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A.中国B.埃及C.希腊D.罗马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
3.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
4.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
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隐私权B.人身权C.名誉权D.荣誉权
6.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
7.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
8.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B.实践活动C.教学活动D.班主任工作
9.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10.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哪几种途径? ()
A.亲知B.见知C.闻知D.听知E.说知
1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体现在()
A.是否实行义务教育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C.是否确定重点学校D.教师的任免、E.科学技术的发展
13.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
A.内发论B.成熟机制C.多因素交互作用论D.教育E.外铄论14.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
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
C.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E.环境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
15.在教育目的观上,具有个人本位倾向的教育学者有()
A.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B.存在主义者C.自由主义者D.沛
•西能E.涂尔干
16.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 A.教育学B.心理学C.学科教学法D.教育心理学E.义务教育法
17.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A.时限性B.具体性C.预测性D.实际性E.操作性
18.属于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A.准备好问题B.准备好谈话计划C.提问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D.善于启发诱导E.做好归纳、小结
1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A.上课B.课外辅导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D.备课E.批改作业
20.中学教学原则包括()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循序渐进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21.六经
22.教育结构
23.德育
24.教育理念
25.班级授课制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较,出现了哪些变化? 27.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28.如何理解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29.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0.教学包括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如何理解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 32.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如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埃及的教育特征。
2.D【解析】生产力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
3.B【解析】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
4.B【解析】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5.B【解析】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
6.C【解析】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7.D【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8.C【解析】教学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9.A【解析】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
10.B【解析】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二、多项选择题
11.ACE【解析】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要亲知、闻知、说知。
、
12.ABCD【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体现在是否实行义务教育、是否允许个人办学、是否确定重点学校、教师的任免等。
13.ACE【解析】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内发论、多因素交互作用论、外铄论。
14.ABC【解析】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5.ABCD【解析】涂尔于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16.ABC【解析】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
17.ABCD【解析】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实际性。
18.ABCDE【解析】以上五项都是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9.ABCDE【解析】教学工作包括上课、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备课和批改作业等。
20.ABCDE【解析】中学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三、名词解释
21.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22.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23.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24.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25.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一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四、简答题
26.【答案要点】近代教育较古代教育出现的变化有: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以法治教。
27.【答案要点】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是: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8.【答案要点】(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是与教
师平等的;(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29.【答案要点】(1)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2)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3)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0.【答案要点】教学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的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五、论述题。
31.【答案要点】(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特定社会中的教育之所以能与特定社会文化体中的其他方面共存一体,主要是因为它们经过长期的历史共生与磨合,已经社会性地筛选掉不相适应的部分,并将其余部分组合成为一种特定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2)教育与文化尽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又在此过程中变化与发展。
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开始时,来自教育或文化方面的本体运动只产生一些渐变性的影响,当这种渐变积累到超出先前两者关系所划定的界限范围时,就会引起突发性变革,出现新的文化、新的教育和一种新的相互适应关系,从而实现两者在更高水平或更新意义上的和谐一致。
32.【答案要点】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
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
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
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