,这些条件对产物的形态、结构和性质都有很大的影响。

碳源的选择是液相制备过程中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碳源有天然石墨、有机物、工业废料等。

其中天然石墨是最常用的碳源,因为它纯度高、结晶度好、易得且价格便宜,这也是液相制备碳基体材料的首选碳源。

液相制备碳基体材料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喷雾燃烧法(SCM)和溶液法等。

其中,溶液法是当前制备碳基体液相材料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易于纳米化等优点。

具体制备过程中,液相制备碳基体材料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选取碳源和溶剂,将它们溶解在一起,形成溶液;第二步是加入某些化合物或物种,使其在溶液中形成碳基体材料。

碳源和溶剂的选取需要考虑其可溶性、稳定性、反应活性等因素。

碳源通常以石墨或其它碳质材料为主,溶剂可以是各种有机溶剂、氨水等。

对于不同的碳源和溶剂,反应条件也不同,需要进行优化实验得到合适的反应条件。

在加入化合物或物种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其反应活性和稳定性。

选择化合物或物种需要考虑其反应机理和反应速度,一般来说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盐都可以作为反应物使用。

在反应过程中,一般需要在温和条件下进行,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保证产物的质量。

液相制备碳基体材料的产物形态多样,可以是纳米颗粒、纳米块、球形碳等。

产物形态的选择需根据其应用场景进行考虑。

总之,液相制备碳基体液相材料是一种快速、便捷且高效的制备方法。

在大规模制备、多种产物形态制备以及复杂反应中具有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6年4月31日收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通讯联系人:成来飞,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72。

 第25卷第5期硅 酸 盐 学 报V o l 125,N o 15 1997年10月JOU RNAL O F TH E CH I N ESE CERAM I C SOC IET Y O ctober ,1997 液相法制备碳碳复合材料Si W涂层表面氧化层的结构成来飞 张立同 徐永东 周万城(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摘 要 研究了一种液相法及其它方法制备的碳碳复合材料多层防氧化涂层,并用XRD ,SE M ,R am an 光谱和E M PA 研究了液相法制备的Si W 涂层表面氧化后的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后涂层表面生成石英玻璃,且由于W 的高价氧化物进入玻璃的分子网络结构,使其能长时间保持稳定而不析晶。

W 离子来自液态Si 中溶解的W ,扩散使表面W 离子比氧化层内部低很多,氧化后涂层表面的断键程度很高。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防氧化涂层,氧化硅玻璃层1 引 言在裂纹生成温度以上,如果不存在制备缺陷,碳碳复合材料(C C )高温非氧化物涂层在氧化过程中应该总是增重的,同时表面生成氧化层。

不同的涂层材料的表面氧化层具有不同的结构。

Si C 和Si 3N 4在1650℃以下氧化时表面生成方石英,但方石英由于线膨胀系数很大而对涂层的防氧化性能不利[1,2]。

液相法制备的涂层由于在制备过程中液相的铺展,制备结束时又有残留液相存在,可以保证该涂层在氧化初期不存在制备缺陷,且是完全致密的,因此液相法特别适合于制备复合涂层的外层[3]。

液相法中常用的液相材料Si 氧化后表面也生成方石英。

氧化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裂纹生成温度以上氧化时,液相法制备的Si W 涂层表面生成石英玻璃层。

由于石英玻璃的膨胀系数与C C 很接近,而且在高温下具有一定的自愈合作用,对涂层的防氧化性能非常有利。

对于其它非氧化物,氧化后表面生成玻璃态氧化物也是作为涂层材料所追求的。

本工作对液相法制备的Si W 涂层氧化后石英玻璃的生成机理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2 实 验所用的基体材料是2D C C ,密度为117g c m 3左右,试样尺寸为5mm ×5mm ×25mm 的长条形。

首先对C C 试样表面进行硅化处理,得到梯度Si C 过渡层,这主要是为了减小界面应力和提高界面结合强度。

然后用H 2,A r 和三氯甲基硅烷(CH 3Si C l 3,缩写为M T S )在常压CVD 条件下在试样表面沉积Si C 阻挡层,以此防止基体C 逸出和液相层的渗入。

