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儿·世人作梅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翻译赏析

古诗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翻译赏析

古诗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翻译赏析《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作者为宋朝诗人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前言】《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是李清照晚年时期的作品,因为此词有序言,也被后人称为《孤雁儿·并序》。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去世之后。

全词以“梅”为线索:相思之情,被梅笛挑起,被梅心惊动;又因折梅无人共赏,无人堪寄而陷入无可排释的绵绵长恨之中。

【注释】①孤雁儿:《孤雁儿》原名《御街行》。

《古今词话》无名氏《御街行》词有“听孤雁声嘹唳”句,故更名《孤雁儿》。

②藤床:藤条编织的床。

纸帐:茧纸做的帐子。

③佳思:好心情。

④沉香:薰香的一种。

玉炉:玉制的香炉或是香炉的代称。

⑤三弄:即“梅花三弄”,古代笛由名,或称“梅花引”。

⑥梅心惊破:指梅花闻笛而心伤。

⑦春情意:喻指当年夫妻情深。

⑧萧萧地:淅淅沥沥。

地,语助词。

⑨吹箫人去:《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

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

公遂以女妻焉。

”此言其夫赵明诚之去世。

⑩肠断:这里形容因丧夫而悲伤之极。

《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馀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

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赏析】此词前有小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虽云梅词,实际上不过借梅抒怀旧之思。

床、帐、香炉,是一般闺情词的常见意象,此词也从这些物事写起,迤逦写入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这里,床,非合欢之床,而是用藤竹编成的轻便单人床。

帐,亦非芙蓉之帐,而是当时在文人高士中流行的一种特制的用坚韧的茧纸作的帐子。

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事》的“梅花纸帐”条目中描写道:于独床四周立柱,挂瓶,插梅数枝;床后设板,可靠以清坐;床角安竹书柜,床前置香鼎;床上有大方目顶,用细白楮(纸的代称)作帐罩之。

梅心惊破,人间天上:以咏物手法写悼亡词——读李清照《孤雁儿》

梅心惊破,人间天上:以咏物手法写悼亡词——读李清照《孤雁儿》
香续 香 , 以 , 中只剩 下 了灰烬 , 所 炉 而不 再是 香 烟袅 绕 了 。不 仅 如此 , 玉炉里 的香 实际 上早 已燃 尽 , 炉里 不仅 没有 热气 , 起来 反而 寒 意 香 摸 逼 人 。江南 的初春 , 里 如果 再没 有 熏香 , 种 清寒 湿 冷 , 想 而 知 。 屋 那 可
(怨 王孙 》 了 。近来 发 生 的太 多 事情 , 她 一 时喘 不过 气来 , 睛 刚 《 ) 让 眼 刚 睁开 , 忧愁 烦 闷就袭 上 心来 , 以 , 所 词人 发 出“ 不尽 、 佳思 ” 说 无 的叹
息 。“ 说不尽 ” 之后 , 往往 会接 以愁 啊恨 啊之类 的词 , 而此 时的词人 , 却 接 以“ 无佳思 ” 。为 什 么要 用 一个 否 定词 来 表达 此 际 的心 情 呢?大 约
~ 0

( o

CO


总 第




此处 的“ 断续” 有的本 子用 “ , 烟断 ” 似乎 无法 将香 断 而无 人 添香 续香 , 的意味表达 得 明显 。沉 香 断续 而无 人 添 香 , 方 面类 比 了词人 的心 一 境 , 方面也 暗 示 了词 人 居 处 的清 冷 , 人 问 津 。而“ 香 断续 玉炉 一 无 沉 寒” 的外 部世界 , 正与词人此 刻 的内心世 界与感 受达 到 了惊人 的一致 ,



转奔波于数地 , 其处境之艰难、 情怀之恶劣、 感之绝望 , 情 可想 而知。
所 以, 的开篇 即言 :藤 床纸 帐朝眠起 , 不尽 、 词 “ 说 无佳思 。在李 清照 早 ” 年词作 中 , 涉及 闺房 之物 , 往往 不脱精 美典雅 浪漫 之氛 围 , 即使 言及 床

