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简介资料
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简介资料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广泛流传于中国文化中千百年来。
陶渊明的诗歌以唐宋八大家之首,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评价他为“诗神”。
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简介资料。
一、生平概述陶渊明出生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原籍江苏泰州市靖江县,祖籍江西于都县,是中国南朝时期善文名士,他的家世显赫,曾祖父陶侃是东汉末年的军事将领,父亲陶青是东汉末年的大臣,对陶渊明十分疼爱。
陶渊明年少时聪明机智,学有余力,对经书、历史等方面都有深厚的研究。
他还曾经参加过举行诗经讲解的庆赞学派。
后来,陶渊明历任上虞县令、太原太守等职,他对贬官、流亡、官尽、入山等不同的官场人生态度和思想变化,都有深入的思考和记录,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二、主要作品陶渊明的作品主要包括散文、诗歌与书信。
在广泛的文艺作品中,以诗歌为最。
他的诗歌主题多样,不仅仅包括了官场人生、亲情友情,还涉及到爱情、自然、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有《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于304年所写的一篇散文,它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之一,讲述的是一群人在一个美丽的桃花花园里建造了自己生活的乌托邦,他们在这里肆意畅游、和平安居,一直到死都不离开这个地方。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写给朋友的信中描述的一个田园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场上奸诈不堪的批评。
三、艺术特点陶渊明的艺术特点是“清新、自然、醇厚、幽远”,他的诗歌写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醇厚朴实,笔调幽远深邃。
他的诗歌中有浓厚的田园风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躲避官场和政治阴谋的厌倦,也热爱自然风光,写下了很多美景和文学启示。
他的作品倡导诗人要有理念,要对自己的心态、情感、行动有准确、形象、明晰的理解。
四、影响陶渊明的诗歌充满着乡土气息和深邃的情感,长期以来广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方向,也成为历代文学家所学习的对象。
陶渊明的简介及主要作品
陶渊明的简介及主要作品陶渊明是中国史上一个比较有名的饮酒诗人。
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主要作品有哪些?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陶渊明的简介及主要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陶渊明的简介陶渊明(约376~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
父亲早死,因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
自小体弱多病,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称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然而“家贫,不能常得”;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见“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他却能安贫乐道,忘怀得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六十岁左右去世。
深受后世文人骚客推崇,欧阳文忠公甚至认为“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而已”;在中国诗人享有很崇高的地位,朱光潜先生认为: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人物生平早年生活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诗人陶渊明——个人简介
诗人陶渊明——个人简介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
晋世名渊明,入刘宋后改名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陶渊明——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
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
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
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言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言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
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主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文学作品、人物形象以及其著名的名言。
一、陶渊明的生平经历陶渊明,字元亮,号晋卿,生于今江苏淮安市涟水县,是东汉末年(公元3年)至西晋初期(公元4世纪)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父亲陶潜是当地的小官,家境优越。
17岁时,他考取了进士,成为唐朝官员,曾在江南、淮南等地担任过多个县令和刺史职务,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成就。
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为官德政、退隐思考的时期;中期返乡种田、诗歌创作的时期和后期以文论时事、与世无争的时期。
尤其是他在中期因为反对当时官僚集团的统治而选择回到故乡隐居,以田亩为生,净心修身,用诗歌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情感,成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文化史和田园文化发展史有着重要的贡献。
二、陶渊明的文学作品陶渊明一生写作大量,估计达两千多篇,所创造的诗歌形式和艺术手法极为丰富多样,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文学风格清新自然,富有人情味,他的诗歌在题材上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描写和对人性本质的反思,表述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观点。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品流传至今,其《桃花源记》更是中国文化经典之一。
此外,他还有一些哲学隐喻和杂谈的作品,例如《归去来兮辞》等,这些作品通过对人生哲理和宇宙观念的探讨,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情感。
三、陶渊明的人物形象陶渊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形象被描绘成一个清心寡欲、追求自由独立的田园墨客,他忠于自己的性格特点,宁肯选择隐居而舒适地生活,也不愿意掩盖自己的真正内心。
他的形象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代表之一,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四、陶渊明的名言陶渊明的名言是中国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
他的名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 关于田园生活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最好的六首诗
1、《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来自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住适还历错权医头武简头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型棉把怎作者雷总算又归返林山。
2、《归园田居(其二)》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创选民切州屋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
白天里经常地关闭柴门,独处在空室中不生杂想。
偏远的村落里人情淳厚,拨开草丛不时互相来往。
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只说道桑麻的生长情况。
我种植的桑麻不断长高,我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广。
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像那零落草莽。
