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出版的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数字出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数字出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 0 1 1 年 ,我国互联网期刊 、电子图书、 数字报纸的  ̄ , t t L, k 为3 7 . 8 4 亿元, 在数字出版总收人 中所 占比例仅为 2 %, 这表明单纯地将纸质出版物数字 化 ,而缺乏原创 内容 ,导致市场 占有率较低 。 手机 出版和网络游戏在数
( 四 )国家宏观政 策、行业标准推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 国力的重要支
拓销售渠道 ,探索数据库出版、在线教育 、按需 印届 4 等数字出版商业模
中国数字 出版产业年度报告课题组 ( 2 0 1 1 -2 0 1 2中国数字 出版产业 年度报告 》数据显示 , 2 0 1 1年 , 我 国数字出版全年收入规模达 1 3 7 7 . 8 8
亿元,比2 0 1 0 年整体收入增长了 3 1 %。互联网广告 ( 5 1 2 . 9 亿元 ) 、网络
数字出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刘剑 刚
黑龙江大学 出版社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8 0
【 摘 要 】当前,数字 出版 已成为 出 版产 业中的新兴产业,成为 出版业发展 的主要方 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消费者 阅读 > - j ・ l 贯 的改变及数 字阅读 人 口的快速增长 ,今后还会 出 现越 来越 多的数字 出版新业态,数字 出版逐步成为 出版的主体产业之一 ,在未来呈现 高速增长的态势。 【 关键词 】数字 出版 全媒 体 电子书 中图分类号:G 2 3 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 0 0 9 — 4 0 6 7 ( 2 0 1 3 ) 1 4 . 7 8 . O 1
式。部分资本实力雄厚的出版社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将企业品牌延伸 到数字出版领域 , 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开发,掌握数字 出版的

论全媒体出版产业发展策略

论全媒体出版产业发展策略

是纸 质 图书 、 联 网 、 机 、 互 手 阅读 器等 纤 的广 泛 应用 等 ,都 将 促进 接 收终 端
出 版
的融合 。 这样 , 媒体 出版 只有 充分 发 全
挥 技术 优势 , 泛结 合 内容资 源 , 广 积极
拓 展新 的市场 渠道 ,才能 在整 条产业 得 效益 的最 大化 。
是我 国首 次实 现 图书 的 全媒 体 出版 。
是 出 版 、电信 、影 视 等不 同行业 的集
随着 网络技 术 的 发展 ,图书 出版 已 由 合 , 到 了优 势 互补 , 源共 享 ; 是 达 资 五
原来 单 一纸 质 图 书 出版延 伸 至互 联 网 读 者 阅读 选择 与体 验 的整 合 ,最 大 限
在 上述 的三项 内容 之 中 ,技术 融 合 是 全 媒 体 出 版 产 业 发 展 的 技 术 保
链 的带 动 下 ,促进 全媒 体 出版 行业 的 高速发 展 。 第二 , 资本整 合 。2 0 0 9年 9月 , 国 务 院常务 会议 讨论 并 原则通 过 《 文化 产 业振 兴规 划》 要 求 “ , 积极 发 展纸质 有 声读 物 、 电子 书 、 机报 和 网络 出版 手 物 等 新 兴 出 版 发行 业 态 ” ,而 且 强调 “ 资本 为 纽 带 推进 文 化企 业 兼 并重 以 组 取得 重要 进 展 ,力争形 成 一批 跨地 区跨行 业经 营 、 较 强市场 竞争 力 、 有 产
O1 4
影 《 民窟 的百 万富 翁》 以全媒 体 方 组 ,使 得原 本 属 于不 同产 业 领 域 的企 贫 也
式 出版 , 家 出版 社 出版 纸质 图 书 , 作 中 业 出现了合作与竞争 ,从而形成新的 文 在 线 则 获 得 该 书数 字 出版 的授 权 , 价值 链 和业 务模 式 。技术 整合 数 字 出 实 现 了全球 全媒 体 同步 出版 。 从 《 非 版 产业 链 主 要是 横 向整 合 数 字 内容 出

全媒体时代数字出版新态势

全媒体时代数字出版新态势

全媒体时代数字出版新态势摘要:随着网络融合的升级,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进入一个全媒体时代。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媒体形式的不断变化与升级,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

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问世带来了一“触”即发的新阅读革命,增强型电子书的出现加速了电子书形式的变革。

技术的推动使读者与作者“传受关系”得到转换,带动了互动出版的兴起。

关键词:互动出版 pod 传受关系个性化定制出版数字出版在新一轮技术浪潮的推动下呈现出新态势,ipad等新媒介的出现,加速了媒介形式的变革,带来了人机互动的新型数字出版模式。

同时,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大众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传播主体传播的信息,而期望主动参与其中,成为传播系统中独特的自我。

“传受关系”的改变与融合带动了传受双方的互动,个性化定制出现、支线式小说阅读等出版模式的兴起,推动了互动出版的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全媒体时代数字出版结构和形态的新变革——互动出版的产生,论述了互动出版在理论层面、产业分析、发展缘由、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等层面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数字出版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关于互动出版的理论分析马克思曾明确指出“社会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

简单来说,互动是一个双向平等的信息交流过程。

随着数字内容储存价格的极速降低,海量信息资源越积越多,我们不断地与外界分享信息,从而得到更多的互动与交流。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受众接触媒介的目的是基于心理需求,新媒体的互动性特征让使用者能够得到现实中得不到的心理补偿。