孤雁儿

孤雁儿

原文翻译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 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此 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 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 《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 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 泪下千行。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 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今天折下 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 可供寄赠。
单个字解析



藤床:一种用藤条绷在木框上制成的床,轻便舒适。 纸帐:用藤皮茧纸制成的帐子,稀布为顶,取其透气。 弄:小曲。这里指汉乐府横吹曲词中的《梅花落》。此 乐曲的主调反复出现三次,故称“梅花三弄”。 梅心:指梅花的蓓蕾。 吹箫人:喻知音者。这一典故出自《列仙传》。秦穆公 时,有个人名叫萧史,善吹箫,箫声能将孔雀、白鹤吸 引到院子里来。穆公有个女儿,叫弄玉,喜欢萧史,穆 公就把弄玉嫁给了他。萧史天天教弄玉吹箫,模仿凤的 叫声。几年后,弄玉果然能吹出凤的鸣声,因此引来许 多凤凰。穆公于是建了一座凤凰台,萧史夫妇就住在这 台上。又过了几年,有一天,萧史弄玉随着凤凰飞升而 去,双双成仙。清照在这里以萧史喻指赵明诚。“吹萧 人去”,即是说赵明诚已去世。
写作背景
《孤雁儿》词牌名,是南宋李清照
创作的词,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 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 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 感情和凄楚哀思。全词以景衬情, 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 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 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沉 香断续玉炉寒,伴我 情怀如水。笛声三弄, 梅心惊破,多少春情 意。 小风疏雨箫箫地, 又催下枝折得, 人间天上,没个人堪 寄。

孤雁儿_世人作梅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孤雁儿_世人作梅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孤雁儿•世人作梅诗原文I翻译及赏析背这首词明为咏梅,实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开门见,倾诉寡居之苦。

藤床,乃今之藤躺椅。

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

纸帐,亦名梅纸帐。

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

宋人词作中,这种陈设大都表现凄凉慵怠情景。

朱敦儒《念奴娇》云:照我藤床凉似水。

意境相似,写一榻横陈,日高方起,心情孤寂无聊沉香断续玉炉寒,使人想起词人《醉花阴》中的瑞胸销金兽。

然而这一寒字,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

伴我情怀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赏析二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以汉代横吹曲中的《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像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的消息。

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不仅说明词人语言的运用上有所发展,而且显示出她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然而意思很含蓄。

闻笛怀人,因梅思春,她词中是不止一次用过。

这是一歇拍,词从这一句开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写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则着重写对爱侣赵明诚的思念。

下阕正面抒写悼亡之情,词境由晴而,跌宕之中意脉相续。

小句,将外境与内境融为一体。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

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步步开掘,愈写愈深刻;但为什么无佳思,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下千行,却没有言明。

直至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才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

吹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典故,见《列仙传》。

这里的吹箫人是说箫史,比拟赵明诚。

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词人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寻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怆然感伤。

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

古代诗歌赏析李清照《孤雁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李清照《孤雁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儿李清照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藤床纸帐①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②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③,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①“藤床纸帐”:“藤床”,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花纸帐。

②“吹箫人去”:出自《列仙传》,写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故事。

③“一枝折得”:陆凯当年思念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赋诗以赠。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 从这首词的小序看,词人似乎在咏梅;然实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丈夫赵明诚深切思念。

B. 词一开篇就写主人公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醒来,心中有说不尽的忧愁,从而奠定了全词感伤的基调。

C. “沉香断续”二句,写词人只有玉炉相伴,玉炉中的沉香早已熄灭,而词人无心再续,心情如水一样平静。

D. “梅心惊破”句,赋无情之物以知春的灵性,词人用一“惊”字,将梅花开放时的形态和神情都活现出来。

14. 词的下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文中频频出现“烟”的意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村落炊烟随风飘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开头“________________”一句形容大海上烟波渺茫。

