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三参考答案
2019下国开《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完结版}
《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本科)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4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三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三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1.自我中心语言P103答: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2.同伴关系P115答: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3.亲社会行为P121答: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4.自我中心语言P103 答:同第1 题。
5.依恋答: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6.移情答: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23分)1.(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P1692.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P1293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紊乱型)。
4.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蝌蚪人)。
P1495.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P1006.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前道德阶段)(0—2岁)、(他律道德阶段)(2—7岁)、(自律道德阶段)(7—12岁)。
P127-P1287.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使用不当),或者是(家长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8.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结构性游戏)三个发展阶段中9.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和(问题与回答)。
10.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4(中央电大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第至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横向研究: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分,共分).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三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8分)1、视觉偏好法: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2、视觉悬崖实验:用来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
“视觉悬崖”的装置是一块长方形的玻璃,下方用红白格子布铺设成一边深一边浅的两种平面。
把婴儿放在玻璃板的中间,婴儿的母亲则分别诱使婴儿爬过浅的一面或深的一面,以观察婴儿的反应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3、知觉整合能力: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
4、幼儿的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人们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精细加工以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幼儿的记忆策略以复述为主。
5、感知运动图式: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
这是最先出现的智力结构,包括抓握、抛掷、吸吮、咬、敲击和踢等。
6、客体概念: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如客体永久性——当我们看不到某个物体时,我们知道这个物体仍然存在。
7、单词句: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
因为这个单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因此我们称之为“单词句”。
8、电报句: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
9、“妈妈语”: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妈妈语”。
其特征是:简短的句子,具体的内容和夸张的声调和表情,以及正确的语法。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42分)1、举例说明同化和顺应。
同化就是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例如8、9个月的婴儿拿到什么东西都喜欢把它放在嘴里,这是因为他们把这些东西同化到了吸吮格式中。
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例如当孩子看到成人玩不倒翁,认识到可以用推的方式玩这个玩具时,下次再见到不倒翁,他就可能会试图去推它,而不是把它放在嘴里。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行为模式和认知能力的科学。
它关注儿童在这一阶段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旨在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发展环境。
2.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儿童教育。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提供更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3.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哪些?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幼儿期(0-2岁):基本形成感知、认知和运动能力,开始建立情感依恋关系。
- 学龄前期(3-5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社会认知和控制力,并逐渐形成自我意识。
- 学前末期(5-6岁):进一步完善语言能力,开始形成逻辑思维和学习兴趣。
4. 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如何培养?社交能力的培养对学前儿童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培养社交能力的方法:- 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鼓励孩子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 创设适宜的社交游戏环境,让孩子有机会与同龄人进行互动。
- 鼓励儿童参与集体活动,如幼儿园、游乐场等,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学习。
- 培养儿童的情感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和处理冲突。
5. 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如何提升?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关注的重点。
以下是几种提升学前儿童学习能力的方法:- 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和环境。
- 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开发儿童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 鼓励儿童进行探索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和批判思维能力。
