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配
中国分配制度
中国分配制度中国分配制度是一种经济分配制度,它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中国推行的,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之一。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经济上的公平,同时重视个人的努力和贡献。
它提倡集体所有制,把国家和个人的收入和财富归并在一起,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共产主义的理想。
历史背景中国分配制度的起源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正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努力结束了多年以来政治不安定和经济困境的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此期间,中国开始着手实施计划经济,以解决当时社会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1952年,中国共产党政府正式出台了《中国分配制度》,以此来解决当时存在的收入不平等问题。
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中国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以改善人民生活为导向,以激励和奖励优秀表现为手段,以平等公平为核心,以全民共同参与为本质”。
具体来说,分配制度通过三步来实现这一目标:(1)把国家财富和个人收入归并在一起;(2)采取改革性的政策,通过改革把财富和收入等分散给全体民众;(3)对优秀表现的个人进行奖励或补助,使其得到更多的收入和财富。
分配制度的优点中国分配制度通过重视个人努力和贡献,明确奖励和补助,激励发挥个人创造力和创新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该制度可以(1)按照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将国家财富和个人收入归并在一起,从而改善个人经济状况;(2)加强个人努力和贡献,从而激励发挥个人创造力和创新活动;(3)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公平,使全体民众共享收益。
分配制度的不足虽然中国的分配制度有许多优点,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该制度对经济发展的角度过于宏观,缺乏细节性的分配措施,使得它的成效受到限制。
其次,改革措施不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优秀表现得到的奖励或补助也较少,从而降低了激励经济发展的效果。
第三,由于该制度重视个人劳动而不是社会合作,因此忽视了社会合作对于实现公平的重要性。
经济学基础第六章分配理论
长期效果
政府宏观干预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政策 持续时间、政策调整时机、政策实施方式等,因 此长期效果难以预测。
政策协调
政府宏观干预需要与其他政策进行协调,例如货 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 效果。
05
分配理论的应用
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的概念。过于强调公平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 而过分追求效率则可能导致不公平。因此,需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
经济学基础第六章分配理论
目
CONTENCT
录
• 分配理论概述 • 生产要素与分配 • 市场分配机制 • 政府宏观干预下的分配 • 分配理论的应用
01
分配理论概述
分配理论的基本概念
分配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产要素的收入 分配问题。它探讨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机制,以及生产要素价 格如何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生产技术、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影响。
04
政府宏观干预下的分配
政府宏观干预的必要性
促进社会公平
01
政府通过宏观干预,可以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
社会公平。
稳定经济
02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干预来稳定经济,例如在经济衰退时采取扩
张性政策,增加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03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干预来推动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例如发展
消费者福利较高
竞争性市场能够促使厂商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低的价 格,从而提高消费者福利。
垄断市场分配
价格由垄断厂商决定
在垄断市场中,价格由垄断厂商决定,不受市场供 求关系的影响。
厂商获得超额利润
经济学分配原理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基本原理
一、生产要素与收入
人们货币收入的多寡取决于他们所 提供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按照收入的方式来分类,社会上的人可 以分为哪几种人呢?
• 19世纪的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社 会上的人可以分为三种:
• 第一种人是向社会提供劳动的人,他们的收入是工资; • 第二种人是提供资本的人,他们的收入是利息; • 第三种人是提供土地的人,他们的收入是地租。有的人
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
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个金币赏给第一个仆 人,并且说: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
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 善。”
20世纪60年代,这种“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的现象被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归纳为马太效应, 今日我们回过头来看,突然发现,上帝似乎把这 种现象撒播得无处不在。
• 03年对上呼吸道医生的需求。 • 06、07年对财经人才的需求。
第二节 社会收入分配
• 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 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 收入再分配政策
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衡量社会收入分配状态的标准
I(%)
100
80
60
40
A
基尼系数 =A
A+B
20
B
0
20 40 60 80 100 P(%)
• 据美国华盛顿预算及政策研究中心和经济政 策研究所发表的报告:
• 在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收入最高的家庭平 均年收入137000美元(税后)左右,而最穷的家 庭平均年收入为13000美元,不到高收人家庭的1 /10。调查还发现,最穷的家庭在过去的10年中 收入增长不到1%(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 而最富的家庭收人增长了15%。美国前三名巨富 (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和保罗·艾伦)个 人财产的总和更是超过了全球43个最穷国家国民 生产值的总和。种种数据显示,美国财富的聚集 度已达到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以来的最高水 平。统计还表明,目前最富有的国家占有全球85 %的国民生产总值。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富有 的国家与最穷困的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了一倍。
简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简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第二层含义,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即“公有制经济占主体”。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第四,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能力上。
第五,国有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第六,国有经济要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实体。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不仅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而且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应该占支配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
第二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这一条,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很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方针。
这是因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四)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资源分配
经济资源分配古人云:“物质财富有限,人的需求是无限的。
”这一古训道出了经济资源分配的重要性。