与web1.0时代的人机互动相比,web2.0时代平等、交互、去中心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互动,让“传受关系”发生了一系列转变,“传受”之间通过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交锋,将“读”信息与“写”信息相结合的过程掀起了个人出版的热潮,从而催生了互动出版。

1. 互动出版的概念互动出版目前尚一个统一的概念,马明明在其《互动出版—数字出版新潮流》一文中指出,互动出版与数字出版有着天然的联系,是数字出版的互动传播特征发展而来。

国内外医学期刊全媒体融合出版现状及分析

国内外医学期刊全媒体融合出版现状及分析

国内外医学期刊全媒体融合出版现状及分析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全媒体融合出版模式在各个领域逐渐兴起,医学期刊亦不例外。

全媒体融合出版以其便利快捷的优势,极大地增进了科研效果的传播和学术沟通。

本文将详尽探讨国内外医学期刊全媒体融合出版的现状,并对其进行深度分析。

二、国内医学期刊全媒体融合出版现状目前,国内医学期刊在全媒体融合出版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起首,绝大多数国内医学期刊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提供电子版期刊以供读者在线阅读。

此外,一些医学期刊还建立了手机客户端,提供手机阅读和下载功能,便利读者随时随地得到最新的学术资讯。

此外,还有一些医学期刊开设了微信大众号和微博账号,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内容推送和学术沟通。

另一方面,一些医学期刊还开始尝试将视频、动画、试验数据等多媒体元素融入科研论文中,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展示方式。

三、国外医学期刊全媒体出版现状相对于国内医学期刊,国外医学期刊在全媒体融合出版方面的进步更加成熟。

一方面,国外医学期刊在电子版期刊方面走在了前列。

绝大多数国外医学期刊都提供电子版期刊,且电子版期刊的质量和布局相当精美。

此外,还有一些医学期刊建立了开放得到(OA)平台,使得读者可以免费得到学术论文和探究效果。

另一方面,国外医学期刊在挪动端方面的布局也更加完善,几乎每个医学期刊都提供手机客户端,便利读者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和下载。

同时,一些医学期刊还开设了社交媒体账号,通过推特、脸谱等平台进行学术沟通和传播。

四、全媒体融合出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媒体融合出版对医学期刊带来了许多机遇。

起首,全媒体融合出版使得医学期刊的传播范围更广,读者可以通过多个渠道得到学术资讯,提高了科研效果的可见性和影响力。

其次,全媒体融合出版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方式,丰富了学术资源的形式,有利于科研效果的推广和应用。

此外,全媒体融合出版还可以增进医学期刊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印刷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印刷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印刷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1888课程负责人:万晓霞课程中文名称:印刷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Printing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2课程学时数:36授课对象:印刷工程专业本科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无一、教学目的本课程对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现代印刷工业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概述,主要讲授印刷学科所涵盖的技术范畴,包括印刷的基本知识,印刷工艺技术的基本理论,印前图文信息处理、制版、印刷工艺流程、印后加工、印刷质量控制、印刷技术标准化、安全生产与环保要求等内容。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印刷专业基本术语、技术知识。

通过精品课程网站的互动栏目、观看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讨论学习,使学生对本专业所涉及的技术基础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对专业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同时也可以丰富印刷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拓宽视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印刷技术发展历史与学科前沿熟悉印刷技术发展里程中不同阶段的标志性技术,了解图像传播的概念和范畴,了解现代印刷、出版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及其发展趋势;掌握印刷工业的分类、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了解所涉及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

作业1:简述印刷技术发展历史的几个重要里程碑及未来发展的学科前沿。

第二章印刷综论掌握印刷的基本要素;熟悉印刷方式的分类并掌握各种方式的印刷工艺流程;重点掌握不同印刷方式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实验课程1-1:如何查找印刷有关的资料和网络资源的利用、PPT制作要求(在实验室完成)实验课程1-2:印刷企业生产实录(报告厅内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文件,实验指导老师或者助教现场讲解)作业2:不同的印刷方式的分类标准是什么?不同的印刷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辨别不同的印刷品所采用的印刷方式?作业3:针对印刷发展趋势,选择课堂中提到的10种发展模式,任选3种做详细的分析与说明。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分析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分析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媒体融合成为了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则更加凸显了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因为全媒体时代的媒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媒、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而是将多种媒介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下面本文将从媒体融合的定义、发展路径以及对媒体业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全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

一、媒体融合的定义媒体融合指的是不同媒介形式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和互动,以产生新的、整合的、跨媒介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为目的的整合性创新活动。

媒体融合既包括信息技术和传媒技术的应用,也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

1. 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经典媒体的图像、音频、文本等信息形式数字化,可以进行综合处理及传输,实现了多媒体的应用,提高了信息获取和传递的能力。

比如,电视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等现代传统媒体开始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多媒体领域不断创新,进而成为传统出版的主流。

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可以使用更加便捷的方式获取和传递信息,出现了互联网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形态,这些新兴媒体形式不断地拓展着传媒的边界。

