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媒体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42c250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0.png)
互联网时代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趋势文/孟旭舒现实题材纪录片以真实反映社会现状、记录时代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为使命,是纪录片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种题材类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多元异质的媒体互动传播等特点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媒介生态环境,也引领着当代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转型与升级,使得现实题材纪录片在选材方法、叙事策略和传播渠道上呈现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新趋势。
互联网思维助推选材互连互动选材的确立框定着纪录片的主题内容。
现实题材纪录片可撷取的内容非常广泛,上至时政新闻、法律法规,下至风土人情、家长里短,都是其表现对象。
但是随着分众时代的到来,频道专业化不断推进,尤其是网生代的成熟,UGC(user generated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盛行,使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以往的传者本位逐渐向受者本位转变。
受众的主体地位凸显,其兴趣与要求成为了纪录片在选材时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洞察受众需求,建立多维连接。
当今是一个注重连接的时代。
从最初的终端连接,到内容连接、关系连接,再到现在的服务连接,互联网将各种连接相融合,建立起了多维的立体连接。
通过谷歌、百度,人与信息连接;通过ebay、淘宝,人与商品连接;通过MSN、,人与人连接。
连接是共享的前提,也是协作的基础。
因此,纪录片寻求市场化的生存之路,必须与受众建立连接,以充分了解其观赏意愿、信息接受偏好,从而给纪录片的选材与制作提供依据。
而连接的形成依赖于对受众需求的深入把握,现实题材纪录片只有选材于社会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并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将作品建立在对现实的深入洞察之上,才能使作品获得最大的认同。
以掀起全民美食狂欢的纪录片典范《舌尖》系列为例,它看起来是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其实则是以美食背后的人、家庭以及他们的生活为主要呈现对象。
作品关注了当下中国最普通的人,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他们对某种食物的偏爱,作品以此为切入点,先将食物与人连接,继而连接起一个家庭、一方水土、一种文化,最终将千差万别的受众连接到一起。
当代中国媒体的发展与变革
![当代中国媒体的发展与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0c38625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e.png)
当代中国媒体的发展与变革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媒体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代中国媒体的发展与变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进步与产品更新,而是深度体现了中国社会的不断变化和进步。
媒体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后,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新兴的网络媒体也随之出现。
如今,中国媒体已经形成了多样化、全方位、立体化的媒体格局,而且在这样一个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方式日益多元,对媒体融合与发展的要求也更高。
在传统媒体方面,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媒介虽然在数字时代中不断萎缩,但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政治、经济类报纸,仍然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仍然是大众了解社会信息、判断社会动态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线上新闻的爆发,传统媒体已经向着多媒体、适应网络时代的转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众多传统媒体已经从出版阵营中衍生出数字阵营,不断扩大阅读人群和影响力,一些传统媒体甚至形成新媒体的开发与运营能力,积累了初步的移动互联网战斗力。
而网络媒体则成为当代中国媒体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动力。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类新型网络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特点是内容更新快、多元化和及时性高。
网络媒体不仅改变了中国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形式,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让更多的人获得信息的渠道和传递信息的机会。
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内容更加客观、真实、及时,有助于覆盖更广的读者群体。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过去的疫情期间,网络媒体更是发挥了极强的传播效益,为整个民族赢来了极力的战斗力与信心。
不过,在中国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与变革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要的问题是真实性和准确性,尤其是一些新型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存在着不负责任的情况。
对此,有必要加强对新媒体从业者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明确和规范,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以优化媒体报道环境,遏制社会负面影响。
中国广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广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f4ce70b4a7302768e9939c4.png)
广告设计概论姓名:李洋学校:武汉理工大学学号:2010357770806中国广告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中国当代广告设计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非常令人注目的成就,可以说已经到了开始成熟的阶段,并逐步走向国际化,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中国广告创意的现状就不尽如人意····关键词:发展迅速不足与挑战创意广告自1979年我国广告市场恢复以来,中国广告市场在短短20年里的发展我们可以用迅猛来形容。
近年来,我国广告不仅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而且广告的形式也日益全面,不断地采取了新的技术手段,在表现形式、设计手法、制作精巧、实施策划等全面服务水准上均有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我国不仅有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告形式,而且新闻广告、店铺广告、交通广告等也重新活跃,文艺广告、邮寄广告、馈赠广告和商业展览会、博览会也开始较大规模地登上广告舞台,而网络广告则以迅猛的发展速度成为我国广告业新的发展领域。
此外,路牌广告、霓虹灯广告等户外广告以及销点广告也在大城市中普及。
各种名录、产品目录和宣传册也起到了对广告宣传的补充作用。
我国的广告活动已深入到城乡的各个角落和千家万户。
中国当代广告设计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非常令人注目的成就,可以说已经到了开始成熟的阶段,并逐步走向国际化,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广告发布者不厌其烦地推出各种形式的广告,让广大广告受众应接不暇;另一方面,广告受众或多或少表现出对广告的不满。
广告在中国二十几年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企业想尽办法投消费者之所好打广告,广告商绞尽脑汁创造能更令消费者欢欣的广告,媒介更是利用其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广告发布组合,力求更加新颖独特。
可是广告受众似乎并不领情。
那些听评书长大的一代人,可能现在还无法忘记评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然而,那些听流行歌曲长大的一代人,现在可能已经忘记最初听的是什么,却清楚地记得现在流行的是什么。
媒体文化现象分析
