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温泉旅游+”模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合集下载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中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中国提出了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旨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示范区则是具体实施全域旅游理念的重要载体。

那么,什么是中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

一、背景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其中提出了开展全域旅游试点,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2019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旨在进一步规范示范区创建工作,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

二、创建标准1.基本要求示范区所在地区具有较强的旅游资源、文化底蕴和综合实力,且具有建设示范区的发展愿景和政策支持。

2.内涵要求(1)发挥旅游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示范区应该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转型。

(2)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完善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包括旅游信息服务、旅游市场主体管理和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等。

(3)资源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示范区要注重资源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区域治理,保持旅游目的地的整洁、美丽和安全。

(4)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能力示范区应该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化旅游综合体。

(5)市场运营能力示范区要具备市场经济运作能力,完善旅游市场主体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品牌形象,促进旅游消费的持续增长。

3.创建标准(1)旅游区域化示范区应该具有较高的区域化、连通性和多业态融合的特征。

具体要求包括:区域范围大、区域特色明显、区域内交通连通性好、业态多元化等。

(2)旅游集约化示范区应该充分利用旅游资源,通过旅游产业集聚和资本集聚,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

具体要求包括:旅游资源利用率高、旅游產業集聚度高等。

(3)旅游品牌化示范区应该具有明显的旅游品牌特征,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温泉旅游的国家政策汇总

温泉旅游的国家政策汇总

温泉旅游的国家政策汇总
温泉旅游的国家政策汇总如下:
1. 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发布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支持建设一批温泉旅游特色品牌。

同时,鼓励各地出台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温泉企业给予支持。

此外,还要推进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精品旅游线路建设,以提升温泉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2.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相关文件中指出,应将温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保护管理纳入统一监管,并开展污染环境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其开采量不超过补给量,保障生态退化和地下水资源枯竭的风险。

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相关政策中表示,要做好城镇供排水管理和污水处理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为温泉周边地区的城市设施升级改造提供支持。

通过实施上述政策,旨在促进我国温泉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这些政策的总体目标是为了推动温泉旅游业发展,同时也强调了环保的重要性。

具体的政策措施可能会因地区而异,建议查阅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的具体政策文件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汇编

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汇编

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汇编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汇编1. 引言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是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在全域旅游理念下的具体实践。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理念,旨在将旅游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深度融合,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启示。

2. 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汇编2.1 案例一:贵州黔东南州凤冈县凤冈县作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典型案例,以生态优势为支撑,注重保护和开发当地的自然资源。

县内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深受游客喜爱。

凤冈县在开发旅游资源的也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了旅游业与当地经济的良性互动。

2.2 案例二:云南丽江市丽江市以独特的纳西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为基础,成功创建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丽江市的发展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就业机会,提升了生活质量。

该地区注重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双赢。

2.3 案例三:四川甘孜州稻城亚丁稻城亚丁以其独特的高原风光和藏文化吸引了全球游客的目光。

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典型案例,稻城亚丁致力于打造生态旅游胜地,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当地居民也从旅游业中受益,建立了一批批生态农庄和客栈,促进了乡村振兴。

3. 总结与展望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汇编中的案例充分展示了全域旅游理念的落地实施和成功经验。

这些案例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也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我们可以从这些案例中学到,全域旅游需要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当地居民的福祉。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

4. 个人观点我认为全域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能够实现旅游业的绿色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共赢。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廊政发〔2017〕65号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廊政发〔2017〕65号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正文:----------------------------------------------------------------------------------------------------------------------------------------------------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廊政发〔2017〕6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意见》和《廊坊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将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加快美丽中国建设。

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打造“京津冀休闲目的地”总体定位,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依托旅发大会平台,大力推进旅游综合改革,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全面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旅游综合营销,构建“全景打造、全时供给、全业融合、全民共享”的旅游发展新模式,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廊坊市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到2020年,实现年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其中,过夜游客占游客总量60%以上;全市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5万;休闲度假产品在整个旅游产品结构中的比重达到70%以上,游客人均消费额度比2015年增长30%以上,旅游业总收入超过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及相关产业对全市年度GDP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0%以上,实现旅游效应最大化。

