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三》原文·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诗词鉴赏

归园田居(其三)诗词鉴赏归园田居(其三)诗词鉴赏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种豆南山①下,草盛豆苗稀②。
晨兴③理荒秽(huì)④,带月荷(hè)锄⑤归。
道狭⑥草木长⑦,夕露⑧沾⑨我衣。
衣沾不足⑩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注释①南山:指庐山。
②稀:稀少。
③兴:起床。
④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⑤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⑥狭:狭窄。
⑦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⑧夕露:傍晚的露水。
⑨沾:(露水)打湿。
⑩足:值得。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前四句描写早出劳动晚上归家的生活。
一、二句写种豆。
作者在南山下种了豆,不久长出了豆苗,可是由于杂草长势旺盛,影响了豆苗的生长,稀稀落落长得不快。
三、四句写锄草。
为了使豆苗长得好,作者清早起来就到豆园清除杂草,天黑了才头顶月亮扛着锄头回家。
这两句写出劳动生活的内容是种豆、锄草,“晨兴”、“带月”,从早到晚,表现了他劳动的辛勤。
一个做过官的知识分子,能够如此自觉而辛勤地在乡间劳动生活,实为可贵。
后四句写归途中的情感。
一、二句写夕露沾衣:作者荷锄回家,走的是狭窄的田间小路,小路上草木丛生,草木上的露水沾湿了作者的衣服。
三、四句表露了作者的`情感:衣服被露水沾湿了毫不足惜,只要让我不违背归隐从事农耕的志愿。
作者从辛勤的劳动生活中得到乐趣,表示了不再出山的态度。
作者通过这首诗描写了自己归隐的劳动生活,表示了决绝黑暗的官场生活的坚决态度。
熔情、景、理于一炉,是本诗的一个特点。
前六句主要是叙事,叙事中有情有景,也含有哲理。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及翻译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及翻译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及翻译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
了。
初中语文文言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赏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五柳先生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五首诗中的第三首。
陶渊明,又名潜,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当时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为了做官不择手段。
陶渊明也做了几年小官,可是他却不能忍受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毅然选择了退出官场,归隐田园。
所以他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正是田园诗的代表。
首先,从诗歌的语言方面看来,这首诗歌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优美的修饰,短短四句话,不过四十个字却将描绘出了一幅平静恬淡却不失美丽动人的农家生活图:南山下有我种下的豆苗,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夜晚顶着一轮圆月带着出头归来。
乡间道路狭长,路旁草木长的郁郁葱葱,以致衣服也被露水沾湿。
只是衣服沾湿了并不可惜,只要不要辜负了我的这片心意。
而且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极为平常的“豆苗,南山,小路,杂草,夕露。
”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却勾勒出了一幅恬淡优美,清新可人的图画,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眼前,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让人悠然神往。
简明扼要,朴实无华的语言,虽然显得十分的“拙劣”,却真实的反应出了农家生活的恬淡与美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
《归园田居》是晋代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组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
"其三"是组诗中的第三首。
以下是《归园田居·其三》的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南山下种植豆子的情景。
诗中通过“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等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艰辛与美好。
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即使生活艰辛,也无怨无悔。
这首诗反映了陶渊明追求自然、恬淡生活的思想,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它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田园诗的代表之作。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及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及赏析归园田居·其三魏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注释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夕露:傍晚的露水。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创作背景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赏析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
此二句引用了杨恽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
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满腹。
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的决裂。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
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10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
“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
“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归园田居(其三)赏析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注释】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
《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
②晨兴:早起。
理:治理。
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
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上首写桑麻,这首写种豆,在组诗上次序井然。
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
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验,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
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但不文过非,这符合他一贯“任真自得”的性格。
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酒,不论贵贱,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诗人襟怀坦荡如此。
尽管豆苗长得不景气,可他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
“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
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
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
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诗人心灵的舒畅,通过艺术的笔触,净化为一种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诗歌美,活脱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
“带月”句可说是神来之笔,它变劳苦为欢快,化困倦为轻松,具有点染之功。
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翻译赏析