![媒体文化现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5e3f0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c.png)
反映现实能力下降 文艺是现实的反映,生活是文艺的源泉。实际上,一个时代的文艺是否健康,从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是否密切就可见端倪
现实题材影视创作是文化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其薄弱之处,不仅仅是现实题材数量不够多,更重要的是现实题材作品缺乏与现实对话的勇气与真诚,往往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地在现实的表层编织一些柳暗花明、发财致富的喜剧故事,不愿深入生活沃土开掘社会本质
当代媒体文化现象
大众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也已经不再是昔日意义上的传统文化,它不仅仅指传统文化的通俗化而言,更主要的它经过简约、剔除个性、具有某种标准化面孔而言的。
01
人们从大众媒体上获得的信息总量上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文化传承模式。
02
媒体文化在总体上包围了我们,主宰我们的视听,左右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方式。人们的“世界感”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02
*
先,经过对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概念的分析和梳理,笔者认为其概念可以概括为“大众传播过程中,一部分属性各不相同的传媒产品在市场的影响下,同时体现出与产品性质不相符合的、盲目的娱乐化。对于本身用于娱乐的传媒产品,其体现出的过分的低俗化和庸俗化也属于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的范畴。”
过分析而得到了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根本原因,即“大众传媒的商业化运作”。西方学者对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研究,主要分为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这两个学派从不同的两个方面对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媒体文化现象隐忧
问题一:原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匮乏
力作,遑论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原创之作了。大量的作品似曾相识,题材、故事、人物大同小异 。
仅就受众最广的影视作品而言,产量之高,数量之多,支撑着繁荣局面。但年终盘点一年来的优秀作品,总是乏善可陈,挑不出多少与繁荣局面相称的精品
纪录片的大众化趋势----略论21世纪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
![纪录片的大众化趋势----略论21世纪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https://img.taocdn.com/s3/m/9f638f6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d.png)
在当代大众文化领军的电视文化景观下,纪录片制作呈现出强劲的大众化发展趋势,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所谓新纪录片运动发轫至今,其文化取向经历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抗、消解与融合的演化历程,纪录片一直在启蒙与娱乐、教化与审美的顾此失彼中彷徨迷惘。
21世纪中国纪录片将何去何从成为今天业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精英”纪录片与“大众”电视文化的“中国因缘”溯本求源,纪录片原本是西方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用来探讨文化与社会问题的影像文献,它不以观赏和消遣为主要目的,而以反映社会、探讨现实为己任。
这种看法毫不隐讳地彪炳着纪录片的精英文化品位。
尽管国内也不乏《布达拉宫》、《德拉姆——茶马古道》这样的院线制作,但今天的中国,纪录片最大的载体仍然是广播电视这一大众媒介。
电视媒体最浅表的作用就是传播资讯和休闲娱乐,深层次的作用才是审美与启蒙。
以“精英”的态势来创作纪录片,以“大众”的品位被摆上电视柜台,电视先天的“大众”属性,主宰着原本自诩为“精英”的纪录片品貌,“门不当户不对”自然是一个令人尴尬而无奈的宿命。
脱胎于特定时期政治宣传与“教化”的纪录片(专题片)转世之后,正逢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精英文化炽热鼎盛时期的20世纪80年代。
启蒙思想与纪录片原始精神的邂逅,使纪录片无疑成为了那些知识分子张扬“精英文化”的有力载体,启蒙与审美也成了纪录片责无旁贷的主要职责。
20世纪90年代初,纪录片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
上海电视台1993年创办的《纪录片编辑室》曾经创下36%的收视率,甚至比电视剧还要火爆。
同年开播的纪录片栏目还有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那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标识流传甚广。
随着这两个栏目的走红,纪录片栏目在全国各个省级电视台落地开花,一时间蔚为壮观。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内电视台逐步走向商业化,纪录片创作也逐渐走向衰落。
尽管至今仍有个别纪录片精品还不失时机地“灵光”乍现,但从中央到地方,纪录片节目的收视率还是一路狂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败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浅谈数字媒体艺术
![浅谈数字媒体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70fce89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5.png)
浅谈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是当今文化艺术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它融合了科技、艺术和创新,成为了当代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字媒体艺术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借助计算机、网络、传感器等工具,将艺术创作和艺术表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体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和特点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形式,它涵盖了数字音乐、数字电影、数字图像、数字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
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过程通常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硬件设备和网络技术的支持,艺术家们利用这些工具来实现他们对艺术的创作和表现。
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具有高度的互动性,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体感设备、虚拟现实眼镜等方式与艺术品进行互动,使艺术品融入了观众的参与和感知之中。
数字媒体艺术具有多媒体特性,可以融合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多种元素,为观众提供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
数字媒体艺术还具有可复制性和可传播性,艺术家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将他们的作品复制和传播到世界各地,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他们的作品。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电子艺术和概念艺术,当时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利用电子设备和技术进行创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1980年代,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逐渐成熟,数字媒体艺术蓬勃发展。
19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数字媒体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艺术家们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来创作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作品。
在中国,数字媒体艺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随着中国数字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开始尝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艺术创作,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和呈现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和丰富。