6. 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教育的关联是怎样的?学前儿童心理学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需要和潜能,教育工作者可以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提供适合儿童的教学活动和教育资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学科,旨在了解和促进儿童在学前期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方面的发展。
通过研究儿童的智力、语言、感知、运动、社会与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提供了指导儿童成长和教育的依据。
2. 为什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重要?学前期是儿童最关键的发展时期之一,对于儿童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情绪健康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3.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视觉和听觉能力日益完善,可以感知和分辨物体形状、颜色和声音。
- 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形成,能够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
- 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开始形成基本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量。
- 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能够进行角色扮演和假设性思维。
4.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明显表露情感,喜怒哀乐等情绪会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声音等方式展现出来。
- 对他人的情感有基本的体验和理解,能够感受到他人的快乐和悲伤。
- 开始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表现出亲近、依恋和合作的行为。
- 情绪容易波动,需要父母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情绪管理。
5. 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逐渐建立起对他人的兴趣和关注,开始主动与他人接触和互动。
- 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习他人的行为,并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 开始意识到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具有一定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 发展一定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角色意识,逐渐建立起自我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论述题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1. 简述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电大国开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江苏)形考三参考答案非答案
拿答案:1144766066题目1.()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A. 4岁B. 3岁C. 5岁D. 6岁【答案】:4岁题目2.皮亚杰研究了2—7岁儿童的语言,将儿童的语言划分为两大类:()和社会化语言。
A. 想象的语言B. 夸张性的语言C. 童言童语D. 自我中心语言【答案】:自我中心语言题目3.皮亚杰认为,在自我中心语言阶段,儿童之间的交谈没有()的解释,只有对事物的描述和对事实的陈述。
A. 推理关系B. 前后关系C. 逻辑关系D. 因果关系【答案】:因果关系题目4.儿童在出生前()刺激已经开始对胎儿起作用。
A. 感觉B. 语言C. 触觉D. 嗅觉【答案】:题目5.()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A. 亲子关系B. 同伴关系C. 亲友关系D. 家庭关系【答案】:题目6.()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A. 合作关系B. 亲社会行为C. 亲密关系D. 捐赠关系【答案】:题目7.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划分为三水平,()阶段。
A. 五B. 六C. 七D. 四【答案】:题目8.()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A. 恋母B. 恋父C. 依赖D. 依恋【答案】:题目9.儿童一般先掌握(),再掌握虚词。
A. 实词B. 名词C. 动词D. 形容词【答案】:题目10.实词中最先掌握()、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
A. 名词B. 叹词C. 副词D. 虚词【答案】:题目11.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A. 语音B. 词汇C. 口语表达能力D. 语法【答案】:题目12.语言获得理论有()。
A. 后天习得论B. 相互作用论C. 先天获得论D. 语言习得论【答案】:题目13.社会化语言有()。
国开作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三08参考(含答案)
题目:记忆是人脑保持信息、加工信息和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者回忆三个基本的环节。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表象和思维都具有概括性,但表象的概括用的是形象,思维的概括用的是语词;表象概括的既有事物的本质属性,又有非本质属性,而思维概括的都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儿童最先出现的记忆属于情绪记忆。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参观过国家博物馆之后,可以回想起博物馆内陈列的文物,这种记忆称为情绪记忆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对于同一材料,有人记得快忘得也快,有人记得慢忘得也慢。
这是记忆的()品质。
选项A:速度和效率
选项B:保持
选项C:正确和精确
选项D:提取和应用
答案:速度和效率
题目: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
选项A:记忆的快恢复
选项B:“幼年健忘”
选项C:暂时性遗忘
选项D:动机性遗忘
答案:“幼年健忘”
题目: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是()。
选项A:意义识记
选项B:形象记忆
选项C:语词逻辑记忆
选项D:机械识记
答案:语词逻辑记忆
题目: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选项A:容易混淆
选项B:语词记忆占优势
选项C:记得快忘得也快
选项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答案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答案作业332.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采取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该阶段是(B)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道德理想阶段33.在(A)阶段儿童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的道德标准加以评价.A.前道德阶段B.道德他律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道德理想阶段34.道德两难故事法是谁研究时用的?(B)A.皮亚杰B.柯尔伯格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35.下面哪一阶段不是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提到的?(A) A.他律道德水平B.前习俗水平C.习俗水平D.后习俗水平36.判断是非能注意到家庭和社会的期望的儿童处于(B)A.后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37.对是非判断取决于行为后果的儿童处于(C)A.后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38.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的儿童处于(A)A.后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39.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A)对道德成熟的影响。