二、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根据《廊坊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按照“突破点、贯穿线、整合面”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将廊坊旅游空间格局优化为“一核两带八廊八坊”,构建起由景观“廊”串联产业“坊”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意义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意义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意义
1. 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全域旅游示范区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它旨在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示范区将促进旅游业从单一的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而提升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全域旅游示范区将带动区域内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协调发展。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合作,能够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

3. 增强旅游体验质量
全域旅游示范区强调以游客为中心,注重提升游客的整体旅游体验。

示范区将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打造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能够深度感受当地人文风情,获得更加丰富、难忘的旅游体验。

4.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全域旅游示范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旅游。

示范区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倡导低碳出行,推广环保理念,实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全域旅游示范区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带动农村地区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让农村群众也能分享旅游业发展的红利。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四个基本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四个基本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四个基本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指以旅游业发展为核心,以优质旅游资源为支撑,以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为保障,以提升旅游产业综合实力为目标,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加快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特殊区域类型。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标准是制定全域旅游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它涉及到资源整合、产业发展、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四个基本标准是:1. 旅游资源丰富度: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一个基本标准是其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这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多方面的资源。

资源的丰富度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旅游业发展潜力的基础。

2. 旅游产业基础硬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二个基本标准是其具备良好的旅游基础硬件设施。

这包括交通设施、旅游接待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等。

良好的基础硬件是提供优质旅游服务的基础,也是满足游客需求的重要保障。

3.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三个基本标准是其具备较大的旅游产业发展潜力。

这包括旅游业发展前景、旅游产业链条完整度、旅游消费能力等。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大小决定了示范区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战略地位。

4. 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四个基本标准是其具备创新的旅游管理体制。

这包括法规政策的创新、管理机构的优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等。

创新的管理体制能够为示范区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总体而言,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标准是为了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对资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潜力和管理体制的要求,可以为示范区明确发展目标、规划发展路径,促进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

同时,创建标准也为各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继续写相关内容1000字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的解读在于为各地区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和指导,以推进旅游业全面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

“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2篇)

“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2篇)

“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全域旅游作为旅游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旨在充分挖掘和整合区域的旅游资源,打造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提升旅游的综合质量和体验,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全域旅游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旅游资源开发较为零散、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

因此,为加强对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创建工作,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实施方案,激发示范县的发展潜力,提高其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二、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思路和方案。

2.综合规划: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和元素,并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3.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示范县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示范带动周边地区的全域旅游发展。

4.突出特色:发挥示范县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塑造其独特的旅游形象。

5.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效果和市场需求,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以保证示范县的持续发展。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步骤1.梳理旅游资源和产品:全面梳理示范县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建立资源清单和产品目录,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分类,确定核心资源和产品。

2.规划发展思路和目标:根据资源和市场需求,确立示范县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和路线图,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发展规划,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交通、通信、水电、供暖、卫生等方面的建设,提升示范县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4.加强宣传推广:制定宣传推广方案,通过网络媒体、传统媒体、旅游展会等多种手段,宣传示范县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5.加强产业链建设:鼓励农民、农业合作社等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农家乐、采摘园等农业观光项目,推动农业、旅游和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6.加强政策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示范县的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典型案例分析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典型案例分析近年来,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全域旅游强调整体性、一体化和全方位的发展,通过构建多元化、完善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实现旅游资源的整合与联动,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竞争力。

为了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国各地积极推动相关项目,下面将以浙江省杭州市西溪湿地为典型案例,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进行分析。

杭州市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离市中心约15公里,占地面积2020多公顷。

西溪湿地以其独特的湿地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历史,成为杭州市乃至整个浙江省的旅游热点之一。

然而,在过去的发展中,西溪湿地的旅游开发存在碎片化、单一化和低水平的问题,无法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杭州市政府决定将西溪湿地打造成全域旅游示范区。

首先,政府在规划阶段就成立了以地方政府主导、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方案。

其次,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旅游综合开发,推动旅游企业和专业团队的合作。

政府还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了一系列便捷的高速公路、铁路和城市交通线,改善了游客的出行体验。

在旅游产品方面,政府积极整合了西溪湿地周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创新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旅游线路。

例如,开发了生态旅游线路,将湿地景观与自然保护区、休闲农业等结合起来,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生态体验活动。