中国当代网络文学的发展与趋势
![中国当代网络文学的发展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ad5e00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c.png)
中国当代网络文学的发展与趋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中国的网络文学行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
网络文学是指通过互联网渠道传播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形式。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当代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网络文学的兴起1.1 网络文学的定义网络文学是指通过网络发布或传播的文学作品,作者和读者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与互动。
网络文学作品多样化,形式灵活,吸引了大量的读者群体。
1.2 网络文学的背景与兴起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文学开始兴起。
相较于传统出版,网络文学的传播方式更加便捷快速,打破了地域限制,吸引了众多作者以及读者。
1.3 网络文学的特点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形式多样化:网络文学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更加丰富多彩;(2)读者参与性强:读者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与作者进行互动,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与发展中;(3)题材广泛化:网络文学的题材覆盖范围广泛,既有玄幻奇幻、科幻小说,也有都市言情、历史传记等。
二、中国当代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2.1 热门题材与作品当前,中国网络文学的热门题材主要包括玄幻奇幻、都市言情、历史传奇等。
著名的网络文学作家如亦舒、魏晋、萧鼎等,他们的作品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
2.2 网络文学的市场规模与影响力网络文学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巨大的市场规模,也给中国文学产业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据统计,中国网络文学市场在2019年的规模达到了500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当代网络文学发展的趋势3.1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在手机上阅读网络文学作品。
因此,移动端阅读市场将成为网络文学发展的新趋势。
3.2 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网络文学作品的数量庞大,市场竞争激烈。
为了脱颖而出,作家们需要提高作品的质量和精品度,培养自己的品牌效应。
论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
![论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d99314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9.png)
论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数字媒体艺术成为了当下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从最初的摸索试验到如今的成熟多元,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进程。
本文将就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一简要探讨。
其次来看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特点,其中融入了浓厚的中国元素。
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传统文化的数字复刻和保护,比如数字化展示传统建筑、古籍、工艺品等。
数字媒体艺术也融入了中国古典美学和现代审美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在当代社会,以文化创意为主导的数字媒体艺术更是成为了推动我国艺术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来探讨一下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不断融合,数字媒体艺术将会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带来全新的灵感,创作出更加前卫和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数字媒体艺术将更加融合其他艺术形式,比如音乐、舞蹈、戏剧等,形成更加多元的综合艺术形式。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将会在未来继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播贡献更多新的力量。
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了独特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不断融合,数字媒体艺术将会继续成为我国艺术界的一匹黑马,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惊艳的作品,为我国的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播注入新的动力。
希望我们的数字媒体艺术在未来能够更好地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展现出更多的独特魅力,为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代新媒体艺术作品形态及国内发展状态概观
![当代新媒体艺术作品形态及国内发展状态概观](https://img.taocdn.com/s3/m/c9fa176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7c.png)
摘 要:在当代,新媒体艺术的蓬勃发展,已然成为推动国家文化艺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将成为强化国家意识形态、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新兴展现方式。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是科技发展的重要表象,充分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8平昌奥运会”中,代表中国形象的新媒体演艺展示,充分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倾向。
新媒体时代,追求创新提升,互联体现,大国视野是激励新媒体艺术勃发的主动力。
本文由从事一线教学和创作的两位作者合写,分为上下两部分,以环视当代新媒体艺术的视野,评鉴当前最具新意和探知的新媒艺作品,结合近年中国国家支持的文创政策,解读我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希望能为更多热爱新媒体艺术的创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沉浸式;艺术与科技;政策支持;新媒艺Abstract: Currently, the growth of new media art has become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in promoting China’s cultural andart development, and it will become a new presentation formto enhance the national ideology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The growth of new media art is a significant indication oftechnological advances and increased comprehensive nationalstrength. In the 21st century, both the 2008 Summer OlympicGames and the 2018 Winter Olympics showcases China’simage through new media, fully demonstrating the trend ofChina’s contemporary culture. In the new media era, pursuitof innovation, interconnection, and a great power vision is theprincipal driving force of stimul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media art.This paper, written by two authors engaged in both teachingand artistic creation, includes two parts. Taking an all-out visionof contemporary new media art,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mostinnovative and explorative works of this genre, and interpretsthe status quo and trends of new media art in China in light ofthe supportive polic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oncerning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reference for those loving new media art.Key words: new media art; immersive; art and science;policy support; new media art一、当代新媒体艺术作品形态在当代,新媒体艺术迅速发展,其以自身的数字化特性,对传统艺术进行再整合创作,并以数字化的浸入式体验,融合产生出多种新型的艺术形式。