经济资源是指用于生产和满足人类需求的有限资源,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如何合理高效地分配经济资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
本文将探讨经济资源分配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经济资源分配的现状经济资源分配的现状是受制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制度和政策影响的。
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分配主要由市场力量决定,即通过供需关系、价格机制等来完成资源的配置。
这种分配方式具有高效、灵活的优点,但也存在着资源范围狭窄、剥夺弱势群体利益等问题。
另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资源进行计划性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和发展需要。
尽管此种方式可以为特定领域和贫困地区提供支持,但也容易导致浪费、效率低下等弊端。
二、经济资源分配存在的问题在经济资源分配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
首先,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资源分配的差异性较大。
一些发达地区和关键行业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弱势行业往往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导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其次,资源分配机制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此外,资源分配中的利益集团和腐败现象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优化经济资源分配的解决办法为了优化经济资源分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办法。
首先,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通过制定合理的法律和政策来引导和调整资源分配。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期权、准入门槛等方式来引导资源流向特定地区和行业,以实现发展均衡。
其次,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交易制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此外,加强对腐败现象的治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和透明。
四、发展智能科技对经济资源分配的影响近年来,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经济资源分配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资源分配更加高效、精准。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重点内容讲解(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分配方式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理论概括。
按照马克思的解释,所谓按劳分配,就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在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根据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存在很大差异。
一方面在所有制关系上,不仅不可能实行统一的社会所有制,而且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社会不可能按同一劳动标准进行按劳分配,即使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由于公有化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差别,也难以实行统一的按劳分配标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劳动不能直接转化为社会劳动,按劳分配不能通过社会直接计算和分配劳动时间来实现,只能通过价值形式和市场机制以迂回曲折的形式来实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具有了新的特点和实现形式。
首先,按劳分配不是依据劳动者提供的直接社会劳动时间量进行消费品的直接分配,而是借助于商品货币关系,借助于价值形式,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实现的。
其次,按劳分配不能由一个社会中心在社会范围内按照统一的标准尺度来实现,必须通过企业和企业竞争过程来实现。
最后,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并不能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劳动者的劳动贡献不能直接用劳动时间量来衡量,因而不能借助于劳动券来进行收入的分配,只能通过价值形式和市场机制来实现。
从马克思非市场型的按劳分配发展成为市场型按劳分配不是对按劳分配本质的否定,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在市场型的按劳分配中,一方面,消灭了阶级剥削,消灭了靠生产资料的私人垄断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私有制分配关系,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另一方面,找到了现实可行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体现了按劳分配本质的劳动计量方式,使按劳分配与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不仅有利于按劳分配的实现,而且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分配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分配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是指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基本制度是指在公有
制经济为主体的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制度。
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有制为主体:在我国,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国家经济的主体。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各种所
有制经济提供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
3.国家宏观调控:我国通过制定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运行,保持经济增长
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倡导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
市场机制调节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决定价格的市场供求关系:我国的价格形成机制基本依靠市场供求关系,价格主要
由市场自主形成。
3.法治和竞争的市场环境:我国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建立健全法治和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公平竞争。
就分配制度而言,我国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
主要的分配方式包括:
1.按劳分配:按照个人或集体劳动的贡献程度来确定分配的原则。
我国还实行了一系列特殊的分配政策,如扶贫政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以确保
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实现。
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问题
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它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探讨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的问题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不均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首先,不均衡的收入分配将加剧贫富差距,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
寡头垄断和垄断行业的存在使得少数人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资源和财富,剥夺了其他人获取机会的可能性。
其次,收入不平等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资源的非最优配置。
富人过度消费和低效投资,而穷人则无力满足基本需求,这将导致资源无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整体需求。
最后,收入分配不均还会对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当大量人口因为贫困而无法承担基本生活成本时,社会不稳定将使得经济活动受到阻碍,从而妨碍了市场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政策和改革措施。
首先,应加强政府的调控和监管作用,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工资标准等手段,实现对收入分配进行有效的调节和引导。
其次,应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这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减少收入差距。