同时,政府还重点打造了文化旅游线路,通过展馆、博物馆和文化表演等形式,展示西溪湿地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魅力。

这些创新的旅游产品有效地提升了西溪湿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大量游客。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旅游服务的建设和改善。

通过培训和引进专业人才,提升了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

政府还积极推行智慧旅游,引入了在线预订系统、导览服务和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方便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旅游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管理,在景区内设置了安全警示牌和环境指示牌,加强了巡逻监管。

嵊州市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意见征求稿)

嵊州市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意见征求稿)

㈱州市推进全域旅游高质■发展的实施方案(意见征求稿)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建设现代化网络型山水城市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竦州市全域旅游发展品质、丰富业态、打响品牌,实现竦州市全域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 33号文件精神,结合竦州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围绕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通过实施“文旅活市” 发展战略,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不断丰富文旅融合业态,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通过3年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实现旅游投资IOe)亿元,旅游招商50亿元,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比重达到10%以上,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年游客接待人次逐年增长,实现“百村成景、百业增效、百姓致富”的美好愿景。

二、工作任务(一)坚持精品工程,打造全域旅游新高地。

着力塑造特色,打造品牌,以出成果、出亮点、出形象为目标,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力促项目早出形象早见成效。

1.越剧小镇景区创建有新提升。

紧抓新颖优质业态布局和高端精品项目谋划,实施高等级景区培育工程和景区创A 升级计划,持续推进景区环境和服务质量提升,以“国内标杆,省内样板”为目标,把越剧小镇打造成为以越剧文化为特色的4A景区。

(责任单位:越剧小镇指挥部、商旅集团、文广旅游局、甘霖镇)2•魏晋风度文旅板块有新亮点。

梳理厚重的魏晋文化资源,把握重点展现唐诗之路刻溪段的特色,以独有的人文、历史底蕴,结合景区镇创建提升和始宁古城复兴工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修复,充分利用谢家文化与三界至仙岩段的诗画荆溪意境,依据历史记载,打造沿荆溪水上游线和沿蜉山登山游线,将文化遗产转变为旅游产品。

进一步打造好以书圣归隐地、书圣后裔聚集地、羲之文化村、千年古村古寺留存地为资源依托的金庭书圣文旅版块。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对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规范和指导,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旅游区域的整体形象和品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区域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旅游服务水平等,下面将就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区域规划。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首先需要进行区域规划,确定示范区的范围和边界,明确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定位。

在区域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文化遗产、乡村风貌等因素,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确保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二、旅游资源开发。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需要充分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特色产业等。

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提升旅游资源的品质和附加值,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三、旅游设施建设。

为了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需要加大旅游设施的建设力度。

这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旅游购物场所、娱乐设施等。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设施的便捷性、舒适性和环保性,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四、旅游服务水平。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重要内容。

这包括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导游服务、安全保障服务、旅游投诉处理服务等。

要求服务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游客营造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五、宣传推广。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需要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工作,提升示范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举办文化节庆、开展旅游宣传推介会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推动示范区的旅游经济发展。

六、监督管理。

为了确保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的贯彻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示范区的日常监管和考核评估。

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对示范区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指按照国家旅游发展规划和要求,通过全域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实现旅游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环境协同、服务一体,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

一、综合验收标准。

1.示范区规划建设验收。

(1)规划合理性,示范区规划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产业融合。

(2)建设完善性,示范区建设应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旅游服务设施等,提供便利的旅游环境。

2.资源整合验收。

(1)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区应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资源优化配置。

(2)资源保护利用,示范区应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自然风景区。

3.产业融合验收。

(1)产业发展规划,示范区应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联动效应。

(2)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应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多元化产业布局。

4.环境协同验收。

(1)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区应加强环境整治,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旅游环境品质。

(2)环境保护治理,示范区应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减少环境污染,保障游客健康和安全。

5.服务一体验收。

(1)服务设施完善,示范区应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2)服务质量提升,示范区应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服务管理,提升服务态度和水平。

二、验收程序。

1.验收申报。

示范区应在规划建设、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环境协同、服务一体等方面达到验收标准后,向国家旅游局提出验收申报。