论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
![论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9f91a8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7.png)
论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1. 引言1.1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数字媒体艺术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创作、展示和传播艺术作品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包括数字音乐、数字影像、数字建筑、数字雕塑等多种形式,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是在数字技术和传统艺术形式之间进行创新和融合,利用数字技术的特点,表现、创作和展示艺术作品。
数字媒体艺术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创新的展示。
通过数字媒体艺术,艺术家可以打破传统的创作限制,创造出更具有前卫性和独特性的作品。
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也体现了当代艺术的创新精神和跨界融合的趋势。
数字媒体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而是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为艺术作品注入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在当今信息时代,数字媒体艺术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对于推动文化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重要性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传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还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增长。
通过数字媒体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艺术创作和产业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具有良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影响力。
加强对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研究和发展,不仅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振兴,也能够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我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树立更加良好的形象。
2. 正文2.1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
那个时候,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数字艺术作品和技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数字媒体艺术风格。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数字媒体艺术开始萌芽,一些重要的数字艺术作品开始涌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数字媒体艺术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种新兴的数字艺术形式不断涌现,如数字绘画、数字音乐、数字舞蹈等。
当代中国传媒业新业态环境4个影响因素的内容
![当代中国传媒业新业态环境4个影响因素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f73f87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1.png)
当代中国传媒业新业态环境4个影响因素的内容就目前来说,影响我国传媒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政府的新规制、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资本的介入和新走向。
在这四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新闻传媒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第一,新闻传媒业中混合所有制占据了主导地位。
过去,我国的新闻传播媒体包括电视、报纸等都是公立的,是由国家和政府共同掌控的。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交流日益频繁,大量的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传媒业发展体系;资本巨头也积极介入新闻业的发展过程之中,新的公私合营、民营和个体经营的传媒业发展形式不断涌现出来。
目前来说,国有资本在新闻传媒业发展过程中的垄断地位已经彻底改变,混合所有制形式已经成型。
第二,新闻传媒业形成了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传播新格局。
目前,传统的新闻媒体形式呈现“颓废”的发展态势,成为传媒业发展中的“配角”;新媒体占据主导地位,发挥“主角”作用。
而就新媒体来说,国有新媒体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民营的媒体形式发挥指导作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新闻传媒业中出现了新闻生产和分发分离的新运行模式。
就全世界范围内来说,美国的新闻传媒业发展最为迅速,其中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平台,每日信息浏览量十分巨大。
而我国最大的新闻平台是今日头条。
这些平台上,个人能够发表自己的言论,平台也具有了“信息超市”的功能,逐渐发展成为“自由发表观点的市场”,这就是“新闻生产”的过程。
同时,平台还按照“算法分发”的模式准确地推送信息,提高了推送效率。
除此之外,新闻的私人定制趋势也愈来愈明显。
第四,新闻传媒业出现了新的生产和传播模式。
这主要是指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去中心化”和传播媒体发展的“去边界化”。
新闻生产逐渐与用户生产融合起来,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过去的新闻生产线发生了变化,“中央厨房”进一步改造,呈现出“前窄后宽”的形式。
媒体的边界也逐渐弱化,多个入口也为用户提供了便利。
大学生论文:当代网络文学发展趋势及其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
![大学生论文:当代网络文学发展趋势及其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fc2b08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9.png)
当代网络文学发展趋势及其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引言网络文学作为新兴的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受众基础,近年来迅速崛起并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文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学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并对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当代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网络文学阅读市场规模达404.3亿元,同比增长3.8%;网络文学IP市场规模大幅跃升至2605亿元,同比增长近百亿元,网文产业迎来3000亿元市场。
这些数据表明,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其市场规模和影响力仍在不断扩大。
2、IP转化加速近年来,网络文学IP的转化速度明显加快,影视、动漫、微短剧等赛道创造了重要增量。