A.认知能力B.智力C.成熟D.教养40.哪个阶段的儿童能对自己所画的图形赋予意义(B)A.涂鸦期B.象征期C.联想期D.定形期41.下列哪类游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B)A.独自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42.将结构性游戏作为最主要的游戏形式的儿童年龄是(C)。
A.1岁B.2-3岁C.4岁D.7岁43.角色游戏的出现主要在(C)?A.1岁B.2-3岁C.3-6岁D.7岁44.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D)A.心理活动的速度B.心理活动的强度C.心理活动的稳定性D.心理活动的平衡性45.“江山移改,禀性难移”是指(B)具有不易改变的特性。
A.性格B.气质C.个性D.人格46.心理活动兴奋性高,不平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与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A.胆汁质B.多血汁C.粘液质D.抑郁质47.心理活动迟缓.内倾,情感发生较慢的是(C)A.胆汁质B.多血汁C.粘液质D.抑郁质41.婴儿的情绪调控能力很大,当他们情绪发作时,大人可暂不予理采。
郑州师范学院成考专科——儿童心理学作业3答案
作业3一、单选题(C第1-16题每题1分)1.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A)重复(B)独白(C)双人或集体独白(D)命令[参考答案:D] 分值:12.下面哪一个阶段不是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提到的()(A)他律道德水平(B)前习俗水平(C)习俗水平(D)后习俗水平[参考答案:A] 分值:13.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参考答案:A] 分值:14.道德两难故事法是谁研究儿童道德发展采用的()(A)皮亚杰(B)科尔伯格(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参考答案:B] 分值:15.儿童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A)家庭(B)幼儿园(C)儿童游乐场(D)社会[参考答案:A] 分值:16.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A)回忆(B)机械记忆(C)意义记忆(D)再认[参考答案:D] 分值:17.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一般先掌握实词,在实词中,儿童最先掌握的是()(A)动词(B)名词(C)形容词(D)代词[参考答案:B] 分值:18.科尔伯格对道德认知发展研究采用的方法是()(A)对偶故事法(B)情境故事法(C)想象故事法(D)两难故事法[参考答案:D] 分值:1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B)4岁(C)5岁(D)6岁[参考答案:B] 分值:1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B)颞叶(C)枕叶(D)额叶[参考答案:C] 分值:111.“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A)维果斯基(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参考答案:B] 分值:112.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激发者是()(A)个性(B)社会性(C)言语(D)情绪情感[参考答案:D] 分值:113.思维的基本单位是()(A)言语(B)概念(C)情绪(D)记忆[参考答案:B] 分值:114.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是()(A)行为(B)思维(C)想象(D)感知觉[参考答案:D] 分值:115.大班幼儿的游戏多为()(A)规则性游戏(B)角色性游戏(C)模仿性游戏(D)社交性游戏[参考答案:A] 分值:116.幼儿的典型思维是()(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具体思维(D)抽象思维[参考答案:B] 分值:1二、多选题(C第1-8题每题1分)1.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的()(A)模仿(B)外部强化(C)替代性强化(D)观察[参考答案:ABCD] 分值:12.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A)认知疗法(B)对抗性条件作用(C)系统脱敏法(D)模特塑造法[参考答案:ABCD] 分值:13.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语言真正形成(B)思维能力出现(C)自我意识萌芽(D)感知觉达到完善水平[参考答案:ABC] 分值:14.幼儿想象的无意性具体表现在()(A)想象具有夸张性(B)想象主题不稳定(C)想象以过程为满足(D)想象具有独创性[参考答案:BC] 分值:15.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有()(A)早期亲子交往经验(B)儿童自身的特征(C)活动材料(D)活动性质[参考答案:ABCD] 分值:16.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A)客体永存性(B)自我中心(C)延迟模仿(D)延迟满足[参考答案:AC] 分值:17.8个月以后婴儿开展交流活动的方式是()(A)陈述(B)请求(C)提问(D)依从[参考答案:AB] 分值:18.下面属于结构性游戏的是()(A)搭积木(B)捏橡皮泥(C)折纸(D)拍皮球[参考答案:ABC] 分值:1分系统自动批改于2019年7月30日16点07分三、填空题(C第1-26题每题1分)1.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参考答案:母爱](分值:1)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单选题1.以教育为着眼点,把学前儿童期分为婴儿时期、幼稚时期、成童时期3个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克伯屈B.桑代克C.格赛尔D.皮亚杰正确答案:B2.格林斯潘在其著作中将0~5岁婴幼儿发展分成6个阶段,以下那个表述是错误的。
()A.0~3个月婴儿进入阶段一:专注关心B.3~6个月婴儿进入阶段二:建立关系C.7~12个月婴儿进入阶段三:运用思想D.13~24个月幼儿进入阶段四:问题解决正确答案:C3.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
A.格赛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皮亚杰正确答案:A4.格赛尔通过()断定,学前儿童的学习发展取决于生理成熟,成熟是推动学前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A.双生子爬楼梯实验B.延迟满足实验C.感觉剥夺实验D.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正确答案:A5.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
A.观察行为B.强化行为C.强化行为D.消退行为正确答案:C6.以下不属于观察学习组成部分的是()。
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操作过程D.动作复现过程正确答案:C7.通过榜样的操作形成有系统的活动并向学习者传递动作的模式称为()。
A.象征模式B.抽象模式C.参与性模式D.行为模式正确答案:D8.以下属于埃里克森新精神分析发展理论的观点是()。
A.强化理论B.认知发展理论C.同一性理论D.自我效能理论正确答案:C9.皮亚杰认为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A.经验B.知识C.教育D.运动正确答案:A10.以下不属于“活教育”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
()A.卢梭B.杜威C.陶行知D.陈鹤琴正确答案:A11.健康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以下不属于这三个要素的是()。
A.躯体健康B.精神健康C.心理健康D.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答案:B12.以下不属于促进学前儿童大脑发育的措施是()。
A.保护“胎儿脑”B.营养“幼儿脑”C.收益“运动脑”D.刺激“敏感脑”正确答案:C13.以下不属于脑科学最新研究方向的是()。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导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关于儿童在0-6岁阶段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语言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测评,可以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适合孩子的教育和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解析。