最后用液相法在Si C 表面制备Si W 层,以阻止氧扩散和封填裂纹。

Si W 层是液态Si 与W 颗粒进行735液固反应生成的,W Si 2是唯一的反应产物。

Si W 混合粉体的比例控制在反应结束后有部分残留Si 为连续相,以保证涂层的致密。

制备Si W 层所用的Si 粉和W 粉的纯度都在9915%以上,制备涂层所用的设备是高温界面性能试验仪,工作温度1600℃,真空度010133Pa ,能对涂层制备过程中Si W 熔体的铺展进行适时的观察。

高温长时间的防氧化实验是在1600℃的静止空气中完成的。

然后用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仪、R am an 光谱仪和微区电子探针对涂层氧化层进行分析观察测定。

3 结果与讨论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与Si C 和Si 3N 4相比,Si W 涂层不仅具有特别优异的抗热震能力图1 氧化后涂层表面XRD 分析结果Fig 11 XRD pattern of the coating surface afteroxidati on 及防氧化寿命,而且裂纹生成温度低300℃左右。

很显然,这与涂层氧化层的结构有关。

图1是在1600℃氧化168h 后Si W 涂层的表面XRD 分析结果,衍射谱线具有明显的非晶特征且与Si O 2的非晶峰在同一位置。

图2是用扫描电镜观察到的涂层表面和断面形貌,具有表面光滑和表面脆裂等明显的玻璃特征。

这足以说明,Si W 涂层氧化后不仅表面生成石英玻璃,而且能长时间不发生析晶。

进一步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1300℃以上氧化时Si W 涂层表面均生成石英玻璃氧化层。

1200℃(a )Coating surface (b )Coating secti on图2 氧化后涂层的SE M 图F ig 12 SE M m icrograph s of the coating after oxidati on以上,由于Si O 2的稳定相是方石英,石英玻璃将很快析晶。

Si W 涂层氧化后表面生成的石英玻璃能够长时间稳定而不析晶只能是W 离子的作用。

电子探针微区定量分析结果(图3)不仅证实了这一点,而且显示出涂层由内向外W 离子的含量存在着浓度梯度,这种浓度梯度是由玻璃中的W 离子向外扩散造成的。

基体C 将不可避免地污染试样表面,而且对氧化层的污835染比对Si 层的污染小,由于氧化层与Si 层硬度的差异,Si 层的硬度比氧化层表面低,且表面粗糙,这无疑将影响电子探针分析的绝对精度(图4)。

W 的高价氧化物(W O 3)是有条件的玻璃形成体,在氧化过程中与Si O 2形成复杂的分子网络,从而提高石英玻璃氧化层的稳定性,同时降低其软化温度[4]。

根据电子探针分析的结果估算进入石英玻璃分子网络的W 离子的原子浓度为2%~3%。

制备结束时涂层表面一部分是Si ,另一部分是表面包围着W Si 2反应层的W 颗粒。

W Si 2颗粒氧化时石英玻璃中W 离子的来源是很明确的,Si 氧化时石英玻璃中W 离子则来源于氧化温度下W 在液态Si 中的溶解。

涂层在1600℃氧化168h 后可以认为Si 和W 处于平衡状态,根据Si W 平衡相图[5]可以确定1600℃时液态Si 中W 的溶解度为412%(图5),这与电子探针分析的结果是基本吻合的。

这一事实对涂层制备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用含少量W 的Si W 混合粉体可制备出表面具有高稳定性石英玻璃氧化层的涂层。

图3 氧化后涂层中W 离子的分布F ig 13 D istributi on of W i on w ith in the coating after oxidation图4 基体C 在氧化后涂层断面上的分布F ig 14 D istributi on of vapo rized C on the coatingsecti on after oxidation 图5 Si W 二元平衡相图F ig 15 B inary phase diagram of Si W 从R am an 光谱分析的结果(图6和表)可以看出,与熔融石英玻璃相比,Si W 涂层表面935的石英玻璃断键程度很高,而且二聚体的数量与断键程度成对应关系。