例如,阅文集团推出的《庆余年2》《狐妖小红娘》《斩神》等作品,在影视化合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吸引了更多市场关注和创作者的参与。
同时,番茄小说等平台也加大了IP改编力度,成功孵化出了多部爆款佳作。
3、内容题材多样化网络文学的内容题材日益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现实、科幻、言情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国潮”写作的兴起,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得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例如,阅文集团主办的“阅见非遗”征文大赛,共收获了6万部非遗题材作品,涉及京剧、木雕、造纸技艺等127个非遗项目。
4、创作生态优化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文学的创作生态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阅文集团发布的“阅文妙笔”大模型,为网络文学作者提供了强大的创作辅助工具,提高了创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各大平台也加大了对优秀原创作品的扶持力度,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和收益渠道。
5、全球化深入网络文学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成为“文化出海”的重要力量。
当代中国艺术的现状与趋势
![当代中国艺术的现状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dd9f2b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4.png)
当代中国艺术的现状与趋势当前,中国艺术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多元化的时期。
在全球艺术市场中,中国艺术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艺术形态和风格也越来越多元化,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发展趋势。
一、现状1.1 传统艺术的翻新传统艺术一直是众多艺术家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
在当代中国,许多艺术家开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从而创作出了更具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
在传统艺术方面,中国画、国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文化魅力。
同时,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也为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保障。
1.2 新媒体艺术的兴起新媒体艺术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主要创作媒介的艺术形式。
当前,中国的新媒体艺术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许多年轻艺术家正在借助新媒体技术,将自己的作品推向世界舞台。
由此可见,新媒体艺术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兴力量。
1.3 当代油画的挑战油画作为当代艺术的代表,一直被视为高雅艺术的代表。
但是,在当今中国艺术市场中,油画作品的竞争日益激烈。
因此,当代油画创作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以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
二、趋势2.1 艺术市场的国际化相比于过去,中国艺术家们现在更倾向于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国际市场。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中国艺术市场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向全球市场延伸。
这也使得当前国际艺术市场中不断涌现出中国艺术家和作品。
2.2 注重人文和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在中国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将自己的作品和社会、人文问题联系起来。
艺术家们将自己的视野和思考转向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从而激发出更多的思考与创意。
在当代艺术领域中,更多的作品已经开始关注社会和人文问题,这种现象也成为中国艺术的新趋势。
2.3 从艺术场馆到公共空间今天的艺术不再是那些被限制在画廊和博物馆中的艺术品。
相反,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插入到公共空间中,使得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生活、工作和娱乐等环境来接触艺术。
新媒体广告的趋势分析与展望
![新媒体广告的趋势分析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ff80833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a.png)
新媒体广告的趋势分析与展望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广告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广告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市场的变化,新媒体广告正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新媒体广告的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 视频广告市场持续扩大随着视频媒体的普及,视频广告成为了品牌宣传的重要手段。
据统计,中国数字视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亿,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与此同时,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使用也在不断增加。
这样的背景促进了移动视频广告的崛起。
预计到2021年,全球移动视频广告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98亿美元。
视频广告的特点在于其内容是图像和声音的结合体,能够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短视频平台的不断涌现更是证实了视频广告的潜力。
从短视频平台大赛营销到用户刷短视频时的广告插入,视频广告已成为短视频平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媒体场景广告成为新的方向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流行,媒体场景广告成为了一个新的方向。
媒体场景广告是指在用户使用移动设备时,通过与场景相结合的广告推送来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广告效果的一种广告形式。
通过对用户使用场景的分析,广告商可以更好地进行广告投放。
比如,在手机地图上植入广告,可以使用户在查找地点时更容易获取广告内容。
伴随着5G技术的普及,媒体场景广告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3. 用户体验和内容创意成为核心众所周知,现代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接收各种广告信息,因此如何打破广告单一重复的烦恼,增强用户和广告信息的互动是新媒体广告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了提高广告的点击率、转化率和收益率,广告主需要注重用户体验和内容创意。
有创意的广告会让用户感到温暖,受到广告的感染和吸引力,更容易成为忠实消费者。
因此新媒体广告需要更注重创意和用户体验,将用户的需求、好奇、想象力真正引导到广告的内容产生的情感共鸣。
4. 营销技术的创新数据是新媒体广告的生命之源,模糊测量数据将导致广告投入没有回报或者低效。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现象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a833552671fe910ef02df805.png)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现象新媒体时代下的“屌丝”文化现象分析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新媒体因具有容量大、载体新、时效快、互动性强等特点,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网络平台和物质技术环境,上网聊天、博客、微博、博客、微信、交互网络电视等新兴的媒介手段在以新的方式传播信息的同时,形成了新的网络文化。
青年群体是网络常客,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最大,复杂的网络文化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意识,甚至影响着他们的信仰。
从中映射出来的文化现象也体现了现在社会一部分人的思想与精神状态。
其中以网络语言的传播体现的尤为突出。