3. 从极客到普通人的媒体虽然在最初的时候,制作、传播多媒体信息需要丰富的技术、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的人才,人们普遍缺乏这些要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成熟、人性化的多媒体工具应运而生,媒体生产和消费的门槛降低了,人们的媒体参与成为可能,这意味着媒体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更加广泛的阶段。

4. 从互联网到全媒体在这一阶段,全媒体时代逐渐到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联通、融合,成为一体,形成了无差别的信息环境,对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媒体融合对媒体业的影响1. 传媒市场广泛化传统广告媒体市场过于封闭,只能呈现单一的广告形式。

而随着媒体融合的普及,传媒市场变得更广泛,层次越来越多。

不仅可以在各种平台上进行广告投放,而且还可以钻研其中更加细腻的市场。

新闻业进入全媒体时代的必然趋势

新闻业进入全媒体时代的必然趋势

经营方略● 秦承军新闻业进入全媒体时代的必然趋势今年6月3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正式揭开了三网融合的大幕。

8月中旬,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在青岛召开,强调以更加扎实、更加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媒体市场格局会发生根本变化,新闻管理格局和新闻人、新闻报道方式都会发生变化,新闻传播渠道和受众也会发生变化。

未来,新闻业进入全媒体时代成为必然。

何为“全媒体”“全媒体”是业界近来使用最频繁的关键词之一。

有学者研究认为,“全媒体”即“omnimedia”,源自美国一间名叫Martha Stewart LivingOmnimedia(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的家政公司。

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公司,拥有并管理包括杂志、书籍、报纸专栏、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网站在内的多种媒体,通过旗下的所谓“全媒体”传播自己的家政服务和产品。

十多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全媒体”(omnimedia)的概念尽管没有获得学术界的共识,却在传播领域的实践中日复一日丰富发展着它的内涵。

阅读方式产生巨大变革1.电子阅读器使信息传播更快更广电子出版业近来有两件大事:一是亚马逊去年底宣布,其电子图书的销量在2009年12月25日首次超过了传统纸媒图书;二是在形态上更接近于电子书的苹果iPad今年4月3日高调上市,叫好又叫座。

今年2月6日,美国趣味科学网站登出文章《改变世界的7种东西》,第一项便是电子书阅读器。

文中称这一即将“腾飞”的新生事物“提供了让阅读更具互动性的可能”,它“有改变我们消费媒体的方式的巨大潜力”。

最近的一项研究也发现,购买了电子书的今天,这里可以说还是一片蓝海。

2.大众专业频道与分众综合频道分众专业化已经被证明在目前情况下是一条死胡同,大众综合频道的道路又过于拥挤。

那么在大众——分众,专业——综合的组合中,还有没有适合地方卫视的路可走呢?我们可以用矩阵的形式来进行分析。

中国数字出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数字出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数字出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网络阅读的兴起,数字化出版浪潮已成为世界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已经进入全媒体出版时代,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传统出版物正在不断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作为新兴产业,数字出版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数字出版图书传统出版问题数字出版是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出版方式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强调出版内容、生产方式和运作流程、传播载体、阅读形式的数字化。

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具有出版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存储容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

数字出版的特征还可以理解为:具有数字技术记录、储存、呈现、检索、传播、交易的特点;具有在网络上运营,实现即时互动,在线搜索等功能,具有创造、合作和分享的特性;能够满足大规模定制服务的需要。

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业的一种新兴产业,发展非常迅猛,规模迅速扩大,技术不断创新,产品日益丰富,成为出版行业新的增长点,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数字出版将传统出版的内容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并传播,受到人们的欢迎,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的发展潮流。

2010年9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我国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总体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为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整个中国新闻出版业的数字化改造正在进行,一系列重大数字出版工程正在实施,我国的数字出版面临着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

2011年4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

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数字出版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传统出版业的变革,数字出版技术渗透到出版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深刻地影响了出版业的发展。

加快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加强技术创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各国出版业界的共识。

全媒体出版—出版业的方向和趋势

全媒体出版—出版业的方向和趋势

势 关 键 词 :数 字 时 代 全媒 体 出版 传 统 出版 数 字 时 代 的 出版 是 以 现 代 科 技 为依 托 的 全 方 位 出版 时
代 , 传 统 出 版 与 各 种 新 型媒 介整 合 出版 的时 代 。 虽然 以 纸 应 和 传 播 力 。 是 质 媒 体 为 代 表 的传 统 图 书 出 版 仍 然在 出 版 业 中 占据 主 导 地 位 , 是 以互联 网 、 机 、 但 手 手持 阅读 器 等 移 动 媒 体 为依 托 的 出

多种 媒 体 , 多种 渠 道 , 同步 出 版 , 面 覆 盖 。 全 二、 全媒 体 出版 的 优 势 全媒 体 出版 以 多 种 传 播 媒 介 联 动 实 现 了 同 一 内容 多 形
内容 进 行 多媒 介 同步 发 行 的 全 新 出版 理 念 。中文 在 线 董 事
长 兼 总 裁 童 之 磊 先 生 认 为 :全 媒 体 出 版 就 是 同 一 种 内容 通 式 同步 呈 现 , 现 了所 有 读 者 全 方 位 覆 盖 , 优 势 是 传 统 出 “ 实 其 过 多种 媒 体 同步 出版 。 包 括 纸质 媒体 , 包 括 互 联 网 、 机 、 版 所 无 法 比 拟 的。 也 手
阅 读 器 。 ” 即 图书 ~ 方面 以传 统 方 式 进 行 纸 质 图 书 出 版 ; … 另