2.专家评审。

国家旅游局将组织专家对示范区进行评审,对规划建设、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环境协同、服务一体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3.验收公示。

国家旅游局将对验收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内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和意见反馈。

4.验收结果。

国家旅游局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和社会各界反馈意见,对示范区进行验收,确定是否达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x[x]31号)、《x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的实施方案》(x[x]88号)和《x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的实施方案》(x[x]217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建设全国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总结》(x[x]182号)要求,结合我市旅游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x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目标,按照多元化、复合型、全域化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原则,全面实施“环x国家旅游休闲区”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进一步理顺发展体制,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业全方位规划、多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努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我市面向未来的朝阳产业、市域经济战略性的支柱产业和富民强市的先导产业,充分发挥新常态下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推进全国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建设。

二、基本原则体制科学化。

坚持开放理念,突破地域、行政制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加强区域、区间合作,提高旅游对外开放水平。

加大全域旅游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全域旅游发展活力,探索x特色的全域旅游创建模式和路径。

环境景区化。

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因地制宜,突出各区域差异化和个性化。

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市,以景点的要求建设镇村,积极打造处处是风景、路路是景道的全域大环境,护好美丽生态,建好美丽城乡,串好美丽风景。

产业旅游化。

牢固树立全区域谋划、全方位推进、全时空统筹、全要素配套、全产业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发展观,发挥好x丰富的资源优势,注重产业融x展,加快行行促旅游、时时见风景的建设步伐,用产业旅游发展旅游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全民共享化。

坚持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纵深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整体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形成人人齐参与、时时有服务、个个都受益的生动局面,共同打造主客共享、宜居宜游的幸福家园。

2024年县域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

2024年县域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2024年县域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热烈欢迎*一行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

现将今年以来县域经济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坚持互动相融,注重统筹城乡,加快建设全市经济强县切实树立“两化互动、三化联动、X同城、城乡共荣”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县级领导、县级部门联系重点项目和企业建设制度,全力抓好省级工业园区、X西北最秀美县城和新农村示范片“三件大事”,强力实施五个翻番、五个重点的“双五战略”,奋力建设宜业宜商宜游宜居的经济强县。

1-6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33亿元,同比增长10.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323元,同比增长8.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658元,同比增长X%。

1-7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92亿元,同比增长18.15%;工业增加值20.1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位列全市第二;社消零总额23.65亿元,同比增长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28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位列全市第一。

1-7月,实现财政总收入8.98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3亿元。

(一)突出创新驱动,新型工业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把省级工业园区作为“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的重要结合点和有效突破点,加快建设“工业发展高地、城市组团新区”。

园区已入驻企业X户,吸纳产业工人1.88万余人,“一区多园、一园一主业”格局已经显现,为县城空间拓展和人口集聚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撑。

2023年在全市X个园区考核中位列第1,今年7月入围四省“51025”重点培育园区,力争再用5年时间打造500亿产业园区。

大力实施工业4个百亿工程和3个倍增计划,以华晨汽车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以银河化学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以好医生药业为龙头的医药食品三大百亿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73户,亿元以上企业达25户,银河化学进入“X企业100强”。

突出“规划项目产业投资”和“开放合作”主题,1-7月全县招商引资共签约项目31个,协议引资34.02亿元,预计创税1.72亿元。

“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3篇)

“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3篇)

“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科学实施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不断提高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外界知名度,尽快将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带动全市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经市政府研究,决定___年开展“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

具体创建工作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国务___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根据省旅游局《___开展“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___》要求,结合实际,按照“全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生态经济化”目标,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机制,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确立旅游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把建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县。

二、创建目标根据“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要求,通过一年的努力,到___年底,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达到___%以上;就业人口中旅游从业人员达到___%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___倍以上;境内绿化覆盖率___%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GB3838要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___%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___%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应达到GB5749要求,主要功能区噪声应达到GB3096要求;旅游吸引物与产品指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指标、管理服务指标均全部达到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标准,并顺利通过验收。

三、创建时间“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从___年___月份开始至___年___月底结束。

第一季度为宣传动员,摸底阶段;第二季度为对标创建阶段;第三季度为整改提升阶段;第四季度为迎检阶段,积极巩固成果,进一步强化“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后续工作,落实有关配套设施、制度建设,确立示范县的长效保障机制。