网络语言,特别的网络流行语折射出中国网民三大社会心态:社会焦虑、社会抗争社会分层首先第一个心态就是社会焦虑,反映出当前网民不可承受的压力之重,背后隐藏着是一种结构性的系统性的社会压力下的一种茫然和焦虑,以及这样的一种群体性焦虑背后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冷幽默。
第二种是社会抗争心态,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很强,传播性很广,成为网民表达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平台,而网络流行语也成为网民宣泄和表达对社会公平缺失不满情绪的一种重要手段。
第三种社会心态就是社会分层,我们可以看到垂直流动的趋势慢慢停滞,让人们感到阶层固化难以逾越,但是通过这样一种戏谑和自嘲的姿态体现出来一种解构和重构,反映出深层的社会问题:如难以逾越的社会分层,狭窄的上升通道,以及不可忽略的贫富差距等等。
其中“屌丝”一词就是从网络兴起的,这一词现在对于人们来说几乎无人不晓,甚至以经发展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下的一种文化现象。
"屌丝"文化的形成,是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流行文化形成的一个缩影,其形成的机理与互联网的特点密不可分,同时"屌丝"文化又是当代青少年青春情结的再现,体现深层的社会原因与群体心理机制的形成。
现代中国传媒和文化自信的构建
![现代中国传媒和文化自信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1f1a1a3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b.png)
现代中国传媒和文化自信的构建当代中国传媒和文化自信的构建自古以来,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地位都是屹立不倒的,然而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文化的变革和传承也变得格外重要。
传媒作为文化的载体,在这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加强现代中国传媒和文化自信的构建,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传媒对于文化自信的意义传媒是现代社会信息时代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可以高效地传播和宣扬文化,进而影响和塑造公众的价值观和观念。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越来越深入,传媒的作用也越发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媒和文化自信的建设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二、现代中国传媒的发展和现状当前,中国传媒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支柱性产业。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传媒行业已经实现了大幅度的转型和革新。
目前,新媒体已成为中国传媒业的重要突破口。
例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拥有着大量的用户和流量,已经成为了新生代人们获取信息和文化的主要方式。
新型媒体的普及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传媒的格局和形式。
然而,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传媒的市场化、商业化导致了媒体内容的趋于浅化和娱乐化;部分媒体存在浮躁、功利的现象,忽视了文化自信的建设。
三、加强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对于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交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媒在强化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媒体内容要发扬中华文化传统精神,反映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2.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引导公众的心态和情感。
3.实现传媒的价值取向,坚持以社会责任为导向,保持独立、客观、真实和负责的态度。
四、未来中国传媒的前景和发展未来中国传媒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1.数字媒体将会更加普及,移动端、社交媒体等将成为发展的重点。
2.媒体的多元化发展将成为主流,各种形态的媒体将会共生共存。
3.媒体的复合型发展将得到极大的支持,内容生产和艺术化创新将大力引导和支持。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征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c67322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e.png)
THANKS。
代表人物及作品
新媒体艺术的代表人物包括陈凯歌、张艺谋 、贾樟柯等导演。他们的作品如《霸王别姬 》、《活着》、《小武》等在中国电影史上 具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不仅在内容上反映 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而且在形式和 表现手法上也具有创新性和实验性。
新媒体艺术的繁荣也催生了一批年轻的艺术 家和作品。例如,刘健的《刺痛我》和刘小 东的《拆》等作品,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手 法呈现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性的复杂 面貌。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新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艺术的线 性叙事方式,通过非线性的方式 展示作品,给观众提供了更多的 解读角度和思考空间。这种非线 性叙事方式也使得新媒体艺术作 品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和探索性。
04
跨界性
新媒体艺术融合了艺术、科技、文 化等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具有强 烈的跨界性。这种跨界性使得新媒 体艺术家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能够创造出更具创意和新颖的作品 。
繁荣阶段
进入21世纪后,新媒体艺术逐渐走 向繁荣。随着互联网、移动设备和 社交媒体的普及,新媒体艺术的传 播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VS
新媒体艺术的繁荣阶段不仅表现在 作品数量的增加,还体现在作品的 质量和影响力上。这一时期,新媒 体艺术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崭露头角 ,成为各国艺术家和观众关注的焦 点。
利用传感器、计算机程序和多 媒体技术,实现观众与作品的 互动。
创作方法
虚拟现实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 体验。
多感官体验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体验,使 观众获得更全面的感受。
人工智能算法
运用人工智能算法,使作品具有自主思考 和变化的能力。
跨学科融合
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合到作品中, 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当代文艺的新发展
![中国当代文艺的新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cea4b9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7.png)
中国当代文艺的新发展近年来,中国当代文艺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各领域的文艺创作不断涌现出新的作品,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文化风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阐述中国当代文艺的新发展。
文艺创作变得更加多元化中国当代文艺的新发展是以文艺创作变得更加多元化为出发点的。
在传统文艺领域之外,逐渐涌现出了更多新的文艺表现形式。
比如:网络文学、网络综艺、短视频、纪录片等等。
这些新技术使文艺创作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具有时代性,赋予了文艺创作更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网络文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它突破了传统文学的阅读方式和出版方式,呈现出更加鲜活的修辞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
网络综艺节目则通过规范化的制作流程,完成了从传统电视到新媒体的转变,成为吸引观众的新宠。
短视频和纪录片则是在传统影视表现方式的基础上,赋予了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视觉表现形式,调动了观众对于现实社会的关注度。
文艺作品呈现出更多的现实关注中国当代文艺的新发展是以现实关注为主要特征的。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这些问题激发了文艺创作者的思考和创作,使文艺作品呈现出更多的现实关注。