1从 出版 主体 的角 度看பைடு நூலகம் 、
首先 , 版风 险 降 低 。 全媒 体 出版 不 是 对 传 统 出版 的替 出
方面 以 数 字 图 书 的 形 式 通 过 互 联 网 、 机 、 持 阅 读 器 等 手 手
针 版 模 式 已呈 现 良好 的 发 展 势 头 。 从 “ 媒体 出 版 第 一 书 ” 全 的 全 媒 体 出版 充 分 整 合 了各 种 媒 体 形 式 , 对 不 同读 者 的 需 求 使读 者 总 能够 找 到 自己 习惯 使 《 非诚 勿 扰 》 《 民 窟 的百 万 富翁 》 以传 统 图书 、 视 、 到 贫 , 影 互联 而采 取 不 同 的媒 体 接 受形 式 , 互 手 网 、 持 阅读 器 、 机 阅 读 平 台等 多 渠 道 同 步 出 版 的 形 式 进 用 的媒 体 阅读 。手 机 、 联 网、 持 阅 读 器 等 新媒 体 形 式 几 乎 手 手

全媒体环境下的报业生存之路

全媒体环境下的报业生存之路

全媒体环境下的报业生存之路作者:张大鹏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6期【摘要】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全媒体的大潮正在书写新的媒体发展史。

基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媒体革命将冲击传统媒体的一切固有模式。

全媒体较过去的媒体而言,它容量大,技术要求高,多采用现今最为先进和尖端的传播技术和手段,以更深、更广的方式介入人们的生活。

在全媒体环境下,报业如何求得生存之路成为报人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全媒体报业生存发展一、全媒体已成为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等全国性、地区性大报全媒体的前行轨迹看,未来的主流报纸是一个立体的多媒体,即:记者采写、录制、拍摄出文字新闻、图片新闻、录音录像后,先用简讯的形式在手机报上或微博第一时间传播到受众中;往下在报纸网站上,发布新闻事件的实时进展情况;再往下是在本报纸质版上,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进行全面报道和评论;再往下又在本报网站上,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进行视频深度报道和分析;最后,由本报出版社精选其中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片,结集出版发行,或制作出可保存供查阅的专题。

因此我们认为全媒体的核心是智能媒体和智慧媒体,运用智能化来解决海量传播信息的弊端。

从目前全国各主要党报报业全媒体发展的过程看,发布内容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处理平台,提高与受众对象的互动性,已成为报业全媒体发展的不二模式。

比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上海阿尔法公司携手合作,将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所有新媒体业务均整合至多通道复合数字出版系统,整个系统的应用从集团所有报纸排版工作结束后开始。

每日系统将排版完的发排文件自动传至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部,由新媒体部通过多通道复合数字出版系统统一分解,并入库存储。

然后,各新媒体根据自身的需求登录复合出版系统,各取所需,形成各自的新闻产品。

南方都市报更是领全媒体办报之先,2012年6月1日,南都发布了自己的移动终端——南都PAI。

南都PAI以“南都桌面”为承载载体,融合了包括南都阅读、南都视觉、南都新闻、南都读书、南都视点等在内的所有南都全媒体数字信息内容,从单纯的内容提供商向信息集成商、媒体和信息内容的综合运营商转型。

媒体融合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报告

媒体融合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报告

媒体融合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报告媒体融合是指不同媒体之间的融合与整合,通过技术手段使不同媒体平台之间的信息内容、传播方式和受众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实现全媒体报道和全媒体直播,使受众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信息体验。

目前,媒体融合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媒体融合的发展已经在各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

首先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目前,各大传统媒体都开设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和手机客户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信息的传播与发布。

同时,传统媒体也积极与新媒体企业合作,共同开发APP、微信公众号等移动互联网产品,扩大自己的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

其次,媒体之间的跨界融合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不同媒体之间通过资源共享和技术互通,实现了信息内容的交互与传播。

比如,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已经进入了网络平台,既通过网络直播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也通过网络点播提供了更多的观看途径。

电影、音乐和出版等领域也积极探索跨界合作,实现了全媒体的全程报道和推广。

媒体融合的前景分析媒体融合在未来将继续推动媒体产业的发展。

首先,媒体融合将进一步改变传媒机构的发展模式。

传统媒体企业将加强与新媒体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传统媒体将更加注重内容质量和创新,通过融合推出更多优质作品,提升受众体验。

其次,媒体融合将进一步拓展受众的信息获取途径和体验方式。

媒体融合不仅将继续推广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还将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为受众创造更丰富、更立体的信息体验。

受众将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设备获取所需信息,享受媒体融合带来的便利与快捷。

媒体融合还将对内容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内容的生产、传播和消费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互动化。

受众将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积极参与到内容的制作和传播中。

这将推动内容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培育更多精品作品和优秀创作者。

总结媒体融合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也推动了传媒产业的蓬勃发展。

媒体融合与传媒发展趋势

媒体融合与传媒发展趋势

媒体融合与传媒发展趋势近年来,媒体融合成为传媒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不同媒体间的深度融合及产业间的广度融合,使传媒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媒体融合对传媒发展的影响不断深化和拓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媒体发展,传媒业面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的融合逐渐成为一个优选策略。