另外,应重视公共服务的提供,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
这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
此外,应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建立健全的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得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最后,应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改善市场竞争环境,降低准入门槛,激发创业活力,促进良性发展,为更多人提供机会,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议题。
通过加强政府调控、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加强公共服务提供、保护劳动者权益和鼓励创新创业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有助于解决收入分配不均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分配理论
04 利润决定与资本分配
利润的决定因素
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
利润水平受到生产要素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某种生产 要素的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时,其价格将下降,进而导致 利润水平下降。
生产成本
企业为了获得利润必须支付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 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劳动力等费用,间接成本 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根据边际生产力理论,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即生产要素的增量所带来的 产出的增量。当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为正值时,企业会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当边际 生产力为零或负值时,企业会停止使用该要素。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生产要素需求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要素的需求量是由市场价格和生产技术条件共同决定的。市场价 格决定了企业愿意为生产要素支付的最高价格,而生产技术条件决定了企业所需的最低生 产要素数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水平的高低 决定了土地的分配,高地租水平的土 地往往被优先分配给对土地需求更高 的使用者。
地租最大化与土地配置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地租最大化 是土地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
地租最大化意味着土地资源得到了最优 配置,能够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
为了实现地租最大化的目标,需要建立 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法律制度,保障土地 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在某些情况下,公平和效率可能 会产生矛盾。例如,为了实现更 平等的收入分配,政府可能会采 取一些限制市场自由的政策,这 可能会影响经济效率。
社会收入分配的调整政策
01 02 03
政府宏观干预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等手段来调整社 会收入分配。例如,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政府 可以减少高收入者的收入,并通过转移支付和社会福利来 帮助低收入者。
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分配制度则主要涉及到收入的分配和财富的分配。
经济制度:1.计划经济:在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制度,即由国家主导对经济进行计划和指导。
在计划经济下,国家集中配置资源和决策生产计划,实行统一的经济调控和指导,所有经济领域都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和管理。
国家制定经济计划,通过定量指标的方式来实现对经济的控制和调节。
2.市场经济:开放以来,中国逐渐引入市场经济,逐步推进市场化。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逐步赋予市场自主调节价格、资源配置和分配功能,加强市场竞争机制,逐渐实现市场经济的自由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分配制度:1.收入分配:我国的收入分配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个人收入和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分配是指国家对居民个人或家庭所得进行的再分配,主要通过税制和社会保障等方式进行。
国民收入分配则是指国家对整个社会的收入进行分配,包括对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进行分配,实行多种形式的收益分配,如工资、奖金、股息、利润等。
2.财富分配:我国的财富分配主要涉及到对财产和资源的分配。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对财富进行管理和分配,强调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公有制财富归全体人民所有,按劳分配为主要原则,个人和企业收入多少与其贡献的劳动力和生产能力有关。
同时,国家也通过征收税费的方式对财富进行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总结起来,中国的经济制度是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采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模式。
在分配制度方面,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要原则,同时通过税务政策和社会保障等手段,实现对个人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力求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商讨村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方案会议记录
商讨村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方案会议记录
以下是一份会议记录模板:
会议主题:商讨村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方案
会议时间:[具体时间]
会议地点:[具体地点]
参会人员:[参会人员名单]
会议内容:
1. 会议开始,主持人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目的,即商讨村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方案。
2. 村委会主任汇报了当前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情况,包括各项收入来源及金额。
3. 参会人员就收入分配方案展开讨论,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4. 经过充分的讨论,会议达成以下共识:
按照一定比例将村集体经济收入分配给村民,以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
将一部分收入用于村集体的公共事业,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
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扶持村里的贫困家庭和困难群体。
5. 会议决定,由村委会负责制定具体的收入分配方案细节,并在
近期内公示给全体村民。
6. 主持人总结会议内容,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提出的宝贵意见。
7. 会议结束。
经济学如何解释资源配置与分配问题
经济学如何解释资源配置与分配问题资源的有限性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分配资源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
经济学通过供求关系、效率理论、公平原则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解释资源配置与分配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一、供求关系解释资源配置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也是解释资源配置与分配的重要工具。
供需关系产生价格,价格反过来又影响供需关系。
当资源供给不足时,需求方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获得资源,供应方则有动力增加资源供给,从而平衡供求关系。
这种通过价格机制来引导资源流动的方式,被称为市场配置。
市场配置是一种自由、分散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竞争和市场价格的调节,使资源自动流向需求最大、效用最高的地方。
市场配置在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市场自身存在信息不对称、利益失衡和外部性等问题,导致资源配置可能出现错配和不公平,因此不是解决所有资源配置问题的唯一方法。
二、效率理论解释资源配置效率理论是另一个重要的解释资源配置与分配问题的理论。
经济学强调资源配置应追求效率,即在给定资源数量下,最大化产出或满足需求。
效率理论通过成本、边际效益、产出最大化等概念,量化评估资源配置是否高效。
效率理论认为,在有效竞争的条件下,资源配置能够达到最优状态。
通过资源要素的流动和转移,生产和服务的效率会得到不断提高。
而低效率的资源配置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社会福利的减少。