比如,2019年电影《少年的你》的上映让社会各界对于青少年欺凌问题再次关注。
该电影刻画了现代青少年的生活与拼搏,描绘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迷茫,引发了对社会当前热门事件的强烈共鸣。
2018年抗战题材电影《八佰》则是一部在历史题材上展现出了当代民族情感的电影作品,让观众对中国人民所面对的困境和危机有了更多的了解。
文艺作品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当代文艺的新发展是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为主要特点的。
近年来,中国文艺作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提高,中国文艺作品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露头角。
比如,在2019年戛纳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成功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在世界电影市场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2019年12月,在上海的第四届上海书展上,以“新视野——中国当代文学翻译与传播论坛”为主题的研讨会举办,展现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近年来在海外的传播成果和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1e188d2fab069dc502201b2.png)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介质,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了,至于媒体的内容,应该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结合广告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确保其可行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此前,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1、电视;2、广播;3、报纸;4、网站;此外,还应有户外媒体,如路牌灯箱的广告位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除新的媒体,例如:IPTV、电子杂志等,他们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与传统媒体又有着质的区别。
从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划分:1、报纸刊物应为第一媒体;2、广播应为第二媒体;3、电视应为第三媒体;4、互联网则应被称为第四媒体;5、移动网络应为第五媒体。
其中4、5属于新媒体范畴。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由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
新媒体的主要特征:1即时性与交互性2共享性与海量性3多媒体与超文本4个性化与社群化我国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历程:1993-1995:首先网络化尝试的是《杭州日报》真正走上互联网媒体的是《神州学人》1995年10开播演示的《中国贸易报》12月底开通的《中国日报》1996-1999:主流媒体的网络化发展(人民网,新华网)商业网站涉足网络新闻(新浪,搜狐)地方媒体探索网络发展模式(千龙新闻网,东方网)2001-至今:各大网站纷纷改革(新华网)网络新闻频频出彩,特别是突发新闻报道及网上直播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认同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在现代科技影响下,当代媒体产业结构面临深刻的调整,主要趋向是: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核心竞争力。
1、新兴媒体行业将引领时代潮流,新媒体产业在媒体产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新兴媒体产业所占比重尤其高于传统媒体产业。
互联网时代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时代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https://img.taocdn.com/s3/m/062ce09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9.png)
2012.10CONTEMPORARY WORLD59当代世界互联网时代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潘 登/文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这一举措来自于内外两方面的动因。
对中国本身而言,不断增强的国力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广泛、深入的参与度要求具备能与之匹配的国际形象和话语权;从外部环境而言,中国的形象在西方国家和媒体主导的国际话语体系中长期得不到公正体现,“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等偏见和谬误层出不穷。
它们不仅是政治炒作的议题,而且在被西方媒体放大后,还会成为对大众舆论有极强引导性的观点,甚至事实性认定,这对于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是十分不利的。
中国的国际传播建设面临的挑战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认真贯彻中央的对外工作方针,全面客观地向世界介绍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情况,及时准确地宣传我国对国际事务的主张,着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不断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逐步形成同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对外宣传舆论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1]这一讲话深刻、精辟地指出了中国的国际传播的目的所在。
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政治的斗争方式不再局限于武力和国力的直接对抗,而更多地呈现出一种软性的态势。
约瑟夫·奈认为,在信息化时代,谁的“故事”能打动人,比谁的军队能打败别人更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能够吸引他人的价值观和文化来赢得受众的心灵。
[2]媒体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第二次海湾战争时,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和其他媒体对如何定性这场战争(与部分西方媒体)针锋相对。
比如说,同样是部队推进的镜头,CNN 将其描述为“盟军挺进”,而半岛电视台则称之为“侵略部队进犯”。
[3]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仅仅是国际传播中一个用词的区别,就能对一个国家的形象造成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媒体发展趋势
摘要:媒体在社会变革,历史演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媒体功能亦不容忽视,媒体应时代的变革而变革,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转型,服务社会大众,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品牌战略法制化网络媒体优势报纸媒体急需改革
品牌战略、品牌力量日益凸显。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强者、适者生存"的时代。
媒体在经营过程中品牌力量非常明显,央视、搜狐、百度,多年来在提升企业品牌的方面不懈的努力,在媒体竞争日益残酷化的今天
占得有利之势。
新科技的发展让受众和品牌有更多的互动,二、三十年前,对多数人来说,接触的就是看电视。
如
今人的生活越来越复杂,也不单单想在媒体上得到信息,他们会更有针对性的、更详细的需求。
报纸、电
视台、电台、杂志都是他们获取的途径。
媒体对消费者来讲,已经不单单是娱乐的活动。
他们可以"搜寻
、个性化、分享、推荐 ",可以自己去定内容。
消费者的改变,主导媒体的变化,所以,媒体只有在品牌
上做文章不断增强品牌化特色化以适应社会得需要,受众的需要。
以越来越具有创造性的方式追随着更有
价值的消费者。
以迎接市场需求。
此外,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必须要有一只领头羊,国际化的形式强力推动更多的改变,媒体的品牌
优势无疑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中央电视台的品牌作用,那么中国还有哪家媒体能够与他国的强势媒体相抗
衡;省级媒体,党报与晚报在竞争读者中也需要不断的增强品牌力来吸引读者。
谁拥有了强势品牌,,谁
就能占领更多市场。
谁的含金量就增强许多。
所以媒体只有在品牌上做文章以适应社会得需要,受众的需要,以越来越具有创造性的方式追随着
更有价值的消费者。
国际化的形式强力推动更多的改变,以迎接市场和消费者更高的要求。
这一切的一切
,都将加剧着传媒业的竞争压力,所以传媒必须不断增强品牌化、特色化适应市场需求.