虽然R am an 光谱分析的结果只能反映玻璃表面的情况,但一方面W 离子使玻璃氧化层的稳定性提高,另一方面玻璃表面的断键程度却很高这一事实是肯定的。

涂层是在真空下制备的,从表中可以看出,未氧化涂层的断键程度也很高。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Si 在室温下也能迅速氧化生成非晶Si O 2,其中二聚体的比例很大,断键上连接的是OH 或其它气体原子。

氧化过程中由于W 离子不断向外扩散逸出而使表面W 离子的浓度特别低,因而氧化层表面稳定性并没有得到提高,这也许是氧化层表面断键程度高的原因。

但由于一部分断键与吸附的原子解离,两两结合而使断键程度略有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与氧化45h 相比,氧化168h 后表面玻璃层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层状网络结构,这可能是经过长时间的氧化后玻璃的表面析晶倾向增大了。

(a )Befo re oxidati on (b )O xidati on fo r 45h at 1600℃ (c )O xidati on fo r 168h at 1600℃ (d )Silica glass图6 石英玻璃和涂层表面的R am an 光谱F ig 16 R am an spectra of silica glass and different coatings1600℃时氧化时间对涂层表面石英玻璃中断键程度和网络结构组成的影响Effect of ox idation ti m e on the broken bond and network structure of the silica glassfor m ed on the coati ng surface af ter ox idation at 1600℃O xidati on ti m e h Compo siti on of the mo lecule netwo rk structure%D i m erSheet N etwo rk Pure netwo rk B roken bond %Befo re oxidati on 220344418.545210691019.91681611304316.6454 结 论在裂纹生成温度以上氧化时,液相法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的Si W涂层表面生成石英玻璃氧化层。

氧化过程中产生了少量有条件玻璃形成体,W的高价氧化物进入了石英玻璃分子网络,使其能长时间保持稳定而不析晶,W离子主要来自氧化温度下溶解在液态Si中的W。

表面W离子的扩散逸出使氧化层具有较高的表面断键程度。

参 考 文 献1 Sch iroky G H.O xidati on behavi o r of chem ically vapo r2depo sited silicon carbide1A dv Ceram M ater,1987;2(2):137 2 H irai T,N iihara K,Go to T.O xidati on of CVD Si3N4at1550℃to1650℃.J Am Ceram Soc,1980;63(7—8):419 3 成来飞,张立同,韩金探1碳碳复合材料防氧化涂层制备新工艺——液相反应生产法1高技术通讯,1992;2(9):4 4 Balta P,Balta E.玻璃物理化学导论1侯立松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197~1985 N aidu S V,Sriram am urthy A M,R ao P R.Phase D iagram s of B inary T ungsten A lloys.India:E lectronic Publish ing Centre,1991:256STRUCTURE OF THE OX I D E F I LM ON THE Si W COAT ING F OR C CCOM POSITES PREPARED B Y L IQU I D REACT I ON-F OR M AT I ON M ETHODCheng L aif ei Z hang L itong X u Y ong d ong Z hou W ancheng(State Key L abo rato ry of So lidificati on P rocessing,N o rthw estern Po lytechnical U niversity)ABSTRACT A m ulti2layer coating w ith a Si W outer layer by liquid reacti on2fo r m ati on m ethod w as p re2 pared fo r carbon2carbon compo sites,and then the structure of the oxide fil m on the coating w as investigated by XRD,SE M,R am an spectrum and electron p robe.T he results show that a silica glass layer is fo r m ed in the oxidati on p rocess.T he h igh2valenceW i on w ill get into the mo lecule net of the silica in the oxidati on,and bulk crystallizati on w ill no t take p lace in the glass layer fo r a long ti m e.T he broken bonds of the silica surface are m uch mo re than tho se of the fused silica because of the diffusi on of W i on.KEY WOR D S cabon2carbon compo sites,oxidati on p ro tecti on coating,silica glass layerR eceived:A p ril31,1996.Co rrespondent:Cheng L aifei,State Key L abo rato ry of So lidificati on P rocessing,N o rthw estern Po lytechnicalU niversity,X iπan 7100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