一、认知发展测试题:1.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标志?A. 物体知觉B. 形态类比C. 倒序计数D. 因果关系理解答案:B. 形态类比解析: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中,物体知觉、倒序计数、因果关系理解等都是重要的标志,但形态类比是较高级的思维能力,在学前儿童阶段较为罕见。
2.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主要记忆类型?A. 短时记忆B. 工作记忆C. 长时记忆D. 意识记忆答案:D. 意识记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主要记忆类型包括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而意识记忆是更高级的记忆形式,通常在学龄儿童时期才完全形成。
二、情感发展测试题:1. 下面哪个情感描述与学前儿童的典型情感发展不符?A. 随着年龄增长,学前儿童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B. 学前儿童对亲密关系的需求较大,常表现出分离焦虑。
C. 学前儿童对于外界表情能够较准确地理解。
D. 学前儿童对同伴的情感体验能够表现出共情能力。
答案:A. 随着年龄增长,学前儿童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解析: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主要表现为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增加、分离焦虑的存在、对外界表情的理解以及对同伴情感体验的共情能力。
而学前儿童在情绪控制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
三、社会发展测试题:1. 在学前儿童阶段,下面哪个行为反映了自我认知的发展?A. 理解别人的情绪B. 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年龄C. 参与社交角色扮演游戏D. 长时间独自玩耍答案:B. 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年龄解析:学前儿童的社会发展中,自我认知的发展是重要的一部分。
学龄前儿童能够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意识,并能够知道自己的名字、年龄等基本信息。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
18.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
的特点。
19.皮亚杰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 个子阶段。
20.学前儿童晚期时其思维出现了 的萌芽。
O身体的分离包括与父母过早的离别等,心理的分离包括情感剥夺、精神虐待、在团体中受排斥、不为集体接纳等。
O有时孩子和分母的长期分离会产生极度的悲伤。
O新入园儿童的"入托分离性焦虑"
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O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转的。但这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 、 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 、 、 和 四种。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 年龄偏小 与 年龄偏大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哪个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A. 出生到3岁B. 3岁到6岁C. 6岁到12岁D. 12岁到18岁2. 学前儿童期的语言发展阶段通常是在以下哪个年龄段?A. 出生到1岁B. 1岁到3岁C. 3岁到6岁D. 6岁到12岁3. 下列哪个选项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A. 社交认知能力的培养B. 理解抽象思维概念C. 发展高级逻辑推理能力D. 形成自我身份和独立性4. 在学前儿童期,以下哪个方面的发展是其中一个重点领域?A. 情绪发展B. 社会发展C. 心理发展D. 物理发展5. 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是通过以下哪些方面的认知过程实现的?A. 感知、记忆、思维B. 感知、自我意识、情绪C. 记忆、情绪、社交认知D. 自我意识、思维、社交认知二、简答题1. 请简述学前儿童期的社交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期的社交发展特点包括:与家庭成员的关系逐渐向同伴关系转变、理解和运用社会规范的能力增强、能够在游戏和合作中培养共享、互动和合作的能力。
2. 学前儿童期的情绪发展过程中,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的影响有哪些方面?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期的情绪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家庭提供安全、稳定和温暖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绪状态。
- 家庭成员的情绪表达和应对方式对儿童情绪的学习和塑造有重要影响。
- 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抚养方式对儿童情绪的表达和调节能力产生影响。
三、论述题学前儿童期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在3岁到6岁期间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学前儿童期是儿童个体发展中的关键阶段,对于其后的成长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通过各种经验和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自我身份和独立性,并且开始理解和运用社会规范。
学前儿童期的主要任务包括社交认知能力的培养、情绪发展、语言发展等。
在社交方面,学前儿童逐渐从以家庭成员为主的关系转向与同伴的互动和交流。
学前儿童心理学1至4作业答案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至4章答案第一次作业答案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0—6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横向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纵向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抓握反射)。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7.一般认为,婴儿从(D 生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吉布森和福克)9.幼儿的记忆以(B无意识记忆)为主。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皮亚杰)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表象)进行思考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习惯动作时期) 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15.在(A感知运算阶段)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二、判断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对)2.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各界或直观的位置移动。
(错)3.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
(对)4.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
(对) 5.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
(对)6.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对)7.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
(错)8.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3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参考答案)
主题3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探寻1 解析注意一、名词解释1.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有意注意也叫做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注意形式,服从于一定的活动任务,并受到个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