媒体融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媒业不同的业态软硬件技术、资源、内容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传统媒体和手机、数字出版、网络等新兴媒体进行深度和广度的融合,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跨媒介、全球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媒体融合的产生,缩减了传统媒体的成本,节约人力、财力、物力;增强了信息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拓展了传媒业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了传媒业的盈利点。

第一,媒体融合推动传媒业的发展。

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发展出了自己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产品,例如移动电视、电子书、电视广告。

媒体融合使传统媒体得到更新。

媒体在融合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优势进行业务拓展,增加了盈利点,如电视购物、在线购物等。

新兴媒体也能够借助媒体融合打破行业壁垒,提供新的业务模式和创新服务,如电视购物、互联网广告等。

第二,媒体融合实现信息的全面传播。

媒体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有机融合,使不同的传媒业不再互相封闭,实现了信息共享,实现各媒体之间的信息流动,在社会中传递更广、更深入的信息,并且通过去垄断行业地位的变化,打破了信息壁垒,实现了信息的全面传播。

第三,媒体融合拉近生产者和用户的距离。

媒体融合将信息和资源整合到一起,实现了生产者和用户的距离“零接触”,让用户更加方便地获得经济、政治、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信息,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网络广告、移动广告、数字出版等互联网广告的出现,为企业带来了更多变现的机会,吸引大量的广告主进行投资,增加了广电电视节目投资的收入。

总结来说,媒体融合是一种浪潮,将传媒业面临着市场变化、技术变化、传媒业的日新月异等新的要求与挑战,媒体融合的发展是传媒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全媒体出版:现状与未来

全媒体出版:现状与未来
全媒 体出版 :现 状与未 来
能 。第二 ,传统 出版 的传播渠道 单一 ,而全媒 体 出
他 相 关行 业 ;纽 约 时 报 公司 旗 下有 1 种 报 纸 ,拥 9 有 一个 电视 网 ( 下设 8 附属 电视 台 )、2 个 家纽 约 广播 电台及4 多个W e 网站 。 2 0 年 1月 第6 届 0 b 09 0 l 法 兰克 福 书展 上 ,美 国 哈帕 ・ 林 斯 出 版集 团前 柯 全球 CEO兼主 席简 ・ 弗里 德曼 与 电影制 片商 杰 弗 里 ・ 夏普共 同举办 发布会 ,宣布成立Op n Ro d e a I tg ae da - u l hn C mp n ( ne rtd Me i E p bi ig o a y综合 s 媒 体数 字 出版 公 司) ,该 公 司建立 以 电子 书为 核心
二 、全媒体 出版 时代的产业 趋势
作 为 全 球 出版 业 的 未来 发 展趋 势 ,全媒 体 出
步 首发 。该 书 同时 采用传统 图书 、互联 网、手持 阅
读器 、手机 阅读等形 式 ,实 现多渠道 全媒体 同步 出 版 ,开创 了全 球全媒 体 同步 出版 的先 河 。2 0 年 2 09 月 1 日,中国出版集 团公司首 次 “ 电”投资拍 摄 8 触 的重大革 命历 史题 材 电视 剧 ( 战南京 在南京 开 《 决 机 ,标志着 中国 出版集 团公司跨 媒体扩 张的开端 。 ( )国外全媒体 出版现状 2
体单 一 ,而全 媒体 出版企业 的产权结 构多样 化 、投 资 主体 多元 化 。第 七 ,传 统 出 版产 业 生 态相 对 简 单 ,而全媒体 出版产业 生态复杂 。第八 ,传统 出版 发行产业 链相对 单一 ,价值传递 过程一 元 ,而 全媒 体 出版 发行产业链 面 临重构和变 革 ,价值 传递过 程 更加多元化 。

媒介融合视阈下出版业的变革与发展

媒介融合视阈下出版业的变革与发展

媒介融合视阈下出版业的变革与发展作者:代玉梅来源:《编辑之友》2011年第09期媒介融合通常是指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其实质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

最初对媒介融合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的融合交汇,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媒业、出版业等媒介之间的边界因此而不断地收缩和消解,出现了内容、网络、渠道的多领域相互融合,传媒业内部呈现出“融合”的发展态势,媒介融合作为产业融合的突出表现形式已然在这种新的发展趋势中。

由于媒介融合的推动,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业三大产业在内容生产、传输平台和接收终端方面不断地走向融合,传媒业也向着一种新的产业形态转化。

如今,许多出版单位正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过程中进行出版业转型和数字化改造升级,数字化出版是未来出版业的必然发展方向。

一媒介融合整合出版产业价值链(一)从传统发售到网络发售对出版行业而言,出版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并出版优秀的作品,以传播科学知识、促进文化的发展。

一方面传统出版业的发行主要经过出版社、经销商(发行商)、书店的环节,往往存在受经销商控制的可能,如今,数字出版实现了传统编、印、发各环节由网络技术实现从内容产品到终端消费者的直接售卖,构建了图书销售、配送的网络平台,实现了跨区域销售;另一方面,因为销售渠道的拓展,原有的编、印、发价值链需要找寻新的定位,在产业价值链上,往往处在最尾端的附加值最高,很显然,网络发行成为新的有待开掘的重要渠道,欲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则应构建内容产品至最终消费者的新发行路径。