网络媒体优势日益凸显. 以报纸为例,它通过调动受众的视觉来传播信息,由于其便于保存,所以受众的浏览、阅读较少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反复阅读。
但事实上某一份报纸的传阅范围极
其有限,覆盖面很窄。
网络媒体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覆盖面非常广,只要在地球上有互联网的地方,受众就可以上网
浏览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当天的,也可以是多天前的,甚至可以是一年前的。
甚至在浏览完后发表评论
、听歌、视频等等。
甚至可以搜寻信息,查找过期报刊上的内容。
网络在传播新闻方面,吸纳了传统媒体的优点,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网络媒体的时效性远远大于传
统媒体的。
这一优点已在汶川地震、神六升空等系列报道看出优势,那就是善于对重大的新闻事件进行跟
踪连续快速地报道,时效性、完善性是其它媒体所不能比拟的,还可以带动受众对重大事件进行评论。
随着信息科学的迅猛发展,当越来越多的钱移向网络时,报刊杂志要维持自己的生存,不得不大量刊
登广告,以维持自己的开支,大的传统媒体的利润很有可能要被挤压。
相关部门不得不以行政命令的手段
强行征订,以争取读者。
大量广告,特别是那些不负责任的虚假广告,令人厌烦;强行摊派,令人愤慨。
与此相反的是,随着宽带网的普及,网络媒体在信息总量、速度时效、互动交流方面,可以看到全国绝大
多数报刊杂志,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网络得逐渐普及,且且成本比较低,此间差异越来越明显。
报纸媒体急需改革出路。
报纸媒体目前存在的困境,是市场充分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互联网改变了大众群体的消费观念和阅读习惯;另外一方面报纸媒体自身经营方式落后,习惯于以自身媒体为中心
,不太看重读者的体验,他们的刊登内容、发行渠道和他们的营销方式并不适合本地读者群体的需求,
目前大众群体的消费观念和阅读习惯,大家更加渴望自由、不受拘束的消费,习惯免费的获取信息方式。
这些对报纸媒体形成全方位的冲击,大家不再只通过报纸媒体来获取新闻和资讯。
阅读付费和媒体储存。
即接触报纸媒体需要付费,还要携带储。
特别是阅读付费其将是影响报纸媒体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所
有媒体中,只有平面媒体是付费,电视、户外、网络和广播都是属于免费性媒体。
大众群体不必为了每次
观看和阅读而付费。
在中国当前的消费环境下,大众群体对付费都比较敏感,都在极力的寻找付费产品的替代品。
近几
年免费报纸发展迅速,通过不断扩大发行规模,迅速打开市场,并开始对付费报纸形成冲击,免费报纸的
出现压缩了付费报纸的发行量,无形中降低了付费报纸的广告收入。
现在商业市场的报纸媒体不仅仅只充
当舆论喉舌的作用,更多的侧重于盈利模式的开发,广告主和读者群体对报纸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广告主
更看重发行规模和发行渠道,而读者群体更为看重内容和纸张质量,有好的内容报纸并不一定是广告主所
喜欢的报纸。
因此未来的报纸媒体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把握媒体,逐步建立客观真实的发
行数量核实制度,建立报纸广告投放效果评估体系,更为合适的迎合目标读者群体的第一需求,从以我为
主的经营模式向以客户和读者为主的服务模式转变,努力提高报纸媒体有效的发行规模,提升读者群体对
报纸媒体广告可信度指标,提升报纸媒体的品牌附加值。
前有电视媒体的强大阻力,又有户外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奋起直追,媒体要求越来越高的广告主是很难
接收这种慢节奏的发布形式。
网络媒体更快、更多和更全面的特性,让读者群体更容易放弃报纸。
这几年
,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快速发展,平均每个广告主投放费用的增加推动网络广告市场的快速发展,促使中国
网络广告市场进一步良性循环。
地产的公司进行网络广告数量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并且在媒体渠道选择方
面,已经逐渐走出房产频道。
汽车行业的广告投放带动交通类领域广告投放费用,首次超过 IT 产品居于
首位,成为高质量的广告主,汽车、交通类广告非常少,但是投放的费用高,这对于媒体而言是非常好的
获利行业。
现在的报纸大多数都有网络版,走上因特网,弥补了报纸媒介传播信息存在的时间差的弱点,大大扩充了纸质报纸的信息容量,而且将报纸的平面传播变为立体传播,给受众以文字、图像和声音俱全的立体传播。
减少了发行环节,扩大了覆盖面,便于读者保存资料。
新闻事业法制化。
多年来,由于缺少一部真正指导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新闻法,有些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新闻政策做出不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一面,只准唱赞歌,不许提意见。
即使"事业化管理,企业化
经营"后,许多新闻工作者还是不断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干扰。
特别是在新闻工作中履行舆论监督功能,
经常受到部分既得利益部门的干扰。
新闻部门由于受到一些部门阻扰,往往"集体失语"。
长此以往,人们
对新闻的公信度产生了怀疑。
中国新闻事业为党和国家基本方针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出台提供了全面有效的宣传,在经济上更是激活
了市场,从1991年到2000年的10年间,中国传媒广告经营额从35亿增长到712亿,年平均增长率达35%,传媒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
①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传媒行业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许多党
报纷纷办起了子报,晚报和都市报在全国遍地开花,电台纷纷办起了经济频率和交通频率,各种城市电视
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面前。
受众群体的专业化和进一步细化,也使媒体的定位进一步专业化。
多样
化的媒体发展趋势,却仍然十分混乱。
作为今天企业化经营的传媒,以市场为主,以专业化定位服务大众
的各种新闻媒体。
一部合的新闻法规必将出台,改变过去新闻管理混乱和新闻纠纷,使我们的新闻媒体的
定位更加明确化。
同时也使很大一部分专业定位的媒体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提高它们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单纯运用党的领导来指导,个人化,专制化的新闻决策在所难免,不利于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
发展,不利于新闻履行各项舆论监督和批评功能,来保证整个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更不利于我们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
在微观层次上,新闻法丝毫不影响党政部门行政领导和管理。
立法,对于我国新闻传播
事业中的党的媒体和非党的媒体,实行不同的发展模式,从法律上确立他们的地位和性质,对各种性质不
同的媒体进行管理,同时,也能够使不同性质的新闻媒体找到各自的位置发展壮大。
更好保证党和政府的
方针政策能够及时和有效的传达给公众。
本文系徐广磊原创,已发表!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