3、《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给里二内笔南。
译文: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4、《归园田居(其四)》魏晋:陶渊明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陶渊明诗全集
陶渊明诗全集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 陶渊明28 岁以前。
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 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05)41 岁。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 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 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 病故。
归田后20 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 首。
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
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
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
陶渊明死后100 多年,萧统搜集他的遗文,区分编目,编定了《陶渊明集》8 卷,并亲自写序,作传。
后来,北齐阳休之又在萧本基础上,增加了别本的《五孝传》和《四八目》,合序目为10 卷本《陶潜集》。
阳本隋末失其序目,为9 卷本。
此后,别本纷出,争欲凑成10卷,北宋时宋庠又重新刊定10 卷本《陶潜集》,为陶诗最早刊本。
以上各本都没有传下来。
今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几种南宋至元初本。
主要有:曾集诗文两册本, 南宋绍熙三年刊,有清光绪影刻本;汲古阁藏10卷本,南宋刊,有清代影刻本;焦□藏8卷本,南宋刊,有焦氏明翻本,今《汉魏七十二家集》中《陶集》5卷亦即焦□翻宋本。
此外,还有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本和元刊苏写大字本等。
最早为陶诗作注的是南宋汤汉。
元以后注本、评本日增。
元初刊本有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10 卷:常见有四部丛刊影印本。
清代陶澍注《靖节先生集》10 卷,有家刊本及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
陶渊明诗词鉴赏6篇
陶渊明诗词鉴赏6篇陶渊明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
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
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陶渊明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形影神三首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
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影答形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神释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神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特别是老庄哲学中涉及形神关系的论述很多,如《文子·下德》中引老子语曰:“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淮南子·原道训》中说:“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
”都表示了以神为主,以形为辅,神贵于形的观念。
同时也指出了形神一致,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即指出了形、气、神三者对于生命虽各有各的功用,然三者互相联系,不可缺一。
又如汉初推崇黄老思想的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说:“凡人之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太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陶渊明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 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物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善恶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寿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shǔ)。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短寿的饮料)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朱熹曾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
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淡,那边 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 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其实,陶渊 明的这一点,不仅晋宋时期的文人无 人做到,即后代的文人也很少象他那 样能够超越仕与隐的矛盾。
唐代的诗僧灵澈有诗云:“相逢尽到
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正道出 了自古以来官僚文人在仕与隐问题上 的矛盾心态。正由于后代文人很难做 到真正摆脱名利的束缚,所以陶渊明 才成了后人心中高风亮节的象征。
金代元好问也评他说:“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
2)、情、景、理的统一
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 不已,乃识奇趣。”所谓“奇趣”正是从意 境产生的。 谢诗重句,陶诗重意,谢诗雕琢,陶诗天成。
所以方东树《昭味詹言》中说:“陶公不 烦绳削,谢则全由绳削,一天事,一人功 也。” 陶渊明诗不仅情景结合,有意境,而且还 有哲理色彩。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 而以求自安?”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 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浮丘居士,晋代末期至南朝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其家族
世代居住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因为世事变幻曾经数次迁居,故笔名浮丘居士。
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豁达自由、境界高远、思想深邃而著称。
其代表作品《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被广为传颂。
他的思想主张主张“隐逸自乐”,认为人心应当与自然相契合,
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内心的宁静。
他自幼好读书,博览群书,对儒家经典和道家思想有着很深入的研究和领悟。
他的思想独具特色,强调个体的人格自由和生命价值,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人文精神影响深远。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社会,这个社会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宁静、自由、平等的人际关系和优美的人文环境。
它深刻阐述了人性的向往和自由,反映出崇尚自然、蔑视人的僵化、功利、权力的农民知识分子的美好愿望,以及他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陶渊明的多数诗与生活息息相关,描写了他的生活、自然风光、家庭生活和情感生活,对于农村生活和田园诗歌的发展贡献巨大。
其中《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他对于隐居乡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与现实的尽可能不沾染,特别是对于人性的探究和认识,深化了人们对于自然和世界的
理解和体悟。
另外,他的诗歌还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他对于时局的关注和对于人民苦难的同情和援助。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位奇才,他的作品在当代仍然广受读者的赞誉,他的诗文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人文精神,影响至今不减。
陶渊明
焦作十八中 初二五班
30.