(二)从传统出版转型到数字出版数字出版依托于传统资源,是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立体化传播的方式,因为其优于传统出版的查询便捷、存储海量、成本低廉、编辑方便等特点,数字出版完全颠覆了传统出版业基于印刷实物的出版与传播理念,近几年发展迅捷,产出额超过20%的增幅逐年上升,2010年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突破1000亿元,比2009年增长约25%,并在2009年首次超过传统出版业的收入,其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传统出版的挑战很大。

全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及传播力指标体系构建

全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及传播力指标体系构建

全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及传播力指标体系构建作者:刘建华来源:《传媒》 2013年第11期文/刘建华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全媒体传播的三大发展趋势,随后提出了如何构建政府全媒体传播力的指标体系,以提升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

该指标体系由信息下行力与信息上行力2个一级指标,印刷媒体报道力、电子媒体报道力、数字媒体报道力、传媒组织采集力、政府组织采集力5个二级指标和报纸报道力等10个三级指标构成。

关键词:政府全媒体传播力指标体系执政能力提升全媒体传播力与地方政府执政能力与政府执行力有密切关系。

本文站在全媒体传播力与地方政府执政能力及社会稳定的关系的立场,研究全媒体传播力的指标体系构建问题。

这只是一种理论上与方向上的探讨,当然也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引起社会冲突的因素多元而复杂,全媒体传播力体系也无法做到准确而及时地预警,只能根据实践发展的情况,不断微调全媒体传播力体系,提升地方政府执政能力,尽力有效引导舆论,使有利舆情“长起”,不利舆情“消落”,维持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

一、全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总体来说,全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从传播功能来看,全媒体传播将由信息传播功能逐渐向社会管理功能挺进。

全媒体传播除了为公众提供信息、娱乐等需求外,还承担着为社会管理服务的职能。

风险社会的到来,人们随时面临着危机,而这种危机爆发的不可预料性与后果的巨大破坏性,使人们对身边乃至全球的变动都有一种强烈的及时了解的需求,并根据提供信息作出决策,应对各种变动。

这也导致了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人们拥有了丰富多元的知识,仿佛对世界了然于胸;另一方面,人们又变得日益偏狭,一旦风吹草动,虚拟世界就变成了非理性的讨伐汪洋,甚至转化为实际行动,影响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

对于政府全媒体传播而言,真正科学理性有效的传播,就是凸显其社会管理功能,以“信息管家、舆论领袖、时事顾问”的姿态,传播与管理各种信息,协调各种利益冲突,实现为社会管理服务的职能,维护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

从“纸质教材”到“全媒体数字教材”——开放教育教材发展趋势及思考

从“纸质教材”到“全媒体数字教材”——开放教育教材发展趋势及思考

112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8期传播力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全媒体时代。

自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后,接着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互联网+教育’”,当前信息技术迭代日新月异,这无疑快速助推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传统教材的局限性已经显现出来,其已不能满足开放教育学生泛在、交互学习的需求,相比之下,全媒体数字教材的信息表现力非常强大,支持学生进行泛在、交互学习,因而它成为开放教育教材的研究方向以及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一、开放教育教材发展形态在我国开放教育发展历程中,纸质教材曾一度占据主流地位。

从1979年中国第一所广播电视大学成立,纸质教材作为知识的传播载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主要的教材形式。

20世纪70年代,多媒体技术在国外得到发展,以学习资源包为主要类型的多媒体教材在国外出现。

到了20世纪80年代,多媒体学习资源包开始在我国市场上出现。

国内多媒体教材的出现几乎与纸质教材同步,但其长期处于非主流地位,主要以光盘、软盘、硬盘为载体。

开放教育多媒体教材提供的资源内容较纸质教材更为丰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学习,多媒体教材的出现对我国开放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进入21世纪后,数字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先后出台了相关扶持电子教材项目的政策,以期促进教育的发展。

在我国,无论是学校还是出版领域,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纷纷进行数字化教材的探索和实践。

对于开放教育教材数字化的实践,我们尝试在教材中插入二维码,通过插入二维码对纸质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并使知识的展示更加立体化、趣味化。

至此,开放教育教材经历了纸质教材、多媒体教材、数字化教材三个阶段。

如今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泛在学习,与此同时,数字教材的局限性也显现出来,如链接的资源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下纸数融合出版的创新与实践

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下纸数融合出版的创新与实践

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下纸数融合出版的创新与实践在当前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纸媒与数字媒体的融合出版成为了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纸数融合出版指的是将传统纸质媒体与数字化媒体有机结合,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改变出版传统模式,实现传统出版业的创新与发展。

纸数融合出版,以纸质媒体为基础,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实现内容的多样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一方面,利用数字技术将纸质媒体内容转换为数字形式,实现内容的在线传播与存储。

借助数字化媒体的优势,将各种综合性、交互性的媒体元素融入到纸质媒体中,增加媒体的丰富性和互动性。

在纸数融合出版的创新与实践中,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创新是纸数融合出版的核心。

传统媒体以报纸杂志为主要形式,信息传递单向、版面僵化,而纸数融合出版通过数字化技术,使媒体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化,丰富了传媒产品的特色。

可以通过加入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元素,使纸质媒体更加生动、直观;可以将报纸杂志与社交媒体结合,实现读者对内容的实时互动与分享。