3.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被动的注意,是个体对环境的应答性反应及关注。
二、单项选择题1.D2.D3.B4.A5.A6.B三、填空题1.不随意注意2.随意注意3.集中性4.选择性5.注意四、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2.自身的状态;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状态;人的知识经验;3.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合理的组织活动;培养间接兴趣;4.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六、论述题:首先,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注意本身并不能承担任何记忆、思维或者想象的任务。
其次,任何一种心理过程都离不开注意。
注意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独立存在。
注意对人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思考问题,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探寻2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定向性注意:当新生儿及婴儿处于适宜的觉醒状态,外来的新刺激或环境中特别明显的刺激会引起新生儿及婴儿的全身反应。
这种反应被称为定向反射。
2. 客体永久性指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即使个体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它们仍然是存在的。
二、单项选择题1.B2.A3.C4.A5.D三、填空题1.定向反射2.无意注意3.无意注意4.有意注意5.有意注意四、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 ①刺激物的物理特征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②与其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事物容易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2. ①明确的活动目的;②良好的活动方式;③丰富的活动内容;④坚毅的意志品质;⑤有效的提示指导.3.小班学前儿童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形成;中班学前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有意注意得到发展;大班学前儿童在正确教育下,有意注意迅速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5 CABAA 6-10 ADABB 11-15 ADBCB二、判断对错题1-5√×√√√6-10 √×√√√11-15√√√√√16-20×√√××三、问答题1、答:1、阐明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基础性任务);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本质性任务),两大任务的核心是发展。
2、答: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并存;2、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3、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4、关键期的理解3、答:1、无条件反射和有条件反射;2、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3、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
4、答:1、探索学前儿童心里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2、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答: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两方面: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
龄太小(18岁以下)生育,胎儿体重过轻、神经缺陷的可能性增加,这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而年轻母亲分娩困难的概率要高于正常孕妇,也较可能得并发症,如贫血。
35岁以上生育(特别是第一胎),易出现分娩困难和死胎增多,另外出现唐氏综合症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所以母亲生育小孩的年龄应该控制在20-29岁之间。
25~26岁是最符合“优生”“晚育”要求的。
四、分析题根据红红的表现,可以判断红红属于抑郁质气质类型。
意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有类型的差异,没有好坏的区别,每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都有消极的一面。
教师应该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2一、单项选择题1-5ACABB 6-10AABAD 11-15ABCDA二、判断对错题1-5√××√√6-10 ×√√√√11-15×√√××16-20√√√×√三、问答题1、答: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机械记忆和意识记忆;再认和回忆;自传体以及;以及的恢复现象五方面做答。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参考答案
3.学前儿童在整个学前期认识时间的能力都较差,但总趋势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成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研究表明,7―8岁是儿童时间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
第二,学前儿童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从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过程。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 Nhomakorabea两个方面。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其发展过程是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被动到主动、凌乱到成体系进行的。另外,学前儿童的每个年龄阶段都会有规律地出现典型的年龄特征,了解这些规律,是研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
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计划地、系统地考察,通过资料的收集、分析,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根据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又可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问卷法是通过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学前儿童行为和态度的研究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节约人力和物力,且资料便于统计和分析,缺点是其回收率较低,并且问卷的设计比较困难;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好的问题与学前儿童进行面对面交流,以一对一的形式搜集资料,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优点是灵活度高、回答率高,且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
第二,感觉和知觉的产生过程不同。感觉只是单一的感觉器官进行简单信息加工的结果,而知觉则是大脑对不同感官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