然而,效率理论也有其局限性。
它假设市场参与者具有完全信息和理性行为,忽视了现实中信息不对称和决策制约的问题。
此外,效率理论在解释分配不均和公平问题上相对薄弱,不能全面回答资源配置与分配问题。
三、公平原则解释资源分配公平原则是经济学中解释资源分配问题的重要参考依据。
公平原则认为,资源应当按照一定的公正标准分配给社会成员,例如按努力程度、贡献大小、需求程度等进行分配。
公平原则可以通过政府干预来实现。
政府通过税收、福利政策、教育等手段,来调节资源的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关系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关系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建立和完善分配制度,维
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分配关系在任何市场经济体系中都是至关
重要的,它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进步的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也不
例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关系,在本质上是以劳动生产关系为基础,衡量价值和价
值分配由劳动来实现的。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财富分配也是由市场决定的。
事实上,在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中,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动态变化往往决定了物价的上涨和下跌,从而决定了价值和价值的分配。
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不仅仅是由市场
因素决定的,还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这个政府政策的影响部施是非市场调节,社会保障等。
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将把更多的资源分配给社会弱势群体,以缩小贫
富差距,消除社会的不公正,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次,政府可以利用法定型分配,对就业
市场和技术、资产、服务和投资进行调整,促进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营收分配。
此外,
政府还可以利用金融政策、税收政策、产权权利分配等政策,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和再分配
水平,进一步拓宽就业市场,使分配更加公平有效。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关系是在政府政策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基础上
发展而来的。
政府政策的影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关系的重要特点,它不仅拓展了分
配空间,更重要的是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和公平的社会分配秩序。
只有在这样的分配关系下,才能使中国社会更加和谐发展,消除贫富差距,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市场对经济收入分配的影响
金融市场对经济收入分配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繁荣,经济收入分配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金融市场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机构,对经济收入分配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文将从金融市场提供的融资渠道、收益分配机制以及金融创新对经济收入分配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金融市场提供的融资渠道金融市场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取资金。
在传统的银行贷款之外,金融市场还提供了股票、债券、期权等多种融资工具。
这些金融工具的出现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也为经济主体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融资机会。
此外,金融市场的债券市场还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大规模的直接融资渠道,帮助他们实现跨区域和跨国融资,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收益分配机制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影响了经济收入的分配机制。
传统上,劳动者通过工资收入来获取收益,而资本所有者则通过投资获取收益。
随着金融市场的兴起和完善,资本市场开始成为个人和机构投资的重要途径,并通过股息、利息和股权分红等方式向股东分配收益。
这使得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从这个角度看,金融市场对经济收入分配产生了一定的不平等影响。
然而,正是金融市场的存在,才使得普通人也能成为投资者,享受到资本运作带来的收益。
通过投资基金、股票等金融产品,个人投资者可以参与到资本市场中来,享受到股息、利息以及股权分红等收益。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所得和资本所得之间的分配差距,提升了普通人的经济福利。
三、金融创新对经济收入分配的影响金融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它对经济收入分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个人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低成本的投资和融资机会,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成本,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包容性。
这种金融创新有利于降低金融市场的门槛,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为更多的人群参与到金融市场中提供了机会,进一步改善了经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
然而,金融创新并非没有负面影响。
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问题
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问题在经济学领域,收入分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合理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问题,并分析其中的主要因素和影响。
一、收入分配的定义与意义收入分配是指社会上个体或群体获得的经济收入在整体上如何分配给不同的参与者。
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直接关系到社会公正和稳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二、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1. 教育程度与技能教育程度与技能水平对个人收入水平具有直接影响。
一般而言,受过良好教育和具备高技能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薪资和更好的工作机会。
因此,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可以促进社会的收入公平。
2. 劳动市场与职业结构劳动市场与职业结构的性质和特点也对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某些行业和职业往往拥有更高的收入水平,而其他行业和职业则相对较低。
政府应当制定合理的政策,促进职业结构的合理优化和调整,从而实现更公平的收入分配。
3. 性别与种族性别和种族也是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女性和少数族裔在劳动力市场中往往面临更多的不平等和歧视,其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消除性别和种族的歧视,确保收入分配的公平。
4. 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对于社会的收入分配起到关键的作用。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可以减少贫富差距,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三、收入分配的政策与措施1. 加强教育和培训通过加大投资,提高教育的质量,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
2. 优化职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职业发展规划,提供更多平等的机会和平等的报酬,确保不同职业领域内的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3. 推动性别和种族的平等采取措施消除性别和种族的歧视,在就业、教育和其他领域内营造平等的机会和环境,确保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分配公平合理。
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减少贫富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经济责任分配制度
经济责任调配制度一、总则本制度依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工作特点,旨在规范企业内部经济责任的调配机制,确保公平合理,激励员工乐观工作,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全部员工都应遵守本制度,并严格依照规定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二、经济责任调配的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经济责任调配应当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2.功劳优先原则:绩效突出的员工有权获得更高的经济嘉奖。