传媒渠道的创新也是纸数融合出版的重要内容。

传统纸媒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传播范围有限、传播成本高、实时性较差等,而纸数融合出版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传媒渠道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获取,媒体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

通过通过建设自媒体平台,发展移动应用以及与社交媒体的融合,实现媒体的全媒体传播,撬动更多的传媒渠道,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

技术创新是纸数融合出版的关键。

纸数融合出版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为纸数融合出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字出版物的版权保护,减少版权侵权问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虚拟现实阅读体验,提升读者的沉浸感和参与度等等。

技术的创新为纸数融合出版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纸数融合出版的重要内容。

传统纸媒往往以销售广告和纸质媒体为主要盈利方式,而纸数融合出版则需要寻找新的商业模式来获取收入。

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陈洁
【期刊名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年(卷),期】2024()3
【摘要】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纳入国家战略规划背景下,处于数字化浪潮中的中国出版业面临产销技术、业务模式、组织机构等多方面的冲突与转型。

在完成从数字出版到融合出版的过渡后,出版深度融合成为当下我国出版业面向未来生态建设的全新趋势。

本课题紧密结合数字化环境下的新出版传播体系,以全媒体传播视角审视出版产业的深度融合问题,探讨出版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以传统出版转型为立足点,构建多维度、系统化、针对性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和生态保障体系。

【总页数】9页(P16-24)
【作者】陈洁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9.2
【相关文献】
1.持续深化“三个转变”,着力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评析
2.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3.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探究
4.推动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
传播体系--《数字出版研究》就“出版深度融合”专访马永强先生5.全媒体传播体系视域的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指标体系建构与分析——何为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深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时期的“融合出版”研究

新时期的“融合出版”研究

新时期的“融合出版”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出版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

而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融合出版成为了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融合出版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融合出版,顾名思义是指将不同形式的媒体、技术以及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出版产品和服务。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结合,以及出版与其他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都可以被看做是融合出版的典型案例。

融合出版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多元化的内容形式和创新的传播方式,满足读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实现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融合出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融合出版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

传统的出版业主要依靠出版社、图书馆等中心化的机构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分发,而融合出版则是通过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等去中心化的渠道进行传播,降低了信息传递的门槛和成本。

融合出版是一种多元化的内容形式。

融合出版中的内容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展现,更加丰富和生动。

融合出版是一种交互性更强的传播方式。

通过互联网的特性,读者可以对内容进行评论、点赞、分享等互动操作,与作者和其他读者进行更加紧密的交流和互动。

融合出版是一种个性化的传播方式。

互联网平台可以根据读者的兴趣偏好,进行智能推荐,使读者获得更加符合自己需求的内容。

融合出版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媒体的融合。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不同形式的媒体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传统的纸质媒体、电子媒体以及社交媒体等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融合,形成全媒体的出版模式。

其次是产业的融合。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出版业与其他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密切。

出版业可以与电影、音乐、游戏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形成良性循环。

再次是技术的融合。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出版业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融合出版的发展,提升出版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最后是知识的融合。