(2)杜甫《登高》中,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景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_________”,以美女衬英雄;再写“_______________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李清照最肉麻诗词

李清照最肉麻诗词

李清照最肉麻诗词 1.《孤雁儿·世人作梅词》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藤床纸帐朝眠起至,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割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自得?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2.《庆清朝快·禁幄低张》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霸残春。

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等待得群花掉过後,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煨池馆,自由式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坯,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3.《恨王孙·湖绝对优势去波茫茫》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湖绝对优势去波茫茫,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劲无穷好。

莲子难成荷叶旧,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转头,似也恨、人归早。

4.《大重山·春至长门春草青》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春至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领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不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启程也,著意过今春。

5.《长寿趣·微寒应候》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微寒应候。

盼日边六叶,阶蓂初秀。

爱景欲摆扶桑,凿孤银箭,杓回摇斗。

庆低闳此际,移动装置一颗明珠剖。

存有而令容淑质,归逢佳偶。

至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都司。

况青云咫尺,朝暮利韦农顺明後。

看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

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孤雁的翻译

孤雁的翻译

孤雁的翻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情诗——《孤雁儿》《孤雁儿》原文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儿》译文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

《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

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孤雁儿》赏析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词调原名《御街行》,后变格为《孤雁亡》,专写离别悼亡等悲伤之情。

词人取后者,盖以自况。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开门见山,倾诉寡居之苦。

藤床,乃今之藤躺椅。

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

纸帐,亦名梅花纸帐。

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

在宋人词作中,这种陈设大都表现凄凉慵怠情景。

朱敦儒《念奴娇》云:“照我藤床凉似水。

”意境相似,写一榻横陈,日高方起,心情孤寂无聊“沉香断续玉炉寒”,使人想起词“销金兽”。

然而着一“寒”字,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

“伴我情怀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象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

李清照最经典的爱情诗词

李清照最经典的爱情诗词

李清照最经典的爱情诗词李清照最经典的爱情诗词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不但学识渊博,而且才思敏捷。

写过很多经典的爱情诗词。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李清照最经典的爱情诗词篇,欢迎大家阅读!武陵春·春晚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孤雁儿·世人作梅诗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满庭芳·小阁藏春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拓展:晓梦宋代李清照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注释疏钟:稀疏的钟声。

蹑:踩,踏。

一作“跻”。

因缘:依仗,凭借。

安期生:秦时仙人。

邂逅:不期而遇。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原文、赏析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原文、赏析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原文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背景:这首词明为咏梅,实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原文+赏析

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原文+赏析

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原文+赏析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其序为: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此序何其狂哉,世上惟有易安足言此!【译文】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

《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

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解释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藤床”,一种用藤条绷在木框上制成的床,轻便舒适。

“纸帐”,用藤皮茧纸制成的帐子,稀布为顶,取其透气。

主人公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睡醒起来,情绪即不大好,心中说不尽的郁闷忧愁。

床、帐、香炉,是一般闺情词的常见意象,词人也从这些物事写起,并直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大抵起句便见所咏之意,不可泛入闲事,方入主意。

”此词正是这样,一开篇即奠定了忧愁的基调。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屋内是这样的沉寂,时间也好像静止了一样,主人公倍感孤寂,四顾室内,只见玉炉中的沉香早已熄灭,无心再续。

不光是那残灰、寒炉,就连空气似乎都是冷冰冰的,惟有它们,陪伴着主人公如水一样冰凉的情怀。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弄”,小曲。