(2)感觉和知觉的联系。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属性的反映,它们的联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直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只有在感觉到事物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等属性后,才能在这些个别属性之上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知觉,并且,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越丰富、越精细,知觉就越具体、越完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名词解释问题言语: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情绪情感:情绪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能力: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自我中心性:处于这类思维水平的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去认识事物,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遗传因素: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理发展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
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 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理智感: 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
第二信号系统: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思维: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道德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认知发展: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
性格: 指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再造想象: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带上独特的色彩,制约着心理活动进行的特点。
直观行动思维:指对客观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三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1.自我中心语言P103答: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2.同伴关系P115答: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3.亲社会行为P121答: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4.自我中心语言P103 答:同第1 题。
5.依恋答: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6.移情答: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23分)1.(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P1692.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P1293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紊乱型)。
4.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蝌蚪人)。
P1495.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P1006.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前道德阶段)(0—2岁)、(他律道德阶段)(2—7岁)、(自律道德阶段)(7—12岁)。
P127-P1287.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使用不当),或者是(家长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8.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结构性游戏)三个发展阶段中9.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和(问题与回答)。
10.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P13511.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P10112.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P12413.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14.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P15315.自我中心语言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P10316.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P16017.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水平)关系比(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持久。
1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P8619.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
P10120.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P107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答: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2.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答:儿童在音乐世界里主要扮演着三种角色:音乐的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
3.它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P128 答: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有以下五点:(1)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制定的。
(2)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
(3)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
(4)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
(5)单方面做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4.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P123-P124答: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四点:(1)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宗传播媒介等。
(2)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对情景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
(3)移情,通过对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移情训练,对增强幼儿的助人、分享、合作、礼貌等亲社会行为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4)强化,不断地鼓励和表扬,使儿童在了解了被强化行为的价值结果后,增强原来行为发生的频率,从而巩固了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5.玩具及电视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答:玩具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儿童的活动空间过小或者没有足够的玩具,儿童之间更容易起冲突。
电视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给儿童提供娱乐,提供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使孩子学习及掌握大量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信息,对儿童的反应能力及智力发育有很大的好处。
但儿童较长时间收看电视节目,自主活动时间减少,活动范围变小,与周围客体交互作用的机会减少,这种单向的灌输形式,会阻碍儿童思维的活动,易形成刻板的、模式化的行为方式。