饮 酒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 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 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 人。29岁时出仕,任江州祭酒, 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 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 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令,八 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 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 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 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 辞》、《桃花源记》、《归园田 居》、《饮酒》。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 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 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 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外物》: “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 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此指人生真意不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 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 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 呼!何时眼前突兀见 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 死亦足! 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 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 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 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 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 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 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 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 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 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 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精选陶渊明的十五首古诗
精选陶渊明的十五首古诗:1.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4. 《归去来兮辞》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陶渊明简介及作品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陶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渊明字元亮。
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人物生平/陶渊明[东晋诗人]1、早年生活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陶渊明的古诗
陶渊明的古诗
1.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2.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3. 《杂诗十二首·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
4. 《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
5.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
6.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
7.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
时还读我书。
”。
陶渊明(最全)PPT课件
(二)崇尚“自然”的思想
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 天真的性情。道德修养上 “抱朴含真”;生活道路上 “归园田居”;生死观念上 “纵浪大化” 。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
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
10
第二节 陶渊明诗歌题材内容
❖ 诗歌分类:共存诗120首 ❖ (一)田园诗 ❖ (二)咏怀诗 ❖ (三)咏史诗 ❖ (四)行役诗 ❖ (五)赠答诗
9
陶渊明的思想
❖ (一) 安贫乐道的思想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道”,偏 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努力保 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 他并不鄙视出仕,但绝不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 又希望功成身退。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 但是他能用“道家思想”来求得平衡。 “猛志逸四海”、“有志不获骋”、“猛志固常在”。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先师有遗训,忧道不 忧贫”。“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贫富常交战,道 胜无戚颜” 。
8
3、思想个性(以辞官彭泽令为界分两期)
前期:积极谋仕,有“大济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又依顺 自然,有“遁世以独善其身”的随事行藏。 (以儒为主)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
儒 道 双
“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 ” ——《感士不遇赋》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化的人生。
5
两个分期:
1、前期(41岁以前)渴望进取。 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 、彭 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 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隐居 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
陶渊明的所有诗
陶渊明的所有诗归园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四【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其五【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杂诗【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其一【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昂,势翳西山巅。
萧条隔又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杂诗·其二【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庭宇翳馀木,倏忽日月亏。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年— 427 年),又名潜,字元 亮。号五柳先生,私 谥“靖节”,汉族, 浔阳柴桑人(今江西 省九江市)。东晋末 期南朝宋初期诗人、 文学家、辞赋家、散 文家。
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 生”,谥号“靖节先生”(死后由朋友刘宋著 名诗人颜延之所谥),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 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晋世名渊明,入 刘宋后改名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约生 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 建威参军,镇军参 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 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 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 宗”。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 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 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 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
陶渊明的时代是在典午大乱之后,正当刘裕篡晋的时候。 他生在一个衰落的世家,是否是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军 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的后人固有问题,但至少是他的近 房裔孙;祖父做过太守;他的父亲似乎早就在家居闲。母 亲是当时名士孟嘉的女儿。原配夫人在他三十岁左右死去, 他有五个儿子,似还有“弱女”,不同母;在中年遭了几 次丧事,还遭了一次火,家庭负担很不轻,算是穷了一生。 从早年就爱生病,一直病到老。他死时才五十余岁。 当时一般社会情形很不景气,他住在江西浔阳柴桑,和一 般衰乱时代的多数乡下读书人一样,主要靠种田过活,境 况非常窘迫,人口又多,收入不能维持极简单的生活。迫 于饥寒,只得放下犁头去求官。他的第一任官是京口镇军 参军,那是他才二十三岁左右(晋隆安三年),两年后, 奉使到江陵;同年冬天,母亲去世,他居了两年忧,到了 二十八岁那年,又起来做建威参军,第二年三月奉使入都, 八月补彭泽县令,冬十一月就因为不高兴束带见督邮,解 印绶归田。 总计起来,他做官的时间前后不过六年,以后再也没有出 来做官。 从二十九岁弃官,到他五十一岁死,二十余年 中,他都在家乡种田,生活极苦,虽偶得朋友资助,还是 有挨饿乞食的时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的家世与生平(2课时)第一节陶渊明的家世一作者简介陶渊明, 字元亮, 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
江州寻阳郡柴桑人,就是现在江西九江一带地方。
生年一般认为是晋哀帝兴宁三年 (365), 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427), 经历了东晋的后期和南朝刘宋的初期。
死后朋友们议定一个谥号赠给他, 叫“靖节”。