这里指汉乐府横吹曲词中的《梅花落》。

此乐曲的主调反复出现三次,故称“梅花三弄”。

“梅心”,指梅花的蓓蕾。

此时情怀正自凄凉,突然间传来悠扬凄怨的笛声。

这《梅花落》的曲子,断断续续,如怨如诉,听来惹人无限伤心。

于是情不自禁地走到室外,突然间惊讶地发现,一个人在屋子里闷了这么久,原来室外竟有如许春色,那枝头的梅花早在不知不觉间开放了。

《孤雁》原文及翻译赏析

《孤雁》原文及翻译赏析

《孤雁》原文及翻译赏析《孤雁》原文及翻译赏析《孤雁》原文及翻译赏析1解连环·孤雁宋朝张炎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解连环·孤雁》译文在空阔的楚江夜晚,我痛心突然被惊散后,自己已脱离雁群万里之远。

顾影自怜,想到飞下寒塘,只见地面一片眼前草枯沙净,江水平阔伸向遥远天边。

孤单一只的我无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相思情意的一点。

还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传达他们眷念故园的心愿。

有谁会可怜我长途飞行的艰难?让我想起深夜孤居长门宫的皇后,锦筝弹着心中无限的幽怨。

料想自己的伴侣还栖宿在芦花中,他们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会转程从旧路飞回北边。

我仿佛听到他们在暮雨中声声呼唤,只怕在边塞突然相见。

这样当双燕归来后栖息于画帘半卷的房檐,我也不会羞惭。

《解连环·孤雁》注释楚:泛指南方。

恍(huǎng)然:失意貌。

自顾影:对自己的孤独表示怜异之意。

自顾影:顾影自怜,对自己的孤单表示怜惜。

下寒塘: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写不成书: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笔画中的“一点”,故云。

这里还暗用了苏武雁足传书的故事。

因循:迟延。

残毡拥雪:用苏武事。

苏武被匈奴强留,毡毛合雪而吞食,幸免于死。

这里喻指困于元统治下有气节的南宋人物。

荏苒(rěnrǎn):形容愁苦连绵不绝。

谩:漫,徒然的意思。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这里用长门宫的寂寞冷落来形容孤雁的凄凉哀怨。

锦筝:筝的美称。

古筝有十二或十三弦,斜列如雁行,称雁筝,其声凄清哀怨,故又称哀筝。

《晋书·桓伊传》“抚哀筝而歌怨诗”。

蓦地:忽然。

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北方。

李清照《孤雁儿》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孤雁儿》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孤雁儿》全词翻译赏析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译文] 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出自] 李清照《孤雁儿》世人作梅词, 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 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释:孤雁儿,词牌名,原名《御街行》,后变格为《孤雁亡》,专写离别悼亡等悲伤之情。

纸帐:纸制之帐。

沉香:一种熏香的名字,也叫“沉水”断续:《花草粹编》作“断”。

玉炉:玉制香炉。

也泛称高级香炉。

三弄:古笛有《梅花三弄》。

萧萧:《花草粹编》作“潇潇”。

肠断:指人极度哀伤,柔肠愁断之意。

一枝折得:折取一枝梅花。

南朝陆凯与范晔交谊甚深,陆凯从江南遥寄一枝梅花给长安的故人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别信,聊寄一枝春。

”表现对挚友的慰藉和深厚的情谊。

译文1: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

《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

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译文2:清早睡起只有藤床纸帐像伴,说不尽的孤独清苦毫无兴趣。

沉香烟火时断时续,玉炉寒冷,伴随我伤感的情感凄冷如水。

《梅花三弄》的笛曲令人心惊欲碎,梅蕊仿佛被笛声惊破,蕴含着多少伤春之意。

微风疏雨潇潇洒个不停,催下愁人的千万行泪水。

吹萧人去玉楼空空,愁肠欲断而今与谁同倚。

折得梅花欲寄相思之情,人间天上,找不到他如何去寄?赏析:《孤雁儿》原名《御街行》,出自柳永《乐章集》。

《古今词话》无名氏《御街行》词有“听孤雁声嘹唳”句,故更名《孤雁儿》。

古代爱情诗词《》孤雁篇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古代爱情诗词《》孤雁篇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古代爱情诗词《》孤雁篇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玉关万里秋风远,南归雁渡芦洲晚。