另外电视中不健康的内容可以影响孩子的上进心,甚至儿童会模仿电视中的暴力行为这样的反社会行为。
但电视的负面效应并不是电视媒体天生就有的,而是与媒体宣传的适宜性及家长调控的有效性有关,如对儿童看电视加以正确地引导,家长采用一些灵活的限制措施,如限定看电视的时间及所看的内容,电视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是有益无害的。
6.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答:一个儿童在教室师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地影响到同伴对这个儿童的评价。
米勒发现教师对儿童的特征和价值的认可度会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其他儿童对这个儿童的接纳性。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因此,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童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小题3分,共9分)1.试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
P154-P160答: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如下:(1)兴趣指引。
学前儿童喜欢游戏,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游戏的内容有强烈的兴趣。
(2)注意力集中。
在游戏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在游戏上的,没什么外在的干扰可以组织他们对游戏的投入,而且儿童在游戏中的高度注意力,也使得他们在游戏中思维尤其活跃、想象力丰富。
(3)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前儿童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能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在游戏中他们能尽情地体验着愉悦及欢乐的积极情感,以及体验到那种战胜恐惧和不安的快乐。
(4)自由性。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是自由的、主动参与的,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游戏,没有很多外在的、多余的规则,此外游戏中儿童不用担心需要实现什么目的,游戏没有目标压力。
(5)假想与真实的转换。
游戏中发生的事情很多都是学前儿童假想出来的,特别是在象征游戏中,他们经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充实游戏。
当游戏过程中的假装部分出现问题时,儿童通常会跳出假想,回到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去解决问题,一旦错误纠正,游戏又回到假想状态。
在游戏中适时地进行假想与真实的转换,从而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6)人与人(物)的交流。
人与人的交流在学前儿童游戏中,特别是在社会性游戏、象征性游戏中是非常普遍的。
当孩子们需要在一起做游戏时,需要分配角色,这时就需要协商和交流;当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他们需在商量和讨论来解决问题;不仅如此,学前儿童在游戏中还会发生人与物的交流,比如在独自游戏中需要与玩具进行交流。
(7)各方面能力的延伸。
游戏能在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搭建一个发展的支架,使其在自我控制、语言使用、记忆和与他人合作方面延展自己的能力。
2.试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P113-P114答: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有以下三方面的影响:(1)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婴儿早期的依恋质量可以预测他们在幼儿至成人期的行为。
安全依恋的婴儿到有幼儿期仍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人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
到小学期仍然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情感联系;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则较多的发展处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2)对情感发展的影响。
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反之,可能成为一个缺乏来自依恋力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3)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安全依恋儿童的认知通常也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对于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安全依恋的儿童能热情主动地接近问题,乐于求助,寻求合作;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表现为对问题不感兴趣,很容易失望、放弃问题,忽视成人的指导等消极的情绪反应。
3.试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P115-P116答: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1)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
皮亚杰论认为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情感共鸣使儿童获得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
米切尔和他的同事则认为,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并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
儿童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儿童才能认知到他人的意愿、需要、情感,逐渐认识到他人的特征同时确定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角色和地位。
在交往过程中学会与其他人共同参与活动,学会如何相互作用、处理与其他人的矛盾,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主张或放弃自己的意见,从而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儿童对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的满足更多地从一般的同伴集体中获得。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困惑与烦闹,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克服情绪上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
一次,班里开展“好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谁?琳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 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P118-P120答: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有:教养方式;身体吸引力;行为特征;认知能力;教师的影响等。
行为特征是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之一,行为特征是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儿童个体之所以交往成败不同、同伴地位各异,主要是因为这些儿童具有明显不同的行为表现。
受欢迎的儿童,是因为他们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而不受欢迎的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往往是比较笨拙和不明智的,他们尝试加入群体活动那个,但是往往被令人讨厌的特征拒之门外,而且由于害羞,他们大多自己玩,很少见到他们表现自己。
该案例中的琳琳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虽然她认为很多人都是自己的好朋友,但是正是这些特征,使其他小朋友都否认和琳琳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