2024年“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二篇)

2024年“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二篇)

2024年“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一、总体目标根据国家旅游局的部署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确立2024年将本县打造成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总体目标为:以旅游业为引领,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与经济、文化、生态协同发展,努力实现旅游业对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工作任务(一)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1. 加大对本县旅游资源的调研力度,全面了解本县的旅游资源概况,确立主导产业方向,明确资源优势和特色;2. 制定并实施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和措施,强化对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工作,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建立旅游资源开发的多元化合作机制。

(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1. 建立健全旅游服务体系,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服务水平;2. 建立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游客投诉和纠纷,保障游客的权益;3. 完善本县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旅游市场推广1. 制定并实施本县的旅游市场推广计划,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提高本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旅游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外旅游交流活动,拓宽本县的旅游市场;3. 开展旅游宣传活动,展示本县的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本县旅游观光。

(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1. 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旅游产业新业态,推动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2. 加强旅游产业链条的延伸,提高旅游业的附加值,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3. 加强旅游合作社和旅游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支持民营经济在旅游业中的发展。

(五)加强旅游管理和监督1. 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打击非法旅游经营行为,维护旅游市场的秩序;2. 建立旅游事故应急管理机制,做好旅游安全工作,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3. 完善旅游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及时掌握旅游市场动态,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经验交流材料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经验交流材料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域旅游政策更是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繁荣的重要举措。

为了探讨如何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取得更好的成效,以下是几点经验交流材料,供各地参考借鉴。

一、制定明确的规划方向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之初,首先要制定明确的规划方向。

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资源、文化底蕴等特色,结合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确定旅游示范区的主题和定位。

只有明确了规划方向,才能在后续建设过程中有的放矢,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水电通讯等方面的配套设施。

只有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才能为旅游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独特魅力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要善于挖掘这些特色,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可以通过举办当地特色活动、推出地方特色商品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提升旅游示范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时,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扩大旅游示范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同时,要着力打造“一地一品”或“一地一风光”的品牌,让游客在体验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

五、加强产业融合,促进经济发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不仅仅是旅游业的发展,更是促进地方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不同产业的融合,发展相关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只有构建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才能实现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共同繁荣。

综上所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在建设过程中应坚持规划优先、基础设施先行、特色打造、品牌建设和产业融合等原则,不断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品质和水平,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希望以上经验交流材料可以对各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所帮助,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指在国家战略部署下,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通过全面提升旅游区域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为了规范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标准,提升旅游品质,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优化旅游环境,以下是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区域规划。

1. 区域范围,全域旅游示范区应当明确划定区域范围,包括主要的旅游景点、景区、乡村、城市等,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和体验区域。

2. 区域定位,明确区域的旅游定位,根据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确定区域的主导旅游产品和主题,形成独特的旅游品牌。

二、旅游资源整合。

1. 优化资源配置,充分整合区域内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2. 旅游产品创新,结合区域特色,开发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体验。

三、旅游环境提升。

1. 城乡环境整治,加强对景区、乡村、城市等旅游环境的整治和提升,打造干净、整洁、美丽的旅游环境。

2. 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停车场、卫生间、游客中心等,提升游客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四、旅游服务水平。

1.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旅游服务氛围。

2. 旅游安全保障,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健全安全保障机制,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五、宣传推广。

1. 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旅游品牌,提升区域的旅游形象和美誉度。

2. 多元宣传,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包括线上线下宣传、活动营销等,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参与。

六、管理机制。

1. 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全域旅游示范区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合作的管理体系。

2. 监督考核,建立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各项标准的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各地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科学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措施,不断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品质和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辽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市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辽市政发〔2015〕38号

辽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市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辽市政发〔2015〕38号