数行中断忽分飞,零落寒空谁作伴?可怜孤雁不胜情,常伴寒星夜夜鸣。

客舍凄凉魂欲断,深闺辗转梦难成。

客舍深闺听凄恻,绝弦更有伤心客。

十载同栖连理枝,一朝忽拆双飞翼。

空馆经秋冷繐帷,黄昏微雨画帘垂。

当年漫作求凤引,此日翻成别鹤悲。

悲来常向西风恸,重纩难温谁与共?一似孤鸿失侣飞,湘江不作鸳鸯梦。

天上人间两渺茫,年年岁岁恨难忘。

尺书肯寄重泉去,为道萧郎正断肠。

晚唐诗人崔涂有一首题为《孤雁》的五律,全篇咏赋孤零之雁,而尤秉元的这首《孤雁篇》,则是以孤雁自况,悼念亡妻。

诗的首六句,托物起兴。

一开始就以“玉关万里”、北雁南归烘托凄凉萧条的气氛。

“玉关”,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为通往西域的门户。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后汉书·班超传》:“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均谓玉关之遥远。

空间已有万里之遥,时令又值秋风萧飒的悲秋季节。

这就给人一种凄凉萧条之感。

何况北雁南归时又“中断”、“分飞”,更显得孤独无依。

诗人把孤雁安排在“万里秋风”和“零落寒空”的时空领域里面,为下文的直接抒情提供了一种凄凉的背景。

据传,诗人三十几岁丧偶,悲痛欲绝。

他对妻子情真意切,后无再娶,孤独零丁,无人作伴。

故此处写孤雁“零落寒空谁作伴”,“常伴寒星夜夜鸣”,实乃以孤雁喻己,感情悲切深沉。

底下转入直接抒情。

先分说如今自己无论寄寓“客舍”,或家居“深闺”,都是“魂欲断”、“梦难成”。

这两句是互文见义。

后总说自己“凄恻”、“伤心”的情绪。

从“十载同栖连理枝”至“年年岁岁恨难忘”,诗人象春蚕吐丝,用今昔对比,连绵不断地发抒丧妻的痛苦哀伤,感情层层深化,最后达到顶点。

“十载同栖连理枝”,是忆昔。

夫妻恩爱十几年,犹如比翼鸟一同栖息在连理枝上。

诗句化用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忽然,飞来横祸,拆散了“双飞翼”,使馆空帷冷画帘垂。

【诗歌鉴赏】杜甫《孤雁(一作后飞雁)》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孤雁(一作后飞雁)》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孤雁(一作后飞雁)》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孤雁(一作后飞雁)》原文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杜甫《孤雁(一作后飞雁)》翻译待更新杜甫《孤雁(一作后飞雁)》赏析《孤雁(一作后飞雁)》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古诗。

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当是大历初夔州作。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

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

杜甫则不然,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清人浦起龙评曰:“‘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次联境界倏忽开阔。

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的心情该多么惶急、焦虑,又该多么迷茫啊!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间仿佛打开了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

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诗人所思念者恐不独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

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

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

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

《孤雁儿·世人作梅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孤雁儿·世人作梅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孤雁儿·世人作梅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

写于丈夫赵明诚去世之后。

孤雁儿·世人作梅诗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释】①孤雁儿:《孤雁儿》原名《御街行》。

《古今词话》无名氏《御街行》词有“听孤雁声嘹唳”句,故更名《孤雁儿》。

②藤床:藤条编织的床。

纸帐:茧纸做的帐子。

③佳思:好心情。

④沉香:薰香的一种。

玉炉:玉制的香炉或是香炉的代称。

⑤三弄:即“梅花三弄”,古代笛由名,或称“梅花引”。

⑥梅心惊破:指梅花闻笛而心伤。

⑦春情意:喻指当年夫妻情深。

⑧萧萧地:淅淅沥沥。

地,语助词。

⑨吹箫人去:《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

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

公遂以女妻焉。

”此言其夫赵明诚之去世。

⑩肠断:这里形容因丧夫而悲伤之极。

《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馀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