陶渊明生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倾倒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
他的任真自得的人格,堪称魏晋风度的杰出代表,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二曾祖父陶侃东晋是我国门阀制度发展的顶峰,陶渊明的家族不属于门阀世族, 不过他的曾祖父陶侃却曾官至显位。
1 陶侃生平(1)陶侃的入仕陶侃的入仕过程很经历了一些艰难。
《世说新语·贤媛》曾记载一个陶母“截发留宾”的故事。
陶侃后来就是经过范逵的辗转举荐,才得以入仕。
陶侃曾做到太尉、都督荆江雍等八州诸军事、荆江二州刺史, 封长沙郡公,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人物, 卒赠大司马。
他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高的地位, 全靠他在两晋之交的复杂军事斗争中成就了显赫的军功战绩。
但是,因出身不高, 仍然常常被人瞧不起。
他举孝廉后到洛阳, 与同乡羊晫一起乘车去见顾荣, 吏部郎温雅便对羊晫说:“奈何与小人同载!”,称陶侃为“小人”。
可见即使功位显赫, 也还是不能根本摆脱门第低贱的阴影。
2 陶侃的为人陶侃是一个精勤务实、奋进不息的人物。
(1)尚书梅陶曾评论他说“机神明鉴似魏武(曹操 ),忠顺勤劳似孔明”,(2)《晋书》本传说他“性聪敏, 勤于吏职……远近书疏, 莫不手答”。
(3)自强不息:《晋书》本传记载了“陶侃运甓 (甓即砖 )”的故事。
陶侃可算是一个具有儒家风范的典型的事功型人物。
三陶渊明的祖父和父亲1《晋书·隐逸传》说陶渊明“祖茂, 武昌太守”。
陶在《命子》诗里称颂他“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可见,陶茂是一个讲究德义修养、处事认真、仁惠爱民的好官。
2 陶渊明的父亲 , 名位都不可考, 大约官职不高。
陶的《命子》诗说:“於穆仁考, 淡焉虚止。
寄迹风云, 冥兹愠(yun)喜。
”说明他的父亲秉性恬淡, 薄视功名,大体上是一个颇受老庄思想影响、沾染魏晋风流的人物 , 与渊明的曾祖父、祖父异趣。
四外祖父孟嘉渊明的母亲是孟嘉的第四女。
外祖父孟嘉出身于仕宦之家, 先后做过太尉征西将军庾亮的从事和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参军。
关于他, 有很多名士风流的故事。
1他做太尉庾亮的庐陵从事, 去庐陵公干回来,庾亮问那里的风俗得失, 他回答说:“嘉不知, 还传 ,当问从吏。
”这就是“不以物务婴心”的名士风标。
2做桓温参军时, 参加九月九日的龙山宴,有风把他的帽子吹落在地上。
桓温示意左右都不要声张,“以观其举止”孟嘉“初不自觉,良久如厕。
温命取以还之,”又命孙盛写了一篇嘲弄的文章, 放在他的座位上。
孟嘉归座看到后, 当即请笔墨作答“了不容思, 文辞超卓, 四座叹之。
”——遇事镇静不惊, 气度不凡, 这也是名士风度。
3渊明的《传》文说他:“始自总发, 至于知命, 行不苟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色”。
4“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进自然”的高论陶渊明自身也颇有外祖父的一些影子。
综观渊明的家世, 他的曾祖父、祖父更多给了他事功与仁民爱物的哺育;而外祖父、父亲则更多给了他追逐自然、淡泊功名的影响。
第二节陶渊明的生平一出仕以前――28岁(一)因父亲早死,家道渊明父亲早亡 , 家境衰落。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二)生性功名心不浓, 喜爱田园中自由恬淡的生活。
二学仕时期――29-41岁29 岁时,起家为江州祭酒,是州衙门属吏的头目。
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入刺史桓玄幕,职务不明,隆安五年,因母丧辞职归家。
以后历任刘裕镇军参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建威参军,最后为彭泽县令,在官80多天,便辞官归隐。
三归田时期――41岁以后1 归田之初,温饱无忧,虽与妻子参与耕作,但劳动余闲时间较多。
2 晋义熙四年,家遭大火,此后生活日益贫困,饥寒不免3 晚年贫病交加。
江州刺史檀道济去看他,并赠以梁肉,陶渊明病饿在床,却麾而去之,次年冬,卒。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坚持隐居、坚持躬耕、才造就了无可匹比的陶渊明,造就了他的不朽诗文。
第二章陶渊明的田园诗(5课时)第一节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一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区别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
田园诗会写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
山水诗则主要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一)表现农村的恬静幽美和诗人的悠然自得之趣《归园田居》其一、《饮酒》其五、《和郭主薄》(二)反映劳动生活的内容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1直接写诗人乡居的生活、劳动和与农民的友好相处。
如《归园田居》其二“2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陶渊明能打破儒家鄙视体力劳动的传统偏见,甘心躬耕自资,并将劳动的休戚甘苦写入诗中,确实难得。
方。
(三)描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1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陶澍(shu)《陶靖节集》注引赵泉山曰:“集中惟此诗,历叙平素多艰如此。
而一言一字,率直致而务纪实也。
”2 《乞食》p329,写诗人向人乞贷和表示感激的心情,读后令人凄然。
3 《归园田居》其四,写到农村的荒凉。
“(四)表现诗人的社会理想《桃花源诗并记》标志着诗人思想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地位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给当时玄言诗统治的诗坛带来清新的气息。