辽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市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辽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市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辽市政发〔2015〕38号河东新城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促进辽阳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4〕3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基础条件和发展优势,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创新兴旅、依法治旅、融合发展、以人为本”的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要求,树立我市“精准定位、优化布局、融合产业、提升品牌、规范服务、做活人气”的总体发展思路,确定“做精做强温泉冰雪、皮草购物游,大力挖掘历史文化游,带动乡村沟域游”的定位,使景点向景区、景区向度假区转变,产品开发由传统资源型向综合资源型转变,发展模式由行政主体主导向市场主体主导转变,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服务业的龙头。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将辽阳打造成为沈阳经济区特色旅游城市、东北亚旅游购物目的地,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以上;重点打造投资百亿元旅游产业集群2个,产值10亿元的旅游领军企业5家;争创1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培育1个国家5星级温泉企业、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二、重点任务(三)优化旅游产业布局。

以辽阳旅游资源分布特点为前提,形成“两带两区”互动发展的总体格局。

“两带”:一是以太子河为载体,两岸历史文化遗存为基础,自然风光为补充,近期成功创建国家4A 级景区,未来打造成为国家5A级景区的太子河历史文化风光带;二是以沈大高速公路辽阳段为载体,公路两侧密集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为基础,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打造成为集农业庄园、民俗风情小镇、农业公园等为一体的沈大高速农业旅游带。

19123150_湍口

19123150_湍口

6VIEW视点7金① 湍口温泉 ② 冰天雪地中泡温泉③ 索面文化节流淌千年的“芦荻温泉”聊起温泉,人们能够想到的,远有境外的法国依云、德国巴登巴登、日本北海道,近有省内的宁海、金华、武义、泰顺和湍口。

湍口,这个位于杭州临安西南的小城镇,因为一潭“芦荻泉”而声名远播。

“芦荻泉”,源于唐代。

早在1300年前,《昌化县志卷二》记:“芦荻墩在县南四十一里,平阳突起,小墩高不盈丈,广亩余。

清泉仰泻,夏凉冬温,严寒暖气熏蒸叠叠上浮,环墩无积雪。

”82岁的湍口镇湍口村老书记徐凤祥,在村里住了几十年。

老人印象中,村口这个叫“芦荻墩”的洼地,每年一到冬季周边一片白雾茫茫,而且这里既不积雪也不积霜。

“我们小时候经常跑去泡热水,那时还不知道这叫温泉。

热水从地底下冒出来,我们就在那里洗脸、洗头、洗澡,暖烘烘的就像在澡堂。

”任凭四季流转,那个叫“芦荻墩”的洼地总是雾蒙蒙的一片,温润如初。

村里的妇女们在温泉边洗衣、聊天,孩子们在水边嬉戏、玩耍。

湍口人就这样一年四季与温泉相伴。

再后来,村里有人打通了温泉眼,将水引到了自己家,在家里搞起了小小的温泉浴池。

于是湍口温泉部分成了“私家”温泉。

如今的湍口温泉,经浙江省勘测院勘探鉴定,出水温度高达47℃,日出水量3000吨,温泉属于碳酸钙型热矿泉,除含有常规成分外,还有氡、镭、钡、锶、钛、氟等微量元素,尤以氡含量最为突出。

2009年以来,以杭州新天地为首的温泉投资商入驻湍口,众安氡温泉度假酒店建成营业,湍口发展迎来了温泉时代。

再加上近年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入推进,湍口“温泉小镇”的面貌越来越新,轮廓越来越清晰,以“温泉+”实现跨产业融合发展的面纱悄然揭开。

迎面扑来的新古镇画风自2017年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启动以来,杭州市一直名列前茅。

2018年度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考核8VIEW 视点验收结果显示,杭州87个乡镇(街道)完成整治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48个被评为省级样板小城镇,临安湍口已然在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旅游者消费观念日趋成熟,温泉旅游越来越需要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奇特性的产品出现,需要突破传统发展模式,以“温泉旅游+”的思维,将温泉与相关资源进行组合有效利用,形成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养生等于一体的温泉产业集群。

本文以江西省石城县温泉旅游开发为例,就“温泉旅游+”模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进行初步思考。

一、构建“温泉旅游+”模式
江西省石城县温泉资源具有分布广、温度高、水量大、水质优等特点,如将其与周边的丹霞风光、自然山水、万亩荷花、客家文化、佛禅文化、乡村风情等进行组合开发、联动发展,将会产生极大的竞争优势。

石城县以“温泉旅游+”模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思路,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将温泉旅游与周边资源、相关产业高度融合,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形成复合型的温泉旅游产业集群,产生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温泉旅游+特色景区”,联动发展形成合力。