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一枝折得三句:化用陆凯《赠范晔》诗意。

折梅相送,丈夫故去,所以说没人堪寄。

【译文】早晨从藤床纸帐中醒来,昨夜又痛到失眠。

没有丝毫安慰,只有无尽的哀思。

只有断断续续的焚香和受寒的玉炉,陪伴我如水的情怀。

吹吹玉笛,寄托了多少春情义的梅花的心都被惊破。

轻风中,疏雨萧萧的下着。

此情景又催落我多少的泪啊。

吹箫的人去了,玉楼空空荡荡的,寸断的肝肠知与谁同。

折下一只梅,可叹天上人间,又有谁值得我寄赠!!【赏析】“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像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

《孤雁》原文及翻译赏析

《孤雁》原文及翻译赏析

《孤雁》原文及翻译赏析《孤雁》原文及翻译赏析1解连环·孤雁宋朝张炎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解连环·孤雁》译文在空阔的楚江夜晚,我痛心突然被惊散后,自己已脱离雁群万里之远。

顾影自怜,想到飞下寒塘,只见地面一片眼前草枯沙净,江水平阔伸向遥远天边。

孤单一只的我无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相思情意的一点。

还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传达他们眷念故园的心愿。

有谁会可怜我长途飞行的艰难?让我想起深夜孤居长门宫的皇后,锦筝弹着心中无限的幽怨。

料想自己的伴侣还栖宿在芦花中,他们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会转程从旧路飞回北边。

我仿佛听到他们在暮雨中声声呼唤,只怕在边塞突然相见。

这样当双燕归来后栖息于画帘半卷的房檐,我也不会羞惭。

《解连环·孤雁》注释楚:泛指南方。

恍(huǎng)然:失意貌。

自顾影:对自己的孤独表示怜异之意。

自顾影:顾影自怜,对自己的孤单表示怜惜。

下寒塘: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写不成书: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笔画中的“一点”,故云。

这里还暗用了苏武雁足传书的故事。

因循:迟延。

残毡拥雪:用苏武事。

苏武被匈奴强留,毡毛合雪而吞食,幸免于死。

这里喻指困于元统治下有气节的南宋人物。

荏苒(rěnrǎn):形容愁苦连绵不绝。

谩:漫,徒然的意思。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这里用长门宫的寂寞冷落来形容孤雁的凄凉哀怨。

锦筝:筝的美称。

古筝有十二或十三弦,斜列如雁行,称雁筝,其声凄清哀怨,故又称哀筝。

《晋书·桓伊传》“抚哀筝而歌怨诗”。

蓦地:忽然。

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北方。

《解连环·孤雁》赏析《解连环·孤雁》是宋亡后来作,是一篇著名的咏物含。

古诗词阅读答案孤雁儿世人作梅诗①李清照

古诗词阅读答案孤雁儿世人作梅诗①李清照

古诗词阅读答案孤雁儿世人作梅诗①李清照
古诗词阅读答案孤雁儿世人作梅诗①李清照
孤雁儿世人作梅诗①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注]①北宋朝廷南迁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在移官湖州途中不幸病故,这首词即为悼亡之作。

8.上篇“沈香断续玉炉寒”中的“玉炉”因何而“寒”?“寒”字有何深意?(4分)
9.“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表达了此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8.由于心情不好而无情绪添香,致使香消炉“寒”;(2分)一个“寒”字,深化了对内心情绪的刻画,突出了环境的'凄冷(炉寒)与心境之痛苦(心寒)古诗词阅读答案孤雁儿世人作梅诗①李清照古诗词鉴赏,
资料共享平台
《古诗词阅读答案孤雁儿世人作梅诗①李清照》(https://www.)。