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第二节陶渊明的田园理想及其生活情态一浅析“得意忘言”1《庄子·外物》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2王弼《周易略例·明象》中“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3“得意忘言”是魏晋以来一种流行的思维方法,它能使人跳出具体事物,探究抽象原理,进入玄远之学的领域,并逐渐形成一种重在得“意”而脱略形迹的风气,陶渊明正是吸收了这种得意忘言的思维方法,在生活中突出了对“意”的追求。
二田园理想1 陶渊明努力把他的田园变成寻求理想生活境界的王国。
2 如果田园的现实也不能完全如愿以偿, 那就发挥意想的作用来弥补。
陶渊明常常是这样在现实的田园生活中, 加上精神的体验, 进入他所理想的生活境界。
三田园生活情态(一)从诗中了解他的实际田园生活情态。
1 《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2 《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 写他躬耕下田时的状态:屡空既有人, 春兴岂自免。
凤晨装吾驾, 启途情已缅。
(二)重“意”的生活情态陶渊明较少注意物质生活的厚薄而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自足, 重在自得其“意”, 完全是一种重“意”的生活态度。
(1)弹琴潜不解音声, 而蓄素琴一张, 无弦, 每有酒适, 辄抚弄以寄其意。
——《宋书》(2)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3)饮酒《饮酒》其七泛此忘忧物, 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 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 归鸟趋林鸣;傲啸东轩下, 聊复得此生。
他是藉饮酒忘忧遗世。
他傲啸在东轩之下,自斟自饮, 把污浊的现实远远抛开, 在日入万动俱息、归鸟投林的景象中,体认着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
再看《连雨独饮》:试酌百情远, 重觞忽忘天。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
云鹤有奇翼, 八表须臾还。
在这里, 酒又好像一对神奇的翅膀, 载着他邀游在理想的境界里。
白居易说陶“归来五柳下, 还以酒养真。
人间荣与利, 摆落若泥尘” ( 《效陶潜体诗》其十二 ), 颇能得渊明饮酒之趣。
———弹琴、读书、饮酒, 是陶渊明生活的三个重要方面, 无不表现出重在得“意" 的追求。
(4)其他的日常生活样态陶渊明在《与子俨等疏》中说:见树木交荫, 时鸟变声, 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 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 自谓是羲皇上人。
四总结·评价1陶渊明所重的“意”不只是一种思想情绪, 而是一种生活境界。
2陶渊明退居到田园中, 躬耕自给, 生活并不充裕 , 甚至常常受到饥寒的威胁。
但是即使如此 , 他还是要努力维持他那种精神中的生活意境,这就是陶渊明式的生活态度。
陶渊明隐逸的特点及其思想根源一儒家的隐逸思想1 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论语·卫灵公》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 儒家的隐逸思想《论语·宪问》篇记载孔子的话说:贤者辟世, 其次辟地, 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论语·泰伯》篇记孔子的话说: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
邦有道, 贫且贱焉, 耻也;邦无道, 富且贵焉, 耻也。
儒家提倡安贫乐道, 固穷守节。
贤哉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述而》二道家的隐逸思想A 道家的隐逸思想主要来自庄子。
隐逸成为一条重要的思想和原则, 而且是无条件的隐逸。
鹪鹩巢于深林, 不过一枝;偃鼠饮河, 不过满腹。
归休乎君, 予无所用天下为! 庖人虽不治庖, 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逍遥游》B庄子提出一种体道以后所产生的精神境界如《逍遥游》中说: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辨, 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三陶渊明与两家隐逸思想的关系1 与儒家隐逸思想的关系A 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云:密网裁而鱼骇, 宏罗制而鸟惊。
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
B组诗《咏贫士》,《饮酒》其十六自称:“竟抱固穷节, 饥寒饱所更。
”2 与道家隐逸思想的关系陶渊明的隐居有悟道, 体得道家自然之道而追求一种自在自得的生活境界的内容。
这是根源于道家。
第三章陶渊明的咏史、咏怀诗及其他(4课时)第一节咏怀、咏史诗一咏怀诗陶渊明的咏怀诗有些以组诗形式写成,如《饮酒》20首、《杂诗》12首、《拟古》9首。
1《杂诗》其二这首诗把激越的感情通过从容不迫、悠然和平的语调表现出来, 是陶诗独具的特色。
如用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壮志难酬的悲凄。
2 补充《饮酒》其二十———诗人对社会的抨击和借酒遣愁的无奈流露无遗。
二咏史诗:主要有《咏贫士》7首、《读山海经》13首,《咏二疏》《咏三良》等1 《咏荆轲》———描述荆轲刺秦王的事件,对荆轲的失败表示惋惜,歌颂了他不畏强暴的侠义行为,饱含诗人的激情。
三咏怀、咏史诗的的联系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有相近之处,咏史也是咏怀,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
这两类诗明显地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又有陶渊明自己的特点——即围绕着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