温泉与旅游景区相结合,是当前温泉旅游最常见的发展形式之一,温泉与景区可以相互联动形成合力,产生“1+1>2”的效果。

如石城县通天寨温泉旅游区可以“温泉+景区”进行开发,将温泉打造成为通天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吸引物,并围绕通天寨景区,创意开发九寨温泉、通天寨温泉两大温泉主题度假村,形成以双料奇泉、丹霞风光、创意红石为特色的地质活态博物馆。

“温泉旅游+美丽乡村”,高附加值产业融合发展。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础,让“乡村回归乡村”也成为众人期待,在这种大发展背景格局下,“温泉旅游+美丽乡村”模式应运而生。

石城县沿沙温泉村可将优质的温泉资源与秀美的乡村田园风光进行融合,打造田园观光、乡村体验、养老度假、温泉疗养等功能,发挥温泉资源的延伸利用价值,并发展高附加值种养殖项目及温泉生态农业项目,推动石城县生态农业从单一的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迈进。

“温泉旅游+运动娱乐”,构建全空间体验模式。

温泉旅游与运动游乐的融合,是温泉旅游较早的发展形式,也是一直备受大众青睐的温泉旅游产品。

在温泉泡浴的基础上,通过发展满足旅游者体验性、参与性需求的运动游乐项目,突破传统温泉运动娱乐开发形式,将温泉旅游与山地休闲运动和水上时尚运动结合,构建上山下水的全空间复合体验模式,提升核心吸引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温泉旅游+地域文化”,带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温泉旅游的重要吸引要素。

将温泉旅游与差异性的地域文化进行融合,通过文化植入,提升温泉品味,使温泉旅游产品更具亮点、特色。

石城县杨坊温泉可依托区域浓厚的客家文化底蕴,整合石城灯彩、客家围屋、客家美食等客家文化元素,通过对地脉、文脉、民俗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提炼“中国灯彩之乡,客家祖地温泉”的主题形象,打造国内独具特色的围屋式主题温泉度假村,带动石城县客家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温泉旅游+主题景观”,打造主题化的独特体验。

温泉与主流市场相匹配,打造主题景观是本模式的主要思路。

近年来,赏花旅游非常火爆,很多地方针对女性市场,主推“赏花+美食+购物”,并吸引了大量的摄影爱好者。

石城县通天寨温泉可融合丹霞风光,以主题花海景观为核心吸引,打造多种花海游乐项目,并通过花海营造温泉静谧温馨的度假疗养氛围,形成“在花海中泡汤,在汤池中看丹霞”的独特体验。

二、推进“温泉旅游+”的保障措施
顶层设计。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

2015年,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承接的《石城县温泉旅游专项规划》,以温泉旅游全域发展、全域统筹为理念,在全面把握
石城温泉旅游资源、深入研究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为石城县实现“温泉旅游+”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切实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建设统筹。

“温泉旅游+”发展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有强有力的协调机构进行统领。

政府可通过成立温泉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统筹谋划和协调指挥温泉旅游业发展,加强温泉资源及相关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管理工作,对近中远期“温泉旅游+”建设做出科学合理安排。

政策支持。

地方政府可从人、财、物、政策、环境等方面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支持温泉旅游发展。

近来,石城县积极实施温泉品牌规划战略和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扶持旅游企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推动温泉产业升级。

公共服务。

重点做好旅游交通标识标准化工程、智慧旅游工程、旅游交通直通车工程、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程、旅游安全救援工程、旅游环境卫生系统工程等,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温泉旅游发展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和环境。

人才保障。

“温泉旅游+”要取得跨越式发展,加大温泉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一是深入实施温泉旅游专业人才引进工程;二是完善温泉旅游人才在岗培训模式;三是构建“高校+企业+政府”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储备后续发展力量。

“温泉旅游+”是石城县解决温泉旅游发展单一问题的突破口,构建“温泉旅游+”模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对提升石城县温泉旅游和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系巅峰智业原创,首发《中国旅游报》,作者张镇非,转载请注明)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温泉旅游规划、温泉度假区规划经验。

对国内外温泉旅游的发展历程有深度研究和深刻见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