融合出版不仅要关注娱乐性和消费性,更要关注知识的传递和普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语
• 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指出,
数字出版时代,政府部门要“因势利导”,在 新技术时代和社会需求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发 挥关键作用。全媒体出版作为今后出版的一 个目标,既要积极探索,又要演化,是这样 一个渐进和探索的过程。
结语
如同电视没有取代广播一样,现实的发展证 明网络不会取代期刊,
全媒体出版将成为 医学期刊的发展趋势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实现 全媒体出版的可行性报告
五星传消队
概念与背景
• 全媒体出版
• 又可称为“复合出版”或“跨媒体出版” • 顾名思义是指图书期刊内容一方面以传统方式进 行纸质出版,另一方面以数字图书期刊的形式通 过互联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进 行同步出版
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已实现网络化 远程处理稿件,已实现信息资源源头与 信息服务商之间的期刊数字版权合作, 已初步具备全媒体出版发展的基础网络 支撑平台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已参照国内外大 型学术出版商开发的成熟产品,且基于 集群化医学期刊的特点,创新性地开发 并建设了集群化管理的远程稿件管
理系统
该系统的集约化推广和使用,使每种中华 医学会系列杂志都能分享优秀的期刊办公平台, 实现了在线投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出 版、发行、查新、查重等,实现了各期刊的专 家、作者资源共享及协同管理,使得作者、编 辑、审稿人之间的在线互动交流成为可能,从 而走在了医学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前沿, 带动着整个医学期刊界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发 展。 该集群化管理的远程稿件管理系统的开发 既节约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各编辑部独立期 刊网络采编系统软件的研发成本,又规范统一 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稿件处理流程,提升 了编务、编辑采编工作效率,增强了医学期刊 的集群竞争力,亦对医学期刊的编校质量建设 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任就是迅速地向目 标读者群传递有效可靠的信息资讯。 • 作为传播医学信息的第一载体——医学期刊, 医学期刊的职责就是及时快速刊载和传播医 学信息,扩大医学科学信息交流,倡导和推进 学术评论,引导医学工作者群体形成正确认识 并达成共识,从而促进医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 医学期刊传统办刊模式下的编辑出版周期过长、 信息传递过程慢、服务形式单一等弊端也暴露 无遗,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因此,数字化转型、 全媒体出版必将成为未来医学期刊发展的必由 之路。
全媒体出版将是医学科学信息刊载 和传播的有效形式,是医学期刊发 展的必然趋势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 已实现网络化远程处理稿件 • 已实现信息资源源头与信息服务商之 间的期刊数字版权合作 • 已初步具备全媒体出版发展的基础网 络支撑平台
三、手机阅读、手持阅读器阅读等多 媒体用户年轻化,其接受、获取信息 的激情,学习的热情以及潜在消费能 力不容忽视,全媒体出版是促使其有 效及时获取医学科学信息的有益补充 在今天的出版领域,读者已经被细分化,越 来越多的读者倾向于不同的媒体,新型媒体和传 统媒体相互补充。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包括在线 阅读、手机阅读、手持阅读器阅读等方式的数字 图书期刊阅读开始普及,国民各类数字媒介阅读 率为24.5%。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于2008年2月29日与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 数字版权独家战略合作协议。
顺应了国际科技信息服务及期刊行业发展趋势。 解决了自身杂志数字化传播与运营能力不足的问 题。 形成与合作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局面,为日 后产品的专业化、品牌化,服务的优势化、国际 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战略根基。
概念与背景
全媒体出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 依托,整合多种媒介优势满足读者 对不同媒介的阅读需要,顺应读者 多样化的阅读习惯,是一种创新的 出版模式,其特点显而易见。
概念与背景
• 首先,从出版主体角度看,数字化内容实现了 图书期刊的出版与发行同步,实现了出版的零等待 和零库存,可以降低纸张、印刷成本以及因销路不 畅导致的库存积压风险。 • 其次,从出版媒介角度看,纸质媒介、互联网、 手机、广播影视、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可以 实现传播方式上的优势互补,使读者享受到全方位 的视听感受,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读者 随时随地并且及时地获取信息。 • 再次,从读者角度看,同一内容的多种媒介形式 覆盖满足了读者多元化的阅读习惯需求,方便读者 选择自己所偏好的媒介形式以满足自身阅读需求。
一、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已形成医药卫生领 域科技期刊集群,具有医学信息内容覆盖面 广、学术质量高、权威性强之多种优势,具 备全媒体出版发展的核心基础 • 出版业以所提供的信息内容为核心基础,因 此,医学期刊的全媒体出版亦应以纸质期刊 内容为核心,通过多种媒介途径同步传递医 学信息。 • 广大医务工作者直接服务于人民的生命健康, 承载着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促进健康和提 高生活质量的光荣使命,因此有必要与时俱 进,适时及时地交流和补充医学科学信息和 进行临床诊疗技术再教育。
• 关键是强调图书期刊的多渠道同步出版以提供
多种方式及时阅读
概念与背景
• “全媒体”是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 从传播载体形态上看,发展至今已有报纸、 期刊、图书、电视、电影、音像制品、网络、电 信和卫星通讯等 • 从信息传输渠道上来看,则已涵盖了纸张、 广播频率、电视波段(有线电视、数字电视、 IPTV、地铁公交电视、楼宇电视传媒)、国际互 联网、移动互联网、WiFi等
手机阅读
手机用户已经超过7亿,而手机作为 媒体终端用户已经超过了1.8亿,手 机阅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国民阅 读形式。
手持阅读
中国手持阅读器终端的潜在用户数约 有1.3亿人,其中有意向购买的用户约 有4000万人。
• 手机阅读、手持阅读器阅读等多媒体用户的最大 特点就是年轻化,手机阅读、手持阅读器阅读的 主流人群90%都是“80后”,而这正是各行各业挑 大梁的接班人,其接受、获取信息的激情,学习 的热情以及潜在的消费能力不容忽视。 • 同样,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增快,生活方式、 学习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临床医师已无 闲暇时间并且不习惯于潜心扎于图书馆翻阅海量 的纸质医学期刊,查找所需要的医学信息,他们 更习惯于互联网检索查询相关信息。 • 对于这部分目标读者群体,发展手机、手持阅读 器出版,可以将医师们上下班途中、旅途中、会 议间期等候时间等时间碎片利用起来,因此全媒 体出版将是促使其有效及时获取医学科学信息的 有益补充。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中国主流强势医学专业 学术媒体,权威性强、覆盖面广,基本覆 盖了医学领域的各大主要学科,学术质量较高, 基本上能够全面反映我国当前医学领域的最新 科研学术进展,是生物医学期刊中最具影响力 的系列期刊,在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中发挥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管理制度、编辑规范化 建设、期刊评价与质量控制等方面已经建立 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办法,确保了123种期刊编辑 出版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出版质量。
•作为医学期刊中的“航母”级领军集团,如果进军 全媒体出版,无论从期刊信息内容整合层面,还是从 期刊技术平台管理上分析,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都有 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已形成医药卫生领域科技期刊集群,
具有医学信息内容覆盖面广、学术质量高、权威性强之 多种优势,具备全媒体出版发展的核心基础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已实现网络化远程处理稿件,已实 现信息资源源头与信息服务商之间的期刊数字版权合作, 已初步具备全媒体出版发展的基础网络支撑平台 手机阅读、手持阅读器阅读等多媒体用户年轻化,其接 受、获取信息的激情,学习的热情以及潜在消费能力不 容忽视,全媒体出版是促使其有效及时获取医学科学信 息的有益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