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翻译赏析《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陶渊明。
其古诗全文如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翻译】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鉴赏】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
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作者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1归园田居·其三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注释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赏析:作者:佚名《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结尾二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所谓“自然”,不仅指乡村的自然环境,亦是指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陶渊明看来,为口腹所役,以社会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追逐富贵,追逐虚名,都是扭曲人性、失去自我的行为。
而自耕自食,满足于俭朴的生活,舍弃人与人之间的竞逐与斗争,这才是自然的生活方式。
不管这种认识在社会学中应作如何评价,终究是古今中外反覆被提出的一种思想。
当然,陶渊明作为一个贵族的后代,一个很少经历真正的苦难生活的磨砺的士大夫,要完全凭借自己的体力养活一家人,实际是难以做到的;而且事实上,他的家中仍然有僮仆和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门生”为他种田。
但他确实也在努力实践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特殊认识,经常参加一些农业劳动,并在诗歌中歌颂这种劳动的愉悦和美感。
读者应当注意到:不能把陶渊明的“躬耕”与普通农民的种地等量齐观,因为这并不是他维持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手段;也不能把陶渊明对劳动的感受与普通农民的感受等同看待,因为这种感受中包含了相当深沉的对于人生与社会的思考,在古代,它只能出现在一小部分优秀的知识分子身上。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及翻译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点击查看: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和鉴赏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
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作者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
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以下是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上首写桑麻,这首写种豆,在组诗上次序井然。
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
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验,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
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但不文过非,这符合他一贯“任真自得”的性格。
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酒,不论贵贱,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诗人襟怀坦荡如此。
尽管豆苗长得不景气,可他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
“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
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
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
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诗人心灵的舒畅,通过艺术的笔触,净化为一种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诗歌美,活脱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
“带月”句可说是神来之笔,它变劳苦为欢快,化困倦为轻松,具有点染之功。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道,是指从南山归家途中的小道,它偏僻荒野,草木丛生,难以行走。
这两句是进一步写田园荒芜,归耕艰难。
以上六句叙写耕作生活,真切朴实,宛如在目。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及赏析1、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赏析:这首《归园田居·其三》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中国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通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首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简单地介绍了种植地点和情况,营造出田园生活的氛围。
接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作者辛勤劳作的形象。
这里,“晨兴理荒秽”表现了作者早起的勤奋,“带月荷锄归”则展现了作者在月光下扛着锄头回家的浪漫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第三句“道狭草木长”中,作者通过道路狭窄、草木茂盛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而“夕露沾我衣”则通过描写夕露沾衣的细节,强调了作者在田间的辛勤付出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对愿望的坚定追求。
这首诗中,陶渊明运用了自然主义的手法来描写田园生活,没有过多地使用形容词或修饰语,而是通过简单、直接的语言来表现他对自然界的感悟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同时,他在诗中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观。
他认为自然界是美好而宁静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也是他通过这首诗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之一。
此外,这首诗还表达了陶渊明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表达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他认为人生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而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生命、体验人生、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因此,他选择了隐居田园的生活方式,并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的来说,《归园田居·其三》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的诗作。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篇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赏析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晨兴理荒秽]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荷锄] 扛着锄头。
荷:扛着。
[草木张] 草木丛生。
[但使愿无违]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归园田居(其三)译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归园田居(其三)写作背景: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归园田居(其三)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及翻译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及翻译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及翻译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赏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五柳先生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五首诗中的第三首。
陶渊明,又名潜,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当时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为了做官不择手段。
陶渊明也做了几年小官,可是他却不能忍受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毅然选择了退出官场,归隐田园。
所以他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他的创作幵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正是田园诗的代表。
首先,从诗歌的语言方面看来,这首诗歌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优美的修饰,短短四句话,不过四十个字却将描绘出了一幅平静恬淡却不失美丽动人的农家生活图:南山下有我种下的豆苗,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夜晚顶着一轮圆月带着出头归来。
乡间道路狭长,路旁草木长的郁郁葱葱,以致衣服也被露水沾湿。
只是衣服沾湿了并不可惜,只要不要辜负了我的这片心意。
而且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极为平常的豆苗,南山,小路,杂草,夕露。
”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却勾勒出了一幅恬淡优美,清新可人的图画,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眼前,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让人悠然神往。
简明扼要,朴实无华的语言,虽然显得十分的拙劣”,却真实的反应出了农家生活的恬淡与美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全诗突出一个拙”字,陶渊明不善农作,所以有了草盛豆苗稀”的景象,但能得归隐躬耕,其意趣正从中得来,言语之中透露着对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意与享受,自得之意,溢于诗外。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赏析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晨兴理荒秽]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荷锄] 扛着锄头。
荷:扛着。
[草木张] 草木丛生。
[但使愿无违]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归园田居(其三)译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非常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归园田居(其三)写作背景: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归园田居(其三)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非常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非常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非常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非常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一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非常充分。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范文精选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注释:①南山:指庐山。
②稀:稀少。
③兴:起床。
④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⑤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⑥狭:狭窄。
⑦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⑧夕露:傍晚的露水。
⑨沾:(露水)打湿。
⑩足:值得。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赏析: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
此二句引用了杨恽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
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
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
诗人身体力行终日劳作在田野,所以他深深地体验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它绝不像那些脱离劳动的文人墨客所描写的那般轻松潇洒。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其三晋朝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归园田居·其三》注释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生长得茂盛。
夕露:傍晚的露水。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归园田居·其三》鉴赏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荒,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
虽说比做官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
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本性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
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归园田居 其三 诗文鉴赏最新7篇

归园田居其三诗文鉴赏最新7篇《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及翻译赏析篇一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注释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夕露:傍晚的露水。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创作背景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本诗就是其中的第三首。
鉴赏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荒,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
虽说比做官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
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本性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