3.本领体现原则:员工的技能、职务和本领水平等应当成为经济责任调配的依据之一、4.履历兼顾原则:员工的工作年限和从业经验等也应考虑在内,但不是唯一的依据。
5.效益挂钩原则:经济责任调配应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鼓舞员工乐观工作创造更多价值。
三、经济责任调配的范围1.工资与绩效奖金:企业将依据员工的工作职责和绩效情况,合理确定基本工资水平,并依据企业经济情况设定绩效奖金的发放标准。
绩效奖金将依据员工个人、团队、部门以及企业整体的绩效表现进行评估和调配。
2.职务津贴:依据员工的职务要求和工作内容,企业将设定相应的职务津贴,以弥补员工所承当的额外责任和压力。
3.项目嘉奖:对于参加紧要项目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员工,企业将予以额外嘉奖,以鼓舞员工乐观参加和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4.创新奖金:对于提出创新思路、创意方案并经实施取得明显效益的员工,企业将予以相应的创新奖金,以激励员工不绝创新。
5.技能津贴:对于具备高级技能或持有相关专业证书的员工,企业将支出相应的技能津贴,以鼓舞员工提高专业本领。
6.住房补贴:企业将依照员工所在城市的住房价格水平,为符合条件的员工供应相应的住房补贴,以改善员工的居住环境。
四、经济责任调配的程序1.绩效评估:企业将定期进行员工绩效评估,包含但不限于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和效率、团队合作本领等方面的评估。
评估结果是经济责任调配的紧要依据。
2.经济责任调配会议:企业将组织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经济责任调配会议,依据绩效评估结果和经济情况,订立相应的调配方案,并进行讨论和决议。
经济资源分配
经济资源分配在任何一个社会中,经济资源的分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经济资源的分配涉及到社会的公平性、效率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它一直备受各方关注和研究。
经济资源的分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多个层面和多个角色的参与。
首先,经济资源的分配需要政府的参与和调控。
政府在经济资源分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引导资源的配置,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效率。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来调节收入分配,通过产业政策来引导资源的流向。
其次,经济资源的分配还需市场的参与和发挥。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通过供需关系的调节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由供求双方自主决定,通过竞争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
市场机制的发挥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并带动经济的发展。
此外,经济资源的分配还需要社会各个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作为经济资源的使用者和分配者,企业和个人应当合理利用资源,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同时,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合作和互惠也是经济资源分配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共同参与和合作,社会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经济资源分配过程中,公平性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公平的资源分配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公平的资源分配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个体的需求和差异,避免资源分配的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同时,公平的资源配置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保障,实现全面的社会公平。
然而,经济资源的分配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另一方面,资源的浪费和滥用也会对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因此,在经济资源的分配中,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经济资源的分配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涉及到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的参与和合作,需要注重公平、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试题一(经济分配)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每题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最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并填入相应的试卷上。
)1错误!未指定书签。
.广东某国家控股的药业有限公司与三位博士合办一家新的有限责任公司,原公司注册300万元拥有70%的股份,三位博士以“无形资产”——知识,拥有30%的股份,这样既实现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又实现了个人技术与国有资产的结合。
这三位博士取得的收入属于A.按劳分配所得 B.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D.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2错误!未指定书签。
.漫画《加薪再加薪》中的现象启示我们,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必须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③必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④要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A.①②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错误!未指定书签。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寻求经济市场化与社会公平的均衡》的文章,文章指出社会公平与经济市场化是兼容的,我们应该寻求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学会在社会公平和经济市场化两个“鸡蛋”上跳舞,而不是把任何一个“鸡蛋”打破。
要在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实现社会公平①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平等的新格局②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必须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④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错误!未指定书签。
.亚当·斯密说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这句话强调的是A.在收入分配中要避免出现收入差距B.提高经济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C.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D.收入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5错误!未指定书签。
.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由于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两人为如何公平分配争执不下。
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挑选。
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A.在经济领域要坚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B.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C.分配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相等D.促进公平正义必须依靠合理的机制和政策6错误!未指定书签。
.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也是税务部门进行税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漫画《“优惠税钱”》A.是骗税行为 B.表明商家有经营自主权C.是偷税行为 D.能够使消费者得到实惠,因而是可以原谅的行为据2010年5月21日《经济参考报》载: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成为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据此回答7~8题7错误!未指定书签。
.下列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认识不正确的是A.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B.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C.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D.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8错误!未指定书签。