(2分)
9.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一边是小风疏雨,一边是泪下千行,痛苦之深,使泪水多于雨水;(2分)表达了词人对丈夫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2分)。

《孤雁儿》诗词9篇大全集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孤雁儿》诗词9篇大全集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孤雁儿》诗词9篇大全集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孤雁儿》词牌名,是南宋李清照创作的词,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词调原名《御街行》,后变格为《孤雁亡》,专写离别悼亡等悲伤之情。

词人取后者,盖以自况。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宋代:李清照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儿宋代:程垓在家不觉穷冬好。

向客里、方知道。

故园梅花正开时,记得清尊频倒。

高烧红蜡,暖熏罗幌,一任花枝恼。

如今客里伤怀抱。

忍双鬓、随花老。

小窗独自对黄昏,只有月华飞到。

假饶真个,雁书频寄,何以归来早。

孤雁儿/御街行宋代:程垓在家不觉穷冬好。

向客里、方知道。

故园梅花正开时,记得清尊频倒。

高烧红蜡,暖熏罗幌,一任花枝恼。

如今客里伤怀抱。

忍双鬓、随花老。

小窗独自对黄昏,只有月华飞到。

假饶真个,雁书频寄,何以归来早。

孤雁儿/御街行宋代:程垓双鬓乍绾横波溜。

记当日、香心透。

谁教容易逐鸡飞,输却春风先手。

天公元也,管人憔悴,放出花枝瘦。

几宵和月来相就。

问何事、春山斗。

只应深院锁婵娟,枉却娇花时候。

何时为我,小梯横阁,试约黄昏后。

孤雁儿宋代:程垓在家不觉穷冬好。

向客里、方知道。

故园梅花正开时,记得清尊频倒。

高烧红蜡,暖熏罗幌,一任花枝恼。

如今客里伤怀抱。

忍双鬓、随花老。

小窗独自对黄昏,只有月华飞到。

假饶真个,雁书频寄,何以归来早。

孤雁儿(有尼从人而复出者,戏用张子野事赋此)宋代:程垓双鬓乍绾横波溜。

记当日、香心透。

谁教容易逐鸡飞,输却春风先手。

天公元也,管人憔悴,放出花枝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雁儿·世人作梅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实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开门见,倾诉寡居之苦。

藤床,乃今之藤躺椅。

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

纸帐,亦名梅纸帐。

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

宋人词作中,这种陈设大都表现凄凉慵怠情景。

朱敦儒《念奴娇》云:照我藤床凉似水。

意境相似,写一榻横陈,日高方起,心情孤寂无聊沉香断续玉炉寒,使人想起词人《醉花阴》中的瑞胸销金兽。

然而这一寒字,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

伴我情怀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赏析二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以汉代横吹曲中的《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像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的消息。

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不仅说明词人语言的运
用上有所发展,而且显示出她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然而意思很含蓄。

闻笛怀人,因梅思春,她词中是不止一次用过。

这是一歇拍,词从这一句开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写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则着重写对爱侣赵明诚的思念。

下阕正面抒写悼亡之情,词境由晴而,跌宕之中意脉相续。

小句,将外境与内境融为一体。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

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步步开掘,愈写愈深刻;但为什么无佳思,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下千行,却没有言明。

直至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才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

吹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典故,见《列仙传》。

这里的吹箫人是说箫史,比拟赵明诚。

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词人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寻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怆然感伤。

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

陆凯当年思念远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以赠。

可是词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却缭绕不绝。

这首词妙在化用典故,婉若已出;咏梅悼亡,浑然一体;口语入词,以俗写雅,独树一枝
评析
意境
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原名
词调原名《御街行》,后变格为《孤雁儿》,专写离别悼亡等悲伤之情。

词人取后者,盖以自况。

这首词妙化用典故,婉若已出;咏梅悼亡,浑然一体;口语入词,以俗写雅,独树一帜。

(/gush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