.针对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国家应该①加强企业对收入分配的调节②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③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④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同步富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9错误!未指定书签。
.某批发公司4月份购进彩电1000台,购入价200万元,彩电销售总收入210万元。
该月支付本公司20名员工工资8万元,支付各项费用4万元。
本材料涉及应纳税的税种有①企业所得税②增值税③个人所得税④行为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0错误!未指定书签。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
一般来讲,为抑制经济过热,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减少税收②提高存贷款利率③减少财政支出④增加货币供应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1错误!未指定书签。
.下图为我国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平衡关系图,从中可以看出注:国际上规定的财政赤字警戒线是指GDP的3%或者财政收入的60%。
①中央财政赤字已超出合理比例②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③我国将增发国债、调整税率以增加财政收入④中央财政具有缩小地方发展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2错误!未指定书签。
.在“微经济时代”,众多小微企业对经济的总体贡献将大大超过少数垄断性企业,个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将远远超过政府投资的作用,而当前我国以上两大主体的处境都不容乐观。
这启示我们,在“微经济时代”要A.摆脱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支配地位B.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C.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提高居民个人收入D.改革企业组织形式,转变个人消费观念错误!未指定书签。
13.“削峰填谷”调节分配是个人所得税的一项基本功能。
我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从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6000万人从9月起免交个税。
此举①将大大降低我国的财政收入,影响宏观调控水平②旨在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③有利于减轻居民负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14错误!未指定书签。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为此要:①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②完善社会保障,提高保障水平③加强政府调节,取缔过高收入④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工资标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错误!未指定书签。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①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②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的收入③社会保障收入④合法的劳动收入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二、非选择题16错误!未指定书签。
.无论是“十二五”规划建议,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始终是备受各方关注和议论的焦点。
2011年改革将从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任务。
加快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
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
分配改革,要在坚持基本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和私有财产,同时尽快扭转城乡、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趋势,逐步形成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因此,将会加大税收在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经济意义。
(2)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缩小收入差距,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17错误!未指定书签。
.材料1: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撂荒。
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
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
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
经村委会调解,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
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了收益3000元。
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
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材料2材料3:我国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
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1)结合材料1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材料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
2012-2013学年度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测标试题16.解析:第(1)问属于意义类问答题,解答这类题的主词是有利于或有助于,要多角度、多层面回答,同时要结合题目辩证地分析。
本题要考虑到收入与消费、公平与效率、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公平等知识。
第(2)问属于建议类设问,解答此类题要先看清运用哪个模块的知识,要具体、合理。
为“缩小收入差距,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从根本上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宏观调控;具体要从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入手。
答案:(1)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社会收入差距,能够扩大社会整体消费总量,从而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障。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维护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④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维护社会公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能够推动投资、消费、出口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⑤社会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打破垄断,维护市场秩序,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2)①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宏观调控。
我们应该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发挥财政维护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维护社会公平。
②健全和完善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实现社会公平。
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加强对垄断行业改革,切实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
1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效率与公平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等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第(1)问回答时要注意限定词“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将二者的辩证关系与材料相关信息有机结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第(2)问回答时应全面分析材料,答案应体现以下三个信息点:各项指标均有所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和GDP之间的关系、财政收入和GDP之间的关系。
第(3)问应结合材料2蕴涵的信息和材料3中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措施提出建议。
答案:(1)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